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_张子洋

合集下载

中医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传统的中医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中医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主要是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将其归类为“痴呆”、“忘记症”等病类。

中医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由肝肾阴虚、脾虚湿浊、心脑失养等多种因素引起。

此外,中医还注重奇经八脉的调理,通过平衡气血、疏通经络等方法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

二、中医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药方剂中医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中药方剂的形式。

根据患者的症状,中医医生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以达到调理阴阳、平衡气血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金匮肾气丸、益智健脑丸等,这些方剂通过补益肾气、健脑益智的功效,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功能。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神经系统等功能,达到治疗和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目的。

例如,通过刺激百会穴、神阙穴等针灸穴位,可以改善患者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

三、中医药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进展1. 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医药研究领域中,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逐渐深入。

许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如黄连素、参麦注射液等,被发现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这为中医药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2. 中医药与西药的联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与西药的联合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整体功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而西药则可以通过针对特定的病理机制来治疗。

这种联合治疗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病情。

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药研究思路

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药研究思路

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药研究思路一、引言痴呆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行为、语言等方面的退化。

痴呆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对其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其预防和治疗成为了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中医药治疗老年期痴呆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文化传承。

本文在这个背景下,探讨中医药研究老年期痴呆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二、人体精神病理学的研究状态目前,研究痴呆的最具代表性的人体精神病学研究是美国-南加州大学阿兹海默病研究中心(ADRC)创始人Braak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其中针对该疾病的简单过程模型已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所普遍运用。

此外,随着神经生物学及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发展,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痴呆)的研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应用这些技术,能够对产生病理学变化的神经元亚群进行定向研究,如皮质、内侧颞叶、本质外侧区尤其是鳞状细胞、海马等。

同时,还能够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内出现神经元纤维丛缩、神经元数目减少和阿尔茨海默氏斑发生等。

三、中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典型方药中医对于痴呆的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养血生津、益气健脾、燥湿清热、祛风定志四类。

下面介绍几种中医治疗老年期痴呆的典型方药。

1. 复元汤复元汤是中医治疗痴呆的经典方剂。

该方药涌现于李时中《医阳堂实验方》、《修治妙方》和《丹溪心法》等医学著作中,并在随后的医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其完整的临床应用模式。

复元汤的骨干组成部分是人參、枸杞子、当歸、鎖陽、菟絲子、淮山、山茱萸、白朮、香豉及茯苓等中药。

其中,人参为此方主药之一,用来增强体质和恢复体力,防止病情加重。

鎖陽和白朮同为主要的调理奇效中药,以改善心情、调整大脑功能为其核心作用和目标。

同时,枸杞子和山茱萸调理肝肾功能,从而有助于改善生命活力和机能。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研究与探讨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研究与探讨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研究与探讨【摘要】目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应用中医药诊断与治疗的价值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患者在应用中医药治疗之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43%。

结论:老年性痴呆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可以分为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肾精虚衰证等,通过对患者进行中医对证治疗,可以使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中医药;诊断;治疗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性痴呆病在人群中发病的概率在不断上升。

该病会导致老年患者的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应用中医药诊断与治疗的价值进行探讨,进行了本次研究,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69~85岁,平均年龄(75.14±2.6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75±1.37)年。

所有患者经颅脑CT检查后确诊为老年性痴呆患者,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患者均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制定的《老年痴呆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与辨证分型,该病主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证、肾精虚衰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等。

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后使用中药方剂进行对证治疗。

(1)气滞血瘀证:患者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头部刺痛,脉弦细。

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进行治疗,方剂主要组成为: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生姜、麝香、老葱等。

(2)肾精虚衰证:患者表现为表情呆板、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暗苔薄白,脉细弱。

给予左归丸加减进行治疗,方剂主要组为: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等。

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认识和防治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认识和防治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认识和防治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和防治。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石杉碱甲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以开通玄府、利水泄浊解毒为治疗原则,采用醒脑散治疗老年性痴呆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老年性痴呆;醒脑散前言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功能退行性的疾病。

