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樊登读书《陪孩子终生成长》感悟
《终身成长》读后感

《终身成长》读后感《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31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终身成长》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终身成长》读后感篇1近来,我听樊登老师讲《终身成长》这本书,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去年,我跟随着叙事者读过这本书,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思维模式。
平时,在生活中,也一直在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如儿子学习某样事情学不好时,我就会告诉他:“是因为自己练习的太少。
”当他做到时,我又会帮其复盘:“当时你不会某样事情(如骑平衡车、拍球等),现在竟然能够做到这般熟练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儿子会说:“是因为我练习了。
”通过不断地练习能够学到某样技能,成为孩子心底的声音,也是我不断地在强化的成长型思维。
但是,即便如此。
当我听完樊登老师讲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中固定性的思维模式仍然占了很大一部分,如在工作中,碰到试卷中有疑惑的点,会有不好意思开口请教同事的心理;在高三现阶段的复习中,不停地做题刷题,我总是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对其知识体系中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缺少关注;我有时也认为学好语文是需要天赋的,甚至是教好语文也是需要天赋,包括阅读速度、阅读能力等等。
当我意识到自己思维模式的这个特点的时候,我震惊于我只认识到自己固定性思维模式的冰山一角。
不过我也庆幸自己的新发现,那怎样才能让自己工作中的这些固定性思维模式变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书中提出了四步,即接受、观察、命名和教育。
首先是接受自己拥有一部分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事实。
其次是觉察自己是什么能够促使自己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出现或回来。
如书中提到有人会是办砸了一件事,压力很大,丢了工作或者失去了一段感情的时候等等。
反观自身,每每我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出现的时候,大都是在比较沮丧或者挫败的时候。
书中提到当你明确了自己固定性思维被激发的原因后,不要急着去评价,更不要去自我否定,先观察一下,允许这样的声音存在。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一个人了解世界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读万卷书,二是行万里路。
读书,是我们打开认知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到书的名字,就觉得浑身充满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有八十岁的,常青树I也有二十岁的,朽木。
我想这就是对终身教育成长的最好诠释。
樊登认为人的思维大致分为两类: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培养。
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经历来改变。
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带来的最终结果也是相差很大。
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学习修炼,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让成长型思维占据我们的内心。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孩子,欣赏孩子们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评,而多给出氨设性的意见。
在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努力与成就,而不仅仅是敷衍的说一句“你真棒,教育是个复杂的体系,许多人困惑于“别人怎么做,我照做,结果咋不一样”,却忽视了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别人的方法在现实操作中常常只能作为参考。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蹲下来用孩子的高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给予他们尊重与理解,注意因材施教。
就比如,台湾作者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是这样讲述的:有天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得慢,催他,唬他,责备他。
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梧,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着我去散步。
这篇文章我读了许多遍,每每感叹小蜗牛太可怜,已经尽力了却还被责备、被训斥。
其实,我们的孩子不就是那只“小蜗牛”,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的总是责骂。
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当我们对他们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他们还是孩子,或者说并没有走近孩子,确定那是他们“跳一跳就能勾到的桃子”。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5篇)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篇1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跟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关系密切相关,所以亲子关系决定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而我们的思维模式是由父母决定。
因此亲子中使用暴力会影响孩子一生。
第一,打孩子会使孩子肾上腺素积累,慢慢地会导致孩子长大后脾气爆燥,容易与人起冲突,在日后与人相处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第二,恐吓威胁孩子,如不学习就没钱,不学习就会沦为乞丐等说法。
这样孩子也许会因为恐惧而去学习,会成为一个乖孩子,可是会失去安全感而这种感觉会伴随他的一生有可能一生也无法跳出舒适区,习惯于安稳的工作,安定的收入,人生无法有长足的发展!第三,冷暴力,让人最恐惧的莫过于冷暴力了。
冷暴力常常的表现行为是,父母突然之间不理孩子了,孩子会求妈妈:“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结果是妈妈丝毫没有反应!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如果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都能体会到孩子的无助和愧疚,而为之落泪。
对一个孩子来讲,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妈妈不理他,爸爸不要他,用冷暴力的方式欺负他,控制他,让他内疚。
书中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女士,她小时候很爱漂亮,奶奶送给她一条漂亮的牛仔裤,她特别兴奋,想马上穿上,而她爸爸说:“上学不能穿这条裤子。
”她就跟爸爸讲:“我想穿”(女孩特别可怜地在表达自己的渴望。
)她爸爸的做法是什么呢?他直接拿起剪刀,把牛仔裤彻底剪坏了。
直到现在,每每想起这条牛仔裤,她都会难受得想哭。
她工作后,第一个月挣的钱全部买了牛仔裤。
牛仔裤都被整整齐齐地放在柜子里,她一次也没有穿过。
这就是一个小孩子的报复方式。
而这位女士在工作中也遇到了问题,只要工作谈判遇到讨论钱的问题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充满了负面情绪,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不尊重知识,所以很容易就谈崩了。
《终身成长》读后感

