60例乳前牙反合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乳牙列期前牙反(牙合)畸形的矫治

乳牙列期前牙反(牙合)畸形的矫治

乳牙列期前牙反(牙合)畸形的矫治前牙反合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错合畸形,因其对儿童的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阻碍较大,学术界以为乳牙反合的纠正对幸免恒牙期再度显现反合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提倡初期矫正。

一、乳前牙反合的病因前牙反合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的有:发病因素由不良人工喂养、哺乳姿势造成的所占比例最大。

不良人工喂养和哺乳姿势要紧由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是奶瓶位置压迫上颌前部,阻碍儿童上颌前部的发育:二是平卧的哺乳姿势和乳儿吸吮动作易形成下颌前伸的适应,时刻一久,引发反合。

因此哺乳时婴儿以半坐位较为适合,尤其人工哺乳时。

奶瓶勿过度压迫上颌前部,奶头的孔眼大小要适宜,平常不要给哭的小孩吮吸空奶头,以避免养成吮吸的不良适应。

各类口腔不良适应也是致病的要紧因素,包括口腔不良适应要紧为咬上唇、下颌前伸、吮手指等。

咬上唇时,下颌前伸,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下颌不能后退到正常位置,而形成反合。

学龄期儿童喜爱仿照他人下颌前突,久之就会形成下颌前突畸形,致使反合。

儿童吮手指时,手指牵拉下嘴唇,造成下颌长时刻处于前伸状态,可引发反合发生。

关于由不良适应造成的畸形假设能及时纠正,畸形大多会自行消失。

对儿童口腔不良适应,第一要从教育引导着手,说服儿童自觉废除不良适应。

假设说服无效,可采取一些方法,如给吮指儿童涂苦味药或戴指套。

小孩假设有咬上唇、下颌前伸的适应可找口腔正畸医生做不良适应破除器医治。

替牙期障碍引发反合。

上颌乳前牙如过早脱落或由于龋坏,会致使上颌骨缺乏功能刺激而发育不良,而下颌骨处于正常生长发育中,使上下颌骨发育比例失调而致反合。

有的儿童乳磨牙过早龋坏,不能不依托前牙完成咀嚼,造成下颌前伸,形成前牙反合。

乳尖牙磨耗不足,由于缺乏磨耗,为了幸免咬合创伤,下颌不能不前伸而形成反合。

乳上切牙迟脱,恒切牙从内侧萌出形成反合。

遗传因素也是较重要的因素。

小孩的父母假设是反合患者,小孩反合发生的概率较高。

这种畸形大多是骨性的,一旦真正形成,矫治起来比较困难。

应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前牙反[牙合]24例疗效观察

应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前牙反[牙合]24例疗效观察

关键 词
0 .9 603
拔 牙 后 出血
临 床 分 析
d i1 . 99 j i n 10 —6 4 . 0 0 o:0 3 6 /.s . 0 7 s 1x 2 1 .
资料 与方 法 般资料 : 本院 口腔门诊患者 5 1例 , 非本 院拔牙 19例。拔 牙创 口内出血 , 0 其 凝血块多位于拔牙创 窝 内缓慢 渗 可
丝 弓矫 治技 术
d i1 . 99 j i n 10 —6 4 . 0 0 o:0 3 6 /. s . 0 7 s 1 x 2 1.
0 .9 602
资料 与方 法 20 0 5—2 0 07年 收治 治 错 牙 台畸形 2 4
例, 1 , l , 男 1例 女 3例 年龄 l 2 2~ 5岁 , 均 为恒牙 猞 。其 中拔 牙者 1 , 3例 不拔 牙者 1 例 ; 氏 I类 错牙 O例 , 氏 Ⅱ类 错 1 安 合1 安 牙 合8例 , 氏 Ⅲ类 错 拾 6例 。矫治 疗 程 安
前牙覆铪 覆 盖 都 已调 节 到度 , 牙关 系 磨
也 达 到 了 中性 。 结 论 : 丝 弓矫 治技 术 是 直 种 高效 实用的矫 治技 术 , 对安 氏 I、 Ⅱ、

