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常见害虫介绍
秋木虫的功效与作用

秋木虫的功效与作用秋木虫,又称秋木蠹、小白蠹,是一种常见的木材害虫,主要在秋天孳生并对木材进行危害。
尽管秋木虫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困扰,但是秋木虫也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讨论秋木虫的功效与作用。
1. 秋木虫对于木材的腐蚀作用秋木虫是一种以木材为食的害虫,成虫和幼虫都能够以木质为食。
它们挖掘木材并钻入其中,将木材内部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化合物分解,最终形成木屑。
尽管这对木材来说是一种严重的腐蚀作用,但是它们的这种作用也正好为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秋木虫在木材分解过程中的机制,可以进一步了解木材的化学组成,促进木材的利用和改造。
2. 秋木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尽管秋木虫给木材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但是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功能。
首先,在自然界中,秋木虫主要攻击已经濒死或已死亡的树木,它们通过分解木材,将其中的有机物质还原为无机物质,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这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具有一定的贡献。
其次,秋木虫还是其他一些鸟类和昆虫的食物来源,它们的孳生也为这些动物提供了食物资源。
因此,秋木虫在食物链的结构中也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3. 秋木虫的药用价值秋木虫不仅在木材分解与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而且在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根据传统中医药的认识,秋木虫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作用。
它被用来治疗风寒感冒、风湿病等疾病。
秋木虫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和藿香酚类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活性,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风寒感冒和风湿病的效果。
此外,秋木虫的药效特点还在于它的副作用较小,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秋木虫在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前景。
4. 秋木虫的环境调节作用秋木虫的孳生和分解木材的行为,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秋木虫的活动可以改变树木的结构和形态,使其在寿命末期变得脆弱易折。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常见的林木病虫害有很多种,下面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 树木菌核病:主要由真菌引起,会造成树干和根部出现菌核,导致树木死亡。
预防方法包括定期修剪树木,保持枝叶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害树木,避免传播。
2. 松毛虫: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毛虫类害虫,会大量进食松树的叶子,严重时会导致树木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或者利用松毛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3. 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潮湿环境下发生。
病害会在树木的叶子、枝干和果实上形成白色的粉状物。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加强树木的管理,保持树木的通风透光。
4. 松枯萎病:松枯萎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松树上发生,会导致树木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松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除去,加强树木的抗病能力。
5. 杨树炭疽病:杨树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杨树的枝干和叶子出现黑色溃烂斑点。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修剪感染病害部位,清除病害树木,适时进行喷洒杀菌剂。
