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枪鱼人工养殖及繁育研究进展
金枪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金枪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金枪鱼是一种珍贵的海洋生物,其充满营养的肉质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介绍了金枪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水质和饲料的管理,以及疾病预防和鱼体健康的维护等内容。
正文:金枪鱼是一种生活在温暖海洋中的大型鱼类,被誉为“大海之王”,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备受人们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金枪鱼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金枪鱼的养殖过程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下面将详细介绍金枪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金枪鱼属于洄游鱼类,需要有宽广的水域进行游动,因此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至关重要。
养殖场地应有良好的水质和水流,水温适宜,且海水深度较大,有助于金枪鱼的生长和游动。
此外,选择离港口和市场较近的养殖场地,利于后期的销售和运输。
2. 水质和饲料的管理:金枪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定期监测和调节水质。
水质监测包括测试温度、盐度、氧含量以及PH值等指标,确保水体的适宜度。
同时,合理利用生态圈中的生物链,如增加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数量,为金枪鱼提供自然饵料,有助于提高养殖效果。
饲料是金枪鱼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常采用罐装或冷冻的鱼类作为主要饲料,配合其他优质的饲料补充营养需求。
此外,养殖者还可以尝试添加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增加金枪鱼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3. 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金枪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病毒感染等。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应该定期清洁养殖环境,保持水质清澈,并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
此外,金枪鱼需要定期接种疫苗,增强免疫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
健康维护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金枪鱼喜欢群聚游动,因此养殖场地应具备较大的空间,以满足其自由游动的需求。
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如皮肤、鳍和口腔等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或异常行为的金枪鱼,保持整个养殖群的良好状态。
4. 销售和市场营销:金枪鱼的养殖完成后,需要安排合理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
日本金枪鱼养殖现状

鱼 ( h n u y n sh n u ) T u n sh n u t n s 。 t y
1 金枪 鱼养殖历史 沿革
日本是太 平洋地区从事太平洋金枪鱼养殖 的主要 国家 , 具有 较长的养 殖历史 。 O 2 世纪 7 年代开 始进行金枪 鱼养殖 O 初 步试 验。17 年 日本水 产厅 提 出 “ 90 金枪 鱼养 殖技 术开 发
鱼 捕捞量 约 1 0 t 其 中, 9万 , 黄鳍金枪 鱼最多 占6 .%, 21 肥壮 金枪 鱼 占 1 . 长 鳍金枪鱼 占 96 金枪 鱼 占96 20 81 %, . %, . %。 0 4 年全球金枪鱼总渔获量约 27 t 其 中, 0万 , 黄鳍金枪鱼 占6 % 7 ( 3 万 t, 它鱼种 依序 与 2 0 年大抵 相 同。 枪鱼类 因 18 ) 其 03 金 其 肉味鲜美 、营养价值 高 , 又不受近海 的污染而倍受消费者 的喜爱 。 金枪鱼 和马苏金枪 鱼 因其资源量少 , 而且是制作生
嗣后一路下滑 。 造成此现象 的原 因包 括金枪鱼资源恶化 、 油
中国上海市军 工路 3 0 0 号 邮编 :2 0 9 00 0
【 提要 】 日 本是太平洋地 区从事太平洋金枪鱼养殖的主要国家 , O 2 世纪 7 年代开始进行金枪鱼养殖初步试验至今 已有 3 多 O O
年。 本文论述 了 日本金枪鱼养殖历史 沿革和现状 , 日 金枪鱼人工养殖 的苗种来源 、 区条件、 对 本 海 网箱设施 、 料和投喂方式 以 饲 及病害防治等养殖技术作了详尽的介 绍 , 同时分析了 日 本金 枪鱼人 工养殖 中存在 的一些 制约因素。
环保水产养殖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环保水产养殖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报告目录一、国际先进技术案例分析 (2)二、国内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果 (4)三、技术差距与优势对比 (7)四、合作与交流机制建设 (10)五、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3)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国际先进技术案例分析(一)挪威的网箱养殖技术1、技术特点挪威作为渔业大国,其网箱养殖技术自几十年前便开始发展并不断完善。
该技术将鱼类圈养在密封的网箱中,通过精准投喂及鱼类自身的生态循环,实现了高效养殖和繁育。
网箱养殖不仅大幅节约了养殖空间,还有效地保护了鱼类免受外界环境干扰,如天敌、污染等。
2、环保与可持续性挪威的网箱养殖模式在环保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科学管理和水质监测,确保了养殖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同时,网箱设计合理,避免了养殖废弃物对周边海域的污染,实现了养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技术成效挪威的网箱养殖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的典范,广泛应用于三文鱼等高价值鱼类的养殖。
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日本的密集养殖与循环水技术1、密集养殖技术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大规模水产养殖的国家之一,其密集养殖技术尤为突出。
