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专项规划(2005-2020)文本

城市防洪专项规划(2005-2020)文本
城市防洪专项规划(2005-2020)文本

**市城市防洪专项规划(2005---2020)

文本

**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6年8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条例》的要求,结合**市的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范围是城市规划区,面积3583km2, 规划范围内的河流均为饮马河水系,主要包括伊通河及支流、雾开河及支流共19条大、小河流,及小II型以上的水库35座。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5—2020年。

第四条本规划由文本、图纸及说明书组成。

第五条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曲的各项涉及防洪工程的规划及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六条规划目标

通过防洪工程建设,使**市城市规划区内的伊通河、新凯河、小河沿子河、东新开河、鲇鱼沟、永春河等19条河流及35座小Ⅱ型以上水库的防洪工程能够达到其各自的防洪标准及治涝标准。

各河流的防洪标准确定如下:

伊通河干流南、上、中、下段为二百年一遇,伊通河北段为百年

一遇;双阳河城区段、小河沿子河为五十年一遇,其他河流均采用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各河流的治涝标准:平地均采用一年一遇暴雨标准,坡地排水采用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

第七条规划原则

1、确保重点、统筹规划的原则。

2、防汛和抗旱相结合的原则。

3、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4、遵循洪涝规律,体现国民经济对防洪的要求的原则。

5、防洪规划要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6、建管并重的原则。

7、《**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明确提出了**市城市发展的目标就是把**市建设成为适宜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因此在编制规划方案的时候要适当考虑尽量恢复自然景观,充分利用生态水利工程措施,达到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第八条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防洪安全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城市防洪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深化城市防洪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洪水利用、河道水质监测和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城市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使城市水环境得以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防洪工程建设规划

第九条近期防洪工程建设规划

1、伊通河干流南段防洪工程规划

在总体布置中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和伊通河风光带设计的需要,充分利用堤防、河道、滩地、岛屿的有限空间,修路、蓄水、绿化、造景。规划范围从伊通河南三环路桥(黑嘴子桥)至高速公路桥,河道行洪长度3.47公里。

2、鲇鱼沟防洪工程规划

修建防洪截沟一条,将高速公路以上的地面径流截到小河沿子河,截沟防洪标准20年一遇。

3、永春河(开运街桥至102国道桥)防洪工程规划

规划治理河道长4.846公里,采用拓宽河道、增加河道泄洪能力,以及局部河段裁弯取直的工程措施,并配合城市景观建设增加的壅水和绿化工程。

4、双阳河城区段防洪工程规划

对双阳城区段的双阳河、石溪河、黑顶子河、杏树河进行综合整治,对河道进行扩宽、清淤,同时对河道两侧无堤段要建堤,有堤但不达标的要对堤防进行加高培厚。主河槽清淤深度0.3~0.8米,河道拓宽后,主河槽宽度达到30~100米。

5、其它河流防洪工程规划

对新凯河、东新开河、富裕河、伊丹河以及伊通河北段进行防洪建设,采取清理河道,堤防建设、险工险段建设等措施,同时给合自

然环境要求,确保上述河流防洪能力满足规划要求。

第十条远期防洪工程建设规划

对雾开河、靠边王河、碱草沟、大南河、东风河、泉眼沟、四间河、西新河以及三间河进行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确保沿河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第十一条小型水库防洪工程规划

对城市规划区内的三家子、小城子、杜家、四间、张家粉房、团山、富强等35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水库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建设需要,建设城市景观。

第四章治涝工程规划

第十二条伊通河南段治涝工程规划

伊通河**市城区南段两岸排水面积33.68km2,两岸根据地形变化和道路、桥梁等因素划分为10个排水分区,其类型为坡地排水和平地排水两部分。

1、102国道北伊通河左岸第1排水分区:南起新规划的102国道,北止新建的南三环路,西侧从西部台地岭下,到东侧的伊通河堤防边,南北长1200m,东西宽700m,排水面积79.0hm2,设计排水流量2.39m3/s。

2、102国道北伊通河右岸第1排水分区:南起新规划的102国道,北止新建的南三环路,东起自然分水岭,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东西

长1300m,南北宽1200m,排水面积148hm2,排水设计流量3.63m3/s。

3、102国道北伊通河右岸第2排水分区:南起102国道,北止规划的后三家子回水堤入口处,东侧为后三家子回水堤,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呈三角形,边长大约为200-300米。排水面积3.9hm2,排水设计流量0.16m3/s。

4、102国道南伊通河右岸第3排水分区:南起现状红嘴子桥公路及后三家子回水堤,北止102国道,东起自然分水岭,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南北长400m,东西宽500m,排水面积21.5hm2,排水设计流量0.62m3/s。

5、102国道南二机砖宿舍伊通河右岸第4排水分区:南起第二机砖厂车间,北止现状红嘴子桥公路,东起自然分水岭,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南北长800m,东西宽750m,排水面积60.0hm2,排水设计流量1.78m3/s。

6、102国道南二机砖车间伊通河右岸第5排水分区:南起高速公路,北止第二机砖厂车间,东起自然分水岭,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东西长1500m,南北宽1000m,排水面积150.00hm2,排水设计流量2.98m3/s。

7、102国道南北红嘴子伊通河左岸第2排水分区:南起北红嘴子村,北止机砖厂2号桥公路,东起自然分水岭,西到规划的伊通河边,东西长600m,南北宽800m,排水面积0.50km2,主要排除坡水。10年一遇设计流量5.11m3/s,20年一遇设计流量7.60m3/s,(P=5%)24小时洪量18.0万m3。

