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与国外标准化及其管理体制
国际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国际标准化(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是指为了实现国际间的标准一致性而进行的标准制订和认证工作。
国际标准化的目的是促进国际贸易和交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并确保公共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国际标准化通过制定共同的技术规范、测试方法、指南和管理系统标准,加强各国间的沟通和合作,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互通互认。
这有助于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合作和竞争,帮助企业进入新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国际标准化不仅仅适用于产品,也包括服务、管理和过程等方面。
服务标准化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一致性,使用户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管理系统标准可以帮助企业规范运营和管理,提高组织绩效和创新能力。
过程标准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国际标准化的工作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负责。
这些组织通过成员国代表的共同努力,协调和制订国际标准,促进各国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国际标准化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信任度。
其次,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再次,它有助于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最后,它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帮助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扩大经济规模和影响力。
然而,国际标准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不同的标准和规定,使得标准化工作复杂和困难。
其次,一些企业可能对标准化工作持消极态度,认为其成本高、效果不明显。
此外,标准化的更新和迭代速度相对较慢,可能无法及时适应新技术和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国际标准化在促进国际合作和贸易、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要克服标准差异、提高标准化效益和速度,需要各国和组织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协调,推动标准化工作朝着更高水平和更广范围发展。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之七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之七巨立有中国特色只有建立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标准化其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但是.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是《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目标.或者说只有建立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运行体系,标准化其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可以说,"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最重要的目标.《纲要》在"目标"中是这样表述的:通过机制创新和政府引导,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建立与标准化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紧密结合的标准化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纲要》说得很清楚,我们要在"十一五"期间建立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二是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三是要科学有效.这三个指标缺一不可.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无论是在标准化的"管理体制"还是在"运行机制"方面,我们现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政府机构已经进行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但是,对于标准化的管理方式,管理思维和管理内容,许多都还是过去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到2001年我国加入\^,1-O,国务院一些部,委逐步撤消.我国行业标准的现有管理结构,分为三大块:一是:由国家发改委管理被撤消工业部,委的行业标准.尽管国家对行业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但目前这几个行业标准的管理基本上还是原有的模式.二是:由工业部,委转变为我国大的集团公司.虽然这些工业部门被调整为集团公司,但目前这些行业标准由国防科工委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三是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目前负责行业标准的部,委机构.这部分行业标准基本上还是由原来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管理方法基本上也还是原来的做法,没有什么改变.这三大块管理体系的共同点是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研究标准化,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方式开展标准化,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管理标准化."标准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而我们现在的经济和社会体制已经是市场经济的了,但我们的技术制度却仍是与市场经济根本不同的计划经济的.这样尴尬的矛盾局面如不尽快改变,对中国今后的发展可能不仅仅是威胁,甚至可能会是灾难.在运行机制方面.体系化是标准化的一个基本原则0实现不了体系化,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标准化.然而,恰恰是在标准的体系化管理方面,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比如食品安全管理,分别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负责,所依据的又不是同一统一的法规,因此存在的问题日显突出.这种分散,分段,分权,甚至分割标准,分割技术的管理办法,本身就不是标准化.技术标准做不到体系化,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各自为政,各自为战,既无法形成整体优势,也无法识别落后.运行机制的问题还表现在,我们现在标准化制修订的机制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也没有和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以及国际惯例一致起来.企业的主体地位远未形成,政府也没有真正退到应有的位置上去.因此现有标准以及许多不断出现的标准对于满足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科技进步的需要都有很大程度上的距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权利经济,审批经济思维方式的顽强存在,标准的"自愿性"原则还难以实现.强制性标准的范围过大,过滥, 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标准制修订运行机制的确立.在这样的形势面前,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纲要》提出了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以创新的思维和跨越式发展的速度才能实现.世界标准信息21建设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目标及基本模式《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前,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国家技求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提出的建设新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体,管理运行高效,实施手段多样,保障措施有力,服务便捷周到,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先进性,市场适用性和前瞻性的面向国际的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其新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体制创新和标准化的制度改革推进体系建设的原则;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协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基本体系与推行体系相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体系的全面发展与突出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有九项任务.1.修订现行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2.在清理现行国家标准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国家自愿性标准体系; 3.在开展行业标准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协会标准的地位;4.在开展地方标准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地方标准;5.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强制性标准向技术法规转化;6.在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的若干建议; 7.提出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推行体系建设方案;8.提出在推进新体系过程中支撑条件的建设方案;9.提出农业,环境,制造业和信息技术(通讯和电子)等4个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据: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乃科技进步和扩大国际贸易,以及建立新型国家技22世界标准信息术标准体系的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标准化法律法规.内容调整的重点是:确定自愿性标准体系的法律地位;确应政府宏观管理,国家标准化机构和社会团体具体组织,企业等相关方参与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确立更加透明,公开,公正的标准制定机制;确定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紧密结今口的关系;确立促进相关方使用标准的机制和条件等.建立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首要工作是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然后依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改,完善与标准化法相配套的法规和规章. 