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同理心的案例有哪些
同理心的举例说明

同理心的举例说明你们知道同理心吗?同理心呀,就是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事情,感受别人的感受呢。
我给你们讲几个小故事,你们就明白啦。
有一次,我的同桌小敏在课间的时候一直低着头,也不和我们一起玩。
我就觉得很奇怪,要是平时呀,她早就跑出去跳绳啦。
我走到她身边,看到她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
我就想,如果我是她,肯定是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才会这样。
我就轻轻地问她:“小敏,你怎么啦?是不是有谁欺负你了呀?”小敏小声地说:“我昨天的数学作业错了好多,刚刚老师还说了我几句,我觉得自己好笨哦。
”我听了,就想到自己也有作业做不好被老师说的时候,那时候心里可难受了。
我就拍拍她的肩膀说:“小敏,这没什么的呀。
每个人都会有做错题的时候呢。
我也会呀,上次我语文作业还被老师打回来重写呢。
我们只要把做错的题目再认真看看,搞懂了就好啦。
”小敏听了我的话,慢慢抬起头来,眼睛里好像有了一点希望。
后来我陪着她一起把那些数学题又做了一遍,她就变得开心多了。
这就是同理心呀,我能体会小敏被老师批评后的难过,所以我就去安慰她、帮助她。
还有一回,在公园里,我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哭。
他的风筝挂在树上了,怎么也拿不下来。
周围的大人们都只是在旁边看着,我就跑过去。
我想,如果我是这个小男孩,心爱的风筝拿不到,肯定特别着急。
我就对小男孩说:“小弟弟,不要哭啦,哥哥来帮你。
”我找了一根长树枝,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把风筝从树上弄下来了。
小男孩立马就笑了,还说:“哥哥,你真好。
”我也觉得很开心呢。
我站在小男孩的角度,知道他想要风筝,所以我就尽力去帮他。
再说说我们班上的事儿。
有个同学叫小刚,他跑步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
膝盖擦破了好大一块皮,有些同学看到就笑了起来。
我当时就想,要是我摔倒了,大家还笑我,我得多伤心呀。
我赶紧跑过去,把小刚扶起来,对那些笑的同学说:“你们不要笑啦,要是你们摔倒了,别人笑你们,你们会舒服吗?”然后我陪着小刚去了医务室。
小刚对我说:“谢谢你,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同理心沟通案例

同理心沟通案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和他人进行沟通,而同理心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同理心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案例一,工作中的沟通。
小明是一个团队的领导,他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
有一次,团队中的一位成员小张因为工作上的一些问题感到很沮丧,表现出了不耐烦和情绪低落。
小明选择了和小张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他首先倾听小张的抱怨和不满,而后用理性的语言和态度,向小张解释了团队目前的工作情况和困难,同时表示理解小张的情绪,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最终,小张感受到了小明的关心和理解,情绪也得到了缓解,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案例二,家庭中的沟通。
小红是一个家庭主妇,她在家庭中经常需要和丈夫、孩子进行沟通。
有一次,她的孩子小明因为学习压力大,情绪低落,不愿意和家人交流。
小红选择了和小明进行心平气和的交流,她首先倾听小明的诉说,表达对他的理解和关心,而后用鼓励和支持的话语,帮助小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终,小明感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关爱,情绪也逐渐好转,学习也取得了进步。
案例三,社交中的沟通。
小王是一个社交达人,他在社交场合经常需要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心情低落的朋友,朋友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感到很沮丧。
小王选择了和朋友进行深入的交流,他首先倾听朋友的抱怨和不满,表达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而后用自己的经历和建议,帮助朋友找到了重新振作的动力。
最终,朋友感受到了小王的真诚和关心,情绪也得到了缓解,生活也变得积极向上。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工作、家庭和社交中,同理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共赢。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培养和运用同理心,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创造更美好的人际关系。
同理心沟通案例

同理心沟通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情况,而同理心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情感,从而建立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同理心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案例一:小明是一个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他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感到很沮丧。
他向同事小李倾诉了自己的困难,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和鼓励。
小李在听完小明的倾诉后,并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表达了对小明的理解和同情,然后才逐渐引导小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明在得到这样的支持后,感到自己得到了被理解和关心,情绪也逐渐得到了缓解。
案例二:小红是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情绪变得很低落。
小红在和孩子沟通时,并没有直接责备孩子的学习态度,而是先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困惑和困难。