8、截沟第1排水分区:南起谢家沟,北止南三环路,西起自然分水岭,东到台地岭下,南北长1000m,东西宽250m,排水面积0.47km2,

10年一遇设计流量1.80m3/s,20年一遇设计流量2.66m3/s,该区域属坡地地形,大部分地面高程在200 m之上,沿山坡开挖一条截沟将水截入谢家沟,截沟长1000m,断面形式梯形,边坡1∶1,底宽1.0m。根据地形可以自排,排水出口在在谢家沟左岸0+621处。

9、截沟第2排水分区:南起机砖厂2号桥公路,北止102国道,西起自然分水岭,东到台地岭下,南北长1200m,东西宽200m,排水面积0.22km2,10年一遇设计流量 1.05m3/s,20年一遇设计流量1.54m3/s,该区域属坡地地形,大部分地面高程202-220m之间,沿山坡开挖一条截沟将水截入谢家沟,截沟长1000m,断面形式梯形,边坡1∶1,底宽 1.0m。根据地形可以自排,排水出口在在谢家沟右岸0+100处。

10、截沟第3排水分区:南起京哈高速公路,北止北红嘴子村,西起自然分水岭,东到规划的伊通河边,东西长1000m,南北宽500m,排水面积0.17hm2,10年一遇设计流量0.98m3/s,20年一遇设计流量1.45m3/s,该区域属坡地地形,大部分地面高程高于大部分地面高程202m,沿山坡开挖一条截沟将水截入谢家沟,截沟长1000m,断面形式梯形,边坡1∶1,底宽1.0m。根据地形可以自排,排水出口在伊通河左岸堤防2+195处。

第十三条鲇鱼沟治涝工程规划

鲇鱼沟按规划区排水管网设置排水入口,按道路划分8个排水分区,每个排水分区设1处穿堤涵洞。

第十四条永春河治涝工程规划

永春河治涝工程根据道路布置和就近接入、就近排出的原则划分成15个排水分区,排水设施包括2条暗渠、13个排水涵管。1﹟暗渠

吐口位于华光街上,飞跃路与前进大街之间的一部分雨水通过暗渠接入飞跃路与华光街相交处的桥内,然后再通过暗渠由此吐口排入永春河。1﹟暗渠排水面积337.83hm2,排水流量10.6m3/s,断面尺寸为1.8×2m2。2﹟暗渠吐口位于三号街上,飞跃路与前进大街之间的另一部分雨水通过暗渠接入飞跃路与三号街相交处的桥内,然后再通过暗渠由此吐口接入永春河。2﹟暗渠排水面积450hm2,排水流量51.7510.6m3/s,断面尺寸为2孔2×3m2。

第十五条双阳河治涝工程规划

双阳城区排水系统按地形趋势分成13个排水分区,各排水分区主要数据如下:

1、贾家桥河东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1.6km2,设计流量

1.60m3/s,自排、强排相结合。

2、贾家桥河西分区:石溪河左岸,集水面积1.12km2,设计流量1.12m3/s,自排。

3、小河沿子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0.2km2,设计流量0.22m3/s,自排。

4、造纸厂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0.17km2,设计流量0.19m3/s,自排。

5、长双公路河北分区:石溪河左岸集水面积3.29km2,设计流量13.34m3/s,自排。

6、长双公路河南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0.59km2,设计流量1.79m3/s,自排。

7、教育新村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0.8km2,设计流量2.43m3/s,自排。

8、郭家街分区:石溪河右岸,集水面积0.90km2,设计流量3.78m3/s,自排。

9、北石桥分区:杏树河左岸,集水面积1.08km2,设计流量1.18m3/s,自排。

10、西桥河西分区:杏树河左岸,集水面积0.51km2,设计流量0.59m3/s,自排。

11、西桥河东分区:杏树河右岸,集水面积0.75 km2,设计流量3.24 m3/s,自排。

12、北山道口分区:双阳河左岸,集水面积0.49km2,设计流量0.53m3/s,自排、强排结合。

13、南岗分区:双阳河左岸,集水面积0.77km2,设计流量0.84m3/s,自排、强排结合。

第五章非工程措施规划

第十六条防洪指挥系统规划

**市防汛指挥系统依照国家防总提出的全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的精神和指导思想,以及吉林省水利厅关于防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市防汛特点和需求进行规划建设的。系统主要包括:信息采集、计算机网络、通讯和防汛指挥决策支持四大部分。

**市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分两期实施。其中建筑工程、硬件设备购置、应用软件开发、数据整理及地图矢量化、设计及安装调试拟在近期(2005~2010年)实施;水情信息采集系统、防雷系统、实施监控系统在远期(2010~2020年)实施。

第十七条超标准洪水预案

(一) 伊通河超标准洪水预案

1、超标准洪水标准

超标准洪水确定为500年一遇、1000年一遇两种洪水,相应流量为2221m3/s和2381m3/s。

2、淹没范围确定

伊通河城区段发生500年一遇洪水时淹没面积为37.14km2,最大淹没水深为4m,平均淹没水深2m左右,淹没区内有企事业单位419个,人口20.91万人,各类资产损失达99.07亿元;发生1000年一遇洪水时淹没面积37.74km2,企事业单位528个,人口21.22万人,各类资产损失约106.81亿元。

3、淹没区安置方案及措施

①**市洪水来源主要是区间洪水和新立城水库放流,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由于新立城水库至**市距离较近,区间河谷狭长,无分洪、滞洪区,为保证两岸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除采取临时抢险措施外,还应制定具体的撤离疏散、重点设施保护等避险保安方案。