自愿性标准体系《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对自愿性标准体系从基本要素,结构要素,特征要素和功能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自愿性标准体系是新型国家标准体系的主体.建设自愿性标准体系的最终目标是要做到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备.技术法规体系技术法规是保障国家安全,防止欺骗行为,保障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法律形式.ISO/IEC第二号指南给出的"技术法规"的定义是;"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这个定义有意强调并揭示了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WTO,_rBT协议从规范影响国际贸易的诸多技术措施出发对"技术法规"也给出了定义:"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其有关加工和生产方法且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这个定义对"技术法规"的内涵做了更充实的描绘,进一步强调技术法规执行的强制性和包含管理性内容.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将标准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之一,因此将标准作为技术法规执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标准也由按技术法规全部强制执行改革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同时产生了"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概念上的模糊和争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被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才具有应用的强制性.标准应用的强制性不是标准自身的属性,而是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标准管理体制建设标准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是:标准管理体制要与我国市场经我国技术法规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模式宪法l法律(较原则的基本要求)i行政法规(具体的技术要求,亏I用标准,合格评定程序)ll地方性法规'.,t.霸者孽事的技术要求,写r用标准台格评定程序)(为执法的辅劲性具体事宣) l地方政府规章-(为执法的辅助性具体事宜)世界标准信息23济发展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要与标准体系的建设相适应.国务院授权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转变"政府主管,企业执行"的标准管理观念.政府的管理职能要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标准管理体制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国务院授权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活动,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标准化活动,社会广泛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标准运行机制建设标准运行机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1,快速反映市场需求.标准只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才具有生命力和有效性.必须要有快速的标准制定程序,有效的标准维护机制以及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2,制修订过程公开,透明,使利益相关方面都能参与,使各方面意见充分协商一致,保证标准的公正,合理;3,制修订标准程序规范,严谨,高效.便于操作,考核,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4,机制灵活.制修订标准不仅有正常的工作程序,还要有快速反应的工作程序,保证标准的及时性,适用性;5,有效的标准维护机制,保持标准有较好的市场适用性.标准运行机制的建设目标是:"面向市场,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快速灵活,严明高效"的运行机制.新旧体系的几个不同点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标准新旧体系的区别,我再强调一下新I19体系的几个不同点.新体系是面向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而旧体系主要是面向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新体系是面向国际,积极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最佳选择,而I19体系主要还是面向国内,适应计划生产的主要形式.新体系是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而I19体系主要关注的还是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24世界标准信息I19体系的着眼点是突出一个"管"字原则,而新体系的着眼点是"效益性"原理.旧体系中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不同性质的标准,从本质上来看,属于非自愿性标准体系.这与WTO/TBT的规定不符.新体系设计中提出把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技术法规,依据WTO/TBT协定中的相关规定把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分离开来,在进一步明确技术标准的自愿性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标准制定,标准采用以及标准实施等方面确立了技术标准体系的自愿性特征,并提出了建立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基本思路.新I19体系中的基本体系,有如下变化:1,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层次,改为国家标准,行业/协会标准,企业标准三个层次;2,将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属性,改为只有自愿性标准一种属性,只有被法律法规引用,才具有强制执行的性质;3,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都由政府部门审批,改为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授权的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审批,行业/协会标准既由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也可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认可的行业协会,学会,联合会审批;4,国家标准文件的形式,增加了国家技术协议;5,将企业产品标准由企业审批和报备案,改为只由企业审批,无需备案;6,标准的实施由政府强制贯彻执行和推荐采用相结合,改为运用法律手段,市场机制和企业自律,由标准使用方自愿采用;7,新体系更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先进性,市场适用性和前瞻性.。
国际标准化管理办法

国际标准化管理办法一、总则标准是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需要满足的要求的文件,标准化即标准制定相关工作。
的国际标准化是指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制定工作。
标准化驱动产业化,产业化驱动商业化。
通过企业标准化工作推动企业与产品升级,进而推动企业商业化转型成功,从而体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价值。
为更好地贯彻企业战略,发挥国际标准化为企业发展带来的价值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际标准化管理工作与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影响力,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原则是根据企业整体战略发展需要,选择参加在全球业和信息业具有一定影响力且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工作,全面跟踪、重点突破。
二、国际标准化管理机制1.1参与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一定时期的国际标准化战略和规划,参加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SDO)的标准化工作,本管理办法主要针对参加这些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提出管理要求。
1.2国际标准化管理架构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架构分为:国际标准化管理部门和国际标准化参会人员。
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部作为国际标准化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负责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研究院和各专业公司(包括天翼物联公司、智慧家庭公司、卫星公司等)相关管理部门(人员)作为本单位国际标准化管理的责任部门应配合管理部门完成对国际标准化的管理工作。
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部和研究院应有专人负责国际标准化管理工作。
国际标准化参会人员是集团相关部门、研究院和各专业公司参加国际标准组织各项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其中也包括在各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管理职务的人员。
国际标准化参会人员负责参加国际标准组织会议,根据相关技术领域的标准化需求完成国际标准化任务。
1.3管理部门职责管理部门应履行以下职责:a)负责集团公司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考核指标;b)负责组织制定参加国际标准组织工作的规划和工作重点,确定在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年度参会计划;c)负责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标准项目和文稿的管理;d)负责国际标准化信息在相关标准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在各新闻媒体渠道的发布和管理;e)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参会人员的技能培训;f)负责组织和协调各国际标准组织在国内的相关工作,如参会,交流和协作等事宜;g)负责推荐担任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职务的人选,负责确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投票的策略。
中国_美国_英国和日本国家标准的比较分析_郭德华

7 试验 8 机械系统和通用件
214 1.07 59 0.47 241 0.79 172 1.64 838 4.19 273 2.19 581 1.93 315 2.99
9 流体系统和通用件
528 2.65 601 4.82 1199 3.98 403 3.83
10 机械制造 11 能源和热传导工程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8 年 7 月 第 7 期
· 标准化研究 ·
!"
