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鸦片战争

合集下载

1840年中英战争叫鸦片战争的原因

1840年中英战争叫鸦片战争的原因

1840年中英战争叫鸦片战争的原因学历史或有看相关电视剧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为什么1840年中英之间的战争叫鸦片战争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1840年中英战争叫鸦片战争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1840年中英战争叫鸦片战争的原因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列强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扩张。

2、客观原因:中国衰落,又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潜在市场广阔,而清朝闭关政策阻碍了西方商品大规模流入,必然成为西方殖民者武装侵略的目标。

3、直接原因和导火线:中英政府在鸦片问题上的冲突:(1)早期中英贸易中国出超(2)英国走私鸦片掠走白银(3)清廷禁烟运动虎门硝烟(4)英国借口发难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①直接:维护鸦片贸易②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商品输出中英战争的结果:中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战争的影响: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①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③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对外国侵略④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⑤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外国入侵逐渐瓦解了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⑥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在外国的船坞工厂里产生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2、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影响:①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东南沿海地区的家庭纺织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大量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外商企业出现,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0年中英战争叫鸦片战争的原因学历史或有看相关电视剧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为什么1840年中英之间的战争叫鸦片战争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1840年中英战争叫鸦片战争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1840年中英战争叫鸦片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西方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第1课中英鸦片战争课件

第1课中英鸦片战争课件
,中视,毒的
林则徐
林则徐被后人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 利,显示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 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动脑筋
思考:有人说,鸦片战争是林则徐 禁烟引起的,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 吗?
不是的。 因为打开中国市场(目的)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 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 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 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项目
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影响和危害
割地
割占香港岛
赔款
2100万银元
开埠
开放广厦福宁上 五处
议定关税
关税要与英国 商定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 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 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 掠夺原料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标志 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罂粟花是美丽的,它本身 也没有罪过,“可是中国 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 是从它身上开始的”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
授课人:孔梅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国为什么向中国 走私鸦片呢? 走私鸦片对中国有什么 危害?
中英贸易
( 很难卖出去 ) (逐年激增)

呢绒、布匹
鸦片



茶叶、生丝、瓷器 (很畅销)
鸦片战争的经过:
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攻广州
陷定海
逼天津
道光帝将林则徐撤 职查办。

中英鸦片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1.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鸦片和掠夺 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烧烟

销烟
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 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 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 化。然后再投入生石灰 搅拌,马上引起反应。 爆炸开了,使其分解销 蚀。
用火把把装鸦片的箱子, 点燃,熊熊的大火,把鸦 片烧光,一片火海很壮观
五口通商 赔 款 割 地
协定关税
五口 通商 赔款
A、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A、清政府财政更加困难 B、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大增加 A、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香港岛成为以后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割地 协定 关税
是对中国人民的 掠夺,更严重的 ⒈签订时间: 1842年8月 是它开创了外国 侵略者对中国勒 索赔款的先例 ① 五口通商;
1841年1月29日, 英军侵占香港。
1841年9月,英舰侵袭泉州
1842年7月21日英军 攻打镇江
2.鸦片战争的经过:
1840年6月,英军进犯广东,到达天津白河口;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扩大侵略战争。 1842年8月,清王朝投降,战争结束。
鸦 片 战 争 形 势 图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
装 备 齐 全 的 清 军
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武器落后, 经济落后, 政治腐败, 道光帝战和不定、 举中英双方在康华丽号上签定《南京条约》时的情形
—— 中国近代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这场战争风起云涌,震惊世界。

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成为历史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

从战前中英差异来看,我们可以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一、政治体制的差异中英政治体制的差异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社会,皇帝统治下的官僚制度严密,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而英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国会制约君主的权力。

在这种背景下,中英两国在政治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华王朝奉行的是封建专制制度,重视礼教,忽视科学知识的推广,官方遵循儒家思想,审慎对待外来文明,严令禁止外国传教士传播基督教,实行闭关政策。

而英国则有着开放包容的传统,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鼓励商业贸易,尊重个人权利,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国会制约君主的权力。

这种政治体制上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两国在对外交往方面的态度和方式不同。

中国崇尚小中见大,自我封闭,不愿与外国人往来,更不愿接受外国的技术、思想和文化。

而英国则积极开拓殖民地,寻求市场,追求贸易和利益。

中英两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差异,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经济发展的差异中英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在鸦片战争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商业活动相对落后。

而英国则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工业机械化程度高,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这种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两国在贸易和产业方面的竞争关系。

中国受制于封建专制制度,官员贪污腐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对外贸易受到严格管制。

而英国则实行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商业活动的发展,积极进入中国市场,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中国对外贸易的顽固保守和官员腐败贪污的情况严重限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英国的工业化和商业化进程迅速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中英两国在经济上的不平衡和竞争关系。

