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原子物理
光学和原子物理复习

【问题二:氢原子跃迁】 例2ra的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半
径为rb的圆轨道上,已知ra> rb,则在此过程中 C
(
)
A.原子要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C.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 D.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变式1:(单项)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
二、波粒二象性的复习
内容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要求 Ⅰ Ⅰ
【问题一:光电效应演示实验】 例1:(双项)如图1所示,用导线把验电器与原 来不带电的锌板相连接,当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时, 发生的现象是( ) BC A.有光子从锌板逸出 B.有电子从锌板逸出 C.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 D.锌板带负电
变式1:把图3(b)改为图4,设电源适中,光强
不变,则滑动变阻器自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安
培表的示数如何变化?为什么? 现象:示数逐渐增大到某一值之后稳定不变 原因:单位时间内光电子数目不变;电压
变式2:把图4中的电源正、负极反接,如图5所 示,则滑动变阻器自a端滑道b端的过程中,安培 表的示数如何变化?为什么?
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
变式2:(双项)氢原子的n=1、2、3、4各个能级 的能量如图8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
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 BD ) A.最多激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最多激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由n=4跃迁到n=1时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小 D.由n=4跃迁到n=3时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小
小结: 1、光的强度和光的频率的区别 2、光电效应现象及规律的理解 3、光电效应方程中各量的物理含义 4、光电管 5、极限频率、遏止电压和光电流的理解
三、原子结构的复习
内容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光学 原子物理

光学原子物理一、基本概念(一)光的干涉条件: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现象: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在相遇的空间相互叠加时,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1.双缝干涉相干光源的获取:采用“分光”的透射法。
当这两列光源到达某点的路程差:Δγ=kλ(k=0,1,2……)出现亮条纹Δγ=(2k+1)λ/2 (k=0,1,2……)暗条纹条纹间距Δx=(L/d) λ(明纹和暗纹间距)·用单色光作光源,产生的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用白光作光源,产生彩色干涉条纹,中央为白色条纹;2.薄膜干涉:相干光源的获取,采用“分光”的反射法由薄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后产生的两列相干光波叠加形成的干涉现象:·入射光为单色光,可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入射光是白光,可形成彩色干涉条纹。
3.光的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1)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等间距的平行线)(2)透镜和棱镜表面的增透膜,增透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 (二)光的衍射光离开直线路径绕到障碍物阴影里的现象为称光的衍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光波波长或和光波波长差不多。
*现象:(1)泊松亮斑(2)单缝衍射·单色光通过单缝时,形成中间宽且亮的条纹,两侧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且条纹宽度比中间窄;·白光通过单缝时,形成中间宽的白色条纹,两侧是窄且暗的彩色条纹。
(三)光的电磁说1.电磁波谱a.将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按频率由小到大(或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起来,组成电磁波谱;b.·无线电波是LC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周期性运动产生·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伦琴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
2.光谱与光谱分析光谱*由于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明线光谱或吸收光谱都含有这些特征谱线,故可根据明线光谱或吸收光谱分析,鉴别物质或确定它的化学组成。
光学、原子物理

第四节光学、原子物理一、知识结构 (一)光学1.懂得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并能据此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
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了解全反射的条件及临界角的计算,理解棱镜的作用原理。
4.明确透镜的成像原理和成像规律,能熟练应用三条特殊光线的作用和物像的对应关系作图,正确理解放大率的概念和光路可逆的问题。
注意光斑和像的区别和联系。
5.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及加强、减弱的条件。
6.掌握光的电磁学说的内容;明确不同电磁波产生的机理和各种射线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光谱的概念和光谱分析的原理。
7.掌握光电效应规律,理解光电效应四个实验的结论,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含义。
(二)原子物理1.掌握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及其意义。
2.了解玻尔的三个量子化假设。
3.掌握α、β、γ射线的本质和本领。
4.了解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及其应用。
二、例题解析例1下列成像中,能满足物像位置互换(即在成像处换上物体,则在原物体处一定成像)的是()A.平面镜成像B.置于空气中的玻璃凹透镜成像C.置于空气中的玻璃凸透镜成实像D.置于空气中的玻璃凸透镜成虚像 【解析】由光路可逆原理,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例2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界面两直线aa ′与bb ′后,不小心误将玻璃砖向上稍平移了一点,如下图左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得的折射率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变大、变小均有可能【解析】要解决本题,一是需要对测折射率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二是要善于画光路图。
设P 1、P 2、P 3、P 4是正确操作所得到的四枚大头针的位置,画出光路图后可知,即使玻璃砖向上平移一些,如上图右所示,实际的入射角没有改变。
实际的折射光线是O 1O ′1,而现在误把O 2O ′2作为折射光线,由于O 1O ′1平行于O 2O ′2,所以折射角没有改变,因此折射率不变。
例3如下图所示,折射率为n =2的液面上有一点光源S ,发出一条光线,垂直地射到水平放置于液体中且距液面高度为h 的平面镜M 的O 点上,当平面镜绕垂直于纸面的轴O 以角速度ω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时,液面上的观察者跟踪观察,发现液面上有一光斑掠过,且光斑到P 点后立即消失,求:(1)光斑在这一过程的平均速度。
光学 原子物理 (7)

计算题
15.(14分)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
(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为单色光源,M为一平面镜.试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在答题卡上画出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
(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和L,光的波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Δx的表达式.
