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鱼船捕捞技术研究(宋利明著)PPT模板
主要钓渔业技术

支线各构件的连结
金枪鱼延绳钓生产技术
饵料选择
• 延绳钓的饵料:主要采用冷冻秋刀鱼、鲐 鱼、沙丁鱼、鱿鱼等,所用的饵料视渔区 而定。
投绳
• 投绳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上钩率及渔获量的 高低。一般当地时间03:00~09:00投绳, 平均航速4.63~5.65m/s,投绳4~6h。
• 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投绳采用安 装在船尾的投绳机,由船员在船尾投绳。
地中海
较多
35 左右
大眼金 三大洋低、中纬
枪鱼
度
暖水性,13~29℃ 34~35.5
北太平洋、北大 广温性,5~29℃,
蓝鳍金 枪鱼
西洋的中纬度海
以 10~20℃为最适 温,对低温有较强
区,地中海
的适应性
-----
栖息水温
马苏金 三大洋的南纬
14~21℃,在
枪鱼
30~50°间
18~20℃时形成稠
-----
马苏金枪鱼
• 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开普敦外 海等水温较低的海域,寿司店常用高品质 的含脂肪的该种鱼作寿司。
金枪鱼延绳钓
• 金枪鱼延绳钓是悬浮于大洋表层,随风漂 移,钓捕个体较大的金枪鱼的一种有效渔 具。
• 捕鱼原理是:从船上放出一根干线于海中, 有一定数量的支线和浮子以一定间距系在 干线上,借助浮子的浮力使支线(一端带 有鱼饵)悬浮在一定深度的水中,用鱼饵 (或拟饵)诱引金枪鱼上钩,从而达到捕 捞的目的。
• 选择渔场时,洋区水下地貌状态复杂的海 区,如水下隆起的海岭、山脉、下凹海沟、 高低悬殊的地势、水深差异较大及等深线 边缘水域,都是钓捕作业获得高产的渔场。
环境因子
• 影响金枪鱼渔场形成的环境因子有生 物的和非生物的。
金枪鱼延绳钓

第一章 金枪鱼延绳钓
第一节、金枪鱼渔业概述 第二节、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技术 第三节、竿钓及围网作业方式
第一节金枪鱼渔业概述
一、发展简史 金枪鱼为大洋性洄游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
洋、印度洋、大西洋中低纬度近海、外海和 大洋中,作业渔具有:竿钓、曳绳钓、延绳 钓、刺网、定置网。亚、欧、美等沿海国家 和地区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 用较大的渔船和渔具涉足大洋,捕捞大型金 枪鱼,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已有一定规模。
• 3、肥壮金枪鱼:大型大洋性分布鱼种,三 大洋的热带和温带水域均有分布,年渔获 量38万吨,排名第三,占主要金枪鱼10% 左右。
• 主要作业区:34区、51区、71区、77区, 其中51区最多,栖息水层较深,是以延绳 钓为主捕对象。是公认的轻度过度开发的 鱼种。
• 4、长鳍金枪鱼:大中型大洋性分布鱼种, 三大洋热带和温带水域均有分布,年渔获 量22万吨,占5%左右,排名第四。
蓝鳍金枪鱼
• 生长速度最慢的金枪鱼种类,寿命长达20 年或以上,主要适于用于作高档生鱼片,其 市场全部在日本。
马苏金枪鱼
• 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开普敦外 海等水温较低的海域,寿司店常用高品质 的含脂肪的该种鱼作寿司。
长鳍金枪鱼
(2)鲣属:
• 侧缘下方具有4-6条黑色纵条。 • 鲣 Katsuwonus pelamis • 中大型大洋性分布
2、种类
常见的金枪鱼类有5个属17种: (1)金枪鱼属:全身均披鳞,体侧无明显条纹,计7
种: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 大目金枪鱼: Thunnus obesus 金枪鱼(蓝鳍):Thunnus thynnus 马苏金枪鱼: Thunnus maccoyii 大西洋金枪鱼: Thunnus atlanlicus 青干金枪鱼: Thunnus tonggol
第四章 金枪鱼延绳钓

• 选择渔场时,洋区水下地貌状态复杂的海 区,如水下隆起的海岭、山脉、下凹海沟、 高低悬殊的地势、水深差异较大及等深线 边缘水域,都是钓捕作业获得高产的渔场。
环境因子
• 影响金枪鱼渔场形成的环境因子有生 物的和非生物的。 • 生物因子:海豚、上层鱼类、浮游生 物等; • 非生物因子:海流、水温、盐度、含 氧量等。
蓝鳍金枪鱼
• 生长速度最慢的金枪鱼种类,寿命长达20 年或以上,主要适于用于作高档生鱼片,其 市场全部在日本。
马苏金枪鱼
• 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开普敦外 海等水温较低的海域,寿司店常用高品质 的含脂肪的该种鱼作寿司。
长鳍金枪鱼
(2)鲣属:
• 侧缘下方具有4-6条黑色纵条。 • 鲣 Katsuwonus pelamis • 中大型大洋性分布
(5)狐鲣属
• 全身披鳞,体侧有5-10条黑纵带或斜带, 无鳔。 • 大西洋狐鲣:Sarda sarda • 智利狐鲣: Sarda chiliensis • 澳洲狐鲣: Sarda australis • 东方狐鲣: Sarda orientalis
