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空史结课报告

合集下载

历史航空事故分析总结汇报

历史航空事故分析总结汇报

历史航空事故分析总结汇报历史航空事故分析总结汇报一、引言航空事故是指在飞行中或相关的航空活动中发生的不幸事件,其中可能涉及飞机的损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为了确保航空安全,了解和分析历史航空事故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析几起历史上重大的航空事故,并总结其中的共同特点和教训,以期提高航空安全意识。

二、分析航空事故1. 波音737MAX系列事故2018年至2019年期间,两起涉及波音737MAX系列飞机的致命事故引发了世界各地对该型号飞机的担忧与质疑。

事故原因主要涉及该系列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MCAS,该系统在错误情况下会猛推飞机鼻子,导致飞机坠毁。

这些事故揭示了飞行员训练不足、制造商对系统的故障判断错误等问题。

教训:航空制造商应确保新飞机的设计和系统符合全面的安全要求,并提供充分的飞行员培训来应对紧急情况。

2. 波音747空中爆炸事故1985年,波音747航班由加拿大蒙特利尔飞往英国伦敦途中发生了一起致命事故。

事故原因是一枚装满炸药的炸弹在飞机上爆炸,导致机身破裂并坠毁。

调查发现,这是一次恐怖袭击事件,爆炸源于恐怖分子的炸弹。

教训:强化航空安全检查,防范恐怖袭击事件,并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

3. 法航447班机坠毁事故2009年,法国航空447航班在飞往巴西里约热内卢途中失事。

事故原因与飞机自动驾驶系统的故障和飞行员的错误操作有关,导致飞机坠海。

调查发现,飞行员在遇到极端天气条件下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

教训:飞行员应接受充分的人员培训,并在遇到复杂和极端天气条件时保持冷静。

三、历史航空事故的共同特点1. 系统故障或设计缺陷:许多航空事故的共同特点是由于飞机系统故障或设计缺陷导致的,例如自动驾驶系统故障等。

2. 人为因素:许多航空事故也与人为因素有关,例如飞行员错误的判断、操作失误等。

3. 恐怖袭击:一些航空事故源于恐怖袭击事件,爆炸和劫持成为导致飞机坠毁的原因。

四、结论和建议航空事故的分析是提高航空安全的重要手段。

世界航空事故总结汇报稿

世界航空事故总结汇报稿

世界航空事故总结汇报稿世界航空事故总结汇报稿写作目的: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航空事故情况,分析事故原因以及实施飞行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以提醒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公众注意飞行安全。

1. 引言航空事故是指发生在航空领域的飞行器失事、坠毁或其他相关事件,其严重性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近年来,全球航空事故的增多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事故促使我们认识到航空安全的重要性。

本文将总结不同类型的航空事故,并分析其潜在原因,以此为依据提出飞行安全的建议。

2. 跨国航班事故2.1 马航MH370航班失事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航空事故之一。

2014年,该航班在从马来西亚飞往中国北京途中失去联系,一直下落不明。

虽然航班最后失事原因未查明,并且仍未找到残骸,但意外情况的出现提醒我们改进协同国际调查行动的必要性。

2.2 乌克兰MH17航班的击落。

这起悲剧于2014年发生在乌克兰上空,导致298人丧生。

调查表明,导弹袭击是原因之一。

这一事件突出了航空器安全和相关冲突的紧密联系。

3. 机场起降事故3.1 2009年,位于巴西圣保罗的康戈尼亚斯机场发生了巴西航空3054号班机事故。

这架运营商为巴西航空的空中客车A320-233客机在机场着陆时冲出跑道并坠毁,199人死亡。

事故调查揭示了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缺失的复杂人机界面管理问题。

3.2 韩亚航空214号班机失事是一个负面影响持久的事件。

这架波音777客机在2013年在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着陆时冲出跑道并起火,导致3人死亡。

调查结果发现,飞行员错误操作和对安全程序的理解不足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

4. 飞机维护和技术故障4.1 波音737 MAX系列飞机事故:2018年和2019年,埃塞俄比亚航空302号航班和狮子航空610号航班分别坠毁,造成共347人死亡。

调查结果表明,飞行控制系统的故障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一系列事故引发了对飞行器设计和训练的广泛讨论。

4.2 俄罗斯北方航空9641号班机事故:2011年,一架从俄罗斯莫斯科飞往利图帕齐的图波列夫Tu-154B-2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坠毁。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总结报告[推荐五篇]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总结报告[推荐五篇]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总结报告[推荐五篇]第一篇: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总结报告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总结报告说实话,选修《航空航天概论》的初衷,并不是对航空航天有多么的热爱,而是听同学说这门课很好过,并且听说几乎可以不去上课,只要最后交个论文,肯定高分通过。

