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二章-翻译的原则,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

to gild the lily
画蛇添足
锦上添花
to call the names 点名
辱骂、谩骂
to eat one’s words 收回前言、认错道歉
食言
to pull one’s leg 拉后腿
取笑、戏弄
A good translator should be good at analyzing the style of writing
5、 了解背景知识
• 在很多情况下,译者尽管能够顺利 地辨析句子结构,认清语法关系, 但仍然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内 容。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译者缺 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一定的专 业知识,因而无法确切地理解原文 中的某些词语,致使译文出现错误, 令读者不知所云。
South Africa leopard-spot policy came under fierce black fire …
的主要目的或最重要的方面。
游Har戏d w的ork名is称the是na控me制of 人the口gam。e if you want 问to s题ucc的ee关d in键bu在sin于ess控. 制人口。
• 理解英语习语时,还有一点值得 注意。英语中有些习语表面上看 来同汉语中的某些说法十分相似, 但意义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 异。因此,翻译时要高度警惕这 类“假朋友”(false friends), 切忌望文生义、不求甚解造成误 译。
* 翻译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 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 过程。 -Peter Newmark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 对翻译的定义:
*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

第一节 翻译的标准
一、中国十大传统翻译思想
• 发展线索: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发展线索:案本→求信→神似→ • 文质说、信达雅、信顺说、翻译创作论、
翻译美学论、翻译艺术论、意境论、神似 说、化境论、全局论
• 实质:翻译的标准,出发点不同(作者、
读者、美学艺术)
表征意义指话语中揭示说话人身份及其地 表征意义指话语中揭示说话人身份及其地 理、历史和阶级背景、性别、年龄等的成 分。Eg. 分。Eg. He walk home./He running to the store. 表达意义指语言符号的情感内容及说话人 表达意义指语言符号的情感内容及说话人 的个性。Eg. 的个性。Eg. you’ve come so early. 联想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的联想以及它所 联想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的联想以及它所 暗示的概念和印象。Eg. 暗示的概念和印象。Eg. 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as stubborn as a mule.
• 忠实于风格:
风格还原位成语义:作品的音韵节奏、选 风格还原位成语义:作品的音韵节奏、选 词造句、篇章结构、修辞手段的种类和使用 特征。只要正确译出原文的意义,风格会无 声无息的融入译文。 • 意义分布的不均衡(文体不同) 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 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
• 问题:???……! 问题:???……!
二、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
• 忠实、通顺的含义: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忠实于原作的风格;通顺指译文符合规范, 通顺易懂。 • 忠实、通顺的关系:相辅相成的有机体
Hale Waihona Puke 三、对忠实、通顺标准的深入思考
• 问题:似乎很可笑的问题,如何忠实、通顺? • 忠实于内容
unit 2 翻译的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

------ It
[意译] 俗话说家家户户至少 有一桩家丑。
20
直译的可取之处:
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 一方面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 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 我们的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 现在中文中常用的“一石双鸟”、“掉 鳄鱼眼泪”、“连锁反应”就是分别从 英语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to shed crocodile tears;chain reaction直译 过来的。
10
4、 理顺逻辑关系
匈牙利的一位翻译家说过:翻译是
逻辑活动,翻译作品是逻辑活动的 产物。当用语法手段无法来理解句 子,尤其是一些歧异结构的句子的 意义时,就必须借助逻辑手段。通 过理顺话语的逻辑关系,可以更好 理解话语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11
He bought a picture of the house which
7
理解英语习语时,还有一点值得
注意。英语中有些习语表面上看 来同汉语中的某些说法十分相似, 但意义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 异。因此,翻译时要高度警惕这 类“假朋友”(false friends), 切忌望文生义、不求甚解造成误 译。
8
to gild the lily
锦上添花 to call the names 点名
Unit 2
翻译过程及 对译者的要求
1
一、 翻译过程
* 翻译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 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 原文的过程。
* 翻译过程是一个解码和重 编码的过程。
2
* 理解阶段 * 表达阶段 * 校核阶段
3
I. 理解阶段
1. 弄清词义 2. 确切理解习语 3. 分析语法结构和句子 结构 4. 理顺逻辑关系 5. 了解背景知识
2翻译的标准及过程

