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漂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浮漂知识----详解

浮漂知识----详解

浮漂知识详解一浮漂材料与工艺现在市场上的浮漂很多,林林种种,按材质来分主要有:塑料、孔雀羽、巴尔杉木、芦苇、通草、桐木等等。

作为最适合台钓用的材质主要有孔雀羽、巴尔杉木与芦苇。

它们的特点是密度小、同体积的情况下质轻而浮力大。

这里便有钓有提出异议了,说空心塑料做的漂同体积下浮力不更大吗?这里说一下,空心塑料不合适的原因是自重问题,自重太小而上牵力太大而致辞使讯号出不来,不合适作为好台钓漂的材料。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塑料的热胀冷缩相当大,综合来说市面上所以没有塑料制的台钓漂,有的话性能也很差。

而通草与桐木的自重较大,而台钓漂与海钓用漂相比体积小得多。

因此用通草与桐木作台钓漂浮力值达不到好漂的要求。

而孔雀羽、巴尔杉木、芦苇作为制做台钓浮漂的主要材料也各有各的特点。

孔雀羽制漂分为硬羽漂(带壳孔雀羽漂)与软羽漂(去壳孔雀羽漂)两种。

硬羽漂自重较大,为追求吃铅量而不得不增大体积,导致灵敏度下降,不增大体积漆水的难度又很大,现在逐渐被慢慢淘汰出市场。

但前期的经典漂型很多如:达摩、克修等等,值得收藏。

孔雀羽壳后的质量相当轻,这种材质应该是目前做漂的材质中最轻的,最好的应该是山林中自然脱落的孔雀羽,但时间久了老化了质量又会下降,所以最好的材质是最难寻求的。

因为很大直径的孔雀很少,所以大部分去壳孔雀羽浮漂的直径都不大。

大部分的孔雀羽漂型被制做成细长身的漂。

这种材料制成的漂讯号真实、沉稳。

软尾去壳更是钓滑口鱼的利器。

虽然孔雀羽浮漂的优点很多,但缺点也很明显,因材质所限它大多无法做成大浮力大体积的钓大深水、混养、或水库的漂。

而且热胀冷缩给用这种漂来打比赛的钓友带来很多麻烦。

调漂或校漂得非常注意气温和水温的变化。

去壳制的漂由于身软漆水难于掌握,牢固度也不是很高。

软羽漂的代表型漂也是:达摩、克修等等。

巴尔杉木又称轻木、日前因材质易得,剪裁方便、成型容易、自重合适,逐渐成为制漂业的主要原材料。

它的主要产地为:非洲、南美、我国云南等地也有产。

各种浮漂目数的特点

各种浮漂目数的特点

各种浮漂目数的特点
不同目数的浮漂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是几种常见浮漂目数的特点:
1. 高目数浮漂:高目数浮漂指的是目数较大的浮漂,例如20目、25目等。

高目数浮漂更加敏感,能更好地感知鱼咬钩的
动静,并及时作出反应。

适合用于清澈的水体或者需要远距离钓鱼的情况。

2. 中目数浮漂:中目数浮漂通常是指10目到15目之间的浮漂。

中目数浮漂的优点是既有一定的敏感度,也有一定的浮力,适合用于中等深度的水域。

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钓鱼场景。

3. 低目数浮漂:低目数浮漂一般是指5目到8目之间的浮漂。

低目数浮漂浮力较小,适合用于浅水或者缓慢流动的水域。

它们对鱼咬钩的感知较差,适合用于一些对鱼咬钩较敏感的鱼种。

4. 多目数浮漂:多目数浮漂是指可以自由调节目数的浮漂,例如可调目数漂或者伸缩目数漂。

它们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浮漂的目数,适应不同水域和鱼情。

可以方便地进行深度调节,适合用于多变的钓鱼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目数的浮漂适用于不同的钓鱼场景和鱼种,选择浮漂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浮漂钓鱼知识点总结大全

