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应用研究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应用研究

各 种 波 型 传 到 地 下 。首 先 到 达 某 指 定 范 围 的 波 是 压 缩 波 , 场 、 罐 、 梁 、 口码 头 、 电 站 、 工 岛 等 油 桥 港 核 人 能 因 ( ) 固效 果 显 著 : 基 经 强 夯 处 理 后 , 明 显 提 高 地 它 使 土 体 受 压 或 受 拉 , 引 起 瞬 时 的 孔 隙 水 汇 集 , 而 使 地 3加 地 可
摘 要 : 阐述 强 夯 地 基 的 来 由、 术特 点 和 适 用 范 围 和 强 夯 法 加 固地 基 机 理 , 通 过 案 例 进 行 了分 析 , 使 用 强 夯 法加 技 并 对 固地 基 使 用 上 提 供 了相 应 建 议 。 关 键 词 : 夯 法 ; 固 ; 基 ; 理 强 加 地 机 中图分类号 : TU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3 9 ( 0 8 1—3 50 1 7 —1 8 2 0 ) 20 9 —1
据 基承载 力 、 缩模量 、 压 增加干 密度 、 减少孔 隙 比, 降低 压 缩系 基 土的抗剪强度 大 为降 低 , 理论计 算 这 种波 以振 动 能量 的 7 传 播 出去 , 随 压 缩 波 之 后 的 是 剪 切 波 , 振 动 能 量 紧 以 数 、 加场地 均匀性 , 除湿 陷性 、 胀性 , 增 消 膨 防止 振 动 液 化 。 6 剪 () 效 加 固 深 度 : 层 8 0 K M 高 能 量 级 强 夯 处 理 2 %传 播 出 去 , 切 波 会 导 致 土 体 结 构 的 破 坏 。此 外 的 瑞 4有 单 0 0 N. 面波) 以振动 能量 的 6 传 出 , 夯点 附近 造成 地 面 7 在 深度达 1 2米 , 层 强 夯 处 理 , 度 可 达 2  ̄ 5 多 深 4 4米 , 般 能 量 利波 ( 一 隆起 。土体在这些 波的 综合 作用 下 , 体 颗粒 重新 排 列相 土 强 夯 处 理 深 度 在 6 8米 。 ~ 现代商贸工业 来自D e 20 c, 08
强夯法加固地基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强夯法加固不良地基的机理与应用

12 ・ 1
第3 6卷 第 2 5期 2 0 1 0年 9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 n 瓜 E
Vl . 6No. 0 3 1 25 Se 2 0 p. 01
文 章 编号 :0 96 2 【0 0 2 .1 20 10 —8 52 1 ) 50 1 —2
强 夯 法 加 固 不 良 地 基 的 机 理 与 应 用
王金凤
摘
曹振华
要: 简要介绍 了强夯 法的优 点和适用 范 围, 具体 阐述 了强夯法加 固地基 的机理 , 导 了强夯的加 固深度 计算公 式, 推 分
析 了强夯法在具体工程实例 中的应用 , 出强夯法处 理不 良地 基效果 良好 , 指 具有很好 的推广前景。 关键 词 : 强夯法 , 良地 基 , 固机理 , 固深度 不 加 加 中图分类号 : U4 2 3 T 7 .1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 2 世 纪 6 0 0年代 末 由法 国 Mead技术公 nr 文献标识码 : A 1饱 和土的压缩 性 。饱和 土土颗 粒之 间的孔 隙 内除孔 隙水 )
