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生物第五章第二节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导学案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教案学习目标: 1 .描绘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要点 : 1 .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一.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 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 )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 ( 2 )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样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 .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构成:________(约 90%) ________血浆________(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此刻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三个方面。

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

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

(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从容说课本节主要学习对生物现象的描述,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知识。

因此,分析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是较好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在自然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

在人类社会中,信息往往以文字、图像、图形、语言、声音等形式出现。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传递。

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中的素材,让学生列举生物间传递信息的实例,然后指出,研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学新的研究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信息与物质、能量一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一领域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和深入研究。

教师可提示学生从物理、化学、行为等方面对所举的实例进行分类,由此进行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的教学。

教师可简要介绍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

多个信息过程相连就使系统形成信息网,当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时,就形成了信息流。

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在“资料分析”中,教材提供了四则资料,用以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有条件的学校,课上可以播放一些生物之间信息交流的音像资料,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在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作用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同时,要说明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教学,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实例。

例如,利用光信息调节和控制生物的发育、利用各种昆虫的趋光特点进行诱杀(昆虫都有趋光的特点,但不同昆虫对各种波长的光反应不完全相同,因此可用不同的光来诱杀害虫。

另外,各种害虫活动时间不同,例如,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玉米螟、棉红铃虫、梨小食心虫、小地蚕等,都在22时30分至次日凌晨4时30分活动频繁;草木蛾、桃褐斑夜蛾及葡萄实紫褐夜蛾,都在夜间飞入果园刺吸果汁,所以夜间点灯诱杀效果好)、养鸡业在给鸡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等。

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02

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02

班级,小组名:,姓名、①~④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试以图示表示出①~④四种物质的交换概况。

淋巴淋巴管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基础及相对稳定状态的含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主要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相对稳定状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指标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2.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3.多种因素会影响到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偏离正常状态。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C.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D.甲状腺激素过少,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5.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教师评价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02学习任务【探究点一】体液和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关系【例题1】D【思维拓展】1、③图略2、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液和血浆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3、①③③①4、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归纳点拨】1、2、(2)细胞内液否3、细胞外液4、内环境内环境【变式训练1】 B【变式训练2】 B【探究点二】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例题2】C【思维拓展】1、减少增加2、H2CO3、NaHCO3 Na2HPO4、NaH2PO4细胞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动运输4、无机盐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课时安排:共计20节课第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目标:了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的图片,讨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细胞的结构图示和相关说明。

第二课:细胞的代谢活动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认识代谢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分析细胞代谢活动过程。

作业:写一篇关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文章。

第三课:细胞分裂与生长目标: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认识分裂和生长对人体的影响。

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分裂的视频,分析分裂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报告。

第四课:人体的组织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是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础,认识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组织类型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组织的结构,讨论不同组织的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PPT演示稿。

第五课:消化系统目标:了解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认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口腔、食道、胃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讨论各器官的作用。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

第六课:呼吸系统目标:了解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器官,认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讨论气体交换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呼吸系统的短文。

第七课:循环系统目标:了解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系统,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组成。

教学活动: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图片,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

作业: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文章。

第八课:泌尿系统目标:了解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器官,认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005必修三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03

005必修三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03

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导学案(编号: GZSWRJBXS№05)班级,小组名:,姓名_____离子通透性;结构①的形成与细胞结构层膜。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2)在神经元之间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②刺激c点,兴奋(填“能”或“不能”只发生偏转。

而偷到的板栗却被猴子吃了。

假设如图)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究兴奋在神经,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或电位测量仪)。

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来确定传导方向;用A′、B′表示,先在A′处刺激,来确定传导方向。

)、如图中甲表示缩手反射示意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其中f和e是属于__________(填“1个”或“处给予一个刺激,则在a、b、c、d、e、f四处能够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03参考答案【探究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典例4】解析: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透性发生变化,使Ca2+大量进入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而将递质排至突触间隙,并继而与突触后膜的递质受体结合而使介质中的Na+大量涌入细胞,而使膜发生极性的变化,完成一次神经传导。

