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五单元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 五
第 26
单课
元
名师课堂 ·一点通
重点诠释 考点全解
课堂小结·建通史 创新演练·大冲关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发展进程 (1)随着 新航路 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 走向交流,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 90年代 以来,经济 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推动因素 (1)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 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 本的 技术手段 。 (3) 两极格局 结束,消除了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4)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实行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 品流通渠道。
3.主要表现 (1)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 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 贸易额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2)生产的全球化: 国际分工 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数量 增加,规模巨大,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金融的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货币 的 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主要影响 (1)经济全球化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 世界范围 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 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望 1.问题 (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贫富差距 进一步加大。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 风险性 。 (3)引发全球性的 生态危机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 价值观 的冲突。
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影响 (1)本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资本 扩张。 (2)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 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3)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积极参与, 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4)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 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地利 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 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26课 战后资义经济体的形成和全球化趋势复习课件

问题探究
材料 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与第三次 经济全球化潮流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都完全吻合。在上 启示: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个世纪70 年代中期,第三次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 必须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 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 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 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 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第三 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中国恰恰都处在世界 的前沿。 ——《2007跨国公司中国报告》 依据材料指出,中国是如何“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你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如何融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和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加入APEC。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知识运用 “严格意义上的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 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间, 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 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据材料概括全球化出现的原因(3分) 科技的发展; 通讯手段的进步; 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回顾: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扩展
商品输出
早期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基本/最终形成 世界体系遭受重创
世界性经济危机和二战
二战后初期 50——80年代
重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K12学习】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课题: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基本进程①第一阶段:开始。
随着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的过程。
②第二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快。
③第三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
④第四阶段: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⑤第五阶段:的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⑥第六阶段: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原因①(根本原因)②③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⑤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成为其有力的推动者。
3、主要表现①贸易的全球化:②生产的全球化:③金融(资本)的全球化:4、积极影响二、问题与展望1、问题:经济全球化以为主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①②③④2、展望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以及,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
通过这个基本进程,你发现在这个进程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
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重难点解析】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之多,而且在发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更应运而生了。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计划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
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合和融合。
新编文档-必修二高中历史 岳麓版第五单元26课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公开课教学课件-精品文档

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是靠全
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是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
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
场一体
2、进一步发展
化时期
(19c第初二-19次c中工)业革命以来,人第们一对次外工业殖革民命扩张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这、最一终变形化成因:为什么而受到了第阻二碍次?工业革命
(19c晚-20c初)
资本一
4(、一陷战入二后困战-境二以:战来中,)人们吸收前贸两段易大经保经验护济教主体训义制,的又对赋立予了经济全资体期球本化化、时以贸什么显著的特征?
纵观经济全球化——90年代发展的原因
新科技革命
跨国公司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推动力量)
经济全球化
(扫除障碍)
交通.通讯发展
两极格局瓦解,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
(1) 2000年4月,华盛顿两万多劳工和环保人士反对世界银行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2000年5月,泰国数千名群众抗议在清迈举行亚洲开发银 行33届年会。 (3) 2000年9月,墨尔本示威群众组成人链,试图阻止世界经 济论坛的召开。 (4) 特朗普声称当选后将废除跨太平洋协定(TPP),对北美贸 易协定重新进行谈判,禁止公司外包,以及将中国列入汇率操 纵国等主张 (5) 2017年G20峰会会议主题回顾:联合公报删除反贸易保护 措施和气候协议承诺。
• 目前,境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 孔子学院已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 牌,是中国“走出去”的窗口和缩影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课题: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基本进程①阶段:开始。
随着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的过程。
②第二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快。
③第三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
④第四阶段: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⑤第五阶段:的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⑥第六阶段: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原因①②③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⑤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成为其有力的推动者。
主要表现①贸易的全球化:②生产的全球化:③金融的全球化:4、积极影响二、问题与展望问题:经济全球化以为主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①②③④2、展望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以及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
通过这个基本进程,你发现在这个进程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
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重难点解析】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之多,而且在发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更应运而生了。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计划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
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合和融合。
历史: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件(岳麓版必修二)