②人员安置工作按照就地就近向高处转移的原则进行转移,具体安排是:以南关区、宽城区和环城路以东为主要安置区,淹没区内有人口21.2万人,其中1.5万人在洪水淹没线以上,可就地不动;3.5万人可就近上楼,8.5万人可以步行撤离到洪水淹没线以外高地安置,其余4.7万人需要用1000台车辆进行转移。安置地点主要是环城路以东、吉长铁路以南、长哈铁路以西地带及附近高层建筑二楼以上地区。

③特殊物资、物品安置,主要指各类文件、档案、重要仪器仪表、贵重易损物品及有毒物品等,需要动用140辆车进行专门保护转移、

妥善安置。

④撤离路线安排主要有两个方向,一部分可以步行到东环城路以东地带,另一部分通过自由桥、黑嘴子桥、南关桥撤离到伊通河西岸高地。车辆过桥平均速度以20km/h计,车辆间距15m,每分钟可通过20辆车。撤离路线应安排专管人员进行交通疏散指挥。

⑤重要设施保护。**市一次变电所和净水厂采取高标准防护工作措施,进行抢险保护、修筑围堤阻挡外水,内水采取抽水泵强排,保证一次变电所和自来水厂正常运行。

(二) 双阳河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

1、超标准洪水标准

双阳河城区段防洪工程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确定为100年一遇和300年一遇。

2、超标准洪水淹没范围确定

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将造成大堤决口,致使双阳城区大部分地区受淹。受淹区域包括平湖办事处的7~12委和双桥村、甩湾村,云山办事处的1~5委和前进村、于家村、梨树村和宋家村。发生100年一遇洪水时淹没面积12.8km2,企事业单位141个,人口3.6万人,各类资产损失约2.31亿元;发生300年一遇洪水时淹没面积13.6km2,企事业单位147个,人口3.8万人,各类资产损失约2.45亿元。

3、淹没区转移淹没措施

安置转移的内容包括居民及贵重物品,事业单位的档案和贵重物品,工厂易搬迁的设备、档案、生产资料和商业物资等。

转移安置的原则是就近向高地转移。(详见附表)

(三) 防汛应急预案

其它河流及小型水库的防汛应急预案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编制,由区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章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第十八条管理体制

防洪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主要是保障社会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工程,所以没有经济收入,必需靠国家、省市财政拨款维持正常运转,因此工程管理单位应为事业型。河道、小型水库的管理均由各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单位规模根据各段河道堤防长度、建筑物数量、排涝站规模,结合各自运行管理、维护、维修的实际需要,考虑城建、园林、水利等有关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确定每段工程管理所需人员、设备,分别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机构隶属于地域所在行政区主管,工程建设、防汛调度需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办公地点就近解决。

第十九条规划实施机制

充分发挥防洪工程规划在防汛工作中的作用,使之与全市水利发展五年规划的编制同步进行,两者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共同发挥对水利发展的指导作用。

制定规划实施细则,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建立防洪规划的调校机制,定期复核规划实施情况,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校。

第二十条实施规划的监督管理

为了保证防洪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重复建设,避免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使各项防洪措施发挥最佳的防洪效益,在今后的河道治理和修建防洪工程设施的活动中,必须以防洪规划为依据,项目不符合防洪规划要求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手续;确有必要增加的项目,应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并按规定程序严格审批。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规划为《**市总体规划(2005-2020)》的专项规划,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自规划批准之日起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无权作原则性变更。

第二十二条本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本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 【摘要】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排涝、防洪的主要工程,城市人口密集,生产要素集中,经济发达,若遇洪灾,损失重大。本文对城市防洪、排涝、景观等工程设计办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景观 东莞地处南部沿海,屡受台风暴雨侵袭,防洪任务特别繁重。而防洪标准、设计洪水、堤顶超高以及城市防洪、城市景观、城市排涝等城市其他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政府重视。 1.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标准定得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效益,而且关系到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现行国家标准对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作了规定,以重现期作为防洪标准的表达方式,依据城市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数量来划分防洪标准的高低,若改变一个城市的防洪标准时就必须进行充分论证。 2.设计洪水;堤顶超高 堤防是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堤防安全,堤防必须高出设计洪水位一定的超高值,但由于堤防主要分布于城区,过高的堤防不仅增加工程投资,而且对城市景观、交通等影响很大。根据有关规范,可以作如下分析: 首先,堤防安全加高值与堤防失事后的危害程度有关,堤防越高,失事后的危害越大。堤防的安全加高宜取大值,堤防越低,失事后的危害较小,堤防的安全加高可适当降低,平原河网地区,设计洪水位高出地面有限,堤防安全加高可取小一些。 其次,堤防安全加高与堤防断面结构的安全度有关。若堤防高度较大,而堤身较单薄的土堤,洪水位一旦超过堤顶高程,堤防就会因漫顶溃决,则堤防的安全加高值应取大值;若堤防堤顶较宽,或堤后地面(路面)高程较大、背水坡较缓,即使洪水位超过堤顶也不会造成堤防溃决,则堤防安全加高值可适当减小。 第三,堤防的安全加高值与设计洪水位的精度有关,相邻两个级别防洪标准的设计洪水位差值越大,洪水位计算的绝对误差也大,安全加高应取大值;而一些平原城市堤防的设计洪水与高一级标准洪水位相差不多,则洪水位计算的绝对