防治林木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加强树木的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及时发现病虫害并进行除去,定期喷洒合适的药剂和杀虫剂,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等。
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9篇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9篇第1篇示例:林木是自然界中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众多的经济效益,还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袭,给林木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保护林木的健康,我们有必要了解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常见的林木病害1. 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侵袭引起的危害,病变初期表现为松树枯黄干枯,最终导致松树死亡。
主要传播途径为松褐天牛。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移除感染树木、采用化学防治等。
2. 松树大斑病松树大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病变主要表现为松树树皮出现大面积的疮痂,影响松树的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清理病斑树皮、合理施肥等。
3. 松材虱松材虱是一种长有吸头的刺吸虫,在松木上寄生并吸食汁液,导致松木叶片变黄、生长受限、死亡等现象。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剪除被害枝叶、喷洒农药等。
松毛虫是松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幼虫主要以松树叶片为食,严重危害松木的生长。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手工捕捉松毛虫、喷洒杀虫剂等。
2. 松褐天牛三、防治方法在发现林木病虫害时,及时移除病虫源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将感染严重的树木及时清理,可以减少病虫的传播,防止疾病的扩散。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护林木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林木的抗病虫能力,提高林木的养分吸收,减少病虫的危害。
3. 喷洒农药在病虫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浓度,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设置天敌设置天敌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常见的林木病虫害的种类繁多,而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合适的防治方法是保护林木健康的关键。
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发现林木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林木的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小蠹虫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措施

小蠹虫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措施
小蠹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侵害保存食品和木材。
它们具有以下特征和特性以及防治措施。
一、特征特性:
1. 外形特征:小蠹虫成虫体长约2-3毫米,呈椭圆形,身体光滑,颜色为红褐色或黑褐色。
2. 生活习性:小蠹虫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常在潮湿的仓库、厨房、食品储藏室和木材堆里繁殖。
它们以谷类、豆类、坚果、干果、木材等为食,可以吃下带有虫卵等混杂物的食物。
3. 损害特征:小蠹虫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破坏保存食品和木材。
它们会将食品或木材表面啃食,形成很小的凹痕,并将虫粪、虫丝存在食物中。
小蠹虫也会分泌一种特殊的气味,会导致食品变味,影响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
4. 繁殖能力强:小蠹虫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对小蠹虫可以繁殖出上千只,在合适的环境下,它们的数量可迅速扩大,给食品和木材带来更大的损害。
二、防治措施:
1. 加强清洁管理:定期清理仓库、厨房、食品储藏室等地,清除食品碎屑和渣滓,避免给小蠹虫提供繁殖的场所和食物来源。
2. 注意食品的储存方式:尽量将食品密封存放,避免受潮和暴露在外,减少小蠹虫进入的机会。
3. 使用密封材料:对储存食品或木材的容器进行密封处理,使用塑料袋或密封盒等防止小蠹虫进入的材料。
4. 控制湿度:小蠹虫喜欢潮湿的环境,控制仓库、厨房、食品储藏室等地的湿度,保持干燥,减少小蠹虫的滋生环境。
