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审美文化概述PPT(共36页)

合集下载

旅游审美文化[1]

旅游审美文化[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二)旅游审美文化的空间差异
中 ——西 (抒情、理想美)
(写实、现实美)
南(秀、柔)——北(雄、刚)
跨文化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美国黄石公园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悦心悦意是比悦耳悦目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以知性或理解为主要特征,具有相对的持续性 和稳定性。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 齐白石的画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PPT文档演模板
飘渺 黄山
旅游审美文化[1]
悦志悦神
▲是审美层次的最高层次,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
对象的高度统一;
▲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活动,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桂 林 山 水 张 家 界 风 光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PPT文档演模板
神奇九寨沟
旅游审美文化[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俊秀 三峡
悦心悦意
▲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 领悟到审美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 美感受和情感升华;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五、旅游审美文化的时空差异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审美文化[1]
(一)旅游审美文化的时间差异
古代——现代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过去的神农架、张家界、九寨沟、喀纳斯湖是荒野之地,今日是旅游胜景。

项目一旅游概述课件(共38张PPT)《旅游概论》(西南交大)

项目一旅游概述课件(共38张PPT)《旅游概论》(西南交大)

项目一 旅游概述
任务一 旅游的定义
一、旅游的产生
4.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商旅—新的生存方式的选择。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诸多著名的古老旅 行线路,例如“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都是这类活动踏 出的踪迹。所以,在最初的年代中,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5.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为了促成交易,商人们自然要结识许多人,这实质上就是一种 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而通过社会交往获得人际沟通和关系的和谐,能够给人一种精神上、心 理上的愉快感受。这表明经商旅行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气息和某种内涵。 6. “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旅行—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享乐旅行指出自消遣 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它标志着旅游的诞生,旅游从旅行 中分离出来了。享乐旅行实质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本质特征的古代旅游活动。
项目一 旅游概述
任务二 旅游的本质
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 旅游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交活动 旅游是人类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旅游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以通过外出旅行获得心理快感为主要目的的审美过程和 自娱过程,它已成为现实社会中人们寻求身心愉悦的感受和体验生活的重要方式。
旅游的基本属性:
1. 社会属性 2. 文化属性 3. 经济属性 4. 消费属性 5. 休闲属性
项目一 旅游概述
任务一 旅游的定义
一、旅游的产生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 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 精神需求的提高 经济条件的成熟
项目一 旅游概述
思考:
任务一 旅游的定义
1、从北京火车站乘火车到无锡火车站是旅游吗?

第二部分 旅游审美心理概述PPT课件

第二部分 旅游审美心理概述PPT课件
人类在诸多的需求中, 审美需求占有特殊的 地位。
旅游审美需求是一 种统摄性和精神性 需求,是改善人的 生活质量的重要杠 杆之一。
旅游审美机
泛指一种激发旅游审美行动的心理趋向,或者 说是旅游审美需求过渡到旅游审美行为的心理
中介。
旅游审美需求
旅游审美动机
旅游审美行为
社会环境、文化生 活、心理环境、其他
石器工具的制造与改进 装饰品的出现 洞窟壁画产生 图腾出现
第一节 审美需求与审美动机
旅游审美需求
是指促使人们从事旅游观赏活动的内驱力。 审美需求始终贯穿在各层需求之中,是人的各 种需求的内在动因之一。


对象性
审 美
动力性


平衡性

递进性


人的审美需求始终贯 穿交织在各层需求之 中。审美需求是人的 各种需求的内在动因 之一。
人们在审美知觉的过程中,神经官能的作用具有差别性。 •柏拉图:耳、眼属于“高等审美感官”,其余的器官 都是“低等感官”; •圣.托马斯:与审美关系最密切的是视听觉; •黑格尔:“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 至于嗅觉、味觉、触觉则完全与艺术欣赏无关”。
[案例2]:美感与快感
英国十九世纪有一位学者叫罗斯金,他著过几 十册书谈建筑和图画,他曾经坦白地告诉人说: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塑,有一位 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加深主体的美感体验;自觉提高审美判断和敏感力; 增强审美趣味并实现审美理想。
审美个性
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情趣上的主观偏爱倾向, 具体来说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及其审美价 值的个人选择。 审美个性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涉及 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概述PPT(共 38张)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概述PPT(共 38张)

