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花非花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花非花》名师教案

《花非花》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及语言的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诗的作者,感受我国丰富的古诗文化。
教学重点:声音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教学难点: 歌曲结尾部分的减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
教学方法:启发式、欣赏感受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下来我们来一组发声练习。
三度练习1=C 2/41 2 3 I 3 2 1 I 1 2 3 2 I 1 – IImi ya mi ya五度练习1=C 2/41 2 3 I 3 4 5 I 5 4 3 2 I 1 – IIma ma ma ma二、情境导入1.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说说诗的作者是谁?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 (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介绍歌曲作者黄自。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早年在美国欧柏林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作曲。
1929 年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
同时,从事音乐创作和著述,写下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首。
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分明,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作品介绍:《花非花》是黄自于1933年以白居易的诗词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
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4.聆听花非花。
5、同学们在乐曲中你听到了怎样的情绪?朦胧,易逝,无痕,全诗采用博喻的修辞手法。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词的最大特点。
三、学唱《花非花》1、老师示范唱谱子,学生轻唱歌词(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
延音记号,2处1拍半,结尾1处3拍)注意一:开头要轻声演唱。
花非花-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花非花-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六年级音乐下册的课程,主要围绕人音版《花非花》这首歌曲展开。
通过音乐欣赏、歌曲演唱和合唱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花非花》的背景和歌词内涵;2.学会演唱《花非花》;3.学习歌曲演唱技巧和合唱基本知识;4.提高学生音乐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水平。
教学内容课堂开场1.营造音乐氛围:播放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氛围;2.介绍课程主题:导入歌曲《花非花》。
歌曲欣赏1.倾听歌曲:播放《花非花》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2.分享感受: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3.借助音乐元素分析歌曲: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弦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
歌曲演唱1.学习歌词和曲调:放歌曲录音,让学生跟唱;2.教唱技巧:分段教唱,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如正确的发音、气息的掌控、音高的掌握等;3.演唱练习:让学生分组练唱,体验歌曲的情感表达。
合唱表达1.分角色练唱:分配合唱的声部,让学生跟随音乐录音练唱;2.合唱合练:整合声部,让学生合唱演唱,感受整体表现。
课堂总结1.回顾课程主题: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2.展示成果:选择几组学生展示合唱成果;3.宣传下一堂课内容:介绍下一堂课学习内容,为学生预热。
教学重点1.歌曲演唱技巧和合唱基本知识的掌握;2.歌曲和歌词内涵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难点1.歌曲情感和内涵的表达;2.合唱整体表现的掌控。
教学方法1.交互式教学:通过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参与;2.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和情感交流能力;3.合作学习:鼓励小组合作,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评估1.学生思维反应评估:当堂课程交互问答;2.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学生演唱和合唱表现;3.学生情感表达评估:观察学生情感表达水平和交流能力。
课后作业1.巩固歌曲演唱和合唱表现;2.分享自己的音乐学习心得。
花非花-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花非花-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花儿为何被称为“非花”,并能正确理解“人音”这个概念。
2.学生通过歌曲合唱,能够体验和表达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美感。
3.学生能够学会乐曲《花非花》,并能够通过演唱达到合唱的效果。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非花”和“人音”的概念。
2.让学生感受和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和美感。
3.能够学会乐曲《花非花》,并能够达到合唱的效果。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非花”和“人音”的概念。
2.让学生达到合唱的效果,要求声音的合拍度和正确性。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非花”和“人音”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2.听歌和鉴赏:播放歌曲,让学生听,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美感。
3.合唱和练习: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歌曲,练习合唱。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歌曲、歌词。
2. 教学环节1.引导问题: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花儿会被称为“非花”?教师再问学生,人声为什么会被称为“人音”?2.推理解答: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非花”和“人音”的概念,并让学生与自然界中的花儿进行比较,感悟音乐里花儿的情感和美感。
3.播放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并带领学生一起听。
4.锻炼唱歌技巧: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让学生注意声音的基本技巧和唱法。
5.练习合唱:教师与学生一起合唱,练习音乐中声音的合拍度和正确性。
六、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理解了“非花”和“人音”的概念。
2.学生是否正确表达了音乐中的情感和美感。
3.学生是否学会了乐曲《花非花》,并能够通过演唱达到合唱的效果。
七、教学提示1.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音乐中感悟情感和美感。
2.要鼓励学生多唱,多练,将歌曲演唱得更好。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花非花》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花非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花非花》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1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词优美,旋律简洁,富有诗意,表现了生活中真善美的追求。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的内涵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花非花》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花非花》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理解歌词的内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讲解法:教师对歌词内涵和音乐特点进行讲解。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花非花》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教学演示。