Ⅲ类骨 性错 铪 畸 形 都 有 良好 的矫 治 效 果, 能有效矫治前 牙反验 错验 畸形。 关键 词 正畸学 矫 正 错颌 畸 形 直
血 , 时牙 龈和牙槽 窝内都有 渗血。牙 龈 有 出血 , 血凝块 多位 于牙 龈撕裂 处 , 去除 干 净后 , 多见损伤部位有 明显 的渗血点 。男 7 4例 , 8 女 6例 ; 龄 5~7 年 1岁 ; 上颌 5 9 例, 下颌 1 1 ; 0 例 前牙 3 7例 , 后牙 13例 。 2

前牙反牙合

前牙反牙合

前牙反牙合在正常情况下,当上下牙齿咬合时,应该是上前牙咬在下前牙的外面,若相反的话即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面,这在医学上称“前牙反牙合”、“反牙合”,俗称“地包天”,也叫“兜齿”。

诊断(一)临床表现可单纯表现为前牙反合,而后牙关系正常,面部外形无明显异常。

严重者,除前牙反合外,后牙为近中错合和面中l/3发育不足,下颌前突等畸形。

分为三型。

1、牙源型:多由局部障碍引起,表现为单纯性前牙反合,反覆盖较小,磨牙关系为中性或开始近中合。

下颌大小形态正常,上下颌骨关系正常,下颌能后退至切对切关系,颜面基本正常。

2、功能型:多由不良哺乳姿势等而引起的下颌功能性过度前伸和前牙反合,下颌大小和形态正常,下颌能后退至前牙切对切关系,又称假性下颌前突。

3、骨源型:多由遗传和疾病等因素所致。

除前牙反合外,反覆盖大,磨牙为近中合,并有颌骨畸形,表现为下颌体长,下颌支短和下颌角钝,上颌发育不足,额部明显前突,下颌不能自行后退,面部呈凹面型,有时还伴有开合畸形。

(二)X线检查摄全景片和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颅颌面结构,从而了解畸形的严重程度。

病因(一)遗传因素前牙反颌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据有关资料,将近一半的前牙反颌患者,一至三代的血缘亲属中有类似错颌存在。

错颌畸形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到遗传因数和环境因数两方面的影响。

(二)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唇腭裂是前牙反颌的重要病因之一。

由于唇腭裂影响骨缝增生和骨的表面增生。

同时手术组织对颌骨发育有一定限制,唇腭裂伴有的错颌畸形中,最多见的是因上颌骨发育不足造成的前牙反颌或全牙弓反颌。

(三)后天原因(1)全身性疾病:垂体功能亢进产生过量的生长激素,如持续到骨骺合之后,或者在骨骺融合之后发病,可表现为肢端肥大、下颌前突、前牙或全牙弓反颌。

佝偻病由于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代谢而使骨代谢紊乱,可因下颌骨发育畸形表现出前牙反颌,开颌。

(2)呼吸道疾病: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增大、肿大,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减小压迫刺激,舌体常向前伸并带动下颌向前,形成前牙反颌、下颌前突。

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的疗效观察

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的疗效观察

儿 童 乳 前 牙 反 合是 乳 牙 合期 常见 的 错 合畸 形 , 颌 骨 发 育和 对
逐次 磨 低斜 面 , 一般 在 几 周 内畸 形 可 明显 改 善 , 至 反合 完全 解 直
除 , 旦 反 合 解 除 , 拆 除 矫 治 器 , 则 可 能 会 引起 颞 颌 关 节 损 一 即 否
伤 , 述 患者 中大 部 分 为 中性 合 关 系 , 别为 近 中合 关 系 , 上 个 对后 者
可 同 时 配 合 头 帽 颜 兜 预 防 下 颌 前 突 及 矫 正 磨 牙 关 系 , 天 戴 用 每
1 h以 上…。 2
矫 治 器 等 。 科 白2 0 年 以 来对 2 例 乳 前 牙 反 合采 用 下 颌联 冠 式 我 05 O




