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防洪渡汛工程建设方案范文

防洪渡汛工程建设方案范文

防洪渡汛工程建设方案范文一、概述洪水是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和破坏力最大的一种。

在古代,洪水曾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和灾难,因此古代先民就开始了防洪渡汛的工程建设。

在当今社会,由于城市建设和环境变化,洪水的频率和破坏力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科学有效的防洪渡汛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本次防洪渡汛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提高城市抗洪能力,保障城市和人民的安全。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程建设。

三、水库修建1.水库的作用水库是一种通过拦堵河流而形成的储水场所。

水库在防洪渡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雨水,减少河流洪水的涌入,还可以根据需求调节蓄水和释放水量。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的发生和发展,减轻洪灾的危害。

2.选择水库位置水库的位置需要根据当地地形和河流情况来确定。

通常来说,水库需要建在能够输水的地方,且需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另外,需要考虑到水库的蓄水能力和溢洪泄洪的能力。

3.水库建设在水库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水库的抗震性和抗冲性。

其次,需要考虑到水库的环保性,避免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最后,需要考虑到水库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

四、堤坝修建1.堤坝的作用堤坝是一种用于防止河水泛滥的工程结构。

它可以有效地阻挡洪水的入侵,保护城市和农田不受洪水的侵袭。

2.选择堤坝位置选择堤坝位置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选择地理位置适宜的地方,能够有效地阻挡洪水的侵袭。

其次,需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

3.堤坝建设堤坝的建设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堤坝的结构牢固,能够经受住洪水的冲击。

其次,需要考虑到堤坝的防渗性,避免因为水渗透导致堤坝破裂。

最后,需要考虑到堤坝维护和管理的问题。

五、排水系统建设1.排水系统的作用排水系统是一种用于排除地表和地下水的系统。

在防洪渡汛中,排水系统的作用是及时排除雨水和洪水,保障城市的排水畅通。

常熟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

常熟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

近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常熟市部分地区出现洪水、内涝等险情,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全力应对汛情。

一、迅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7月1日,常熟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内,我市将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面对严峻的汛情,市政府迅速响应,于7月2日0时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全力以赴应对汛情。

二、全面部署,落实防汛责任1.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市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防汛工作。

2.落实责任分工。

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防汛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加强监测预警。

气象、水利等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市民。

三、全力抢险,确保安全度汛1.加强巡查排查。

对易涝区域、地下空间、河道、水库等开展全面巡查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做好人员转移。

对受洪水威胁的群众,及时组织转移至安全地带,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3.加强抢险救援。

组织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随时待命,一旦发生险情,迅速投入抢险救援。

4.强化应急物资储备。

确保防汛物资充足,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四、广泛宣传,提高防范意识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防汛知识,提高市民的防汛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开展防汛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应对汛情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严格纪律,确保工作落实1.加强值班值守。

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2.严肃工作纪律。

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不作为、慢作为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总之,常熟市将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打赢防汛抗旱这场硬仗。

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范措施,共同应对汛情。

城市防洪专项规划(2005-2020)文本

城市防洪专项规划(2005-2020)文本

**市城市防洪专项规划(2005---2020)文本**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年8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条例》的要求,结合**市的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范围是城市规划区,面积3583km2, 规划范围内的河流均为饮马河水系,主要包括伊通河及支流、雾开河及支流共19条大、小河流,及小II型以上的水库35座。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5—2020年。

第四条本规划由文本、图纸及说明书组成。

第五条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曲的各项涉及防洪工程的规划及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六条规划目标通过防洪工程建设,使**市城市规划区内的伊通河、新凯河、小河沿子河、东新开河、鲇鱼沟、永春河等19条河流及35座小Ⅱ型以上水库的防洪工程能够达到其各自的防洪标准及治涝标准。

各河流的防洪标准确定如下:伊通河干流南、上、中、下段为二百年一遇,伊通河北段为百年一遇;双阳河城区段、小河沿子河为五十年一遇,其他河流均采用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各河流的治涝标准:平地均采用一年一遇暴雨标准,坡地排水采用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

第七条规划原则1、确保重点、统筹规划的原则。

2、防汛和抗旱相结合的原则。

3、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4、遵循洪涝规律,体现国民经济对防洪的要求的原则。

5、防洪规划要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6、建管并重的原则。

7、《**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明确提出了**市城市发展的目标就是把**市建设成为适宜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因此在编制规划方案的时候要适当考虑尽量恢复自然景观,充分利用生态水利工程措施,达到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第八条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防洪安全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城市防洪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深化城市防洪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洪水利用、河道水质监测和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城市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使城市水环境得以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苏州市城市中心区排水防涝完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苏州市城市中心区排水防涝完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苏州市发改委关于苏州市城市中心区排水防涝完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9.30•【字号】苏发改中心[2018]241号•【施行日期】2018.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苏州市发改委关于苏州市城市中心区排水防涝完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苏发改中心[2018]241号市水利局:你局苏市水〔2018〕245号文及有关材料收悉。