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 。它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并 降低其 压缩 时 , 土体局部液化 , 出现 的孔 隙水压力 大于颗粒问的横 向压力 , 所
性, 而且还能提高其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 和消除土的湿 陷性[ 。 ,
致使 土颗粒 之 间 出现裂 隙 , 成排 水通 道 , 的渗 透 系数 陡增 。 形 土
孔进行施工。除少数孔桩地下水丰 富外 , 其余 孔桩 只需 在孔 内安 左右时 , 只需在降水 井 内放 置水 泵 , 基坑 内渗水 量很小 。7 整个 )
装一台 2k 水泵便可保证 挖孔作 业正 常施 工 。3 在施工期 间 , 承台施工 中, W ) 只要保 持降水 井 内抽水不 问断 , 闭水 桩 以内的渗 水
强夯法在复合地基中的应用及试验研究

日= 、 0/
0 引 言
强 夯法是法 国梅那技 术公 司于 2 0世纪 6 代末首创 的 0年
一
式中: Ⅳ为有效加 固深度 ( ; 为夯锤重() m) t; ^为落距 ( ; m)n 为修正系数 , 取值范 围 03 — ., .4 08 本工程为杂填土取 05 .。
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进行 布置 。 对于某些 基础 面积较 大的建
筑物 或构筑物 , 于施工 , 为便 可按等 边三 角形或正方 形布置夯
点; 夯击点 间距 的确定 , 般根据地 基土 的性 质和要 求处理 的 一 深度而定 。 对于细颗粒土 , 为便于超静孔隙水压力 的消散 , 夯点 间距不宜过小 。当要求处理 深度较大时 , 第一遍 的夯点 间距更 不宜过小 , 以免夯击时在浅层形成密实层 而影响夯击能往深层
工程 实践 , 对于大 多数工程采 用夯击遍数 2遍 , 最后 再 以低 能
量满夯 2遍 , 一般均能取得较好 的夯击效果 。对于渗透性 弱的
细颗粒土地基 、 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 当增加 。本工程夯击遍数
定 为 点 夯 两 遍 , 夯 一 遍 , 夯夯 击 能 采用 80 N 满 满 0 k m。
颗粒组构或形态 的改变。 强夯法可以用于加 固碎石土 、 土、 砂 粘 性土 、 杂填土 、 陷性 黄土等。 湿
传递 。 此外 , 若各夯 点之间 的距 离大小 , 在夯击 时上部土体易
向侧 向已夯成 的夯 坑 中挤 出 , 而造成坑壁 坍塌 , 从 夯锤 歪斜或 倾倒 , 而影 响夯实 效果 。 本工程采用正方形布点 , 夯点间距为 5 m。夯击 时采取隔 . 0 行跳夯 , 第一遍 夯完后 连续夯击第 二遍 , 第二 遍夯击点 位于第
高能级强夯法在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与探讨

Z= 、
满夯 第 1 遍0 1 0 50 0 8 0 0 o 2 0 0 0
搭接 l 3 / 1 2 1 2 8
.
3 ≥8 ≥8
≥8
0 4 ≤10 5 < 5  ̄ 10
8 7 和 9 9 .5m .8m。施工采用 的第 一遍 夯 点间距 为 : A区和 B区
1 , 区 1 。 0m C 2m
4 1 锤底 静接 地 压 力如何 取值 .