在听完孩子的倾诉后,小红给予了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同时和孩子一起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在得到这样的关心和支持后,情绪也得到了缓解,学习状态也逐渐好转。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同理心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不仅要倾听对方的心声,更要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感,给予对方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情感连接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因此,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和他人交流,多倾听他人的心声,多给予他人关心和支持来培养自己的同理心。
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和情商管理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同理心水平。
总之,同理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感,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关于同理心的素材

关于同理心的素材以下是 8 条关于同理心的素材:1. 同理心就是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啊!就像你看到有小朋友在哭,哎呀,你难道不会去问问他为啥哭,去感受一下他的伤心吗?这就是同理心的一种体现呀!例子:我那次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路边掉眼泪,我就走过去轻声问她怎么了,就像我希望别人在我伤心时来关心我一样。
2. 同理心不就是进入别人的世界瞧瞧嘛!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垂头丧气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站在他的角度去想想呀?那才叫有同理心呢!例子:我朋友工作上受委屈了,我立刻就能体会到那种难受,陪着他一起抱怨吐槽,给他支持。
3. 同理心可不是嘴上说说哦!好比说你看到老人过马路艰难,你不得过去扶一把,感受感受他们行动的不便啊!这多重要啊!例子:那天看到一位老爷爷过马路战战兢兢的,我马上过去扶着他慢慢走过去,感受着他的那种迟缓与小心。
4. 同理心就是要和别人的心贴在一起呀!当你的同学被嘲笑了很伤心,你会忍心不去安慰他,不去感受他的痛苦吗?例子:我们班一个同学因为胖被人笑,我赶紧去抱抱他,让他知道有人理解他的难过。
5. 同理心就如同在别人的情感海洋里畅游啊!如果你的家人遇到了挫折唉声叹气,你能无动于衷吗?当然要去感受啦!例子:我妈妈那次工作失误很难过,我坐在她旁边,用心去体会她的失落与懊恼。
6. 同理心不就是把自己变成别人嘛!别人开心你也开心,别人难过你也难过呀!你想想是不是这样?例子:看到好朋友中彩票那么兴奋,我好像也跟着激动起来,体验到他的喜悦。
7. 同理心呀,就像一把钥匙打开别人的心门!当有人处于困境中,你要去试着开启那扇门,感受他们的处境哟!例子:邻居家遇到困难,我主动去帮忙,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他们的焦急和无助。
8. 同理心是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桥梁呀!没有同理心,这个世界得多冷漠呀!我们都应该拥有同理心,好不好?例子:遇到有人在寒风中卖东西,我去买一点,感受他们的辛苦与坚持。
我觉得同理心特别重要呀,它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亲近,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和爱啊!。
教师同理心案例小故事

教师同理心案例小故事教师同理心案例小故事1. 引言同理心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和互动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教育领域,教师的同理心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情感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一个教师同理心的案例小故事,深入探讨同理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2. 故事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一所中学,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刚刚加入这所学校,他对教学充满热情,并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然而,他很快发现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小明,总是沉默寡言,与同学和老师都保持距离。
3. 李老师的观察与接触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李老师开始观察他的课堂表现和与同学的互动。
他发现小明在数学课上的成绩一直很差,也很少与同学进行交流。
于是,李老师决定主动接触小明,以了解他所面临的困难和需求。
4. 倾听与支持李老师在课后和小明进行了一次对话。
他首先表达了对小明的关注和理解,让小明感受到他的同理心。
他询问小明对数学的看法和困扰,并倾听他的心声。
小明很快敞开了心扉,他透露自己对数学知识缺乏兴趣和理解,而且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上面临很大的压力。
5. 理解与启发基于对小明所说的问题,李老师深入地思考了解决方案。
他决定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应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李老师还安排了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小明与同学们进行合作,促进他的社交能力。
6. 效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老师逐渐发现小明的变化。
小明开始参与课堂讨论,并在小组合作中展现出积极性。
他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李老师感到自豪和满足,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他意识到同理心不仅对学生有益,而且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7. 总结与回顾这个小故事展示了同理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李老师通过观察、倾听和关怀,建立了与学生的真实联系。
他的同理心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小明受益于李老师的同理心,展现出了积极的变化。
同理心案例

同理心案例同理心案例1、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这个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坐她的蘑菇,过了一会,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吗?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可以走开走去,病人觉得有道理,也站起来走走。