成都市龙马湖设计浅析

成都市龙马湖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8-06-08T15:29:56.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廖世春申青松王政克 [导读] 摘要:本文在充分分析四川简州新城龙马湖补水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对无自然汇流的湖区水量平衡计算进行总结,同时在引退水工程方案中应根据周边规划建设进度提出可行的近远期方案,并引入智慧水利系统进行后期管理,以期指导类似湖区的设计。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610081 摘要:本文在充分分析四川简州新城龙马湖补水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对无自然汇流的湖区水量平衡计算进行总结,同时在引退水工程方案中应根据周边规划建设进度提出可行的近远期方案,并引入智慧水利系统进行后期管理,以期指导类似湖区的设计。 关键词:景观湖;补水;蒸发;渗漏;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迈入一个新台阶,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上一层楼,其中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载体景观湖被重视起来,与传统水库的自然集雨面积汇水不同,景观湖多新建于城市平坦局域,完善的市政管网使湖区不具备通过自然地形汇水能力,因此湖区需要人工定期补水,同时做好湖区防渗等措施减少水量损失。 1. 工程概况 成都市龙马湖位于成都市简州新城核心区龙马湖中央公园,本次设计在保证最佳观湖效果基础上,尽量保留和梳理现状地形,将水塘、洼地等连成一片,通过高程分析,最终确定湖面正常水位高程431m,湖区水面面积70.1万m2,总库容98.2万m3,库容规模属小(二)型水库。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相应的主要建筑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设计洪水采用20年一遇,校核采用200年一遇。湖区建成后,在简州新城核心区形成看山、望水、亲城”的空间格局。 2 区域周边水系 龙马湖位于成都市简州新城核心区,周围为商务、市民生活和科创中心,因此对湖区水景观维持和水质均有较高要求,本次设计湖区水面变幅以低于正常水位0.2m为限,水质要求达到IV类水标准。 龙马湖周边主要水系为:沱江干流、赤水河支流、瓦子河支流、龙泉湖养马河干渠等。 如上表所示,沱江河龙泉湖水量均较充足,但由于沱江水质较差,同时引水难度较大,经比较本工程推荐采用龙泉湖水源,通过养马河干渠将水引至湖区。 3 水量平衡分析 龙马湖湖面面积70.1万m2,湖区库容98.2万m3,为维持湖区水景观,湖区水面下降大于20cm即进行补水。本次设计采用相邻地区气象局提供的近30年气象资料,湖区土壤渗透系数1×10-6cm/s,由于本湖区无天然来水汇入,湖区需水量可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湖区需水量Q=降雨量Q1-蒸发量Q2-渗漏量Q3 根据计算10月~次年6月均需要补水,最大月补水量为4月份,需补水7.3万m3。选择12月、3月、5月进行三次集中补水,分别补水12.8万m3、13.4万m3、16.4万m3,其中3、5月正好利用春灌期龙泉湖放水期补水,12月需单独协调龙泉湖放水补充,当养马河未对龙马湖补水期间,龙马湖下游景观河道通过设堰进行梯级蓄水,保证下游景观河道形成稳定的景观水面。 4 引退水方案 由于规划引水渠道周边均为浅丘山体,地块尚未进行土地平整和开发,近期修建引水河道代价较大,因此需考虑湖区近期引水方案,同时在规划退水河道未修建前,需考虑湖区近期退水通道。 根据现场实际踏勘,项目区现已有一条朝阳斗渠,该斗渠亦从龙泉湖养马河干渠取水,可作为近期引水通道,斗渠为0.8m*0.8mU型渠道,过流能力0.38m3/s,首次蓄水时需21天蓄满。由于朝阳斗渠未来由于周边地块开发及整理无法作为长期引水渠道,远期仍考虑从龙

兰州-成都原油管线工程甘肃康县段铜钱河穿越防洪评价报告

兰州—成都原油管道工程 穿越甘肃段康县铜钱河防洪评价报告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六月

课题名称:委托单位:承担单位:院长:院总工:初审:复审:审定:课题负责人:报告执笔人:主要完成人:

目录 37} 附:1、黄委会2001年3月对渭蒲高速公路连接线上涨渡大桥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黄水政字[2001]1号); 2、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渭河上涨渡新桥建成后拆除旧桥的函(渭政函[2004]30号); 3、渭南市交通局关于渭蒲公路渭河大桥设计变更及建设情况的说明; 4、渭南市交通局提供的渭蒲公路渭河大桥纵断面图。

1 概述 1.1项目背景 兰州—成都原油管道工程是将西部原油管道输送到兰州的部分原油管输到四川省彭州,起点为西部原油管道的兰州末站,途经甘肃、陕西省,到达四川省的彭州。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四川省、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所需石油化工原料的供应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促进西南地区石油化工生产发展和我国西北、西南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管道全长880 km,线路管径为φ610mm,采用X65(L450)钢管,设计压力为8MPa~13.4Mpa。管道设计输量1000×104t/a,启输量为550×104t/a。沿线经过的主要河流有渭河、白龙江、潼江、涪江、石亭江、小石河等共11条。河流大型穿(跨)越共12处,中型穿越共24处。其中在甘肃省境内穿越河流主要有东峪沟、渭河、莲峰河、西汉水、燕子河、阳坝河等,共14处;在陕西省境内穿越的河流有八海河和广坪河,共2处;在四川境内的河流主要有白龙江、潼江、涪江、石亭江、小石河、清江河等,共19处。 西油东送和原油进川的干线管道工程是《国家石油管网布局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已列入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于2005年7月~2006年9月完成预可研并通过审批,2006年9月~2008年2月底,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并计划于2009年7月底完成初步设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等法律法规,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2009年6月10日,受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管道穿越甘肃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市长,各位副市长,各位同志: ****市城市防洪规划工作委托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XX年9月30日通过省、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评审。10月22日、20日分别向市人大常委,政协常委作了汇报,并听取了意见,现将防洪规划情况向政府常务会议作报告。 一、规划范围、原则、依据、标准 (一)规划范围: 本防洪规划范围:东临龙河、沙河,南抵长江,西到管道路、潘家河,北至宁启铁路,保护面积96.67平方公里,覆盖了****城区、经济开发区和汽车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为****城市长期发展留有余地。本规划重点解决****城区和经济开发区防洪治涝问题。化工园区、汽车工业园区、仪化片区的防洪详细规划另行编制。

