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拉美建交国

合集下载

中国外贸企业对古巴纺织品出口问题浅析

中国外贸企业对古巴纺织品出口问题浅析

中国外贸企业对古巴纺织品出口问题浅析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古巴贸易关系的逐步加深,中国外贸企业对古巴纺织品出口额逐年增加,诸多问题随之浮现出来。

通过笔者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相关企业,发现在中国纺织品外贸企业对古巴出口业务中存在的手续办理不便,收款周期长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对策。

标签:古巴纺织品出口外贸企业一、中国对古巴出口纺织品概况古巴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两国于1960年9月28日建交。

自1996年改为现汇贸易起,便开展部分企业间协调易货贸易。

近年来,中国与古巴的贸易往来逐渐成熟,除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外,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古巴颁布了新的外资法《第77号法》,对经济政策做出了调整,逐步对外开放。

该法宣布将包括糖业在内的所有生产部门均对外资开放,建立自由贸易区。

近年来,中古双边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目前,古巴是我国在拉美的第十大贸易伙伴,中国已上升为古巴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主要是向古巴出口燃油和润滑油,而中国向古巴出口商品的范围则要更为广泛,涉及古巴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于两国经济有一定互补互利性,所以近几年中国古巴两国的经贸往来比较频繁。

2003年5月2~8日,古巴外贸部长里卡多·卡布里萨斯曾应中国外经贸部的邀请访华,并与时任中国外经贸部长石广生共同主持了中古经贸混委会会议。

双方签署了中古贸易协定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两国部长级经贸混委会定期举行。

2010年12月18日,第23届中古政府间经贸混委会在古巴举行。

本会议对两国交流和贸易往来交流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古巴经济结构不完善,仍然保持着配给制度、计划经济,所以人民生产生活资料比较缺乏,自从中古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古巴社会中诸多部门都依靠从中国进口来维持经济发展及正常运转,其中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电子通讯、糖工业、轻工业,以及其他工业部门,进口商品主要为轻纺产品、粮食、机电产品和医药品等。

中国和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60年进展、问题及策略

中国和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60年进展、问题及策略

比较教育研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No.12. 2020General No.3712020年第12期(总第371期)中国和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60年:进展、问题及策胡趺旳赵灵双2"(1.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100875; 2.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3.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北京100816 )[摘要]拉美作为发展中国家集中地区和中国一个重要的“南南合作”区域,是中国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

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中拉友好往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拉关系的基础与延伸.自I960年中国与第一个拉美国家古巴建交至今,中拉在高层制度建立、人员交流、语言推广以及科研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然而中拉间仍存在着学生流动规模较小、科研合作有待深入、人力资源和技术培训项目有限、认知不足等问题。

结合中拉各自的发展需求,中国可以采取搭建合作平台、 规划合作布局、完善保障制度、推动职业教育与科研领域合作、加强拉美研究人才培养等措施推进中拉教育务实合作。

[关键词]中国;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南南合作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 (2020) 12-0038-08由于历史与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拉美是中国建交最晚的一个区域,但也是进入21世 纪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发展最迅速的区域。

拉美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集中区域,是中国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因此拉美已经成为中国亟待加强并且重点突破的“南南合作”伙伴。

中拉合作一直秉承着经贸先行、全面发展的合作原则,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中拉友好往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拉关系发展的基础以及 延伸。

尤其是2008年中国政府颁布对拉美的第一部政策文件《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之后,中拉教育合作被提升到了重要位置。

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

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

新中国外交风云图片集锦来源:/content/10/1217/02/1576800_78857606.shtml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

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的国书。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

印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中)赴朝履新。

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左三)朝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右三)等在北京火车站送行。

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

瑞系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发展中拉友好合作关系创造21世纪美好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宋晓平(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以来,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加快发展的过程。

我国对拉美地区的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加强。

截至1998年底,19个拉美国家,包括所有的大、中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目前,双方携手,共同努力,正在把中拉关系推向具有美好前景的21世纪。

一中国和拉丁美洲的贸易和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在16世纪中叶,中国和拉丁美洲就有了贸易往来。

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菲律宾马尼拉港转口,同墨西哥和秘鲁太平洋沿海口岸分别建立了海上贸易通道,形成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往来其间的大帆船被拉美人称为“中国之船”。

中国把丝绸、瓷器、陶器、棉布、香料、火药等产品输入新大陆,从那里带回白银、玉米、烟草等产品。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流入拉美的大批华工,为当地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后来成为中拉经济关系和民间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联系的发展,我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以及美国反华政策的影响,大多数拉美国家继续与台湾当局保持着“外交关系”。

但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同拉美国家的很多有识之士一直在为发展双方的友谊和经济往来做出不懈的努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1960年9月28日,古巴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70年代,在过去20多年民间往来的基础上,中拉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圭亚那、墨西哥、古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7个拉美国家投票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另外一些国家,如阿根廷、巴巴多斯、哥伦比亚、牙买加、巴拿马等国也改变了以往的态度,投了弃权票。