该项目我委曾以苏发改中心〔2018〕49号文批复项目建议书,市河道管理处委托苏州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委委托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并出具了评估报告。

目前,该项目已办理节能承诺表等相关手续。

经研究,现就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由苏州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苏州市城市中心区排水防涝完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意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报告。

二、项目建设内容:项目拟对陆步桥闸站和活络浜闸站进行改扩建,其中陆步桥闸站改建工程规模为10m防洪闸+10m3/s的泵站;活络浜闸站扩建规模为6m防洪闸+7m3/s的泵站;活络浜整治河道830米。

三、项目总投资估算约4650万元,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安排解决。

四、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该项目需实行招投标。

接文后,请选择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及概算,完成后报我委批复。

(项目代码:2018-320508-48-01-309778)苏州市发改委2018年9月30日文档附件:发文正式稿.doc。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第一章城市概况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一)、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市域处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 31ˊ~31° 50ˊ。

东邻太仓,南接昆山、湘城,西连无锡、江阴,西北与张家港接壤,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域略成荷叶形,东西宽49公里,南北距37公里,全市总面积1264.3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江滩水域面积106.4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设15个建制镇和虞山林场。

市境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大多在3~7米之间(吴淞基面,下同)。

望虞河、盐铁塘纵横贯穿全境,将全市分为虞西、阳澄、滨江三个片。

望虞河以西属虞西片,地势高亢,微有起伏,地面高程约5~7米,称虞西平原。

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北属滨江片,地势偏高,地面高程大都在5~6米,称滨江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南称阳澄片,地势低洼,河湖密布,地面高程约2.5~4米,称阳澄圩区。

尚有顾山、福山诸丘、虞山等孤丘分散分布在境域西北和城西。

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是支配本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最高气温38.2°C,最低气温-11.3°C,年平均温度15.4°C。

年平均降水量1030.8mm,年平均蒸发量1100mm,年平均无霜期243天。

境内降水量不但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

据常熟站实测资料统计,从1922年至今,年降水量最大为1694.2mm(1931年),最小为352.7mm(1922年),最大为最小的4.8倍;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更大,最大为1005.1mm(1931年),最小为180.3mm(1978年),最大为最小的5.6倍。

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的降水量平均占年降水量的54%。

最大日降水量为220mm(1962年9月5日),最大三日降水量341mm(1962年9月4日~6日)。

常熟渠中周边的规划

常熟渠中周边的规划

常熟渠中周边的规划“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6月8日,记者在市城投公司了解到,以渠中片区为本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常熟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启动。

渠中片区位于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新城,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75平方公里,是常熟总规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目标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生态社区。

今年3月起,渠中片区首先开始分阶段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目前庙港路、金湾路、新沈路、沈青路东环河大桥进行路基施工,这些道路将成为本市首批海绵城市道路。

市城投公司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市政景观科项目组长丁晓华介绍,渠中片区新修道路从设计到建设都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实践透水式铺装、植草沟、路缘石开口、雨水花园等措施,使道路具有“吸水”功能。

透水铺装,是指在人行道基层铺设透水混凝土,面层铺设透水道板砖,使更多雨水渗入地表;植草沟分层铺设过滤材料和种植土,并连接渗排管,兼具导流、蓄水、净化功能;雨水花园是一个下凹式绿地,相当于小型蓄水池功能。

与过去道路直接硬化,雨水全部流入雨水管道不同,“海绵设计”的道路在雨后将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地面径流将通过路缘石开口等有组织的边沟流入植草沟,除了部分溢流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大多汇集到雨水花园内,并在干旱时期发挥作用。

据了解,3条道路预计今年11月份竣工投用,将陆续开工建设的渠中片区内沈青路、永青路、银湾路、全港路等其余7条道路也将全部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

在金山路西侧富泰路北侧,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苏州地区第一个海绵校园建筑——锦荷学校及幼儿园新建工程已于5月底开工建设。

锦荷学校将绿色基础设施与校园开放空间、道路、建筑和水景观进行整体性规划,在保障校园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施可持续的雨洪管理理念。

市城投公司工程建设管理中心项目代建科副科长黄维介绍,锦荷学校操场下部将建设一个大蓄水池。

《常熟市河道蓝线及主城区防洪规划》批前公示(5篇)

