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地质学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本次地质学认识实习是在XX地质研究所进行的,实习时间为XX月XX日至XX月XX 日。

该地质研究所是国内知名的地质研究机构之一,具有丰富的地质学研究经验和先进的科研设备。

实习期间,我承担了XX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2. 了解地质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 提高地质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技能;4. 提升数据处理和实验技术。

三、实习过程1. 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在实习开始前,我系统地学习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演化过程。

这为我的实习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地质实地调查:根据课题的需求,我参与了几个地质实地调查,了解了地质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地质构造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量测和采样,我学会了如何绘制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并熟悉了地质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3. 实验技术应用:在实验室中,我学习了地质样品的初步处理和分析技术,例如岩石和矿物的薄片制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

通过实验,我进一步理解了地质样品的性质和组成,并能够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解释。

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地球物理测量仪器和地质勘探设备,收集了大量实地观测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我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并运用图表和图像展示了研究结果。

四、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实地调查和实验操作让我亲身体验了地质学的魅力,增强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同时,我也意识到地质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思维和系统化的思考,必须具备跨学科和综合性的能力。

此外,实习还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地质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学习地质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为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淮南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精编版)

淮南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精编版)

淮南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写一篇云台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很简单,一起来看看。

经过一个多月的云台山工程地质实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淮南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希望你喜欢。

淮南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1为进一步强化教学成果,锻炼学生能力,丰富阅历,拓展视野,我们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组织了07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赴济南长清为期2天的地质实习。

4月16日,该实习圆满结束。

此次地质实习由学院刘教授带领,赴济南主要考察岩石和断层。

先后在济南长清馒头山、灵岩寺展开断层和岩石的实习。

专业老师针对岩石不同种类、性质和形成原因及断层的形成展开详细解说,使同学们对岩石和断层有更实际性的认识。

另外,专业老师还向同学们解说专业仪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让我们就地进行自主讲解并使用。

一、实习目的: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掌握断层的类型及野外识别的特征。

5.掌握褶皱的野外识别。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时间:20__-04-15——20__-04-17三、实习地点:1.济南长清区苏庄背斜2.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馒寿山3.济南长清泰山西北支脉的有着明显滑坡和断层现象的灵岩山。

四、实习内容(一)苏庄背斜1.褶曲地质构造中褶皱的基本单位。

即褶皱变动中岩层的一个弯曲。

褶曲具备如下要素:核(中心)、翼(两侧)、顶角(两翼交角)、轴面(平分顶角的假想面)、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两翼会合的部分)。

褶曲分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

二者差别很多,但最正确的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中心(核)为老岩层,两翼为新岩层;向斜反之。

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验时间20xx年12月17号二.实验地点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金马河大桥→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紫坪铺镇都江村→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三.实验目的通过对实习路线附近的地质条件,使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实习工作方法,跟着指导教师的思考方式,理解实习中遇到的具体现象。

地质学野外实习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同学们对地质地貌的观察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四.实验任务1.观察并了解实习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为什么在短距离内地形地貌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并加以延伸3.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五.区域概况地点一:金马河(1)金马河位于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平原、地势平坦、水域遍布,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平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组成。

成都平原的地质构造是在很硬的岩石上覆盖了一层厚厚以泥土为主的沉积物。

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记载,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纪花岗石结晶基底,成都平原岩层十分坚硬。

成都平原地形好,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最冷月均温5℃~8℃。

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该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后来,由于长期种植水稻,部分土壤成为水稻土。

成都平原很多河流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

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以紫色土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棉花等。

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使得成都平原年平均气温约为16℃,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平原邻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加之平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

云台山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云台山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一、前言云台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修武县,属于太行山系,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狝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八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此次实习,我们来到了这片地质奇观,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对云台山的地质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目的与内容1. 实习目的(1)了解云台山的地质背景、地层分布、构造特点等;(2)掌握地质调查、岩石鉴定、构造解析等基本技能;(3)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野外实践能力。

2. 实习内容(1)云台山的地质背景及地层分布;(2)云台山的构造特点及地貌类型;(3)云台山的岩石类型及矿物鉴定;(4)云台山的构造解析及地质遗迹观测。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实习过程(1)实习前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云台山的地质背景、地层分布、构造特点等;(2)实习中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云台山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地质调查、岩石鉴定、构造解析等工作;(3)实习后期: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2. 实习成果(1)掌握了云台山的地质背景、地层分布、构造特点等;(2)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调查、岩石鉴定、构造解析等实践经验。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1. 深入了解云台山的地质特征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对云台山的地质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云台山地处华北陆块新生代东亚裂谷系的华北裂谷带与西安—郑州—徐州近东西向裂谷转换带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丰富。

