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
谈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

谈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是保障城市安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设施建设、应急准备等方面谈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
一、规划设计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进行规划设计。
在城市建设之初,就要考虑到防洪排涝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重点区域、低洼地、河道等地方要划定红线,严格限制建设,确保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有效布局。
同时,还需要开展全面的地质勘察和水文调查,了解地下水位和地势情况,为后续的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二、设施建设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是关键步骤。
首先,要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
包括建设雨水管网、河道改造、建设调蓄池等措施,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城市。
其次,要加强城市抗洪能力。
建设防洪墙、堤坝、排洪渠等防洪设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地下空间的利用,建设地下排水系统,有效减少排涝难题。
总之,设施建设是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关键,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来保障。
三、应急准备城市防洪排涝工作要做好应急准备,及时应对突发洪涝灾害。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雨水、水位等信息,及早发出预警。
其次,要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市民要形成合力,共同抵御洪灾。
同时,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只有在应急准备工作做好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加强宣传教育城市防洪排涝工作需要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市民普及防洪排涝知识,提高市民的防洪意识。
同时,要加强媒体宣传,通过新闻报道、宣传片等形式,向公众传递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要性和成果。
此外,还可以组织防洪排涝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五、加强合作与交流城市防洪排涝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合作。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浅谈

引言 : 城市 洪涝 灾害 的出现 始于 上世纪 8 0 年 代末 , 城市 规模 的扩 张使 得洪
高, 对支 流河 道 形成顶 托 , 大 大影 响 了城市 洪水 的下 泄 。 同时城市建 设用地 面积不 断扩大 , 使地 面硬化率 提高 , 增加 了径流 系数 , 从 而加大洪 水量 , 导致 积水 现象严重 。 如 绵 阳城 区的建设 速度快 , 城 市 的雨水净 流 量 总和 不 断增加 , 城 区的排 涝系 统面 临 的压力 也就 越 来越大 。
社 科 论 坛
C h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i e w
啊
I
城 市 防 洪 排 涝 规 划 设 计浅 谈
李宪 波
( 河 北和 腾城 乡规 划设 计有 限责 任公 司 ) [ 摘 要] 城 市 洪涝 灾害 主要 指城 市周 边 的洪 水 、 泥石 流 等 , 以及 城市 内部 因降 雨 引起 的积水 增加 等 问题 , 因此 城市 在 防洪 排涝 方 面的 规划 必须 充 分 的考 虑 城 市的布 局 以及周边 环境 特点 。 本文 从城市 防洪排 涝规 划概念 、 城 市洪 涝灾害 产生 原 因、 城市 洪涝 灾害应对 举 措三个 方面人 手 , 详 细探讨 城市 防洪排 涝规 划的 现状 及 前景 。 [ 关键 词] 城 市洪 涝 , 原因, 举措 , 分 析 中图分类 号 : G1 5 5 . 1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5 ) 2 5 — 0 2 0 5 一 O 1
自身 的城 市布 局和环境 特点规 划防洪排 涝系统 , 确保 城市 内部不会 因大量积 水 和洪水 影 响正常 的居 民生活 。 在 国 内尚未 出现统 一的城 市 防洪 排涝 规范 , 因此
防洪排涝工程方案

防洪排涝工程方案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利用状况等。
本文就从这些方面对防洪排涝工程的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地理环境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地势、水系和土壤等情况。
地势分析主要是通过地形图和地势图等资料,对地区的高低起伏、河流走向、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水系分析主要是对地区内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流域范围、水文特征和水质情况进行考察。