翻译的标准与过程一、翻译的标准1.过去翻译标准探讨的回顾自翻译活动出现以来,人们对于翻译标准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也提出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翻译标准。
但迄今为止没有哪一条或几条标准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一方面说明了确立翻译标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随着翻译范围的扩大,翻译目的的多样化,要找到一条评判所有翻译的标准是不可能的。
我们先看看传统的翻译标准,然后分析多元翻译标准论。
1.1.信、达、雅严又陵先生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信、达、雅”三字标准的影响之大,令人惊叹,以至于迄今为止仍然为许多翻译工作者所推崇。
然而“严复的…信、达、雅‟主要是针对自己的翻译实践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或者说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难以推而广之。
”(程永生, 2000:4)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严复的三字标准受到越来越多的译界人士的质疑,而且尤以“雅”字为甚。
王佐良教授(1997)认为,译文雅与不雅要看原文,并指出,原文不雅译文又有何雅之可言?程永生教授认为,不但“雅”字标准问题很多,就是“信”字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他从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的译文以及后人对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中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证了“信”字标准的局限性。
例1. I‟m up to my neck in your bullshit.例2. “I kep it from her arter I heard on it,”said Mr.Peggotty, “going on nigh a year. We was living then in a solitary place, but among the beautifullest trees, and with the roses a-covering our Bein‟ to the roof…”1.2. 忠实、通顺张培基教授等提出的“忠实、通顺”。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何增减的现象。
Chapter2 翻译的标准,原则

(4)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A:需要是发明之母。 B:因为需要才会有发明。 (5) Grand Opening 开业大吉 (6) Come to see me whenever you need my help. 有事只管来找我。
中国翻译史上的论争: 鲁迅:宁信而不顺---rather to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目的:引入英文句式的表达法
梁实秋、赵景深:宁顺而不信---rather to be smooth than faithful 目的:可读性强,便于 交流。
翻译的原则(三要素)
The secretary and accountant of the company was present. 公司的秘书兼会计刚才还在。
Byron's father, by his first marriage, had a daughter, Augusta, Byron's half-sister. Byron的爸爸第一次结婚的时候生了个女儿, 叫Augusta,也就是byron的同父异母的姐 姐。
(9)太贵了。 A: That’s very expensive B: That’s too much (10)(快来买呀,)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 店了。 So it is now or never
3. 相似性 3.1 相同还是相似? (1) compare : Mr· Wang 王先生 (2) Sorry, your book is out. 很抱歉,你要借的书(你的书)借出去了
1. 传意性 1.1 语义三角
thought(思想) symbol(符号) referent(所指)
翻译的标准和要求

• (9)成或败
• (10)笑里藏刀
2. 翻译下列词组,注意译文的“忠实性”。 (1) 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
(2) 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10)这两个星期,我一直坐卧不安地等待结果。
第二节 翻译的要求
第一,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
第二,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第三,要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 第四,要有扎实的汉语基本功。 第五,要有较强的知识水平能力。 第六,要有较强的应用水平能力。
思考题
一、为什么要有翻译标准 ? 二、本书介绍的古今中外的翻译标准中,你赞同哪一种 ? 三、本书提出的商务英语翻译标准是什么 ? 四、作为一名从事商务翻译的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
翻译练习
1. 翻译下列词组,注意表达出原文词组的真实含义。 (1)electric pole (2)bend an ear to (3)get cold feet (4)a skeleton at the feast
(6) child’s play
(7) blue-blooded (8) green hand (9) to sink or swim
(5)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10) a velvet paw
• 1. 翻译下列词组,注意表达出原文词组的真实含义。
• (1)电线杆
• (2)洗耳恭听 • (3)感到害怕
• (4)令人扫兴的事或人
• (5)旧瓶装新酒 • (6)容易干的事、不重要的事情 • (7)有贵族血统的、出生名门的 • (8)生手、没经验的人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翻译学习的标准、翻译过程及对译作的要求

