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读后感_1000字

合集下载

庄 子《逍遥游》读后感

庄 子《逍遥游》读后感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庄子〈逍遥游〉读后感》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篇充满奇幻想象与深邃哲思的文章,每次读来都仿佛让我置身于一个广阔而又神秘的世界。

开篇,那巨大的鲲鱼和鹏鸟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展翅高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样宏伟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庄子那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和对自由的极度渴望。

在这个世界里,大小之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八千岁为春,此大年也。

然而,无论生命长短,大小之分,难道就能决定其价值和意义吗?庄子告诉我们,不能。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的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大的就一定更优越。

宋荣子犹然笑之,他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已经超脱了世俗的荣辱。

但庄子认为,他仍然“犹有未树也”。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可就算如此,他还是有所依赖,未能达到真正的逍遥。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呢?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也就是说,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域,这样才是无所依赖的逍遥。

这种逍遥,并非是物质上的满足或者外在的荣耀,而是内心的一种超脱和自由。

想想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功名利禄所束缚,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和地位,忙碌奔波,身心疲惫。

我们总是在和别人比较,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成功,不够富有。

然而,庄子的《逍遥游》让我反思,这些外在的东西真的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吗?或许,当我们放下这些执念,回归内心的平静,才能找到真正的逍遥。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总是在追求更多、更快、更好。

但庄子提醒我们,要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

真正的自由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而是能够超越世俗的观念和束缚,保持一颗纯净、平和的心。

逍遥游读后感(通用3篇)

逍遥游读后感(通用3篇)

逍遥游读后感(通用3篇)逍遥游读后感(通用3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逍遥游读后感(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逍遥游读后感1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生不逢时,为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

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

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

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

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

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

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逍遥游读后感2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学说的最高理想。

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作者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

逍遥游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逍遥游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逍遥游读后感逍遥游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逍遥游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逍遥游读后感1被鲁迅先生誉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之”的著作《庄子》经时间与世事的洗礼已然成为道家哲学的巨著,同时又是一部文学名著,李白称其为“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庄子的《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文采绚丽,想象奇诡,构造种种神仙方物以喻世警人,奠定了庄子哲学的基调,也使我辈读者得以一窥庄子文采的精妙。

《逍遥游》成为传世经典之作,历千年而不衰,也向我们昭示了庄子哲学的勃勃生机。

经典并非是金属与过去的纯粹静止,独立自足的东西,经典的永恒不仅仅在于超越具体的时间,空间,还在于它能在人的参与和关照下持续的涌现其新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呈现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

即经典的意义不在于静止的过去,而在于不断的生成。

《逍遥游》借鲲化为鹏徙南冥的寓言阐明作者蔑视人间一切功名利禄以求不受外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观,是庄子精神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及文学史。

其对当代人的启示,在于其超脱精神,提升自我的心灵境界。

在庄子的时代,如司马迁《史记》所作浮世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利的社会营营苟苟,纷扰异常。

但在庄子看来,人世间的一切争斗,权谋,都不过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陷于其中,则终身受累,不能自拔。

两千三百年前的庄子时代如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又好到哪里去了么?人们终日忙忙碌碌,钻营谋取,越来越疯狂的对地球资源进行掠夺,天道日浅,人欲日深。

人类如何才能跳脱出“野马尘埃”,如何才能和蜩与学鸠相区别。

庄子借大鹏南徙试图给出我们答案。

人类应该正视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与万物和谐共生共存。

人们对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认识过程。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精选5篇)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精选5篇)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精选5篇)庄子逍遥游读后感精选篇1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上个世纪末,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

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上。

有武陵桃园,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

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

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

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

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

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看庄子的《逍遥游》,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巨鲲大鹏,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格局、大气量、大胸怀是逍遥的第一步。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

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

《逍遥游》读后感

《逍遥游》读后感

《逍遥游》读后感《逍遥游》读后感(精选9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逍遥游》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逍遥游》读后感1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学说的最高理想。

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作者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

接着塑造了一个神人的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具体化。

庄赋予了这个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她是庄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

然后则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与惠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

庄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逍遥游。

读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这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

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

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

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

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

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逍遥游》读后感2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

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

学说的最高理想。

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逍遥游》读后感(精选8篇)

《逍遥游》读后感(精选8篇)

《逍遥游》读后感(精选8篇)《逍遥游》读后感(精选8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逍遥游》读后感(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逍遥游》读后感1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学说的最高理想。

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作者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

接着塑造了一个神人的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具体化。

庄子赋予了这个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她是庄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

然后则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子与惠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

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逍遥游。

读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这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是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质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

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个小时看一本好书,更乐意做的是去泡网吧,或是去麻将桌前搓一小时。

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社会的进步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和推进。

所以,当我们有闲暇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全身心投入地去读它,理解它,做一个现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逍遥游》读后感2庄子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这几天,我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地读了庄子写的《逍遥游》。

令我至今难忘的是《逍遥游》中的这样一段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读后感(精选17篇)