形象美的表现形式
雄、奇、险、秀、幽。
其它:茫茫大漠、浩淼烟波之旷、 如烟深邃,迷离秘洞奥、原始丛 林、广袤荒原之野。
色彩美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 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 成的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随季节、阴晴雨雪、一日 之内发生色彩变化
春 翡
夏翠
层万 秋
林山 尽红

染遍

千 里



动态美

3、大概是没有了当初那种毫无顾虑的勇气,才变成现在所谓成熟稳重的样子。

4、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5、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父母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父母仍然健康。

6、没什么可怕的,大家都一样,在试探中不断前行。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有时候,我们活得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2、身材不好就去锻炼,没钱就努力去赚。别把窘境迁怒于别人,唯一可以抱怨的,只是不够努力的自己。

10、山有封顶,还有彼岸,慢慢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PPT(共36页)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PPT(共36页)

岁 寒 三 友
一剪 身雪 傲裁 骨冰

芳空 自谷 赏幽
香 , 孤
潇筛 洒风 一弄 生月

趋凌 炎霜 势自
行 , 不
梅兰竹菊“四君子”
儒家的旅游观
• 近游思想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孝道。 • 远游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重民思想—"与民同乐"、"民贵君轻" • 尚古意识—“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5、人生每天都要笑,生活的下一秒发生 什么, 我们谁 也不知 道。所 以,放 下心里 的纠结 ,放下 脑中的 烦恼, 放下生 活的不 愉快, 活在当 下。人 生喜怒 哀乐, 百般形 态,不 如在心 里全部 淡然处 之,轻 轻一笑 ,让心 更自在 ,生命 更恒久 。积极 者相信 只有推 动自己 才能推 动世界 ,只 要推动 自己就 能推动 世界。

28、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 共处逆 境时, 别人失 去了信 心,他 却下决 心实现 自己的 目标。
桂 林 山 水 张 家 界 风 光
神奇九寨沟
俊秀 三峡
悦心悦意
▲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 领悟到审美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 美感受和情感升华;
▲悦心悦意是比悦耳悦目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以知性或理解为主要特征,具有相对的持续性 和稳定性。
• 齐白石的画
飘渺 黄山
悦志悦神

15、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 想念就 联系, 疲惫就 放空, 被孤立 就讨好 ,脆弱 就想家 ,不要 被现在 而蒙蔽 双眼, 终究是 要长大 ,最漆 黑的那 段路终 要自己 走完。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认识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认识旅游美学


内在推动力


满城尽带黄金甲-武隆天坑
旅游审美动机激发
旅游审美心理
旅 游 审 美 需 求 产 生 原 因
生心理层次足 价值实现欲求 综合身心介入 动态审美过程 闲暇时间增多 可支配收入多 节奏快心疲惫 尚自然换环境 渠道多激热情 看潮流跟趋势
旅游审美心理
旅游审美动机
自然审美型
艺术审美型
社会审美型
旅游审美个性类型
类型
再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再现兼有
美感直观 接受客体 本来面貌
自我表达 感情体验 自我色彩
审美感性 审美理性 结合统一
旅游审美感受要素
审美感知
四要素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敏锐选择 整体性
客体刺激 心理联想 情感表达
知觉情感 诱发想象
理解能力 审美领悟
美的特征-审美感知



审美对象的多样性

审美对象的变化性
课后作业-P32
1.美与美感是如何产生的? 2.旅游审美动机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3.旅游审美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 4.旅游审美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美的特征-四石窟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 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
美的特征-社会性
心美景美 河南云台山绝壁捡垃圾
信心相交 精神振奋
美感的特征
美感的特征
个人直觉性
直接感受 审美对象
精神愉悦性
美 娱
蹦极
美的产生