土壤分析主要是对地区内土壤类型、含水量和渗透性等进行详细测定和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流域范围和地下水位,为后续的防洪排涝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气候条件考察地质环境和气候情况是防洪排涝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的考察主要包括对降水量、蒸发量、气温和风向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气候条件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为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三、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在进行防洪排涝工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和了解。
主要包括地区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水资源的供应来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等情况。
通过这些了解,我们可以为后续的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依据。
四、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方案在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水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治理河道和河岸对地区内的河道和河岸进行治理,包括疏浚河道、加固河岸、修建防洪堤、设置滞洪区等措施,以增加河道的排水能力和提高河岸的抗洪能力。
2、建设排水系统在地区内建设排水系统,包括设置雨水管道、建设雨水花园、修建雨水花园等措施,以加强地区内的排水能力和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3、加强水库和水闸的管理加强对地区内水库和水闸的管理,包括加强水库的防洪监测、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规范水闸的使用等措施,以减轻地区内的洪灾损失。
浅谈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泥 石流
10 0 1 O一5 0 O 5 0—2 0
2 0~ 1 0 1 0~5
5 0~2 0 2 0
注 :①标 准上 下 限的选用 应 考虑受 灾 后造成 的影 响 、经济 损失 、抢 险难 易 以及投 资 的可能 性等 因素 ; ②海 潮系 指设 计高潮 位 ; ③当城 市地 势平 坦排
注: ①城 市人 口是 指市 区和 近郊 非农 业人 口; 城市 是指 国家按 行政 建 ② 制设 立的 直辖 市 、县 、镇 。
表 2 防洪标 准
城 市等别
I I I
防洪标 准 ( 重现 期 :年 , 河 ( 江洪 、海潮 )
≥2 0 0 2 0~ 1 0 0 O
山洪
我 国 处 于 河 海 口 ( 潮 河 段 )或 吹 程 和 风 速 较 小 河 段 的 城 市 和 感 处 于内地山区河 流吹程和风速较大河段 的城市 , 2 、 O O 其 O 3 、5 、 1 0年一遇标准的洪水相差不一样 ,且 由于一些城 区的堤防 , 0 特别是老城区的堤防 ,多与道路相结合 ,堤身经砌护后 的安全 度较高 ,允许短时间越浪 ,且大部分城市洪水涨退速度快 ,高 水位持续时间短 。因此 ,堤顶高程 的确定 ,应根据每个城市的 不同情况 ,参照规范适 当降低堤 防的安全超高 。如处于 内地 山
科 学之友
Fid fcne m t r rn ic a u e oS e A e s
20 年0 月(7 09 9 2 )
浅 谈 城 市 防洪 排涝 工程 设 计
周 欢 ,刘 中 宽
( 广西水利 电力 职业技术学 院 ,广西 南宁 5 0 2 ) 303
摘 要 :本 文 主要 从 城 市等 别和 防 洪设 计 标 准 、堤 库 结 合 的 防 洪 标 准 及 级 别 、堤 顶 高程 的 确 定 、城 市 防 洪规 划和 城 市 总体 规 划 相 协 调 、堤 防 工 程 设 计 与 城 市规 划 相 结 合 、 城 市 排 涝标 准 的 确 定及 投 资分 摊 进 行 阐述 。 关 键 词 :城 市 防 洪 ;堤 防 工程 ; 防 洪标 准 ;排 涝 标 准 中图分 类号 :T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v7 0 0—8 3 2 0 16( 0 9)2 —0 6 —0 7 04 2
现代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代城市必须建设健全的防洪排涝系统。
本文将介绍现代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方法。
一、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是建立健全的城市排水管理体系的核心。
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洪涝风险评估:首先,需要对城市所面临的洪涝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这包括对历史洪水灾害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城市地形、降雨量、水文特征等因素的研究。
通过评估洪涝风险,可以确定城市所需的防洪排涝系统的规模和需求。
2. 技术方案选择:根据洪涝风险评估的结果,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这可以包括建立雨水花园、拓宽河道、增加水容量、建设防洪闸门等措施。
技术方案的选择应该考虑到成本效益、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3. 空间布局设计:在确定技术方案后,需要进行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空间布局设计。
这包括确定排水通道、涵洞、集水区和排水点的位置和大小。