下 颌 联 冠 式斜 面导 板 在 乳 前 牙反 合 矫 治 中的 疗效 观察
杜 俊 杰
( 南省 焦 作市 中 医院 口腔 科 河 南焦 作 河
44 0 ) 5 0 0
I 要 】目的 通 过 临床 应 用观 察 下 颔联 冠 式斜 面导 板矫 治器 在乳 前 牙反合 矫 治 中的应 用效果 。 法 2 例乳前 牙反合 患 者 , 用 摘 方 0 或
奠 定 了良 好的 基 础 。
l 关键 词 l下 领联 冠 式斜 面导板 乳前 牙反 合 【 图分 类 号 lR 8 . 中 735 【 献 标 识 码 lA 文 【 章编 号 11 7 -0 4 ( 0 00 () 0 9 -0 文 6 4 7 22 1 )6a- 0 2 1
前 嘱 患 儿 放松 , 下 合位 于 正 中关 系 位 , 磨 干扰 牙 , 使 调 而后 调 磨 反 合 上 切 牙 切缘 的舌 面 及 下切 牙切 缘 的 唇 面 , 至 在 正 中关 系位 时 直 有 轻 度 覆 合 。2有 不 良 习惯 者 , 配 合家 长 , 早 破 除 不 良 习惯 , () 要 尽 必 要 时 借 助 矫 治 器 帮助 破 除 不 良 习 惯 。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精选.)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精选.)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口腔2000级七年制)一名词解释1个别正常合轻微的错合畸形,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此范围内,不同个体的合型不尽相同,故称个别正常合。

2支抗牙齿移动产生的抵抗能力。

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支持这种牙移动矫正牙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为“支抗”。

3矫形力又称整形力。

作用力范围大,力量强。

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使骨骼形态改变,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

4深覆合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长度在1/3以上;或下前牙切缘咬合于上前牙牙冠舌面切1/3以上,称之为深覆合。

5Ⅰ类错合上下颌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的错合畸形。

即当正中合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二填空1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骨缝的间质增生;骨的表面生长2颌内支抗;颌间支抗;颌外支抗3金属弹性丝;各种橡皮圈;永磁体;肌肉收缩力;4Ⅱ1s;Ⅱ2+Ⅰ15倾斜移动;整体移动;牙伸长或压低;旋转移动;控根移动6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度的长度之差;相差2~4毫米;相差4~8毫米;相差超过8毫米三选择题C;B;A;C;D;A;D;B;B;C;C;C;B;A;B四简答题1暂时性错合由于恒牙的暂时萌出及乳牙的替换,可出现下列现象:a上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b颌侧切牙初萌时,由于尖牙压迫侧切牙牙根使牙冠向远中倾斜c恒切牙萌出初期,由于较乳牙大而出现轻度拥挤d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远中尖对尖的合关系e上下颌切牙萌出早期的暂时性深覆合。

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以上错合一般可能自行调整,不需要矫治。

2临床合适矫治力的特征a无明显的自觉疼痛,只有发胀的感觉b扣诊无明显反应c松动度不大d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明显eX片显示:矫治牙的根部牙周无异常3恒牙期牙列的拥挤的矫治原则恒牙期解决牙列拥挤的方法主要是增加骨量或减少牙量。

