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专项规划(2005-2020)文本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完整word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第四章城市安全规划一、城市安全规划及其与综合防灾规划的不同城市安全规划是通过对城市风险进行分析研究,为最大化地降低突发事件对城市的不利影响,而对城市用地、设施以及人类活动进行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

综合防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之一,历来有之。

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内容,两者从表面上看,似乎很相似,都是为预防、应对灾害,保障城市安全而编制的规划。

但研究对象上,综合防灾规划,主要强调单灾种的综合,主要考虑抗震防灾、防洪、消防、人防四部分,而对于其他灾害,如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考虑较少。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相比来说研究的范围更广,不仅研究各种灾害,还将风险评估、应急管理、防灾空间的建立等诸多与城市安全相关的因素纳入进来,因而更加凸显其规划的综合性、科学性、全程化和圈层化。

随着人们对灾害预防、预警、应急、风险评估的日益重视,综合防灾规划逐渐将这些内容纳入进来,因此,综合防灾规划与公共安全规划的界线也逐渐模糊,致使很多研究编制部门将综合防灾规划与公共安全规划统称为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发展概况我国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居多,在城市规划层面尚处在探索阶段。

受科技部委托,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下,共同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这应该是在SARS 之后,国家首次对公共安全规划领域的探索,为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开拓了道路。

所编制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指南》,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随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出台了他们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研究成果——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框架研究(建设部2006 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与问题,还研究了日本、美国、台湾地区等国内外城市的公共安全及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情况,提出了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金湖城区防洪排涝综合整治规划

金湖城区防洪排涝综合整治规划

1.现状主要问题及其分析1.1规划区概述1.1.1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金湖县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中部偏西,东经118°53'~119°22',北纬32°47'~33°13'。

东与宝应县、高邮市隔水相望,南与安徽省天长市相邻,西与盱眙县、洪泽县交界,北与洪泽县毗邻。

县域以西紧邻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境内东部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横穿腹地。

县域总面积1394km2,其中,陆地面积930km2,水域面积420km2,滩地面积44km2。

金湖县城区位于县域中部偏西,三河南岸,东经119°06,,北纬33°02,,属淮河水系。

城区地形平坦,西部略高,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微微倾斜,地面坡降1‰,平均高程(废黄河高程,下同)10m 左右,属冲积湖平原,土质大部分为亚粘土。

城区地势以北部(三河河堤)、西部和南部为高。

其中三河堤顶高程为15.00m,西部和南部高程在18m左右。

东部较低,地面高程在9.0-9.5左右。

1.1.2气侯条件县城区气候比较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属亚热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14.6℃,平均无霜期217天,年平均日照为2136.3小时,平均蒸发量1415.4mm。

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显著,冬季雨水稀少,夏季雨水集中(约占全年的65%左右)。

据金湖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94mm,最多年1679.2mm(1991年),最少年416.5mm(1978年)。

一日最大降雨量为207.2mm,出现在1975年8月15日。

三日最大降雨量为292mm,出现在1975年8月15日至17日。

全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为625.9mm,占年降水量的63%,最多年1320mm(1965年),最少年259.2mm(1978年)。

其中:6月年均降雨量136.2mm;7月年均降雨量240.9mm;8月年均降雨量156.2mm;9月年均降雨量92.5mm。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3.06.18•【文号】建城[2013]98号•【施行日期】2013.06.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2013]9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市政管委、建委、水务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文件要求,我部编制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督促辖区内各城市结合当地实际、参照《大纲》要求抓紧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并及时掌握各城市的工作计划安排和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在2014年6月30日前,将辖区内各城市规划的近远期建设任务整理汇总,填报建设任务汇总表(见附件2-6);并将各城市的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一并报送我部城市建设司。