•I.理解 •II.表达 •III.校核
• I.
理解阶段
• 透彻理解原文是准确表
达的前提。理解原文,
必须从整体出发,从上
下文的关系中探求一词
一句的正确含义。
•A.先浏览全文,了 解内容大意
•the Milky Way
•B.再细读全文,对复杂 的句子做适当的语法分析, 弄清句法结构
• 如果是主从复合句,首先 应找出主句及其主语和谓 语,然后找出从句,弄清 主句和从句的关系。
•50年代傅雷在《‹高 老头›重译本序》中 提出了“所求的不在 形似而在神似”的重 要观点(神似论)
• 60年代初,钱钟书在《林纾 的翻译》中提出了“化境论”。 他认为:“把作品一国文字转 变成另一国文字,即能不因 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 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 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 化境。” (化境说)
• 3) 修 改 译 错 的 和 不 妥 的 句子、词组和词
• 4)拒绝冷僻罕见的词汇 , 力求译文段落、标点符 号正确无误
• 5) 校 核 两 遍 ( 一 ) 内 容 简介(二)润饰文字
•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 since I lived in Shanghai.
• 所谓的“信”是忠实于原文 的内容,包括思想、感情、 风格等,即把原文完整而 准确地表达于译文中,对 原文内容尽可能不增不减, 即“重视于原作的内容。”
• 所谓的“顺”指译文语言必 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避免逐字死译,生搬硬套, 使不懂汉语的读者也能看 懂,即所谓的“保存着原 作的风姿。”
• 辜正坤教授在全国首 届翻译理论研讨会上 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 互补论”,在翻译界引 起了强烈反响。
• John is now with his parents in NewYork City; it is already three years since he was a bandmaster(乐队指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
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
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翻译的标准所谓翻译标准,亦曰翻译原则,即指导翻译实践、评价译文质量的尺度。
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建立科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严复的三字标准中国清末思想家严复的三字标准“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说:“译事之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后来一般就把“信、达、雅”当作翻译的标准。
用今天的话来说,“信”就是忠实准确,“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字古雅。
严复的“信、达、雅”被公认为翻译标准,其影响深远。
它对商务英语的翻译同样指导作用,商务英语要求语言严谨、准确就要做到“信”,同时在“信”的基础上追求“达、雅”。
严复的三字标准在中国翻译界讨论翻译标准时,几乎无不提及。
正是在三字标准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和翻译家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翻译研究和实践。
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了“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的重要观点;60年代初,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了“化境”之说。
“神似”论和“化境”说,同“信、达、雅”三字标准一样,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泰特勒的三条基本原则标准18世纪末,爱丁堡大学历史教授亚历山大·F·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947—1814年)在《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791)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进行翻译和评判翻译的三条基本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三原则”:(1)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译文应当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译文应和原文同样流畅)“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翻译准则是由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 . Nida)提出的。
在众多的国外翻译家中,奈达的翻译理论可以说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他认为,翻译的预期目的主要是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风格、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
奈达的翻译标准观对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因为不管原文属于什么文体,关键是信息(语义信息和风格信息)的对等。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标准由著名英国翻译家彼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
他在所著的《翻译探索》(Approach to translation)收集的论文中提出该标准。
交际翻译侧重信息的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侧重信息内容。
由此看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标准更适用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
“翻译等值”。
加拿大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在其著作《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一书中指出:“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
”他在该书的后半部分中提到“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
