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分配:计划学时 54;理论课学时 54

使用教材:病理生理学(第 6 版)主编:金惠铭王建枝,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时间 2004 年 5 月

教学方式:理论课讲授与实习相结合

考核方式:期末理论课考试占 100%

参考书目:《高级病理生理学》(第 1版),主编:杨惠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8 年《新编病理生理学》(第 1 版),主编:吴其夏,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9 年

二、教学要求: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在患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和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各门基础理论学科有重要联系,而且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又有责任把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所以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才能学好和教好这门学科。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 目的要求 ]

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地位和内容。

3.了解学习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 教学内容 ] 1 学时

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 1)疾病概论:探讨疾病的普遍共性问题。

( 2)基本病理过程: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改变。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时的病理生理变化。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什么是病理过程 2.试述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 3.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有哪些4.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疾病概论

[ 目的要求 ]

1.掌握( 1)健康、疾病、病因、条件、诱因、康复和脑死亡的基本概念。

(2)疾病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2.熟悉( 1)常见的致病因素

(2)疾病经过与转归

3.了解( 1)各类致病因素的致病特性。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教学内容 ] 3 学时

1.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2.病因学:病因、条件概念。常见的致病因素。

3.发病学:发病学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4.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

5.疾病的转归:

(1)康复:分完全和不完全康复。

(2)死亡:传统在临床上使用的死亡标准、脑死亡的概念、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当今的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是什么

2.常见的疾病原因有哪些

3.疾病的原因有哪两个重大特征条件与诱因有何区别

4.什么是死亡的新概念脑死亡的概念植物人、植物状态及其与脑死亡的区别在哪里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目的要求 ]

1.掌握( 1)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2)水肿的概念和发生的基本机制;皮下水肿的基本特点及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3)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它们对心脏、骨骼肌及机体酸碱平衡的影响。2.熟悉( 1)体液平衡紊乱及有关水、钠代谢紊乱的病因、分类、发生机制。

(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发生的原因和对机体其他方面的影响。

(3)镁、钙、磷代谢紊乱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 1)各型脱水和水中毒的防治原则。

(2)钾紊乱的防治原则

4.自学( 1)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肺水肿和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

(2)钙、磷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 教学内容 ] 8 学时

1.体液和体液的调节平衡,体液平衡紊乱和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2.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的概念。

3.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4.不同类型脱水的防治原则。 5.水中毒的概念、病因和发生机制以及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6.水肿的概念,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7.水肿的表现特征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各种常见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8.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及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9.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及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10.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机体其它器官的影响,包括骨骼肌、肾脏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影响。

11.低镁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对神经-肌肉的影响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2.高镁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对神经-肌肉的影响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3.低钙血症、高钙血症、低磷血症、高磷血症的概念。

14.低钙血症、高钙血症、低磷血症、高磷血症对神经一肌肉、骨代谢、心脏和其他方面的影

响。

15.各种类型电解质紊乱的防治原则。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为什么低渗性脱水比高渗性脱水更易发生休克。 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有何影响机制是什么 3.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都会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发生机制是什么 4.引起体内钠、水潴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哪些因素可引起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潴留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 目的要求 ]

1.掌握( 1)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常用的酸碱平衡指标及其意义(2)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的基

本概念和特点、酸或碱中毒的代偿机制(3)不同类型酸或碱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2.熟悉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了解各种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 教学内容 ] 6 学时

1.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

2.反映酸碱平衡常用的指标及意义: 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Q)、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剩余碱(BE)、阴离子间隙(AG)

3.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概念和特点

4?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和机制。代谢性酸中毒的分类:AG增大型(正常血氯性),AG正常型(高

血氯性)

5.机体对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血液、肺、肾的代偿。

6.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骼的影响。

7.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代谢性碱中毒的分类。

8.机体对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

9.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氧离曲线左移,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0.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

11.机体对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反应。

12.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原因和基本特点。

13.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pH 在血液的酸碱状态有哪几种可能

2.简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及血气变化特点。

3.酸中毒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机制何在

4.为什么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常常是失代偿的

5.剧烈呕吐会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第五章缺氧

[目的要求 ]

1.掌握:缺氧的概念,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及其机制,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熟悉:常用的血氧指标,各型缺氧的原因,氧中毒的概念。

3.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 教学内容 ] 2 学时

1.缺氧的概念和常用的血氧指标(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动一静脉氧差、氧饱和度)及其意义。

2.四种类型缺氧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 1)低张性缺氧的原因、发生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2)发绀的概念和意义。