又过了一会,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开始吃,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吗?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
同理心定义: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
同理心是一种与人沟通交流的心理技术,它的目的是沟通一方,通过采取“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与另外一方达成共识,并最终将问题处理好。
”2、怎样运用同理心?第一步:辨识分辨出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第二部:反馈将此辨识反馈给当事人,以让对方了解你已经明白他的感受。
情景你的同事小张,是个非常优秀的销售代表,在公司的业绩遥遥领先,但他最近有点消沉,下班以后在办公室,他找你聊天。
小张说:“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但客户的销售量还是不高,小张的意思是()”A抱怨B 无奈C 表达建议D 征求建议E 希望指导当对方向你抱怨的时候,你注意不要给对方指导的建议,他其实知道,怎么做,只是想发泄一下而已,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你只要听着就可以了。
情景2 小张说:“看来麻烦了,我用整整一周的时间,做这个客户,客户的销售量还是不高,小张的意思是:A抱怨B 无奈C 表达建议D 征求建议E 希望指导当对方想切换客户,可能是对直接切换的信心不足,需要你给他鼓励,这个时候你只要给他鼓励他,还要分享你曾经切换客户的经验就可以了。
同理心对话案例

同理心对话案例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父:“怎么回事?”子:“学习太吃力,而且学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东西。
”父:“现在的确看不出好处来,我当年也用同样的想法,可是现在觉得那些知识还是蛮有用的,你就忍耐一下吧”子:“我已经耗了十年了,难道那些X加Y能让我学会修车吗?”父:“修车?别开玩笑了。
”子:“我不是开玩笑,我的同学王明辍学学修车,现在月收入不少,这才有用啊!”父:“现在或许如此,以后他后悔就来不及了。
你不会喜欢修车的。
好好念书,将来不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子:“我不知道,可是王明现在很成功。
”父:“你已尽了全力了吗?这所高中是名校,应该差不到哪儿去。
”子:“可是同学们都有同感。
”父:“你知道不知道,把你养到这么大,妈妈和我牺牲了多少?已经读到高二了,不许你半途而废。
”子:“我知道你们牺牲很大,可是不值得。
”父:“你应该多读书,少看电视!”子:“爸,唉,算了,多说也没用。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顶了!”父亲试图理解儿子的感受:“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子:“没错,学习很吃力,而且觉得学的东西没什么用”父亲顺着儿子的感受,问道:“你觉得读书对你没有什么用。
”子:“对,学校教的不一定对我有用。
你看王明,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父:“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
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或许会后悔。
”儿子认真地理解父亲的话,说:“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作错了决定。
”父亲理解了儿子的意图,但是他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是会吃亏的。
”子:“你认为教育很重要。
”儿子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上不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
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妈妈吧?”父:“你不想让你妈妈知道,是吧?”子:“跟她说也无妨,反正她迟早会知道的。
今天学校举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父:“我有个构想,也许你可以上补习班加强阅读能力。
同理心沟通的经典案例

同理心沟通的经典案例同理心是指理解和共情他人的感受、需求和情绪的能力。
在沟通中运用同理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下面是十个经典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同理心进行有效的沟通。
1. 同事之间的沟通在工作场所中,同事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运用同理心,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协作。
例如,当一个同事感到沮丧和疲惫时,我们可以通过询问和倾听来表达关心,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2.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在家庭中,同理心也是维系亲密关系的关键。
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或产生误解时,通过运用同理心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例如,当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感到困惑时,可以通过问问题和倾听来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3.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运用同理心,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和提问来理解学生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4. 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样非常重要。
通过运用同理心,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例如,当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感到担忧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家长的担忧,提供相关的反馈和建议。
5. 医患之间的沟通在医疗领域,医患之间的沟通对于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通过运用同理心,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心的医疗服务。
例如,当患者对诊断结果感到困惑或焦虑时,医生可以通过倾听和解释来理解患者的情绪和需求。