浮漂钓鱼知识点总结大全

浮漂钓鱼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钓鱼浮漂的选择1.1 材质:浮漂一般有木质、塑料、泡沫塑料等材质,最常用的是木质和塑料材质。

1.2 形状:浮漂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等,不同形状的浮漂适用于不同的钓鱼环境和钓鱼方式。

1.3 尺寸:浮漂的尺寸大小通常是根据钓鱼的目标鱼种和钓鱼的水深来选择的,一般来说,浮漂越大,适用于的水深越深,浮漂越小,适用水深越浅。

二、浮漂钓鱼的基本知识2.1 浮漂的作用:浮漂作为钓鱼工具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提示鱼饵是否被咬食了,以及鱼钩所处的位置。

2.2 浮漂的调整:浮漂的调整是指根据钓鱼的水深、漂杆长度、钓组结构等因素,来调整漂的浮力和沉降速度,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钓鱼环境。

三、浮漂钓鱼的注意事项3.1 浮漂的敏感度:选择敏感度高的浮漂有助于更快地发现鱼咬钩情况,增加钓鱼成功率。

3.2 浮漂的色彩:在水下,不同颜色的浮漂会呈现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深色浮漂适用于光线较暗的水域,浅色浮漂适用于光线充足的水域。

3.3 浮漂的选配:在钓鱼时需要根据水域和水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浮漂,以确保钓鱼顺利进行。

四、浮漂的维护和保养4.1 浮漂的清洁:使用后的浮漂需要及时清洗干净,以便延长浮漂的使用寿命。

4.2 浮漂的保养:在长时间不使用时,浮漂需要保存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免造成浮漂的变形和损坏。

五、浮漂钓鱼的技巧5.1 浮漂的调整技巧:在钓鱼时,需根据水深、水流情况来适时地调整浮漂的深浅和沉降速度,以确保鱼饵在合适的位置垂钓。

5.2 浮漂的运用技巧:在钓鱼时,需要灵活地运用浮漂,及时发现鱼咬钩情况,掌握合适的时机进行钓鱼。

六、浮漂钓鱼常见问题解答6.1 浮漂沉没:如果浮漂一直沉没,可能是因为浮漂的浮力不够,或者漂杆的长度不够,或者使用的漂杆粗细不合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和解决。

6.2 浮漂漂移:如果浮漂一直漂移,可能是因为水流较大,或者使用的浮漂重心不稳定,需要根据情况调整漂的浮力和稳定性。

钓鱼技巧之钓具:鱼漂的种类及用途

钓鱼技巧之钓具:鱼漂的种类及用途

鱼漂的种类及用途
鱼漂是钓鱼时鱼咬钩的讯息反应工具,通过观察鱼漂动作不但能判断鱼吃饵情况,有经验的钓者还能判断出是什么鱼吃饵,事实上鱼漂也是钓鱼收获好坏的关键因素,接下来一起来讨论下鱼漂的种类大全及用途!
一、立式鱼漂
立式鱼漂是数量最多的一类鱼漂,形状最多,如辣椒形、纺锤形、棒形、伞形、陀螺形等,使用时垂直立于水中,上部露出水面,鱼吞钩时漂或下沉或上升信息明显,使用较多,尤其是初学者、老年人和视力差者大为欢迎。

二、卧式鱼漂
卧式鱼漂多为椭圆形,使用时鱼漂横漂在水面上,鱼咬钩时鱼漂会斜立或直立起来,信息也较清晰,尤其是不怕风浪是其特点,多用于风大浪高的场合。

三、七星漂
七星漂是多个(一般为5~7个)漂粒有间隔地串接在一起,别称星漂、散子漂、蜈蚣漂等,使用时漂浮在水面上(有时也有几粒没入水中),优点是适应性强,变化钓点时不用因水深有变化而调节鱼漂,缺点是抗风性能较差,故只适用于静水、近钓。