(3)血液性缺氧的原因、类型、其发生机制、血氧变化特点及各型血液性缺氧的皮肤粘膜颜色变化。

( 4)循环性缺氧的原因、发生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 5)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发生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3.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代偿反应和损伤性变化)

4.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代谢耗氧率; 2)机体的代偿能力。

5.氧疗和氧中毒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循环性缺氧的原因是什么

2.试述氰化物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

3.试述缺氧时肺血管收缩的机制。

4.缺氧时, 2,3-DPG 有何改变其意义如何

5.以低张性缺氧为例,说明缺氧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

第六章发热

[ 目的要求 ]

1.掌握( 1)发热、内生致热原的概念。

(2)内生致热原、发热中枢调节介质的种类(3)发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

2.熟悉( 1)发热激活物种类及其作用(2)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发热的治疗原则。

3.了解热限及其成因,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 教学内容 ] 2 学时

1.发热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2.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1)致热原与激活物的概念。

( 2)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和性质:包括微生物及其毒素、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类固醇和致炎物等。

3.内生致热原(EP)的概念。

4.致热信号(EP传人中枢的途径: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人脑;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

5.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通过正调节中枢和中枢发热介质(PGE cAMP、CRH和Na+/ca2+、

NO)的作用,启动升温机制;同时也通过负调节中枢和内生解热物质(AVP、a-MSH)启动限制体温上升的机制,在两者协调的基础上,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

6.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信息传递;中枢调节;外周与产热、散热相关的效应器的作用。 7.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分体温上升期(寒战期)、高峰期(稽留期)和退热期。

8.热限及其成因。

9.发热对机体的影响(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和发热的意义 10.发热的处理原则。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发热中枢调节介质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是什么 2.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什么3.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是什么

第七章应激

[ 目的要求 ]

1.掌握( 1)应激、应激原、急性期反应蛋白、 C 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和应激性溃疡的概念。

(2)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生理意义。

病理生理学知识归纳

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20分钟,重点掌握) 一、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pathoph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主要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病理生理学是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需要用正常人的体中形态、功能、代谢的有关知识去分析、认识疾病。病理生理学又同临床关系密切,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四、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1.病理生理学总论 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概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病理过程又称基本病理过程或典型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如发热、缺氧、酸碱平衡紊乱等。

3.病理生理学各论 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主要论述体内几个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教案 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0分钟,了解) 1.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和慢性动物实验。是病理生理学的最主要研究方法。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探讨疾病时机能和代谢 变化,并可实验性治疗。但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机械地用于临床,只有与 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后才能被临床借鉴和参考。 2.临床观察 应在不损伤病人的前提下,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和一些必要的临床实验研究,有时需要对病人长期随访来探讨疾病动态发展的规律。 3.疾病的流和病学调查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群体流体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教案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 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变化不明显。(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南大计算机基础第2次作业100分

作业名称:计算机基础第2次作业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学员成绩:100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在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网络中,连入网络的一台计算机的角色(客户机或服务器)是由()决定的. A、计算机的硬件性能 B、计算机的地理位置 C、使用计算机的用户 D、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一组具有特定逻辑关系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的物理内存中存储时,所采用的存储方式称为数据的(). A、物理结构 B、存储结构 C、逻辑结构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抽象地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其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称为数据的( ). A、存储结构 B、层次结构 C、物理结构 D、逻辑结构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能将用一种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功能等价的目标语言程序的程序是( ). A、汇编程序 B、解释程序 C、编译程序 D、连接程序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普通用户在一台计算机中运行应用程序时必须有一个平台,该平台是( ). A、BIOS B、操作系统 C、语言处理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以下关于图形用户界面中窗口与任务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窗口可以属于多个任务 B、一个任务对应至少一个窗口 C、活动窗口所对应的任务是前台任务 D、非活动窗口所对应的任务是后台任务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链表是采用链接结构表示和存储具有()关系的一组数据. A、线性

病理生理学总结重点 (已自动恢复)