4.分组标识:用于小组合作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花非花》,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花非花》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对难点部分进行反复练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对旋律和歌词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表演,检验学习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歌词内涵和音乐特点,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花非花》教案02

学生听、记,找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有点要继续发扬
最终要评价结束,让学生们在课下有自己训练的方向的高尚情怀
1
作业
布置
有感情的表演唱《花非花》。
2、表演唱《国旗歌》。
板书
设计
一、呼吸练习(缓吸缓呼)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声乐的时间太短,对于刚开始学习声乐的他们来说,运用声乐技巧来唱歌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把握要领,简单的使用气息来演唱,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掌握。但是通过练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教学
目标
及要求
知识与技能
目标
1、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
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3、教师弹单音长音,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力。
学法实践:
1、自己掐腰感受吸气时的状态,慢吸慢呼(用“思”音呼)。
2、两人一组交换掐对方的腰,感受慢吸慢呼(用“思”音呼)。
3、学生自己掐腰练习长音(用u母音)。
锻炼学生腰腹周围控制气息的能力感受气息的着力点
5
任务二:发声训练为歌唱做准备
针对歌曲特点,进行发声练习
2、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示范、启发,学生讨论,体验实践,学会
结合歌唱的基本技能用感情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并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意识,得到情感体
验,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1、听音乐,思考问题
2、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谈自己的感受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第四课时《花非花》 人音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第四课时《花非花》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欣赏歌曲《春晓》复习古诗新唱的含义,通过提问,读白居易的诗导入新课。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白居易的《花非花》,通过了解词曲作者、以及词曲之间完美的结合,通过演唱歌曲,了解以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
通过歌曲的学习,把握好歌曲的音准、节奏及其强弱,学会结合歌曲的基本技能用感情演唱歌曲。
2、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歌曲《花非花》歌词取自白居易的《常庆集》诗集中《花非花》段。
歌词含义,杨慎先生虽有如下的解说:“花词是白居易用花同雾做一个神秘美人的隐示”。
但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心灵一时有感的即兴之作,更有人解说是作者幻觉憧憬的追忆。
白居易的诗给人以朦胧感,黄自的音调更好的表现这种意境。
歌曲采用四句体乐段结构,在词曲结合中较好地采用依字创腔,使歌曲犹如在吟诵,给人以无限的柔媚感。
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
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
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花非花》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花非花》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完整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2、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唱歌技巧,会用假声,试着用气息来支持自己的声音。
3、教育学生要珍惜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跟随歌曲伴奏较为准确的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高音的演唱技巧。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古诗《花非花》,先让学生从字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让学生借助课本上的文字理解古诗的比喻意义。
(比喻人世间美好的事物)
3、引导学生说出身边的美好事物。
(我们要珍惜亲情、友情、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
二、教学歌谱。
1、教师教,学生模仿。
2、师生一起唱歌谱。
三、教学歌词。
1、教学用混声演唱歌曲。
a会使用假声,教师用假声读歌词,
学生也读一读。
b学会用气息支持假声。
2、教师教一句,学生模仿一句。
(教师强调要将口打开,高音甩上去,要换气,唱高音腰部要给力。
)
3、跟着原唱录音学唱歌曲,教师在旁强调唱歌技巧。
5、师生一起跟伴奏演唱歌曲。
6、学生试着跟随伴奏演唱歌曲,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7、分四组开火车演唱歌曲。
8、个人演唱歌曲。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花非花》教学设计

《花非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花非花》,感受古风新韵的歌曲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
2、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3、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并能用和谐声音演唱二声部,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结尾部分的减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感受缓吸缓吐1、闻花香T: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放松身体,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此时,我们来到鸟语花香的地方,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花香,我们来闻一闻。
(学生练习)请同学们跟我做,两手叉腰,双肩自然下垂、微微向后展开,胸部略微向前挺起,面带笑容,放松身体,吸气,感受气息吸入了小腹,感受肚子就像一个小皮球,将气息慢慢地吸进肚子中。
(带领学生练习几次)2、吐si练习T:你们都养过蚕宝宝吧,它的吐丝有什么特点?S:又细又长T:现在,让我们学做蚕宝宝,将肚子中的气息轻轻地吐出来,看我是这样做的(教师示范)让我们也一起试一试.(学生练习,指导学生练习几次)3、跟着音乐感受缓吸缓呼师:让我们伴着音乐、闻着花香,一起感受缓吸缓呼,准备,吸气……吐气……【教学意图:闻花香与吹蚕宝吐丝的练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会正确的呼吸,为下一步演唱歌曲作铺垫】2-1-c-n-j-y活动2【导入】(二)发声练习(歌曲低声部预设)发声练习(同时为歌曲低声部训练作铺垫)5—3—|i—6—|5—3—|3—5—|2———|3—4—|5———||1、体会轻吹蒲公英,激发兴趣师:来到美丽的大自然,瞧,草地上我们看到蒲公英,伴着一阵微风,蒲公英在我们眼前轻轻的飞了起来,我们一起来吹一吹(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学意图:通过吹蒲公英的情境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轻柔的演唱方式】2、教师示范唱蒲公英旋律,加入手势T:这一次请大家跟随老师轻轻地吹起它,感受它的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表达诗歌音乐的旋律美和意境美。
2.具有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关注学生的发声、吐字和气息运用。
3.感受器乐版《花非花》、变奏版《花非花》、轮唱版《花非花》,通过联觉想象把音乐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从而实现声情并茂的歌唱表达。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的旋律美和意境美。
2.教学难点:感受器乐版、变奏版、轮唱版《花非花》,通过联觉想象把音乐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从而实现更好的歌唱表达。
三.教学过程
初识《xx》:
1、引出《xx》,初步感受《xx》
(1)开门见山:介绍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忆江南》中诗句。
(2)由《忆江南》引入到古诗《花非花》。
师:白居易的诗一般都比较通俗易懂,可这首《花非花》却比较朦胧抽象。
(3)师:同学们一起吟诵一下。
(4)老师有感情的吟诵《花非花》。
(背景音乐:古筝版的《花非花》)
师:老师的吟诵有什么特点?生:…………
2、欣赏聆听《xx》声乐独唱形式
师: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用这首古诗谱写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师:你觉得歌曲《花非花》旋律有什么特点?表达怎样的意境?