(二)规划原则: 以流域规划为依托,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环境改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期实施。防洪丘陵山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平原区拓浚河道、加固堤防、以挡为主,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要求,采取治理措施。完善以真州镇为中心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排水实现高低分开,分区治理,平原区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圩区立足抽排,相机自排。一般情况下,减少机排,降低防洪排涝成本。在满足防洪治涝要求的同时,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和水陆交通要求。坚持防洪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原则,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防洪体系;防洪规划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防洪规划要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主要依据: 《水法》、《防洪法》; 《江苏省防洪条例》(1999年)、《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及体系建设的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及体系建设的对策 摘要:国内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地发生,直接影响到城市安危和市民日常生活及生产。因此城市防洪除涝工作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确保城市居民正常工作及生活的根本保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提出了相关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措施 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集聚,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领核心,城市一旦受灾,损失巨大。洪涝灾害是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最主要灾害之一,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滨水而建,均面临洪水淹没和雨后内涝问题。因此尽快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只有两套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即城市防洪和城市排水,堤坝可抵御百年不遇的洪水威胁,完善的排水管网可解决重现期内的暴雨径流。城市防洪与城市排水分别属于水务与市政两个专业,在学术研究上,两者也分属于水力学课和城市给排水学科。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防洪与排水分属两项专项规划,是在用地布局完成之后所做的专业规划。每一次城市内涝,下水道都会成为众矢之的。暴雨强度超过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低,排水设施老化,地下工程改造难度大,等等。毋庸置疑,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存在,但要究其真正的原因,我们必须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的防洪排涝及排水系统中整理分析。首先需要弄清城市洪涝灾害的性质及其防御体系的概念。 二、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成因 1、暴雨频发而强度骤增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因素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致的大气环境变化,我国暴雨频发,暴雨强度骤增,且降雨集聚,降雨造成高水位洪水,瞬时降雨量大而降雨时间长,造成严重的城市外洪内涝。 2、河道淤塞致泄洪能力降低 由于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道长期不清淤疏通,河底标高上升,河床的宽度和深度减小,泄洪断面缩小,流水不畅,当上游洪水下泄和本市暴雨汇集时,形成高水位洪水,危及城市安全;且城内雨水无法外排,造成城区大面积渍水,造成城市外洪内涝严重局面。 3、城市位置不当及布局不合理 现有城市、城镇已建于洪水淹没的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经常受到洪水侵袭。

城市防洪规划

ZHEJIANG W ATER CONSERV 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城市规划与管理》(说明书、报告、√论文) 课题名称:城市规划与管理 班级: 建管10-2 姓名:邵杰 学号: 201035090 建筑工程系

城市防洪规划 [摘要]: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而采取的各种工程和非工程预防措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关键字]:城市、防洪规划、问题 (一)防洪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防洪标准 一、基本原则 我国许多滨临江河,常受洪水威胁。因此,做好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是直接关系到城市安全,工程技术、经济是否合理的大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 做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时,要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在充分发挥堤防作用的同时,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达到提高防洪标准、保护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不仅要与流域防洪规划相配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而且还要兼顾市政建设各有关部门的要求。 3. 根据城市大小及其重要性,在充分分析防洪工程效益的基础上,合理选定城市防洪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方案。 4. 要充分发挥城市防洪工程的防洪作用,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修建水库和分(蓄)洪工程时,要尽可能地考虑综合利用。 5.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投资效益。 6. 区别轻、重、缓、急,近、远期相结合,全面规划,分期实施。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设施的抗洪能力。 7. 结合城市特点,考虑保护环境、美化城市。 8. 强调非工程措施的防洪作用。 二、防洪标准 防洪保护对象达到防御洪水的水平或能力。一般将实际达到的防洪能力也称为已达到的防洪标准。防洪标准可用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或设计水位表示。一般以某一重现期(如10年一遇洪水、1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洪水为标准;也有以某一实际洪水为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设计防洪标准时,通过防洪系统的正确运用,可保证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设计洪水标准有时也称为防洪标准(criterion of flood control)。二者有一定的联系。防洪标准