图中①为突触后膜受体,③为突触后膜,⑤为突触囊泡,⑦为线粒体。

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三类。

答案:(1)←(2)乙酰胆碱多巴胺受体突触后膜核糖体高尔基体(3)胞吐 0(4)组织液⑦线粒体小大【拓展提升】(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①②⑤⑥③④⑦(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神经递质只能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 2 1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归纳总结]1.2.(1)2次相反不(2)小于 2次相反不能 1次3.(1)兴奋抑制(2)持续性的兴奋或抑制(3)不兴奋或抑制【变式训练5】 C【探究点四】探究或验证兴奋的传导方向实验【典例5】(1)用电刺激E端,如A有反应,则E为感受器(2)因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从突触的结构分析,E是感受器(3)E→D→C→B→A(4)a.电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证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先电刺激①处,测量③处有无电位变化;再刺激③处,测量①处有无电位变化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归纳总结】(1)电流计(2)刺激测量①效应器电位测量仪②传入传出在B′处刺激,在 A′处测电位变化(3)双向单向双向单向中A→B 单向中B→A【变式训练6】A 解析:据图确定实验中的观测指标有两个,一个是肌肉是否收缩,另一个是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而后一指标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不偏转、偏转一次、反向偏转两次;A处刺激后,即使观测到肌肉收缩、电流表反向偏转两次,也只能证明兴奋由A向肌肉单向传导;B处刺激后,若能观测到肌肉收缩、电流表反向偏转两次,能证明兴奋由B向肌肉和向左侧电极双向传导;C处刺激后,若能观测到肌肉收缩,证明兴奋由C向肌肉传导了,同时由于C点位于两电极中点,若只有C向肌肉的传导,可见到电流表偏转一次,若是双向传导,则可见到电流表不偏转,因此也可证明是单向或双向;D处刺激后,若能观测到肌肉收缩,电流表偏转(不管几次),都能证明是单向或双向。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导学案

第一课时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标点击】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1、学海导航2、例题精析〖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

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

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肿胀。

答案:B【自我诊断】●.基础题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 C.Na+ D.Ca2+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4-2关注生殖性克隆人(导学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4-2关注生殖性克隆人(导学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导学案第2节关注生殖性克隆人学习目标:简述克隆人、设计试管婴儿等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问题。

学科素养:1.科学思维:利用比较与分析的方法,归纳概括出克隆人和试管婴儿在涉及原理、技术流程和目的等诸多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2.生命观念:了解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在技术水平、产物生和目的等诸多方面的区别。

3.科学探究:理解设计生殖性克隆人、试管婴儿和设计完美婴儿的主要原理、技术流程,了解你面临的伦理性问题。

4.社会责任:关注生殖性克隆人引发的伦理争论,认同我国禁止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研究,并警惕用新技术研究生殖性克隆人知识点一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自主梳理1.克隆技术针对人的应用(1)生殖性克隆:是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________。

(2)治疗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用它们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对生殖性克隆人研究的不同见解(1)赞成理由①生殖性克隆人研究是一项________,应该允许科学家研究。

②伦理道德观念是可以________。

(2)反对理由①生殖性克隆人“____________”。

②生殖性克隆人是人为地制造在________上和________上都不健全的人,严重违反人类的伦理道德。

③克隆技术不成熟,生殖性克隆人会面临流产、死胎和畸形儿等问题,与传统的________背道而驰。

互动探究★克隆人要来了!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

1.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产生的新个体、新细胞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提示:都是相同的,因为都属于无性繁殖技术。

2.赞同生殖性克隆人的一方所持的观点主要有哪些?提示:①生殖性克隆人作为一项科学研究,有它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社会应该允许科学家的研究;②虽然现在人们的伦理观念还不能接受这一切,但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2019高中生物导学案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2019高中生物导学案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习目标】1.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自主学习】三、保护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新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_____、他们所包含的________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___________的多样化程度生物多样性包含了_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____的多样性。

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___________价值:目前尚不知道2.___________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3.___________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2)___________保护(3)离体保护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四)意义(1)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的_________。

(2)对生物进化和维持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五)破坏原因(1)人类对资源的____________和不合理利用。

(2) 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四、人类可持续发展1.内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_________,且不危及后代__________的发展模式。