附件可在我部网站(http://)下载。

联系人: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陈玮曹燕进章林伟电话:************************(传真)E-mail:******************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家卓谢映霞电话:************************(传真)附件:1.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2.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雨水管渠改造与建设任务汇总表3.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雨水泵站改造与建设任务汇总表4.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建设任务汇总表5.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水系综合整治建设任务汇总表6.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低影响开发相关建设任务汇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6月18日附件1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 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2.地形地貌3.地质水文4.经济社会概况5.上位规划概要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2.问题及成因分析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二)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三、规划总论(一) 规划依据(二) 规划原则(三) 规划范围(四) 规划期限(五) 规划目标(六) 规划标准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七) 系统方案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 径流量控制(二) 径流污染控制(三) 雨水资源化利用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 排水体制(二) 排水分区(三) 排水管渠(四) 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一) 平面与竖向控制(二)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四) 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七、近期建设规划八、管理规划(一) 体制机制(二) 信息化建设(三) 应急管理九、保障措施(一)建设用地(二)资金筹措(三)其他十、附件(一) 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二)规划附图要求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 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第九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第九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二)城市消防的对策和措施
• 城市消防的对策:
1、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依靠法制和科学技术开展消防工作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4、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 城市消防的常规措施:
1、从保证城市消防安全出发,合理布局易燃易爆工业生产和 仓库位置 2、合理设置城市消防站、点 3、正确设计城市消防车通道 4、正确设计城市给水管网消防水压、水量;设置市政消防栓 5、保证火警报警和消防指挥系统畅通
3.按照统一协调、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类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健全 相应的灾情监视、预报、预警、信息、指挥和救援网络。
4.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七)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阶段
1、灾前:
预防、监测、宣传、演练、建设、管理
2、临灾:
报警、疏散、加固、物资储备
3、灾时:
救灾、抢险、指挥、通讯、交通
三、消防规划 (一)我国城市火灾概况
据公安部消防局编写的《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火灾统计数据表 明,1950年至2000年51年间,我国共发生火灾约344.7万起,死亡约 16.8万人,伤约31.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0.4亿元。
而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发生火灾就有88.8万起,造成死 亡24564人,受伤43422人,直接财产损失约116.6亿元。
后十年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几乎是前四十年火灾造成财产损失 的两倍。火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教训是惨痛的。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统计数据
年度
1950-1959 1960-1969
起数
600259 729405
死人
28640 45000
伤人
64754 79348
损失 (万元)
61269.5

天长市城市防洪规划

天长市城市防洪规划

1.概况天长市隶属安徽省滁州市,地处安徽省最东部,除西南与本省来安县相连外,其余为江苏省环抱。

全市国土总面积1770km2 ,总人口61.57万人。

天长市区位于新白塔河与其支流川桥河的交汇处,城市依河傍岗而建,现状(2004年底)建成区面积12km2,人口13.02万人。

根据2004年3月滁州市人民政府滁政秘[2004]25号文批准的“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区规模:2005年城市规划人口14万人,城区面积14.5km2;近期2010年城市规划人口20万人,面积21.8km2;远期2020年城市规划人口30万人,面积30km2。

2.现状与问题天长市城区河流水系较多,新白塔河自西向东流经城区边缘至北门大桥穿城而过,城区影响段长9.0km,其中穿城段2.4km。

老川桥河从西南向东北流经城市中心区后入新白塔河,长7.02km;新川桥河由南向北循城西红草湖直下新白塔河,长3.2km;银定河穿过规划的城西区、合群河穿过规划的城南和城东区均自南向北汇入新白塔河,三号撇洪沟沿城北区西侧由北向南入新白塔河。

城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堤防防洪标准不足,局部圈圩不封闭;老川桥河穿城堤防防汛路线长、质量差;局部河道断面较狭窄,桥梁阻水;排涝标准低,已建涵闸与泵站缺乏统一规划,设备老化严重。

