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此句的恰当二.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中的“说”:3. 关于“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态度是对鬼神采取尊敬而不迷信的态度,要懂得死亡的真实性和承认生命的有限性,要以现实的人生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4.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诸也。
”此句中“好古”:是指喜爱先哲的遗典、古代的典章等。
(0.65. 孔子大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是说要启发学生,举一个例子不懂,就不要举三个例子使人更加迷惑了;对于举一不能反三的学生就不用回复他了。
(0.6分)7.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此句意思是: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中“愠”:1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此句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三. 填空题(共10题,共8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0.8分)2.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 (0.8分)3.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 (0.8分)4.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0.8分)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 (0.8分)6.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而已矣。
” (0.8分)7. 子曰:“兴于诗,立于,成于乐。
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试题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氓》:"送于涉淇,至于顿丘。
"淇,指淇水,在今(A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D.山东省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B )A.墨子 B.孟子C.庄子 D.荀子3.《诗经》“国风”中揭露统治者对人民残酷剥削,并表达人民热烈向往美好生活的诗篇是(C )A.《伐檀》B.《七月》 C.《硕鼠》D.《君子于役》4.主张“兼爱”、“非攻”的先秦诸子是( b )A.孟子B.墨子C.庄子 D.荀子5.成语"退避三舍"出自(B )A.《曹刿论战》 B.《晋楚城濮之战》 C.《烛之武退秦师》 D.《冯谖客孟尝君》6.《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洪兴祖B.刘向C.刘安D.王逸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论文的作者是()。
A、孔融B、曹植C、曹丕D、王粲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 )。
A.《乐府诗集》B.《玉台新咏》C.《文选》D.《古诗源》9. 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A.《有所思》B.《行行重行行》C.《十五从军征》D.《陌上桑》10.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
A.《短歌行》B.《蒿里行》C.《观沧海》D.《龟虽寿》11.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A )A.《咏荆坷》 B.《饮酒》C.《归园田居》 D.《桃花源记》12.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唯一作对偶名的一联是(B)A.循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B.衾枕昧节候,褰开斩窥临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篱 D.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13.“初唐四杰”是指( )。
A.沈全期、宋之问、王勃、杨炯 B.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C.王勃、杨炯、杜牧、李商隐 D.王维、孟浩然、卢照邻、骆宾王14.被后世誉为 " 孤篇横绝 " 的七言歌行是( )。
A.骆宾王的《帝京篇》 B.陈子昂的《感遇》C.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D.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1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构的基本线索是()A江水的流动过程B月亮的升落过程C花林的空间变换D白云的飘浮显隐16.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诗的是()。
国家开放大学山东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山东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注意:学习平台题目可能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如果答案有疑问或遗漏,请在下载网站联系上传者进行售后。
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____》,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 离骚;“鲲鹏展翅”的典故出于庄子《__________》一文。
-> 逍遥游;“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见于《诗经•秦风》中的《________》。
–> 蒹葭;元杂剧前期最优秀的作家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________》。
–> 窦娥冤;唐代兴起的用文言文写作的短篇小说被称为_________。
–> 唐传奇;曹植的《________》是建安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
->洛神赋;无名氏所作的组诗《_____》,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 古诗十九首;清代蒲松龄的《》,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 聊斋志异;屈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因为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汉代人把这种文体称为__________。
-> 楚辞;杜甫的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群众在战乱中、在赋税剥削和不合理兵役制度下的痛苦生活,故有“”之美誉。
–> 诗史题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的作者是标准答案:龚自珍题目: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标准答案:《陌上桑》题目: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于()。
标准答案:镇江题目:下列词作中,辛弃疾自称为“壮词”的是()。
: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标准答案:《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题目:《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贵州电大(2020-2022)-04国学经典选读-学习资料1答案