生1:旋律优美、舒缓,有明显的高低起伏的变化。
生2:表达一种朦胧的xx。
(2)师解释歌曲上方的提示:行板、温柔地
行板:行板: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属于中慢板。
走进《xx》
学唱歌曲《xx》:
师: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让我们一起走进《花非花》,用自己最美的歌声表现《花非花》。
(1)出示大歌谱,再次聆听伴奏音乐《花非花》(同步出现旋律线流动的动态画面)。
师:请大家关注旋律线的走向,并和老师一起比划一下。
(2)师:我们已明确了旋律线是高低起伏的,再仔细观察一下每个乐句的句尾,旋律呈上行还是下行趋势。
生:下行趋势。
(3)师:每个乐句的旋律走向都是呈下行趋势,这是在表达一种淡淡的伤感,一种低低的叹息。
(4)师:同学们把老师标注出来的每小节的头音,很稳定的演唱一下。
(关注音准、发声位置、气息)(5)师生合作:完成歌谱的接龙演唱。
(关注学生的音准,发声位置、声音的流畅性。
)
(6)填词演唱,(要求字正腔圆,提醒做好乐句的呼吸,假声高位置的演唱。
)
(7)重点指导“夜半来天明去”和“去似朝云无觅处”这两个乐句(关注渐强、渐弱、渐慢的处理;关注歌词的声调和旋律音调的紧密结合,表现歌曲的意境。
)(8)完整的跟伴奏音乐再次有感情的演唱。
百变《xx》
师:我们除了用声乐的表达形式表现这首《花非花》,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
生1:乐器来表现,比如用二胡。
生2:用古筝,用笛子……
xx交流互动。
1、欣赏聆听双簧管版《xx》
(1)师:请同学生来聆听这一段别具特色的《花非花》,是什么乐器主奏的?音乐的速度和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2)xx交流、讨论、寻找答案。
师:老师找来了一条《花非花》的变奏旋律。
2、聆听感受《xx》变奏曲。
(1)出示《xx》变奏曲曲谱。
师钢琴弹奏旋律,让学生感知旋律,速度的变化。
(2)师生交流,感知旋律、速度、意境的变化。
(3)老师用“lu”哼唱,学生在长时值的音上加入俏皮、活跃的旋律。
(4)师小结:此时的《花非花》旋律变得明朗些了,画面的色调变得明快些了,似乎不像开始那么朦胧了。
3、轮唱《xx》的学习。
师:好,我们再回到最初的《花非花》旋律,老师要对这段旋律再作一次变化,你们看!(出示轮唱曲《花非花》曲谱)
(1)师生交流,得出是轮唱的形式。
(2)师生合作演唱第一、二乐句(以轮唱形式演唱)感受轮唱的声效。
(全体女生担任第一声部,老师担任第二声部)
(3)师:这样的演唱给你怎样的感受?(更立体、更有层次、更有朦胧感)
(4)再次xx合作,生生合作完成轮唱。
重温《xx》
1、出示小结的《花非花》列表,并作回顾。
在老师的讲解下,重温今天的学习内容。
(初识《花非花》、走进《花非花》、百变《花非花》)2、再次重温《花非花》,跟音乐声情并茂的歌唱。
3、旋律再现,情感升华。
师:今天我们通过吟诵、歌唱、感悟《花非花》,感受了歌中包含的深刻含义。
似花非花、似雾非雾、来无影去无踪,人世间许多美好的往事,美好的回忆是值得我们珍藏心中的。
珍惜我们正拥有的,追求更美好的!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