关于锤底静接地压力值 的选择 问题 , 规范规定“ 可取 2 P ~ 5k a 4 P ”但对 于高 能级 强夯 已经 不再适 用。 目前 , 际施工 实践 0k a , 实
表 1 强夯 施 工参 数 汇 总 表
夯区 夯击 遍数
第 1遍 A 第 2遍
3 3万 m 。场地 属海岸 地貌单 元 , . 2 后经 回填整 平 , 层 由上 至下 地
夯击 能 k m N・
80 0 o 80 0 0
夯点间 距/ m
1 0 1 0
夯击次 数/ 击
1 0 1 0 70 .7
≥8 3
> 0 /1 ≥ 1 0 ≥8
≤l0 0
≤ 10 5 ≤ lO 5 ≤ 10 0
8 5 4 0
14 2 14 2 8 5
2 强夯 参 数 的确 定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应用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
本文通过实际工程分析,论述了地基处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强夯法。
并探讨它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处理;实际运用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强夯法处理地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法国梅纳尔技术公司首先创立的,该方法将80~400kn重锤从落距6~40m处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强夯法常用来加固碎石、砂土、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土。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口岸加工园区,能级6000kn.m强夯,地形整体为北高南低,地表高程变化在1051.5-1071.8米之间,场地自然坡度小于3%,由于局部地段已经完成场地平整工作,施工条件较好。
拟建场地在地貌上属山前冲洪积扇的顶部。
勘察揭露的地层除拟建场地南部的人工填土外,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地层,现将各区地层情况叙述如下:第一层砾砂(q4al+pl):杂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长石、石英质,混粒结构,混少量圆砾,天然状态下呈稍湿、中密状态;第一层(1)层湿陷性粉土(q4al+pl):黄褐色-棕褐色,含云母,土质不均一,局部与粉砂互层,该层局部夹有粉质粘土薄层,混少量砾砂;第一层(2)层细砂(q4al+pl):黄褐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天然状态下呈稍湿、中密状态;第二层砾砂(q4al+pl):杂色,混粒结构,股价颗粒为圆砾,充填粗砂,局部混少量碎石,颗粒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天然状态想成稍湿-湿,密实状态。
在该区分布连续。
勘察在30米深度范围内未揭穿该层;第二层(1)(q4al+pl):黄褐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天然状态下呈稍湿-湿、密实状态。
该层厚度变化在0.8-3.4米,层底标高为1039.39-1056.16米;三、强夯施工参数强夯能级6000kn.m,采用正方形布点,夯点间距为6m x 6m,分三遍施工,主夯点两遍,满夯一遍。
基于强夯法的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SC TN02N4: CE E0Y l I &CL 1O j E HO。0. 圆 N 。 0 1 。
基 于 强 夯 法 的 粤筑 沥青混合 料有 限公 司 广州 从化 5 9 0 0 0 ) 1 摘 要; 本文基 于笔者 多年从 事公路 工程 的施 工经验 , 以工程中常常遇 到的软土地基 为研 究对象 , 究探讨 了基 于强夯法的软土地基 加 固 研 施工技术 。 文首先阐述 了强务 法的原理 , 而给 出 了强夯法 中常 用的施工机具 , 论 进 在此基 威上 , 笔者详细论述 了施工要点 , 全文是 笔者长期 工作 实践基 础上 的理 论 升华 , 相信对从 事 相关工作 的 同行 能有 所裨益 。 关键词 : 强务法 软土地基 施 工 机 具 质量 中 图分 类 号 : B I T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 3 9 ( 0 0 ( ) 0 8 - 2 I 7 - 7 I Z 1 ) 5 b- 0 5 0 0 用大幅 度上升 。 由于 强 夯 法 处 理 地 基 一 般 不 消 耗 材料 , 用 劳 动 力 也较 少 , 工 费 用 使 施 主 要 用 于 机 械 台 班 费 , 以 选 择 台 班 费较 所 低 的 起 重 机 械 是 降 低 施 工 费 用 的 主 要 环 节。 由上 述 两 方 面 分 析 结 果 , 以 认 为 从 可 目前 我 国 强 夯 施 工 现 状 出 发 , 用 单 击 夯 选 击 能 不 超 过 3 0 k m将 是 最 经 济 的 。 0 0 N・ 此 外 , 强 夯 法 的 工程 实践 来 看 , 了某 些 要 从 除 求 加 固 深 度 较 大 的 工 程 外 , 大 多 数 工 程 对 来 说 , 用 3 0 k m的单 击 夯 击 能一 般 均 采 0 0 N- 能满足工程要求。 因此 , 目前 我 国大 多数 从 施 工 企 业 施 工 机械 的现 状 出发 , 考 虑 “ 并 一 机多用” 的原 则 , 择 配有 辅 助 门架 的 履 带 选 式 起 重 机 作 为 强 夯起 重 机 械 将 是 适 宜 的 。 