《终身成长》读后感《终身成长》读后感1近来,我听樊登老师讲《终身成长》这本书,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去年,我跟随着叙事者读过这本书,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思维模式。
平时,在生活中,也一直在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如儿子学习某样事情学不好时,我就会告诉他:“是因为自己练习的太少。
”当他做到时,我又会帮其复盘:“当时你不会某样事情(如骑平衡车、拍球等),现在竟然能够做到这般熟练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儿子会说:“是因为我练习了。
”通过不断地练习能够学到某样技能,成为孩子心底的声音,也是我不断地在强化的成长型思维。
但是,即便如此。
当我听完樊登老师讲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中固定性的思维模式仍然占了很大一部分,如在工作中,碰到试卷中有疑惑的点,会有不好意思开口请教同事的心理;在高三现阶段的复习中,不停地做题刷题,我总是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对其知识体系中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缺少关注;我有时也认为学好语文是需要天赋的,甚至是教好语文也是需要天赋,包括阅读速度、阅读能力等等。
当我意识到自己思维模式的这个特点的时候,我震惊于我只认识到自己固定性思维模式的冰山一角。
不过我也庆幸自己的新发现,那怎样才能让自己工作中的这些固定性思维模式变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书中提出了四步,即接受、观察、命名和教育。
首先是接受自己拥有一部分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事实。
其次是觉察自己是什么能够促使自己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出现或回来。
如书中提到有人会是办砸了一件事,压力很大,丢了工作或者失去了一段感情的时候等等。
反观自身,每每我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出现的时候,大都是在比较沮丧或者挫败的时候。
书中提到当你明确了自己固定性思维被激发的原因后,不要急着去评价,更不要去自我否定,先观察一下,允许这样的声音存在。
第三是命名。
给自己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命名,这个名字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个人,或者一本书、一部电影中的某个人物。
我想作者让我们给固定性思维命名的.原因,是能够让我们清楚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是经常在我们某个时刻出现的。
读书心得:《陪孩子终身成长》

《陪孩子终身成长》《陪孩子终身成长》是樊登老师的作品,读完之后,书中的两组概念和三根支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养育的观念到实操的方法令我受益匪浅。
我们怎么看待孩子?谈及这个问题时,这本书中引出了两组概念。
孩子是一个机械体,还是一个生命体?与之相对应的是简单科学和复杂科学。
“简单体系,用复杂的手段打造;复杂体系,靠简单的规则驱动。
”书中用了两个生动的例子说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飞船、汽车制造有众多环环相扣的严密工序,依然是个简单体系;而人类的进化迭代靠遗传、变异、选择三个规则来驱动,却是个复杂体系。
孩子是个富有生机的生命体,他们的成长是个复杂体系。
在这样的理念下,樊老师提出影响孩子成长最关键的三个因素:无条件的爱、价值感、终身成长。
O1无条件的爱“你爱的是孩子,还是成绩?”这个问题是书本案例中出现的一个很好回答却令人深思的问题,能提醒我们是无条件的爱孩子,还是以爱为名跟孩子进行交换,又或者是跟孩子展开争夺权力。
无条件的爱,是不以爱交换回报。
“妈妈这么爱你,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妈妈。
”“你期末考试考得好,暑假就带你出去玩」这样的话司空见惯,本意是想激励孩子认真学习,而效果是个未知数,孩子可能感受到压力而努力,也可能激起逆反心理。
无条件的爱,也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跟孩子争夺掌控权。
当我们以长辈的身份跟孩子据理力争的时候,哪怕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事情的结果也一定会事与愿违,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读到这里,我心里不由地感慨:爱孩子是本能,然而说教、唠叨、争吵只会让爱消弭,因此有效地表达真挚的爱,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
我前几天在图书馆看书,突然间听到后桌一位妈妈正怒气冲冲地批评她的女儿,说女孩写作业不认真,半天写不了几道题,说女孩要借书但是不看,妈妈原封不动地背回图书馆还书……言语之间还带有一些侮辱性、威胁性的词。
听她的哭声,可以想象她眼泪鼻涕一起流下的样子,也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无助。
在妈妈的话语里,女孩儿是个一无是处、只会给大人添麻烦的人。
樊登《陪孩子终生成长》读后感