16.(14分)等腰直角棱镜放在真空中,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以
60o的入射角从AB侧面的中点射入,折射后再从AC侧面射出,出射光线偏离入射光线的角度为30o,(已知单色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1)请作出光路图;(2)求此单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时间是多少?。
光学原子物理习题解答

光学原⼦物理习题解答光学习题答案第⼀章:光的⼲涉 1、在杨⽒双缝实验中,设两缝之间的距离为0.2mm ,在距双缝1m 远的屏上观察⼲涉条纹,若⼊射光是波长为400nm ⾄760nm 的⽩光,问屏上离零级明纹20mm 处,哪些波长的光最⼤限度地加强?解:已知:0.2d mm =, 1D m =, 20l mm =依公式:五种波长的光在所给观察点最⼤限度地加强。
2、在图⽰的双缝⼲涉实验中,若⽤薄玻璃⽚(折射率1 1.4n =)覆盖缝S 1 ,⽤同样厚度的玻璃⽚(但折射率2 1.7n =)覆盖缝S 2 ,将使屏上原来未放玻璃时的中央明条纹所在处O 变为第五级明纹,设单⾊波长480nm λ=,求玻璃⽚的厚度d (可认为光线垂直穿过玻璃⽚)34104000104009444.485007571.46666.7dl k Ddk l mm nmDk nm k nm k nm k nm k nmδλλλλλλλ-==∴==?===========11111故:od屏 O解:原来,210r r δ=-= 覆盖玻璃后,221121821()()5()558.010r n d d r n d d n n d d mn n δλλλ-=+--+-=∴-===?- 3、在双缝⼲涉实验中,单⾊光源S 0到两缝S 1和S 2的距离分别为12l l 和,并且123l l λ=-,λ为⼊射光的波长,双缝之间的距离为d ,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D ,如图,求:(1)零级明纹到屏幕中央O 点的距离。
(2)相邻明条纹的距离。
解:(1)如图,设0p 为零级明纹中⼼,则:21022112112021()()03()/3/r r d p o D l r l r r r l l p o D r r d D dλλ-≈+-+=∴-=-==-=(2)在屏上距0点为x 处,光程差 /3dx D δλ≈- 明纹条件 (1,2,3)k k δλ=± = (3)/kx k D d λλ=±+在此处令K=0,即为(1)的结果,相邻明条纹间距1/k k x x x D d λ+?=-=4、⽩光垂直照射到空⽓中⼀厚度为43.810e nm =?的肥皂泡上,肥皂膜的折射率 1.33n =,在可见光范围内44(4.0107.610)?-,那些波长的光在反射中增强?解:若光在反射中增强,则其波长应满⾜条件12(1,2,)2ne k k λλ+= =即 4/(21)ne k λ=- 在可见光范围内,有42424/(21) 6.7391034/(21) 4.40310k ne k nm k ne k nmλλ3= =-=?= =-=?5、单⾊光垂直照射在厚度均匀的薄油膜上(n=1.3),油膜覆盖在玻璃板上(n=1.5),若单⾊光的波长可有光源连续可调,并观察到500nm 与700nm 这两个波长的单⾊光在反射中消失,求油膜的最⼩厚度?解:有题意有:2(1/2)(1/2)2(1/2)500(1/2)700nd k k d nk k λλ=++∴='∴+=+min min 5/277/23,2(31/2)5006732 1.3k k k k d nm'+=+'∴==+∴==?即 56、两块平板玻璃,⼀端接触,另⼀端⽤纸⽚隔开,形成空⽓劈尖,⽤波长为λ的单⾊光垂直照射,观察透射光的⼲涉条纹。
光学 原子物理 (2)

光电效应,光子
1.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可见光或不可见光),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规律
a.极限频率: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b.最大初动能: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c.瞬时性: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d.光电流强度: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光是一份一份地不连续传播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与它的频率成正比: E=h υ, K光谱朗克常数=6.63×10-34J·S
(hυ=E
k +W=E
k
+ hυ
) υ
:极限频率
注意:光的强度是指光束的能量; 若单位时间内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频率为υ,光子数为n,则光强为nhυ。
4.光的波粒二象性
*大量的光子运动规律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运动表现出粒子性;
*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明显,越容易观察到光的干涉和衍射,光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贯穿本领越强;
*光速v,频率υ,波长λ的关系v=λυ光子能量 E=hυ=hc/λ
=hv/λ
*光从真空射入介质中,频率不变,故光的颜色和光子能量不变,但波长和光速发生变化。
(完整版)高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知识要点

光学一、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2.光在介质中的光速:3.光射向界面时,并不是全部光都发生折射,一定会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
4.真空/空气的n等于1,其它介质的n都大于1。
5.真空/空气中光速恒定,为,不受光的颜色、参考系影响。
光从真空/空气中进入介质中时速度一定变小。
6.光线比较时,偏折程度大(折射前后的两条光线方向偏差大)的光折射率n大。
二、光的全反射1.全反射条件:光由光密(n大的)介质射向光疏(n小的)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其求法为.2.全反射产生原因:由光密(n大的)介质,以临界角C射向空气时,根据折射定律,空气中的sin角将等于1,即折射角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sin空气角”将大于1,即产生全反射.3.全反射反映的是折射性质,折射倾向越强越容易全反射。