• 许多书籍中,将金枪鱼属7种金枪鱼和 鲣共计8种鱼类称为主要金枪鱼类。根 据FAO统计,这8种主要金枪鱼类世界 年渔获量,约占世界金枪鱼类的年总 渔获量的70%左右。
(三)主要金枪鱼类资源利用现状
• 1、鲣鱼:为中大型的大洋性种类,占主要 金枪鱼50%左右,处于中等开发,未见过 度开发报道,是公认为持续开发对象,是 围网主捕对象。 • 2、黄鳍金枪鱼:寿命不长(最大6-9龄), 生长快的大型大洋性分布鱼种,三大洋热 带水域均有分布,年渔获量110万吨,占主 要金枪鱼30%左右,未见过度开发报道, 围网主要对象是鲣和低龄黄鳍金枪鱼。
金枪鱼船

金枪鱼延绳钓渔船金枪鱼延绳钓是悬浮于大洋表层,随风漂移,钓捕个体较大的金枪鱼的一种有效渔具。
其捕鱼原理是:从船上放出一根干线(120~150Km)于海中,有一定数量的支线和浮子以一定间距系在干线上,借助浮子的浮力使支线(一端带有鱼饵)悬浮在一定深度的水中,用鱼饵(或拟饵)诱引金枪鱼上钩,从而达到捕捞的目的。
其结构主要由干线、支线、浮子绳、浮子、钓钩、无线电浮标等组成。
金枪鱼延绳钓作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该作业渔船较大,一般船长大于50m,注册总吨位在350总吨以上,主机功率为735Kw以上,船上速冻设备的制冷能力可达—55℃以下。
另一类是小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
该作业渔船较小,一般船长在30m以下,注册总吨位在50~120总吨之间,有的船体采用玻璃钢材料,船上有冷藏保温设备,无超低温速冻机。
这类作业一般都在近海或沿岸海域。
目前,太平洋岛国、大西洋、印度洋沿海国家大多发展小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
相应投资较低,收效较快。
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钓机设备主要包括投绳机、投绳指示仪、起绳机、传送带、盘绳机、支线机等;大多数小型延绳钓渔船具有一台单丝投绳机、投绳指示仪和一个干线滚筒。
金枪鱼延绳钓船配有以下必要的助渔导航仪器。
自动舵、全球定位系统GPS、航迹仪、单边带(SSB)、雷达、航警电传(NAVTEX)、自动测向仪以及探测金枪鱼或其他饵料用的彩色探鱼仪(双频);有条件的话或需要用于科学研究的还应配备:温盐深仪(STD)、海流计(多层)、海象仪、微型温度深度计(TDR,测定钓钩的深度)。
一、作业渔场及环境因子(一)作业渔场探索和掌握中心渔场是决定渔获量高低、生产丰欠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金枪鱼属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其作业渔场的变化受季节的影响较大。
因年间季节的不同,洋区各海区的气象,水文要素和渔场环境也发生不同的变化,金枪鱼为了寻求适应的环境条件,或者由于金枪鱼生理变化的需要,必须作相应的洄游。
海洋渔业技术学34PPT课件

29.07.2020
3
光诱方式
光诱方式取决与鱼群分布情况、海况条 件以及灯船的性能,为了鱼群跟随灯光 不脱离光照区,达到广泛诱集鱼群的目 的,生产中通常用下列三种方式:漂流光 诱、抛锚光诱、拖锚光诱。
29.07.2020
4
漂流光诱: 船舶开启水上灯和水下灯, 停车随风流漂移,是目前最广泛的光诱 方式。当渔场风小、流缓、鱼群分散时 或试探性诱鱼时可采用此种方式。不仅 灯船能主动调节各船间距,水下灯也不 会因水流冲击离开预定水层。但风大流 急时不宜采用,因为此时渔船漂移快, 鱼群难以跟随。
29.07.2020
10
风(流)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3
光诱时船舶位置
29.07.2020 1.网船 2.主灯船 3.副灯船
11
光诱时间 根据鱼的不同种类、鱼群密度、季 节、潮流等因素决定,一般约3h。在鱼群密集 或潮流湍急时可缩为2h,因为鱼群密度不会一 直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反而会因流急而产生 不稳定甚至造成鱼群失散。相反,当鱼群分散 或流缓时,光诱时间可延长至4h。同时采用不 同的集鱼灯也可影响光诱时间,采用诱鱼效果 好的金属卤素灯诱鱼时间可短些,白炽灯应稍 长些。
29.07.2020
17
(四)围网操作技术
在短时间内围捕集群性鱼类是围网生产 的主要特征,因此操作过程必须做到迅 速,准确才能达到捕捞目的。
其操作技术主要包括放网前准备、放网、 起网、捞鱼四个过程。
29.07.2020
18
放网前的准备
网船在放网前应放置和连接网具。网具叠放于 后甲板,从下至上依次为网翼端,中部和取鱼 部。下纲置左舷,上纲置右舷,网衣叠放于两 者之间。底环依次置与左舷的台阶或穿于专用 铁杆上。括纲端穿过底环,括纲引纲传递给带 网头灯船,用弹钩固定;网头绳端部交灯船以 弹钩固定,另一端连接前网头并锁入网船右舷 弹钩,跑纲连入跑纲绞机,形成待命放网的状 态,此阶段的关键技术为网船首向和放网超前 距离的选择。
《海洋渔业技术学》PPT课件

• 实际生产中,人们也常常以捕捞对象作为 划分拖网渔具的依据,如底杂鱼拖网、狭 鳕拖网、智利竹筴鱼拖网、头足类拖网、 虾拖网、贝类拖网、磷虾拖网、胸棘鲷拖 网等。