《常熟市河道蓝线及主城区防洪规划》批前公示(5篇)

《常熟市河道蓝线及主城区防洪规划》批前公示(5篇)第一篇:《常熟市河道蓝线及主城区防洪规划》批前公示《常熟市河道蓝线及主城区防洪规划》第一册《常熟市河道蓝线规划》一、规划概况常熟市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下游。

市域为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1′~31°50′。

东邻太仓,距上海100km;南接昆山、苏州;西接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总面积1276.32km2(含长江界属水面)。

全市辖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碧溪新区(街道办事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南街道办事处)、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虞山林场)、服装城。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常熟1276.32km2市界范围的河道湖泊,分为主城区及主城区以外两个部分,按照流域性河道、区域性河道、市级河道、镇级河道、村级中心河道以及湖泊的六个级别进行蓝线规划。

河道共323条,总长度1187.0km。

流域性河道1条(长江不列入本次规划),长37.0km;区域性河道8条,长199.1km;市级河道16条,长180.9km;镇级河道98条(主城区4条,主城区以外范围94条),长500.8km;村级中心河道200条(主城区162条,主城区以外范围38条),长269.2km。

湖泊共24个,总面积5.143万亩。

三、规划原则(1)遵循流域、区域水利规划的相关标准;(2)同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3)与各乡镇规划相协调;(4)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相统一,体现生态型河道的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蓝线保护与控制范围界定清晰,实现线界落地,为管理部门提供直观、可行的管理依据。

四、蓝线规划1、蓝线绘制办法(1)现状河道的蓝线绘制:以现状河道河口线加向外预留距离(包括规划需拓宽的宽度)为蓝线位置,河道二侧蓝线之间面积为蓝线管理范围,即蓝线总控制宽度;(2)规划新开河道的蓝线绘制:以规划新开河中心线加向二侧预留距离为蓝线位置,规划新开河二侧蓝线之间面积为蓝线管理范围,即蓝线总控制宽度。

防洪规划要求的规划书

防洪规划要求的规划书

防洪规划要求的规划书一、引言防洪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为了更好地防范洪水灾害、减轻洪灾带来的损失,制定防洪规划成为当务之急。

本规划书旨在提出防洪规划的要求,明确各项工作任务与责任,为防洪工作的实施提供指导。

二、总体要求1.加强防洪意识:将防洪工作纳入国家重要政策,增强全社会的防洪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自护能力。

2.科学论证方案:建立科学的防洪规划方案与技术手段,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统筹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防洪工作有足够的经费、人力和物力保障。

4.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防洪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

5.促进技术创新: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提高防洪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三、规划范围与内容1.河流治理:加强对重点河流的治理工作,清淤疏浚,修建堤坝,加固河道防护设施,提高河流的排涝能力。

2.水库建设: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水库,进行梯级开发,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和洪水调节能力。

3.水文监测: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系统,定期对各地区的水位、流量、降雨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预警洪水灾害。

4.城市排水: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确保排水管网的畅通,增加城市的排水能力。

5.防洪建筑:修建防洪墙、防洪闸等设施,提高城市和乡村的抗洪能力。

6.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的防洪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应急职责。

四、工作组织与管理1.制定防洪工作组织与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职责与分工。

2.建立专门的防洪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防洪工作,推动规划的实施。

3.加强对防洪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4.强化防洪工作的监督与考核,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工作进行定期评估。

五、项目投资与财政保障1.根据防洪规划方案确定项目投资总额,合理分配各项工作的经费。

2.探索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防洪工程的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城市概况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一)、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市域处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 31ˊ~31° 50ˊ。

东邻太仓,南接昆山、湘城,西连无锡、江阴,西北与张家港接壤,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域略成荷叶形,东西宽49公里,南北距37公里,全市总面积1264.3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江滩水域面积106.4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设15个建制镇和虞山林场。

市境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大多在3~7米之间(吴淞基面,下同)。

望虞河、盐铁塘纵横贯穿全境,将全市分为虞西、阳澄、滨江三个片。

望虞河以西属虞西片,地势高亢,微有起伏,地面高程约5~7米,称虞西平原。

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北属滨江片,地势偏高,地面高程大都在5~6米,称滨江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南称阳澄片,地势低洼,河湖密布,地面高程约2.5~4米,称阳澄圩区。

尚有顾山、福山诸丘、虞山等孤丘分散分布在境域西北和城西。

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是支配本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最高气温38.2°C,最低气温-11.3°C,年平均温度15.4°C。