病理生理学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 ①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 ②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 ③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④构成组织的成分,如钙、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 血浆渗透压升高时:ADH分泌增多,醛固酮分泌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增多,ADH分泌减少; 循环血量降低时:ADH和醛固酮的分泌都增加。 (一)低渗性脱水 =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定义与特点:失Na+ 多于失水;血清[Na+ ]<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 伴 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原因与机制:机体丢Na+、丢水的时候,只补充水而未给电解质。 丢的途径: (1)经肾丢失 利尿剂使用不当(抑制Na+的重吸收) 醛固酮分泌不足( Na+的重吸收不足) 肾实质病变(髓质破坏,不能重吸收Na+) 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 (2)肾外丢失 消化道(上消化道:呕吐;下消化道:腹泻) 皮肤(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 第三间隙积聚(胸水,腹水) 2.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1)细胞内外的水、电解质交换特点:由于细胞外液低渗,水分从细胞外更多地进 入细胞 (2)循环血量的变化:细胞外液丢失为主,循环血量明显减少,易发生休克; (3)整体水平表现:血容量的减少导致细胞间液向血管转移,因此,脱水体征明显; (4)实验室检查:尿钠含量变化(经肾丢失者增高,其余的因为代偿的作用,尿钠降低) 脱(失)水体征:由于血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组织间液减少更明显,病人 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和婴幼儿囟门凹陷。 渴感来自于血浆渗透压的升高,因此本型脱水病人没有明显渴感,并且由于血浆渗透压 的降低,可抑制ADH的分泌。 3.低渗性脱水的治疗:消除病因,适当补液(等渗液为主) (二)高渗性脱水=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特点: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细胞外液 量明显减少 1. 原因与机制: (1)水摄入减少:水源断绝或摄入困难 (2)水丢失过多: (3)失液未补充: 丢的途径:呼吸道失水(不含任何电解质)皮肤失水(高热,大汗,高代谢率)经肾

南京大学-计算机基础-大专-第二次作业3

当多个程序共享内存资源而内存不够用时,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程序将把内存与何种资源结合起来管理,提供一个容量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虚拟存储器”? ?A、高速缓冲存储器 ?B、脱机缓冲存储器 ?C、物理外存储器 ?D、离线后备存储器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一组具有特定逻辑关系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的物理内存中存储时,所采用的存储方式称为数据的(). ?A、物理结构 ?B、存储结构 ?C、逻辑结构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能将用一种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功能等价的目标语言程序的程序是( ). ?A、汇编程序 ?B、解释程序

?C、编译程序 ?D、连接程序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普通用户在一台计算机中运行应用程序时必须有一个平台,该平台是( ). ?A、BIOS ?B、操作系统 ?C、语言处理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下关于图形用户界面中窗口与任务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窗口可以属于多个任务 ?B、一个任务对应至少一个窗口 ?C、活动窗口所对应的任务是前台任务 ?D、非活动窗口所对应的任务是后台任务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同时打开多个窗口 ?B、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窗口 ?C、不能同时执行多种任务 ?D、可以在断电后保存内存中的信息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算法和程序的区别在于:程序不一定能满足下面哪一种特征? ?A、每一个运算有确切定义 ?B、具有0个或多个输入量 ?C、至少产生一个输出量(包括状态的改变) ?D、在执行了有穷步的运算后终止(有穷性)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链表是采用链接结构表示和存储具有()关系的一组数据.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历年医学考研复试真题——病理生理学

历年医学考研复试真题——病理生理学 一、广州医科大学 (一)名词解释 1.DIC 2.病理过程 3.超极化阻滞 4.低钾血症 5.多系统器官衰竭 6.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7.钙反常 8.肝性昏迷 9.呼吸衰竭 10.假性神经递质 11.健全肾单位学说 12.脑水肿 13.内生致热源 14.去极化阻滞 15.缺血再灌注损伤 16.热限 17.心力衰竭不完全代偿 18.休克微循环淤滞期 19.血液性缺氧 (二)简答题 1.多系统器官衰竭患者肠道细菌和内毒素进入体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2.高渗性脱水有哪些特点? 3.何谓急性肾功能衰竭?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哪三类急性肾功能衰竭? 4.简述ARDS病人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 5.简述高动力型休克的可能机制。 6.简述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7.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纠正酸中毒后为什么会发生手足抽搐? 8.哪些情况会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的产生? 9.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

10.请写出目前比较公认的5类尿毒症毒素。 11.试比较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发生机制的异同。 12.试述休克瘀血期微循环瘀滞的机制。 13.为什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可以口服乳果糖? 14.血氨升高为什么能导致脑病? 15.严重II型呼吸衰竭的吸氧原则及理论依据。 16.引起乏氧性缺氧的原因有哪些? 17.应激时主要的神经内分泌变化有哪些?(举出4种以上)(三)论述题 1.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有何影响? 2.感染性休克怎样产生TNF?在休克中起什么作用? 3.可谓矫枉失衡学说?请举例说明 4.内皮细胞损伤为什么引起DIC? 5.请叙述缺氧时肺血管收缩的机制 二、河南大学 2018年河南大学病理生理学复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缺氧 2.肝性脑病 3.SIRS 4.凋亡 (二)简答题 1.血管内外液停交换失衡引起水肿的机制 2.肾性贫血的机制,高钾血症的治疗 3.发热与过热的区别 (三)论述题 1.休克与DIC的关系 三、华中科技大学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复试真题(一)简答题 1.试述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的机制 2.试述ARDS导致呼吸衰竭的类型和机制 3.谈谈你研究生愿意选择的研究方向,并说说你的研究规划 四、南京大学 2018年南京大学病理生理学复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重点归纳