四、球形鱼漂
球形鱼漂有圆形或纺锤形两种,多由泡沫塑料或薄塑料制成,特点是浮力大,常用于浮钓中上层水域的鱼类,海竿浮钓多用这种浮漂,
但灵敏度不太高。

五、三角鱼漂
三角浮漂的漂身为等边三角形,横向遇暗流时可自然分水流,从整体结构上真正做到稳定抗风浪。

漂身纵向入水受力面积小因此受到的水阻力更小,弱口、轻口鱼吃食时动作被放大,信号更强烈。

六、特种鱼漂
特种鱼漂是指通常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鱼漂,如适于夜间钓鱼的夜光漂,漂尖有发光涂料,黑夜中可看清楚,再如电子鱼漂可通过灯光或颜色的变化立即可反映出鱼儿咬钩的情况。

如何正确选择适合的鱼漂

如何正确选择适合的鱼漂

如何正确选择适合的鱼漂鱼漂是钓鱼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装备之一,它可以帮助钓友判断鱼咬钩的情况,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然而,市面上的鱼漂种类繁多,选择适合自己的鱼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选择适合的鱼漂,并给出一些选购建议。

一、了解鱼漂的种类鱼漂根据使用材质和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浮漂、沉漂和调漂。

浮漂适合在水上漂浮,可以用于对浮水层的鱼进行观察;沉漂则适用于深水区域的钓鱼;调漂则是一种可以调节深度的漂,可以根据不同的鱼种和鱼咬情况调整下沉深度。

二、根据钓鱼环境选择1. 淡水还是咸水如果钓鱼地点是淡水环境,那么选择淡水鱼漂是明智的选择;而如果是咸水环境,则需要选择抗蚀性更好的咸水鱼漂。

2. 钓点的水流情况水流情况对鱼漂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

水流湍急的地方,需要选择重量适中、线形流线型较好的漂,以便更好地穿插水流;而水流平缓的地方,选择轻巧、灵敏度高的漂会更加合适。

3. 钓点的底部情况钓点的底部情况也会影响鱼漂的选择。

如果钓点有草丛或者水草较多,选择有浮力较大的漂,可以减少倒挂的概率;如果底部有堆积物或者石头,选择较重的沉漂会更加适合。

三、根据钓鱼目标选择1. 鱼种不同的鱼种对鱼漂的要求也不同。

比如,对于鲤鱼等喜欢在水中悬停觅食的鱼种,选择较重的沉漂更合适;而对于喜欢在草丛中觅食的鱼种,选择较轻的浮漂会更有效果。

2. 鱼咬力有些鱼种咬力较大,对鱼漂的抗冲击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选择抗震性和耐磨性较好的漂。

四、选购建议1. 购买正规品牌产品市面上有很多品牌的鱼漂,建议购买一些质量有保障的品牌产品。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鱼漂的使用寿命,也能提高钓鱼的体验。

2. 考虑成本性价比不同品牌和型号的鱼漂价格可能相差很大,选择适合自己的鱼漂时,除了要考虑质量,还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

不必盲目追求高端产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状况,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3. 进行试用评估在购买之前,可以先进行试用评估。