即n越大,临界角C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4.全反射有关的现象与应用:水、玻璃中明亮的气泡;水中光源照亮水面某一范围;光导纤维(n大的内芯,n小的外套,光在内外层界面上全反射)三、光的本质与色散1.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其真空中的波长、频率、光速满足(频率也可能用表示),来源于机械波中的公式。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不变,光速与波长同时变大或变小.3.将混色光分为单色光的现象成为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其本质是频率不同,或真空中的波长不同。
同时,不同颜色的光,其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也不同。
4.色散的现象有:棱镜色散、彩虹。
频率f(或ν)真空中里的波长λ折射率n同一介质中的光速偏折程度临界角C红光大大大紫光大大大原因n越大偏折越厉害发生全反射光子能量发生光电效应双缝干涉时的条纹间距Δx发生明显衍射红光大容易紫光容易大容易原因临界角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波长越大越有可能发生明显衍射四、光的干涉1.只有频率相同的两个光源才能发生干涉。
2.光的干涉原理(同波的干涉原理):真空中某点到两相干光源的距离差即光程差Δs.当时,即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由于两光源对此点的作用总是步调相反,叠加后使此点振动减弱;当时,即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半波长的偶数倍时,由于两光源对此点的作用总是步调一致,叠加后使此点振动加强。
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

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它主要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几个重要学科。
本文将从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角度,对这五个学科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影响。
力学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部分。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力学性质,如受力平衡条件、杠杆原理等;而动力学则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理解力学原理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车辆行驶的力学分析、运动物体的轨迹预测等。
接下来是电磁学,它研究电荷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
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电磁现象,如电流、磁场、电磁波等。
电磁学的基本定律包括库仑定律、法拉第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这些定律揭示了电荷和电磁场之间的关系。
电磁学的应用十分广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磁波谱分析等都离不开电磁学的基础理论。
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热量和热能转化的学科。
其中,热力学主要研究热平衡和热转化的原理,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而热传导和传热学则研究热量在物体内部和不同物体之间的传递规律,如传热方程、热传导定律等。
了解热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控制温度,为节能和调节环境舒适度提供理论依据。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衍射和干涉现象的学科,它研究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光学的基本定律包括菲涅耳反射定律、斯涅尔定律、光的干涉与衍射规律等。
光学在现代科技中有着重要应用,如光通信、激光技术、光学显微镜等。
了解光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最后是原子物理,它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组成,揭示了原子、分子和基本粒子的本质属性。
原子物理主要包括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等方向。
薛定谔方程、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的测量原理都是原子物理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原子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
⏹ 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法。
* ⏹ 3.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
* ⏹ 4.光导纤维。
⏹ 5.棱镜、光的色散。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宏观上沿直线传播(不考虑光的衍射)。
⏹ 本影---光线完全照射不到的区域。
⏹ 半影---部分光线照射不到的区域。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
⏹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传播方向一定变化,传播速度一定不变)。
⏹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法---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虚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为对称。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通常发生改变的现象(垂直入射除外)⏹ 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度。
