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合集下载

抓住小学语文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介绍

抓住小学语文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介绍

抓住小学语文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介绍
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往往要求学生快速的抓住其中的重点词句,这样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学语文课文的知识,那有哪些方法能帮助学生抓住小学语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呢?
1、联系词义入情。

抓住一个或一连串的词,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入情入境。

例:“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人教版第八册《鱼游到了纸上》)朗读时先标出重音符号,这样孩子就注意了“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几个词,再来朗读时,学生就容易将青年观察金鱼的入神着迷读出来了。

2、拆字形品意蕴。

借助会意字的造字特点,帮助学生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引起共鸣,促动情感上的`升华。

例读“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题时(人教版第七册),教师先板书“月”,问学生:“当它作为一个部首时有什么含义?”学生谈到部首月与人的身体一部分有关;再板书另一个“月”,组成一个“朋”,问学生:“根据部首月的特点,现在你认为什么是‘朋’,什么是‘朋友’?”这样,学生对“朋友”包含的胆肝与共、患难相知有了更深的感受。

当再请学生读“她是我的朋友”的时候,情感自然充沛了许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明确目标,持之以恒,带动作文。根据各年级各班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些相对应的阅读计划,并保证坚持做到。即时总结交流,让学生发作文形式汇总成简单的学习材料,贮存加工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一时的兴趣激起来比较容易,不过要使兴趣常有,却是件难事。只有让学生钻进阅读中,让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生自己就会主动阅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一些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并长期实行下去,到那时,学生的阅读水平一旦有长足的进步,就会作文中自不过然地表现出来,无形之中也带动了作文的进步。
二、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机,也是人产生活动行为的意识源、学生会不会去自动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接触一定量的课外有益读物,归根结底他们有没有一种原始的阅读动机,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意识,这正是我们最值得思考的地方。哪我们如何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第一、教师本身要的丰富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提升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使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第二、展开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展开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展开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展开活动的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第三、多表扬,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成果,肯定他们的付出。如果条件允许,实行一些必要的物质奖励。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方法,说起来容易,平常做起来就难。切忌因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小错误,小过失而批评、指责,小学生逆反心理强,这样会使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影响。

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首当其冲,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怎样才能把孩子领进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直奔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培养孩子们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指导、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连续培养、指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是重点句子。

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句子主要有中心句和过渡句。

“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它的特点是:1、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2、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3、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4、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什么是过渡句呢?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

总体上过渡句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具体可以分为: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1、用小标题过渡;2、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3、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4、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5、用提示句过渡;6、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7、过渡词,增强文章逻辑性。

学生知道了重点句子的种类和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会学生找重点句子的方法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句子,一般从课文、课前导读、单元导读或课后问题中就可以找到,所以找重点句子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从课文中找重点句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只要学生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熟,就都能找到。

小学二年级语文重要知识归纳课文的理解与表达技巧

小学二年级语文重要知识归纳课文的理解与表达技巧

小学二年级语文重要知识归纳课文的理解与表达技巧语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其中,课文的理解与表达是语文学习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的归纳、理解与表达技巧。

一、学会归纳重点内容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要学会归纳课文的重点内容。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归纳:1.1 利用标题和段落课文中的标题和段落常常能够反映出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可以读标题和段落的第一句话,理解其大意,并获取文章的主题。

例如,在《小猫的家》这篇课文中,通过读标题和第一段可以了解到课文是讲述一只小猫迷失了家的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找出关键词在阅读课文时,可以注意关键词的出现。

这些关键词通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

以《小狗和小猫》为例,课文中提到了小狗和小猫一起玩耍、喝水等情节,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讲述的是两只小动物之间的友谊故事。

二、掌握正确的理解技巧在理解语文课文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理解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1 注意关键句子在阅读课文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句子。

这些句子通常包含了文章的主要信息和要点。

例如,在《小猫玩皮球》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是“小猫找到了皮球,它把皮球叼在了嘴里。

”这句话非常关键,帮助学生理解到小猫找到了皮球并把皮球叼在了嘴里。

2.2 分析语境在理解课文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有时,一些词语的意思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

比如,在《小猫找家》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是“它们都很热,口渴了。

”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口渴了”是指小猫和小狗感到很渴望喝水。

三、提高课文表达能力除了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课文的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3.1 增加词汇量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更多的词汇,并学会正确运用它们。