《旅游文化》第二章旅游审美文化演示课件

《旅游文化》第二章旅游审美文化演示课件
人们有意识地饱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 风土人情,中国的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希腊雅典的卫城 ,夏威夷的波希尼亚文化中心,法国的卢浮宫艺术馆等,都 是文化色彩浓厚的游览圣地。其他如在修学旅游、会议旅游 等游览形式中,求知的欲望也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节 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
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有哪些? 这些心理要素如何影响旅游审美?
❖什么是美? ❖什么是审美?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旅游审美? ❖旅游活动的审美内容有什么? ❖旅游审美的形态哪些? ❖旅游审美如何形成? ❖旅游审美有何特征?
什么是美?
金文字形 从羊,从大。本义:肥美 古人养羊肥大为美。
象形字 象征人佩戴羊角,牛角 古人认为这样很美。
美是一种多维度的主观感受和客观存在。
高尔基《海燕》
张雨生 《大海》
第三节 旅游审美的感受层次
1. 观、品、悟 2. 身游、心游、神游 3. 王国维事业学问三境界&禅宗悟道三境界 4. 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旅游审美的感受层次
旅游文化在旅游者心理中的反应程度
• 1. 观、品、悟
• 观:主体对景观的感性存在的直观把握
• 品:带着强烈的情感,对审美对象的揣 摩研味,并在这一过程中赋予客体以人 格或性灵,从而达到内在的情感交流。
审美关系
在旅游过程中产 生的审美关系
旅游 审美
对美的追求
以旅游为对象 的审美活动
对自然景观观 美的欣赏
对人文景观观 美的欣赏上
旅游活动的审美内容有什么?
•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 • 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或生活美之大成,熔文物、古迹建
筑、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舞蹈、园林、庙宇、服饰、 烹饪、民情、风尚……为一炉。 •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 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

人教地理高二选修3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地理高二选修3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课件 (共31张PPT)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合作探究1:自然美
合作探究1:自然美
(四)朦胧美 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 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合作探究1:自然美
合作探究1:自然美
合作探究1:自然美
【小组讨论】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美感特征
美感形成
形象美 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不同的形象美感
色彩美
是以色彩的冷暖等,以及它们的对比协调组合关 系表现出来的美感
合作探究2:人工美
合作探究2:人工美
除了自然美和人工美之外,许多风景区往往流传着一些 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这给风景增添了传奇情趣,丰富 了审美的内涵。
合作探究2:人工美
【小组讨论】
观赏瀑布应注意哪些问题?
观赏瀑布要选择多雨的季节,此时河流水量大,瀑布景 色壮观。要站在距瀑布适当的距离,从正面用仰视角度 观赏,可以感受声响等综合美感效果。要保持瀑布的水 质洁净,同时要注意安全。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上 午5时2 3分21. 8.905:2 3Augus t 9,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9 日星期 一5时23 分40秒 05:23:4 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你不能拼爹的时候,你就只能 去拼命 !

26、如果人生的旅程上没有障碍,人还 有什么 可做的 呢。

27、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 们的未 来是自 己去改 变的。 励志名 言:比 别人多 一点执 着,你 就会创 造奇迹

28、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 共处逆 境时, 别人失 去了信 心,他 却下决 心实现 自己的 目标。

31、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 们的未 来是自 己去改 变的。

32、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 辈子受 用不尽 。 Nhomakorabea•
33、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 迹。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 ,而是 对无知 的无知 ,才是 知的死 亡。
第三讲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和审美的一切形态—— 著名美学家叶朗
旅游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文化
本讲内容:
一、
二、 三、 四、
旅游审美构成与旅游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旅游审美文化的类型特征 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 中国传统的旅游审美思想
一、旅游审美构成与 旅游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3、旅游审美关系
君子比德
澄怀味象
崇尚自然
(一)君子比德
君子观赏山水不是简单地获得 身心感官的愉悦,而是要从审 美对象中获得塑造心灵美德的 感悟;
儒家除了要求人们通过教育的 方式塑造完美的人格外,同时 也倡导人们从自然审美对象中 获取教育的灵感和道德的启示。
儒家的旅游观可从近 游思想、远游思想、 重民传统和尚古意识 四个方面认识。
五、旅游审美文化的时空差异
(一)旅游审美文化的时间差异
古代——现代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过去的神农架、张家界、九寨沟、喀纳斯湖是荒野之地,今日是旅游胜景。
人对自然三种取向:
(二)旅游审美文化的空间差异
中 ——西 (抒情、理想美)
(写实、现实美)
南(秀、柔)——北(雄、刚)
跨文化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 口里不 说多余 的话, 自然祸 就少。 腹内的 食物能 减少, 自然病 就少。 思绪中 没有过 分欲, 自然忧 就少。 大悲是 无泪的 ,同样 大悟无 言。缘 来尽量 要惜, 缘尽就 放。人 生本来 就空, 对人家 笑笑, 对自己 笑笑, 笑着看 天下, 看日出 日落, 花谢 花开, 岂不自 在,哪 里来的 尘埃!
美国黄石公园
谢谢!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不是 成功来 得慢, 而是你 努力的 不够多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 来的人 一个惊 喜,也 给自己 一个好 的交代 。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 诉你, 让你用 你的一 生去奋 斗出一 个绝地 反击的 故事, 所以有 什么理 由不努 力!
桂 林 山 水 张 家 界 风 光
神奇九寨沟
俊秀 三峡
悦心悦意
▲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 领悟到审美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 美感受和情感升华;
▲悦心悦意是比悦耳悦目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以知性或理解为主要特征,具有相对的持续性 和稳定性。
• 齐白石的画
飘渺 黄山
悦志悦神

