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2024年《外科学》教案

2024年《外科学》教案

《外科学》教案教案《外科学》教案概述:《外科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解决外科临床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总论:介绍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外科疾病的特点、外科治疗原则、围手术期处理、外科营养、外科感染、创伤、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2.各论:按照人体部位和系统,分别介绍各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教学法:结合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如无菌技术、缝合、拆线等,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针对临床病例或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安排:1.学时分配:本课程共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

2.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外科学教材,如《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文献和资料: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外科学专著、期刊论文、临床指南等,拓宽知识面。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

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外科学》对于全面了解医学知识体系,掌握外科实践技能,以及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外科学》,学生应能够:1、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

2、了解并掌握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3、具备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教学内容(1)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部位的消毒与隔离、手术缝合等。

(2)各系统器官的外科疾病:包括颈部、乳房、腹部等常见疾病的外科治疗。

(3)外科急症与危重症处理:包括创伤、休克、心肺复苏等。

(4)外科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5)外科手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

(2)实践教学:包括外科手术操作、临床见习等。

(3)远程教育: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教学视频、讲座资料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手术观摩等。

2、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

五、考试方式与评分标准1、考试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操作与考试成绩等部分。

2、评分标准:按照考试内容与要求,对外科学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评分。

六、教师团队与教学资源1、教师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临床实践的外科医生组成。

2、教学资源:包括外科手术设备、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七、课程特色1、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外科学》课程简介

《外科学》课程简介

《外科学》课程简介《外科学》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BZ030541课程名称:《外科学》英文名称:《Surgery》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外科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0 学时;见习学时:90 学时学分: 7学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法医学专业教学目的:本课程以外科学理论内容为依据,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结合学生对外科临床常见外科疾病的实践,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使他们掌握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病和外科手术学的理论,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医学生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外科学课程包括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病和外科手术学,涵盖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等六个部分的理论内容。

教学方法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典型的病理标本、有诊断意义的X光片、CT片及MRI片等影像,解剖图幻灯片及手术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展示,增强教学效果。

考核形式:考试教材:《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主要参考书目:《消化外科学》,主编:皮执民;《腹部外科学》,主编:黄洁夫;《现代胃肠病学》,主编:潘同宗;《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主编:吴阶平;《麻醉学(第三版)》,主编:谢等;《脊柱外科》,主编:胡友谷;《临床肝胆病学》,主编:叶维洁主讲教师:林木生,教授;陈小东,主任医师;王志刚,副教授《外科学》课程简介(二)课程编号:BZ030542课程名称:《外科学》英文名称:《Surgery》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外科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见习学时:12学时学分: 3学分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目的:本课程以外科学理论内容为依据,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结合学生对外科临床常见外科疾病的实践,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使他们掌握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病和外科手术学的理论,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医学生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外科学精品课程概况

外科学精品课程概况

《外科学》精品课程概况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之一,是医学二级学科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充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河南大学建设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国内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努力提高临床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

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措施;并通过见习、实习,逐步掌握外科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培养学生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

本课程高度重视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注重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引入双语教学,包括英文查房、英文讲座、英文交班等,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深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预防医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临床医学、口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同学们熟悉外科学的发展方向及专业特点。

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既强调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外科学基本技能操作的掌握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外科学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掌握外科无菌知识、无菌操作、无菌术;掌握外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防治原则;掌握外科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掌握外科疾病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掌握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等手术基本技能操作;掌握插胃管、导尿、换药、腹穿、胸穿、腰穿等外科基本操作;能将问诊和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表达清晰、字体规范、符合要求的外科病历。

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同时使学生了解外科常见手术及新技术的实施过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处置方式,了解外科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和完成较为简单的临床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专业英语能力、科研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表达能力。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一门系统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想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以手术和手术后处理的科学。

外科学包括外科学基础、常见外科学疾病和手术学基础三部分、总任务是让学生获得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常见外科学病能作出初步诊断处理;认识外科疾病的一般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教、挂图、模型、标本、X片、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等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通过提问、技能考核、测验等进行评价。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简述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描述常见外科学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了解常见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理;具有对常见外科学病的防治能力,急重症的诊断及初步处理能力外科学临床思线能力和自学能力;2.规范进行无菌操作和外科学基本操作;独立完成浅表脓肿切开引流、呼吸心跳骤停的初期复苏、清创、静脉切开、体表肿块切除、拔甲;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行阑尾切除、腹股沟疝修补、肠切除、吻合、包皮环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等常用手术。