可以通过背诵诗歌、熟记课文和多读书来扩展词汇量。

3.2 学会正确运用句型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通过模仿课文中的句型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语句理解的两种常用方法

小学语文课文语句理解的两种常用方法

小学语文课文语句理解的两种常用方法第一篇:小学语文课文语句理解的两种常用方法小学语文课文语句理解的两种常用方法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语句需要学生自我理解,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的掌握小学语文的知识。

那对于这些句子,学生应该如何来进行理解呢?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就为大家讲述了小学语文课文语句理解的两种常用方法。

1、要抓住小学语文课文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

这两个词乍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继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小学语文课文的句子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

通过对上文的阅读,大家对小学语文学习的方法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希望我们讲述的这些内容能有效的提高大家学习小学语文的效率,在此,我们也祝愿大家都能在小学语文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

第二篇:小学语文理解词语方法汇总小学语文理解词语方法汇总一、近义词解释法:用找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增添:增加陌生:生疏。

恬静:安静、宁静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慷慨:大方。

遨游:漫游,游历。

纯熟:(很)熟练。

眷恋:(深切地)留恋。

渺小:(非常)微小。

二、反义词解释法:用找词语的反义词,在前面加“不”(或“没有”)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紧张:不镇定。

小学语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重点句子的几种思路

小学语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重点句子的几种思路

小学语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重点句子的几种思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很多时候孩子们无法完全理解一篇文章,尤其是重点句子。

这对于他们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障碍,因此通过引导孩子们理解重点句子,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重点句子的思路。

一、理解上下文思路在阅读文本时,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某一个句子,而是应该将其放入上下文中理解。

因为一篇文章的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读懂上下文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

因此,孩子们可以通过不断提问上下文,把一篇文章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句子。

二、理解语境思路每个词汇都有自己的意义和用法,而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是受到语境影响的。

因此,在理解一篇文章时,我们需要通过其所在的上下文来理解词汇的意思。

如果你不理解这个词在这个语境中的含义,那么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

因此,当孩子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需要注意词汇的语境。

三、理解语调思路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语调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包含了强调,反讽,悲喜等方面。

因此,孩子们需要在阅读中学会识别这些语调,并理解它们的作用。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写作方面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理解修辞思路修辞是指在文字表达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技巧,从而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很多文章都充满了修辞手法。

因此,在帮助孩子理解重点句子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修辞手法。

孩子们需要学会识别和理解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重点句子和整篇文章的含义。

五、结语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帮助孩子理解文章重点句子的思路有很多种,上文仅仅列出了其中的几种。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合适的方法去帮助孩子理解文章。

只有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专业的引导,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重点句段的常用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重点句段的常用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重点句段的常用方法前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重点句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主要手段。

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重点句段的常用方法进行探讨。

一、略读预判在阅读的初期,通过对全文进行略读,把握文章的大意,明确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有助于提前预判到文中的重要句段,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避免阅读时的迷茫和无从下手。

二、圈点标记在读到重点句段时,可以使用圈点标记的方式突出这些句段,以便更加专注和深入地了解这些句段。

同时,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不同类型的重点句段进行区别标记,如一些比喻、象征和代表性的语句,可以使用红色高亮标出;强调语调的句子,可以使用黄色标示。

三、注音悬念将重点句段进行注音悬念也是获取内容的重要方法。

当我们在阅读时,发现有些关键词汇比较生僻或不熟悉,就可以对这些词进行拼音注音,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四、剖析句式语文阅读中,把握句子的结构和句式纵向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通过把句子分解成各部分,理解每个部分在表达什么、起到什么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重点句段所表达的意思。

五、比较矛盾有些难以理解的重点句段,在理解时可以试着通过比较,进一步分析其矛盾之处。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个句子的前后文来理解其中的矛盾,或者通过与其他文章中的类似句子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不同点和矛盾之处,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其真正意义。

六、总结归纳当我们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可以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重点句段提取出来,进行逐一分析,并将其与整篇文章进行联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结尾以上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重点句段的常用方法进行探讨。

当然,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看,要想真正掌握这些方法,还必须不断地反复练习和应用。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云南红河县第一小学黄丽晶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段,段组成篇。