于是,很遗憾,课程开始的前几周我都没有去上课,直到有一次为了完成大物实验报告,我和一个曾经选修此课程的同学一起去上课,他说这个老师和之前的不一样,我想这不都一样吗,这么水的一门课。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错得有多离谱了。

开始我并不知道选修这门课的人有多少,只是当看到教室后面四排全部被坐满心中微微有点诧异(大学教室一般是后面先坐满,后来才知道我们教室本来是满员的),因为我曾经看到的有些选修课就那么四五个人在,老师在讲台上泰然自若的讲,台下同学是否云游天外就不得而知了。

我还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听讲的内容是飞机如何通过调节机翼来调整飞机的方向以及升落,当时看到PPT上飞机起飞以及转向的画面,脑中似乎某根弦被触动了,原来只要通过如此微小的改变就可以灵活的控制飞机(其实飞机在我眼中是如此的神秘,我一直不曾理解是什么支持它精妙的飞行,不理解螺旋桨或者涡轮会有如此大的动力),这种神秘感将会支持我去探索去了解。

PPT做得很不错,图文并茂,讲解也很生动独到,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不过,一旦PPT 放出那种很多文字的片段,就会有种无聊感,毕竟这门课程是个新兴课程,所以我建议吸引同学的关注,引起同学兴趣是第一要事,教学过程中多一点图片多一点视频,这样才会让同学印象深刻。

正如老师您所说,您十分认真的教此课程,并且很自豪地说自己教得比北京专业航天学校教得还要好,我表示赞同,像您这么认真教的老师真心不多。

现实是学生假装在下面听课,而老师则假装在上面讲课,真的很“和谐”。

尽管开始对这个课来了兴趣,但是课程已经过了,我得坦白,十多节课,我就来了那么四五次,后面放关于钱老的视频,这个我是非常认真的看了的,当时百感交集,触动很大,当看到有人反对质疑钱老的工作时,我也十分愤怒,没有核弹的威慑,怎么会有安全的生活环境,我又一次正视了科学家。

世界航空史结课报告

世界航空史结课报告

《世界航空史》结课报告姓名:***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班级:建环132班学号:*********前言:从古代开始,人类就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开拓,制造风筝和热气球等飞行工具,来追求伟大的梦想,这些简单的手工制作便成就了飞机的雏形。

在往后的几百年里,无数的飞行先驱者不断努力尝试飞行,终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研制的“飞行者”1号飞机首先试飞成功。

此后几十年的光阴里,飞机从实验室走向了战场,正因在战场上的应用而使得其飞速发展;并而在后来中应用到民航中,而使其作用发扬光大。

展望未来,航空器将会向实用型和智能型方向继续发展。

关键词:航空器飞机发展史正文:航空是20世纪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

飞行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

经过人类长期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比重小于空气的飞行器作为空中交通工具还存在速度低的缺点,要在大气层中实现高速飞行,还必须研究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

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使战争从平面向立体转化。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起来的民用航空运输事业,使飞机成为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飞机突破了音障,这是航空发展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一批高性能的超音速军用飞机投入使用,对现代军事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经济、安全、舒适的喷气式客机成为民用航空运输的主力,改变了现代交通运输的结构。

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使航空科学技术正在孕育一场重大的变革。

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

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783.11.21 法国的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乘蒙特哥菲兄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

航空课工作总结报告

航空课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航空课是我校开设的一门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航空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学期航空课已经圆满结束,现将本学期航空课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课程设置与安排本学期航空课共开设了8周,每周2课时。

课程内容包括航空基础知识、飞行原理、飞机结构、航空法规、航空器维修等。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学到实用的航空知识。

2.教学实施(1)教学方法:本学期航空课采用了讲授、讨论、实验、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航空知识。

(2)教学手段: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3)师资力量:本学期航空课邀请了具有丰富航空经验的专家、教师担任主讲,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3.课程实践(1)参观航空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航空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航空发展的历程。

(2)模拟飞行体验:邀请专业飞行员为学生进行模拟飞行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飞行乐趣。

(3)航空知识竞赛:举办航空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航空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成果1.学生满意度:本学期航空课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满意度达到90%以上。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航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3.综合素质提升:航空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问题: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改进措施: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2.问题:课程实践环节不足,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增加课程实践环节,如模拟飞行、航空器维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