5. 防止继续扩散:当发现小蠹虫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灭杀,并清除已被污染的食品和木材,以防止进一步扩散。
6. 化学防治:可以使用具有灭虫作用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或熏蒸,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金蝉的作用

金蝉的作用
金蝉,又称天牛,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昆虫。
金蝉是一种常见的木材害虫,它主要以木材为食,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很大的危害。
然而,金蝉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首先,金蝉对于森林的更新和演替起着积极的作用。
金蝉以木材为食,喜欢食用已经死去或者受伤的树木。
它在食用树木的同时也起到了清理死亡树木的作用,帮助森林更好地更新迭代。
金蝉还能在食用树木的过程中通过队口的分泌物使木材表面变得光滑并防止其他昆虫寄生,保护树木免受其他害虫的侵害。
其次,金蝉的幼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一种优质的食材和药材资源。
金蝉幼虫的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在一些地方,人们将金蝉幼虫用作食品加工,制作成金蝉幼虫干,可以做成很多美味的菜肴。
同时,金蝉幼虫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保健和治疗一些疾病。
最后,金蝉还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金蝉是一种具有进化意义的物种,对于研究昆虫的进化历程、行为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金蝉在昼夜交替信号的发出和听觉系统的研究中也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通过对金蝉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生物学和行为学,为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帮助。
综上所述,金蝉虽然是一种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危害的
害虫,但它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金蝉对于森林的更新和演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的幼虫具有营养丰富的食材和药材资源,同时在科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利用金蝉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森林,发展农业产业,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木材出口虫害防治措施

木材出口虫害防治措施一、引言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木材出口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木材在出口过程中容易受到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木材的品质和出口贸易。
为了确保我国木材出口的品质,减少虫害对木材的损害,本文将详细介绍木材出口虫害防治措施。
二、木材出口虫害种类及危害1. 天牛类:天牛是木材出口中常见的虫害之一,其幼虫会在木材内部蛀食,导致木材内部出现空洞,严重影响木材的强度和外观。
2. 象甲类:象甲幼虫会在木材内部形成隧道,导致木材内部结构破坏,影响木材的使用价值。
3. 白蚁类:白蚁是木材出口中最为严重的虫害之一,其幼虫会在木材内部蛀食,形成大量隧道,导致木材内部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
4. 粉蠹类:粉蠹幼虫会在木材表面形成凹陷,导致木材表面粗糙,影响木材的外观和加工质量。
三、木材出口虫害防治措施1. 伐木阶段:(1)合理规划伐木时间,避免在虫害高发季节进行伐木。
(2)伐木时尽量减少木材损伤,避免虫害侵入。
(3)及时清理伐木现场,避免虫害滋生。
2. 木材加工阶段:(1)木材加工前进行检疫处理,确保木材无虫害。
(2)加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木材损伤,避免虫害侵入。
(3)加工后的木材应及时进行防虫处理,防止虫害滋生。
3. 木材储存阶段:(1)选择干燥、通风、无虫害的场所进行木材储存。
(2)木材堆放时,应避免直接与地面接触,可以使用垫木或托盘。
(3)定期对储存的木材进行检查,发现虫害及时处理。
4. 木材运输阶段:(1)木材装车前进行检疫处理,确保木材无虫害。
(2)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木材干燥,避免虫害滋生。
(3)木材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进行防虫处理,防止虫害传入。
5. 木材出口阶段:(1)出口前进行检疫处理,确保木材无虫害。
(2)选择信誉良好的物流公司,确保木材在运输过程中不受虫害侵害。