斜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 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射入介质中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叫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 计算:介质真空λλ===v c r i nsin sin 全反射⏹ 全反射---光从光密质(n 大的)射入光疏质(n 小的)时,光全部反射(没有折射)的现象。
⏹ 条件---(1)光从密质进入疏质;(2)入射角 i 大于临界角C 。
⏹ 临界角---刚好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此时折射角等于90度。
⏹ 计算---真空介质λλarcsin arcsin n 1arcsinC ===c v⏹ 应用---蜃景、光导纤维。
光的色散⏹ 全反射棱镜---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
⏹ 光的色散---原因棱镜材料对不同色光的的折射率不同。
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偏折较少; 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偏折较多。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频率越来越大。
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1. 光的本性说的发展简史。
⏹ 2.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 3.光的衍射。
⏹ 4.光的偏振现象。
⏹ 5.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
⏹ 6.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 ⏹ 7.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 8.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光的本性说的发展简史⏹ 17世纪---牛顿:光的微粒说;惠更斯:光的波动说。
⏹ 1801英国的托马斯●杨---光的干涉实验成功。
⏹ 19世纪60年代---迈克斯韦的电磁波的预言。
⏹ 19世纪80年代末---赫兹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 19世纪末---光电效应。
⏹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 光即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现象---相干光在屏上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 双缝干涉---光线通过单缝,再通过双缝(相干光源)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 干涉相长---亮条纹 σ=n λ;⏹ 干涉相消---暗条纹 σ=(2n+1)λ/2 。
⏹ 条纹宽度--- △x=L λ/d⏹ 薄膜干涉---透明物体两个反射面的反射光线的叠加成干涉图样。
⏹ 薄膜干涉应用:检查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增透膜。
光的衍射⏹ 定义---光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
⏹ 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与光的波长差不多,或比光的波长小。
⏹ 现象---透过纱巾看、通过狭缝观察、光学显微镜、泊松亮斑。
光的偏振现象⏹ 现象---教材第三册光的偏振图片。
⏹ 结论---光是一种横波。
⏹ 应用---偏振镜头、计算器等等。
电磁波谱⏹ 光谱和光谱分析---用来分析物体的组成成分(原子光谱---明显光谱、暗线光谱)⏹满足---E E E h n m ∆=-=γ⏹红外线---波长在770nm~106nm 之间。
一切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它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温度高、颜色深辐射力强。
红外遥感、遥控、红外线频率根接近物体分子的固有频率,所以可以用来加热物体,主要体现热效应。
电磁波谱⏹ 紫外线---波长在400nm~5nm 之间。
有荧光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 、消毒杀菌。
⏹X射线---波长比紫外线还短。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5年发现的。
穿透能力强,穿透物质的厚度跟物质的密度有关,工业上检查金属内部是否有砂眼、裂纹等缺陷,在医学上透视人体内的病变及骨骼。
⏹γ射线---波长在10-10nm以下,电离作用非常小,贯穿本领很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光的电磁本性---光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谱---频率从低到高的顺序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波动说遇到的困惑---⏹ 1.极限频率的问题,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而不是和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2.光电效应的瞬时性,不超过10-9秒;⏹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光子说⏹光子说---爱因斯坦(1879——1955)于1905年提出,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它的能量跟光的频率成正比且满足--- E=hγ其中h=6.63×10-34 js---普朗克常量⏹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γ—W---其中E 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为金属的逸出功。
逸出功---是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概率波—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可用波动规律来描述。
