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代 文 学清初诗文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共23张PPT)

文人参与创作
小说对社会的反映
越来越多的文人参与小说创作,提高了小 说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地位。
小说作为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 了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当 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歌的发展
01
02
03
04
诗歌创作繁荣
清朝前期诗歌创作同样繁荣, 诗人辈出,风格多样。
诗风转变
诗歌风格逐渐从明代的清新自 然转向繁复华丽,注重技巧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作品。
音乐与舞蹈艺术
总结词
清朝前期音乐与舞蹈艺术在继承传统 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和民间艺术 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音乐
舞蹈
清朝前期舞蹈以“秧歌”、“花鼓” 等民间舞蹈为代表,注重表演性和技 巧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风 格。
清朝前期音乐以京剧、昆曲等为代表, 吸收了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的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思想内容的变化
散文的思想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道德教化和政治议论外, 更多地涉及到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悟。
艺术风格的演变
在艺术风格上,清朝前期的散文逐渐摆脱了明末的繁复和堆砌,更加 注重自然流畅和真挚情感的表达。
03 清朝前期艺术成就
绘画艺术
总结词 清朝前期绘画艺术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 色,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画家和作 品。
04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影响
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丰富了文学艺术形式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在形式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为后世文学艺术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繁荣,为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中国代文学 清代文学PPT课件

15
创作:
文:“好骂”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
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秀才亦
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
无复守先待后之意。……老弟以为然
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
为四民之末。 ……今则不然,一捧
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
8
“肌理”二字来源于唐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 肉均”之句,用来论诗,包括义理与文理。
“义理”,即“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 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
“文理”即“言有序”也,指诗律、结构、章 句等作诗之法。
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 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是清代考据之 风影响于诗坛的一个结果。
②诗人的独特个性是最能体现性情的 ,“作 诗不可无我”。
③作诗还应有诗才,即作家的才气、天分和学 识。
袁枚的“性灵说”诗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
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
11
创作:
诗:直抒胸臆,清新隽永,流转自如,洒脱通俗。
《马嵬》其二: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 代 文 学 第二章 清中叶诗文词
1
第一节 清中叶的诗
2
格调派:以沈德潜为代表,主张“诗贵性 情”、“亦须论法”。 性灵派:以袁枚为代表,主张写个人“性 情遭际”。 肌理派:以翁方刚为代表,主张作诗以学 问为根底,重义理与文理统一。 别具一格的诗人郑燮。
3
沈德潜“格调说”: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 人。有《唐诗别裁集》、 《明诗别裁集》 、《清 诗别裁集》、 《古诗源》。
创作:
文:“好骂”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
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秀才亦
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
无复守先待后之意。……老弟以为然
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
为四民之末。 ……今则不然,一捧
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
8
“肌理”二字来源于唐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 肉均”之句,用来论诗,包括义理与文理。
“义理”,即“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 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
“文理”即“言有序”也,指诗律、结构、章 句等作诗之法。
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 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是清代考据之 风影响于诗坛的一个结果。
②诗人的独特个性是最能体现性情的 ,“作 诗不可无我”。
③作诗还应有诗才,即作家的才气、天分和学 识。
袁枚的“性灵说”诗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
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
11
创作:
诗:直抒胸臆,清新隽永,流转自如,洒脱通俗。
《马嵬》其二: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 代 文 学 第二章 清中叶诗文词
1
第一节 清中叶的诗
2
格调派:以沈德潜为代表,主张“诗贵性 情”、“亦须论法”。 性灵派:以袁枚为代表,主张写个人“性 情遭际”。 肌理派:以翁方刚为代表,主张作诗以学 问为根底,重义理与文理统一。 别具一格的诗人郑燮。
3
沈德潜“格调说”: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 人。有《唐诗别裁集》、 《明诗别裁集》 、《清 诗别裁集》、 《古诗源》。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27张PPT)

随堂练习
《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不是写梦,这也 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看到( ) A.民族关系的紧张 B.科举制度的结束 C.君主专制的崩溃 D.封建社会走向衰亡
艺术成就:昆曲与京剧
清代戏曲艺术的发展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1)特点:
①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受到大众喜 爱; ②剧种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表演艺术推陈 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 影响力的是昆曲和京剧。
艺术成就:昆曲与京剧
一、昆剧——名家名作欣赏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 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 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汤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
显 祖
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 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 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
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
一把辛酸泪。 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温饱无着。
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
都云作者痴,
会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 为艰苦的条件下,“批阅十载,增删五
次”,写出了《石头记》。但由于贫困
谁解其中味? 交加,他不到50岁就去世了。在乾隆晚
期排印面世。
文学成就:《红楼梦》
艺术成就:昆曲与京剧
一、昆曲的发展
过程 时间
具体情况(代表作)
起源 发展
南宋
明朝 末年
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又称昆剧、昆腔 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顶峰
清朝 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 前期 《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人教版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ppt课件

《天净 曹雪芹《红楼梦》
沙秋思》
精选ppt课件
3
清代小说
•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是中国小说史上继明代之 后又一个小说创作和传播的高峰时代。明代许多 伟大优秀的小说在这时都得到了重印以及更广泛 流传的机会。清代文人作家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 伟大和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 梓的《儒林外史》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就是 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 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从文学发 展的历史看,清代文学也是和这三部作品的名字 密不可分的。
。
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柔
和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
相结合。
精选ppt课件
15
昆剧脸谱
精选ppt课件
16
中期以后: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 结果: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昆曲逐渐走向衰弱。
精选ppt课件
17
二、昆曲与京剧 艺(二)
精选ppt课件
你知道京剧
是怎样形成 的吗?
