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健康苗种培育技术探讨

合集下载

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的探讨

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的探讨
7万 尾 。 丰 富 经验 , 效 地减 少 虾 病 发生 。本 l 有
6 0. 平 出许 多养 虾新 技术 、 方法 , 累 了 池 分 别 投放 虾 苗 2 新 积 5万 、 0万 、 2 9万 、 克 ,每 6 7米 产 1 6 9千克 , 均 人 阐述 的 斑 节 对 虾 健 康 养 殖 技 术是 1 5 水 质 和底 质 管理 .
元 ,扣 除 成 本 1. 8 6万 元 , 获 纯 得
施 对 虾 健 康 养 殖进 行 不 懈 努 力 ,虽
6月 1 日上 午进 苗 7 5 l万 尾 , 规 月 9 日开 始 收获 .到 9月 1 7日全 部
然 未 能 摆 脱 虾 病 的 困 扰 .但 是 探 索 格 1 0~12厘米 , 中 1 2 、 4 . . 其 3、
来 了沉 重 打 击 。 广 大 科 技工 作 者 围 厘 米 , 色为 黄绿 色 或绿 色 。 水
. 绕 着 如 何 做 好 虾 病 的 综 合 防 治 , 实 1 4 投 放 虾 苗
2 实 验 结果 6月 1 5日投 苗 7 1万尾 , 至 9 养 收 获 结 束 .共 捕 获 成 虾 7 7 2 6千 0 . 规格 4 8尾 /千 克 ,总 收八 4 12万
结如下。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池塘 改 造 .
0 5克 / . 米 二 氧 化 氯或 聚 维 酮 碘进 后采 取 半 封 闭 养 殖模 式 .实 施 对虾 3克/ 0 米 沸 石粉 和 3千克 / 6 6 7米 用 生 石 灰 蛹控 池 水 p 值 ,使 池 水 H
于 下 几 方 面 。
我 县 19 年 对 如 何 进 行 低 产 虾 塘 99
养 殖 添 换 水 经 蓄 水 池 沉 淀 消 毒 2 . 2 6万元 .饵料 系数 平 均 1 4 。其 .1

斑节对虾的养殖

斑节对虾的养殖

经济效益:养 殖成本与收益 之间的差额, 需要考虑投资 回报率和利润
率等因素
风险评估:评 估市场风险、 养殖风险等因 素,以及应对 风险的策略和
措施
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
合理密植
科学养殖管理
防治病害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盐度:适宜盐度范 围为20-30ppt,最 高盐度不超过 35ppt
pH值:适宜pH值 范围为7.5-8.5, 最低pH值不低于 7.0
溶解氧:水中的溶 解氧应保持在 5mg/L以上
养殖池的布局
养殖池的大小:根据养殖 规模和虾的密度确定
养殖池的形状:一般为长 方形或圆形
养殖池的深度:根据虾的 种类和生长阶段决定
料费用。
药物费用:预 防和治疗虾病 所需的药物费
用。
养殖收益概算
养殖周期:一般 为3-4个月
养殖成本:包括 种苗、饲料、人 工、租金等
养殖收益:售价 与成本之间的差 价
经济效益:养殖 收益与养殖成本 之间的比例关系
经济效益评估
养殖成本:包 括种苗、饲料、 养殖设备、租
金等
养殖收益:根 据市场价格和 养殖产量计算
养殖池的底部材料:一般 为沙质或硬质底
养殖池的消毒
养殖池的消毒是养殖斑节对虾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消毒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使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泼洒。 消毒时间一般在养殖池使用前进行,确保池水干净无菌,为斑节对虾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消毒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如穿戴防护服、手套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肝胰腺坏死病:对 虾肝胰腺出现病变, 影响其消化和免疫 功能
弧菌病:对虾身体 出现弯曲、畸形等 症状,由弧菌感染 引起

斑节对虾养殖期管理(七)

斑节对虾养殖期管理(七)

斑节对虾养殖期管理(七)摘要:五、斑节对虾养植的生产程序斑节对虾养殖的养成阶段时间短,当前广东与福建有些地区一年养殖两造,一般第一造在粤西沿海80天可收成,第二造时间稍长为110天左右。