年平均降水量1030.8mm,年平均蒸发量1100mm,年平均无霜期243天。

境内降水量不但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

据常熟站实测资料统计,从1922年至今,年降水量最大为1694.2mm(1931年),最小为352.7mm(1922年),最大为最小的4.8倍;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更大,最大为1005.1mm(1931年),最小为180.3mm(1978年),最大为最小的5.6倍。

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的降水量平均占年降水量的54%。

最大日降水量为220mm(1962年9月5日),最大三日降水量341mm(1962年9月4日~6日)。

(二)、所处水系、水文特征1、水系常熟地处长江流域下游,属太湖水系,亦是太湖水系的下游。

境内水网密布,湖荡较多,河港纵横,集镇临河,村落傍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主要引排河道就有23条,望虞河、张家港为流域性河道,白茆塘、常浒河、盐铁塘、元和塘、锡北运河、七浦塘为区域性河道,北福山塘、南福山塘、耿泾、海洋泾、辛安塘、蛇泾、苏家滃、大滃、尤泾、三泾、金泾、徐六泾、青墩塘、环城河为县级河道,还有81条乡级河道,468条村级河道,4971条生产河和许多上浜河、天落潭分布在各地。

水面积较大(200亩以上)的湖荡有13个,主要有昆承湖、尚湖、南湖荡、嘉菱荡、湖圩等。

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可供引、排、调、蓄、航的水网,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我市境内主要河道分布特征基本上是以城区为中心,向四方放射扩展,河道水域南密而北疏,河道比降小,水流平缓,迂迴荡漾,由于受潮汐引排和雨区分布影响,河道无固定流向。

城区水系进水河道有张家港、山前塘、元和塘、横泾塘等;出水河道有白茆塘、青墩塘、常浒河、海洋泾、耿泾塘、南福山塘等。

太湖、苏州、无锡、江阴为我市的上游,长江为我市的下游。

我市历来为洪水走廊,太湖洪水、苏州来水、澄锡虞腹部涝水都要经过我市而入长江,长江又有洪水高潮,每当上游大量来水,本地暴雨产水,长江洪水高潮顶托,来水产水超过了本市河湖容蓄能力,下因洪水高潮顶托而宣泄不畅时,就出现洪涝灾害。

2、水文特征根据市域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为了达到高低分开的目的,我市望虞河东岸设控制线,望虞河东西形成水级。

望虞河以西属虞西区,市境内无水位站,仅在练塘吉家桥闸上设水尺观测水位,实测历史最高水位为4.97米(1991年7月2日)。

望虞河以东为阳澄区,市境内设有白茆塘常熟水位站,根据该站资料统计,年最高水位出现在6~10月之间,其中以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9月份,近二十年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水位(3.50米)的有12年,以1954年7月24日、1999年7月1日水位为最高,均达4.26米。

年最低水位出现时间汛期非汛期都有,其中以2月份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1月份,自1928以来年最低水位低于2.5米的有21年,以1934年8月23日水位为历史最低,仅2.22米。

多年平均水位为2.88米,历史最高水位与历史最低水位差值达2.04米。

日前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十大骨干工程之一——望虞河拓浚工程已经建成,望虞河东控制线已能正常发挥作用,望虞河所泄的太湖洪水、虞西区涝水因有控制线抵挡,高水不再压向望虞河以东的阳澄区。

(三)、地质概况常熟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钱塘褶皱带东部,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东东与北东。

境西、境北隶属中生代隆起区的褶皱部分,新构造运动中呈现差异性升降,在平缓的地面上偶有残丘分布。

境南、境东归属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坳陷区,堆积较深厚,原有地质构造几乎全部沉没,地面低平,多见湖荡。

境域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基岩的露头仅有泥盆系,分布范围局限于虞山、福山诸丘,其余地面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沉积,在望虞河以西多属全新统上段冲积物,南湖荡、白茆塘以南多属全新统上段冲积——湖积物,境东北沿江一带,多属全新统顶部冲积物。

根据建设部《建筑防震规范》(GB50011-2001)江苏省各市、县(市)抗震设防烈度表,常熟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

(四)、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地位等常熟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县市。

“九五”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3亿元,年均递增20.29%(列全省第三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26美元;财政收入30.46亿元,年均递增16.44%(列全省第三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1:54.8:40.1;工农业总产值676.07亿元;总人口103.76万人;耕地面积94.65万亩,人均耕地0.91亩,人多地少。

常熟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166.3亿元,占全市的55%;财政收入15.5亿元,占全市的51%。