!"
$$$$$$$$$$$$$$$$$$$$$$$$$$$$$$$$$$$$$$$$$%
!!!!!!!!!!!!!!!!!!!!!!!!!" !!!!!!!!!!!!!!!!!!!!!!!!!!!"
!"
中国、美国、英国和日本 !!!!!!!!!!!!!!!!!!!!!!!!!!!" 国家标准的比较分析 !!!!!!!!!!!!!!!!!!!!!!!!!"
1777 14.24
306
2.45
337
2.71
648
5.19
4982 39.94
37
0.3
59
0.47
336
2.69
1
0.01
5
0.04
12
0.09
18
0.14
5
0.04
473
3.78
BSI
数量
比率 (%)
2234
7.41
1478
4.91
1890
6.27
984
3.26
1106
3.67
1849
6.13
9541 31.65
230
美国国家标准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

K e o d : te y W r s h Un t d t ts sa d r s y t m , ma a e n o g n z t n o n t n l i S a e , t n a d s se e n g me t r a i i fr ai a a o o sa d r s mo in me h n s o a in l sa d r s tn ad , t c a im f n t a t n a d o o
美 国政 府 不 设 专 门 的 伞 国性 标 准 化 管 理 机 构 ,
只是 在美 国商务 部下 设 有 美 国 国家 标 准 与技 术研 究 院 ( 下 简 称 NI T) 主 要 从 事 物 理 、 物 和 _ 程 以 S , 生 r
桥 梁 作 用 , 政 府 有 关 部 门和 民 间 系 统 在 标 准 化 工 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美 国 标 准 体 系
美 国标 准 体 系 大 致 f 两 部 分 组 成 : 1 f { ( )联 邦 政
府 标 准 体 系 或 公 领 域 ( u l s co ) ̄准 体 系 。 p bi e tr J c (
c o d n ts a d s p r ie t e n t n l s n a d . T 1 ma a e n s s m fr n t n o r iae n u evs s h ai a o t d rs a ls i n g me t y t e o ai a ol
国际与国外标准化及其管理体制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PPT课件

07.11.2020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4
2 有关概念解释
2.1 国际标准 2.2 国外先进标准 2.3 采用国际标准 2.4 等同采用(IDT--identical) 2.5 修改采用(MOD--modified) 2.6 非等效(NEQ--not equivalent)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4
technolog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5
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of goods
6
Agriculture and food technology
7 Materials technologies
8 Construction
欧盟2004年宣布,从今年春季开始对所有进 入欧盟市场的打火机、点火枪等危险品均将 执行ISO9994-2002标准。
07.11.2020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3
1.2面临的形势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是 国际上标准发展的重要动向;以技术法规、标 准、合格评定三大武器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是各国的普遍做法。
60% 40%
through membership fees through sales of publications and other income from services
07.11.2020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25
6.1 ISO标准现状
《管理学》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管理学》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答: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以下阶段:(1)初始发展阶段:从 19 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
在这一阶段里,虽然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尤其是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各国市场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问的竞争日益激烈。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载体。
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构建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以下阶段:(1)出口阶段。
出口贸易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
一般来说,企业的出口活动开始是偶尔的,然后才是主动和大规模的。
如卡乌斯基尔就曾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然后再逐步走向间接出口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直接出口为主的积极出口阶段。
国际标准化

理解国际标准时,需注意的问题 1.区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2.不要把所有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技术规 则均视为国际标准 3.不要把ISO认可的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 技术规则全视为国际标准 4.不要把引进的国外样机样品测试数据当成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的作用 1.推行国际标准,有利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 技术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2.推行国际标准,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 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3.推行国际标准,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技术 交流与合作
IEC成员分2类:正式成员和协作 成员。 IEC IEC标准已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除此之外,IEC还从事电工电子产品的 质量合格评定、安全认证等工作。
国际电信联盟(ITU) 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系统中处理 电信事宜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简称国际 电联或电联。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ITU的宗旨是:保持并扩大国际合 作,以改进和合理使用各种电信手段; 促进技术设施的发展和应用,以提高电 信业务效率;研究制定和出版国际电信 标准并促进其应用;协调各国在电信领 域的行为,促进并提供对发展中国家的 援助。
国际标准化的应对 1.标准制定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标 准手段冲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2.推进国际贸易中的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 实验室认可 3.大力提高中国进出口市场检验检疫的水平 4.研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状 况,提出对策建议 5.建立中国自己的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 6.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
ITU向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开放。 各国政府机构可作为成员国加入ITU, 民间组织可作为ITU下属各部门的成员 加入ITU。 ITU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 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 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结语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2
1 前言