一般来说,轻度拥挤可采用扩弓或者是推磨牙向后的方法获得所需间隙。

第七章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矫治

第七章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矫治

(二)婴儿时期的预防 1、 正确喂养方法:提倡母乳喂养,必需 的各种物质,易消化、吸收。 正确的喂养姿势:45°的斜卧位或半 卧位。人工喂养的话最好使用与口唇外形 吻合的解剖扁形奶嘴,奶瓶与牙合平面垂 直或稍下10°左右(过高导致下颌前伸, 反牙合,过低,下颌发育不足,后缩)
喂养姿势
喂养姿势
姿势对吗?
纠正
对口呼吸的儿童,须首先检查 和治疗鼻咽部的疾病。用前庭封 闭嘴唇矫正口呼吸。
4.偏侧咀嚼习惯:
• 多发生在乳牙后期
• 偏侧咀嚼下颌经常偏向咀嚼侧运动,牙 弓向咀嚼侧旋转,趋于远中合关系 • 废用侧趋于近中关系,下前牙中线向咀 嚼侧偏移 • 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
(五)偏侧咀嚼习惯
• 对于有偏侧咀嚼习惯的儿童,首先 必须去除病因,治疗龋齿,缺牙作 间隙保持器,教患儿加强废用侧的 咬肌锻炼。
• 通常不主张先行唇系带手术再关闭间隙,因 为手术瘢痕会影响间隙的关闭。
第二节 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
早期矫治(亦称阻断性矫治)是对正在 发生或刚发生的畸形用简单的矫治方法阻 断畸形的发展,使之自行调整成为正常合 或采用矫治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而成为 正常合。
一、混合牙列期的暂时性错合
• 上下左右中切牙萌出初期,左右中切牙 间常出现一间隙 • 上颌侧切牙萌出时牙冠向远中倾斜 • 恒牙中、侧切牙萌出初期可出现暂时性 拥挤 • 上下第一恒磨牙在乳牙建合初期,为偏 远中关系 • 混合牙列期常出现深覆合
(二)中度牙列拥挤的矫治
• 混合牙列期,一般不进 行早期矫治,可以定期 观察至恒牙列期再酌情 按牙列拥挤矫治法矫治
(三)严重牙列拥挤的矫治
混合牙列期经间隙分析 诊断为严重 牙列拥挤的患者,矫治前应十分慎重, 因为疗程3~~4年,患者不能坚持复诊, 可观察待恒牙替换完,迫切者可考虑 序列拔牙法,疗程长,难以取 得患者的合作,且对 儿童全身与颌骨的发 育常常估计不足,很 多不主张早期序拔牙 治疗。

口腔习题(附参考答案)

口腔习题(附参考答案)

口腔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除哪项外,以下均为活动矫治器的优点A、不影响美观B、避免损伤牙体牙周组织C、支抗充足D、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牙合)畸形E、易于清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优点①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能保持矫治器和口腔卫生。

②避免损伤牙体牙周组织。

施力过大疼痛时,患者可自行卸下,矫治力也可因矫治器离位而抵消。

③不影响美观。

如有外交、演出等某些场合需要,晚间戴即可。

④只要设计合理,制作精细,调整加力适宜,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⑤此类矫治器构造简单,制作容易。

2、假性下颌前突患儿原则上应A、观察、暂不处理B、早期活动矫治器矫正C、早期固定矫正D、早期拔除下颌乳前牙E、早期功能矫治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假性下颌前突应早期功能矫治。

3、口呼吸习惯引起A、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B、开(牙合)和牙间隙C、颜面不对称D、开唇露齿E、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口呼吸习惯引起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

4、下列哪项不是磨耗(牙合)的特征A、(牙合)面磨耗B、邻面磨耗C、牙尖磨平D、前牙对刃(牙合)E、后牙接近AngelII类关系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磨耗是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使牙体硬组织减少的现象。

包括①切缘与合面磨耗,前磨牙的磨耗在上颌以舌尖为中心,在下颌以颊尖为中心。

上颌前磨牙的近中合缘嵴与下颌前磨牙的远中合缘嵴一般磨耗较明显。

②邻接面的磨耗。

③乳牙的磨耗。

5、阴道手术后护理的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应控制5天内不排便,可服用鸦片酊B、用消毒会阴垫,保持会阴局部清洁干燥C、阴道内塞纱布者需在手术后12小时内取出D、术后第5天服用石蜡油使粪便软化正确答案:C6、应用顺铂化疗时,患者的尿量每小时应至少在A、30ml以上B、60ml以上C、120ml以上D、100ml以上正确答案:D7、关于乳腺查体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儿童乳前牙反合的防治进展