三种类型脱水的对比 体内固定酸的排泄(肾脏): 固定酸首先被体液缓冲系统所缓冲,生成H 2CO 3和相应的固定酸盐(根); H 2CO 3在肾脏解离为CO 2和H 2O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固定酸中的H + 以CO 2和H 2O 的形式进入肾小管 上皮细胞,进一步通过H 2CO 3释放H + 进入肾小管腔; 固定酸的酸根以其相应的固定酸盐的形式 被肾小球滤出; 进入肾小管腔的H + 和固定酸的酸根在肾小管腔内结合成相应的固定酸排出体外。 呼吸性调节和代谢性调节(互为代偿,共同调节): 呼吸性因素变化后,代谢性因素代偿: 代谢性因素变化后,呼吸性、代谢性 因素均可代偿: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缓冲,使强酸或强碱变为弱酸或弱碱,防止pH 值剧烈变动; 同时使[HCO3-]/[H 2CO 3]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调节血中H 2CO 3的浓度; 肾调节血中HCO3-的浓度。 使[HCO3-]/[H 2CO 3]二者的比值保持20:1,血液pH 保持7.4。 各调节系统的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起效迅速,只能将强酸(碱)→弱酸(碱),但不能改变酸(碱)性物质的总量; 组织细胞:调节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钾浓度的异常; 呼吸调节:调节作用强大,起效快,30 min 可达高峰;但仅对CO 2起作用; 肾 调节:调节作用强大,但起效慢,于数小时方可发挥作用,3~5 d 达高峰。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代偿性: 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即[HCO3-]/[H2CO3]仍为20:1, 但各自的含量出现异常变化。失代偿性: pH明显异常,超出正常范围。 判定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值:7.35-7.45(动脉血) 动脉血CO2分压(PaCO2):33-46mmHg,均值40mmHg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SB/AB):正常人AB=SB:22-27mmol/L,均值24mmol/L 缓冲碱(BB):45-52mmol/L,均值48mmol/L 碱剩余(BE):-/+3.0mmol/L 阴离子间隙(AG):12-/+2mmol/L,AG>16mmol/L,判断AD增高代谢性酸中毒

南大计算机基础第一次作业

首页?>?课程作业 作业名称计算机基础第1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有这样一个8位编码,如果把它看作原码它代表十进制整数-1,如果把它看作补码它代表十进制整数-127,这个8位编码是( ). C、00000001 D、01111111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使用8个二进制位来表示整数的编码时,十进制整数-88对应的原码和补码分别是( ). ? ? ? ?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用8位补码表示有符号整数时,十进制整数-128的补码用十六进制表示是( ). A、FFH B、80H C、A0H D、7FH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用8位补码表示有符号整数时,十进制整数12的补码用十六进制表示是( ). A、0CH B、12H C、74H D、F4H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大多数计算机采用ASCII码作为字符编码,ASCII码是指(). A、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交换码 B、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C、国标汉字信息编码 D、统一码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存储容量为1MB的存储器中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是( )字节. A、1048576 B、1000000 C、1024 D、1000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7??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由两个1和六个0组成的8位补码可以表示的最小整数是( ). A、-1 B、-127 C、-128