养虾收成之后就要进行包括排除积水、封闸晒塘、清理塘底、维修堤坝、清整沟渠、安装闸网、清池除害、过滤五、斑节对虾养植的生产程序斑节对虾养殖的养成阶段时间短,当前广东与福建有些地区一年养殖两造,一般第一造在粤西沿海80天可收成,第二造时间稍长为110天左右。

养虾收成之后就要进行包括排除积水、封闸晒塘、清理塘底、维修堤坝、清整沟渠、安装闸网、清池除害、过滤进水、繁殖基础饵料,以及运苗、过数、下塘等项工作。

上述工作先后有序,具有时间性强、工作量大的特点,如果一个生产环节被疏忽就会造成后面工作的被动,需一环紧扣一环,务必认真做好。

六、斑节对虾养成管理主要措施斑节对虾的养殖技术要求比较高,比较细,各个生产环节紧紧衔接,一环脱节,往往就会贻误全局,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必须抓好关键的技术措施。

(一)在整个养殖周期应着重抓好如下5个重要环节:1.虾塘整治关:重点抓好堤坝修理,堵塞漏洞,挖深环池沟,提高水位,清淤必须彻底,晒塘不少于一个月。

同时每亩撒生石灰100千克。

2.投苗保苗关:主要做好严格选购优质的虾苗,虾苗规格要求达到1.2厘米以上。

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一万尾左右。

投苗必须做到“虾苗不健壮数量不足不投,未培养基础饵料不投,气候不宜水质不符不投”。

投苗后必须注意查苗保苗,早期适量投喂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如鱼肉或牡蛎肉等。

3.水、饵关:抓好水质管理和饵料投放是整个养殖过程的重要环节。

水质管理要做到早期要肥,中、后期要活;要在闸门进水口安装锥形网,以增大水交换量;饵料投喂坚持少吃多餐、营养搭配、粗精互补的原则,做到勤投喂,勤观察。

4.病害的防治关:主要抓预防,经常巡塘观察虾活动情况,采取药物与生物相结合的预防措施。

5.适时收虾关:主要抓养虾周期的缩短。

海水养殖斑节对虾的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

海水养殖斑节对虾的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

海水养殖斑节对虾的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海水养殖斑节对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但其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病害威胁,如白化病、细菌性病害、寄生虫感染等。

为了保证斑节对虾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必须进行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水养殖斑节对虾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方法。

首先,疾病预防对海水养殖斑节对虾的养殖非常关键。

合理的疾病预防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疾病对养殖斑节对虾健康和生产效益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疾病预防方法:1. 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养殖池,保持水质清洁。

对用具、设备和容器也需要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细菌。

2. 合理饲养管理:对斑节对虾的饲养管理要科学合理,不过度投喂或过度饲养。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法可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增加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3. 控制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高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和病害传播。

因此,在海水养殖斑节对虾时,应根据鱼池的大小和水质条件,控制合适的养殖密度,以保证对虾健康生长。

其次,健康管理对于海水养殖斑节对虾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防止疫情扩散和恶化,并保持对虾的健康状态。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健康管理方法:1. 定期的检查和观察:养殖者应定期检查对虾的体质和行为,观察是否有明显异常。

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害的进一步蔓延。

2. 强化营养管理: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以增强对虾的身体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病害能力。

养殖者应根据对虾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并确保其正常摄食。

3. 病虫害预警:建立有效的病虫害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养殖者可以通过观察症状、采集标本等方式进行病害鉴定,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治措施。

总之,海水养殖斑节对虾的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是提高养殖效益和保证水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疾病预防措施和健康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为养殖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斑节对虾种苗的食物选择性研究

斑节对虾种苗的食物选择性研究

斑节对虾种苗的食物选择性研究斑节对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种植物种,在养殖过程中,其种苗阶段是十分关键的。

食物选择性研究对于斑节对虾的养殖效果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斑节对虾种苗的食物选择性进行研究。