城区洪涝灾害频繁,建国后城区受淹较重的年份有1954、1956、1969、1972、1975、1983、1987、1991、2003年。

其中1983年受淹面积7.2km2,1991年受淹面积10.87km2,2003年受淹面积8.14km2;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天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3.规划目标与原则(1)规划目标规划水平年和范围:根据天长市城市总体规划,防洪规划现状水平年2004年,城区面积14.5km2;近期水平年2010年,面积21.8km2;远期2020年,面积30km2。

防洪标准:天长市规划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30万人,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属三等中等城市,防洪标准为50~100年一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

城市地下空间防洪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防洪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防洪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2-02-16T11:23:46.19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8期作者:田发新[导读] 在规划层面、工程设计层面和城市管理策略方面提出了地下空间防洪的应对措施。

烟台市规划设计院山东烟台 264001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地下空间洪灾的成因,围绕国家政策及规划层面对地下空间防洪排涝的要求,在规划层面、工程设计层面和城市管理策略方面提出了地下空间防洪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地下空间;成因;防洪标准;规划;措施城市防洪防涝系统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城市安全运行和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国内城市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造成城市内涝积水,近几年城市地下空间频繁被淹,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影响了城市安全运行,地下空间的抗洪安全对城市防洪防涝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

反思郑州地铁5号线“7.20事件”,地下空间内涝给城市带来的损失可谓巨大,这也对我们城市规划建设敲响了警钟。

如何安全利用地下空间,提出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策略,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地下空间洪灾成因分析(一)城市化的影响首先,城市化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上空更容易形成凝结核、热湍流,导致水循环加快,降雨量增多。

再者,城市化进程中大面积硬质铺装的建设使地表水渗入困难,径流总量增大,雨水汇流速度提高,洪峰出现时间提前,导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的加大[1]。

(二)地下空间防洪规划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地下空间防洪安全还未得到重视,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情况,尤其是北方地区,对地下防洪的重视更加不足。

二是地下空间规划和建设孤立、不全面,地下空间防洪规划欠缺,城市新建城区常由于忽视城市竖向规划及排水防涝系统的梳理,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一些新的城市低洼易涝区。

三是国家规范对隧道内排水收集设施以及防止地面雨水进入的相关具体规定留有空白,地表防洪规范和行业标准,不适用地下空间,无地下空间防洪设计标准。

宜都市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2015-2030)

宜都市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2015-20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 (1)第三章排水防涝规划标准 (3)第四章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3)第五章雨水工程规划 (4)第六章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5)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7)第八章规划管理及实施保障措施 (8)第九章附则 (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松滋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结合松滋市雨水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松滋市主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依据《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结合松滋市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第三条本规划文本及其规划图册、规划说明书,适用于规划区内各项排水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凡在规划区内的各项排水(雨水)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均应符合本规划文本及图册。

第四条规划名称及范围(1)规划名称《松滋市主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6-2030)》(2)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范围一致,总面积约37.37 平方公里,具体范围:北至金松大道、德胜鱼塘、民众路,南至楚城大道,东至民和路,西至望月路。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第六条国家相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七条相关规划和技术实施文件(1)《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建城[2013]98号)(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2014]275号)(3)《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湖北省治涝规划报告》—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2012)(5)《荆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荆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6)《松滋市2011年度防洪预案》—松滋市水利局(2011)(7)《松滋市城区道路专项规划》(2016—2030)——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松滋市城区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13—2020)——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松滋市城区污水专项规划》(2016—2030)——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八条相关标准、规范(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4)《防洪标准》(GB 50201-2014)(5)《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7)《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9)《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 18919-2002)(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1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1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1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1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6)《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 138-2002)(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第九条其它资料(1)松滋市城区1:1000地形图、1:10000地形图、城区管线普查图(2)松滋市水利局、气象局、新江口水文站、松滋市城乡规划局、松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相关资料第十条规划原则(1)以《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为依据,结合城市排水现状和城市未来发展,通过深化、完善规划区内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可以就近、便捷排入受纳水体;(2)遵循开发建设的时序性,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排水工程的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统一布置,按远期设计,分期建设,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防洪专项规划方案范本下载