⏹物质波---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1892——1987)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星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是--- λ= h / p⏹物理学把物质分为两大类---实物和场。
激光⏹激光的特性---⏹ 1.激光是一种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可调制用来传递信息;⏹ 2.平行度非常好---远距离传播仍能保持一定强度可以用来测远距离、雷达、跟踪运动目标测速度;⏹ 3.聚到很小的一点---读光盘;⏹ 4.高能量---切割物体、焊接(工业、医学);⏹ 5.产生高压---引起核聚变(小颗粒的核燃料用激光从各个方向进行照射)。
原子和原子核1.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 3.氢原子的电子云。
⏹ 4.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衰变、半衰期。
⏹ 5.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 6.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 7.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 ⏹ 8.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
⏹ 9.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
⏹ 10.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原子的核式结构⏹ 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及实验⏹ 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路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散射甚至达到了180度。
⏹ 结论---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运动。
⏹ 原子核:组成---质子:带正电1.6 ×10-19c ;质量为1.67×10-27kg 中子:不带电,质量比质子稍大。
统称为核子。
大小--- 10-15m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能级---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
基态---能量的最低状态。
激发态---其他能量状态。
各能级的能量关系---E n =E 1/n 2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h γ=E m — E n原子光谱---光谱和光谱分析---用来分析物体的组成成分(原子光谱---明显光谱、暗线光谱) 波尔理论的局限性---经典电磁学理论的制约。
氢原子的电子云⏹ 对于宏观质点,如果知道它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受力情况,就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算出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 对于电子等微观粒子,由于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因此轨道的说法毫无意义,我们只能知道电子在原子和附近各点出现概率的大小,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出现的概率---称为电子云(教材图) 。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实质分别为---氦核、高速电子流、电磁波。
⏹ 电离能力由强到弱--- α射线、β射线、 γ射线。
⏹ 穿透能力由弱到强---α射线、β射线、 γ射线。
⏹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0.1c 、接近c 、c 。
⏹α 衰变的实质---原子核失去一个氦核------He Y X m n m n 4242+→--⏹ β衰变的实质---原子核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e Y X m n m n 011-++→⏹衰变---原子核放出α 或β粒子就变成新核。
⏹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 应用---射线:可以用γ射线探伤、 α射线消除静电、保存食物、育种(使DNA 发生突变)、放疗、利用半衰期不随物理化学性质而改变的特点进行考古、示踪原子。
⏹ 污染---1945年广岛、长崎两枚原子弹;1987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2001年9月2日开始的“小小钥匙链放倒13人”。
⏹ 和防护---核电站的厚厚水泥墙;核废料防灾很厚很厚的金属箱内,并埋在深海里;加强防范意识;核不扩散。
核反应方程⏹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氧17和质子------------H O He N 1117842147+→+⏹ 中子的发现-------------n C He Be 101264294+→+⏹ 核反应方程---表示原子核反应的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 核能---核反应中释放出来的能量。
⏹ 质量亏损--- -核反应中释放出能量筒是质量减少。
⏹质能方程--- E=mc2 ⏹ 质能方程演变为--- △E= △mc 2裂变⏹ 定义---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 铀核的裂变---n Kr Ba n U 1092361415610235923++→+⏹链式反应---一般说来,铀核的裂变时总是要放出2~3个中子这些种子又会引起其他的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能量。
⏹ 核电站---控制核裂变的速度(临界体积)。
聚变⏹ 定义---把轻核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n He H H 10423121+→+⏹热核反应---使轻核发生聚变时,必须使它们的距离十分接近,达到10-15m 的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