试用评估的过程中,可以观察鱼漂的浮力、转动灵敏度等性能,以及是否容易倒挂或者漂移。

全方位了解浮漂

全方位了解浮漂

全方位了解浮漂浮漂,又叫浮子、鱼漂、鱼浮等,是钓鱼的重要渔具之一。

甚至,可以说它是台钓的精髓之一。

现在浮漂分的很细,几乎每一种鱼情都会有与钓法相配合的浮漂。

可见浮漂的重要性,那我们就要全面的掌握浮漂。

下面就对浮漂进行一下全面的讲解:一、浮漂的种类与形状1、卧式浮漂:卧在水面上,不受风浪的影响。

当鱼吞饵时,浮漂立起(当然只有往下拉的鱼类,漂才能立起)。

使用时,把漂对好成立式。

当漂睡倒或下沉时,表示鱼吞饵了。

2、立式浮漂:有棒形、纺锤形、辣椒形、中穿立形、伞形、羽毛漂等,适用于吞饵动作较小的鱼类。

使用时,浮漂顶部露出水面,只要鱼吞饵,浮漂就会有明显反应。

3、线浮漂。

又称蜈蚣漂和七星漂等。

用禽类的粗羽毛制成圆形、椭圆形或用小塑料球串联而成。

4、球形浮漂:有圆形和枣形两种。

这种浮漂的特点是钓力大,常用于钓中上层水域的鱼类,即浮钓。

当鱼吞饵时,浮漂下沉。

二、浮漂的材料1、孔雀羽去壳软尾——对付滑口和乱口稳重,动作小而正确。

2、芦苇标材质——轻、浮力大、灵敏度高、能准确捕捉微弱鱼讯,轻口过于刚性、灵敏,鱼迅语言动作夸张3、巴尔沙木——纤维孔间隙较大,材质可能也不均匀,在打防水底漆时,易涂装不当(以机器上漆)而造成吸水现象;材质易碎,应用不当会破损、折断。

上漆最好是透明的,可以看纤维。

软的好,硬的上漆多,降低了浮力。

三、浮漂的颜色一般用色彩鲜明的颜色,这样无论晴天或阴夭、光线强暗都可以使垂钓者看得清楚。

垂钓时,早晚用白色或黄色,中午以红色和橙色为好。

四、浮漂的选择选择浮漂要依据垂钓水域的深浅、垂钓鱼类的大小、水流缓急情况及铅坠的重量而定。

钓深水底鱼时,应选较大浮漂配以较大铅坠,便钩饵迅速落底。

在风力较大的水域垂钓时,应选用漂体长、顶端较细的线浮漂。

浮攘的浮力应与铅坠的重量(包括饵料)调试准确、合理。

浅水底钓时,浮漂的浮力与铅坠的重量相等。

浮钓时,浮漂的浮力应略大于错坠与饵料的重量,这样在鱼香饵时,才能更灵敏地反应到浮漂上来。

全面认识鱼漂

全面认识鱼漂

全面认识鱼漂鱼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工具。

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

所以鱼漂是钓鱼收获好坏的重要环节。

下面中国钓具之都博览城教我们从鱼漂的各个部位全面的了解一下鱼漂:一、漂尖(亦称漂尾、漂信、漂苗、视目杆等)鱼漂上部那截细细的、画有红色、黄色及黑色、绿色等宽窄不同色环的部分。

是垂钓者判断鱼是否吃钩;钩上是否有饵;窝点内是否有鱼的重要信息来源。

每一个色环即为漂目,一格为一目,黑色的细环带是起到分割漂目的作用的。

我们在设定调目及钓目的时候,同样不能忽视这个小小的区域(特别是在垂钓猾口小鲫鱼时)。

二、漂身一支鱼漂的主体部分,是鱼漂产生浮力的主要部分。

根据钓手不同的垂钓要求,漂身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

如球型、橄榄型、梭型、水滴型、流线型等。

漂身不同的形状,在使用时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针对不同的鱼情、水情和垂钓中的战术策略,所需选用的漂身形状也是各有不同的。

在这一点上,取材方便、加工容易的木制类鱼漂就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

如巴尔杉木、芦苇及轻木等。

三、漂颈从漂尖连接漂身的结合部至漂身最宽部之间的部位,我们称之为漂颈。

一支鱼漂的漂颈越长,该漂身的上曲线就越好,在使用中产生的向上顶的力就容易被体现出来,利于垂钓开口不好、鱼讯微弱的“病态鱼”和冬春寒冷季节的情况下使用。

为了充分地体现它的这个特性,这类鱼漂都采用细长的实心漂尖与之匹配。

但对于垂钓鱼讯杂乱的猾口鱼和风浪起伏较大时,这类鱼漂就没有太多的优势了。

而漂颈长度较短的鱼漂,其漂身肯定会呈现一个上大下小、稳定的锥型。

这类的鱼漂比较适宜运用在钓猾口鱼和控制鱼在底部摄食的战术,它较少出现虚假信号,给我们的是一些扽感明显的下挫或沉稳的上浮,中钩率要优于其他造型的鱼漂。

通过鱼漂的全部部位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支性能优异的鱼漂,其考评的指标不仅要考虑到外观做工的精美,更要注意它的漂身形状是否能够针对相应的鱼情。