第27课 27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7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7课
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商品、劳务、技术、 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商品、劳务、技术、 就是指商品 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使各 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 相互联系的趋势 相互依赖、 的趋势。 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1:全球化趋势无法改变。从长远看, :全球化趋势无法改变。从长远看, 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2: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 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能 达到共同繁荣。 达到共同繁荣。
历史回顾: 历史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1. 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世纪, 世纪 2.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世纪末20世纪初),通 世纪末 世纪初),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 世纪初),通 过资本输出和武力, 过资本输出和武力,列强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 撒向全球,瓜分世界完毕, 撒向全球,瓜分世界完毕,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 二战后, 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 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 二战后, 发展。 发展。 世纪90年代 5. 20世纪 年代以来 世 入全球化的时代。 入全球化的时代。
表现了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表现了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 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https://img.taocdn.com/s3/m/78a71c8c31126edb6e1a1068.png)
• 3.(2011 年广东广州一模文综)有学者指出:“在(20 世纪)50 •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 •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 •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C •)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C.两极格局的存在 •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
•2.评价: • (1)积极作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 •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追赶发达国家。 • (2)消极作用: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一方面,发 •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 •为最大的受益者;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资金缺乏,债务沉重, •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落后,发展中国家在 •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 •前的压力和挑战。 • (3)对策: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 •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①科技发展 •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 •③市场经济 •体制的普遍建立 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
• 3.(2012 届广东广州七区高一期末质检)北京时间 2009 年 •9 月 12 日白宫宣布,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 •的轮胎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第 •一年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 35%关税,第二年加征 30%, •第三年加征 25%(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 答案提示 乏竞争力。
(学案)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含解析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进程: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原因:(1)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技术: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格局: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前提: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3.表现:(1)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的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资本的全球化:在金融领域,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意义:(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情境在线】下图是一部iPhone手机设计、生产完成情况。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提示:经济全球化。
二、问题与展望1.问题:(1)贫富差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经济风险: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3)资源环境:环境问题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4)价值观念: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2.展望:(1)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情境在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问题。
2、重要概念:经济全球化
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二.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原因:
(1)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
(5)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推动。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资本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彼此隔阂。
三、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和展望
1.问题: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
(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使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3)发达国家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加剧环境污染,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4)加剧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2. 展望:
(1)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趋势无法改变,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展;
(2)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的绝对优势,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但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科技水平落后,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3)全球化要求要有全球意识,全球性问题只有共同协商才能解决,要把全球化与多样化协调统一。
(4)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第二部分自学检测
1、杨宁一《20世纪的文明演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
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关贸总协定,整体世界开始①……。
进入80年代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整体世界的发展更加迅猛,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文中①、②处可能出现的文字是
A.近代化全球化B.制度化近代化 C.一体化自由化D.制度化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市场经济的建立B.科技的发展 C.国际金融的发展 D.冷战的结束
3、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C.交通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4、“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蒂克牌汽车,300美元是给韩国配装工人的,1750美元给日本制造零件
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给广告商。
”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他发达国家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5、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
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实际是强调
A.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D.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6、“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
洲人手里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7、近年,巴西的主要出口农产品咖啡、甘蔗、大豆、可可、铁矿石价格猛涨,给巴西的相关企业带来
了巨额利润,相关企业工人工资很高,带动了巴西全国工资上涨,但使巴西在国际工业制成品竞争中失去了低工资成本的优势。
这表明
A.巴西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巴西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8、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9、台湾作家龙应台《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
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
”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10、确保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是
A.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B.消除世界的贫富差距
C.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
D.共同解决生态危机
11.图是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
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
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
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
作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
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
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
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
——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
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全球公司诞生。
(2)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
(3)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反对全球化的?其目的是什么?
角度:宗教文化
目的:抵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征服
(4)你认为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应持何种态度?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态度: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合理对策,积极主动求发展。
措施:
继续改革
扩大开放
建设市场经济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加入世贸组织
第四部分:课后反思,构建本课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