第三节 拖网渔具的结构和装配
• 拖网渔具主要由网衣、纲索和属具三 部分组成。
• 以使用最普遍的底拖网为例,择要介 绍拖网的组成及主要装配技术。
游纲
• 游纲是连接手纲与网板支链或支架的一根细纲索, 主要作用是起网时当网板挂上网板架后,通过绞 收手纲、游纲将网具绞上甲板。
• 放网时,网板经手纲将力传至空纲,而游纲处于 这一受力体系之外,完全不受力。所以游纲长度 应大于连接部位的空间长度。由于游纲仅仅在绞 收网具时受力,其余时间不受力,所以一般用细 钢丝绳制作。
• 手纲的长度可通过实践经验确定。在底拖网作业 中下手纲总是贴着海底(底拖),因此一般用混 合纲制作,既保护纲索,也能更好地刮起海底泥 幕。
a 单手纲在拖网上的位置 1.曳纲 2.网板 3.手纲 4.上空纲 5.下空纲 6. 浮子纲
双手纲在拖网上的位置
1.上网1.上翼网翼22..下下网翼网3翼.沉b子双纲3手.纲4沉.浮在子子拖纲网纲上5.下的4手位.纲置浮6.上子手纲纲 7.5“丁.”下字铁手纲 6.上手纲8.网板7阻.止“铁丁9.游”纲字10铁.网板 118.网.网板支板链阻12.中止心铁钩 139.曳.游纲 纲 10.网板 11.网板支链 12.中心钩 13.曳纲
链式沉子纲结构
• 将铁链按一定要求结缚于下纲及缘纲上。这种结 构制作方便,适于较松软底质,广泛应用于捕虾 拖网。其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捕底层虾类效果 良好,但长期拖磨容易失重。
空纲
• 网翼前方与曳纲(双拖网)或手纲(单拖 网)相连接的钢索。与上纲相连的称上空 纲,与下纲相连的称下空纲。空纲是上下 纲的延伸,在网具的演变中,早先的上下 空纲之间是配置网衣的,以后将网衣去除 便形成了空纲。
西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渔场与渔具性能的研究

西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渔场与渔具性能的研究本文研究了西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业近十年的生产概况,并以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四艘大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2004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对西印度洋赤道附近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捕捞努力量、CPUE、产量及作业渔场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西印度洋金枪鱼渔业从业国家(地区)已达40个,从业国家(地区)中以西班牙、伊朗、马尔代夫、法国、中国台湾和塞舌尔所占份额较高,以2004年计,占西印度洋总产量的68.04%;渔获物约20种,金枪鱼类产量占绝对优势,以2004年计,金枪鱼产量约占总产量的84.43%,主要金枪鱼种类依次为黄鳍金枪鱼、鲣、大眼金枪鱼;主要渔业方式为围网、刺网和延绳钓,以2004年计,所占比例分别为39.07%、22.68%和16.64%。
中国在西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业中所占份额较小,渔业产量从1999年的294吨,逐步升至2004年的8384吨,作业方式主要是延绳钓,渔获物主要是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
2004年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四条延绳钓渔船合并统计,以捕捞努力量为指标分析,四船全年共生产作业1027天,全年平均21.4天/月*船;其中泰利共有11个月作业(264天),全年平均24.0天/月;泰坤共有12个月作业(285天),全年平均23.75天/月;泰宏共有11个月作业(241天),全年平均21.91天/月;泰江共有12月作业(237天),全年平均19.75天/月。
以单船日产量为指标分析,四轮各月日产量在427.6~2507.8kg/天的范围内变化,平均单船日产量为991.3kg/天;泰利月均日产量为1010kg/天;泰坤月均日产量为1021kg/天;泰宏月均日产量为997kg/天;泰江月均日产量为962kg/天。
以产量为指标分析,全年总产量为1065吨,平均月产量为22.2吨;累计月产量有两个高峰,为4~5月和12月,产量最低出现在10月;大眼金枪鱼的产量为581吨,占总产量的55.1%;黄鳍金枪鱼的产量为370吨,占总产量的35.1%。
公海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宋利明著)PPT模板

01 6 . 1 大 西洋 中部西
北渔场
03 6 . 3 大 西洋 中部赤
道附近北纬渔场
02 6 . 2 大 西洋 中部东
北渔场
04 6 . 4 大 西洋 中部赤
道附近南纬渔场
05 6 . 5 大 西洋 中部渔
场
第一篇大西洋公 海超低温延绳钓 渔船捕捞技术研 究
率与减少兼捕渔获物 (枪鱼类)的方法