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与排水系统的协调,以避免冲突和重复建设。
二、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设计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设计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工作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施工技术:在设计阶段,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这涉及到排水渠道的挖掘和加固、涵洞和闸门的建设、泵站的设置以及其他相关工程的施工。
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设备选型:为了保证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这包括排水泵、涵洞闸门控制设备、监测传感器等。
设备的选型应该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维护成本和适应性等因素。
3. 管理与维护:设计阶段还应该考虑到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问题。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对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及培训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
只有加强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有效运行。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探究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探究发布时间:2021-08-11T10:08:48.54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5月9期作者:梁锦钊[导读]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暴雨天气越来越多,梁锦钊东莞市万江水务工程运营中心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暴雨天气越来越多,若是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不合理,无法在第一时间将道路积水疏通排除出去,势必会导致城市出现内涝隐患,严重时,还会发生洪水,进而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要想改善现状,就要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在合理化设计的基础上积极引入行之有效的防洪排涝技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本文也会结合当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对内涝产生原因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洪排涝工程设计调整措施,以便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防洪排涝工程;内涝原因;现状分析;调整措施引言:现今,受极端天气所影响,城市内涝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一些城市甚至出现“看海”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不合理所致,不仅缺少一定的河流调蓄能力,而且相应的防洪排涝技术也是相对落后,再加上当地政府部门宣传力度不足,市民防灾意识薄弱,所以导致城市内涝问题频频发生。
这样就会给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要想改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寻找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来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进行全面强化。
1.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分析目前,极端天气在我国各地区都有所发生,尤其是暴雨天气的发生概率,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一些城市出现内涝问题,严重时,甚至还会产生洪水现象,进而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等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部分城市由于自身缺少先进的防洪设施和排涝技术,所以一旦遇到暴雨天气,就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内涝问题,进而产生到处“看海”的现象。
另外,一旦产生内涝问题,不仅会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损害,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而且还会阻碍人们的日常出现,对整个城市的安全都会构成一定的威胁,因为暴雨中含有酸雨成分,若是长期堆积在路面上,路面容易出现腐蚀情况,进而造成生态问题,给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等造成极大的困扰。
浅谈城市防洪排涝对策与措施

i 0 k , 主 要 街 道 最 大 水 深 0 . 8I n,房 施对策
I Ab s t r a c t l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e u r b a n l f o o d i s q u i t e s e r i o u s i n