《逍遥游》读后感(精选17篇)

《逍遥游》〔精选17篇〕《逍遥游》篇1近来正在学习庄子的《逍遥游》一文,我初次接触这篇文章是在很久以前的一次课外阅读上,记得当时只是在偶尔一瞥中看到了一句话:“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时只是觉得震撼莫名,而其后的“庄子”和这篇《逍遥游》便深深地印入脑海,近日再读,照旧免不了对其中所蕴涵的深深的智慧而钦佩不已。

整篇文章与开头便以宏伟的视角展现出“鲲鹏展翅”的壮景,那只“水击三千里”的大鹏给人以深深地震撼,而其后的说理,更是让人感触颇深。

“大鹏,栖于北溟而乘风迁于南溟,世人皆见大鹏展翼之宏伟,殊不知其借风之力也。

”大鹏鸟之所以可以一飞冲天,固然有着其自身的才能,而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承载他的风。

假如没有宏大的风力相辅,那大鹏就会像“置于坳堂杯水”之上的水杯,“焉那么胶”,又怎能有其扶摇直上的九万里之高呢?想到这里,我不禁有所明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大鹏,都有着扶摇直上的才能,可为什么有人成就极高,而有人那么碌碌无为一生呢?答案很简单,是风。

《逍遥游》中提到过:“适莽苍者”,由果腹而返,“适百里者”,那么“宿舂粮”,而“适千里者”更是要“三月聚粮”。

而大鹏之飞,亦是须乘六月海动之风。

“只有足够充分的准备,才能有出色的成绩”,这句话一直是不变的真理。

在生活中,或许我们的理想就是大鹏,而我们所学习所积累的知识和经历就是承载我们的“六月海动之风”,只有储存到一定的知识,才能厚积薄发,从而于六月海动而风起时,一飞冲而天,使“翼假设垂天之云”,直飞南溟,否那么“风”不大,无力负起双翼,起飞尚且不行,又何谈远行?故此,在我们生活中,应努力的储藏、积累知识,让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有足够托起理想双翼的力量,只有这样,方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否那么一切都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逍遥游》篇2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遥游作为庄此文来于文秘站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此文来于文秘站学说的最高理想。

逍遥游读后感集合11篇

逍遥游读后感集合11篇

逍遥游读后感集合11篇逍遥游读后感1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追赶一个幻想——自由。

从个体来说,柏拉图追求自己心目中的“抱负国”,孔子追求“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精神境界;从民族来说,很多被压迫人民为争取自己民族的自由而奋起抵抗不惜流血牺牲;从国家来说,人们为寻求不断进展提出自由新口号:经济要求进展“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一实现经济的健康进展,政治要求“自由民主”以谋求更广泛人民利益,文化也也同样要求自由的空气、自由的呼吸、以到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华面貌……人们心中对自由的呼声从古始终绵延至今,在二十一世纪的今日愈加嘹亮,然而,自由究竟是什么?自由在哪里?怎么实现自由?我们心中久久的怀疑谁来解开?那么不妨静下心来,闲逛于幽静的树木或湖畔,来品读一番庄子的《逍遥游》,倾听那从远古而来的期盼,来体会自由的馨香,任心思自由徜徉于天际。

《逍遥游》是《庄子》书中的首篇,也是庄子本人的代表作。

在上《庄子讨论》课程的时候,我仔细地听老师解读了《逍遥游》这篇文章,在深化阅读之后,我觉得庄子确实不愧是影响汉文化甚深且远的一代思想家,其中阐述的观念也在数千年以下不断的对后世产生影响。

另外,庄子也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他更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这篇《逍遥游》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却有中心思想贯串其中:他就是要人们不要始终被名韁利索牵绊住,更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在世俗的观念或是现实取向的功利价值观之中。

逍遥游读后感2前几个星期,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书,名叫《童话庄子·逍遥游》的书。

这本书很薄。

是一篇童话。

只有差不多200页。

刚开头觉得很无聊。

但一翻开书,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里书面不仅有好玩的内容,还有好看的插图。

让读者一读就似乎进入了这故事的世界。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仆人公施小惠为了抓蝴蝶闯入了一片栅栏,进去之后发觉了,在一座石头上坐着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自称庄周。

他把施小惠,误认成了老友惠施。

并把它和施小惠,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进行了一次对施小惠来说史无前例逍遥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读后感_1000字
我想一提到庄子,大家可能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吧。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上个世纪末,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

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上。

有武陵桃园,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

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

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

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
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

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

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看庄子的《逍遥游》,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巨鲲大鹏,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格局、大气量、大胸怀是逍遥的第一步。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

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

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够深,那么则无力承载大船。

同样的,在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声就是人生鸣笛启航的标志。

我们在书海中、在困难中逐渐成长,小船历经风雨,变成了大船。

倘若没有在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能力、经验的积淀,水不够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机重重。

当然,
内涵深度的积累无疑是一种漫长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这也是一种逍遥游的前提与资格。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

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当感受到心灵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