2 2夯 锤和 脱钩 装置 . 夯 锤 重 取 决 于 要 求 处 理 的深 度和 起 重 机 的 起 重 能 力 , 夯 击 效 果 也 有 重 要 的 影 对 响。 目前 , 一体 夯 锤 、 分体 组 合 式 夯 锤 、 强夯 置换专用夯锤 , 满足各 种能级 、 质、 能 土 处 理 深 度 和 处 理 目的 的 要 求 。 国 在 应 用 强 我 夯 法 的 初 期 , 多数 采 用 钢 板 焊 成 开 1 外 大 7 1 壳, 内灌 混 凝 土 , 底 尺 寸为 2 X2 , 高 锤 m m 锤 约l 重量 为 1 t 我 国至今 采 用 的最 大 夯锤 m, 0。 重 为 4 t 常 用 的夯 锤 重 为 1 t 5 。 0, 0 ~2 t 2强夯施工机具 () 锤 平 面 形 状 。 1夯 2 I起重机 械 . 夯 锤 底 面 形 式 是 否 合 理 , 一 定 程 度 在 随 着 强 夯 技 术 的 广 泛 应 用 , 重 机 械 上 也 会 影 响 夯 击 效 果 。 方 形 锤 具 有 制 作 起 正 已 发 展 为 大 能 量 的 专 用 设 备 。 法 国 已开 简 单 的优 点 , 在 使 用 过 程 中 发 现 存 在一 如 但 发 出用 液 压 驱 动 的 专用 三 角架 , 将 4 t 能 0 重 些 缺 点 , 要 是 起 吊时 由 于 夯 锤 在 空 中旋 主 夯锤 提升  ̄ 4 m的 高度 。 J l0 又如 法 国尼 斯 机场 转 , 能 保 证 前 后 几 次 夯 击 的夯 坑 重 合 , 不 故 扩 建 跑 道 , 求加 固深 度 达 4 m , ’ 要 0 为此 特 制 常 出 现 锤 角 与 夯 坑 侧 壁 相 接 触 的现 象 , 因 了一 台 起 重 量 为 2 0 , 升 高 度 2 m , 有 而 使 一 部 分 夯 击 能 消 耗 在 坑 壁 上 , 响 了 0 t提 5 具 影 1 6 轮 胎 的超 级 起 重 吊车 , 是 迄今 为 止 夯 击 效 果 。 个 8 这 目前 施 工 企 业 大 多 数 已采 用 圆 世界上最大的强夯起重设备 。 形锤 , 果较好 。 效 如 何 选 择 强 夯 起 重 机 械 是 强 夯 施 工 的 () 锤 材 料 。 2夯 首 要 问题 。 般 遵 循 的 原 则是 既 要 满 足 工 一 随着采 用的单 击夯 击能的提 高 , 目前 程 要 求 , 要 降低 工程 费 用 。 又 首先 从 满 足 工 对 于 l t 上 的 夯 锤 大 多 采 用 铸 钢 来 代 替 以 5 程 要 求来 分析 , 根据 设 计要 求达 到 的地 基 钢 筋 混 凝 土 。 重 量 为 1 t 右 的 夯 锤 大 多 即 但 0左 处理 深 度来 确定 单 击夯 击 能 , 并选 择相 应 的 仍 用 钢 筋 混 凝 土 制 作 。 便 于 使 用 和运 输 , 为 起重 机械 。 于 碎石 土 、 土等 地 基 , 击 夯 也 有 将 铸 钢 锤 做 成 组 合 式 的 , 对 砂 单 可根 据 需 要 击能从10k m ̄ 6 0 k m, 0 0 N・ U0 0 N・ 增加 了5 , 倍 而 锤 重 而 选 择 2~3 单 件 组 合 而 成 。 个 相应的 有效加 固深 度从5 m ̄ 9 7 m, s l . 5 仅增 加 J ( ) 锤开 孔 。 3夯 了7 %, 7 因此 , 要增加 有效加 固深 度 , 必须大 幅 为 了 提 高 夯 击 效 果 , 底 应 对 称 设 置 锤
强夯法在处理路基中的应用分析

强夯法在处理路基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当前工程建设中大量存在堆填不久的松散土问题,采用强夯法加固新近回填土地基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抵抗液化的能力和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关键词:强夯法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强夯法亦称为动力固结法,有别于静力固结法。
强夯分为主夯、副夯和满夯三个阶段,是改变深层土体结构的动力方法,其原理是:将很重的锤起吊到一定的高度后自由落下,使其很大的势能转变成冲击能。
这种势能转换为冲击能,同时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冲击力。
如此反复冲击地面,使深层湿陷黄土的结构产生裂隙,结构破坏,孔隙变小,水分从孔道被强行挤压出去,减少压实土的含水量,增加土的密度,达到处理湿陷黄土的目的。
一、强夯法的概念强夯法又叫动力固结法,是将重锤(一般l00kn~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一般为6m~40m),给地基以冲击能和振动。
国外最大的夯击能曾达至u50mn·m。
它适合加固从砾石到不饱和黏性土的各类地基土。
强夯法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抵抗液化的能力和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士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它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抵抗震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对饱和黏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使土粒重新排列从而降低其压缩性,强夯法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和最为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_。