樊登《陪孩子终长》读后感读后感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樊登的《陪孩子终长》这本书。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
书里说,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可不是那种人在心不在的陪,得真心实意地和孩子在一块儿。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陪孩子玩,还偷偷刷手机,真是不应该呀!还有哦,樊登老师说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这可把我点醒了,原来我总是因为孩子成绩好就高兴,成绩不好就拉下脸,这哪里是无条件的爱呢?孩子需要知道,不管他们怎么样,咱们都爱他们。
书里还提到,要让孩子有价值感。
得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能为家里、为社会做点啥。
不能总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得鼓励他们去尝试、去探索。
读了这本书,我真觉得自己得好好改改以前的教育方式。
不能再那么着急,得耐心陪着孩子慢慢长大。
就像牵着一只小蜗牛散步,不能催,得和他们一起欣赏沿途的风景。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多和孩子相处的道理,真心推荐给各位爸爸妈妈们!读后感二嘿,大家好呀!今天来跟你们唠唠樊登的《陪孩子终长》。
这本书啊,简直就是给我这个当家长的上了一堂超级重要的课。
一开始我就被里面的观点吸引住了,比如说孩子就像小树苗,咱们得给足阳光雨露,还得有耐心,不能指望一天就长成参天大树。
樊登老师讲的亲子关系那部分,我感触特别深。
以前我老是觉得孩子不听话,现在才明白,是我没和孩子建立好那种亲密又信任的关系。
总是命令式地跟孩子说话,也不管他们愿不愿意。
还有啊,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也很关键。
不能孩子一遇到困难就说“你不行”,得鼓励他们“试试看,说不定能行呢”。
咱们得相信孩子有无限的潜力。
另外,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尊重太重要啦!不能因为咱们是家长,就高高在上,得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充满了能量,也有了更多的信心去陪孩子好好成长。
我相信,只要咱们用心,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朋友们,你们要是还没读,赶紧去看看,绝对收获满满!。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17篇)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通用17篇)《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 1《陪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书中强调了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指出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往往与他和父母的关系密切相关。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书中提到的“无条件的爱”让我尤为感动。
真正的爱是不需要交换和威胁的',它应该是一种纯粹的、无私的给予。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设置各种条件,希望他们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这种做法不仅让孩子感到压力重重,也让他们失去了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价值感和成长型心态的重要性。
价值感需要在后天的陪伴中建立,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去体验,并在他们努力的过程中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父母还应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心态,让他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不断进步。
这种心态将伴随孩子一生,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 2读完《陪孩子终身成长》,我深感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书中提到的许多观点和方法都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首先,我意识到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我常常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陪伴孩子成长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情感上的陪伴和关爱。
因此,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们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其次,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我常常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表现出色,却忽略了他们在努力过程中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陪孩子终身成长第一章阅读心得

陪孩子终身成长第一章阅读心得陪伴孩子终身成长第一章阅读心得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孩子们的成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惑。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承担起陪伴孩子成长的责任,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温暖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读完《陪伴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的第一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书中强调了陪伴的重要性。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与他们一起玩耍、学习、探索。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书中提到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策。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使他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能够独立解决。
书中还强调了父母的榜样作用。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
要教会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首先要自己做到。
只有父母自己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才能够教给孩子。
在阅读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书中的观点所触动。
作为一个年轻的家长,我意识到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且明白了如何做到这一点。
我决定尽可能地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与他一起玩耍、学习、探索。
我还会努力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会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阅读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书中提到了一些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方法,比如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家务,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问题等。
我会尝试这些方法,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陪伴孩子终身成长是每个父母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阅读《陪伴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的第一章,我深深地认识到了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我将尽力做一个好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温暖的成长环境,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樊登读书《陪孩子终生成长》感悟
很多人真正花时间去读一本书的时间并不多,惰性使得我们把读书看成一件庄重的事情。
如果成了一种习惯那是最好的,但是习惯的养成首先要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听书就成了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上下班途中、地铁上、做家务时,对于一些不需要意志力参与的活动都可以用来听书。
虽然我们听的知识只是经过提炼总结的内容,但是有总是大于无的,积少才能成多。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听了很多关于孩子成长的书籍,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是它的概括性,它简单的把养育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罗列了出来:无条件的爱、价值感、终身成长的心态,这三点基本可以涵盖了一个孩子的所有教育。
书中主要讲了三大板块的内容:养育的本质、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案。
首先第一个板块先说了亲子关系的影响和重要性,一个人成年状态性格、行为、心理等都和童年时期的抚养环境和抚养人有极大的关系,知道并积极去修复的人可以做到适当改变,不知晓的人一辈子都处在这种性格和行为模式当中。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简单体系需要复杂手段打造,复杂体系需要简单规则推动。
意思是养育孩子其实是复杂体系,需要用简单的规则去推动。
而像制造汽车这种我们看似简单的体系,却需要复杂的、一系列固定的手段去打造完成。
第二个板块是根据养育孩子是复杂体系需要简单规则去推动这已理论展开来说。
一共三点: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自身有价值感、培养孩子终身成长的心态。
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心中有爱的孩子才会有归属感,内心充满力量,有能力爱别人。
每个人一生其实都在寻找两种东西,一是归属感,二是价值感。
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有归属感,长大以后不会再去用一些手段去寻找所谓的安全感,这也是养育女孩子最重要的一点。
让孩子自身有价值感。
一个人的自律水平的高低跟自尊有很大的关系,高自尊的孩子拥有更高的自律。
价值感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所以要多给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
培养孩子终身成长的心态。
多运用积极的语言互动,让孩子拥有成长的心态。
多关注过程,少看结果;关注细节,少看整体。
允许挫折和失误,把它们当做成长的机会。
最后一个板块写了常见的一些冲突矛盾以及孩子成长中的一些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