其病因目前还未明确,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的下降、行为的障碍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下降[1]。

随着老龄人的逐年增多,该病的发病率正呈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到了老年人的健康,为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王永炎院士对于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具有独特的见解,根据病络理论和玄府学说[2],选择以开通玄府及利水泄浊解毒为主的中药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1.1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如下: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72-93岁,平均(85.36±4.28)岁。

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71-94岁,平均(85.52±4.07)岁。

两组间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老年性痴呆的患者。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石杉碱甲治疗,口服,0.1mg/次,2次/日,以30天为1疗程。

【观察组】采用醒脑散治疗,药方包括附子、泽泻、川芎、栀子、蔓荆子、白花蛇舌草、决明子、夏枯草、远志及石菖蒲等组成,以清水煎服,水煎至200ml,100ml/次,早晚各一次,以30天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根据智力状态量表(MMSE)标准进行评定,治愈:与治疗前相比,智力提高10分及以上,且总分大于23分;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智力提高5-10分;有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提高要低于5分;无效:智力分数未提高甚至出现下降。

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老年痴呆作为现今一种常发疾病,极大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治疗老年痴呆成为研究热点。

本研究通过查阅近些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以及如何运用中药治疗该疾病进行综述,为今后运用中药治疗老年痴呆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标签:老年痴呆;机制;中药治疗老年痴呆是一种综合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缺失,经过病理研究发现,该病以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元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

在发达国家,老年痴呆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脏病、肿瘤、中风位居第四。

随着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该病已经成为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老年痴呆按发病机制不同,分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以及两者并存的混合型痴呆等三种类型。

1血管性痴呆1.1血管性痴呆定义血管性痴呆(VD)主要是由于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出血、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的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脑部机能减退而致的一种认知功能缺损的综合征。

1.2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1.2.1胆碱能系统近几年,通过大量研究表明胆碱能系统与记忆的形成和贮存有着密切关系。

从血管性痴呆患者身上发现,认知障碍程度与乙酰胆碱(Ach)合成减少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增高有着紧密的关系。

VD患者脑脊液中的ACh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下降幅度与痴呆程度一致[1]。

同时,在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中枢中也发现,其ACh含量不足,尤其是海马ACh含量的持续降低,因此推测可能是V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

1.2.2神经元间突触在神经系统科学中,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细胞间的连接,即突触。

其连接强度可调节特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现象,这已被公认为学习记忆活动的细胞水平的生物学基础。

目前研究得知[3],在血管性痴呆发病的早期就可能就存在突触损伤,因此认为突触损伤是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

老年性痴呆的现代中医药研究

老年性痴呆的现代中医药研究

老年性痴呆的现代中医药研究
吴汀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28)1
【摘要】老年性痴呆的成因不外乎“虚、瘀、痰”3个方面,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肾虚精亏,不能上充于脑,标实多为痰阻血瘀,病机责之心、肝、脾、肾等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肾精失充,脑髓失养,气血痰瘀互阻,蒙蔽清窍而致.采用辨证论治、整体调理、综合施治等方法,可以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完善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理、法、方、药的深入研究,提高中医药
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尤为重要.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吴汀
【作者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邵阳4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3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研究进展 [J], 岳利英;解俊霞
2.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J], 蒋媛静;何华梅
3.关于中医药在防治老年性痴呆研究中的思考 [J], 李伟
4.整体系统医学(新医药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清华大学/教育部中医药现代化
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发展历程及学术研究进展 [J],
5.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病的认识及其防治研究思路探析 [J], 罗小泉;郭琦丽;辜尊涛;陈海芳;杨武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实验研究进展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老年疾病之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以及认知行为能力的损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表明,中药天然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就中药复方、中药提取物和有效部位以及中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中药实验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050-02阿尔茨海默病(Alazheimer’s disease,AD)目前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在65岁老人中患病率可达5%,成为位居第4位死亡原因。