3.以救死扶伤精神对待病人,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学时分布详见教学计划四、课时单元目标第一章绪论(2学时)1.说出外科学的所研究范畴和学习外科学的正确方法,简述外科学的发展简史。

2.以新中国外科学成就激发学习外科学的兴趣,勤奋好学外科学。

第二章手术基本知识(14学时)1.解释无菌技术的概念,描述外源性感染途径;2.能初步进行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正确进行手术无菌技术;3.设计手术术前准备,制定手术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4.在操作中表现出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克服一把刀偏见。

第三章麻醉(4学时)1.列出麻醉前病人的准备项目和用药目的;2.说出常用麻醉药物和麻醉期间的观察要点;3.详述常用局麻药物的毒性反应;4.说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的防治;5.简述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肌肉麻醉、复合麻醉的概念和方法;6.能初步进行局部麻醉、腰麻的操作;7.具有精细操作、细致观察、及时处理的高度负责精神。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二○一四年三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外科学属性:必修课类型:专业课适合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第一章绪论【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目的与要求】(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

手术人员术前准备。

手术区的准备。

无菌操作规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外科学》教案

《外科学》教案

皮肤疾病分类与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对皮肤疾病进行准确分类和诊断。
治疗原则与方法
遵循“去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治疗原则,采取药物治 疗、瘢痕等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
04
CATALOGUE
手术操作技巧与规范
手术基本操作技巧
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病例讨论、小组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教学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02
CATALOGUE
外科学基础知识
人体解剖与生理基础
人体解剖概述
01
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人体解剖在外
掌握各种缝合方法,如单纯缝合、内翻缝 合、外翻缝合等,根据组织类型和手术需 求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
围手术期处理流程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手术耐受力,制定手术方案 ,进行术前讨论和患者沟通。
术中处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 理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 进行康复训练。
《外科学》教案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外科学基础知识 • 常见外科疾病诊疗 • 手术操作技巧与规范 • 临床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 •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外科学》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外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各种疾病 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
手术并发症预防措施
感染预防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切口护理和换药。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外科学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病生、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通过外科教学,学生应掌握常见外科病症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外科某些治疗损伤。

学好外科学必须重视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

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能认为外科就是手术,围手术期治疗是外科学的重要环节。

按病因分类,外科疾病大致分为五类(1)损伤(2)感染(3)肿瘤(4)先天性和后天性畸形(5)其它性质疾病。

外科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外科基础、系统外科和外科手术学。

外科基础,论述外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系统外科介绍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系统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等。

手术学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

外科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习和自学。

讲课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渐成就,以反映现代外科学的水平,重视基础科学和外科学的结合。

对"掌握"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学生应深入领会其基本知识或基本理论,以便运用于临床实践。

对"熟悉"的内容教师可详细讲解,对于"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做一般的介绍,便学生对此有一般的认识。

对自学内容,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认真辅导。

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外科学与医学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要注意启发式和循序渐进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讲座、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阅读X光片,教学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外科学教学时数与教学量之间的矛盾,鼓励老师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课程简介(SURGEREY)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见习学时数、学分数1.总学时数140学时,7.5学分2.理论学时数100学时3.见习学时数:40学时二、承担课程教学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学科。

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手术技能及术前术后的处理。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方向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个重要手段,应重视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了解外科学的新动向、新进展。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

外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不仅与临床各科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基础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整个医学均有重大的影响。

外科学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临床科研思路。

通过外科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外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掌握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⑴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外科总论要求的相关内容、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甲状腺机能亢进、乳房肿块、乳癌、急性乳腺炎、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脓胸、肺癌、食道癌、腹外疝、肝脾破裂、肠破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阑尾炎、结肠癌、直肠癌、门静脉高压症、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损伤、尿道损伤、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积水、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癌、膀胱癌、阴茎癌、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骨盆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与关节急性化脓性感染、骨与关节结核、骨肿瘤等。

⑵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外科无菌基本技术、外科换药、伤口拆线、切开、止血、缝合、肛门直肠检查、导尿术、清创术、胸膜腔闭式引流术、静脉切开置管术、骨科石膏绷带固定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五、所用教材和参考书籍1.教材:外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参考书籍: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沃尔什主编:《坎贝尔泌尿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六、考试成绩的折算方法平时成绩 10%见习成绩 10%第一章绪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2.了解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树立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