五、结语本学期航空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航空素养的人才做出贡献。

航空史调查报告

航空史调查报告

航空史调查报告航空史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在飞行领域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航空史的起源、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一、航空史的起源航空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提出过一种可以飞行的设备。

但是,真正的航空史始于18世纪,当时人们开始研究气球的飞行原理。

1783年,蒙哥福尔和夏尔兄弟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气球,从此开启了人类飞行的历程。

二、航空史的发展19世纪末,人们开始研究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从此开启了人类飞行器的时代。

此后,人们不断地改进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使得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

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始研制喷气式飞机,使得飞机的速度和高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此后,人类又研制出了超音速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各种类型的飞行器。

三、航空史的现状航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人类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飞行器进行各种任务。

民用航空业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通过飞机快速地到达世界各地。

同时,军用航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各国都在研制新型的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

四、航空史的影响航空史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航空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的交通方式更加便捷,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到达世界各地。

其次,航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的科技进步,各种新型的材料、电子元器件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最后,航空技术的发展也对国家的军事实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各国都在不断研制新型的军用飞行器,以保障国家的安全。

航空史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在飞行领域的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技术也将不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航空课程总结(含五篇)

航空课程总结(含五篇)

航空课程总结(含五篇)第一篇:航空课程总结大型飞机是一个国家航空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大型客机和货机为代表的大型飞机,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基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都要求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大型飞机,大飞机的发展对航空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讲座之后,大飞机班老师为我们安排了全面、丰富、专业的课程,从大型飞机概述到总体气动设计,从结构强度到材料学,从发动机到环控系统等等。

在为期两个月的课程学习中,我对大飞机相关的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部分所学课程所做的总结。

1、课程学习1.1 总体气动设计课程刘沛清教授、张云飞教授、朱自强教授等老师对大型飞机总体气动相关知识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刘沛清老师和张云飞老师主要侧重于飞机总体设计,所谓飞机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应用气动、结构、动力、材料、工艺等学科知识通过分析综合和创造思维,将设计要求转化为一组能完整描述飞机的参数的过程。

飞机的研制过程主要分五个阶段:(1)论证阶段:研究设计新飞机的可行性;(2)方案阶段:设计出可行的飞机总体技术方案;(3)工程研制阶段:进行详细设计,提供图纸试制原型机;(4)设计定型阶段:进行定型试飞;(5)生产定型阶段:少量改进,小批量生产。

个良好的设计应具有很好的总体性能,各部分充分协调,可以顺利通过后续的专业性的计算或者试验的验证而不需作根本性的改变。

“飞机设计,气动先行”,气动力设计的内容包括气动力性能设计与计算,操纵安定面设计与计算,进发匹配设计与计算,风洞模型设计与吹风实验以及载荷的计算等。

在气动布局的设计方面,翼型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位老师都详细讲到了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有利于防止出现激波和减小附面层分离的程度,进而提高临界马赫数。

它还有利于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同时改善低速飞行的性能。

但它由于上表面平坦,在减缓气流加速的同时,也会减小升力,为克服这一缺点,可增加下翼面后缘部分的弯曲来弥补升力的不足。

世界航空发展史范文

世界航空发展史范文

世界航空发展史范文人类对飞行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真正的航空发展始于18世纪末的蒸汽机时代。

以下是世界航空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和突破。

蒸汽机时代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工程师、发明家乔治·卡曼与英国奥威尔发明蒸汽动力的热气球“热气船”。

这项发明开创了人类的航空领域延伸。

卡曼设计了许多蒸汽动力飞行器的原型,为飞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轻型飞行器的起飞和滑翔19世纪下半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鸟类的飞行原理,并尝试模仿鸟类的翅膀设计。

这促进了轻型飞行器的起飞和滑翔技术的发展。

著名的德国飞行器设计师奥古斯特·蒂居斯发明了一种名为“蒂居斯号”的滑翔机,他成功地使用人力驱动的飞行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了主动飞行的记录。

1900年至1914年:飞机的诞生和早期发展1903年,美国布莱斯·布纳德(Wright Brothers)贡献了飞机的发明。

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使用了内燃机和三维可调整的机翼,这是飞机快速飞行的关键因素。

他们的机器飞行了120英尺(约37米),时间为12秒,创造了人类飞行的新纪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飞机的设计和性能不断改进,并在航空器材、航空工业和航空培训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911年,美国航空先驱卡特琳娜·史坦森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获得飞行员执照的女性。

这个时期也见证了飞机的商业应用开始出现,商业航空逐渐发展。

1914年至1945年: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开始作为战争利器使用。

军用飞机的生产和发展得到了迅速推进,飞机的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在此期间,红色飞行员和飞行王子等著名飞行员诞生,他们以其勇气和技术而闻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