(3)与进口国进行虫害防治合作,共同保障木材品质。
四、结语木材出口虫害防治是确保我国木材品质和出口贸易的重要环节。
木地板最常见的虫子?

木地板上最常见的虫子之一是蠹虫(木虱)。
蠹虫是一种以木材为食的害虫,它们喜欢在潮湿、不受干扰的环境中孳生和繁殖。
当蠹虫幼虫孵化后,它们会钻入木材内部,吃食木材纤维,造成木地板的损坏和腐朽。
除了蠹虫,还有其他一些可能在木地板上出现的虫子,如蚂蚁、飞蛾、小甲虫等。
这些虫子可能会在潮湿环境下寻找食物或栖息地,而木地板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
要预防和控制木地板上的虫子,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 保持地板干燥:保持地板干燥是防止虫子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步骤。
及时修复漏水问题,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2. 定期清洁:保持地板的清洁可以减少虫子的存在。
用吸尘器或拖把清洁地板,确保清除污垢和落下的食物碎屑。
3. 封闭裂缝和漏洞:检查木地板表面和周围的裂缝和漏洞,封闭它们以防止虫子进入。
4. 使用杀虫剂或防虫剂: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针对特定虫害的杀虫剂或防虫剂,以控制和消灭虫子。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木地板的状态,如果发现任何虫害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如果您发现木地板上有大量虫子存在或出现严重的虫害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害虫控制服务,以获取更有效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小蠹虫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措施

小蠹虫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措施小蠹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以木材为食物,会给木制家具、建筑结构和文物带来严重的损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蠹虫的特征特性以及防治措施。
1. 外观特征:小蠹虫成虫体型较小,体长约2-4毫米,呈扁平卵圆形状,体色多为褐色或黑色。
触角呈鞭状,末端有短毛;复眼发达;前胸背部有三个黑色斑纹。
2. 生活习性:小蠹虫喜欢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生活,适宜的温度为20-30摄氏度。
它们主要以木质纤维为食物,特别是含有淀粉和糖类物质的部分。
小蠹虫的一代从产卵到成虫需要一个月至数个月的时间,成虫寿命为3-6个月。
3. 损害特点:小蠹虫主要以木材为食,特别喜欢攻击湿度较高的有水分的木材,如桉树木、橡木、松木等。
它们会在木匠线孔和木缝中产卵,并以其唾液分泌物粘结粉尘,形成虫道。
这些虫道会对木材结构造成损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木材的破裂。
小蠹虫还会啃食织物、纸张等植物纤维材料。
1. 气候控制:小蠹虫喜欢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生活,因此可以通过加强通风和控制湿度来预防小蠹虫的侵害。
在潮湿季节和潮湿地区,要注意保持室内的干燥,并及时修理漏水和检查管道。
2. 清洁卫生:定期清洁家具、地板、墙壁等表面的灰尘和污垢,避免积聚。
特别是要注意清理木质家具间的缝隙,它们是小蠹虫孳生和隐藏的地方。
3. 木材处理:新购买的木制家具、建筑结构和文物都应该经过适当的木材处理,例如喷涂有防虫剂的涂料。
在家具或建筑结构上发现小蠹虫危害时,可以使用防虫喷剂进行处理。
4. 灭虫措施:发现家具或建筑结构中存在小蠹虫时,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灭虫。
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渗透杀虫剂,并在食品、家具和文物上使用低毒农药。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家具、建筑结构和文物,特别是存放在潮湿地区或长期未使用的物品。
一旦发现小蠹虫的迹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小蠹虫进一步侵害。
小蠹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威胁着木制家具、建筑结构和文物的保存。
通过加强保洁、提高通风和控制湿度等方法可以预防小蠹虫的侵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昆虫概论根据国际粮农组织发布的“国际植物检疫标准措施”中的定义,有害生物是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植物产品是指未经加工的植物性材料(包括谷物)和那些虽经加工,但由于其性质或加工的性质而仍有可能造成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危险的加工品。
出境竹木草制品作为植物产品,其携带的有害生物包括害虫、病原、杂草等。
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特殊的分类位置。