《病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考点精析 第一章绪论 一、病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重要分支学科。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应用材料(一)人体病理学研究 1.尸体解剖。简称尸检,即对病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它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其目的是查明患者的死亡原因,验证诊断、治疗措施的正确与否。2.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穿刺、搔刮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方法,特别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3.临床细胞学检查。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后进行观察。也可以是用细针穿刺病变部位吸取的细胞。细胞学检查多用于肿瘤的诊断,此法因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少、费用低而易被人们接受,但确诊率不如活检,需进一步做活检证实。 4.分子诊断。采朋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人体在DNA、RNA或蛋白质水平上的异常。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 1.动物实验。指在适宜的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或病理过程的模型,以便进行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疾病转归的研究。此外,利用动物实验还可以进行治疗方法、药物筛选和不良反应的观察。 2.器官培养和组织、细胞。将某种组织或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动态观察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周期短、见效快、节省开支、因素单纯、易于控制,缺点是孤立的体外培养毕竟与复杂的体内整体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故不能将体外研究的结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肉眼检查。也称大体检查,利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等简单器 具,观察器官、组织形态学改变, 主要涉及病变大小、形状、色泽、 重量、质地、表面和切面性状等。 (二)细胞组织学和细胞组织化学检 查。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的检查称 为细胞组织学检查。组织切片最 常用的染色方法为苏木素一伊红 染色(HE染色),这是病理学研究 的最基本手段。通过分析和综合 病变特点,以做出疾病的病理诊 断。组织细胞化学检查称为特殊 染色,是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 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 剂,定位地显示病变组织的特殊 成分(如蛋白质、酶、核酸、糖类、 脂类等),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 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应用 于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 (三)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 学。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 合,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的未知抗 原或抗体。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 研究和诊断中。其优点是可在原 位观察待测物质的存在与否、所 在部位及含量,将形态学改变与 功能和代谢变化结合起来。 (四)电子显微镜观察。可将组织细 胞放大到数十万倍以上,可用于 对标本的亚细胞结构或大分子水 平的变化进行观察。其他的还有 化学和生物化学检查、染色体检 查、致病基因分析等。 四、病理学的简要发展历史。18世 纪通过尸体剖验创立了器官病理 学;19世纪随着显微镜和染料的 出现和应用,创立了细胞病理学; 之后,随着边缘学科的发展及其 他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出现了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物学、分子 病理学等;20世纪后期至今,致 力于在基因水平上阐明疾病的发 生、发展规律和发病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 1.1.病理切片的常规染色方法是 (D)A.瑞氏染色B.巴氏染色C.苏 木素染色D.苏木素一伊红染色 1.2.病理学的研究重点是研究疾病 的(C)A.病因B.发病机制C.发 生发展的规律D.转归 1.3.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是 (A)A.O.2μm;B.O.2mm;C.0.2nm; D.O.2cm 2.1.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 的体积缩小,称为(B)A.发育不 全B.萎缩C.器官畸形D.化生 2.2.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性变化是 (D)A.肥大B.增生C.化生D.变 性 2.3.关于萎缩,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A.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减少 B.间质有增生C.实质细胞数量 减少D.只要是器官、组织或细胞 的体积缩小就是萎缩 2.4.脑萎缩的原因为(A)A.局部血 液供应障碍B.长期组织受压c.器 官长期失用D.神经损伤. 2.5.下列哪一项属于失用性萎缩 (B)A.由肿瘤引起的邻近组织器 官的萎缩B.骨折后长期不活动引 起的肌肉萎缩c.慢性消耗性疾病 引起的萎缩D.老年人各器官的萎 缩 14.32.下列哪一项关于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是错误的 (C)A.脑膜刺激征B.颅内压升高 C.血性脑脊液D.皮肤瘀点或瘀 斑 14.33.形成“卫星现象”的细胞是 (B)A.炎性细胞B.小胶质细胞 C.星形细胞D.室管膜细胞 14.34.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 致病菌是(D)A.绿脓杆菌B.链球 菌C.大肠杆菌D.脑膜炎双球菌. 14.35.Waterhouse-Friedlerichs en综合征见于(A)A.暴发性脑膜 炎双球菌败血症B.脑血吸虫病 C.高血压脑病D.乙脑 14.36.艾滋病是由(C)所引起的慢 性传染病。A.HBV;B.HPV;C.HIV; D.HAV 二、多项选择题 1.1.肉眼检查的内容包括病变的 (ABCDE)A.大小B.形状C.色泽 D.质地E.表面 1.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BCDE)A.肉眼检查B.细胞组织 学和细胞组织化学检查c.免疫细 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D.电子显 微镜观察E.化学和生物化学检查 2.1.关于萎缩,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BCE)A.血液供应迅速中断可引 起萎缩B.萎缩的细胞体积缩小, 严重时可消失C.萎缩的器官颜色 变深D.萎缩的细胞内有含铁血黄 素颗粒E.萎缩的器官质地变硬 2.2.属于病理性萎缩的有 (BCE)A.更年期后性腺萎缩B.恶 病质时的全身性萎缩C.动脉硬化 性脑萎缩D.成年后胸腺萎缩E.长 期营养不良的肌肉萎缩 2.3.肝脂肪变性的原因有 (ABCDE)A.脂库动员加强B.肝细 胞损伤C.食入过多脂肪D.脂蛋 白合成障碍E.脂肪酸氧化障碍 2.4.关于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D)A.多为可复性改变B.严 重者可转化为坏死C.最常见的变 性为水样变性D.可引起器官功能 1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汇总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二、疾病概论(掌握以下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精神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完全康复: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可留有后遗症。脑死亡:全脑(大脑两侧及脑干)功能永久性不可逆丧失,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判断标准:自主呼吸停止 不可逆性深昏迷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意义:判断死亡时间 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 为器官移植提供材料 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掌握水钠代谢障碍的特点、发病机理和对机体的影响;钾代谢紊乱的发病机理和对机体 的影响;熟悉水钠代谢障碍、钾代谢障碍的常见原因) 水、钠代谢障碍: (二)分类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1、特点:失钠>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细胞外液减少 2、原因和机制 ⑴经肾失液: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J ;肾实质性疾病 (2) 肾外失液:消化道、胸腹水、皮肤 (3) 失液后处理不当:只补水未补盐 3、影响 (1) 细胞外液J (2) 口渴不明显 (3) 尿量:早期增加,伴随细胞外液低渗,ADH下降,后期减少 尿钠:肾性失钠增加,肾外失钠减少 (4) 脱水貌:组织间液急剧下降 4、防治 (1) 病因治疗 (2) 补液一一等渗液 (3) 抗休克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1特点:失钠<失水;血清Na浓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2、原因和机制 (1) 水摄入J (2) 水丢失f 3、影响 (1) 细胞内外液均J (2) 口渴明显 (3) 尿量J (渗透压f,使ADH升高;血容量下降,使胆固醇升高) (4) CNS功能障碍一一脑细胞脱水