目前,AD在患者出现临床上的认知功能状态之前很难确诊,这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1]。

AD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已确知4种基因突变与该病的发病有关,分别是早老1(PS1)基因、早老2(PS2)基因、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基因、和ApoE基因[2]。

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症状是记忆减退以及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

同时,精神神经症状,例如抑郁症、精神病和情绪激动等症状也常见于AD患者中[3]。

目前,治疗AD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往往对于其致病机制没有影响。

近年来[4],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药以及天然药物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作用的研究也成为了中医药研究的热门方向,本文现将有关实验研究,综述如下:1 中药复方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作用目前,中药复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是传统中药中健脑益智的方剂,在中医药理论以及现代医学的原理的共同指导下,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对AD的治疗作用以及初步阐明他们的作用机制。

杨傲然等[5],用参知健脑片作用于Aβ蛋白处理的SHSY5Y细胞,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并与APP17肽作对照。

结果表明,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模型细胞DNA合成的S期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凋亡率显著增加,而中药组及APP17肽组较模型组DNA合成期比例有所提高,凋亡率也相应下降。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摘要】目前老年痴呆作为一种老年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递增,而且患该病的存活率正在不断下降。

临床上的治疗尚未能够治愈该种疾病,而中医药治疗方法显得更为有效。

本文通过从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中医疗法和其他治疗方法方面分析研究中医药对老年痴呆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老年痴呆临床表现中医治疗老年痴呆又名阿尔茨海默病[1],较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中,临床上的表现为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减退,该疾病的特点是一种进行式、致死性神经退行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该病会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的症状,行为上也有一定的障碍。

发病的部位多在患者头部。

目前临床上的治疗都是采用缓解或改善病况的方法,不能做到根治该疾病的作用,同时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也较多。

近年来,多位中医学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和中医治疗理论对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进行了研究,先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发病原因1.1《血证论•瘀血》说:“瘀血攻心,心痛、头晕、神气昏迷。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对老年痴呆的论述大致为“善忘”“反应迟缓”“痴呆”等[2],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具体命名。

中医学者认为老年痴呆的病机与老年人自身的体质有关,甚至中风和外伤感染等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还有学者认为老年痴呆是因为老年人脾肾亏损,而老年痴呆的作用部位正是在于脑部,与人体的心、肾、脾等器官密切相关,脾胃通过膜的方式相互连接,一旦脾肾亏损就会很容易引起脑的损坏,从而引起老年痴呆。

另外,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疾病发生率较高,气血流通较迟缓,容易不畅,饮食上的要求也有所严格。

同时老年人由于年龄心理上的对儿女的想念越深,而忧郁易伤肝脾,一系列有关心肾脾的损害会致使患者神明失去作用能力,继而引起老年痴呆。

当然,家族遗传也是其发病因素。

1.2现代医学检验发现,因为异常的淀粉样前蛋白会致使蛋白成分漏出细胞膜,导致神经元纤维发生缠结或细胞死亡,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

同时,老年痴呆也与载脂蛋白E(APO-E4)的基因有关,载脂蛋白的增多可以与APO-E2或APO-E3的功能相对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中医药学刊DOI :10.13193/j.issn.1673-7717.2014.08.005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张子洋,常富业(煤炭总医院老年病科,北京100028)摘要: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检索近10年来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出中医药在防治老年性痴呆症也积累了相当多的临床宝贵经验。

但就目前我国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在疾病诊断、按疾病病程分期进行证候诊断、用药后临床疗效评价等几方面还需要不断趋于完善。