ONE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ONE
06
第二篇印度洋公海超低温延绳 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延第 绳二 钓篇 渔印 船度 捕洋 捞公 技海 术超 研低 究温
01 1 材 料 与 方法
02 2 海洋环境
03 3 主 要 金 枪鱼鱼种的 04 4 主 要 金 枪鱼鱼种的
2海洋环境
05
2.5表层溶 解氧
012.1风速风 向 Nhomakorabea02
2.2表层水 温
04
2.4表层叶 绿素
03
2.3表层盐 度
第二篇印度洋公海超低温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3主要金枪鱼鱼种的渔获量及上钩率情况
3.1整个调 查期间的总 体情况
3.2分航次 情况
第二篇印度洋公海超低温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4主要金枪鱼鱼种的生物学特性
5
渔场的形成机制
6分渔场、分鱼种渔获率
与有关海洋环境的关系
6
第一篇大西洋公海超低温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7提高目标鱼种渔获率与减少兼捕渔获物(枪鱼类) 的方法 8小结
第一篇大西洋公海超低温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1大西洋大洋性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捕获鱼种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深度的关系
试验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 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7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栖息 环境
8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渔场 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 料
1.2方 法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2渔场环境因子
参考文献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 料
1.2方 法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2渔场环境因子
2.1海流
2.2气温
2.3风速 风向
2.4海面 波浪
2.5表层 水温
2.6表层 盐度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01 1材料与方法
02 2渔场环境因子
03 3 主要金枪鱼鱼种渔 04 4主要金枪鱼种类
获量及上钩率情况
生物学特性
05 5钓钩实际深度与 06 6渔具渔法的比较
理论深度的关系
试验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 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7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栖息 环境
8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渔场 形成机制
4.2黄鳍 金枪鱼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5钓钩实际深度与理论深度的关系
5.2不同海流 下试验渔具
5.1不同海流 下船用渔具
5.3拟合钓钩 深度计算模 型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6渔具渔法的比较试验
1
6.1调查期间各种钓钩的上钩率 比较
境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8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渔场形成机制
8.4小结
4
8.3“华远渔18”船第一至第三
航次CPUE与所有指标(包括三 维海流、水平海流)的相关性分
3
析
8.1整个调查期间渔场形成机 1
制研究
8.2“华远渔18”和“华远 2 渔19”船分航次渔场形成机
印度洋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 鱼船捕捞技术研究(宋利明著
)
演讲人
202X-11-11
目 录
0 1 丛书序一
0 2 丛书序二
0 3 前言
04 05 06
第一篇马尔代夫群岛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 研究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 术研究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 技术研究