2.核心:建立在_________基础上健康的经济发展。

3.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我的疑惑:【合作探究】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两大类?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课后作业】1.城市绿化常采用圆柏、法国梧桐等树种,这主要是考虑它们能够()A.调节气候B. 制造氧气C.过滤尘埃D. 杀灭细菌2. 甘草、五灵脂可作为药材,橡胶树可以提取橡胶,人们受到响尾蛇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启发,研制成了“响尾蛇”空对空导弹,这些都说明野生生物具有()A.直接使用价值B. 间接使用价值C. 潜在使用价值D. 以上都正确3. 造成野生动物、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选择B. 物种退化C. 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D. 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和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4. 下列叙述不是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是()A. 制造氧气,净化空气B. 过滤尘埃,杀灭细菌C. 防风固沙,调节气候D. 光合作用,储藏能量5. 目前,我国特有的处于灭绝边缘的水生哺乳动物和栖息在淡水中的爬行动物分别是()A. 鲸、儒艮B. 白鳍豚、扬子鳄C. 熊猫、扬子鳄D. 熊猫、白鳍豚6.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A.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B. 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C. 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D.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7.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A.掠夺式的开发利用B. 环境污染C.外来物种的侵入D.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8. 我国老虎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老虎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下降B. 老虎所处的营养级较高,食物不足C. 环境污染造成老虎的出生率下降D. 老虎被乱捕乱杀而且栖息的森林减少9. 有些地区用燃烧方法处理农田中的大量秸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i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可能说明()
A.ATP中远离A的Pi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3. 右图表示ATP水解产生ADP过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5分钟)
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本88---90页,感知文本,对课本中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红笔画出,并将研读成果写在对应的空白区域,达成以下目标:
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它的中文名称叫做
2.ATP的结构简式是,其中A代表
~代表;P代表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储存在这个中的能量释放出来,ATP就转化成。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可以表示为
杨店子高中高一生物高效课堂导学稿
班级:姓名:编制人:冯小玉审稿人:日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课题: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学习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得作用
【自主学习••互动展示••当堂检测】
环节
自学内容*学法指导*随堂笔记




A.葡萄糖B.糖原C.三磷酸腺苷D.脂肪
6.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依次是()
A.糖类、蛋白质、脂肪B.ATP、糖类、脂肪
C.糖类、ATP、脂肪D.糖类、ATP、蛋白质
7.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储存能量和释放能量,从结构看原因是()
(1)腺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2)第二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与结合(3)第三个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化成ADP(4)ADP可以迅速与磷酸基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化成ATP
A.(1)(3) B.(2)(4) C.(3)(4) D.(1)(4)
8.关于人体细胞内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ATP虽然在人体细胞内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ATP在人体细胞内普遍存在,但含量很高
C.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条件下直接形成
9.关于生物体细胞内ATP含量很少的原因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1)图中A表示,P代表,如果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后可作为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中的一种;
(2)图中①,其中蕴藏着;
(3)图中②为过程,其作用是;
4.下列过程中使ATP含量增加的是( )
A.K+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B.苯进入生物细胞
C.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D.甘油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5.ATP脱去两个磷酸分子后可作为合成下列哪种物质的原料()
A.ATP产生的少,消耗的多B. ATP产生的少,消耗的少
C.ATP的产生量和消耗量基本平衡D.ATP产生困难,消耗容易。
今日作业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19.(1)腺苷磷酸基RNA(2)高能磷酸键大量的化学能(3)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水不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ATP的合成:ATP的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来源对于动物来说来自;对于植物来说来自
5.ATP的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
因此,可以形象的把ATP比喻成细胞内的能量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指定各小组进行抢答.(4分钟)
能力提升
(10分
钟)
1.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图,式中X和Y分别代表()。
A.H2O、[H]B.Pi、H2O C.H2O、Pi D.能量、Pi
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15分钟)
1.一分子的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的数目分别是()
A. 3和3 B. 3和2 C. 2和3 D.2和2
2.一分子ADP中含有的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和的数目分别是()
A. 1 2 2 B.1 2 1 C.2 1 2 D.2 1 1
3.ATP的结构简式和18个ATP分子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是()
A. A~P~P~P和18个B. A-P~P~P和36个
C. A-P~P~P和18个D. A~P~P~P和36个
4.ATP中A、T、P依次代表()
A.胸腺嘧啶、腺嘌呤酸基D.胸腺嘧啶、三个、腺嘌呤
5.生物体内既能储存,又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A.核酸B.蛋白质C. DNA D. RNA
6.对“ATP ADP+Pi+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时所需要的酶都是一样的
B.反应向右进行时释放能量,向左进行时贮存能量
C.整个反应式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这个反应的生理过程一样
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组织内ATP的生成量与氧气供应量之间的关系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