6. 老板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在职场中,老板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对于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通过运用同理心,老板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和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例如,当员工感到工作压力过大时,老板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员工的困惑和需求,提供相应的缓解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中同理心的案例有哪些篇一:同理心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案例龙源期刊网 .cn同理心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作者:吴芃叶来源:《新课程·上旬》XX年第03期摘要:管理即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幼儿园管理中,园长经常会站在当事人双方中间做出调解和判断,而如何成功地引导当事人解决问题,并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是一门领导艺术。
心理学中的“同理心”技能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着广泛的运用。
我院在如何管理好集体办公室的讨论中,较为成功地运用了同理心的方法,取得了使用和管理双方的共识,有效地改善了办公室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同理心;管理;幼儿园同理心在心理学中指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和内心世界,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
在实施管理中,可以借助同理心的运用,促使当事人之间互相谅解,矛盾得到妥善的解决。
幼儿园管理中经常出现管理和被管理双方的矛盾纠纷,在协调关系中灵活运用同理心的技巧,成为我院管理工作的一个助力。
一、事由我院刚装修完办公室,按班级配置了各自的电脑,共18台电脑,办公室装了八台壁扇、一台空调,有前后两个门出入,总面积100平方米。
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有教师离开办公室忘了关电脑,电脑一直工作到第二天,电脑桌面不整洁,垃圾随意扔在地上,风扇和空调也没人关。
分管卫生的领导多次开会强调纪律,但收效甚微。
二、思考如何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果并能取得长远的效果,必须让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并且成为管理的主人是根本。
我在会议上采取了有请管理方和使用方双方面对面剖析的方式,并运用同理心引导技能,使双方达成共识。
三、做法首先有请双方一起观看办公室使用的情况,通过使用方自己去查看使用状况后,大家开始面有愧色,窃窃私语。
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从而可以进入解决事情的程序。
篇二:善用同理心共筑沟通桥合肥师范附小知心姐姐善用同理心共筑沟通桥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所谓“会变小孩子”,就是指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
陶行知强调的是一种教育理念,而“同理心”则是一种心理辅导技能,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他人的情绪、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因此,合理运用同理心,是实现师生、生生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情感关系同理心引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如何实现这种需要?教师的同理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教学中,善用同理心,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心理学上将同理心分成三个层次:一是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感知和体验他人所感知的世界。
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总是会有不同的心情与想法,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位置和角度去看世界、去体验世界。
作为教师,能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容易和学生的心更近,就为开展教育赢得了主动权。
二是能知道和理解他人为什么这样感知与体验。
这是一个比较难做到的层次,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多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主动地了解他们对不同事情的不同看法,以及产生这些看法的主要原因。
理解孩子这样想的来历,就能真正理清孩子的思路,教育才能有的放矢而不致“放空枪”。
三是能把自己对他人的感知和体验传达给对方。
如果只是一句“我理解你!我很理解你!”别人怎么会知道你理解了他什么?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程度,随时调整自己表达的语言、表现的情绪、使用的动作等。
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得使用同理心?如何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如何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是当下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技能。
下面,结合一段教学案例《小鲤鱼成长记》来细致分析和探讨同理心的建立和实施。
***小鲤鱼诞生篇*** “老师,快看她的手!”巡视到这一小组时,惊呼声不绝于耳。
这是小组团队意识培养的初期,一年级的孩子,自控力差,大惊小怪的事件我已经习以为常了。
李**怯生生地握紧拳头,眼神慌乱,不知所措。
我俯身走进拍拍她的背,她像找到了依靠一样,放声大哭起来。
“这是皮肤病,会传染的。
”小组内的组员还在轻声议论着。
办公室里,我使尽浑身解数彰显为师的和蔼可亲,李**终于打开了自己的双手。
我顿时惊呆了。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手心每一寸皮肤反复蜕皮,颜色就如刚出生的小老鼠一般。
“老师,我这绝不是皮肤病。
医生都说不会传染的。
”“我说得都是真的!”看我没有吱声,她又加了一句。
我轻抚着孩子的双手,犹如握一刺球于手心般扎人,“老师相信你!”第二天,孩子尾随妈妈来到办公室,递交了一份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
孩子一直躲在妈妈的身后,望着妈妈离开的背影许久后才转身走向教室。
而后的那节课,我带着这份健康证明踏上讲台。
郑重介绍道:“李**的手很特别,就像泡泡(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中的主角)的皮肤一样。