实习期间,我们实地考察了云台山的地质遗迹,如红石峡、潭瀑峡、茱萸峰等,对云台山的地质特征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提高野外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调查、岩石鉴定、构造解析等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掌握了野外实践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野外实践能力。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实习期间,我们分成小组进行考察,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云台山实习报告书

云台山实习报告书

实习报告书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云台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修武县境内,占地面积359.3公顷,是国家森林公园,属于太行山系。

云台山海拔在600-1382米之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质地貌。

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台山的地质、生态和旅游资源,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此次云台山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学习云台山的地质特点,了解其地质形成过程;2. 调查云台山的生物资源,掌握其生态特点;3. 探讨云台山的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措施。

二、实习内容及成果1. 地质学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云台山的红石峡、茱萸峰等景点,学习了云台山的地质特点。

云台山的地质地貌多样,主要有峡谷、峰林、石壁、溶洞等。

红石峡是云台山最具代表性的地质景观,其形成于距今约20亿年前的地质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地质作用和侵蚀,形成了独特的地貌。

通过实习,我们对云台山的地质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生态学实习在生态学实习中,我们进行了植物样方调查,了解了云台山的生物资源。

云台山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种植物,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连香树、三级保护植物太行花等。

此外,云台山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等。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云台山的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3. 旅游资源实习在旅游资源实习中,我们参观了云台山的景点,了解了其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措施。

云台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云台山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完善的基础设施、合理的旅游规划、特色的旅游项目等。

同时,云台山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境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云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三、实习收获及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全面了解了云台山的地质、生态和旅游资源,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院 别: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年 级: 2011级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王家录 职称:2014年 5 月 20 日目录1引言 (1)2前期准备 (1)3云台山区域概况 (2)4考察内容 (3)4.1云台山地质地貌 (3)4.1.1白云岩与石灰岩的区别 (3)4.1.2岩土体地貌 (4)4.1.3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5)4.2云台山气候 (6)4.3云台山水文 (6)4.4云台山植被 (7)4.4.1云台山植被的分布规律 (7)4.4.2云台山植被的种类 (8)4.4.3云台山植被的基本特征 (8)4.5云台山土壤 (10)4.5.1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特性 (11)4.5.2土壤的生产力 (11)4.5.3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12)4.5.4土壤的保护和改善 (12)5云台山申遗 (13)5.1云台山申遗的条件 (13)5.2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5.2.1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 (14)5.2.2云台山申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5)6结论与讨论 (15)6.1结论 (15)6.2建议 (16)参考文献 (17)成绩表学号姓名工作任务成绩201107074008 张良佳引言201107074024 龙启迪前期准备201107074030 郑杰云台山概况201107074034 张荣升云台山地质地貌201107074036 张达波云台山气候201107074043 徐玲云台山水文201107074044 徐国江云台山植被201107074047 韦月丹云台山土壤201107074053 施勰云台山申遗的条件201107074066 李昌群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107074081 吴秋芳结论和讨论1引言云台山综合地理实习是我们学习地理课本的延伸,是一次重要的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从感性的地理现象来了解大自然,了解世界。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质学实习报告通用

地质学实习报告通用

地质学实习报告通用
本次实习是在职的实际应用课程,通过在地质学领域的实际操作,深化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了地质勘探和采样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地质样品的采集、分析和研究。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经验,这对我的未来发展将会有很大帮助。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地质工具进行采样和勘探工作,如何进行地质样品的分析和测量,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

这些都是我在课堂上所不能获得的宝贵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深切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养成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希望今后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为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台山地质学实习报告摘要: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修武县境内,面积359.3公顷。

云亩山属太行山系,山脉自北延入,由中、低山组成。

海拔在600—1382米,境内最高峰——滑稽山,海拔1382米。

主要山峰还有茱萸峰(小北顶)、锯齿山等。

山地平均坡度35o左右,最大坡度45o以上。

因受断层构造和长期剥蚀影响,山势陡峻,峰峦起伏,沟谷纵横,奇峰林立。

悬崖峭壁,奇洞狭谷比比皆是,整个地貌千姿百态,。

关键词:地质地貌地壳构造运动太行山南麓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正文:云台山地质地貌的形成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

因山势高峻,群峰似刀峭崖台,常见白云缭绕而得名。

地质公园园区包括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青龙山风景名胜区东部及外围地区。

范围北起晋豫省界,南到山前西村一方庄一线,西起艾曲一裴庄一线,东止修武县界。

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

园区内山地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自北而南,由中山逐步过渡到低山丘陵和山前缓倾斜冲洪积平原,山地由于受强烈的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多具深沟峡谷、悬崖峭壁,且连绵起伏,为典型的构造剥蚀地貌。