C h i n a a n d t h e d o me s t i c u r b a n l f o o d d i s a s t e s r o c c u r r e d f r e q - u e n t l  ̄w h i c h d i r e c t l y a f e c t s t h e c i t i z e n s i n t e h c i t y s a f e t y a n d
户 ,城 区直接经 济总损失达 0 . 1 亿元 。 综 合 我 国 的 内 涝 的 情 况 , 城 市 的 防 洪 除 涝 减 灾 工 作 已经 是重 中 之 重 , 城 市 的 防 洪 除 涝 工 作 是 一 个
持久之 战,为了打赢这场战争 ,我们一定要做好 十 足 的 工 作 , 制 定 出 可 行 有 效 的对 策 ,解 决 暴 雨 带 来 o in d g , a n d e x p l o r e s t h e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t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的内涝和洪灾。城市人 口和财富 高度集 聚,是一定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he t rb u n a lo f o d c o n t r o l nd a d r m n a g e c a p - 地域的政治、经济 、文化 中心 ,是现代 社会发展的 a b i l i t y . 引 领 核 心 , 城 市 一 旦 受 灾 ,损 失 巨大 。而 洪 涝 灾 害 是 当 前 我 国 城 市 面 临 的 最 主 要 灾 害 之 一 , 我 国 有 【 Ke y wo r d s 】 l f o o d d i s st a e r , l f o o d c o n t r o l a n d d r a i n a g e , t h e p r o — 1 / 1 O的 国土 和 1 0 0多座 大 中城 市 地 面 高 程 在 江 河 水 b l e m c a u s e s , r e s p o n s e me a s u r e s 位或潮水 以下 ,易遭受洪水 灾害,均面临洪水淹没 和 雨 后 内涝 问题 。 因此 , 城 市 的 防 洪 排 涝 问题 形 势 随 着 城 市 建 设 不 断 发 展 ,对 城 市 防洪 除涝 要 求 严 峻 ,必 须 全 力 应 对 , 寻 找 成 因 ,制 定 对 策 , 以期 也不断提 高,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降雨量逐步加大 , 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 城 市 内涝 问 题 也 日益 凸显 。城 市 防洪 排 涝 措 施 存 在 二 、 城市防洪排涝存在问题 不规范 、不合理的现象 ,进一步恶化 了城 市道路 积 1 . 城 市规 划 对 水 文 产 生 负 面 影 响 水 问 题 。探 讨 城 市 防洪 排 涝 对 策 措 施 ,提 高城 市 防 ( 1 )城 市的不 断规划 ,城 区土地 的改变 ,加剧 洪排涝能力 ,战胜洪水 ,为社会 的经济发展,满足 洪涝灾害发生 。如平整土地 ,建造房屋 、清 除树木 , 人 民生 活 水 平 不 断提 高对 城 市 防 洪 安 全 的 要 求 , 更 整治 街 道 以及 排 水 河 道 ,兴 建 排 水 管 网 等 ,直 接 改 好 地 服 务 于 经 济 社 会 的 发展 , 服务 于 人 民生 活 。 变 了当地 雨洪径流形成条件 , 使 水文情 势发生变化 。 城 市 洪 涝 灾 害 造 成 的 危 害 城 市 化 改造 大 量 减 少 了渗 水 地 面 和 植 被 ,使 暴 雨 的 1 .2 0 l 1 年 北 京 洪 涝 灾 害 径流 速 度 加 快 ,渗 水 面 积 减 小 ,雨 水 快 速 聚 集 ,单 2 0 1 1年 6 月 2 3 曰下 午 4 时 3 O分左右, 北 位时间内的雨量大大超越城市雨水管 网的排水能 京突降暴雨 , 截至 当晚 7时 , 城 区平均 降水 5 7 m m , 力,从而 导致 了涝 灾的发生 。 个 别 地 区最 大 降 水 量 达 1 8 2 m i l l 。这 场 暴 雨 造 成 北 京 ( 2 ) 许 多城 市 由于 地 下水 过 量 开 采 ,形 成 地 面 城 狼 狈 不 堪 , 城 区 多 处 积 水 , 多 处 道 路瘫 痪 。 严重沉 降。过量开采地 下水 ,持续 的地面沉降 ,不 2 .2 0 1 2年 7・ 2 1 北 京 特 大 洪 涝 灾 害 仅 改变 了 区域 地 貌 形 态 和 地 表 水 的 自然 排 泄 条 件 , 7月 2 1目至 2 2 日 8时 左右 , 北京 及 其 周 边 地 还将造成局部农 田低 洼,常年积水 ,造成 了对农业 区遭遇 6 1 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 , 城 区平均 降雨 的 潜 在 威 胁 , 更 引 起 洪 涝 灾 害频 发 。 2 . 水 文 预 报 服 务 达 不 到 水 平 量 2 1 5 m i l l ,为新 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 。 此 次 强 降 雨历 时 近 1 6 h 。 其 中 全 市 最 大 雨 量 点房 山 目前 开 展 的 预 报 项 目不 多 , 一 般 只注 重洪 水 预 区河 北 镇 为 4 6 0 n I n i ,接 近 五 百年 一 遇 , 山 区 降 雨 量 报 , 对 径 流 、 旱 情 、 山 洪 、 水环 境 预报 关 注 不 够 。 达到 5 1 4 m m 。而局部洪水之巨历史罕见,拒马河 最 些预报项 目精度有待提高,特别是防洪 重点地 区 大洪 峰流 量 达 2 5 0 0 H I / s, 北 运 河 最 大 流 量 达 的大江大河中下游水位预报精度,表现在流量精度 1 7 0 0i n / s 。 较 高 ,而 通 过 水 位 流 量 转 换 后 的 水 位 预 报 却 满 足 不 3 . 7・ 2 1 北 京 特 大 洪 涝 灾害 的损 失 及 危 害 了要求 。另外预见期较短 ,未来气象预测信息利用 ( 1 )对 基础 设 施造 成 重大 影 响 。全 市 主 要 积 水 程 度 不 够 ,绝 大 部 分 预 见 期 小 于 2天 。切 实 加 强 水