该技术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在有限的水域内实现了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目标。
通过科学饲养和水质控制,确保了鱼类的快速生长和健康状态。
2、循环水养殖系统日本在循环水养殖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净化养殖水体,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
3、综合效益日本的密集养殖与循环水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
该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保障了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日本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值化金枪鱼生物制造和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高值化金枪鱼生物制造和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1. 引言1.1 金枪鱼生物制造的背景意义金枪鱼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资源,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传统的金枪鱼捕捞方式存在着资源过度开发、捕捞成本高、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金枪鱼的利用效率,发展金枪鱼养殖和生物制造已成为必然选择。
金枪鱼生物制造通过人工控制金枪鱼的生长环境、饲料配方和生长周期,使其生长速度加快,肉质更加鲜美,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金枪鱼的需求。
金枪鱼生物制造还可以减少对野生金枪鱼资源的依赖,降低捕捞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高值化金枪鱼生物制造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金枪鱼产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高值化金枪鱼生物制造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对推动金枪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金枪鱼生物制造的发展现状金枪鱼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海产品,其高蛋白质、低脂肪、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使其备受追捧。
而随着现代社会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增长,金枪鱼制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金枪鱼生物制造产业逐渐兴起,成为食品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金枪鱼生物制造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传统的金枪鱼采捕和加工模式已不再满足市场需求,新型的高值化生物制造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金枪鱼加工生产中。
通过对金枪鱼进行深加工,开发出更多种类、更高附加值的金枪鱼产品,可以有效提高金枪鱼的经济价值,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金枪鱼生物制造产业在技术上也有了较大突破。
借助先进的生物制造技术和加工设备,可以提高金枪鱼制品的质量和品尝体验,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
金枪鱼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为金枪鱼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和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值化金枪鱼生物制造和品质控制的关键技术,以提升金枪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通过系统研究相关技术,可以实现金枪鱼产品的高质量生产,提高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热带水域大眼金枪鱼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热带水域大眼金枪鱼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热带水域大眼金枪鱼渔业生物学研究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大眼金枪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全球渔业资源量逐年下降。
此外,大眼金枪鱼也是食物链中至关重要的物种,其生态和环境变化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因此,对大眼金枪鱼的生物学研究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理解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大眼金枪鱼在热带水域内的生态特征,包括生活习性、分布规律、物种间关系等方面,同时分析渔业开发对大眼金枪鱼种群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本次研究将主要开展以下内容:1. 大眼金枪鱼的分类与地理分布;2. 大眼金枪鱼在热带水域内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研究;3. 热带水域大眼金枪鱼的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和渔业管理问题;4. 热带水域大眼金枪鱼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 文献研究:对现有的大眼金枪鱼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对大眼金枪鱼的分类、生态学特征、渔业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 野外调研:在热带水域内选取适宜的调研站点,通过生态样方方法和渔业调查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取大眼金枪鱼的分布、数量、生活习性、食物习性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数据。