斑节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太地区的对虾。

它以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在种苗阶段,斑节对虾对食物的选择性可能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了解其食物选择性有助于优化其饲养管理和增加其产量。

首先,斑节对虾种苗的食物选择性与动物性食物的影响。

斑节对虾在种苗阶段对动物性食物具有一定的偏好。

研究表明,斑节对虾种苗对于动物性食物(如浮游动物、浅海小型无脊椎动物等)的摄食能力较强,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食物来源。

然而,在人工饲料中添加过多的动物性成分可能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同时还可能引发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种苗饲料时,需要合理控制动物性成分的含量,确保适量的摄食和健康的生长。

其次,斑节对虾种苗的食物选择性还与植物性食物的影响密切相关。

虾类的消化道结构和酶系统使其能够有效消化植物性食物,包括浮游植物、微藻类等。

研究表明,斑节对虾种苗对于一些常见的植物性食物(如菌类、红虫)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些食物对其生理和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种苗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植物性成分,可以提高斑节对虾种苗的适应性和生长效果。

此外,斑节对虾种苗还表现出对其他类型食物的一定的食物选择性。

研究发现,斑节对虾种苗对微生物类食物的选择性相对较低,对其摄食能力相对较弱。

对于一些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斑节对虾种苗也表现出较高的偏好。

综上所述,斑节对虾种苗的食物选择性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了解其对不同类型食物的选择性有助于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策略,提高养殖效果和产量。

在设计种苗饲料时,应综合考虑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的供给,合理控制各类营养成分的含量,以满足斑节对虾种苗的需要。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斑节对虾种苗对于其他类型食物的食物选择性,以完善饲养管理和进一步提高养殖效果。

对虾类养殖技术—斑节对虾养殖

对虾类养殖技术—斑节对虾养殖

• 塑料袋充氧运输 • 每袋5000-10000尾 • 水温较高时应在包装箱中加冰袋降温至22-24℃
斑 节 对 虾 精 荚 移 植
三、产卵与幼体培育
• (一)亲虾成熟度的检查 • 亲虾催熟3—5天后,每天傍晚要检查雌虾卵巢发育情况,
通常集中产卵是施术后的6—20天。
效应期的长短与亲虾质 量饵料催熟技术 环境 等有关。
(二)产卵与孵化
• 1.术后6-20天可产卵,在午夜产卵 • 2.对产卵池进行消毒:高锰酸钾20mg/L10分钟,再
虾蟹增养技术
01Part One
斑节对虾的生物学
斑节对虾的生物学
• 一、形态 • ①斑节对虾体表光滑,壳稍厚,体色由暗绿色、深绿色和浅黄色状
色带相间排列,鲜艳美观,故有花虾之称。 • ②游泳足浅蓝色,原肢前面黄色、缘毛桃红色,第2、3颚足外肢刚
毛桃红色
• ③上缘齿7-8个,下缘齿2-3个 • ④第五对步足无外肢 • ⑤雄性交接器半圆型、雄性附肢略呈梯形 • ⑥雌性交接器在第4步足间有一粗大的钙化隆起,刚毛形似
母等 • 藻类培育:200目筛绢过滤,施硝酸钾100mg/L、磷酸二氢钾
10mg/L、硅酸钠10mg/L、三氯化铁5mg/L
• 幼体发育至蚤状Ⅱ-Ⅲ期时可加喂轮虫,糠虾期除 喂单胞藻外,加喂丰年虫无节幼体和颗粒饲料。
• 仔虾P5投喂鱼、虾、贝肉和颗粒饲料,每万尾投喂 10-30g/天,每3小时投喂一次
花冠 • ⑦纳精囊盘状
• 二、生态习性 • 1.盐度要求:广盐性,能在盐度5-45的水中生活,
盐度范围为0.2~70‰,最适盐度为10~20‰;
• 2.水温要求:适温17-35℃,最适水温25- 33℃,18℃停止摄食,高於38℃或低於14℃出现昏 迷会引起死亡,12 ℃时立即死亡。