强夯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机具简单,施工方便,加固地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能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
强夯法在开始时仅用于加固砂性土和碎石土地基,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与发展,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和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条件,强夯法逐渐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黏性土的各类地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应用研究
摘要:阐述强夯地基的来由、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和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并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对使用强夯法加固地基使用上提供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
1强夯地基的来由、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
1.1强夯法的来由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将一个重锤(一般为10-40t,国外曾有过锤重200t 的报道)从高处(10-40m)自由下落,夯击地基,从而使地基土的强度得到提高、压缩性得到降低的方法。
1957 年,英格兰的道路研究所就曾运用普罗克特(Proctov)击实原理进行过深层土体的压实处理,但直到1970 年前后,强夯法才在法国工程师路易斯•梅纳(Louis•MEiiard )的开发和倡导下,真正大规模地应用于深层土体的加固处理中。
强夯法最初仅用于加固圆锥探头阻力9s 低于lOMN/mZ 的砂和碎石层,随着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强夯法也可用于粘性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1.2强夯技术的特点
(1)适用各类土层:可以用于加固各类砂性土、粉土、一般黏性土、黄土、人工填土,特别适宜加固一般处理方法难以加固的大块碎石类土以及建筑、生活垃圾或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结合其它技术措施亦可用于加固软土地基。
(2)应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重型构筑物、设备基础、机场跑道、堤坝、公路和铁路路基、贮仓、堆场、油罐、桥梁、港口码头、核电站、人工岛等
(3)加固效果显著: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可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增加干密度、减少孔隙比,降低压缩系数、增加场地均匀性,消除湿陷性、膨胀性,防止振动液化。
(4)有效加固深度:单层8000KN.M 高能量级强夯处理深度达12 米,多层强夯处理,深度可达24~54 米,一般能量强夯处理深度在6~8 米。
(5)施工机具简单:强夯机具主要为履带式起重机。
当起吊能力有限时,可辅以龙门架等设施。
(6)节省材料:一般的强夯处理是将原状土施以能量,无需添加建筑材料,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7)节省造价:由于强夯工艺无需材料,节省了建筑材料的购置、运输、制作、打入费用,除了消耗油料外,没有其它消耗。
(8)施工快捷:只要工艺适合,特别是对粗颗粒非饱和土的强夯,周期更短;但是,雨天影响比较严重。
1.3强夯法加固地基在建筑中适用范围
强夯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机具简单,施工方便,加固地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能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
一般来讲,强夯地基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杂填土(不含生活垃圾)、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但笔者认为,现场监理尚应该参照地勘报告,掌握有关技术指标,如土层颗粒的组成,孔隙比,液性指数、塑性指数
、饱和度、渗透系数等;对于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杂填土,还要查清杂物的分布范围、深度、有机质含量及是否对基础有侵蚀性。
由于湿陷性土浸水后会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也应作为一项控制指标。