儿童乳前牙反合的防治进展

儿童乳前牙反合的防治进展摘要:乳前牙反合,俗称“地包天”,表现为上颌的个别乳牙或多颗乳牙咬在下颌乳牙的舌侧。

乳前牙反合大多是由于不良的喂养姿势、口腔不良习惯、乳尖牙磨耗不足而造成下颌前伸,最终形成乳前牙反合。

在乳牙期矫治反合,因乳牙根短,反覆合浅,反覆盖程度轻,对上下颌骨的影响小,此时只要儿童配合,矫治相对容易,能较快地纠正乳牙反合。

本文针对儿童乳前牙反合的病因、预防及早期矫治做一综述。

关键词:乳前牙反合预防早期矫治儿童乳前牙反合是乳牙合期常见的错合畸形, 口腔医学会在200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前牙反牙合在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的发病率分别为14.94%,9.65%和14.98%[1]。

乳前牙反合严重影响儿童颌骨及颅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并随年龄增长而日益加重,它不仅会降低儿童的颜值,还影响前牙的切咬功能和某些唇齿音的发音,甚至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颞下颌关节产生不可复性伤害。

若不及时治疗,妨碍颌骨正常发育,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Ⅲ类骨性畸形,成年后需通过正颌手术解除反合,因此,乳牙反合必需尽早矫治。

1、乳前牙反合的形成原因1.1不良的喂养姿势及口腔习惯:不适当的哺乳姿势或奶瓶喂养姿势,婴幼儿吮吸时不自主下颌向前伸,长期会养成下颌前伸的习惯,造成乳前牙反合。

同时,咬上唇、伸舌、吃手指等不良习惯也可能导致乳前牙反合,张文婷[2]等研究表明:不良喂养姿势和口腔不良习惯是导致乳牙反牙合的主要原因。

1.2乳尖牙磨耗不足:由于食物越来越精细化,儿童乳尖牙出现功能性磨耗不足,致使乳尖牙明显高出咬合平面,咬合时为避免上、下颌乳尖牙早接触而引起疼痛,儿童常使下颌向前或侧方移动,长期可形成前牙反合。

1.3乳牙局部障碍:乳磨牙龋坏引起疼痛或乳磨牙早失,儿童会习惯性前伸下颌咀嚼,长期会导致乳牙反合形成。

1.4某些局部或全身性因素:扁桃体的慢性炎症会刺激下颌前伸;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相对表现前突;佝偻病患者钙、磷代谢障碍及面颌肌肉异常动力,常可导致较严重的下颌前突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矫治乳前牙反合的成功要素。

方法:将60例前牙反合患儿分两组,分别使用上颌双曲舌簧合垫矫治器和上颌导弓式合垫矫治器矫治。

结果:所有配合患儿经2~5个月矫治,均完全解除反合,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结论:两种矫治器矫治反合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关键是恢复了下颌的正常位置从而解除反合。

关键词:乳前牙反合矫治疗效
前牙反合俗称"地包天",是安氏iii类错合的主要症状之一,据中华口腔医学会2000年的调查表明,中国人群安氏iii类错合乳牙列发病率为14.94%【1】。

由于前牙反合不经矫治有随生长逐渐加重的趋势,早期矫治尤为重要。

早期矫治方法相对简单,且有利于颌面部向正常方向发育【2】。

此类患者如不及时矫正,可影响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不仅造成颌骨畸形,也同时影响患者面部的美观、发音、咀嚼功能,甚至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

因此对此类患儿的矫治应在颌骨发育高峰之前。

但一些患儿家长对此种错合畸形缺乏足够的认识,就诊时往往已经错过矫治的最佳时机。

合垫活动矫治器是矫治乳前牙反合常用而且有效的矫治器之一,它以体积小、戴用舒适、摘戴方便、患儿容易接受[3]等优点,一直在临床广泛应用。

缺点是对患者发音、咀嚼功能影响较大,舒适性较差,需要患者合作。

1 资料与诊断
2009-2011年收集3.5-6岁就诊乳前牙反合患儿100余例, 详细了解反合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哺乳方式及有无不良习惯等。