鱼漂的用法有哪些应该怎么用

鱼漂的用法有哪些应该怎么用

鱼漂的⽤法有哪些应该怎么⽤ 鱼漂是垂钓时鱼⼉咬钩的讯息反应的⼯具。

⼈们可以看到鱼漂的动作,判断鱼⼉吃⾷的情况,从⽽决定提竿的时机。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鱼漂的⽤法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鱼漂的⽤法 ⼀、抛竿后,浮漂依然躺在⽔⾯,没有按时竖起;或者浮漂快速移动;这⼀般是⼩鱼在中、上层接钩,也可能是中上层鱼就饵的信号,但不⼀定有鱼获。

⼆、浮漂快到底时,没有按正常降落。

下降慢了半拍,快了半拍、停了半拍、还没有到预定的数⽬停下来、加速,都有有可能是鱼在咬钩。

三、浮漂到位稳定后,先缓缓上升,⽽后短促有⼒地下顿,这是“最标准”的信号,鱼吃钩正常,这时,提竿的命中率相当⾼。

当浮漂上升时,钓⼿要做好准备,看见浮漂下顿的瞬间扬竿,⼗拿九稳;⽽上升后并不顿,有⼀个短暂的停留,也须迅速提竿。

四、钩⼦到底后,浮漂稳定在你所设定的钓⽬,慢慢上升,但上升1⽬左右突然出现短促有⼒的下顿信号,要及时扬竿。

五、浮漂还没到位就上下跳动,这说明鱼在下层很活跃,也可能是饵料的雾化太快,鱼太“躁”。

这种情况,如果信号多,可以考虑钓浮。

待到中鱼率低时,则考虑仍然钓底,以抓底层接⼝信号为主,⼀般是抓以下两种信号中鱼率较⾼:短促有⼒的下顿、缓慢上浮不动时。

同时采取的措施是拉⼩饵或搓⼩饵。

六、浮漂到位后,突然⼤幅度下沉,这多数是鱼体撞线所致。

稍等⽚刻,若⼜见浮漂浮起即可扬竿。

七、浮漂在没到位之前出现停顿、上浮,可能是双鱼就饵,扬竿双飞,机率很⼤。

⼋、浮漂停顿后下挫,短促有⼒的是有效鱼讯,⽆⼒⽽⼜幅度⼤,多是鱼体撞线和⼩鱼捣乱。

九、反复钓放的“回锅鱼”,出现相当正常的信号时,提竿⽆鱼。

应对的办法⼀般有⼆点:浮漂上捋,钓钝点;放弃⼤信号,专抓某种特殊的⼩信——这需要相当的经验和对浮漂的熟悉程度。

⼗、浮漂到位后,缓慢上升,这⼤多是有效鱼讯,不管其上升多⾼,只要上升过程已停顿,即可扬竿。

浮漂在停顿后如果有迅速改变⽅向的斜向⼊⽔信号,则可能是⼤鱼就饵,应等漂尾⼊⽔后,⽤⼒提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钩调标法--老鬼学校李保安谈技1、选长尾多目(一般十目以上)浮标,半水无钩调标9目10目左右,此为最钝点;2、拴双钩半水看剩余目数,如剩余五目,则(如无钩调10目)10—5=5,5目就是双钩重;3、再挂双饵看压下几目,如还剩余一目,(10—5—1=4)则双饵重4目,余下1目为最灵点;4、延长水线找底,至标尾露出水面1目半左右,下钩应该已触底,可以开钓了;5、如果挂饵后标尾全部入水,可以不去管它,延长水线找底至平水或1目,都可以视作最灵点,开钓;6、水面露出10目表示双钩双饵全到底,1目到10目皆为钓点,目少则灵,多则钝,还可根据鱼情及时换大、小钩,操作比较简单。