第一章 工程综合说明

第一章工程综合说明

第一章工程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大岗山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中游上段的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挖角乡境内,是大渡河干流于近期开发的大型水电工程之一,电站正常蓄水位为1130m,电站装机容量2600MW。根据大岗山水电站可研阶段设计进度安排,2013年11月两条导流洞同时下闸,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相应上游水位1016.85m,2014年6月至10月度汛水位1083.19m;2014年10月下旬导流孔下闸蓄水,11月底蓄水至死水位1120m高程有水调试。 大岗山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石棉县和泸定县,得妥集镇为大岗山电站规划的泸定县境内的移民安置点之一,位于大岗山水电站水库淹没区库尾,工程距上游泸定县城52km,距下游石棉县城约60km。工程区对外交通运输线路有国道(G108线、G318线),东西省道(S306线、S305线),南北省道(S103线、S211线)、雅安~西昌高速公路与东面的成昆铁路一起构成交通运输网,全线公路均为三级及以上公路,对外交通条件较好。库区复建S211道路跨过得妥防洪垫高工程上游段,两项目同时施工。 得妥集镇移民安置工程主要包括位于大渡河左岸的得妥安置点和右岸的繁荣安置点,工程项目包括安置区垫高防护工程、居民小区工程、工地整理工程、引水工程及道路工程等,其中: 左岸:得妥垫高防护工程、烂田湾土地整理工程、生产道路工程、得妥垫集镇市政工程、房建工程、引水工程等。 右岸:繁荣垫高防护工程、繁荣土地整理工程、引水工程、生产道路工程、繁荣房建工程、红花岗村对外连接道路工程等。 安置区垫高防护工程由混凝土挡墙、砂卵石填筑、护岸防护、坡脚抗冲防护等组成。 土地整理工程由土地平整、农田水利、排水、水工建筑物、田间道路等组成。 引水工程分为居民区生活用水引水工程、繁荣生产安置区引水工程、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方案(最新)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方案 一、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 X市城市防洪工程系指X市中心城市的X、X、xx三个区的防洪工程,其中X区座落于X河与X交汇处的平原滩地,X区座落于X 河中下游X与X河汇合口处x区位于X河中游右岸的河漫滩上。三区的城区位置为:东起X右岸,西至x山脚下,东西长22公里,南北为山地,平均宽3.2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28°38′~128°55′,北纬47°42′~47°45′,城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在223米~265米之间。 X由北向南流经市区东侧,市区以上集水面积10270平方公里。X河自西向东纵贯市区,于X区东北角汇入X,流域面积2472平方公里。X自南向北流经X区汇入X河,流域面积667平方公里。X 市中心城区洪水主要来源于上述三条河流,此外,南北山坡洪水对城区也构成较大威胁。 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X市中心城区是X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也是铁路、公路交通枢纽。现有人口29.7万人(X、X、xx三区)。主要产业有木材加工、机械、建材、制药等。城区地处X山区腹地,被X、X河、X和南北山地所包围,是X省的暴雨洪水高值区和山洪易发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得我市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建国50多年来,我市先后有12年发生了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山洪则是年年发生,给

我市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我市因洪涝灾害共造成112万人次受灾,死亡9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40亿元。 三区现有堤防防洪标准普遍偏低,大部分为10~20年一遇,只有局部达到50年一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中等城市50~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而且部分城区处于无堤保护状态。坡水只有局部得到治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方案》(X发[]31号)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为保障我市防洪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加固X市城市防洪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堤防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堤防工程现状 三区现有堤防长25.48公里。 2、存在问题 现有堤防主要存在以下5方面问题: (1)防洪标准低。只有X河左堤和X河右堤二道坝以下段共计8公里堤段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其余17.48公理堤防均未达标。 (2)堤防不连续,部分城区处于无堤保护状态。在xx区和X 区之间存在8公里长无堤段。X市工业园区和xx木材小区以及正在建设的X市循环经济园区处于无堤保护状态。

对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对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近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增强的影响,我国洪涝情势严峻。城市洪涝灾害危害大、影响面广,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是城市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低、洪涝工程建设滞后、排水能力不足、应急处置薄弱等问题愈发凸显,多数城市不同程度遭受洪涝威胁和侵害。据统计,xx 年至xx 年,全国超过360 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 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城市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必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本文以相关调研为基础,对如何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城市堤防2.8 万多千米,保护区域8.8 万多平方千米;已建城市排水管道总长51.1 万多千米,其中雨水管道总长约19.2 万千米,雨污合流管道约10.8 万千米,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保障城市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规定,城市根据其__ 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大于等于150 万人的特别重要的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大于等于200 年;大于50万人小于150万人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0~150年;大于20万人小于50 万人的中等城市,防

洪标准重现期为60~100年;小于等于20 万人的一般城镇,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50 年。但我国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发展并不平衡,目前只有300 多座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占有防洪任务城市总数的50%,其中全国重点防洪城市31 个,有10 个达标,占32%;全国重要防洪城市54 个,有16 个达标,占30%。尽管全国城市排水管道总长比1978年增加了26 倍,但城市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仍不足,绝大多数不足1 年一遇。xx 年9 月,__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用10 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 我国现行水管理体制下,通常情况城市建成区内的排水、内涝治理工作由城建部门负责,流域和区域的防洪工作由水利部门负责;只是在部分实施了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由水务部门对防洪排涝进行统一管理,对排水设施、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等统筹规划。因此,当前各地城市防洪排涝的管理体制是有差异的,城建部门和水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的情况都存在。据统计,全国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有370座城市城区防洪由水务(水利)部门负责,103 座由城建部门负责,152 座由水务(水利)和城建部门共同管理,另有少数城市由其他部门管理或未明确管理部门。 由于防洪排涝工作的系统性和应急性特征,各城市在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视部门统筹和协作,而且充分发挥好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管理体系的统筹协调作用,以促进防洪排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防洪排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成都市市政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编(市政工程)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城乡规划有效实施,推进城乡统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 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域内的各类与市政工程有关的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 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的相应地区应参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 第1.0.3条本规定所称市政工程是指城市交通设施工程、河湖水系工程及雨水、污水、再生水、给水、燃气、输油、热力、通信、广播电视、电力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工程。 第1.0.4条本市中心城区域内的市政工程,应根据本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计划,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第1.0.5条除大型跨省域、市域的市政工程外,本市域内的市政工程建设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经国家批准的成都市2004地方坐标系,高程系统暂采用现行高程系统(待全市域高程系统统一后采用国家高程系统)。 第1.0.6条一般市政建设工程按基本地震烈度Ⅶ度设防。

