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油过敏反应1例

合集下载

丁香油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油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油的功效与作用丁香油,又称丁香精油,是从丁香树的花蕾、叶子和枝干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精油。

丁香树是一种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广泛用于中药、调味和香料等领域。

丁香油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保健、美容等领域。

丁香油主要成分是丁香酚(eugenol),约占其总体积的70-90%。

丁香酚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使丁香油具有以下功效和作用:1. 抗菌作用:丁香油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对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2. 抗病毒作用:丁香油对多种病毒有抗病毒作用,包括禽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对感冒、咽喉炎等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3. 抗氧化作用:丁香油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止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健康。

4. 镇痛作用:丁香油含有辛辣的香气,可以刺激皮肤和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疲劳,对关节炎、腰腿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 消炎作用:丁香油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减轻肿胀和红肿的症状,对皮肤炎症、湿疹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6. 改善呼吸:丁香油具有刺激呼吸道和抗病毒作用,可以帮助改善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

7. 提神作用:丁香油的香气能够刺激神经末梢,增加大脑的血液循环,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思维敏捷性,使人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

8. 护肤作用:丁香油能够温和地去除皮肤表面的死皮细胞,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净化毛孔,改善肤色,有助于缓解痤疮、面疱、痘印等皮肤问题。

9. 祛风散寒:丁香油的辛辣香气能够温暖身体,祛除风寒,适用于体寒、四肢冰冷、风湿性关节炎等。

10. 驱虫驱蚊:丁香油的香气能够有效驱除蚊虫、苍蝇等昆虫,也可用于驱虫。

丁香油的使用方法有多种,包括内服、外敷、蒸汽吸入和香薰等。

内服丁香油时应遵医嘱使用,通常可将数滴丁香油滴在一杯温水中稀释后饮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感冒、胃痛等。

丁香

丁香

丁香图1中药“丁香”实为桃金娘科丁香图2图3【别名】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鸡舌香(《本草纲目》)。

【主要成分】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Acetyleugenol)及少量α-与β-丁香烃(Caryo- phyllene);其次为葎草烯(Humulene)、胡椒酚(Chavicol)、α-衣兰烯(α-Ylangene).花蕾中尚含有4种黄酮衍生物, 皆为黄酮甙元, 其中两种为鼠李素(Rhamnetin)及山萘酚(Kaempferol);另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等.药用丁香和观赏用的丁香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植物。

【药理研究】文献论述中药“丁香”实为桃金娘科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1、《雷公炮炙论》:凡使(丁香)。

有雌雄,雄颗小,雌颗大,似枣核。

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

2、《开宝本草》:丁香,二月、八月采。

按广州送丁香图,树高丈余,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雕。

医家所用惟用根。

子如钉子,长三、四分,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药尔。

......温脾胃,止霍乱。

(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NIW。

3、《本草经疏》:丁香,其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者,盖脾胃为仓凛之官,饮食生冷,伤于脾胃,留而不去,则为壅塞胀满,上涌下泄,则为挥霍撩乱,辛温暖脾胃而行滞气,则霍乱止而壅胀消矣。

齿疳者,亦阳明湿热上攻也,散阳明之邪,则疳自除。

疗风毒诸肿者,辛温散结,而香气又能走窍除秽浊也。

4、《本草通玄》:丁香,温中健胃,须于丸剂中同润药用乃佳。

独用多用,易于僭上,损肺伤目。

5、《本草新编》:丁香,有雌雄之分,其实治病无分彼此。

直中阴经之病,最宜用之,但不可用之于传经之伤寒也。

丁香在疼痛中应用的原理

丁香在疼痛中应用的原理

丁香在疼痛中应用的原理疼痛的定义和分类•疼痛是一种不适的感觉或感知,是身体受到了刺激或损伤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两种不同类型。

•急性疼痛是一种短暂的疼痛,通常由组织损伤或疾病引起,并在刺激消失后迅速缓解。

•慢性疼痛是一种持续的疼痛,通常持续超过3个月,并且对治疗不够敏感。

丁香的药理作用•丁香能够产生镇痛作用,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缓解急性和慢性疼痛。

•丁香中的活性成分为丁香油,主要含有丁烯酚和丁香酚。

•丁香油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多种机制实现的。

丁香的镇痛机制1.麻痹神经传导:丁香油中的丁烯酚和丁香酚能够抑制神经传导的速度,从而减轻疼痛的感知。

2.抗炎作用:丁香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减少炎症反应并缓解疼痛症状。

3.平滑肌松弛作用:丁香油可以松弛平滑肌,从而减少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4.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丁烯酚和丁香酚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疼痛的感知。