病理生理学重点总结

第二章 疾病概论 1.脑死亡标准 1)呼吸心跳停止 2)不可逆性深昏迷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瞳孔散大或固定 5)脑电波消失,成平直线 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新生儿体液量约为体重的80%,婴儿占75%,学龄儿童占65%,成人占60% 2、细胞外液阳离子 Na+、K+ 阴离子 Cl- 细胞内液阳离子 K+ 、Na+ 阴离子 HPO42- 、蛋白质 3、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 血浆蛋白质由于其不能自由通透毛细血管壁,对维持血管内外液体的交换和血容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正常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之间。 5、正常成年人每天至少必须排出500ml尿液才能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6、血清Na+浓度的正常范围是130-150mmol/L 7、低钠血症:是指血清Na+浓度<130mmol/L,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特点: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 , 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又称为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原因和机制 (1)经肾丢失 1)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药 2)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3)肾实质性疾病 4)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 (2)肾外丢失 1)经消化道失液 2)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 3)经皮肤丢失 .对机体的影响 (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2)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抑 制渗透压感受器,使ADH分泌减少,导致多尿, 低比重尿。 (3)有明显的失水体征。 (4)经肾丢失钠的患者,尿钠含量增多; 肾外因素丢失钠的患者,尿钠含量减少。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试卷二)