29、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 也无法 逆向而 行,只 能在急 促而繁 忙的进 程中, 偶尔转 过头来 ,回望 自己留 下的蹒 跚脚印 。

30、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 留不住 虚幻的 拥有。 时光转 换,体 会到缘 分善变 ;平淡 无语, 感受了 人情冷 暖。有 心的人 ,不管 你在与 不在, 都会惦 念;无 心的情 ,无论 你好与 不好, 只是漠 然。走 过一段 路,总 能有一 次领悟 ;经历 一些事 ,才能 看清一 些人。
(二)澄怀味象
“澄怀”,即虚静其怀,使人情怀高洁,不为物欲 所累,进入一种超功利的审美直觉状态;“味 象”,即品味、把玩、体会宇宙万物的形象之美, 从而感应“神道”,领悟“大道”。
三清山—写意山 水道家风骨
(三)崇尚自然
•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在审美上强调精神自由,倡导 返璞归真,反对“为物所役”或人的异化,追求自然无为,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基石。与儒家倡导 的“中和”为美的理想准则形成有机互补。
(一)自然审美 文化
.
(二)社会审美文化
旅游审美 文化类型
(三)艺术审美文化
三、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
悦耳悦目
以直觉为特 征,以生理 快适为基础
悦心悦意
以知性和理 解为主要特 征。“只可 意会,不可 言传”
悦志悦神
精神意志和 愉悦状态得 到超越
悦耳悦目
即以悦耳、悦目为主的全部审美 感官为体验的愉快感受,处于较 低层次。
岁 寒 三 友
一剪 身雪 傲裁 骨冰

芳空 自谷 赏幽
香 , 孤
潇筛 洒风 一弄 生月

趋凌 炎霜 势自
行 , 不
梅兰竹菊“四君子”
儒家的旅游观
• 近游思想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孝道。 • 远游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重民思想—"与民同乐"、"民贵君轻" • 尚古意识—“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指在旅游活动中,主体的审美需要、审美结构与 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的一种“双向同构”关 系。
(二)旅游审美活动的基本特性
综合性的审美实践:
审美对象丰富多样
特殊的审美场值:
特定的审美行为、经验或感 受结果不同
基本特性
循环效应:产生
“回头客”
巨大的反馈作用:
促进旅游者的全面发展和社 会进步
二、旅游审美文化的类型特征
▲是审美层次的最高层次,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
对象的高度统一;
▲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活动,
从而唤起精神意志上的奋昂或愉悦状态和伦理道 德上的超越。
雨 中 登 泰 山
信 步 登 长 城 乘 船 游 长 江
• 从旅游审美上讲,悦耳悦目、悦心悦意、 悦志悦神之间是一个层次递进或层次提升 的关系;
• 从旅游境界上讲,这是一个由“兴游”到 “神游”的过程。
四、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
儒、道、佛三家美学思想形成了中国古代美学思
想的主流与灵魂,主导着我国传统社会各个方面 的审美观。如儒家的“君子比德”、“中和为 美”,道家的“澄怀味象”、“自然为美”,佛 家的“禅悟之美”、“圆融之美”等。
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 儒、佛、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