3.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将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大眼金枪鱼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进一步分析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和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四、预期研究成果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热带水域大眼金枪鱼的分类、生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的深入认识;2. 对热带水域大眼金枪鱼的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和渔业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3. 根据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为热带水域大眼金枪鱼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的进度安排1. 第一年:文献调研和野外样方设置,投放样方,野外数据采集。
2. 第二年:分析采集的数据,研究大眼金枪鱼在热带水域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并进行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问题分析。
国外水产养殖技术引进与推广报告

国外水产养殖技术引进与推广报告概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海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水产养殖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和质量,国内一些养殖企业开始引进和推广国外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
本报告将探讨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引进状况1. 海水养殖技术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海水养殖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
例如,挪威在三文鱼养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先进的养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瞩目。
我国一些养殖企业已经引进了挪威的养殖模式,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益和鱼类品质。
2. 淡水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领域,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是技术领先者。
美国在鳜鱼和虹鳟鱼的养殖方面有着独到的技术,通过生态环境模拟和精准饲料配制,实现了养殖效益的提升。
以色列则在鳜鱼、对虾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其高效的养殖技术为我国养殖行业提供了借鉴。
3. 水质净化技术水质是水产养殖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德国和丹麦等国家在水质净化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德国的生物除臭和水质净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保障养殖水体的健康。
丹麦则在鳜鱼养殖中应用了先进的水质监测和处理设备,实现了稳定的养殖环境。
二、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情况1. 企业合作我国一些养殖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其先进的养殖技术。
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引进、人员培训和设备采购等方面。
通过长期合作和互相学习,国内企业获得了技术的更新和升级。
2. 国外技术交流会议为了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我国定期举办国外水产养殖技术交流会议。
这些会议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国内外养殖专家可以分享技术成果和经验,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
3. 网络平台推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网络平台推广国外水产养殖技术成为一种趋势。
国内一些养殖企业通过建立专业网站、开展在线培训和技术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
澳大利亚:金枪鱼人工养殖应远离近岸

生 了变 化 。智 利 奥 斯 特 勒 尔 大 学 科 学 学 院 海 洋
与湖 沼研 究 所 的 P a t r i c i o Ma n r t q u e z 表示 , 智 利 鲍
是 一种 具有 巨大 社 会和 经 济效 益 的种 类 , 其 主 要
的 捕 食 者 是 一 种 生 活 在 潮 间 带 的 蟹 类
度增 加使 得 海 洋 声 学 条 件 回到 了 1 . 1亿 年 前 的 恐龙 时代 。研 究 人 员 分 析 了海 底 沉 积 物 中 的 硼 元 素浓 度 以 了解 过去 3亿 年 问 的海 洋 酸 度 。利 用 硼元 素吸收 声音 及 影 响低 频声 音 传 输 的 特性 , B r o w n i n g 及 其 同事 推 测 , 3亿 年 前 古 生 代 海 洋 中 低 频声 音 的传 播 条 件 与 现今 的 海 洋声 学 条 件 较 为类 似 。研究 发现 , 海 洋 酸度 增 加 有利 于声 音 的 传播 。大约 1 . 1 亿 年前 , 海洋 中 的声 音传 播 距 离 达到最 大 , 低 频 声 音 的 传 播 距 离 约 为 现 在 的 两
统 的设 计 和 探 测 性 能 , 特 别 是 对 低 频 声 音 的 判 断 。藉 于此 , 人们 必须 提 高 对海 洋 哺 乳 动 物声 环 境 的认 识 , 评 估人 类活 动对此 的影 响 。
杨 林 林 译 自 Wo r l d w i d e :G l o b a l w a r m i n g w i l l
杨 林林 译 自 Wo r l d w i d e : O c e a n a c i d i i f c a t i o n p u z z l e s
is f h a n d s h e l l is f h, FI S, 2 01 2—1 0 —5
鱼类生殖生理学的研究现状

鱼类生殖生理学的研究现状鱼类在水生环境中是最为丰富的生物种类之一,而鱼类的生殖生理学研究是对鱼类繁殖和养殖的重要支撑。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鱼类生殖生理学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内容也逐渐拓展,现在是一个火热的研究领域。