斑节对虾养殖中的育苗技术与种质资源保护

斑节对虾养殖中的育苗技术与种质资源保护

斑节对虾养殖中的育苗技术与种质资源保护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养殖动物,因其美味的肉质和高经济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

在斑节对虾的养殖过程中,育苗技术和种质资源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斑节对虾养殖中的育苗技术和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内容。

一、育苗技术1. 種苗選擇:種苗的品質是育苗成功的關鍵。

選擇健康、無病害且生長良好的斑節對蝦種苗進行育苗養殖,可以提高育苗的成活率。

在選擇種苗時,應注意種苗的外觀和行為,避免選擇有異常行為或健康狀態不佳的種苗。

2. 育苗養殖場選址:選擇適於斑節對蝦育苗的養殖場地也是非常重要的。

理想的場地應具備適當的水質條件,包括水溫、鹽度和水質pH值等。

此外,場地應具備充足的自然光照和良好的水流動態,以確保斑節對蝦的正常生長和發育。

3. 孵化箱設計:孵化箱的設計和使用對斑節對蝦育苗的成功率有著重要影響。

孵化箱的尺寸應根據育苗的規模和需求來選擇。

同時,孵化箱應提供適當的氧氣供應和過濾設備,以保持適宜的水質環境。

此外,適當的溫度調節也是斑節對蝦育苗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4. 食餌管理:合理的食餌管理對斑節對蝦育苗的成長和生存至關重要。

選擇適當的餌料種類和餌料投放量,對斑節對蝦的生長起著重要作用。

在育苗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斑節對蝦的食慾和食餌消化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食餌管理調整。

二、种质资源保护1. 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斑节对虾的种质资源保护始于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

在野外进行调查和采集工作时,应尽量选择健康的、外观正常的个体作为样本,并将其保存在适当的环境中,如低温冷藏设施或液氮中。

这样可以确保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2. 种质资源的繁殖和培育:为了保护斑节对虾的种质资源,需要进行种质资源的繁殖和培育工作。

通过人工控制和配对繁殖,可以避免野生种群的过度捕捞和不可逆的遗传削弱。

在繁殖和培育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近亲交配,以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3. 种质资源的信息记录和管理:对种质资源的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是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斑节对虾养殖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质管理:斑节对虾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水体应保持透明
度高、温度适宜、氧气充足、pH值稳定等条件。

定期检测水
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保持水质稳定。

2.基质和栽培方法:可以选择河流、塘泊、海水等,但需要确
保水源清洁。

种苗的选择对养殖效果有重要影响,应选择健康、体型饱满的种苗。

养殖池塘可以采用塘养、网箱养殖等方法。

3.饲料管理:斑节对虾是杂食性动物,能够摄食多种饲料。


料的选择应保证营养丰富,并且要适量投喂,避免浪费和过度投喂。

4.疾病防控:对虾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特别是细菌感染和寄
生虫。

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保持水质清洁,定期进行消毒,观察虾只的体态和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5.精细管理:斑节对虾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定期测定虾体重和
长度,做好记录和分析。

养殖环境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也需要控制,避免对虾灾害。

综上所述,斑节对虾养殖要点包括水质管理、基质和栽培方法、饲料管理、疾病防控和精细管理等方面,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良好的管理,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节对虾健康种苗培育技术要点
黄天文
(省级(湛江)对虾良种场)
[摘要]本文着重就斑节对虾健康种苗培育技术要点进行讨论,提出健康培育虾苗的合理化建议及采取防病抗病的综合管理措施。

[关键词]斑节对虾健康种苗培育病害预防
健康养殖是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而健康种苗培育技术是解决对虾健康养殖的基础。

近年来,斑节对虾的育苗技术发展较快,但在苗种培育方面,仍存在生产不稳定,种苗质量差,育苗滥用抗生素以及使用违禁药物保苗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斑节对虾健康养殖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场在斑节对虾健康种苗培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生产试验,技术上取得了进展,从虾农养殖反馈信息表明,健康种苗经过养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着重就我场斑节对虾健康种苗生产的几个技术性措施进行分析讨论。