谈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

谈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是保障城市安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之一。
充分认识到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组织,提高工作效率,是确保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设施建设、应急响应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
一、规划设计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
首先,要进行详细的地理调查,了解城市的地势、地形等情况。
其次,要根据历史洪水情况和气候变化趋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洪标准。
并结合城市布局和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防洪排涝区域划分和排水体系设计。
最后,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采取生态防洪、自然排涝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设施建设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是做好防洪排涝工作的基础。
首先,要加强城市防洪抢险队伍的建设,培养和储备一支专业化的防洪队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其次,要完善城市排涝设施,包括建设和维护排水系统、水闸、抽水站等。
同时,要进行城市绿地和湿地的保护和建设,增加自然的蓄水和排水能力。
最后,要建设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降雨情况和水位变化,以便做出及时的防洪排涝决策。
三、应急响应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必须具备应急响应的能力。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要能迅速组织起抢险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排涝和疏散受灾群众。
同时,要做好灾后评估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防洪排涝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
四、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防洪排涝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要组织开展防洪演练和培训,提高防洪队伍和干部职工的防洪技能和紧急救援能力。
最后,要加强与学校、社区等单位的合作,将防洪排涝教育纳入课程和宣传活动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防洪排涝工作中来。
总之,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
【摘要】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排涝、防洪的主要工程,城市人口密集,生产要素集中,经济发达,若遇洪灾,损失重大。
本文对城市防洪、排涝、景观等工程设计办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景观
东莞地处南部沿海,屡受台风暴雨侵袭,防洪任务特别繁重。
而防洪标准、设计洪水、堤顶超高以及城市防洪、城市景观、城市排涝等城市其他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政府重视。
1.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标准定得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效益,而且关系到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现行国家标准对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作了规定,以重现期作为防洪标准的表达方式,依据城市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数量来划分防洪标准的高低,若改变一个城市的防洪标准时就必须进行充分论证。
2.设计洪水;堤顶超高
堤防是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堤防安全,堤防必须高出设计洪水位一定的超高值,但由于堤防主要分布于城区,过高的堤防不仅增加工程投资,而且对城市景观、交通等影响很大。
根据有关规范,可以作如下分析:
首先,堤防安全加高值与堤防失事后的危害程度有关,堤防越高,失事后的危害越大。
堤防的安全加高宜取大值,堤防越低,失事后的危害较小,堤防的安全加高可适当降低,平原河网地区,设计洪水位高出地面有限,堤防安全加高可取小一些。
其次,堤防安全加高与堤防断面结构的安全度有关。
若堤防高度较大,而堤身较单薄的土堤,洪水位一旦超过堤顶高程,堤防就会因漫顶溃决,则堤防的安全加高值应取大值;若堤防堤顶较宽,或堤后地面(路面)高程较大、背水坡较缓,即使洪水位超过堤顶也不会造成堤防溃决,则堤防安全加高值可适当减小。
第三,堤防的安全加高值与设计洪水位的精度有关,相邻两个级别防洪标准的设计洪水位差值越大,洪水位计算的绝对误差也大,安全加高应取大值;而一些平原城市堤防的设计洪水与高一级标准洪水位相差不多,则洪水位计算的绝对
误差也不会很大,因此安全加高值可适当降低。
按以上分析,根据有关堤防设计规范,结合广东部分城市防洪堤设计的堤顶超高调查,提出了东莞市2级和3级堤防安全加高建议值,见表l。
表1 东莞市堤防(2级、3级)安全加高建议值/m
注:表中Z Z 、Z 分别为200年、100年、50年遇标准洪水位;△h为设计洪水位与堤后地面高程的差值。
对于堤防安全加高建议值的选用还需说明以下几点:
(1)对一些特别宽的堤防、堤路结合的防洪堤,其路面宽不小于10m的,或堤防背水坡小于1:5的,由于堤防断面较大,不易溃决失事,其堤防安全加高值可取低一些,建议取用低一档△h的安全加高值。
堤后紧靠有宽度大于10m高出地面的道路,在计算
△h时,堤后地面高程可取道路路面高程。
(2)对平原地区,建议城市防洪堤的堤顶高程比农村圩堤高0.3m以上。
(3)建议值是按不允许越浪考虑的,对允许越浪的情况,仍可按建议值取用,而其影响则在波浪爬高中考虑,当波浪爬高小于0.3 m时,不计波浪爬高;当波浪爬高大于0.3m时,波浪爬高按减去0.3m考虑。
3.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城市防洪既涉及河流,又涉及城市,城市防洪工程,既是水利工程,又是城市基础设施。
因此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应处理好与流域防洪、城市排涝、城市景观及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关系。
3.1 城市防洪与流域防洪
河道边的城市作为流域中的一个节点,其防洪应符合流域防洪规划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城市防洪标准应与流域规划相协调。
流域规划确定修建一系列流域防洪工程,如防洪水库、大规模河道疏浚等,使流域达到规划防洪标准。
近期在流域防洪工程未
实施的情况下,城市防洪工程的标准可适当降低,远期流域防洪规划实施后,应达到城市防洪所确定的标准。
城市段河道过水断面及堤距不仅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还应符合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满足流域上游洪水的下泄。
在兴建城市防洪堤的同时,对流域内的农村防洪堤应按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严格控制。
除控制防洪标准、堤顶高程外,规划开口不能封闭,必要时在农村防洪堤上建充水堰,使大洪水通过充水堰进入农田,不使城市段河道洪水位过高。
3.2 城市防洪与城市景观
广东的城市多依江而建,无论是江绕城还是穿城,修建城市防洪堤都必须考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城市防洪堤影响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是堤防高度和断面形式。
堤防高度是堤防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
堤防高了,把城市围在里面,势必对城市景观有较大影响。
因此,城市堤防高度不宜太大,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堤防设计水位和安全超高,必要时可通过垫高堤后地面高程来降低堤防高度。
但对超标准洪水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都要根据流域河道的实际情况尽量少留余地,确定堤防高度。
堤防断面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为了美观,首先,城市防洪堤尽量采用斜坡式边坡,最好采用较缓的边坡,从视觉上减小堤防的高度,并在边坡上植草皮,使城市防洪堤看上去不象人工堤防,而是天然河岸,以美化环境。
其次,堤顶宽要与市政规划相协调,尽可能宽一点,河道断面最好采用复式断面。
城市防洪堤采用复式断面,堤顶与市政道路相结合时,路面高程与地面高程基本同高。
3.3 城市防洪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防洪与交通的关系。
城市防洪堤与城市道路结合,减少占地,减少工程投资。
由于一般城市靠江边的地段环境、景观都较好,江边作为休闲区,滨江路不宜太宽,不能作为城市的交通要道,否则车多势必影响江边的环境。
城市防洪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建城市防洪堤要考虑城市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最好能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对城建用地紧张的城市可考虑采用房屋与防洪堤相结合的措施。
城市防洪与城市排水的关系。
一般城市沿江均设许多排水口,建城市防洪堤后,势必打乱原有排水系统,应对城市排水系统重新进行规划。
3.4 城市防洪与排涝
一般城市防洪堤修建以前,外江洪水来时,城市遭洪水淹设,洪水退走时,城市雨水也与洪水一起直
接排人外江,不存在涝灾。
城市防洪堤修建后,把外江洪水挡在外面,起到了防洪作用,但若无排涝设施,城区雨水拦蓄在堤防内,不能排入外江,将发生
涝灾,因此修建城市防洪堤,一定要处理好城市排涝问题。
城市排涝标准一般以遇何种频率的暴雨城市不受涝(地面不受淹)为标准。
对城市内河网水面积很小的城市,降雨产生的地面径流需迅速外排,否则地面就要积水,这种城市的排涝工程规模与城市排水工程规模相同,宜取短历时暴雨,若城区内既有湖泊,又有河网,调蓄能力很强,短历时暴雨虽然强度很大,但总水量不大,产生的地面径流可经河网调蓄,这种城市宜取长历时暴雨进行统计,对水面调蓄能力中等的城市,应取不同历时的暴雨分别进行计算,在确定排涝工程规模时,各种情况的外包线。
一般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布置,基本上是结合城市周边地段修建防洪堤挡外江洪水,城区内涝水通过闸、泵排入外江,使城区排涝标准以内的最高内河水位低于城市地面高程。
但城市内的地面高程往往有高有低,若内河最高水位按最低地面高程控制,则城区内河网调蓄能力大大减弱,排涝泵站工程规模和工程投资将增大。
为了避免发生上述情况,城市内最高涝水位可分级控制。
内河最高水位宜控制在大部分城市地面高程以下,但高于最低地面高程。
局部低洼地区建小圩区,小圩区内仍设排涝泵站,小圩区内最高水位控制在最低地面高程以下。
涝水先排人小圩区以外的城市内河,再排人外江,达到既解决城市排涝问题,又可适当减小排涝工程规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防洪标准》(GB50201—94)
2.《堤防工程设计标准》(GB50286—98)
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