一、鱼类的生殖特性鱼类在生殖期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有的鱼种每年产繁殖每年产卵一次,有的则可以每年产卵多次。
此外,不同的鱼类还有其独特的生殖习惯和生殖特性。
例如鳕鱼的生殖不依赖季节,金枪鱼则孵化的卵是浮游于海面的。
同时在鱼类的外部生殖器官中,也存在差异。
有的鱼类是雌雄同体,有的雄鱼会哺育幼鱼。
这些生理特性都是在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鱼类生殖的激素调控鱼类生殖过程受到内、外环境因素调节,其中内分泌调节较为重要。
鱼类生殖激素包括促性腺激素(GnRH)、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
GnRH可以刺激脑垂体前叶释放LH和FSH,从而促进鱼类卵巢或精巢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雌性生殖细胞的生长和卵泡的发育,以及雄性生殖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其中,LH主要调节体内黄体素的合成和分泌,对卵巢中的黄体形成和卵黄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而FSH则主要调控卵泡形成和发育,同时影响卵的大小和数量。
三、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鱼类的生殖个体有一定的年龄和体型限制,繁殖季节也是有限制的。
因此,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并且对于生态保护和养殖技术的改进也有很大的帮助。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主要包括卵的采集、受精、培育、放流和摸蛋技术等方面。
目前,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四、鱼类生殖学研究的前景鱼类生殖学的研究可以促进鱼类素质改良和人工繁殖技术的提高,也能够促进鱼类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鱼类生殖学研究也会走向更深入、更广泛的领域。
对于保护鱼类多样性、提高养殖效率和开发水产资源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之,鱼类生殖生理学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9, 6(3), 118-125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ojfrhttps:///10.12677/ojfr.2019.63015Research Progress on Artificial Culture and Breeding of Tuna in the WorldShiming Peng*, Lumin Wang, Yongjin Wang, Hanfeng Zheng, Lei Wang, Minghua Min,Zhaohong Shi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ShanghaiReceived: Aug. 15th, 2019; accepted: Aug. 30th, 2019; published: Sep. 6th, 2019AbstractTuna is recognized as a high-end marine economic fish in the world. Due to its high market econ-omy value and huge market demand, the capture-based tuna farming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world since the 1990s. The culture area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as well as Japan, Mexico,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However, overfishing in recent years has put global tuna resources under great pressure, and tuna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have insti-tuted quota fishing systems, making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una farming, which relies on catching wild tuna, worrisome. Therefore,carrying out the research on tuna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gradually establishing the tuna breeding industry based on artificial culture are the only feasible and effective way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una farming indus-try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made in the field of tuna culture and breed-ing in the world,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tuna culture and breeding technology in China.KeywordsTuna, Culture, Breeding, Progress全球金枪鱼人工养殖及繁育研究进展彭士明*,王鲁民,王永进,郑汉丰,王磊,闵明华,施兆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收稿日期:2019年8月15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30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6日*通讯作者。
彭士明 等摘 要金枪鱼是全球公认的高端海洋经济鱼类,由于其极高的市场经济价值与巨大的市场需求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捕捞野生金枪鱼为基础的金枪鱼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起来,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以及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
然而,近些年来的过度捕捞致使全球金枪鱼资源面临巨大压力,相关金枪鱼资源保护组织纷纷制定配额捕捞制度,使得这种依靠捕捞野生金枪鱼而建立起来的金枪鱼养殖业,未来前景堪忧。
因此,开展金枪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逐步建立以全人工养殖为基础的金枪鱼养殖业,是全球金枪鱼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可行和有效之道。