她的手还可以帮你挠痒痒哦。
”于是,“小鲤鱼”便这样喊开了。
***小鲤鱼挣扎篇***而后,每每巡视到这个组的小组讨论时,小鲤鱼总是默默地听着,极少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组员虽不像初次的那般咋呼,却也是对她的那双手敬而远之。
同桌更是避免自己的手臂触碰到小鲤鱼,一旦有丝毫的接触必是又吐舌头又跺脚。
四人小组渐渐被三人小组所取代。
大家似乎都忽视了小鲤鱼的存在,因为她总是安静得像一团空气。
课下,她总是远远地看着蹦跳游戏中的同学们,眼神一旦与人触碰到,随即便会低下眼睑,故作拨弄手指状。
我虽三番五次找过组内成员,但态度转变的时效性总是稍纵即逝。
***小鲤鱼脱胎篇***这节课的小组讨论环节,我直接驻足于小鲤鱼组。
听完其他成员的汇报,我握起小鲤鱼的手,低声说道:“老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其他同学肯定也一样。
”她习惯性地搓揉着大拇指,声音低到极限。
我始终盯着她的眼睛,期间不乏给予点头肯定,末了我还评价道:“小鲤鱼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不仅找到了别人发言中的精髓,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
”全班交流环节,我又再次当众与她握手示好。
小组长似乎受到了老师的感染,竟主动要求批改小鲤鱼的作业。
并这样对其他两位组员说道:“我们是一组的,小鲤鱼这节课的表现真棒。
你们都来看看她的课本。
”小鲤鱼羞涩地低着头,嘴角掠过一丝微笑。
大课间,孩子们玩得是猫抓老鼠。
我不动声色地来到小鲤鱼组,自然地拉起她的手,随其他孩子们的节奏与她互动配合。
胜利时尽情地与她击掌祝贺。
轮到小鲤鱼扮演小猫了,她迟疑了一下,撇见组内其他同学焦急而又专注的眼神,终于进入了角色,我配合她的行踪左躲右闪。
第一次发现小鲤鱼的运动技能精湛,不出五分钟,竟满载而归。
组内同学听到胜利的喜讯时,尽情与她拥抱、呐喊。
小鲤鱼陶醉于同学们的字字句句赞美声中,不禁莞尔一笑,脸上犹如菊花绽放般灿烂。
随后的几天,我刻意在大众场合下与小鲤鱼的双手亲密接触,并不失时机地对小鲤鱼的积极变化给予肯定。
组内交流中,也暗示组长多追问小鲤鱼。
一次、两次??多次尝试后,小鲤鱼组的讨论氛围便更有针对性了,大家对小鲤鱼的不信合和排斥渐渐被小鲤鱼的见解所融化。
同桌也由嫌弃、疏远逐渐演变成鼓励、肯定。
组员之间的互评也多了份对自身变化的纵向比较。
***小鲤鱼待续篇***小组组员间的交往,一旦破冰了,就会亲密无间。
低年级的孩子,内心深切地渴望得到老师、组员的直观肯定,内向的孩子总是习惯性自我封闭,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给孩子树立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
小鲤鱼的变化离不开老师真切的关注和陪伴,而组员态度的转变也离不开老师的榜样示范。
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重在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处,让孩子有机会可表现、有空间可发挥。
每个组员都很重要,大家都意识到了,进步得便是整个小组了。
上述案例提示我们如何表达“同理心”?一、理解孩子此时的内心首先,通过面部表情我观察到,孩子十分胆怯,一个转身躲闪,一个细微的搓手动作,一个眼神的逃离??都应该及时捕捉并重视。
其次,我们应该领悟她这种表情与心态的来历。
通过了解,我明白了,手部的严重湿疹,是孩子一切不自信的来源。
因此,及时给予孩子恰当的表现机会和肯定,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为走进孩子真实内心埋下伏笔。
二、表达对孩子内心的理解当众出示孩子的健康证明并接触孩子的双手,当众耐心倾听孩子的发言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鼓励,当众主动亲近孩子并肯定孩子的特长??教师在处理学生的事情时要态度要热情,立场要坚定。
我们说同理心只是对对方的感受做出反馈,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倾听者赞同当事人的观点与行为,它不等同于同情心,也不等同于有错不纠和拍马屁,让倾听者放弃自己的立场。
修正孩子的不自信源头,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赢得更多的掌声,这才是表达同理心的根本目的。
三、夯实深入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规律、情感诉求、心理变化的理论基础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努力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学习心理学的理念和技巧、不断了解人的发展和成长的客观规律。
“同理心”不仅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沟通技术,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高度、一种胸怀。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多一份同理,除了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觉得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注,同时,也恰恰是对自己、对他人多一份认同,对职业、对工作多一份理解与投入。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构建出真正的师生心灵对话的平台,让师生之间的沟通呈现出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良好状态,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小鲤鱼”的蜕变仍在继续,更多的热情参与会带来更多的惊喜,更多的俯身倾听也会带来更多的有效沟通。
四、巧用朋辈效应,传递同理心案例中,由小组长开始的第一步走进,其实是对教师同理心的继承和传递。
孩子们更易接受和认可教师的示范行为,也就自然得开始模仿和靠近。
而这种积极主动的开始,会使整组的氛围发生变化。
基于朋辈效应的普遍性、全员性、义务性、时效性和直接干预性,小组长的改变,恰恰表达了小组长对于小鲤鱼的同理心,同时他又自然地将这份同理心传递下去,乃至弥散给整组、整班。
同理心是份沟通技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需要学习和掌握“同理心”的理念和技巧。
尊重、理解学生是与之沟通交流的基础,而“同理心”则是尊重、理解学生的一个基本途径。
在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这个理念和这项技能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能得到锤炼和完善,教育效能就能够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也会逐渐学会“同理”他人,在心理上成长得更健康、更强大。
参考文献[1]李镇西:《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学习陶行知伟大的师爱精神》,维普资讯网XX年版。
[2]李子勋:《陪孩子成长——亲子关系36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XX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