18
京剧的形成
乾隆年间, 北京剧坛上演 各种地方戏, 出现了百花 争艳的局面, 四大徽班三 庆、四喜、春台、和春四
经历了曹家由盛到 衰的过程,对社会 上种种黑暗产生了 不满,这就为创作 《红楼梦》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精选ppt课件
8
精选ppt课件
9
《红楼梦》相关 知识你知多少?
《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 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
谁都一满 解云把纸 其作辛荒 中者酸唐 味痴泪言 。,。,
《红楼梦》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贵 族官僚家庭贾府的荣辱兴衰,全面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 朽,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清代文学PPT教学课件

二、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 诗歌向着拟古、形式方向发展。出现了尊 唐的“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 承晚明主情的“性灵派”。
(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1、沈德潜 著有《归愚诗文集》。诗多歌功
颂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诗选、诗评影响 颇大。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 集》《国朝诗别裁集》《说诗啐语》。
一、清初散文
清初散文可分两类:
1、“学人之文”:
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主要 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空疏,强调文章 经世致用社会功能,以议论文见长。
2、“文人之文” :
以侯方域、魏禧、汪婉为代表,主要从文 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纤佻,倡导恢复唐宋 散文传统,以传记文见长。
一、 黄宗羲散文:
(三)袁枚 及其“性灵说”
1、袁枚 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 家”。存诗4000多首。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 《随园诗话》等。其诗直抒感兴,清丽灵巧,流 转自如,《沙沟》《马嵬》《湖上杂诗》皆名篇。
2、“性灵说” 袁枚的论诗主张。提倡“提笔 先须问性情”,“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 也”,“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诗有性情而 后真”。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主义,体现了 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它也有 缺乏深刻社会内容的局限性。
黄宗羲:清代著名史学家。著有《宋元 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及《明 夷待访录》等,编纂《明文海》500卷。
《明夷待访录》为政论集,共分《原君》 《原臣》《原法》等13篇,其锋芒所向, 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具有鲜明民主主义思 想。散文朴实无华,笔锋犀利。
二、侯方域散文
侯方域,有《壮悔堂集》。散文往往将 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 一炉,形成清新奇峭风格,而尤以传记散 文见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_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_清朝前期的文 学艺术 优秀课 件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2. 京 剧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 京剧形成——以徽调、汉调为基础,中国国粹 行当:生、旦、净、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_清朝前期的文 学艺术 优秀课 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_清朝前期的文 学艺术 优秀课 件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 、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 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_清朝前期的文 学艺术 优秀课 件
泱泱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辉 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传 统文化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 以荣耀和自豪。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应该勇敢地担负起传播与复 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以经 典浸润人生,以诗文陶冶情志,以 心灵传承文明,共同守护民族的精 神家园――这份足以感动人类和后 世的珍贵文化遗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_清朝前期的文 学艺术 优秀课 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_清朝前期的文 学艺术 优秀课 件
孔尚任的《桃花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_清朝前期的文 学艺术 优秀课 件
3.特点:
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 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 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 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2)“诗礼之家”的家庭文化环境,使之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 陶,也影响到其《红楼梦》的创作。
3)由盛及衰的家庭变故,使之深切地感受到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加深了 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清代诗文词(第一章 第七章)PPT课件

(3)以诗明志,于凄楚里见其高风亮节。
(四)其他遗民诗人
吴嘉纪 屈大均
二、钱谦益和虞山诗派
(一)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一字牧斋,晚号 蒙叟、绛云老人、东涧遗 老等,江苏常熟人。
剃发降清 抗清自赎
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 人。
2.诗歌创作
(1)诗学中提出重“学问”的要求,转益多 师,主张革新诗歌, “必有为而作”。
袁枚(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 笔记小说《子不语》。
论诗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 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 甚大,形成了性灵派。
性灵说
袁枚论诗崇尚性灵。所谓“性灵”包括 性情、个性和诗才。主张诗歌创作应抒写 性情(“性情以外本无诗”),表现诗人 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有人 无我,是傀儡也”),追求独创、自然, 重视作家的诗才,认为艺术构思中的灵机 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