选出其中上前牙不舌倾的60例男26例,女34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制作上颌双曲舌簧合垫矫治器;实验组:制作上颌导弓式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

(上前牙舌倾的患儿则必须制作上颌双曲舌簧合垫矫治器,在矫治反合的同时矫正上切牙的舌倾。


口腔检查: 包括患儿面部正面及侧面形态,颏部及上唇区形态,龋齿、前牙反合牙位,乳尖牙磨耗情况,下颌后退情况等。

诊断: 面部形态基本正常,上唇区稍显凹陷或正常,下颌均能后退至前牙对刃,故初步诊断此60例患儿均为功能性反合。

2 方法
①咬合重建:取工作模型,按前牙对刃关系建立咬合,上下前牙垂直打开1-2mm上合架。

②矫治器由舌簧合垫或导弓组成:磨牙均用0.7mm的不锈钢丝制作箭头卡,前牙:对照组用0.50mm 正畸丝制作双曲舌簧置于上前牙的舌颈部;试验组用0.8mm的不锈钢丝制作上颌的双曲导弓,唇弓通过水平曲置于下前牙中下1/3处,形成诱导弓。

均使用自凝塑料涂布基托及非解剖式合垫。

③有乳尖牙干扰合的先磨除合干扰,佩戴矫治器后嘱患者每2周复诊1次,对照组每次稍微调节上颌舌簧使前牙唇向移动,实验组调节导弓,对下切牙有逐步内收作用。

解除反咬合后,分次调磨合垫,使双侧后牙建立正常咬合。

3 治疗结果
两组59例患儿均全天佩戴矫治器,疗程最短1.5个月,最长的5个月。

平均3个月矫治,除一例女患儿(因家长的过度宠爱)无法持续戴用矫治器而放弃治疗,其余病例覆盖、覆颌全部达到正常,恢复下颌正常咬合位置。

4 随访
疗效观察:矫治结束后,嘱患者每半年复查1次,做定期观察直至上中切牙替换后,以了解疗效的稳定性。

有5例患者在恒牙早期再次出现前牙反颌。

分析原因,可能与家族性遗传因素或不良习惯未破除有关。

5 讨论
5.1适应证的选择:i.年龄均在四岁左右,此阶段患儿乳牙合已完全建立并趋于稳定,乳
牙根尚未因恒牙的萌出而开始发生吸收;而且患儿的依从性、合作性也能达到矫治的要求。

ii.乳前牙反合且上中切牙不舌倾的病例,反合程度均不是很严重,没有明显的骨性反牙合特征。

iii.反覆合为中等程度。

本文所选病例使用合垫活动矫治器技术较为适合。

5.2儿童期是颌骨发育的重要关键时期,正常的牙齿排列和颌关系可促进颌骨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认为乳牙反合不经矫正半数以上将发展为恒前牙反合,且症状会有所加重;乳牙反合矫正后,恒牙反合的可能性减小,即使发生,症状大多较轻。

乳前牙反合病例中,牙性和功能性反合的病例比较常见,颌骨畸形一般不明显。

此期的治疗目的在于:⑴恢复下颌正常咬合位置,改善骨面型。

⑵解除前牙反合,促进上颌发育、抑制下颌过度发育。

尽早消除反牙合对颌面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乳牙施以合适的矫治力,恒牙胚可随乳牙向相应方向移动,引导
恒牙胚进入正常萌出道[4]。

最佳矫治时间在3~5岁,疗程一般为3~5个月[5]。

本实验也同样说明乳牙期反合患儿大部分是由于下颌的位置异常(即下颌前伸不良习惯)导致,经合垫治疗使下颌回到正常位置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