- - -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卷二) 一、填空共26题(共计26分) 第1题(1.0分)题号:1738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1】. 第2题(1.0分)题号:1739 Pentium处理器中的一个16位带符号整数,如果它的十六进制表示是(FFF0)16,那么它的实际数值是________(十进制表示)【1】. 第3题(1.0分)题号:1724 未来新型计算机系统有光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和__________ 【1】. 第4题(1.0分)题号:1728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是__________【1】. 第5题(1.0分)题号:1821 打印精度是打印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它用每英寸多少点来表示,其英文缩写是_【1】 第6题(1.0分)题号:1746 存地址为20BH单元的前面第8个单元的地址为________【1】. 第7题(1.0分)题号:1822 从使用技术的角度考虑,激光打印机是激光技术与________【1】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第8题(1.0分)题号:1795 指令是一种用二进制数表示的命令语言,多数指令由两部分组成:_【1】与操作数. 第9题(1.0分)题号:1748 40×40点阵的一个汉字,其字形码占________【1】字节,若为24×24点阵的汉字,其字形码占________【2】字节. 第10题(1.0分)题号:1790 PC机的CPU在运行BIOS中的自举程序时需要首先从____________【1】中读取访问外存储器顺序的信息. 第11题(1.0分)题号:1787 目前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上配备的大多是_______________【1】显示器. 第12题(1.0分)题号:1606 程序设计语言分成三类,它们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1】. 第13题(1.0分)题号:1621 对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围完成的操作系统被称为【1 第14题(1.0分)题号:1612 软件系统分为:【1】软件和【2】软件. 第15题(1.0分)题号:1620 操作系统具有【1】、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等功能. 第16题(1.0分)题号:1624 在windows中,分配CPU时间的基本单位是【1】. 第17题(1.0分)题号:1660 以太网中的节点相互通信时,通常使用【1】地址来指出收、发双方是哪两个节点. 第18题(1.0分)题号:1713 在浏览器中,默认的协议是【1】. 第19题(1.0分)题号:1632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脑死亡的概念及其诊断标准 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 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 能永久性停止。 1.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 2.脑神经反射消失 3.无自主呼吸 4.脑电波及诱发电位消失 5.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1、易发生休克:细胞外液减少,水份向细胞内转移。 2、脱水体征明显: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组织液进入血管,组织间液明显减少,皮肤弹性丧失、眼窝囟门凹陷。 3、尿量变化:早期不明显(渗透压↓→ADH↓),晚期少尿(血容量↓→ADH↑)。 4、尿钠变化:经肾失钠者尿钠增多;肾外因素所致者尿钠减少(血容量、血钠↓→醛固酮↑)。 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1、口渴感:刺激渴觉中枢,产生渴感,主动饮水。 2、尿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ADH增多,尿量减少,比重增高。 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细胞外高渗,细胞内液向细胞外移动,细胞内液也减少。 4、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细胞外液高渗使脑细胞脱水,和出现局部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 5、尿钠变化:早期(血管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多)变化不明显或增高。晚期(血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减少 6、脱水热:由于皮肤蒸发减少,散热受到影响,导致体温升高。 水肿的机制 1、毛细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导致组织液的生成多于回流,从而使液体在组织间隙内 积聚。此时细胞外液总量并不一定增多。 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有效流体静压增高→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 多,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引起水肿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胶体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 多 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滤出→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胶体渗透 压增高→有效胶体渗透压降低→溶质及水分溶出 ④淋巴回流受阻,代偿性抗水肿作用减弱,水肿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 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全身水分进出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外液总量增多,以致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②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肾血流重分布、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各学部名单按照姓名拼音排序)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4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 01 陈学东50 特种设备设计与制造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02 笪良龙48 水声工程海军潜艇学院 03 邓宗全58 机械设计及理论哈尔滨工业大学 04 付梦印50 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南京理工大学 05 高峰58 机械设计及理论上海交通大学 06 何琳57 船舶海洋工程力学海军工程大学 07 侯晓51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 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08 姜澄宇67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西北工业大学 09 李崇坚62 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0 李德群69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 动化 华中科技大学 11 李魁武71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战 斗部)工程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12 李圣怡69 机械电子工程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3 邱志明53 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海军装备研究院 14 孙聪54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 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15 孙逢春57 车辆设计与制造北京理工大学 16 田红旗(女)55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中南大学 17 王华明53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 动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8 王振国55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 程 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9 肖龙旭53 控制理论与工程解放军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20 许波49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 结构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4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 21 杨德森58 水声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 22 易小刚51 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23 张卫华54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西南交通大学 24 周志成52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 结构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7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 01 陈纯59 计算机应用技术浙江大学 02 陈杰49 控制理论与技术北京理工大学 03 戴琼海50 控制系统工程清华大学 04 樊邦奎56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解放军总参谋部 05 姜会林69 应用光学长春理工大学 06 姜秋喜54 信号处理技术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07 蒋亚东51 传感器技术电子科技大学 08 蓝羽石60 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09 廖湘科5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0 刘永坚53 雷达技术空军装备研究院 11 马晶59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 12 宁滨56 控制系统工程北京交通大学 13 孙凝晖47 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4 谭久彬60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哈尔滨工业大学 15 田捷55 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16 王恩东48 计算机系统结构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17 王沙飞50 信号处理技术解放军总参谋部 18 王耀南57 控制理论与技术湖南大学 19 吴汉明63 微电子技术灿芯创智微电子技术(北京)有 限公司 20 吴建平61 计算机系统结构清华大学 21 吴剑旗48 雷达技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病理生理学重点2

能用就用不行就参考参考!嘻嘻 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第二章疾病概论 名词解释 1.健康: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2.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病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3.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病理变化。 4.脑死亡: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为人的实质性死亡。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知识表格 1.低钠血症