在今后的医学研究中,应不断归纳与总结,促使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深入化和科学化,提高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中医药;阿尔茨海默病;综述中图分类号:R749.1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7717(2014)08-1811-04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ZHANG Ziyang ,CHANG Fuye(Coal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Alzheimer's disease is a comm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earc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in nearly a decade ,it has summed up the TCM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and also has accumulated a amount of clinical experience.But ,the TCM for senile dementia also need to perfect constantly in the diagnosis ,progress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after medication and so on.We should continuously induce and summariz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for senile dementia in the future.Key words :senile dementia ;TCM ;Alzheimer's disease ;review收稿日期:2014-04-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2851)作者简介:张子洋(1985-),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常富业(1966-),男,山东临沂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神经内科疑难病及养生与抗衰老的研究。

E-mail :changfuye@163.com 。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导致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语言功能缺失、视空间功能减退、社会及个人生活能力下降和情感人格改变等。

目前对老年性痴呆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问题。

2011年4月,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学会(NIAAA )发表NINCDS -ADRDA 诊断标准的修订版(NIA -AA 标准)[1-3]。

新版诊断标准提出了对AD 从无症状的临床前阶段到重度AD 阶段连续过程认识和对应的三阶段诊断概念,以及核心临床诊断标准和临床研究用诊断标准两套标准,对药物临床试验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方向[4]。

中医药经过多年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上面的不断探索,也积累了相当多的临床宝贵经验和实验资料。

现就近10年来有关对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研究报道如下。

1中医诊断1.1疾病诊断中医文献中并无老年性痴呆这一病名,大量的相关论述散见于“呆病”、“善忘”、“神呆”、“癫症”、“郁症”等病证中。

1990年5月,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会和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老年呆病专题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老年呆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讨论稿)指出,诊断本病主要依据记忆、判定、计算、识别、语言、思维能力减退、个性、人格改变、年龄在60岁以上,亦可在50 59岁(老年前期),起病缓慢,病程长等10个方面。

将“老年呆病”概括为老年性痴呆(AD )与血管性痴呆(VD )以及混合性痴呆(MD )等疾病[5]。

然而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AD 与VD 的病因病机、临床表型、病情演变和预后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邢斌、颜乾麟[6]认为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与古代文献记载健忘(善忘)、神病、癫狂、痴呆(呆病)等颇为相似,但又不能完全等同起来。

故有必要另创新的病名,依据AD 的实际临床表现和古代文献的研究,提出AD 的中医病名为:老年痴病,要与血管性痴呆予以鉴别。

1.2证候诊断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1990年5月北京《全国老年痴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审定,老年呆病除主证外,据其伴有症的不同,分为虚实两大1181中华中医药学刊类证候。

其中虚证分为髓海不足、肝肾亏虚、脾肾两虚;实证分为心肝火盛、痰浊阻窍、气滞血瘀[7]。

现代医家对老年性痴呆的证候诊断和其相关病因病机分析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每个医家都有自己对本病的独特见解。

颜德馨认为痴呆是因瘀血内阻,使清灵之府不能与脏气相通所致;王永炎则提出浊毒理论,认为诸邪凝聚成毒损伤脑络,而发为痴呆症[8]。

江霞[9]依据《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并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老年性痴呆的证型并非单纯的虚与实,正虚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虚主要表现在肝肾阴精不足,心脾气血亏损;实则主要表现在心肝邪火上扰,痰浊瘀血阻滞。

并提出了在治疗上需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陈冠勋[10]提出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多责之于脾肾脑髓空虚。

辨证分型上可将其分为肾精亏损、脾虚痰阻、气虚血瘀型。

按临床所见,老年性痴呆以肾精虚损为本,痰瘀闭窍是其发病关键。

曹娟等[11]认为中医学对痴呆病性认识不离虚实两端,本虚标实兼夹多见。

证候分型多为脏腑功能失调,肾精失充,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痰瘀互结,蒙蔽清窍。

证型分类为肝肾不足;心脾两虚;痰浊阻窍;气滞血瘀。

杨昕等[12]将老年性痴呆进行辨证论治,将其常见证型分为肾虚型、痰浊阻窍、瘀血内阻、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肝火旺以及肝气郁结等。