自此,很多拉美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中拉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1970年12月15日,智利阿连德政府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历史与未来前景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历史与未来前景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历史与未来前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这种合作形式多样,既有经济贸易合作,也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合作。

本文旨在回顾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历史,并探讨未来前景。

一、合作历史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与古巴、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是,目前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可以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找到更为实质性的内容。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提供了机会。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与拉美国家的合作,例如在90年代,中国同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建立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其中,经贸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二、合作领域(一)经济贸易合作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已经成为双方合作中最为重要的领域。

1980年代以后,中国相继与智利、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双方的经贸合作涵盖了许多领域,如能源、农业、建筑等。

近年来,中国对拉美地区在石油、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增加了投资。

(二)政治合作政治合作是中国与拉美国家合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在冷战结束之后,中国继续寻求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向未开发国家提供所需的支援。

例如,中国一直支持拉美地区的发展,与拉美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三)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在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活动在拉美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广。

此外,中国政府也积极加强与拉美国家在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三、未来前景随着中国崛起,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前景也变得更加光明。

作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拉美国家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投资的最大市场之一。

未来,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将增加,各方经济贸易合作将会进一步加深。

此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将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包括连接人文交流、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中国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随着多个双边自贸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的达成以及金融支撑条件的日益成熟,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产能合作正成为中拉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

文 / 本刊记者 王芳国际产能合作是近年来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成为我国经济外交的新现象。

一年多来,从东南亚到中亚,从非洲到东欧再到拉美,产能合作在不同大洲的发展中国家“落地生根”。

11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智库论坛”在北京举行。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与会各国专家学者就开拓产能合作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和坦诚的探讨与交流,为中拉关系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今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关系进入全面快速发展轨道,双方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同地区建交国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对话与磋商机制,双方务实合作日益深化,利益交融更加紧密,中国成为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 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

中拉合作进入新阶段说到中拉经贸关系,拉美向中国出口的产品77%是矿产品、燃料、大豆等原材料,而中国向拉美出口的产品中大部分为一般工业消费品。

过去十年,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带动的巨大需求,铁矿石、石油、大豆等大宗商品价格一路走高,给传统的经贸关系带来不菲的成绩。

如今,受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等因素影响,中拉贸易有所下滑,中拉合作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中拉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它是建立在过去十几年中拉贸易迅猛发展基础上的。

”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拉美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前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雷耶斯说,“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在中拉关系发展历史上,智利以数个“第一”为人津津乐道: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南美洲国家,第一个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签署双边协议、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

此外,中国在拉美的首家人民币清算行也于2015年在智利成立。

拉美国家概况

拉美国家概况

阿根廷 ArgentinaEn su enorme superficie de 3.757.407 km2, la Argentina ofrece todas las variedades de climas y paisajes: desde el cálido tropical, siempre lluv ioso y lleno de colorida vegetación, hasta el frío polar, con su aspecto sobriamente blanco gracias a la nieve y el hielo.Ubicada en el sur en relación al ecuador y al oeste con respecto al meridiano de Greenwich, la República Argentina es, además, un país bicontinental, ya que su territorio ocupa parte de América y también una porción de la Antártida.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为拉美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

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同智利接壤,北界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

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

西部是以脉绵延起伏、巍峨壮丽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0%;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

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和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

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

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

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与作用

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与作用

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与作用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

在拉丁美洲地区,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在促进两国关系发展、推动地区合作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及其作用,并分析其对两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乌拉圭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在拉美地区率先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双方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乌拉圭一直坚定支持和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两国间的合作深化。

同时,乌拉圭地处南美洲东南部,是通往南美洲其他国家的重要门户,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互补性,为两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

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在经济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乌拉圭是南美洲国家中人均收入较高、生活水平较为先进的国家之一,拥有稳定的经济发展和良好的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乌拉圭也是南美洲地区的重要农产品出口国,尤其以肉类、大豆、乳制品等农产品出口为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乌拉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在农产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乌拉圭的地理位置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使得中国在该国寻求投资和合作的机遇。

此外,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政治和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乌拉圭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发展中国家发声。

同时,乌拉圭还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支持者和合作伙伴,在涉及台湾问题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

双方在外交政策上的相互支持和合作为两国间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从以上分析可见,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两国的合作在经济、政治和国际事务等领域不断深化,为两国关系和地区合作进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乌拉圭的稳定经济环境、优质农产品和地理位置为中国提供了发展和合作的机会,同时乌拉圭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也为两国间的合作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个:巴拿马、海地、巴拉圭、萨尔瓦多、多米尼加、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基茨和尼维斯、伯利兹、尼加拉瓜、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关系开始缓和,消除了制约拉丁美洲国家发展对华关系的最大障碍。

智利(1971)、秘鲁、墨西哥、阿根廷(1972年),圭亚那、牙买加(1973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巴西(1975年)、苏里南、巴巴多斯(1977)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到改革开放前,在34个拉丁美洲国家中,与中国建交达12个。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安提瓜和巴布达、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外交领域,中国与33个拉美发展国家中的21个建立了外交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