要让学生独立理解一篇课文,老师就必须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首先就是教给他们抓住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这也绝非一日之功,这就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训练。

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要从训练学生的朗读开始三年级进入了关注词语的重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呢?抓哪些句子呢?首先从训练学生的朗读开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果老师有时间能够带着学生一句句读课文,那学生在模仿中就会自然的养成断句读通顺的习惯,他们在模仿老师的过程中,初步可以体会到一点点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有“润物无声的作用。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跟我一句一句的读,体会体会自己读的语气轻重、断句等地方是否和老师读得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模仿模仿老师教的读法。

如:我在带读“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这句是我把“起得很早”语调读得重些,语速稍缓。

让学生模仿读时体会为什么“起得很早”要读得重些?学生在练习模仿中就会明白这里强调“起得很早”是告诉我们作者过去没有起这样早,一直误以为蒲公英是金色的,今天”起得早“才发现蒲公英的开合是草地变色的原因。

在这样训练学生的朗读中,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逐步理解。

二、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理解重点词句是读懂课文的基本方法。

一篇课文都会有一些重要的或比较难以理解的词和句,把这些词句读懂,就为读懂课文铺平道路。

理解重点词句,先要能从课文中把重点词句找出来,也就是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和句子中表情达意的词眼来理解课文。

比如:《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的设计和结构特点。

在文中我们就要找出描写桥的设计和结构特点的词句,这就是重点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首当其冲,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怎样才能把孩子领进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直奔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培养孩子们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指导、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连续培养、指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是重点句子。

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句子主要有中心句和过渡句。

“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它的特点是:1、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2、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3、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4、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什么是过渡句呢?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

总体上过渡句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具体可以分为: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
过渡;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1、用小标题过渡;2、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3、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4、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
5、用提示句过渡;
6、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7、过渡词,增强文章逻辑性。

学生知道了重点句子的种类和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找重点句子的方法
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句子,一般从课文、课前导读、单元导读或课后问题中就可以找到,所以找重点句子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从课文中找重点句子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只要学生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熟,就都能找到。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触摸春天》时,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课文读通顺,课上,让学生朗读了一遍,全班学生都正确的找到了这篇课文的中心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从课前导读中找中心句
略读课文的课前导读是编者设计好的,基本上概括了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法。

且看《我的“长生果”》一课的导读:“读书要讲究方法,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作者写了
童年读书、作文的那几件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从这一导读中,学生通过思考,就能体会到本文的重点句子就是有关“道理”的句子,很容易就找到了。

3、从课后问题中找中心句
各学段的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中都有跟课文有关的思考题,如果学生在学习时能关注这些课后问题,也能轻易地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子。

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触摸春天》的课后问题第二题是:“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让我们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如果学生在预习时就关注了课后问题,就能知道本文的重点句子也就是这一句了。

二、教会学生根据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找到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怎样根据这些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呢?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阅读,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的文章。

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明事物意义的词句;写景状物的文章,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

结合多年的成功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关键词语理解。

例如理解《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神机妙算”和“真比不上”,接着弄懂“神机
妙算”的意思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再联系上文说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

然后大家讨论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相照应,意思是说诸葛亮具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略,通天文,晓地理,知人心,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例如《白杨》一文中“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联系上文爸爸对白杨树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的特点以及忠诚无私、不怕困难、坚强执着的精神的介绍,再联系下文所交代的爸爸是一名边疆建设者,他把自己的两个幼小的儿女也从内地接到了边疆的内容,就可以理解这句话说的是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自己和战友,在借树喻人,以白杨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3、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理解句子的含义。

也就是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去揣摩作者写句的目的,想想这句话作者要表达所写人或物什么思想感情,或是要表现所写人、物、景的什么特点,还是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中心思想是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思想
来写,此文中的重要句子无一不是体现了这一中心思想,比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一句说的是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用反问的语气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课文最后一段“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

只要学生从“中朝军民的深情厚谊”入手来理解该文中的重要句子,都能八九不离十了。

现在整册书已教完,学生对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也都了然于心,那么在总复习阶段不妨引导学生运用“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这种方法,再次研读曾学过的重要句子,必定能丰富学生的认识,深化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但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是最根本的方法,只要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做好上述几个方面,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指日可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