喷气发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飞机的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飞机的载重能力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

1945年至今:民航和宇航的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航业的发展迅速。

喷气客机(如DC-8和DC-9)、直升机、空中巴士等出现,民航公司得以大规模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航空史》结课报告姓名:***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班级:建环132班学号:*********前言:从古代开始,人类就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开拓,制造风筝和热气球等飞行工具,来追求伟大的梦想,这些简单的手工制作便成就了飞机的雏形。

在往后的几百年里,无数的飞行先驱者不断努力尝试飞行,终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研制的“飞行者”1号飞机首先试飞成功。

此后几十年的光阴里,飞机从实验室走向了战场,正因在战场上的应用而使得其飞速发展;并而在后来中应用到民航中,而使其作用发扬光大。

展望未来,航空器将会向实用型和智能型方向继续发展。

关键词:航空器飞机发展史正文:航空是20世纪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

飞行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

经过人类长期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比重小于空气的飞行器作为空中交通工具还存在速度低的缺点,要在大气层中实现高速飞行,还必须研究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

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使战争从平面向立体转化。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起来的民用航空运输事业,使飞机成为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飞机突破了音障,这是航空发展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一批高性能的超音速军用飞机投入使用,对现代军事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经济、安全、舒适的喷气式客机成为民用航空运输的主力,改变了现代交通运输的结构。

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使航空科学技术正在孕育一场重大的变革。

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

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783.11.21 法国的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乘蒙特哥菲兄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

2.1783.12.01 法国的查尔斯和罗伯特首次乘氢气球升空。

3.1785.06.15 法国的罗齐尔和罗曼乘氢气和热气的混合气球在飞越英吉利海峡时,气球着火爆炸,二人成为第一次航空事故的牺牲者。

4.1852.09.24 法国的季裴制成第一艘软式飞艇。

5.1900.07.02 德国的齐伯林“LZ-1号”硬式飞艇首次在博登湖上空试飞成功。

6.1903.12.17 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带动力装置的飞机第一次试飞成功,在五十九秒内飞行了二百六十米。

7.1908.09.17 美国的塞普里金乘坐威尔伯.莱特驾驶的飞机坠落,成为第一次飞机事故的牺牲者,威尔伯.莱特身负重伤。

8.1910.10.31 法国的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

9.1911.02.08 世界第一次运载航空邮件。

法制“索默”双翼飞机携带6500封信由印度的阿拉哈巴特到达五英里外的奈尼。

10.1915.05.31 德国的齐伯林“LZ-38号”飞艇首次夜袭伦敦,是世界上第一次空袭。

11.1919.08.25 第一条由英国伦敦到法国巴黎的民用航线通航,所用的DH-16双翼机可载四名旅客。

12.1923.06.26 美国的史密斯和里比德各驾驶一架DH-4B双翼机,用输油胶管进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空中加油。

13.1929.08.08-08.29 德国的“齐伯林伯爵号”飞艇环球飞行成功,航程31400公里,历时21天7小时26分钟。

14.1937.05.06 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德国的“兴登堡号”着火爆炸,36人牺牲,从而导致了飞艇的衰落。

15.1939.08.27 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德国的亨克尔公司制造的He178试飞成功。

16.1947.10.14 由B-29母机投放的X-1火箭飞机首次突破音速飞行,驾驶员为美国的查尔斯.耶格。

17.1949.02.26-03.02 第一次不着陆环球飞行成功,美国的盖莱合尔等人驾驶B-50轰炸机历时94小时零1分钟,航程37734公里,途中进行了四次空中加油。

18.1954.08.01 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雅克-18初级教练机试制成功。

19.1961.11.09 英国的“SUMPAC号”(塞桑普顿大学号)人力飞机首次实现了自力飞行,飞行距离64米。

20.1973.12.06 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旅客机“协和”客机试飞成功,最大速度为2333公里/小时。

21.1999.03.01-03.21 第一次不着陆气球环球飞行由瑞士探险家贝特朗.皮卡尔和英国的布赖恩.珍斯驾驶“布雷特林轨道器3号”气球完成。

他们一共飞行了19天21小时55分,飞行距离为42810公里。

20世纪以前人类对飞行探索的理想来自生产、生活和对自由飞行的向往。

但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种理想始终不能实现,只能在神话和传说(见飞行神话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

风筝是一种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风筝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余年。

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鸢”就指风筝。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中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