二、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畴,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讲解怎样学习外科学。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

2.难点: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自学内容: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六、外文词汇Surgery 外科学,Surgeon 外科医师。

第二章无菌术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洗手、穿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

2.掌握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3.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4.了解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操作原则、树立无菌观念。

2.难点:各种灭菌法的实施和注意事项,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浓度和注意事项。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1.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2.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四、自学内容和要点1.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手臂消毒法、穿无菌衣和带无菌干手套。

2.病人手术区的准备:消毒方法、消毒范围和铺无菌布单五、参考书籍和文献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六、外文词汇asepsis无菌术,sterilization灭菌(法),disinfection 消毒(法),operating room(OR)手术室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2.掌握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了解水过多、镁、钙异常、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4.熟悉体液酸碱平衡的综合防治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等渗性缺水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低血钾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难点:酸碱平衡失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1.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2.水和钠的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3.体内钾的异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4.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1.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概念。

2.酸碱平衡的维持和调节机制。

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外科的重要性。

4.体内钙镁磷的异常。

5.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五、参考书籍和文献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六、外文词汇electrolte 电解质,electrolyte balance 电解质平衡,hypokalemia 低血钾,isotonic dehydration 等渗性缺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渗性缺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高渗性缺水,acidosis 酸中毒,alkalosis 碱中毒第四章输血一、目的要求:1.掌握输血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防治。

2.熟悉输血的途径、速度和注意事项。

3.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及血液成分制品、血浆增量剂的用途。

二、教学内容:输血的适应证和途径。

输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应用。

三、复习思考题1.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的治疗原则?2.自体输血的禁忌症?3.输血的适应症?四、参考书籍和文献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五、外文词汇:Blood transfusion 输血第五章外科休克一、目的和要求1. 掌握休克的监测。

2.掌握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及方法。

3.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及分类。

4.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及临床分期。

5.了解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变化。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休克的监测。

2.难点:休克的病理生理。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1.休克的基本概念,外科常见休克类型。

2.休克的诊断和监测。

3.休克的治疗原则四、自学内容和要点休克的病因及分类,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五、参考书籍和文献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六、外文词汇shock 休克,hypovolemic shock 低血容量休克,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监护,centrel vein pressure(CVP)中心静脉压,septic shock脓毒性休克第六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概念,诊断和预防原则。

2.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

3.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的原则和方法。

4.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5.了解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

2.难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病基础、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概念,诊断指标,发病基础和预防原则。

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预防原则。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病基础、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1.应激性溃疡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 急性肝衰竭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六、外文词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cute renal failure (ARF)急性肾功能衰竭,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七章麻醉一、目的要求:1.掌握局麻药常用剂量及常见小手术局麻技术。

2.熟悉麻醉前一般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3.熟悉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防止和处理要领。

4.掌握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预防和正确处理。

5.熟悉常用神经阻滞的实施原则。

6.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和并发症的防治。

7.了解麻醉的概念和临床任务。

8.了解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观察病人的重要性。

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了解麻醉选择和处理的原则。

9.了解常用全麻药的临床药理、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气管内麻醉术和肌松药的应用。

10.了解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二、重点和难点:1.麻醉的概念、麻醉学的发展和现状、麻醉的临床任务。

2.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包括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技术和器材的准备,决定麻醉前用药或基础麻醉。

3。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的概念。

吸人麻醉药的吸收、临床评价、常用吸人麻醉药的临床药理和临床应用。

静脉麻醉药的临床药理和临床应用。

肌松弛药在麻醉中的应用。

全麻的意外及并发症的防止和处理要点。

4.局部麻醉: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各种常用局麻方法、剂量和浓度,毒性反应的识别、防止和处理。

5.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外腔麻醉的生理影响和临床应用,麻醉意外和麻醉后并发症的防止和处理。

6.麻醉期间各项生理参数的观察及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1.麻醉的概念和分类2.全麻的并发症及其处理3.麻醉期间以及麻醉恢复期间的监测和管理四、自学内容:1.乙醚吸入麻醉的分期。

乙醚开放滴人麻醉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气管内麻醉。

2.臂丛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的局部麻醉。

3.椎管的解剖生理。

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4.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

五、复习思考题1.全身麻醉时呼吸系统有哪些并发症?2.气管插管的有点有哪些?3.引起局麻药中毒的常见原因有哪些?4.低温的适应症是什么?六、参考书籍和文献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