云台山在元古时代乃是一片汪洋。

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古近纪末--新近纪初(距今约2300万年作左右)地壳相对稳定,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形成准平原面--太行面,继后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破坏太行面的完整,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

在新近纪末--第四纪初(距今约250万年左右),地壳相对稳定产生前夷平面--唐县面。

第四纪中后期,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本区表现为红石峡上升,进一步地海拔80--90m高,Ma;五级60m高,四级36m高,80--40万年;三级27m高,15--10万年;二级10m高,5--3万年。

其后,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其它风化营力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态。

在具有全球构造规模效应的东亚裂谷体系中,云台山地质公园处在华北陆块新生代东亚裂谷系的华北裂谷带与西安—郑州—徐州近东西向裂谷转换带的交汇部位。

受太行山前深大断裂控制,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于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中形成了一系列“之”字形、线形、环形、台阶状长崖、翁谷、深切障谷、悬沟等地形组合的“云台”地貌,构成了区内峡谷幽深、群山耸峙、飞瀑清泉的太行绝景,对研究新构造运动和裂谷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云台山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云台地貌中地学景观形成的宏观控制因素①长期稳定发展的中朝克拉通为地质公园奠定了基石②新结构运动的快速差异升降运动,形成云台地貌的根本③流水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是景观形成的雕塑师云台山地质地貌的种类和特点1.2.1种类:云台地貌是在古老地块上,受构造运动影响阶段升降使产状近水平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沿垂直节理、裂隙风化,溶蚀、冲刷、侵蚀和冰劈崩塌造成峰(峰丘、峰林、峰丛、峰柱)、墙(峰墙、长墙)、壁(长崖断壁)、谷(隘谷、嶂谷、宽谷、围谷)、肩阶、泉瀑、溶洞和钙化等地质遗迹,呈层状展布,构成了一种特色突出而有记录了这种特殊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地貌类型。

园区内有形成于距今约14亿至3亿年间的中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出露系统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杂岩构造,早元古界表壳岩的底僻穹窿构造,盖层的超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韧-脆性变形构造,脆性断裂构造,单面山构造,以及盖层中的垮塌构造,滑坡构造等。

1.2.2特点:云台山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

公园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景观,是以构造作用为主,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观,是地貌类型中的新类型,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又具有典型性。

特殊的构造部位和地层岩性条件,使公园内水体和水动力作用极为发育,形成的瀑布、溪泉和河流钙华阶地、钙华瀑、钙华滩等代表了中国北方岩溶的特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云台山生物学实习报告摘要:云台山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生物群落多种多样,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森林植物资源较丰富,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约有1300余种。

现有植被为天然次生栓皮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匀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公园内保存和生长了一些如白鹤松、大国榉等古老树种及竹林等特殊植物,太行猕猴、金钱豹等保护动物。

有些特殊植物和动物还成为在中国北方生长和分布的北界,因此,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关键词:物种丰富落叶阔叶混交林特殊植被保护动物赤松正文:云台山动植物概况云台山动,植物种类丰富,维管束植物有124科401属660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19属27种、裸子植物4科7属10种、被子植物106科375属623种。

在这些科属中,木本植物有70科150属220多种。

保护区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阉叶林,现多为次生性麻栎林、栓皮栎林等以及混有亚热带树种的盐肤木、黄槽、黄连木林、枫香、黄连木、黄檀林、黄枪、黄连木、短柄袍林,赤松林和竹林等。

云台山植物区系既有它的独特性(280年前与大陆一直隔离,其中保留了相当的亚热带成分),又有它的过渡性(气候、地理上均有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

有些品种既分布于暖温带也见于亚热带。

有些屈种属暖温带成分,有些届种属亚热带成分)。

在整个区系中温带区系成分占主要地位,又渗入了亚热带、热带区系成分。

云台山分布广泛的赤松林也说明它与日本的一定联系,这里是赤松分布的南界。

其他在区系上具有研究意义的有糙叶树等(该届分布十东亚和谈大利亚)。

植物区系分区同Ie11(b)。

属国家保护植物三级有青檀等。

局江苏省重点保护植物有红搞、三权乌药、南京椴、单叶蔓荆等。

金镶玉竹也应届于本区特有和稀有的届种,经济权物丰富,药用植物有700多种,可食用的果类树种达40多种。

云台山地处我国沿海南北的中间地带,是多种候乌迁徙的必经之路和停歇站。

据统计,保护区鸟类有20目40科128种〔包括品种入其中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乌及其柄息环境协定》中的保护鸟类有50多种,届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丹顶鹤,二级有天鹅、鸳鸯、黑喉洛乌等。