本文对全球范围内金枪鱼人工养殖及繁育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归纳梳理,可为我国开展金枪鱼人工养殖及繁育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关键词金枪鱼,养殖,繁育,进展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金枪鱼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鲭亚目(Scombroidei),鲭科(Scombridae),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海与南海。
金枪鱼以营养价值高而享誉国际市场,并有“海洋黄金”之称。
在巨大的经济利润驱动下,20世纪90年代,金枪鱼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与传统鱼类养殖业不同的是,这种养殖业主要是以捕捞野生金枪鱼为基础,对野生金枪鱼进行短期的圈养育肥。
我国沿海虽然也有金枪鱼资源分布,但截止目前,国内在金枪鱼人工养殖及繁育领域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地带,以往针对金枪鱼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其目的主要在于综合评估其自然海域中的种群资源状况,相关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金枪鱼雌雄比例(性比),成熟大小,生殖力,产卵时间、周期与频率,以及产卵空间方式等[1] [2]。
依据FAO 公布的统计数据,近两年全球金枪鱼类(包括鲣鱼、旗鱼)总产量达700多万吨以上,产值占世界水产品经贸产值的9%。
捕捞强度的增加导致全球金枪鱼资源面临巨大压力,为保护金枪鱼资源,保障金枪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多个金枪鱼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制定了配额捕捞制度。
为了更为有效地推动金枪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些国家如日本、西班牙等国率先发起了金枪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以期逐步推进金枪鱼的全人工养殖。
本文主要针对全球范围内金枪鱼人工养殖及繁育领域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为我国开展金枪鱼养殖研发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2. 主要养殖金枪鱼种类金枪鱼的养殖历史起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养殖技术的逐步完善,世界金枪鱼养殖业逐步兴起[3]。
目前,从事金枪鱼养殖的主要国家有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美国、加拿大以及一些地中海周边国家(主要包括西班牙、土耳其、马耳他、克罗地亚、意大利、突尼斯、塞布鲁斯及希腊),主要养殖品种包括太平洋蓝鳍金枪鱼(Thunnus orientalis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 )、彭士明等南方蓝鳍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及其它个体偏小的金枪鱼,如黑鳍金枪鱼(Thunnus atlanticus)等。
3. 金枪鱼人工养殖及繁育现状重点围绕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南方蓝鳍金枪鱼与黄鳍金枪鱼这四种金枪鱼的养殖及繁育现状展开论述。
3.1.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日本与墨西哥是目前养殖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主要国家。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养殖最早起源于日本,养殖作业方式是通过捕捞小型野生金枪鱼幼鱼进行蓄养。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便已启动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养殖项目[4],以期开发金枪鱼养殖技术,并探索该技术的产业化前景。
日本金枪鱼的商业化养殖起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金枪鱼商业性收获是在1993年,产量约900吨[5]。
在日本,野生金枪鱼幼鱼的捕获规格一般为100 g~2 kg,近些年来,日本每年捕获野生金枪鱼幼鱼的数量在2万至5万尾之间[6],养殖主要集中在日本南部的14个都道府县,该地区具有适宜的水温,通常最低温度不低于13℃,养殖区域处于开阔的海域,具有良好的水体交换能力以及充足的溶氧,水深一般在30~50 m之间[6]。
养殖网箱一般为圆形(直径20~30 m)或者方形(边长40~80 m),日常投喂主要采用人工手动投饵或者机械设备自动投喂,饵料主要以冰鲜或冷冻的饵料鱼(竹荚鱼、鲐鱼等)为主。
近几年,随着金枪鱼人工配合饲料技术日臻成熟,加之环境因素以及饵料鱼供应的季节性等问题,在金枪鱼养殖过程中,配合饲料逐步替代饵料鱼已成必然趋势[7]。
在日本,目前从事金枪鱼养殖的企业有90多家,总共大约有1300个养殖网箱,金枪鱼的养殖周期一般为2~3年,上市规格通常在30~70 kg [6],2016年之前,年养殖产量在10,000~15,000吨之间[8]。
根据日本最大的两家金枪鱼养殖企业(玛鲁哈日鲁集团与日本水产株式会社)的对外发布信息,2018年,日本金枪鱼养殖总产量约18,000吨。
墨西哥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养殖,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养殖区域位于下加利福尼亚州。
墨西哥金枪鱼的养殖,严格意义上来讲,同样是一种依靠捕捞野生金枪鱼为基础的金枪鱼短期蓄养(育肥),通过捕捞野生金枪鱼幼鱼或者亚成鱼,在大型网箱中进行育肥8个月左右后,再进行销售处理。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野生金枪鱼资源量的变动,每年可进行育肥养殖的金枪鱼数量并不稳定,年养殖产量也呈波动性变化,一般在2000~7000吨之间[8]。
FAO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养殖产量约2.2万吨。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1974年,通过技术改进,野生金枪鱼苗种捕捞成活率达到了80%左右,这一批金枪鱼幼鱼经过5年的养殖,于1979年成功发育至亲鱼阶段,并首次实现了自然产卵[9]。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产卵水温范围较广,基本在21.6℃~29.2℃之间,育苗水温基本控制在23℃~26℃之间,水温24℃条件下,约35 h孵化基本完成,初孵仔鱼全长约为3 mm[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