什么是无钩调漂法:此即悬钓最钝点,推豆标记固定住。

三摇双钩带饵调半水,待其稳定把目找;带饵找底须细心,一目稍多一点好;此位亦即最灵点,同样标定并记牢。

钝点灵点定下后,漂座上下任你跑;只要不出此范围,哪点上鱼哪点钓。

此法科学又实用,省时高效实在妙。

2. 无钩调标,故名思意就是在去掉钩的情况下调标,也是在半水(半水半不是真的水的一半,而且离底一标深左右的地方)调。

基本原则:确定最钝点(上限),最灵点(下限),无钩时调的目数就是最钝点。

如:我无钩调四目,那么四目就是我们钓的最钝点。

带上钩挂上铒露出的目数就是最灵点。

如:带上钩挂上饵后,在半水情况,标露出一目,那么过一目(一目加一格或是一目半等)就是最灵点。

确定最钝点与最灵点后,在钝与灵之间就是我们的钓目了,确定钝点与灵点,我们才可以知道,自己钓的有多钝有多灵。

4.调5钓3的钓组按照视屏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做的:1、以前带钩调5钓3的钓组去掉钩后抛入钓点,漂显示7目,挂上钩显示5目(一定要记住双钩重2目),然后不带饵往上拉漂,直到漂显示无钩时的调目7目,这时水下是双钩着地,八字环触底。

这时四颗固定浮漂座的太空豆中最上面的那颗就不要动了,这就是要钓的最钝点。

2、找到最钝点后,把漂拉下来(任意位置),挂上双饵(我用的是搓饵)抛入水中,漂肯定沉入水中,这时再把漂往上拉,直到漂露出水面1目多一点或1目半就行了,这时双钩在水下是一钩到底,一钩悬,这时固定浮漂座的最下面的那颗太空豆也不用动了,这就是要钓的最灵点,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找最灵点为什么要是1目多一点或1目半呢,因为1目的时候有可能是下钩蹭底或轻触底,为了保证下钩到底所以要露出1目多一点或1目半,这一点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自己掌握。

3、最钝点和最灵点都找到后,最下面和最上面的太空豆之间就是就是要钓的目数了,象我本来是调5钓3的,现在一样是调5钓1--7目,双钩从一钩到底一钩悬到双钩躺底,可以任意选择上鱼最好,漂象最清楚的位置,反正心里清楚哪里最灵哪里最钝。

4、当需要打浮时,可任意剪掉一点铅皮,象我的这套钓组,剪掉一点铅皮后,漂的目数变为9目,就可以拉动浮漂钓想要的水层,当不需要打浮的时候,不用再加铅皮,往上拉漂,直到露出剪掉铅皮后的9目加上钩重2目等于11目。

露出11目后就是最钝点。

因为打浮这个环节李大师在视屏中介绍的时候不是很明确,我是照着意思自己琢磨的,也不知道对不对,大家不要笑我啊。

(一)、不带饵调标3、无钩、半水调平水——调标步骤:(1)铅坠上先不挂子线和钩,在半水时,增减铅皮将标尖调成平水;(2)然后挂双饵、向上移动浮标确定钓目N(例如N=1、2或3);——观察饵团在水下状态:铅坠触底(或躺底),钩子(饵团)及子线均横躺水底;——适用垂钓环境:属于极钓钝,用于防止小杂鱼闹窝,以及钓刁滑鱼。

1、空钩、半水调2钓2时,水下两钩饵的状态是:下钩饵卧底,上钩饵轻触底,子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

2、(空钩、半水)调4目,其钓目显示如下:1目:上钩饵悬浮,下钩饵轻触底,下子线基本直(略弯);2目:上钩饵悬、临界(擦)底,下钩饵卧底,子线略有弯曲;3目:上饵触(卧)底,下饵卧底,上子线弯曲;下子线严重弯曲;4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5目:双饵卧底,双子线严重弯曲;1、为确保钩子离底10公分左右调标!在调标之前我们一定要测出钓点的水深。