04国学经典选读0001
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课程号:5205545
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
第1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所说的“诗言志”,是说诗歌要表达自己的志。
A、《尚书?尧典》
B、《文赋》
C、《诗经》
D、《楚辞》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A
第2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在声律上,()诗歌日趋重视平仄的搭配,并初步出现了暗合后世格律诗的律诗。
A、西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代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C
第3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的著名诗句。
A、阮籍
B、王粲
C、谢灵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8更新)最新河南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 通过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国学经典选读》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孔子说的“五者”为()(4.00分)A.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B. 金、木、水、火、土C. 仁、义、礼、智、信D. 恭、宽、信、敏、慧2.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4.00分)A. 信仰B. 天子C. 圣人之言D. 父母之命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00分)A.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
(4.00分)A. 一家B. 天下C. 一国D. 一人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4.00分)A. 德B. 教C. 礼D. 仁6.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4.00分)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
(4.00分)A. 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B. 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D. 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8.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①)。
「最新」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答案(第一套)

「最新」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答案(第一套)[最新]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答案(第一套)一、单项选择1.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A)。
A.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能近取二,可谓仁之方也已。
2.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2.00分)A.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B.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D.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
3.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A)。
(2.00分)A.章太炎:国学是七科之学B.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C.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邓实:一国所有之学4.“上善若水”这一观点出自(B)。
(2.00分)A.《论语》B.《老子》C.《孟子》D.《中庸》5.以下对“中庸”思想的理解,错误的是:(A)。
(2.00分)A.中周:就是关于怡到好处的常理。
B.中庸之道就是碌碌无为,缩手缩脚,不敢直言不讳,做人圆滑,世故。
C.中的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做忙当的事,也就是怡到好处的作为与恰到好处的不作为。
D.有种解释说“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6.“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正美,”对这句话解释不合适的是:(D)。
A.“正家而天下正矣”:家庭秩序井然,天下就安定了。
B.这句话说明了齐家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
C.“父父,子子”意思是:父亲在父亲位置上尽父亲的职责,儿子在儿子的位置上尽儿子的职责。
D.这句话强调父亲、兄长、丈夫的绝对权威不可违抗,即使他们做错了,儿子、弟弟、妻子也不能有任何。
7.《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B)A.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效神气。
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题库

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题库1.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2.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
D. 一人3.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A. 在明明德,在亲民4.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可谓知矣。
A. 敬鬼神而远之5.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正家而天下正矣。
”对这句话解释不合适的是:B. 这句话强调父亲、兄长、丈夫的绝对权威不可违抗,即使他们做错了,儿子、弟弟、妻子也不能有任何意见。
6.古人的养生理论十分完善,以下符合传统养生原则的是()B. 小胖性格达观,不太看重得失,不过分思虑7.关于“国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国学仅包括儒家文化。
8.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9.关于“无为”,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B. “无为”意在告诉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作为10.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11.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D. 早睡晚起,等到天亮才起,使神志深藏于内。
12.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人所迷,其日固久。
D.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13.君王、国家、人民这三者中,有轻有重,请遵循孟子的思路,按照从重到轻排列()D. 人民>国家>君王1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A. 腹心15.君子有三变”,这句话的意思是()B. 与君子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
16.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如果想让人民有廉耻之心,达到良善淳厚的境界,则需要:D.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17.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8更新)最新河南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 通过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国学经典选读》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孔子说的“五者”为()(4.00分)A.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B. 金、木、水、火、土C. 仁、义、礼、智、信D. 恭、宽、信、敏、慧2.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4.00分)A. 信仰B. 天子C. 圣人之言D. 父母之命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00分)A.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
(4.00分)A. 一家B. 天下C. 一国D. 一人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4.00分)A. 德B. 教C. 礼D. 仁6.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4.00分)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
(4.00分)A. 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B. 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D. 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8.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此句的恰当
二.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中的“说”:
3. 关于“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态度是对鬼神采取尊敬而不迷信的态度,要懂得死亡的真实性和承认生命的有限性,要以现实的人生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0.6分)
4.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诸也。
”此句中“好古”:是指喜爱先哲的遗典、古代的典章等。
(0.6
5. 孔子大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是说要启发学生,举一个例子不懂,就不要举三个例子使人更加迷惑了;对于举一不能反三的学生就不用回复他了。
(0.6分)
7.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此句意思是: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
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中“愠”:
1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此句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
三. 填空题(共10题,共8分)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0.8分)
2.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0.8分)
3.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0.8分)
4.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0.8分)
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0.8分)
6.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而已矣。
”(0.8分)
7. 子曰:“兴于诗,立于,成于乐。
”(0.8分)
8. 子曰:君子不(0.8分)
9.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0.8分)
10.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则殆。
”(0.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