德利尔教授的翻译标准对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商务英语翻译标准的制定很有参考价值。
三、“功能对等”“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翻译准则是由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 . Nida)提出的。
在众多的国外翻译家中,奈达的翻译理论可以说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他认为,翻译的预期目的主要是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风格、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
奈达的翻译标准观对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因为不管原文属于什么文体,关键是信息(语义信息和风格信息)的对等。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标准由著名英国翻译家彼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
他在所著的《翻译探索》(Approach to translation)收集的论文中提出该标准。
交际翻译侧重信息的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侧重信息内容。
由此看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标准更适用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
“翻译等值”。
加拿大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在其著作《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一书中指出:“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
”他在该书的后半部分中提到“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
德利尔教授的翻译标准对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商务英语翻译标准的制定很有参考价值。
四、现行的四字标准如今,大多数的翻译教程都采用“忠实、通顺”(faithfulness; smoothness)的四字标准。
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内容。
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纂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象。
例如:1.Jane does not work hard because she wants to earn money.误译:因为简想赚钱,所以才不下力。
推荐译文:简不是因为想赚钱才下力干的。
2.The president stand there, hat in hand, begging congress for theirvotes.误译:总统站在那里手里拿着礼帽,乞求国会投他的票。
推荐译文:总统立在那里,毕恭毕敬地请求国会议员投赞成票。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风格等。
要完全做到这些,实非易事。
但作为基本要求,可先掌握口语体和笔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对翻译的要求,掌握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及其对翻译的要求。
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译文必须是明白流畅的现代汉语,没有文理不通、晦涩难懂等现象。
例如:(1)Pindus Road was a long, wide, straight street that ran parallel with Bread Road.原译:平得斯路是一条与布莱德路平行的、长长的、宽宽的、笔直的大街。
推荐译文:平得斯路与布莱德路平行,是一条又长又宽又直的大街。
(2)She not only laughs a lot but has a heart of gold.原译:她不仅仅常常大笑,而且还有一颗黄金之心。
推荐译文:她不仅笑口常开,而且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忠实与通顺相辅相成。
忠实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失去了翻译的意义;通顺而不忠实,脱离了原文的内容和风格,翻译成了无益之举,译如不译。
我们反对信而不顺或顺而不言,我们主张既信且顺。
五、翻译单位《新理念英汉互相译》(第10页)中指出:“翻译时应该以语义群问翻译单位,一语义群所在段落为参考背景,照应词、句、段、篇。
”六、翻译的四个层次1. 文本层次指原文的字面意思。
例如:(1) You flatter me.原译:你拍我马屁。
改译:您过奖了。
(2)画上是几个中国美女。
原译:There are some Chinese beautiful girls on the picture.改译:There are some beautiful Chinese girls in the picture.2. 所指层次指译者对原文所指意义的把握。
例如:The old man stood from the chair.原译:老人从椅子上站起来。
改译:老人站了起来。
3. 粘着层次指语篇中句子间的衔接。
例如:唐长安城面积相当于现在西安城的七倍半,城周有36.7公里,城内居住着约100万人。
原译:The area of the Chang’an City in the Tang Dynasty was seven and a half times as large as Xi’an City. Its circumference was 36.7 kilometres. There lived about one million people in thecity.改译:The Chang’an City in the Tang Dynasty covered an area seven and a half times as large as Xi’an City, with a circumference of 36.7 kilometres. It had a population of about one million.4. 自然层次指译文行文的基本标准。
例如:(1) Babies satisfactorily born.原译:孩子们令人满意地降生了。
改译:孩子已生,一切顺利。
(2) 他于1964年生于上海。
原译:He was born in 1960 in Shanghai.改译:He was born in Shanghai in 1960.第二节翻译的过程Munby把专门用途英语分为两类:以学术为目的的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指用以完成学业或进行学术研究,交流所使用的英语,学术性较强;以职业为目的的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 Purposes)指从事某一行业工作所使用的英语,实用性、专业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