一、对生产种苗用水进行消毒处理,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虾苗携带病原是养殖期病害发生的传播途径之一,海区生物的某些病害又严重地影响对虾育苗,因此对海水进行消毒处理是保证斑节对虾育苗成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海水处理步骤如下:
具体措施是使用10ppm有效氯消毒海水12小时再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用碘量法检测反应达到终点后,加入水质改良剂沸石粉10ppm和2ppmEDTA,充气暴晒2天后供斑节对虾育苗使用。

二、改善和优化培育水环境。

1、科学合理的幼体培育密度是健康种苗培育成功的有效措施。

斑节对虾育苗的幼体培育密度以每立方水放无节幼体10-15万尾为好,太少或太密都不利于水质的调控以及饵料的投喂。

过密易形成应激环境,易诱发病毒等病害。

2、适时适量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斑节对虾育苗高
产、高效、健康的有力措施之一。

我们在生产上使用的活菌微生物有光合细菌和利生素(芽孢杆菌等复合菌)两种,主要是在斑节对虾育苗初期开始使用,目的是使培育水环境形成优势的有益种群,使有益微生物能通过与水环境的病原微生物竞争营养、空间,并分泌大量抗生素,有利于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另外菌体具有营养
价值,富含多种营养及活性因子,具有促进幼体发育、加快生长作用。

实践证明,科学利用有益活菌育苗,虾苗更健康且可缩短育苗周期3-5天,育苗成活率提高20%,育苗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因子明显下降40%-50%。

使用方法如下:
无节幼体下池前,培育池接入10ppm含量为20亿/克利生素和5ppm光合细菌,并在蚤状幼体每天追加2ppm光合细菌,在糠虾期每天追加2ppm
)。

也可与饵料一起结合投喂。

利生素直到仔虾第五天(P
5
3、适时彻底吸污,清洁水质,防止幼体粘污病的发生。

当幼体由蚤状期转入糠虾期时,停气,用吸管把育苗池底部的粪便和变态死亡的尸体(因前期饵料以藻类为主,在充气状态下粪便形成块状,集中
期幼体加大气量,有利于防止沾污病在几个地方)吸出来。

清污后,对M
1
的发生。

4、合理使用水质改良剂,并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形成适宜的生态环境,促
进幼体健康发育。

当幼体发育至糠虾后,使用水质改良剂如沸石粉5-10ppm,净化水质,吸附有害物质,提高糠虾食欲,并把池面遮光布打开,充分利用太阳光照,使育苗水体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藻相、菌相平衡,既节省饵料成本,又使幼体发育健康。

5、掌握适宜适量的换水时机。

在斑节对虾育苗过程中,要树立辨证的水质管理观点,选择在水质尚属优良期适量换水。

因为潜伏积累的各种有害因子要积累到一定时期水质开始变坏,这时换水,易造成水质突变,细菌大量繁殖,换水量越大,水质易多变,对育苗越不利,因此要求掌握适宜适量的换水时机。

我们的换水经验是在斑节对虾幼体进入仔虾第三天P
第一次换水10%,
3
时第二次换水20%,整个育苗周期一般换水两次即可出苗。

到仔虾P
6-7
三、认真做好育苗期间的病害预防措施,增强苗种的抗病能力。

1、斑节对虾亲虾要经过严格检疫,不带传染病原。

2、加强亲虾营养管理,定期淘汰因产卵时间过长而体质下降的亲虾,提高
亲虾产卵质量。

沙蚕、新鲜蚝肉、鱿鱼、花蟹等是斑节对虾亲虾培育的优质饵料,多种新鲜饵料结合投喂是亲虾培育成功的经验,特别是沙蚕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幼体质量相当重要,所以沙蚕投喂量应不少于30%为好。

催熟培育产卵时间过长的亲虾孵出的幼体质量差,是培育出现“公孙虾”的主要原因,不利于健康育苗,所以应淘汰使用时间较长的老亲虾,一般以斑节对虾亲虾使用时间不超过40天为好。