有《带经堂集》,后人所辑有 《带经堂诗话》,是其诗论的 代表作。
2.“神韵说”
神韵说是王士禛的论诗主张。其论诗吸取司 空图“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 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理论,主张“兴 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玄远的风 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要求诗歌要有含蓄深 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以王维、孟浩然为诗 歌创作的典范。
原名绛,入清后,改名炎武, 字宁人,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江苏昆山人。参加抗清,始终 不仕于清朝。
《亭林诗文集》《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诗歌理论:
(1)强调诗歌反映社会现实 的政治功能,“文须有益于 天下”;
(四)其他遗民诗人
吴嘉纪 屈大均
二、钱谦益和虞山诗派
(一)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一字牧斋,晚号 蒙叟、绛云老人、东涧遗 老等,江苏常熟人。
剃发降清 抗清自赎
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 人。
2.诗歌创作
(1)诗学中提出重“学问”的要求,转益多 师,主张革新诗歌, “必有为而作”。
袁枚(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 笔记小说《子不语》。
论诗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 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 甚大,形成了性灵派。
性灵说
袁枚论诗崇尚性灵。所谓“性灵”包括 性情、个性和诗才。主张诗歌创作应抒写 性情(“性情以外本无诗”),表现诗人 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有人 无我,是傀儡也”),追求独创、自然, 重视作家的诗才,认为艺术构思中的灵机 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
有《带经堂集》,后人所辑有 《带经堂诗话》,是其诗论的 代表作。
2.“神韵说”
神韵说是王士禛的论诗主张。其论诗吸取司 空图“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 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理论,主张“兴 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玄远的风 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要求诗歌要有含蓄深 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以王维、孟浩然为诗 歌创作的典范。
原名绛,入清后,改名炎武, 字宁人,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江苏昆山人。参加抗清,始终 不仕于清朝。
《亭林诗文集》《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诗歌理论:
(1)强调诗歌反映社会现实 的政治功能,“文须有益于 天下”;
《清代文学》课件

清代文学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总结词
清代文学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作品 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等方面都反 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VS
详细描述
清代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都体现了儒家 思想的影响,如《红楼梦》中的道德观念 和《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此外,道家 思想也对清代文学产生了影响,如《桃花 扇》中的虚无主义思想和《西游记》中的 自然主义思想。
详细描述
如袁枚的“随园诗话”主张“性灵说”,推崇诗歌要抒发 真情实感,反对矫揉造作,强调诗歌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 能。
总结词
清代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表达深入浅出,具有浓厚的生 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详细描述
如黄遵宪的《山歌》以白话语言写成的民歌风格,清新自 然,通俗易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
清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
• 《红楼梦》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爱情和人性的独特思考,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水浒传》
01
02
总结词:以英雄传奇为 主题的小说,具有豪放 、粗犷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03
04
05
《水浒传》是清代施耐 庵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 为背景,通过描绘梁山 好汉的生活和战斗历程 ,展现了英雄传奇的故 事。
清代文学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清代文学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 性等特点,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 人民的心声。
影响
清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 资源和思想启示。同时,清代文学也 对外国文学产生了影响,为世界文学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2
清代小说
《红楼梦》
• 总结词: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 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一字牧斋, 晚号蒙叟、绛云老人、东涧遗老等,江苏常熟 人。
在明朝钱谦益仕途蹭蹬,屡起屡踬,历尽 坎坷挫折,感时愤世,郁塞苦闷。经历故国沧 桑、身世荣辱的巨大变故,他入清后的诗歌更 显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特色。除了悲悼明 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 羁囚的哀音。
山居杂咏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着多。
三、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 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曾从永 历桂王举兵抗清,南明灭后隐遁归山, 埋首著述,博通经学、史学和文学,贡 献卓著,学者称船山先生。他生于“屈 子之乡”,受楚辞影响,步武《离骚》, 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编有《薑斋诗 话》。
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被称为“江 左三大家”,三人明末就有诗名,入清 后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共同特 点是:都是降清明臣。诗歌宗唐,反对剽 窃与拟古的萎靡诗风。他们上扫明代前 后七子颓风,下启有清一代诗歌风气。 在诗歌的情思上,三家多表现沧桑感与负 罪感相交织的“贰臣”心理。
一、钱谦益
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沈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 鹊来燕去自成窠!