《中英鸦片战争》课件

《中英鸦片战争》课件

四、总结
4.1 鸦片战争的历史地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各种力量的交流与碰撞。
4.2 鸦片战争的启示
鸦片战争为中国人民增强了对国家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意识,激发了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中国首都北京,烧毁圆明园。
- 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再次割让领土,并进一步开放港口和 城市。
三、战争的影响
3.1 政治影响
- 中英关系的变化:中国 沦为半殖民地,英国在中 国取得更多特权。
- 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清朝王朝进一步衰落,中 国的现代化改革开始。
《中英鸦片战争》PPT课 件
# 中英鸦片战争
The "Opium War" between China and England was a significant event in history that had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一、前言
1.1 什么是鸦片战争
二、战争的过程
1
2.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
- 鸦片战争的起因:中国反对鸦片贸易,毁毒品,并禁止进口鸦片。
- 中英战争的过程:英军进攻中国沿海城市,中国军队不敌。
-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开放多个港口给英国贸易。
2
2.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中国军队扣押英商赴北京途中战船“大沽号”的官员。
The Opium War was a series of arm ed conflicts that occurred between China and England in the 19th century.

1 中英鸦片战争

1 中英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
根本 原因
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 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 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 的。 ” 《安得鲁 ·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 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 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在鸦片战争中,清军调动10万人马,而
英国派出的远征军只有4000人,到战争结束
时也不过2万人。结果却死了1个总督2个提督 7个总兵2个都统和数千名士兵,而英军损失百 人上下,以武力立国的大清王朝面对坚船利炮 无能为力,屡败于远道而来的英军。请分析鸦
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的发展概况
对比项目 国家性质 经济形态 军事力量 对外政策
中国
英国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装备陈旧军纪 船坚炮利 败坏战斗力低 战斗力强
闭关自守
日趋衰落, 危机四伏
推行殖民扩张 世界头号强国
综合国力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 片战争中失败? 客观上:英国综合国力的 强大。 主观上:清王朝的腐朽落 后。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 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 的资本主义。
40200箱 35445箱
20331箱 4000箱 7889箱
1799年 1820年
12576箱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鸦片战争的背景
英国向中国 走私鸦片对中 国产生了哪些 危害?
2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
⑴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⑵贵族、官僚吸食鸦片,政治更加腐败。 ⑶士兵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更加削弱。

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爆发发生在1840年代,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要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需要从战前中英差异来分析。

中英在政治制度上存在差异。

当时的中国是封建社会,皇帝拥有绝对权力,官员普遍腐败,导致国家治理日益陷入困境。

而英国则是立宪君主制国家,政治体制相对健全,决策和权力分散,能够相对高效地应对问题。

巨大的政治制度差异导致中英在政治上难以达成共识,更容易发生冲突。

中英在经济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农耕社会,缺乏工业和现代化的发展。

而英国则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期,工业化程度相对高,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中国对外贸易受到限制,且以农产品为主,而英国则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来支持自身工业化进程。

双方在经济利益上存在明显的冲突,鸦片战争的爆发为英国提供了合法化贸易的借口。

中英在文化价值观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历来重视忠诚、廉洁、孝道等传统道德观念,而英国则强调个人自由、契约精神等价值观。

在贸易方面,中国重商主义的政策,认为贸易只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不重视商品的经济价值,更不愿意改变自身的经济政策。

而英国则以自由贸易为基础,重视商品的经济价值,对贸易壁垒持反对态度。

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也使得双方在经贸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从战前中英差异来看,中英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价值观和地缘政治上存在明显的不同,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在利益和观念上的冲突和矛盾。

这些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中英鸦片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

1 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直接原因(借口):虎门销烟P1根本原因:开辟中国市场,牟取暴利.(虎门销烟:原因:鸦片大量输入的危害: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吏治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P2道光帝令林则徐禁烟.1839年6月意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P2 :开始:1840.6英军封锁珠江口, 结束:1842.8.中国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 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P4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封建统治的腐朽,故无法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较量中取胜“落后就要挨打” (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领导虎门销烟,取得胜利,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一位民族英雄.历史之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

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性质)直接原因:英法提出修改条约的无理要求遭拒绝P7英军舰侵入珠江口,炮轰广州城(侵略国: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P10抗争:1853年占领南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P91860年,青浦之战太平军大败洋枪队;1862年,慈溪战斗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中国战败,<北京条约>签定. P8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鸦片战争 -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用名词的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网络型课件,进行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复习提问: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时,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其目的是什么?开辟中国市场,推销英国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就是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先后采取了哪些手段来掠夺中国?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步骤:
商品→特殊商品(鸦片)→炮舰
1839年8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的英国外交部。