方法如下:在铅坠上卷上一块足以把浮标拉入水下的铅皮。

如果水线长度短于水深,浮标会没入水下。

如果浮标露出水面很多,说明水线长度大于实际水深。

随后我们通过向上或向下移动浮标,使浮标露出水面一目,这时浮标一目以下到铅坠的距离就是钓点的实际水深。

精确找底调标法调整的方法如下:调标我分了二种情况画的,一种是橡皮泥小于调目,另一种是橡皮泥大于调目。

一、条件:钩重一目,橡皮泥重二目,调三钓三。

二、条件:钩重三目,橡皮泥重四目,调三钓三。

新手上路野钓之三调漂与看漂台钓调漂基本调钓方式:一、以全标示杆的目数一半为调目,调目的一半为钓目。

二、以全标示杆的目数或一半为调目,分别挂单钩和双钩饵半水记取目数,以半水单钩的目数为钓目。

三、双钩双饵半水调平水,然后延长水线,使漂上升一目,此时一目即为钓目,去掉双饵标示杆所显出的目数即为调目。

四、单钩挂饵调平水,去掉后标示杆的目数为调目,双钩上饵到底露出的目数即为钓目(一般使用两目)。

“达摩”、“王冠”等高档正规的孔雀羽材质软尾漂,标示杆0.4—0.7毫米之间长10厘米左右,专门钓鲫时可使用第一种方法。

其它档次不太高的或高档次却标示杆较粗的浮漂则用第四种方法。

如专门冲大鱼而去,故意将饵食搓大以引诱大鱼来食则用第三种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种方法是针对空心漂尾或是飘尾太短的硬尾漂。

对于长尾漂则应为调一目至二目,双饵找底钓两目。

鱼情不正常时,一般不要轻易动调目,只要上下移动钓目,上下半目、一目、一目半、两目,水流动时还可上下移动三目至四目。

调漂准确标准:1.浮漂一上一下,短促有力,扬竿有鱼,显示调整正确。

2.浮漂一上一下,缓慢无力,扬竿无鱼或鱼钩刺在下颚,说明铅片太重,应减轻铅片,增加灵敏度。

3.浮漂一上一下,多扬竿无鱼,应加重铅片,减少灵敏度。

4.浮漂抖动激烈,扬竿无鱼,应加铅片。

5.浮漂上下快慢不一,扬竿无鱼,应减轻铅片。

调钓变法:一、调灵钓灵:应用于鱼的行动迟缓,不大开口的情况下,如氧气不足或天气寒冷鱼不爱动。

二、调灵钓钝:用于鱼很滑,吃食时有各种试探活动,不易准确掌握提竿时机的情况。

三、调钝钓灵:用于鱼群密集,互相干扰吃食或鱼咬钩很不规范的情况下。

四、调钝钓钝:鱼多也游动就是不开口,有可能鱼游动中触钩,漂一有反映立即提竿,常可挂上鱼来。

“天气不好,水中缺氧,冬天水冷,吃口轻”当遇到这几种情况时,决不能钓灵,一定要双饵落底,调灵钓钝。

但如用细身细尖子小漂,则调平水钓半目或一目。

在鱼少的水域中为使钓饵有动态仿真效果,来引诱为数不多的鱼时,可以钓灵。

但是小杂鱼多的地方,还是钓钝为好。

在平时钓鱼的开始阶段可以钓灵。

这样发窝快,又能及时了解鱼进窝的情况。

但要随进窝鱼数的增多和“鱼口”的变化逐渐过渡到钓钝。

因调目太低,剩余浮力不够造成鱼饵在池底的压力和鱼饵的重量大于鱼吸食的力量,或者鱼饵藏于淤泥里令鱼无法顺利进食的现象统称为“下迟钝”状态。

但在天气较差、缺氧、鱼儿厌食、水温太低等一些造成鱼儿游动的速度缓慢,吸食动作轻微的时候;钓罗非和鲮鱼、小鱼闹窝、小鱼之中钓大鱼的时候此方法却又十分适用这些非常时期。