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一块牌子醒目的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英国博物馆也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风筝大约在14世纪传入欧洲,这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世纪欧洲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尝试,他们用羽毛做成翅膀,从塔上或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类对飞行的探索进展缓慢,文艺复兴时期的L.达·芬奇科学地研究了飞行问题,但他的研究成果直到19世纪后期才为后人发现,对航空的发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肉与飞行的关系后,证明:“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

”气球飞行成功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就使用过原始的热气球──孔明灯(见中国古代飞行技艺)。

历史上还记录过各种轻于空气的飞行器的其他设想和尝试,在西方,13世纪的R.培根曾提出用稀薄空气或液体燃料充入薄壁金属球使它在空气中上升的想法。

但首次制造成功载人气球的是法国蒙哥尔费兄弟。

他们于1783年6月4日进行了自己制作的热气球表演。

1783年9月19日他们用一只更大的热气球,载上羊、公鸡和鸭各一只,飞行8分钟后安全降落。

1783年10月15日F.P.罗齐埃乘热空气气球上升到26米,飞行4.5分钟。

同年11月21日他和M.达尔朗德又乘热空气气球作了一次自由飞行,在约1000米的高度上用25分钟飞行了约12公里。

这是人类乘航空器的第一次空中航行。

蒙哥尔费的气球引起了法国科学院的注意。

法国物理学家查理认识到对于提供升力来说,氢气比热空气更有效,他用涂以橡胶的绸制成了氢气球(称查理气球)。

1783年8月27日,氢气球在巴黎上升到约915米,飘行了约25公里后降落。

查理后来又制造了一只更大的气球,球下系以可载人的吊篮。

1783年12月1日,他和一位同伴乘这只气球在空中飘行50公里,留空时间超过2小时。

气球的出现激起了人们乘气球飞行的热情。

1785年1月7日法国J.-P.F.布朗夏尔和他的一个伙伴乘氢气球从英国多佛飞越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这是人类乘航空器首次飞越这个海峡。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气球主要用于军事、体育运动和科学试验。

20世纪20年代后,出现了用氦气代替氢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氦气球,它比氢气球安全,但价格昂贵。

在现代,气球主要用于高空探测。

飞艇的兴衰气球随风飘流,不能控制前进方向。

带有动力且可操纵的气球──飞艇是轻于空气的飞行器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

早期曾有人在气球上装帆、桨或翼片,但这些措施都未获效果。

最早的飞艇是法国H.吉法尔于1852年制成的蒸汽气球。

其气囊形如雪茄,下悬吊舱,上装蒸汽机,带动3叶螺旋桨,并有方向舵。

1852年9月24日,吉法尔驾驶这艘飞艇由巴黎飞到特拉普斯,航程约28公里。

速度约10公里每小时。

早期的飞艇都是软式或半硬式的。

19世纪末铝问世后,有人用铝作骨架,用薄铝板作气囊外壳,制成了硬式飞艇,上面装一台8.8千瓦(12马力)的4汽缸汽油内燃机,于1897年11月3日升空飞行。

1900年旅居法国的巴西人A.桑托·杜蒙因为驾驶自制的飞艇,在30分钟内绕飞巴黎艾菲尔铁塔而获奖。

在飞艇方面,德国的F.von齐伯林伯爵获得最大成就。

1894年他完成了硬式飞艇设计,1900年制成,LZ-1号飞艇,长128米,容积约11300立方米。

1909年齐伯林创设了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1910年6月22日开始用LZ-7号齐伯林飞艇在法兰克福、巴登和杜塞多夫之间作载客定期飞行,距离共193公里。

LZ-7号飞艇可载20人,装有3台88千瓦(120马力)的活塞发动机,巡航速度为60公里每小时。

这是最早的空中定期航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建立了齐伯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曾多次用飞艇对伦敦进行轰炸。

飞艇体积大、速度低、飞行不灵活,极易受到攻击和损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齐伯林公司又造了两艘巨型飞艇──“齐伯林伯爵”号和“兴登堡”号,在欧洲到南美和美国的商业航线上飞行。

“兴登堡”号是当时最大的飞艇,容积200000立方米,长245米,内部陈设豪华,可载75名旅客,速度130公里每小时。

1936年3月4日开始飞行。

1937年5月6日从德国飞往美国时,在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上空,它的上部垂直尾翼忽然起火,火焰蔓延全艇,36人遇难,从此结束了飞艇的商业航行。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少国家又开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的飞艇,用于油田巡逻和吊运大型装备。

对飞机的探索和试验在人类利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飞行成功的同时,许多航空先驱者对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飞机也在进行探索和试验。

19世纪初英国的G.凯利首先提出了利用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和利用不同的翼面控制和推进飞机的设计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