丁香的应用方法•丁香可以以多种方式应用于疼痛的治疗中,常见的应用方式包括口服、外用和注射。

•口服:丁香油可以通过口腔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外用:将丁香油直接涂抹于皮肤上,渗透到皮肤神经末梢,实现局部镇痛。

•注射:在特定情况下,丁香油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以快速缓解剧烈疼痛。

丁香的副作用和安全性•丁香油在一般剂量下是相对安全的,但过量使用或长期应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口干、嗜睡、呼吸抑制等。

•丁香油还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因此在外用时应注意皮肤的变化。

丁香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丁香油时,应注意剂量的合理控制,避免过量使用。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避免使用丁香油。

•如果出现不适或严重副作用,应立即停止使用丁香油并就医。

总结•丁香作为一种天然草药,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丁香的镇痛作用通过抑制神经传导、抗炎作用、平滑肌松弛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等多种途径实现。

•在应用丁香油时,需要注意剂量的合理控制和避免过量使用,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和禁忌症的考虑。

丁香油的作用与功效

丁香油的作用与功效

丁香油的作用与功效
丁香油是从丁香树的花蕾中提取的精油,具有多种作用与功效。

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作用与功效:
1. 镇痛作用:丁香油含有丁香酚和丁香酸等成分,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可以用于缓解大小便失禁、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疼痛性疾病的症状。

2. 杀菌作用:丁香油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一定的防止感染的作用。

可以用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治疗。

3. 改善呼吸道问题:丁香油具有祛痰、解热、舒缓咳嗽等作用,能够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可以通过蒸馏或者滴剂的方式使用,达到舒缓作用。

4. 改善消化问题:丁香油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消化不良等问题。

可以通过将少量丁香油加入温水中,进行温水浸泡或者轻轻按摩腹部来改善。

5. 抗氧化作用:丁香油富含抗氧化物质,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

可以用于保护皮肤,减少皱纹和色斑的产生。

总之,丁香油具有镇痛、杀菌、改善呼吸道问题、改善消化问题以及抗氧化等多种作用与功效。

但使用时应遵循适量使用,
避免过量使用或者过敏反应的发生。

在使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者药师的建议。

成功救治超大剂量去痛片中毒致心跳停止患者一例

成功救治超大剂量去痛片中毒致心跳停止患者一例
双 唇 肿 胀 明 显 , 腊 肠 状 , 面 光 亮 , 界 不 清 , 诊 无 明 呈 表 边 压 显 疼痛 , 较韧 有弹 性 。口 内# 2、2 相 应颊 黏膜 处 略肿 。全 2 #3 身 皮 肤 未 见 明 显 异 常 。 问 病 史 , 者 有 药 物 过 敏 史 , 认 追 患 否
未 见 骨 白 线 反 应 , 根 形 态 正 常 , 见 明 显 异 常 。 临 床 诊 牙 未 断 : 牙 列 缺 损 ; # 6、2 残 根 ; # 2 # 3 性 根 尖 脓 ① ② 1 #4 ③ 2 、2 慢
点 为 突发 性 局 限性 水 肿 , 亦 消 退迅 速 …。大 多数 有 可 疑 但 过 敏 源 、 神 因素 、 理 因 素 等诱 发 因子 , 分 患 者 也有 精 物 部 可 能 找不 到确 切 原 因。丁香 油 是 口腔科 常 用药 物之 一 , 具 有抗 菌 、 痛 、 止 防腐 作用 。在 中医 中 , 亦有 对 丁香 油使 用 的 描述 , 治虫 蛀 牙 痛( 炎 症性 牙 痛) 丁香 油 少许 , 以小 棉 非 : 蘸 球 , 入蛀 孔 内[。偶 见 临床使 用 中有全 身过 敏 现 象 的 发 嵌 2 1 生 。本 病 例 中 , 者 多次 使 用碧 兰麻 局部 麻 醉 , 出 现 副 患 未 作用 , 除 碧兰 麻 引起 过敏 反应 。丁香油 的使 用 和血 管 神 排 经性 水肿 发 生 具有 相 关 性 。丁香 油 是 口腔 科 常 用 药 物 之 其 引起 过 敏反 应 , 床 表现 多变 。FjaY等人 报 道 丁 临 ui t
【 ]刘宏 伟 . 1 口腔 黏 膜 变 态 反 应 性 疾 病 【 / 秉 琦 . 腔 黏 M】 李 / 口 膜 病 学 . 京 : 学 技 术 文 献 出 版 社 , 0 3: 5 4 北 科 2 0 4 — 6.