第二章城市交通 2.1 城市道路 第2.1.1条城市道路分类 1. 城市道路按照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划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2.快速路是为车速要求高、行程长的汽车交通连续通行设置的重要交通干路,快速路交通组织应采用全部或部分封闭式。 3.城市主干路是城市各区或组团间的交通性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并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立分隔带或分隔栏。 4.城市次干路承担组团或乡镇内短距离出行并与城市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5.城市支路主要为解决局部地区交通和承担小区内部及大型建筑出入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6.各类城市道路的红线宽度及计算行车速度按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 第2.1.2条城市道路用地指标及道路路网密度 1.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宜为15%~20%,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13.5㎡。 2.道路网密度:(分区列表) 快速路为0.4~0.6(km/km2),主干路为0.8~1.2(km/km2),次干路为1.2~2.0(km/km2),支路为3~4(km/km2)。三个分区道路网密度分别宜为:第一分区12~16 km/km2;第二分区7~10 km/km2;第三分区6~9 km/km2。 3.工业区(点)内的道路网的密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其主要道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 部 附件: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制定城市防洪规划~切实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现就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组织领导 (一)城市防洪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我国城市绝大多数坐落在江河湖海之滨~不同程度遭受洪水、海潮和内涝积水威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保障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城市存在防洪排涝标准低、工程布局不合理、体系不完善、设施老化失修、应急手段和措施薄弱等突出问题~一旦遭受洪水或暴雨袭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正常运行面临严重威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十分重要而紧迫。 ,二,城市防洪规划体系亟待完善。城市防洪规划是指导城市防洪工作、依法加强城市防洪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城 1 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我部组织指导各地开展了城市 防洪规划编制工作~对有序安排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或修改~城市防洪保护区扩大~防洪保

护对象增多~防洪标准要求提高~亟需重新编制或修订城市防洪规划~以统筹协调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关系~合理安排洪水出路~科学制定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布局~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措施。 (三)建立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城市防洪工作由各级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城市防洪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要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分级组织、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规划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实施。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布局 ,四,明确城市防洪规划指导思想。城市防洪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综合考虑洪水防御、城市排涝、市政建设、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水文 2 化等需要~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科学安排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五,确立城市防洪规划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二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城市防洪保安、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水文化建设~兼顾流域与区域、新区与老城防洪要求~外洪与内涝治理相结合~市政建设与防洪建设相结合~促进城市发展与防洪排涝相协调。三要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既注重制订治本之策~着力构筑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监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又着力加强防洪排涝管理。四要坚持远近衔接。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协调衔接好城市防

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前言 无锡是全国防洪重点城市之一,也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市,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无锡城市的规模和重要性,水利部在办规计[1998]91号文和批复同意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中明确要求:无锡市中心城区为特别重要城市,其防洪标准应达到200年一遇;另外,由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加快和治污措施滞后,无锡城区河道水质恶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为进一步提高无锡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及通过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特编制《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无锡市区(即中心城区),包括北塘、崇安、南长、郊区、马山、新区等六区,以及原锡山市靠近市区的部分地区。2001年锡山市撤市设区部分不在本次规划范围之内。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条无锡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无锡市市区(即中心城区)面积517平方公里。目前有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两侧。市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东北部为堆积平原区,东北部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吴淞高程系,下同)。境内河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侧有锡澄运河、白屈港、北兴塘河与长江相通,南侧有梁溪河、骂蠡港等与太湖连接,东有九里河、伯渎港流入望虞河。 第二条无锡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受海洋季风影响,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初秋有台风。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2.3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5天,年最大降雨量为1630.7mm (199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552.9mm(1978年),5~9月份的汛期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60%以上,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216.1mm(1991年)。 无锡市1952~1999年48年的平均梅雨日约27天,平均梅雨量246.1mm,最大梅雨日56天(1954年,梅雨量410mm),最大梅雨量792.2mm(1991年,梅雨日55天)。 无锡南门水位站1923~1999年的多年平均水位为3.06米,1954年最高水位4.73米(7月28日),1991年最高水位达4.88米(7月2日),为该站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为1.92米(1934年8月26日)。无锡南门警戒水位为3.59米。自八十年代以来,无锡南门超过4米的水位几乎每1~2年就出现一次。 第三条本次防洪规划所称无锡市区即为中心城区,包括崇安、南长、北塘、郊区、新区、马山共6区,共辖乡镇13个,街道29个;1999年末人口111.69万人,人口密度2158人/平方公里。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138亿元,占全省的11.8%,人均2.63万元,是全省人均值的2.43倍,在全国主要经济城市GDP排名表中列第10位;1999年无锡市区GDP 为377.95亿元,占全市33.2%,人均3.38万元,是全市人均值的1.29倍。

成都市防洪标准

成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1993年3月18日成都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1993年6月21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2006年6月8日成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2006年9月28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江河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和滞洪区。 第三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主管机关,负责河道统一管理。 各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主管机关,负责河道统一管理。 第四条河道防汛和清障工作,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五条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的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河道防洪的标准: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区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河道,2030年前应防70年一遇的洪水,2030年后应防200年一遇的洪水;五城区以外的区(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及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防洪重点镇的河道,应防20年至50年一遇的洪水;其他地区的河道,应防10年至20年一遇的洪水。 第六条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水利工程和跨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安排告知河道主管机关。工程竣工验收,应有河道主管机关参加。不符合设计标准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已建成的各类建筑物及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由河道主管机关依法责令原建设单位限期改建或拆除。