它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
其主要特征如下(仿彩万志图):1、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3、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内脏;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
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因此,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性家族。
”近年来,全国口岸在进境木质包装检疫中,截获频次较高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依次有:松材线虫、双钩异翅长蠹、大家白蚁等三种,偶尔截获的有:马铃薯甲虫(一类)、中欧山松大小蠹(二类)、美国白蛾(二类)、冬夜蛾(三类)等。
此外,在进境木质包装检疫中发现的一般性有害生物有100多种,常见的种类按类别划分如下。
线虫类:滑刃线虫、真滑刃线虫、伞滑刃线虫、垫刃线虫、腐生线虫等最为常见。
蠹虫类(含长蠹和小蠹):包括黑双棘长蠹、双棘长蠹、拟双棘长蠹、二突异翅长蠹等。
天牛类:包括家茸天牛、松褐天牛、锈斑白条天牛、松脊虎天牛、褐梗天牛等。
白蚁类:包括台湾乳白蚁、木白蚁等。
其它钻蛀类害虫:包括象甲、粉蠹、树蜂等。
仓库害虫类:包括拟谷盗、锯谷盗、扁甲、蕈甲、薪甲、皮蠹、米象、书虱等。
第二节木材常见害虫介绍一、光肩星天牛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分布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浙江省也有分布。
危害杨、柳、榆、杉、桦、桑、槭、国槐、樱桃、梨、苹果、李等树种,在浙江地区还危害枫香、悬铃木、苦楝、柿、柑桔、枣等树种。
该虫分布广,寄主杂,以幼虫在木材木质部危害,虫道集中分布,致使树干局部中空。
1998年美国以危害美国糖槭的光肩星天牛是从我国传入为由,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必须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特定处理。
二、双钩异翅长蠹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Waterhouse))主要分布于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危害白格、黑格、橡胶树、橄榄、柳安、木棉、合欢、芒果、紫檀、柚木、巴丹、等木材、竹材和藤材,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重要钻蛀性害虫,食性极杂,成虫的钻蛀性极强,在环境不适的条件下,可蛀穿尼龙薄膜、玻璃胶、木板等,以各种虫态通过木、竹、藤料制品和包装辅垫材料传播。
1.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长蠹科Bostrichidae2.寄主植物:白格、黑格、华楹、黄桐、橡胶树、木棉、琼楠、橄榄、苹婆、柳安、乳香、合欢、翅果麻、厚皮树、银合欢、洋椿、黄檀、龙竹、龙脑香、嘉榄、芒果、桑、紫檀、柚木、榆绿木、榄仁树、翻白叶、利藤、温武汝、楠榜、巴丹、道以治、大磷刨等木材、竹材和藤材。
也能危害衰弱树和树木的枝条。
3. 分布:中国(台湾、香港)、日本、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以色列、马达加斯加、巴巴多斯、古巴、美国的佛罗里达和迈阿密曾零星发生。
4.危害情况该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重要钻蛀性害虫,食性极杂。
被该虫危害的木材表面可明显地看到蛀孔及其附近的排泄物,里面轻则蛀成许多洞,重则蛀成蜂窝状,极易折断。
危害藤科,可降低藤料的韧性,重则使藤料拉断,严重地影响藤料的经济价值。
据报道,该虫是马来西亚橡胶木上重要的害虫。
我国许多口岸局多次从进口的木材、藤料、木质模具、木质包装箱上截获此虫。
5.形态特征成虫: 赤褐色,圆筒形,体长6—15mm,宽2.1—3.Omm。
头部黑色,具细粒状突起。
触角10节,锤状部3节,其长度超过触角全长的一半,端节呈椭圆形。
前胸背板前缘呈弧状凹入,前缘角有一个较大的齿状突起,与之相连的还有5—6个锯齿状突起,前半部密布粒状突起。
鞘翅刻点清晰,排列成行,有光泽,刻点沟间光滑无毛。
鞘翅两侧缘自基缘向后几乎平行延伸,至翅后l/4处急剧收缩。
雄虫的鞘翅斜面两侧有两对钩状突起,上面的一对较大,呈尖钩状,向上弯曲;下面的一对较小,位于鞘翅边缘,无尖钩,仅稍隆起。
雌虫鞘翅斜面仅有稍微隆起的瘤粒,无尖钩。
幼虫: 成熟幼虫体肥胖,长8.5-15mm,宽3.5—4mm,乳白色。
体节12节,体壁皱褶。
头部大部分被前胸背板覆盖,背面中央有一白色中线,前额密被黄褐色的短柔毛。
体向腹节弯曲,胸部特别粗,中央明显具一条白色而稍下陷的中线,中线后端较大。
胸部侧面中间有一浅黄色的骨化片,长 1.5-1.8mm,斜向,其下方有一椭圆形的气门,黄褐色,长约0.4mm,宽约0.18mm。
蛹: 体长7—15mm。
前蛹期体乳白色,可见触角轮廓,锤状部3节,复眼为暗褐色。
前胸背板前缘凹入,两侧密布乳白色锯齿状突起,且密布浅褐色柔毛。
中胸背板具一瘤突,后胸背板中央有一纵向凹入,后缘具一束浅褐色毛。
腹部各节后缘中部有一列浅褐色毛,第6节的毛呈倒“V”形。
鞘翅弯向腹部。
后蛹期体转浅黄色,复眼和上颚黑色,触角可见柄节、鞭节6节和锤状部3节。
前胸背板两侧锯齿状突起呈褐色,鞘翅逐渐向背中会合,鞘翅斜面的一对突起明显,成虫轮廓明显。