丁香油作用

丁香油作用

丁香油作用丁香油,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中提取出的精油,因具有多种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美容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丁香油的作用。

首先,丁香油具有抗菌和消炎的作用。

丁香油中含有丰富的丁香酚,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多种细菌和真菌,对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此外,丁香油还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对于炎症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其次,丁香油具有镇痛和止痒的作用。

丁香油中的丁香酚和丁香醚等成分,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从而缓解疼痛。

将丁香油涂抹在疼痛的部位,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感。

同时,丁香油还可以抑制瘙痒感受器的兴奋,对于各种瘙痒症状有着很好的舒缓作用。

第三,丁香油对呼吸系统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丁香油具有抗病毒和抗炎的特性,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咳嗽等有着很好的疗效。

丁香油中的挥发性活性物质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从而缓解症状。

此外,丁香油还可以舒缓支气管痉挛,对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着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第四,丁香油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丁香油可以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酸和消化液,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同时,丁香油还可以调节肠道活动,促进肠蠕动和排便,减轻便秘和肠胃不适。

第五,丁香油具有抗氧化作用。

丁香油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缓细胞的氧化过程,从而延缓衰老和防止疾病的发生。

长期使用丁香油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第六,丁香油还可用于美容。

丁香油具有收敛作用,可以收缩毛孔,减少皮脂分泌,改善油性皮肤的问题。

同时,丁香油还可以提亮肤色,改善暗沉和色素沉着,使肌肤看起来更加光滑和健康。

总而言之,丁香油具有多种功效,包括抗菌消炎、镇痛止痒、保护呼吸系统、促进消化、抗氧化和美容等作用。

然而,丁香油是一种浓缩的精油,使用时应注意稀释和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引起刺激或不良反应。

另外,孕妇、婴儿和过敏体质者慎用丁香油。

在使用丁香油前,最好先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丁香罗勒油乳膏的副作用

丁香罗勒油乳膏的副作用

丁香罗勒油乳膏的副作用
丁香罗勒油乳膏通常是由天然植物提取物制成的,一般而言使用过程中副作用较少。

然而,个人对植物提取物的耐受性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仍然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副作用:
1. 皮肤反应:有些人可能对丁香罗勒油乳膏敏感,使用后可能出现皮肤刺激、红肿、皮疹、瘙痒等症状。

2. 皮肤干燥:某些人可能在使用丁香罗勒油乳膏后出现皮肤干燥、紧绷的感觉。

这可能是由于油脂含量较高或皮肤对某些成分过敏导致的。

3. 呼吸道反应:敏感的人可能在使用丁香罗勒油乳膏后出现呼吸困难、气喘或喉咙刺激的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接触到草本精油引起的。

4. 过敏反应:偶尔会有个别人对丁香罗勒油乳膏中的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眼部肿胀、喉咙肿胀等。

5. 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丁香罗勒油乳膏中的成分可能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吸收或影响药物的效果。

因此,在使用丁香罗勒油乳膏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请注意,以上副作用并不一定会在所有使用者身上出现,而且很少有丁香罗勒油
乳膏导致严重副作用的报告。

如果您有任何副作用或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丁香导致过敏的原理

丁香导致过敏的原理

丁香导致过敏的原理丁香导致过敏的原理源于丁香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其挥发性的芳香化合物。

丁香(学名:Syzygium aromaticum),也称为桂花丁香,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和草药植物。

它的花蕾和花瓣富含芳香化合物,如丁香酚、丁香醛、丁香酸等,这些化合物对人体产生了刺激作用,引发过敏反应。

以下将详细探讨丁香导致过敏的机制。

1. 免疫系统反应:过敏源物质与机体免疫系统的抗原途径接触后,会诱导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释放细胞因子。

丁香中的化学成分能够激活免疫细胞,直接或间接促使细胞产生过敏相关的细胞因子,如组胺、白细胞介素和肥大细胞生成素等。

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引发过敏反应。

2. 组胺释放:细胞因子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胺是过敏反应中最重要的介质之一。

丁香中的芳香化合物能够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进而引发过敏反应。

组胺的释放会导致血管扩张、黏膜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症状,如鼻塞、喷嚏、眼睛红肿等。

3. 机体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过敏原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通过过敏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这些抗体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I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当再次接触到过敏原时,过敏原与IgE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过敏介质,引发过敏反应。