工程中是否考虑选用强夯基础是由设计决定,但监理在必要时应提醒设计对以上技术指标作综合考虑。
如东莞市樟木头镇一厂房工程,设计选用了强夯地基,但经过对比地勘资料,监理提醒设计注意在地勘报告中反映了部分回填土中含有大量木糠,经查清其分布范围及埋深后设计采取了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从而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2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
关于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目前有关专家学者意见还不很一致,但对于地基处理中经常遇到的几种类型的土,一般的观点认为:强夯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巨大的冲击能量(一般而言此冲击能量不小于800kN-m),加荷历时约几十毫秒,对含水量较大的土层,加荷时间约100 毫秒左右。
这种突然释放的巨大能量,将转化为各种波型
传到地下。
首先到达某指定范围的波是压缩波,它使土体受压或受拉,能引起瞬时的孔隙水汇集,因而使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大为降低,据理论计算这种波以振动能量的7传播出去,紧随压缩波之后的是剪切波,以振动能量26传播出去,剪切波会导致土体结构的破坏。
此外的瑞利波(面波)以振动能量的67传出,在夯点附近造成地面隆起。
土体在这些波的综合作用下,土体颗粒重新排列相互靠拢,排出孔隙中的气体,使土体挤密压实,强度提高。
根据上述观点,地基土经强夯法加固后,其强度提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夯击能量转化,同时伴随强制压缩或振密(表现为土体中水及气体排出,孔隙水压力上升);土体液化或土体结构破坏(表现为土体强度降低或抗剪强度丧失);排水固结压密(表现为渗透性能改变,土体裂隙发展,土体强度提高);触变恢复并伴随固结压密(包括部分自由水又变成薄膜水,土的强度继续提高)。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别墅建筑区域(高为2~3 层),根据地勘资料,场区发育有2~8 米不等的杂填土,其中以碎石、粘性土为主,兼有泥炭质页岩块石,建筑垃圾等;碎石、粘性土含量
极不均匀,未经压实,需加固后方可直接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设计采用强夯处理方法对填土层进行加固处理。
设计夯击能为2250KN.m,落距为15 米。
3.2强夯施工情况
(1)本次强夯在施工前,首先对场地65#、63#区域进行了试夯,试夯区域经检测合格后,再根据试夯区的施工参数,在场地大范围推广施工。
(2)全部采用“两遍点夯、两遍满夯”的施工方案,同时,对局部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段采用“四遍点夯、三遍满夯”进行加强处理(如59#、86#、77#、67#等建筑物);满夯夯击能采用1000KN.m,落距7~8m,按1/4 搭接。
(3)施工中,发现场地18#楼的土质较差,经加强处理后仍然达不到设计要求,故对18#楼采用换土处理,回填碎石土后再进行强夯施工,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对场地局部达不到基底标高的地段回填碎石土,并分层碾压、夯实。
(4)施工过程中,如遇雨水天气,则严格按照强夯施工规范要求,当土质含水率达到最佳含水率后,再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
(5)收锤标准。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50mm。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3.3加固效果
该工程于2005 年11 月竣工,经建设单位委托有检测资质的施工单位对场地进行检测表明:通过本次强夯处理,土体密实度明显提高,承载力及密实度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4建议
(1)作好强夯地基的施工监控。
由于强夯地基的许多技术参数都要求在试夯及施工过程中确定,因此,加强对强夯地基的试夯及施工监控,及时掌握各项技术参数尤为重要。
强夯施工开始后,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全程旁站检查,重点是要对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发现偏差应及时反馈给设计。
监理工程师在监控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掌握设计意图、审核施工单位资质、认真审核施工方案、旁站检查与记录、安全控制。
(2)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技术参数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后作好质量检测,并作好后期工作和以后的问户工作。
(3)对该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建设工程所有工程内容的质量进行控制。
对建设工程质量目标的所有内容进行控制。
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目标的所有因素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