云台山动植物种类及特征2.2.1植物森林公园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森林植物资源较丰富,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约有1300余种。

现有植被为天然次生栓皮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乔木主要有:油松、侧柏、栓皮栎、麻栎、青冈、五角枫、漆树、臭椿、牛筋树、白皮松、合欢、领春木、野核桃、青檀、红豆杉、山楂、山桃、柿树等。

臭椿:苦木科。

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新枝赤褐色,有髓心。

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小叶13—25,长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扁斜,边缘近基部有1—2个大锯齿,齿端有大腺点。

花小,集成多分枝的大型圆锥花序。

翅果长椭圆形,成熟时黄褐色,内有1种子,位于翅果的近中部。

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产各地,为阳性树种,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村庄家前屋后多栽培,常植为行道树;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及西南部,东南至台湾省。

能耐干旱及盐碱,且生长速,对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可作城市、工矿区和农村绿化树种。

根皮和茎作药用,有燥湿清热、消炎止血的效用;茎皮含树胶;叶可饲春蚕,浸出液可作土农药;种子含脂肪油30—35%,为半干性油,残渣可作肥料;根含苦楝素、脂肪油及鞣质。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

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为“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重要成分之一。

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主要灌木有:黄栌、黄荆、连翘、胡枝子、蝟实、杜鹃、绣线菊、野皂角、槐蓝等。

胡枝子:属于豆科胡枝子属。

为多年生灌木,喜阳光,稍耐庇荫,常生于丘陵、荒山坡、灌丛、杂木林间及林缘地带。

茎直立,植株高1~2m,多分枝,通常丛生;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有长叶柄。

总状花序,花梗长4~15cm,花紫色或紫红色。

草本主要有羊胡子草、黄背草、白茅草、野菊花、太行花、蒿类等。

太行花: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根系发达,主根长达50厘米。

基生叶为单叶,卵形或椭圆形,长20-30厘米,宽2-8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常截形或圆形,稀宽楔形,边缘具有粗大钝齿或波状圆钝齿,下面几无毛或在叶脉基部有疏柔毛,有时在中部以上有1-2枚小裂片,花高4-15厘米,有1-5枚对生或互生的苞片,花两性或单性异株,单生于花顶端。

稀2-3朵,花直径-4厘米,花萼无毛,萼陀螺形,萼片5,卵状椭圆形,白色,雄蕊多数,着生于萼边缘,花盘环状,雌蕊多数,具疏柔毛,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上,在雄花中,雌蕊数目较少有败育;花柱长14-16毫米,具柔毛,仅先端无毛。

瘦果长3-4毫米,被疏柔毛。

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区南部的中山地段,目前仅见于河南省西北部修武县一斗水篥县西郊黄华墁崭山和潭金登山一带,生于海拔1000-1300米的疏林中间悬崖峭壁缝隙中或者生于峭壁下林内的岩石裸露和土层瘠薄处。

一旦这种独特生境被破坏,植株将随之逐渐消失。

太行花的花朵数目少,除两性花外,还有单性异株花。

由于植株生长稀疏,又缺乏传粉媒价,致使结实很少,不易获,不易获得种子。

又因种子不能随风远扬,缺乏传播种子的动物,所以不能大量天然繁殖,一般仅在其生长地的周围很狭小的地段发现少数天然下种的幼苗。

通常4月底至5月开花,7月至8月结实。

整个地区的植物表现出五大特征:一是古老性。

如大果桦、白鹤松等古老树种,均在数百年至上千年。

二是稀有性。

有中国最北的红豆杉、万亩野生竹林;如漆树科。

三是过渡性。

除化北植被区系外,还可以见到东北内蒙古、西南以及华中植被区系的植物;如胡枝子属于豆科胡枝子属。

四是多样性。

据有关资料表明,云台山的种子植物有2000余种;五是系统性。

垂直分带明显,从海拔30米至800米,不同的区域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2.2.2动物公园境内野生动物兽类主要有:金钱豹、猕猴、野猪、黑山羊、猪獾、狐、松鼠、野兔、灰鼠、豺、刺猬等。

鸟类主要有:野鸡、猫头鹰、灰喜鹊、苍鹰、雨燕、凤头百灵、杜鹃、红嘴山鸦、乌鸦、啄木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