如果扬竿时漂相已经到位,而一顿鱼还未离底就跑鱼,那就是提竿过早;若是遛鱼时还没遛两下就跑鱼,那多是提晚了。

不管浮漂上升至几目,只要认定上升已停顿即扬竿。

但要注意,浮漂在上升时不要扬竿。

中钩之鱼钩中位置仅在鱼唇皮上,则提竿过早;挂下唇或喉部则说明提竿过晚一般来说,你调坠的时候,知道了深浅,就该及时调整漂了。

1、我一般水深1.5米以下,用小号漂(1、2号),水深2.5米以内用中号漂(3、4号),2.5米以上会选择4、5号漂。

(不同的漂,型号不一样,这里说的意思就是吃铅的大小)。

2、3.6m的鱼竿,用小号漂(1、2号);4.5m的鱼竿,用中号漂(3、4号);5.4m以上的鱼竿会选择4、5、6号漂。

(以上2种一般用法可以综合起来思考哦)。

一、我们首先将单钩挂上一粒比正常垂钓时稍大一点的饵料,将浮漂调到平水。

如图1。

二、当单饵调到平水时,只要我们在钓组稍微加一点重量,就会浮漂下沉。

也就是说我们挂上正常垂钓大小的双饵时,浮漂自然就会下沉。

此时钩饵在水底基本上就是一饵触底,一饵悬浮的状态。

如图2)三、如果我们将浮漂上调平水状态,则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基本如上,不会改变。

如图3四、如果我们将浮漂上调至露出一到两目时,由于水线的延长和浮漂部分出水使其对钓组浮力的减弱,此时钩饵在水就会出现双饵触底的状态。

如图4.五、如果我们需要将双饵恢复到一饵悬起,一饵触底的状态,那么我们就可以剪去大约一个饵团重量的铅皮,现将浮漂向下调一到两目的距离就可以了。

如图5六、在一般的休闲垂钓中,能调到如图4的状态也就可以了。

在垂钓中,大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对硬尾浮漂,由于尾部较细,顺便要简单说一下各种浮标用途:1、粗短身软尾浮标——适合钓翻身(翻身快、一二下摆间隔慢、适钓控层),2、粗短身硬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翻身快、下沉也较快),3、短身短尾浮标——翻身最快、适合钓水皮,4、长身细硬长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快鱼(可逮截杀、抓停口)5、小号细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底层滑鱼(可钓得很钝)6、细长身短软尾浮标——适合钓底层轻口滑鱼(以去皮孔雀羽浮标为最佳、苗子自己改造)7、急收肩(端肩膀)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涮口滑鱼(下沉快,回升慢)8、竹脚短身细硬尾浮标——立起快(较碳脚)到位也快,竹脚翻身快,打浮或钓接口;碳纤脚阻力小,利于下沉钓底;长脚短身重力上移,放大讯号。

可适当将钓目调高一点。

1、台钓使用的浮漂按形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漂身,一种是短漂身。

在选择浮漂时如要灵敏度高一点的就选择硬尾短漂身的浮漂;若要稳定性高一点就选择软尾长漂身的浮漂。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不变的。

选择浮漂应根据当时所垂钓的水域、鱼情、季节、鱼种和天气来选择浮漂。

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平钓池塘(按天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夏季晴天微风。

这时应选择长漂身的软尾漂。

因为这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好,摄饵时信号比较稳,同时小杂鱼也比较多,长漂身的软尾浮漂可以过滤掉小杂鱼的拱食信号,反映到浮漂的信号多为鲫鱼摄食信号,浮漂下钝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鱼率较高。

如果选择短漂身的浮漂,因其灵敏度较高,所以就不能过滤小杂鱼拱食的信号,这时浮漂多反映为左右晃动或者上下跳动,信号杂乱无章,提竿中鱼率很低。

再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养殖塘(按斤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冬季晴天微风。

这时应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

因为此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小,摄食动作幅度不大,小杂鱼因季节原因也不会强食鱼饵,短漂身的浮漂灵敏度较高,可以反映出鱼摄食时的微弱信号,而软尾漂的稳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时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是明智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