防洪专项规划方案范本下载

防洪专项规划方案范本下载介绍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洪水威胁,制定防洪专项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防洪专项规划能够明确地指导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防洪措施,确保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提供一份防洪专项规划方案范本,以供参考和借鉴。

规划目标防洪专项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规划、科技的支持和科学的管理来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水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洪水灾害的潜在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制定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洪水信息。

3. 提高当地公众对洪水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加强防洪意识。

4. 制定水域管理规划,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避免洪水灾害的发生。

5. 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防洪功能的技术和设备,提高防洪能力。

规划内容1. 洪水风险评估:通过对当地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洪水灾害的潜在风险,并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合理的防洪措施。

2. 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洪水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包括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更新、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应急资源的储备和协调等。

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洪水信息,并能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民众教育与培训:开展洪水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洪水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通过组织演习、培训课程等形式,增强公众的防洪意识和应急能力。

4. 水域管理规划:制定合理的水域管理规划,包括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河道的整治和维护等。

通过管理水资源,减少洪水的发生和影响。

5. 科技创新与设备更新: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寻求具有防洪功能的新技术和设备。

及时更新设备,提高防洪的能力和效果。

实施步骤1. 制定防洪专项规划的工作组成立,明确工作组成员和各成员的职责。

2. 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进行洪水风险评估和预警分析。

3. 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规划方案。

4. 根据规划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城市防洪专项规划(2005---2020)文本**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年8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条例》的要求,结合**市的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范围是城市规划区,面积3583km2, 规划范围内的河流均为饮马河水系,主要包括伊通河及支流、雾开河及支流共19条大、小河流,及小II型以上的水库35座。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5—2020年。

第四条本规划由文本、图纸及说明书组成。

第五条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曲的各项涉及防洪工程的规划及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六条规划目标通过防洪工程建设,使**市城市规划区内的伊通河、新凯河、小河沿子河、东新开河、鲇鱼沟、永春河等19条河流及35座小Ⅱ型以上水库的防洪工程能够达到其各自的防洪标准及治涝标准。

各河流的防洪标准确定如下:伊通河干流南、上、中、下段为二百年一遇,伊通河北段为百年一遇;双阳河城区段、小河沿子河为五十年一遇,其他河流均采用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各河流的治涝标准:平地均采用一年一遇暴雨标准,坡地排水采用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

第七条规划原则1、确保重点、统筹规划的原则。

2、防汛和抗旱相结合的原则。

3、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4、遵循洪涝规律,体现国民经济对防洪的要求的原则。

5、防洪规划要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6、建管并重的原则。

7、《**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明确提出了**市城市发展的目标就是把**市建设成为适宜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因此在编制规划方案的时候要适当考虑尽量恢复自然景观,充分利用生态水利工程措施,达到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第八条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防洪安全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城市防洪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深化城市防洪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洪水利用、河道水质监测和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城市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使城市水环境得以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防洪工程建设规划第九条近期防洪工程建设规划1、伊通河干流南段防洪工程规划在总体布置中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和伊通河风光带设计的需要,充分利用堤防、河道、滩地、岛屿的有限空间,修路、蓄水、绿化、造景。

规划范围从伊通河南三环路桥(黑嘴子桥)至高速公路桥,河道行洪长度3.47公里。

2、鲇鱼沟防洪工程规划修建防洪截沟一条,将高速公路以上的地面径流截到小河沿子河,截沟防洪标准20年一遇。

3、永春河(开运街桥至102国道桥)防洪工程规划规划治理河道长4.846公里,采用拓宽河道、增加河道泄洪能力,以及局部河段裁弯取直的工程措施,并配合城市景观建设增加的壅水和绿化工程。