二、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 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以反对阉 党著名,清兵入关,积极投身抗清斗争,后隐 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他是著名的思想家、 史学家和文学家。
一、侯方域
侯方域(1618~1654)少有才名,入清未仕。 有《壮悔堂文集》10卷,体裁多样,内容广泛。
敢于打破文体壁垒,以小说为文,多是写 掾吏、伶人、名伎、军校等下层人物的作品, 如《赠丁掾序》、《马伶传》等。尤其是《李 姬传》再现风尘女子李香识大义、辨是非的品 德和节操,都“以小说为古文辞”,提炼细节, 揣摩说话,刻画神情,具有短篇小说的特点。
他强调诗写现实,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 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 动浙派形成。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 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 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史学上成就尤大。所著 《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气。在哲学、 政治思想上,反对朱儒“理在气先”之说,认为 “理”不是实体,只是“气”中的条理和秩序。揭 露了君主一个私有天下产业的罪状,作出“为天下 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 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肯定“天下之 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改 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 强调工商皆本。这种政治历史观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 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 录》、《南雷文定》等。
清代文学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遗民诗人 二、古文三大家 三、钱谦益 四、吴伟业 五、王士禛 六、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遗 民 诗 人(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后改 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他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 益于天下”。他“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秋雨》),四百多首诗,拟古、咏怀、游 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主题, 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如 《秋山》、《海上》 、《精卫》等。
二、魏禧
魏禧(1624~1680)论文以有用于世 为目的,要“关系天下国家之政”,反 对模拟,不“依傍古人作活”,博学多 闻,身际易代,怀抱遗民思想,关心天 下时务。《大铁椎传》是其名篇,叙事 如状,写身怀绝技的剑侠遭际和愤懑, 神情毕现,豪爽照人,篇末寄意不为世 用的感慨,耐人寻味。
三、汪琬
汪琬(1624~1680)散文力主纯正,偏于 保守。所作原本六经,叙事有法,碑传尤为擅 长,“公卿志状皆得琬文为重”,受到后世正 统文士的推崇。记叙苏州市民反暴政的《周忠 介公遗事》,为世称道,文以周顺昌事迹为主 线,写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突出周被逮时 苏州市民仗义执言和群情激愤的热烈场面,真 实生动,称得上散文中的优秀作品。
如《绝句》:“半岁青青半岁荒,高 田草似下田荒。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 罡风十夜霜。”
古文三大家 写作文学散文的有称为“清初三大 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观点 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状物笔 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 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 曲详尽,推为第一。“三家”是桐城派 的嚆矢。
后秋兴之十三 海角涯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建设,嗤点前贤, 对明代复古派和反复古派进行尖锐的批判。他 强调时代、遭遇和学问的重要性,建立起“诗 有本”的真情论,以真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感 情为核心,达到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 他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广收博取,推陈 出新,对确立有清一代诗风,起了“导平先路” 的作用。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 近体,七言律诗情词怆恻,沉雄苍凉,入杜堂 奥,学得神髓。
柳如是 《柳如是别传》(陈寅恪)
《有学集》中《夏五诗集》、《高会堂诗集》 等,是记载反清复明的“专集” 。
《后秋兴》是钱谦益晚年的一组大型组诗。 依照杜甫七律组诗《秋兴八首》,并步其韵而 作。全诗有七律13组,每组8首,共104首,命 题为《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简称《后秋 兴》。这些诗的内容大都与抗清斗争有联系, 寄托作者的故国之思。作者在经历了故国沧桑, 中原板荡和身世荣辱的巨变之后,感慨万千, 凝结为诗,感情强烈而真实。
受钱谦益的影响,在其家乡常熟产生 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 钱曾、钱陆灿等人。这个诗派的代表人 物冯班(1602~1671)曾师从钱谦益, 反对七子、竟陵和严羽《沧浪诗话》, 著有《钝吟杂录》 。
在明朝钱谦益仕途蹭蹬,屡起屡踬,历尽 坎坷挫折,感时愤世,郁塞苦闷。经历故国沧 桑、身世荣辱的巨大变故,他入清后的诗歌更 显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特色。除了悲悼明 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 羁囚的哀音。
山居杂咏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着多。
三、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 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曾从永 历桂王举兵抗清,南明灭后隐遁归山, 埋首著述,博通经学、史学和文学,贡 献卓著,学者称船山先生。他生于“屈 子之乡”,受楚辞影响,步武《离骚》, 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编有《薑斋诗 话》。
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被称为“江 左三大家”,三人明末就有诗名,入清 后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共同特 点是:都是降清明臣。诗歌宗唐,反对剽 窃与拟古的萎靡诗风。他们上扫明代前 后七子颓风,下启有清一代诗歌风气。 在诗歌的情思上,三家多表现沧桑感与负 罪感相交织的“贰臣”心理。
一、钱谦益
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沈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 鹊来燕去自成窠!