1.1一些案例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日前对外公开消息称, 2007年3月1日起,在美国国内销售的所有电 视机都必须是数字电视,都要符合ATSC。 欧盟在2005年出台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 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 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两项指令 。 欧盟2004年宣布,从今年春季开始对所有进 入欧盟市场的打火机、点火枪等危险品均将 执行ISO9994-2002标准。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3
1.2面临的形势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是国 际上标准发展的重要动向;以技术法规、标准、 合格评定三大武器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是 各国的普遍做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7月27日全国质量工 作会议上指出:“加快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要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加快完 善国家标准,主要指标要符合国际标准。”
2.3 采用国际标准
将国际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 验证,等同或修改转化为我国标准(包括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 按我国标准审批发布程序审批发布。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8
2.4 等同采用(IDT--identical)
指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 上相同,或者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 同,只存在少量编辑性修改。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6
2.2 国外先进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经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 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性标准;世界上主要经济 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 准和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7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12
3 采用国际标准,实质性参与国际标 准化活动的意义
3.4 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是加快我国 经济建设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3.5 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是扩大国际 影响和提升国际化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 3.6 国际标准对发达国家而言,只是一般水 平,而我国相当部分的技术标准还落后于国 际标准。标准水平低对我国开拓国际市场、 保护国内市场就是一句空话。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13
4 国家采标的基本政策、原则与方法
4.1 采标的基本政策 4.2 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 4.3 工程建设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
4.4 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14
4.1 采标的基本政策
(1)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 2 )国家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 准,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 3 )制订国家标准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 国外先进标准,凡经过认真分析论证或测试 验证,并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当纳入国家 标准。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9
2.5 修改采用(MOD--modified)
指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技术性差异,并 清楚地标明这些差异以及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允许包含编辑性修改。修改采用不包括只保 留国际标准中少量或者不重要的条款的情况。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10
2.6 非等效(NEQ--not equivalent)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15
4.2 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
(1)应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国际惯例,做到技 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2)对于国际标准中通用的基础性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应 优先采用。 (3)应以保障国家安全、防止欺骗、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 财产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为目标。 (4)由于基本气候、地理因素或者基本的技术问题等原因 对国际标准进行修改时,应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控制在合 理的、必要的并且是最小的范围之内。 (5)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的制定、审批、编号、发布、 出版、组织实施和监督,同我国其他标准一样,应按我国 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执行。
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不同,它们之间的 差异没有被清楚地标明。 非等效不属于采用国际标准,只表明我国标 准与相应国际标准有对应关系。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11
3 采用国际标准,实质性参与国际标 准化活动的意义
3.1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一项重大 的技术经济政策,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 3.2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是我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面临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 任务。 3.3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是提 高我国标准化工作水平和加快国际标准转化的重要 手段。
2018/12/4 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2 有关概念解释
2.1 国际标准 2.2 国外先进标准 2.3 采用国际标准 2.4 等同采用(IDT--identical) 2.5 修改采用(MOD--modified) 2.6 非等效(NEQ--not equivalent)
国际国外标准化及其管理体制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李铮 副所长 二OO七年八月·北京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1
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8 前言 有关概念解释 采用国际标准,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意义 国家采标的基本政策与基本原则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区域标准化组织 ISO国际标准 国外标准管理体制 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及今后的主要任务
2018/12/4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5
2.1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 所制定的标准,以及ISO为促进《关贸总协定一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即标准守则的贯彻实施所 出 版 的 《 国 际 标 准 题 内 关 键 词 索 引 ( KWIC Index)》中收录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