4、双阳河城区段防洪工程规划对双阳城区段的双阳河、石溪河、黑顶子河、杏树河进行综合整治,对河道进行扩宽、清淤,同时对河道两侧无堤段要建堤,有堤但不达标的要对堤防进行加高培厚。

主河槽清淤深度0.3~0.8米,河道拓宽后,主河槽宽度达到30~100米。

5、其它河流防洪工程规划对新凯河、东新开河、富裕河、伊丹河以及伊通河北段进行防洪建设,采取清理河道,堤防建设、险工险段建设等措施,同时给合自然环境要求,确保上述河流防洪能力满足规划要求。

第十条远期防洪工程建设规划对雾开河、靠边王河、碱草沟、大南河、东风河、泉眼沟、四间河、西新河以及三间河进行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确保沿河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第十一条小型水库防洪工程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三家子、小城子、杜家、四间、张家粉房、团山、富强等35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水库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建设需要,建设城市景观。

第四章治涝工程规划第十二条伊通河南段治涝工程规划伊通河**市城区南段两岸排水面积33.68km2,两岸根据地形变化和道路、桥梁等因素划分为10个排水分区,其类型为坡地排水和平地排水两部分。

1、102国道北伊通河左岸第1排水分区:南起新规划的102国道,北止新建的南三环路,西侧从西部台地岭下,到东侧的伊通河堤防边,南北长1200m,东西宽700m,排水面积79.0hm2,设计排水流量2.39m3/s。

2、102国道北伊通河右岸第1排水分区:南起新规划的102国道,北止新建的南三环路,东起自然分水岭,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东西长1300m,南北宽1200m,排水面积148hm2,排水设计流量3.63m3/s。

3、102国道北伊通河右岸第2排水分区:南起102国道,北止规划的后三家子回水堤入口处,东侧为后三家子回水堤,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呈三角形,边长大约为200-300米。

排水面积3.9hm2,排水设计流量0.16m3/s。

4、102国道南伊通河右岸第3排水分区:南起现状红嘴子桥公路及后三家子回水堤,北止102国道,东起自然分水岭,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南北长400m,东西宽500m,排水面积21.5hm2,排水设计流量0.62m3/s。

5、102国道南二机砖宿舍伊通河右岸第4排水分区:南起第二机砖厂车间,北止现状红嘴子桥公路,东起自然分水岭,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南北长800m,东西宽750m,排水面积60.0hm2,排水设计流量1.78m3/s。

6、102国道南二机砖车间伊通河右岸第5排水分区:南起高速公路,北止第二机砖厂车间,东起自然分水岭,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东西长1500m,南北宽1000m,排水面积150.00hm2,排水设计流量2.98m3/s。

7、102国道南北红嘴子伊通河左岸第2排水分区:南起北红嘴子村,北止机砖厂2号桥公路,东起自然分水岭,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东西长600m,南北宽800m,排水面积0.50km2,主要排除坡水。

10年一遇设计流量5.11m3/s,20年一遇设计流量7.60m3/s,(P=5%)24小时洪量18.0万m3。

8、截沟第1排水分区:南起谢家沟,北止南三环路,西起自然分水岭,东到台地岭下,南北长1000m,东西宽250m,排水面积0.47km2,10年一遇设计流量1.80m3/s,20年一遇设计流量2.66m3/s,该区域属坡地地形,大部分地面高程在200 m之上,沿山坡开挖一条截沟将水截入谢家沟,截沟长1000m,断面形式梯形,边坡1∶1,底宽1.0m。

根据地形可以自排,排水出口在在谢家沟左岸0+621处。

9、截沟第2排水分区:南起机砖厂2号桥公路,北止102国道,西起自然分水岭,东到台地岭下,南北长1200m,东西宽200m,排水面积0.22km2,10年一遇设计流量 1.05m3/s,20年一遇设计流量1.54m3/s,该区域属坡地地形,大部分地面高程202-220m之间,沿山坡开挖一条截沟将水截入谢家沟,截沟长1000m,断面形式梯形,边坡1∶1,底宽 1.0m。