城市防洪排涝总体规划

城市防洪排涝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基本原则 总体规划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江河流域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洪水特性及其影响,结合城市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发展需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讲求效益。 总体设计应实行工程防洪措施与非工程防洪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有水库、堤防、防洪闸以及修梯田、植树造林等;非工程措施有洪水预报、防洪保险、防汛抢险等。根据补贴洪水类型(河洪、海潮、山洪、泥石流),选用各种防洪措施,组成完整的防洪体系。 (二)城市防洪规划的基础资料 城市防洪工程规划具有综合性特点,专业范围广,涉及的市政设施也多。因此在工程设计中要搜集整理各种有关资料。一般包括地形图、河道(山洪沟)纵横断面图、地质资料、水文气象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等。 (三)城市防洪设计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是指城市应具有的防洪能力,也就是整个城市防洪体系的综合抗洪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当发生不大于防洪标准的洪水时,通过防洪体系的正确运用,能够保证城市的防洪安全。具体表现为:防洪控制点的最高水位不高于设计洪水位,或者河道流量不大于该河道的安全泄洪量。防洪标准与城市的重要性、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直接有关,并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防洪建筑物的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与城市防洪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是有区别的。前者根据城市防洪等别和洪灾类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后者则根据其在城市防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各种防洪建筑物可以采用不同的防洪标准。例如,大型水库大坝,因为防洪安全非常重要,其防洪标准可以高于城市防洪标准;堤防在城市山洪防治体系中,往往只保护市区的一部分,其防洪标准可以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只有当堤防是城市唯一的防洪措施时,其防洪标准才等于城市防洪标准。

无锡市防洪规划

前言 无锡是全国防洪重点城市之一,也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市,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无锡城市的规模和重要性,水利部在办规计[1998]91号文和批复同意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中明确要求:无锡市中心城区为特别重要城市,其防洪标准应达到200年一遇;另外,由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加快和治污措施滞后,无锡城区河道水质恶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为进一步提高无锡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及通过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特编制《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无锡市区(即中心城区),包括北塘、崇安、南长、郊区、马山、新区等六区,以及原

锡山市靠近市区的部分地区。2001年锡山市撤市设区部分不在本次规划范围之内。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条无锡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无锡市市区(即中心城区)面积517平方公里。目前有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两侧。市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东北部为堆积平原区,东北部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吴淞高程系,下同)。境内河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侧有锡澄运河、白屈港、北兴塘河与长江相通,南侧有梁溪河、骂蠡港等与太湖连接,东有九里河、伯渎港流入望虞河。 第二条无锡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受海洋季风影响,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初秋有台风。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12.3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5天,年最大降雨量为1630.7mm(199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552.9mm (1978年),5~9月份的汛期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60%以上,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216.1mm(1991年)。 无锡市1952~1999年48年的平均梅雨日约27天,平均梅雨量246.1mm,最大梅雨日56天(1954年,梅雨量410mm),最大梅雨量792.2mm(1991年,梅雨日55天)。 无锡南门水位站1923~1999年的多年平均水位为3.06米,1954年最高水位4.73米(7月28日),1991年最高水位达4.88米(7月2日),为该站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为1.92米(1934年8月26日)。无锡南门警戒水位为3.59米。自八十年代以来,无锡南门超过4米的水位几乎每1~2年就出现一次。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况市概第一章城况然概第一节自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在流域中所处的地位。(二)城市性质(三)城市规模城市现状(建成区)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1.总体规划期限内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2.城市现状(建成区)用地范围;3.城市规划区用地范围4.防洪规划的范围5.(四)气象和水文特性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1.气压、风向、湿度、蒸发量等。2.(五)地形地貌地质概况地形地貌特点、所属水系及主要河流、湖泊、洼地等的分布;1.主要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地址的地形特点; 2.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情况(地层主要地理力学指标);3.4.地区和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水条件等)。地震基本烈度、断层分布走向等。5.第二节 一、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灾害情况(一)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重现期(二)灾情洪、涝淹没范围、水深、历时;1.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2.二、防洪排涝工程现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防洪、排涝能力和标准;(二)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现状建设情况(包括历年来投资情况);(三)目前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原因。第二章 规划依据和原则第一节. 一、规划依据(一)上级指示和批文;(二)城市总体规划;(三)流域防洪规划(或防风暴潮规划);(四)国家和省市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二、规划原则(一)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城市安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二)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兼顾市政建设及有关部门的要求。(三)合理选定防洪排涝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的方案。(四)充分发挥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效能、功能和效益,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修建水库和分(蓄)洪工程,要尽可能地考虑综合利用。(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投资效益。(六)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要区别轻、重、缓、急,随着城市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抗洪、涝能力。(七)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把非工程措施提高到与工程措施同等重要的地位,以节省防洪费用,提高防洪效益。(八)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结合。规划要为防洪工程计划立项、市政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九)城乡结合。城市防洪排涝,要配合农田水利,修建小水库、塘坝、谷坊等工程达到防洪灌溉两受益。(十)与城市环境美化相结合,考虑保护环境提高环境效益,美化城市。城市防洪规划第二节一、规划年限:年)。年、远期2010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或从防洪规划编制年起,近期二、防洪标准根据我省各市实际与资金投入情况,按城市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流域面积形状、洪涝灾害程度,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城市的大小、人口多少等具体情况,确定城市防洪等别,按不同保护对象因地制宜地选用防洪标准。城市防洪表一)一( 分等指标

1章(p1-p6)编制依据、范围及设计概况

第一章编制依据、范围及设计概况 1.1 编制依据及原则 编制说明: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CGZQSG-4标段由中交二航局承建,本标段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根据CGZQSG-4标招投标文件、现有设计施工图和《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来编写,若以后设计施工图有所变更,将相应调整本标段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1.1.1 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2)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招标文件、补遗说明书及招标文件答疑书。 (3)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设计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4)我单位所拥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客专工程施工经验。 (5)公司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认定的ISO9001:2008《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6)国家、铁道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 (7)主要的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规则、规程、验标: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965-2011);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JC/T1011-2006);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5-2010); 《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6-2010);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7-2010);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高速铁路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后张拉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TJ/GW111-2013); 《高速铁路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TJ/GW112-2013); 《高速铁路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隔离层土工布暂行技术条件》(TJ/GW113-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