人口27.08万人。

由此可见常熟城区不论从那个方面看,对全市而言举足轻重,十分重要。

二、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是由常熟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作为常熟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一)、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区的界定范围常熟城区基本位于市域中心。

城区周边基本都以河道为界,东边为规划外环河,南边为外环河、北塘河,西边为望虞河、张家港,北边为小义塘、规划实施改线方案后的张家港,其中通港路~昭文路之间向东北方延伸外突至陈塘~周行公路。

城市规划区面积151.5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60.9平方公里(含虞山、尚湖风景开发区3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1、近期: 1995年~2000年2、远期: 2000年~2010年3、远景:展望2010年以后(三)、城市性质常熟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融商贸、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山水城市。

(四)、城市规模近期市区人口规模为31万人,远期规划控制在60万人。

(五)、城市发展目标规划期末把常熟市建设成为在全国县级市中较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苏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科技进步、城乡结合、环境优美、产业配套和社会安定的欣欣向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城区国内生产总值20001年为166.3亿元,2010年规划达到450亿元,远景按年均递增10%的速度发展。

(六)、总体规划涉及的城市防洪除涝要求总体规划中要求城区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

设防水位按 4.26米加1米超高考虑。

要求运用挡、排、疏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城区防洪工程体系。

要求城市开发建设时留有10%以上比例的水面积,要求按标准增加排涝动力。

为逐步把内河航道引出城市,规划沿城市外环路外侧新开城市外环航道,也就是作为城市边界的外环河。

第二章防洪、除涝现状和存在问题一、洪涝灾害常熟市地处太湖流域下游,水网稠密,地势低洼。

地形东南低下,客水滞留,易受洪涝侵袭,东北临江,易受风潮袭击,历史上洪涝潮灾害频繁。

根据《常熟水利志》资料:自民国元年(1912年)至今,共有39年出现水灾,平均2~3年遭遇1次水患。

导致洪涝潮灾害的雨型主要是梅雨和台风暴雨两种雨型,梅雨型水灾的特点是历时长、分布广、雨量大,发生时间在6-7月份,台风暴雨型水灾的特点是时间短、风势猛、雨量集中、危害大,一般发生在8-9月份。

(一)、历史上主要洪涝灾害简况民国元年(1912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洪涝灾害年份有1931年、1949处、1954年、1962年。

1、 1931年7月上旬阴雨连绵,降雨154mm,下旬又受台风袭击,降雨109mm,常熟站最高水位4.14米,圩堤溃决,一片汪洋。

桥梁涵洞房屋被毁者,不可胜计。

水涨塘没,河港一片,塘鱼四散,损失甚多。

牛羊鸡漂流死亡者,比比皆是。

兼之江潮顶托,水退不易,致成巨灾。

2、1949年6、7月份,大雨连绵。

江河湖水,同告上涨。

7月24日晚,台风、暴雨、狂潮袭击一昼夜(据1950年测量,浒浦口最高潮位5.7米)。

树木摧折,墙倒屋塌,河岸冲毁,堤塘崩溃,低区尽成泽国。

沿江乡镇家毁人亡,死两千多人,四万多人无家可归,灾情惨重。

3、1954年是太湖流域性洪水,5~8月阴雨连绵,梅雨量达721.2mm,超过警戒水位达4月之久,7月24日常熟站水位4.26米,受淹农亩40余万亩,5万多亩农田颗粒无收。

圩堤岌岌可危,海塘滑坡崩坍险情环生。

超过4.0米水位长达52天。

4、1962年9月初,十四号台风过境,狂风暴雨,昼夜不息,36小时降雨量327.2 mm,河水猛涨,常熟站7日最高水位达4.1米,低洼之区,茫茫一片,12593户房屋受淹,水深过膝,倒塌990间,受淹农田40余万亩。

(二)、1991年、1999年洪水特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洪涝灾害年份有1991年、1993年、1995年、1999年,其中1991年和1999年均是太湖流域性特大洪水,属梅雨型洪水。

雨情和水情的共同特点是:1、梅雨来得早,雨量集中,范围广,雨量大常熟1991年5月18日入梅,比常年提前了近一个月,出梅为7月14日,梅期长达58天。

梅雨总量达822.1mm,是多年平均梅雨量的4.2倍,超过最大梅雨量历史记录100.9mm (1954年梅雨5月5日~8月2日,雨量721.2mm)。

梅雨主要集中在两段,第一段6月12日~6月16日,降雨220mm,第二段6月30日~7月4日,雨量达342mm,最大五日降雨量超过历史有记载的1962年最大降雨量(1962年为341.2mm),最大24小时降雨量202.3mm,仅次于196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