PART ONE
01 丛 书 序 一
丛书序一
PART ONE
02 丛 书 序 二
丛书序二
PART ONE
03 前
言
前言
PART ONE
04
第一篇马尔代夫群岛水域冷海水金 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第一篇马尔代夫群岛水域冷海水金 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1调查情况 2调查结果 3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4主要金枪鱼种类生物学特性
4.1大眼 金枪鱼
4.2黄鳍 金枪鱼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5钓钩实际深度与理论深度的关系
5.2不同海流 下试验渔具
5.1不同海流 下船用渔具
5.3拟合钓钩 深度计算模 型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 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6渔具渔法的比较试验
6.1调查期间各种钓钩的上钩率比 较
6.3不同海流下试验渔具的上钩率 比较
6.2不同海流下各种钓钩的上钩率 比较
6.4不同海流下试验渔具(无重锤) 的上钩率比较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7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栖息环境
AB
7.1应用漂移速 度拟合钓钩深 度计算模型分 析大眼(黄鳍) 金枪鱼的栖息
环境
7.2应用流剪切 系数姒合钓钩 深度计算模型 分析大眼(黄 鳍)金枪鱼的
栖息环境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8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渔场形成机制
0 2 3.2钓钩实际深度与理论深度的关系
0 3 3.3大眼金枪鱼渔场形成机制
04
3.4大眼(黄鳍)金枪鱼的栖息 水层、水温、盐度
0 5 3.5渔具渔法的改进
PART ONE
05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 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2
6.2不同海流下各种钓钩的上钩 率比较
3
6.3不同海流下试验渔具的上钩 率比较
4
6.4饵料对比试验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7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栖息环境
AB
7.1使用两艘船 的数据拟合钓钩 深度计算模型分 析大眼(黄鳍) 金枪鱼的栖息环
境
7.2使用“华远 渔18”船三维海 流数据拟合钓钩 深度计算模型分 析大眼(鳍) 金枪鱼的栖息环
2渔场环境因子
2.7表层叶绿素浓 度
2.8表层溶解氧含 量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3主要金枪鱼鱼种渔获量及上钩率情况
3.1整个调 查期间的总 体情况
3.2分航次 情况
第二篇印度洋中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4主要金枪鱼种类生物学特性
4.1大眼 金枪鱼
第一篇马尔代夫群岛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2调查结果
0 1 2.1生物学
0 2 2.2钓钩实际深度与理论深度的关系
0 3 2.3大眼金枪鱼渔场形成机制
04
2.4大眼(黄鳍)金枪鱼的栖息 水层、水温、盐度
第一篇马尔代夫群岛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3结论与讨论
0 1 3.1生物学
制研究
PART ONE
06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 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01 1材料与方法
02 2渔场环境因子
03 3 主要金枪鱼鱼种渔 04 4主要金枪鱼种类
获量及上钩率情况
生物学特性
05 5钓钩实际深度与 06 6渔具渔法的比较
2.1海
A
流
2.4表
D
层盐度
2.2风
B
速风向
2.5表层
E
叶绿素浓
度
2.3表
C
层水温
2.6表层
F
溶解氧含
量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 3主要金枪鱼鱼种渔获量及上钩率情况
3.1整个调 查期间的总 体情况
3.2分航次 情况
第三篇印度洋中南部公海水域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捕捞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