根据地形可以自排,排水出口在在谢家沟右岸0+100处。

10、截沟第3排水分区:南起京哈高速公路,北止北红嘴子村,西起自然分水岭,东到规划的伊通河边,东西长1000m,南北宽500m,排水面积0.17hm2,10年一遇设计流量0.98m3/s,20年一遇设计流量1.45m3/s,该区域属坡地地形,大部分地面高程高于大部分地面高程202m,沿山坡开挖一条截沟将水截入谢家沟,截沟长1000m,断面形式梯形,边坡1∶1,底宽1.0m。

根据地形可以自排,排水出口在伊通河左岸堤防2+195处。

第十三条鲇鱼沟治涝工程规划鲇鱼沟按规划区排水管网设置排水入口,按道路划分8个排水分区,每个排水分区设1处穿堤涵洞。

第十四条永春河治涝工程规划永春河治涝工程根据道路布置和就近接入、就近排出的原则划分成15个排水分区,排水设施包括2条暗渠、13个排水涵管。

1﹟暗渠吐口位于华光街上,飞跃路与前进大街之间的一部分雨水通过暗渠接入飞跃路与华光街相交处的桥内,然后再通过暗渠由此吐口排入永春河。

1﹟暗渠排水面积337.83hm2,排水流量10.6m3/s,断面尺寸为1.8×2m2。

2﹟暗渠吐口位于三号街上,飞跃路与前进大街之间的另一部分雨水通过暗渠接入飞跃路与三号街相交处的桥内,然后再通过暗渠由此吐口接入永春河。

2﹟暗渠排水面积450hm2,排水流量51.7510.6m3/s,断面尺寸为2孔2×3m2。

第十五条双阳河治涝工程规划双阳城区排水系统按地形趋势分成13个排水分区,各排水分区主要数据如下:1、贾家桥河东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1.6km2,设计流量1.60m3/s,自排、强排相结合。

2、贾家桥河西分区:石溪河左岸,集水面积1.12km2,设计流量1.12m3/s,自排。

3、小河沿子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0.2km2,设计流量0.22m3/s,自排。

4、造纸厂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0.17km2,设计流量0.19m3/s,自排。

5、长双公路河北分区:石溪河左岸集水面积3.29km2,设计流量13.34m3/s,自排。

6、长双公路河南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0.59km2,设计流量1.79m3/s,自排。

7、教育新村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0.8km2,设计流量2.43m3/s,自排。

8、郭家街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0.90km2,设计流量3.78m3/s,自排。

9、北石桥分区:杏树河左岸,集水面积1.08km2,设计流量1.18m3/s,自排。

10、西桥河西分区:杏树河左岸,集水面积0.51km2,设计流量0.59m3/s,自排。

11、西桥河东分区:杏树河右岸,集水面积0.75 km2,设计流量3.24 m3/s,自排。

12、北山道口分区:双阳河左岸,集水面积0.49km2,设计流量0.53m3/s,自排、强排结合。

13、南岗分区:双阳河左岸,集水面积0.77km2,设计流量0.84m3/s,自排、强排结合。

第五章非工程措施规划第十六条防洪指挥系统规划**市防汛指挥系统依照国家防总提出的全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的精神和指导思想,以及吉林省水利厅关于防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市防汛特点和需求进行规划建设的。

系统主要包括:信息采集、计算机网络、通讯和防汛指挥决策支持四大部分。

**市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分两期实施。

其中建筑工程、硬件设备购置、应用软件开发、数据整理及地图矢量化、设计及安装调试拟在近期(2005~2010年)实施;水情信息采集系统、防雷系统、实施监控系统在远期(2010~2020年)实施。

第十七条超标准洪水预案(一) 伊通河超标准洪水预案1、超标准洪水标准超标准洪水确定为500年一遇、1000年一遇两种洪水,相应流量为2221m3/s和2381m3/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