10月1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

第二年就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中英鸦片战争。

一、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以这场战争为什么叫“鸦片战争”?展开讨论,最后指出当时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侵略者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

1.英国挑起战争(1840.6)
提示学生注意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以侵略军封锁珠江口挑衅为标志,中英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2.英军侵占香港岛和虎门之战(1841.1关天培)
教师应该强调当时道光帝的惊恐动摇;突出在谈判桌上屈服的琦善和在虎门抗敌殉国的关天培正反两个人物,给学生以强烈的对比冲击。

3.奕山广州降敌(1841.5)
“清逆将军”奕山秉承道光帝“进剿”以显“国威”的使命,但这是一个污蔑“粤“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主张的昏官。

这样做民皆汉奸”;提出广东“患不在外而在内”,
的恶果,摧残了抗英力量,有利于英军侵略。

在妄图侥幸一战成功失败后,奕山最终“伏在一隅,半筹莫展”,只好竖起白旗,命广州知府出城乞和。

二、中国人民奋起抗英
1.三元里人民抗英牛栏冈大捷
可以请一名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读课文中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小字内容,然后请学生看“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旗帜武器”图。

“逆夷自破虎门以来,未有如此之受创者”。

另外特别指出帮助英军脱出重围的人是奕山。

对此时奕山的行径,可以引用当时的爱国思想家魏源的诗作加以评价,“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魏源《寰海》。

在中国近代史上确实可以看到“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官怕洋人”这样一个三角关系的怪圈,尽管有的官员并没有丧失攘夷之志。

2.厦门、定海之战(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和宁波黑水党
这是鸦片战争中英军第二次进攻定海。

教师应突出定海三总兵的英勇事迹和宁波一带的农民组织黑水党的抗敌斗争。

3.吴淞之战(陈化成)
吴淞守将年近七十的江南提督陈化成以死报国恩的事迹,与两江总督牛鉴临阵狼狈脱逃形成鲜明
的对比,教师通过比较给学生以冲突。

4.镇江之战(海龄)
首先,赞扬镇江守军的英勇抗敌,可引用恩格斯的话:“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此外,还必须声讨英国殖民者犯下的战争罪行:攻陷镇江后,大肆烧杀劫掠。

镇江出现“无市不空,无家不破”,“妇女尸体满道上”的悲惨景象。

恩格斯指出:“英军作战时自始至终采取了极端残酷的手段,这种手段是和引起这次战争的走私贪欲完全相符的。


1842年8月,英国的炮舰终于直逼南京,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

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道光帝派钦差大臣赶到南京,与英军议和。

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以失败而告终。

此时可以思考:为什么爱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但最终中国仍然战败?请同学们来谈谈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该题难度大,在组织讨论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史实中概括结论;二要视学生水平和课堂时间引导讨论深度。

第一种讨论,可从琦善、奕山、牛鉴以及道光帝等人的昏庸、.
妥协、投降的行为,深刻揭露清朝封建统治的腐败,得出这是导致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的结论。

第二种讨论,可从琦善等人行径、清军装备及作战情况诸方面,概括出清朝的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军队战斗力弱等;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鸦片战争中出现的偶然现象吗?结合第5课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情况,得出中国的封建统治已经走向衰落,尽管局部地区爱国军民奋起抵抗,但是清政府根本不可能在战争中组织有效的、始终如一的抵抗。

第三种讨论,如果学生在分析时谈到英国军事装备先进;又是蓄谋侵略,教师可从内因外因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的腐败,因而无法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有的较量中取胜。

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及其附件(1843)
1842年8月29日是中国的“第一个国耻日”。

教师可以提问:英国侵略者通过条约获得了哪些侵略权益?清政府是怎样丧权辱国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南京条约》及《南京条约》附件的主要内容并一一分析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注意结合外交知识分析其破坏中国主权的类型。

2.中法《黄埔条约》(1844)和中美《望厦条约》(1844)
探讨为什么美国政府专使顾盛得意洋洋的说“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了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门户。

但现在,英国却和其他国家,也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了。

”?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的门户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敞开了。

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变化的转折点是鸦片战争,此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

建议教师利用图示,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推导出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时期的变化这一逻辑关系,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结论。

板书设计:
中英鸦片战争
一、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英国挑起战争(1840.6)
2.英军侵占香港岛和虎门之战(1841.1关天培)
)1841.5.奕山广州降敌(3
二、中国人民奋起抗英
1.三元里牛栏冈大捷
2.定海之战(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黑水党
3.吴淞之战(陈化成)
4.镇江之战(海龄)
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及其附件(1843)
2.中法《黄埔条约》(1844)和中美《望厦条约》()1844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