吴林等[13]认为老年痴呆是由于年老体弱、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脾虚不运,气血不足,肾精亏损,脑髓失养,痰瘀互结,蒙蔽清窍所致。

具体分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神明失用;肾精不足,髓海失充,神机失灵;痰浊瘀血,阻塞脑窍,脑络闭阻。

李凌云[14]认为老年性痴呆应按虚实辨证分型为髓海不足型、肝肾阴虚型、脾肾不足型、痰浊阻窍型、瘀血内阻型。

胡起超等[15]对天津市养老院183例确诊为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证候要素为阴虚、血虚、气虚、痰、火、血瘀;主要涉及脏腑为肝肾心脾,认为老年性痴呆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常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气血精津衰败,痰瘀浊毒滋生,阴阳失调,病损元神,发为痴呆。

张艳霞等[16]基于现代文献探讨老年性痴呆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收集到和个文献42篇,总结出老年性痴呆常见证型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痰浊阻窍、髓海不足。

初步分析后,共提取病位、病性、病因要素18个,在病位因素中以肾为主,其次为脾、肝、脑;病性证素中气虚、阴虚、精亏为主;病因证素中以痰、血瘀、气滞为主。

从证素分布规律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病机特点以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

2中医药治疗2.1辨证论治治疗郑丽[17]将30例老年痴呆患者辨证分为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浊阻窍型、脾肾亏虚型,并分别给予中药知柏地黄丸、桃红四物汤、洗心汤、还少丹。

经治疗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

王维武[18]采用地黄饮子加减辨证治疗老年痴呆症,心神不宁、失眠易惊者加酸枣仁、柏子仁、龙齿以安神定惊;阴虚有热者去附子,加黄柏、黄连、知母;痰湿症状明显者加半夏、陈皮;血瘀症状明显者加桃仁、红花,总有效率达96.15%。

霍军等[19]将老年性痴呆分为6型: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活血、化瘀开窍,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气虚血瘀型,治以补气活血、通络开窍,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四君子汤化裁;心脾两虚型,治以健脾养心、开窍醒神,方用归脾汤化裁;痰浊阻络型,治宜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合温胆汤化裁;肝肾阴亏型,治以补益肝肾、益脑填髓,方用左归饮合桃红四物汤化裁;肾阳虚衰型,治以温肾运脾、健脑醒神,方用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化裁。

对照组给予石杉碱甲片。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5.48%,高于对照组的80.67%。

魏永君等[20]观察中医辨证治疗10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分别给予补精填髓、益肾养神;益气健脾、补肾生精;健脾化痰、开窍醒脑;活血化瘀、开窍通络;滋阴潜阳、平肝开窍治疗;对照组给予石杉碱甲片治疗。

总疗程半年,中医辨证治疗组有效率88%,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痴呆效果确切、明显。

孙瑛[21]采用补肾填精法、益气养血法、益肾活血法、开郁逐痰法、活血通窍法治疗老年性痴呆,在治疗中应该扶正祛邪兼顾,诸法合参并用方可奏效。

张心愿等[22]辨治老年痴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主要有: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治当补肾益精;心肾阳虚,痰阻心窍证,治当温补肾阳,化痰开窍;肝气郁滞,痰阻心神证,治当疏肝理气,化痰开窍;肝肾阴虚,瘀血阻结证,治当滋补阴津,活血化瘀;心脾两虚,痰湿内阻证,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心肝火旺,瘀血内阻证,治当清泻心肝,活血化瘀。

2.2专方治疗汪美荣[23]采用补肾益聪汤治疗老年痴呆20例,其中治愈1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3%,疗程最短者30d,最长者8个月。

李庆明等[24]将诊断为老年痴呆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脑还丹治疗组30例,脑复康对照组28例,疗程3个月后,并测定患者血清中雌二醇、睾酮、血清雌二醇/睾酮比值,中药脑还丹制剂治疗老年痴呆的机制与提高雌二醇、睾酮水平,降低血清雌二醇/睾酮比值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