2.高钠血症 3.钾代谢障碍 名词解释 1.低钠血症:指血清Na+浓度<130mmol/L ,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 2.低渗性脱水:即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3.水中毒:即高容量性低钠血症,血清Na+浓度<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患者有水储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4.高钠血症:血清Na+浓度>150 mmol/L ,血浆皆为高渗状态。 5.高渗性脱水:即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的量均减少。 6.盐中毒:即高容量性高钠血症,血容量和血钠均增高。 7.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8.脱水热:严重的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尤其是体温调节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幼儿,易出现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主要与散热障碍和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有关。 9.心性水肿:由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特点是水肿先出现在身体的下垂部位。 10.肾性水肿:由肾功能障碍引起的水肿,特点是水肿先出现在组织结构比较疏松的部位如眼睑。 问答题 哪些类型的钠代谢紊乱会导致中枢神经的紊乱,它们的各自的原理又是什么? 答:低钠血症容易导致脑水肿,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可发生脑疝。原理是血钠下降,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液体移入细胞内,使脑细胞肿胀,引起一些列的中枢神经障碍。 高钠血症容易导致脑细胞脱水,可出现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的表现,如嗜睡、昏迷等。由于脑细胞脱水,缩小,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可引起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原理是血钠上升,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液体移出细胞,使脑细胞脱水,引起一些列的中枢神经障碍。

2016年最新@南大计算机基础第一次作业答案汇总

首页 > 课程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使用8个二进制位来表示整数的编码时,十进制整数-88对应的原码和补码分别是(D ).D、11011000和10101000 用8位补码表示有符号整数时,十进制整数-128的补码用十六进制表示是(B ).B、80H 用8位补码表示有符号整数时,十进制整数12的补码用十六进制表示是( A).A、0CH 一个8位补码由3个“1”和5个“0”组成,则可表示的最小整数为(B).B、-125 一个8位补码由3个“1”和5个“0”组成,则可表示的最大整数为(A).A、112 已知X的补码为10011000,则它的原码是(D ).D、11101000 与十六进制数ABH等值的八进制数是(A ).A、253Q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三项核心技术不包括(B ).B、生物技术 计算与存储技术扩展了人的(B )功能.B、大脑 集成电路芯片的工作速度与(B )有关.B、芯片中组成门电路的晶体管尺寸 通常所说的集成电路的规模指的是(D).D、芯片中包含的电子元件的个数 以下IC卡中用作电子钱包的是( D).D、校园卡 手机中的SIM卡是(B ).B、接触式CPU卡 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C).C、集成电路 信息是一种(C).C、资源 有这样一个8位编码,如果把它看作原码它代表十进制整数-1,如果把它看作补码它代表十进制整数-127,这个8位编码是(A ).A、10000001 大多数计算机采用ASCII码作为字符编码,ASCII码是指(B).B、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存储容量为1MB的存储器中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是(A )字节.A、1048576 扩展人类感觉器官功能的信息技术不包括(D).D、计算技术 由两个1和六个0组成的8位补码可以表示的最小整数是(B ).B、-127 以下各种进制数中值最大的是(A ).A、10001101B 题号:16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在通信系统中,以下设备(ABE ) 是终端设备.A、电话机B、电视机E、家庭计算机 在下列数据通信的交换技术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是(BC ).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 下列技术中,属于感知与识别技术的是(AEF)。A、雷达E、卫星遥感F、温度传感器 以下芯片中,属于数字集成电路的是(ABD)。A、微处理器B、内存储器D、微控制器 将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的技术有(BCD)。B、调频C、调幅D、调相 以下所列属于数字集成电路的是( ABD).A、中央处理器B、RAM存储器D、I/O控制器 以下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CDEF)。C、显示器D、打印机E、绘图仪F、音箱 用于无线通信的传输介质有( ABCDE).A、无线电波B、微波C、红外线D、激光E、紫外线 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ABD ).A、12D=1100BB、273.71875=421.56QD、43345Q=100011011100101B 信息处理主要包括(ABCDE)。A、信息收集B、信息加工C、信息存储D、信息传输E、信息维护及使用用Pentium Ⅱ指令系统中的指令编写的程序不一定可以在(ACD)中执行。A、80486C、Pentium PRO ?D、Pentium 用于表述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AC)。A、晶圆直径C、芯片中晶体管的线宽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主要原因是(BE)。B、二进制只有0和1两种状态,在计算机设计中易于实现 ?E、易于应用逻辑代数来综合、分析计算机中有关逻辑电路,为逻辑设计提供方便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ACD).A、微电子技术C、通信技术D、计算机技术 以下关于比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D)。A、比特是组成信息的最小单位B、比特可以表示多种不同形式的信息D、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容易进行数据压缩和高速处理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有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可通过(ABC)传输信息。 ?A、同轴电缆B、光纤C、微波 下面关于集成电路(IC)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D ). ?A、集成电路是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 ?B、集成电路的许多制造工序必须在恒温、恒湿、超洁净的无尘厂房内完成 ?D、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尺寸有密切关系 位于主板上的芯片组决定了该主板允许使用的(ABC)。 ?A、CPU的类型B、内存条的类型和容量C、I/O总线扩展槽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