4. 遗传因素:过敏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倾向,丁香导致过敏的原理也可能与个体的遗传因素有关。

某些人的免疫系统对丁香中的化学成分更加敏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过敏史,他们患过敏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此外,过敏反应的发生还可能与个体的免疫系统状态、免疫调节因子、环境因素等相关。

丁香导致过敏的机制可能还存在其他因素,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了解。

综上所述,丁香导致过敏的原理源于丁香中的化学成分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进而引发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

此外,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过敏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况,参照相关体格检查标准,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通过/个别评定0的方式,最后结论为/飞行合格乙等0(限某些机后舱岗位)。

通过此次对视力不达标的/地改空0飞行人员的健康鉴定,为了今后能更规范、更稳妥、更准确地进行健康评定,同时也便于体检医师的操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现执行的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为1998年修定的,距今已有10年,期间军队武器装备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新机种的加入、舰载机军事远航任务等,已使原标准规定的条款相对滞后,适时补充、修定和建立新标准已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

建议在新标准中按不同的机种、机型和空中职务制订各自的体格条件(或飞行人员的保留标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存我军现有的飞行精英的目的,同时也为年度大体检的健康鉴定提供依据。

(2)在/地改空0人员体检筛选时应有一定的/门槛0,且合格标准应与年度大体检的有关体格指标相衔接。

(3)对视力不达标(屈光不正)的/地改空0人员应积极进行眼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教育,使他们注意用眼卫生习惯的养成,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尤其是接触视频终端显示器),并能保证一定的工作间歇中眼部放松休息的时间。

另外,工作场所的照明也要符合卫生标准。

(4)适当使用解除视疲劳的滴眼液,配置治疗器具,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

(5)合理搭配富含营养素的饮食,并保证一定运动量的体育锻炼。

(收稿日期:2009-06-16)
(本文编辑:林永丽)
#短篇报道#
丁香油过敏反应1例
魏俊明1,熊梅2,卢婷2
(1.解放军91708部队医院,广东广州510320; 2.西安现代医院,陕西西安710068)
[关键词]丁香油;过敏反应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754(2009)04-0305-01
1基本资料
患者,男42岁,因患右下牙痛来院就诊,诊断为6+急性牙髓炎,给予开髓放樟脑酚棉球引流,2d后丁香油氧化锌膏暂封,封后2h患者出现上下唇水肿发痒,继而面部出现少量散在红色小丘疹,24h后四肢、背部及胸前出现红色丘疹,奇痒难忍而就诊。

查体:体温37.1e,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8/76mm Hg,上下唇高度水肿,有明显的灼热感,面部见少量散在的红色小丘疹,全身皮肤可见弥漫性不规则分布的红色小丘疹,且有明显的搔痕。

眼结膜、口腔黏膜及外生殖器黏膜处无损害,全身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心率78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叩痛(-),否认药物过敏史及近日进食海鲜史。

立即去除丁香油氧化锌膏暂封,取出失活剂后揭髓室顶,生理盐水冲洗,干燥后放樟脑酚棉球开放,给予(1)息斯敏片6mg口服,3次/d;(2)强的松片10 mg口服,3次/d等。

2d后复查,全身皮肤红色丘疹消失,上下唇部水肿消退,查:6+探(-),叩(+),再次以丁香油氧化锌膏暂封,3h后患者又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去除丁香油氧化锌膏暂封及甲醛甲酚棉球,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干燥后改用牙胶暂封甲醛甲酚棉球,继续服用抗过敏药物,2d后复查皮损等症状消失,患者亦无其它不适,从而确认为丁香油过敏,继续观察2周未见其它后遗症。

2讨论
丁香油氧化锌膏是以液体成分丁香油与氧化锌粉剂为主调制而成的一种暂时性粘固粉,该品主要用于口腔科牙齿深洞的垫底和暂时性充填,它除对牙髓有安抚、镇痛和防腐的作用外,还能促进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

临床应用当中若不慎将其尚未凝固的膏剂洒入口内可引起局部不适,有轻微的刺激作用,少见有其它不适的报道。

本病例通过排除法确认系丁香油引起的全身过敏反应。

丁香油氧化锌膏为目前临床上用于垫底和暂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材料,临床应用当中比较安全,但不排除存在过敏反应的可能。

在确认为该药物过敏反应后,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缓解临床症状,并提醒患者引起注意。

(收稿日期:2008-07-29)
(本文编辑:王映红)
#
305
#
海军医学杂志2009年12月第30卷第4期Journal of Navy M edi ci n e2009Dec.Vol.30,N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