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详细版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详细版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391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详

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是在现有安全管理基础上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工作思路的优化,必须尊重铁路安全生产客观规律,在坚持长期以来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现行的安全管理进行系统和规范,促使现有安全管理更加理性和科学。

2、安全风险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三点共识”,严格落实“三个重中之重”要求,以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为载体,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全面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把风险管理与既有安

全管理有机融合,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和超前防范,严格落实“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风险,使安全工作更具超前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促进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3、安全风险识别要围绕“管理、人员、作业、设备、环境”等要素,突出客车、高风险环节、关键岗位等重点,以事故故障、监测检测、维修检查、日常安全检查等为基础信息,对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查找安全风险源,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点。

4、安全风险等级

分级控制

(1)、全段安全风险划定为4个等级。

可能导致发生一般D类及其以上事故的问题为I

级风险;

可能导致发生机务系统事故苗子和段定严重事故苗子的问题为II级风险;

可能导致发生段定事故苗子的问题为III级风险;

可能导致发生段定事故苗子隐患的问题为IV级风险。

(2)、段安委会负责制定I、II 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职能科室负责制定III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各生产车间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段I、II 、III 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制定IV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并明确班组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建立完善班组安全风险控制制度。

(3)、段安全风险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全段各部门开展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性指导,收集、整理各

类安全风险信息,为段安委会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依据。制定全段统一的《安全风险控制表》,明确I、II 级安全风险主要控制措施、控制部门、控制岗位。各车间部门按要求完善、制定本车间部门管理的《安全风险控制表》。

(4)、各车间(科室)根据《安全风险控制表》和《岗位风险作业指导书》,编制各工种《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针对各作业环节的风险点制定细化预防控制措施。

(5)、各车间部门要把“标准化作业”作为安全风险控制的最重要环节,以《岗位风险作业指导书》和《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对岗位作业进行全过程指导、明示、卡控,使全员参与安全风险项点的控制,把安全风险消除在现场、化解在岗位。

分级分析

一是实行班组、车队、车间、段四级分析制度,利用班组会、队委会、车间例会及段安委会,对职工两纪、行车隐患、机车质量等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问题多发的关键人(车)、关键班组、关键车队、关键车间,分析查找根源,进而有的放矢进行风险控制。二是定期实施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发现新的风险点和风险点发生变化、风险控制措施存在缺项或控制无效,以及风险点问题集中发生、隐患突出等风险信息,以《风险信息情况反馈、追踪表》逐级上报,对新的风险点及时纳入风险问题库。

5、安全风险研判,是对阶段性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的排查识别,分为定期研判和不定期研判。路局、站段、车间、班组要按照“历史规律分析、现实问题分析、条件变化分析”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并将安全风险的研判作为各级安委会和安全分析例会的主要内

容。

(1)、动态研判安全风险。对运输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违章违纪等安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规章制度变化等动态信息和新设备、新技术、运输组织等运输生产条件变化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研判。

(2)、静态研判安全风险。根据已发生的事故故障教训、一定时期存在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设备设施源头质量缺陷和作业中发生的惯性问题进行研判。

(3)、车间定期研判。通过定期安全分析会,由车间主任对上一阶段确定的安全风险重点项目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制定对策和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和责任人。

(4)、班组定期研判。通过班前会,结合作业项目、人员、设备、环境、气候、运输组织、规章变化等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风险研判,提出安全卡控要点及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责任到人。

(5)、不定期研判。安全风险的研判必须适应发展变化,针对季节更替、工程改造、设备更新等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和运输生产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关部门或单位适时进行专项的安全风险研判,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分析研判安全风险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卡控措施,逐层细化,落实到岗,定责到人。6、安全风险处置

安全风险处置要坚持处置优先原则,优先采取危险消除和预防措施,继而采取后果控制和应急措施,并注重临时控制和长期控制相结合,实现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对突发性安全风险,发现危及行车和人身

安全紧急情况,要果断采取“拦、停、扣”等措施,按照相关应急处置预案和程序,有效控制险情,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7、安全风险检查

(1)、突出安全风险关键检查,紧盯风险卡控措施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突出管理的职能作用和岗位的主体责任,突出对关键岗位、关键时段、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等安全风险关键点的检查,重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容易引发事故的安全风险,对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问题要立即解决,防范事故发生。

(2)、充分运用“十查”,提高安全风险检查质量。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安全生产过程特点,以“模拟查”、“假设查”、“突击查”、“专项查”、“集中查”、“异地查”、“跟踪查”、“夜

查”、“交叉查”、“监控查”十种监督检查方法为基础,重点围绕安全风险等级和卡控措施,突出对安全风险关键点的监督检查,做到有计划、有侧重、有针对性。同时,要认真做好落地检查,通过实地查、实地测、实地看,真正查找安全风险的根源,查出实情,完善制度,补强措施,卡控安全风险关键。

8、安全风险控制

以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核心,强化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控制.

(1)、把“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管理”作为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控制的核心,大力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创建标准化处室、标准化站段、标准化车间(车站)、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等为载体,实现管理规范、设备达标、岗位达标、作业达标、质量达标。

(2)、把安全标准化建设作为实现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重要载体,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立标、学标、对标、达标活动,将安全风险控制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与作业岗位、每一个管理与作业环节,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控制,按标指挥,按标作业,减少或避免不安全的行为。

(3)、严格风险源头控制,规避安全风险

(a)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明晰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的安全职责,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划小安全责任单元,变车间(站)、班组负责为责任到人,通过强化岗位责任制源头控制,规避安全管理风险。

(b)严格规章制度管理。要把解决规章制度缺失、内容交叉、相互矛盾和不严谨等问题,作为规范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工作。重点解决制度、办法和措

施中存在的内容繁杂、违背规章、不可操作等问题。严格规章制度目录管理,按规定程序起草、会签、审查和发布实施,及时更新技术规章信息。通过抓规章制度源头管理,规避安全规章制度风险。

(c)严格有效制度落实。抓落实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要按照“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把风险责任和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有关层级、专业和岗位,要以专项督办、重点抽验制度为抓手,对有效制度做到布置工作有检查,推进情况有汇报,重点事项有复查,抽验结果有考核。通过抓制度落实,规避安全违章违规风险。

(d)严格重点岗位人员准入管理。通过抓重点岗位人员培训和准入制度的源头控制,规避安全素质风险。

(e)严格产品准入管理。通过抓产品质量源头控

制,规避安全设备风险。

(4)、强化问题整改落实,监控安全风险

9、安全风险评估

(1)、安全风险评估分为安全风险管理综合评估和安全风险专项评估。

(2)、安全风险管理综合评估由各级安委会负责。路局每年、站段每半年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对安全风险控制表进行全面清理,对风险和控制措施进行补充修订,促进安全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3)、安全风险专项评估由路局各专业处室负责。按照本系统确定的安全风险关键点,以及开展的安全风险专项整治,对本系统各单位进行安全风险关键点卡控措施落实及专项整治情况的评估,对评估情况在本系统内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

结合现有《机务行车安全管理规则》和《内燃、电力机车检修工作要求及检查办法》等管理要求,段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评估,对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风险和控制措施进行补充修订,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10、安全风险考核

各级考核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据各种考核政策,充分运用各种激励奖惩机制,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强化各级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