3、建立预防病害的隔离制度。

斑节对虾亲虾或培育幼体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免病原传播,特别是亲虾,一旦发现有体表症状,如红体等症状应立即隔离,并使用千毒灭(双季胺盐络合碘)1 ppm药浴预防传播,对病死的亲虾应及时清除、掩埋、销毁,对发病的育苗池包括下水道应用强氯精
50 ppm消毒处理,使用的工具应专池专用并定期消毒。

4、斑节对虾健康种苗培育要求严把消毒关。

亲虾池、幼体培育池、饵料培
育池以及使用工具应用漂白粉50ppm消毒。

亲虾、幼体进池前应用30ppm
聚维酮碘消毒2分钟,丰年虫、轮虫等生物饵料使用前应用200ppm甲醛消毒20分钟。

5、育苗期间不滥用药物,不用国家禁止使用药物。

药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但有些药物如抗生素等,经常使用可使病原产生抗药性和污染环境。

因此不能有病就使用抗生素,而应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并按规定的剂量和疗程选用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例如使用双季铵盐络合碘0.5-1ppm或大蒜素2ppm控制细菌、病毒等病害,使用中药五倍子1-2ppm或穿心莲2-4ppm等防治厌食症。

使用0.3-0.5ppm 高锰酸钾提高水体氧化电位,改良水质环境,抑制病原发生,促进蜕皮生长发育。

总之,调节水质进入良性循环是预防病害,健康育苗的关键,靠药物治病是不得已的办法。

6、严禁高温育苗,提高对虾苗种免疫力。

斑节对虾育苗应在最适生长环境因子下繁殖培育,因此亲虾培育水温控制在27-28℃,产卵29℃,育苗控制在29-31℃为好。

高温育苗(大于32℃以上)结合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保苗,因营养跟不上以及极易造成应激环境,种苗易感染病毒病,不适合健康种苗的培育。

四、加强斑节对虾健康种苗培育的饲养管理。

1、骨条藻的投喂方法与注意事项。

首先必须对培育的骨条藻进行显微镜检测才使用。

骨条藻体细胞必须金黄色,细胞呈饱满链状结构,浓缩藻液具有新鲜藻香味。

使用的藻类最好选择在生长高峰期前采收,凡是处于生长高峰期后的藻体,体色老化,或细胞链断裂变碎或形成块状,说明藻体已开始腐败变质,对幼体具有毒害作用切忌投喂。

藻类使用量见下表:(以20M3水200万幼体计算)
其次应建立对骨条藻长期保种措施,进行提纯复壮。

因为骨条藻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后,细胞退化,出现藻体生长慢、营养差的现象,不利于幼体的培育,所以应在显微镜下选择骨条藻的增大孢子进行保种,提纯复壮,定期供应新种。

2、丰年虫的使用注意问题。

首先要严格消毒。

孵化前用强氯精100ppm浸泡消毒10分钟,投喂前用甲醛200ppm在淡水中消毒10分钟。

其次,必须采用提高盐度办法,彻底干净地分离卤虫无节幼体,防止虫壳及死卵传播原生动物等病害。

分离液是通过加盐使比重达到1.040的海水。

丰年虫从仔虾开始投喂,我们以培育100万尾虾苗使用孵化率为80%的卤虫卵3-4Kg为使用量,这样既控制了饵料成本又满足了健康种苗培育的营养需要。

3、人工饵料的投喂。

幼体的饵料以虾片、B.P、黑粒等人工饵料为主,以每立方水10-12万幼体计算每天投喂5次,每次投喂量蚤状幼体为0.5-1ppm结合藻类投喂,使用网目300-200目,慷虾幼体投喂量为1-1.5ppm,使用网目为160目,
仔虾期P
1-P
8
为1.5-2ppm结合丰年虫投喂,使用网目为100-80目。

饵料投喂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根据水色,饵料的剩余灵活调整饵料量。

4、加强饲养的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控规程。

通过对水质各参数的监测,了解其动态变化,及时进行调节,一般来说,必须监测的主要参数有PH(7.5-8.5),盐度(20‰-30‰),氨氮(小于0.6 ppm),亚硝酸盐(小于0.1ppm),未离解硫化氢(小于0.005pp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