6.生物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1年1—2代,偶尔2年1代。
成虫的发生期长,成虫羽化的时间与气候和环境条件有关。
成虫在夜间活动,具弱趋光性和较强的飞行能力,白天常隐蔽在木材或木竹藤制品形成的缝隙中。
雌虫喜欢在锯材、剥皮原木、木质包装箱或藤科上产卵,不作母坑道,仅钻进缝隙或孔洞中,或咬一不规则的产卵窝,产卵其中,卵较分散。
幼虫的坑道大多数沿木材的纵向伸展,弯曲并相互交错,长可达30cm,直径约6mm。
坑道中充满粉状的排泄物。
成虫危害时一般排泄大量的蛀屑。
成虫的钻蛀性极强,在环境不适的条件下,可蛀穿尼龙薄膜、玻璃胶、木板等。
7.传播途径远距离以各种虫态通过木竹藤料、制品和包装铺垫材料传播。
我国口岸动植物检疫系统多次截获该虫。
近距离靠成虫飞行扩散。
8.检疫要点现场查找直径约6mm的虫孔以及木屑状排泄物,多数情况下,木材内部蛀成许多孔洞或蛀成蜂窝状,极易撬开或折断,在蛀孔内检查有无长蠹。
三、大家白蚁大家白蚁(Coptotermes curvignathus Holmgren)主要分布于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文莱等国家。
为害活树的危险白蚁,群体生活,是社会性昆虫,品级分化为生殖型(包括原始蚁王和蚁后)和非生殖型(包括公蚁和兵蚁),营隐蔽生活,除有翅成虫外,各个品级均隐蔽于巢内,公蚁外出觅食,兵蚁跟随防卫,一般都要事先筑以泥被、隧道隐蔽身躯。
随原木和锯材传播。
以上2种害虫是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规定的二类危险害虫,我国口岸检验检疫局在进境原木检疫中已多次截获该害虫,使用进口原木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应特别关注。
四、切梢小蠹属切梢小蠹属(Blastophagus Eichhoff)是中俄植检植保双边协定中,中方提出的检疫性害虫,主要有3种切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横切梢小蠹、多毛切梢小蠹,在我国部分省份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松属树种,随木材远距离传播。
其中纵坑切梢小蠹在浙江省也有分布。
五、松材线虫学名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1970异名Aphelenchoides xylophilus Steiner & Buhrer,1934;Bursaphelenchus lignicolus Mamiya,1972英文名Pine wood nematode1.分类地位:属于滑刃目(Aphelenchida)、滑刃亚目(Aphelenchina)、滑刃科(Aphelenchoididae)、伞滑刃属(Aphelenchoides)。
2.寄主植物:43种松属植物及11种非松属针叶树。
3.分布: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葡萄牙、中国等国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不一,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
此病1982年我国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又相继在安徽、广东、山东、浙江、台湾、香港等省(区)局部地区发现并流行成灾。
4.危害情况:松材线虫侵入树木后,外部症状的显著特点是:先是针叶失水,褪绿,继而变褐,而后整株枯死,针叶全呈红黄色。
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②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侵害和产卵的痕迹;③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通常可见到甲虫的蛀屑;④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病树干枯死亡,但针叶不脱落。
此时树体上一般有多种害虫栖居。
5.形态特征雌(20):L=1140µm;a=39.4;b=11.1;c=27.3;v=72.9%;st=15.2 µm;雄(20):L=1070µm;a=47.6;b=11.0;c=31.3;st=15.1 µm;sp=29.8 µm雌雄虫都呈蠕虫形,虫体细长,长1mm左右。
唇区高,缢缩显著。
口针细长,其基部微增厚。
中食道球卵圆形,占体宽的2/3以上,瓣膜清晰。
食道腺细长叶状,覆盖于肠背面。
排泄孔的开口大致和食道与肠交接处平行,半月体在排泄孔后约2/3体宽处。
卵巢单个,前伸;阴门开口于虫体中后部73%处。
上覆以宽的阴门盖。
后子宫囊长190µm,约为阴肛距的3/4。
雌虫尾亚圆锥形,末端宽圆,少数有微小的尾尖突。
雄虫交合刺大,弓状,成对,喙突显著,交合刺远端膨大如盘。
雄虫尾似鸟爪,向腹面弯曲,尾端为小的卵状交合伞包裹,退火的交合伞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见,交合伞(为翼)是尾的角质膜的延伸,在问短呈铲状,由于边缘向内卷曲,从背面观呈卵形,从侧面观呈尖圆形。
病材中的幼虫虫体前部和成虫相似,但其后部则因肠内积聚大量颗状内含物,以至呈暗色并接结构模糊。
幼虫尾亚圆锥形。
6.生物学松材线虫引发的松树萎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寄主树种,环境条件,媒介昆虫密切相关。
在我国主要发生在黑松、赤松、马尾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