二、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 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以反对阉 党著名,清兵入关,积极投身抗清斗争,后隐 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他是著名的思想家、 史学家和文学家。
一、侯方域
侯方域(1618~1654)少有才名,入清未仕。 有《壮悔堂文集》10卷,体裁多样,内容广泛。
敢于打破文体壁垒,以小说为文,多是写 掾吏、伶人、名伎、军校等下层人物的作品, 如《赠丁掾序》、《马伶传》等。尤其是《李 姬传》再现风尘女子李香识大义、辨是非的品 德和节操,都“以小说为古文辞”,提炼细节, 揣摩说话,刻画神情,具有短篇小说的特点。
他强调诗写现实,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 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 动浙派形成。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 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
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 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史学上成就尤大。所著 《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气。在哲学、 政治思想上,反对朱儒“理在气先”之说,认为 “理”不是实体,只是“气”中的条理和秩序。揭 露了君主一个私有天下产业的罪状,作出“为天下 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 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肯定“天下之 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改 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 强调工商皆本。这种政治历史观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 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 录》、《南雷文定》等。
清代文学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遗民诗人 二、古文三大家 三、钱谦益 四、吴伟业 五、王士禛 六、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遗 民 诗 人(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后改 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他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 益于天下”。他“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秋雨》),四百多首诗,拟古、咏怀、游 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主题, 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如 《秋山》、《海上》 、《精卫》等。
二、魏禧
魏禧(1624~1680)论文以有用于世 为目的,要“关系天下国家之政”,反 对模拟,不“依傍古人作活”,博学多 闻,身际易代,怀抱遗民思想,关心天 下时务。《大铁椎传》是其名篇,叙事 如状,写身怀绝技的剑侠遭际和愤懑, 神情毕现,豪爽照人,篇末寄意不为世 用的感慨,耐人寻味。
三、汪琬
汪琬(1624~1680)散文力主纯正,偏于 保守。所作原本六经,叙事有法,碑传尤为擅 长,“公卿志状皆得琬文为重”,受到后世正 统文士的推崇。记叙苏州市民反暴政的《周忠 介公遗事》,为世称道,文以周顺昌事迹为主 线,写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突出周被逮时 苏州市民仗义执言和群情激愤的热烈场面,真 实生动,称得上散文中的优秀作品。
如《绝句》:“半岁青青半岁荒,高 田草似下田荒。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 罡风十夜霜。”
古文三大家 写作文学散文的有称为“清初三大 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观点 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状物笔 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 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 曲详尽,推为第一。“三家”是桐城派 的嚆矢。
后秋兴之十三 海角涯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建设,嗤点前贤, 对明代复古派和反复古派进行尖锐的批判。他 强调时代、遭遇和学问的重要性,建立起“诗 有本”的真情论,以真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感 情为核心,达到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 他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广收博取,推陈 出新,对确立有清一代诗风,起了“导平先路” 的作用。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 近体,七言律诗情词怆恻,沉雄苍凉,入杜堂 奥,学得神髓。
柳如是 《柳如是别传》(陈寅恪)
《有学集》中《夏五诗集》、《高会堂诗集》 等,是记载反清复明的“专集” 。
《后秋兴》是钱谦益晚年的一组大型组诗。 依照杜甫七律组诗《秋兴八首》,并步其韵而 作。全诗有七律13组,每组8首,共104首,命 题为《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简称《后秋 兴》。这些诗的内容大都与抗清斗争有联系, 寄托作者的故国之思。作者在经历了故国沧桑, 中原板荡和身世荣辱的巨变之后,感慨万千, 凝结为诗,感情强烈而真实。
受钱谦益的影响,在其家乡常熟产生 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 钱曾、钱陆灿等人。这个诗派的代表人 物冯班(1602~1671)曾师从钱谦益, 反对七子、竟陵和严羽《沧浪诗话》, 著有《钝吟杂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