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适合艾灸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人不适合艾灸疗法?

●当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证,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艾灸,

比如大醉大怒大惊大喜过劳过饱时禁灸,皮肤过敏者、

孕妇、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艾灸,有热性病、阴虚阳亢以

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施

灸。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

汗、颜面苍白等症状也就是晕灸时,应立即停止施灸,

开窗通风。如遇温度过高有热烫感,应及时停止或增加

艾灸的距离,以免灼伤。

●《灵枢经》

经文中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灸法则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只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

有所区别罢了。

●明·李梴《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

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元气虚弱、胃功能极差的情况是很难消化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

不及”。只有灸法,可以避开脾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

寒邪,通调经脉。

灸法尤其对一切寒湿痹痛,或久病体弱者,具有促其产生温热,发挥温通气血、宣经活络、回阳补虚、祛寒逐湿的作用。灸法不仅能够治病,而且,能够预防疾病,具有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凡是阴虚、阳虚或气血不足所导致的病症,多属于虚症。所以,

对于体制较强、病情较轻者,用针刺关元,可以收到一定疗效。

但对于体质较弱、病情较重者,唯有用灸法,才能收到复原益气、回阳固脱、温肾健脾之功。所以,凡属于实热证,均宜针刺药疏;

凡属于虚寒证,均宜灸法;凡属于厥阴证,应慎灸。(“阴虚阳盛”

的“厥阴”证候)

●张仲景《伤寒论》说:“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

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难复也。”

意思是说:微为虚之脉,数为热之脉,虚热盛则真阴虚,慎不可灸。若勿灸之,因致火盛,为邪上攻,则为烦逆。且阴本虚也,更追以火,使虚者愈虚;热本实也,更逐以火,使实者愈实。阴主营血,而行于脉中,但追逐之余,无有可聚之势,以致血散脉中,彼艾火之气虽微,而内攻实为有力,焦骨伤筋,大为可畏。

所以然者,筋骨藉血以濡养之。今精血被火而外散于气脉之中,精血从“丹田“一外散则难复于源也。终身为残废之人,谁职其咎耶?

所以,唐·孙真人《千金方》云: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哮喘、气管炎、肺结核、中风、心脏病、

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甚至癌症,通过重灸关元等,都可以治愈。

●我通过临床体验认为:关元、中脘、膏肓这三大补穴,不论阴虚

阳虚,都可以重灸

●重灸时产生的强大的“通窜”力量(癌症就是积聚,积聚就是不通),

也就是极大地激发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将癌瘤化掉,并疏通血脉将垃圾输送出去。

●只要施以重灸,“通窜”的力量就会使有积聚坏死的地方疼痛异常,

在重灸过程中,肿瘤必然会稍微变大,直至疼痛消除,肿瘤就会在1~3个月内随之消除,是一种既能检查,同时又能彻底治疗的绝好方法。

于癌症患者施以重灸法,在治疗期间,癌瘤可能会有小变大,这是由死寂变为活力的表现,属于“由阴变阳”,必可治愈;倘若由大变小,属于“有阳变阴”,必死无疑。

癌症患者气滞寒凝的情况较为严重

什么叫厥阴?什么叫厥阴病?其病机怎样解释?

发布时间:2008-7-9 11:38:44

答:《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内经》以阴阳气之多少而分三阴、三阳、厥阴为一阴,为阴之尽。高士宋解释三阴为“由太而少,则节有厥阴,有太阳之阴,少阳之阴,两阴交尽,故曰厥阴。说明厥阴为三阴之终尽。这一部分阴气有涵阴精以柔筋脉,生阳气以条达气机的作用。

厥阴之阴气,或由外邪直中而郁滞,或由传变之邪而损伤,不能发挥其作用,即可产生厥阴病。“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既为阴之尽头,阴气最少,又中藏相火,故邪中厥阴后,肝木失于涵养,失予涵养则苦急,苦急则气逆上冲。心包代君行令,以致相火郁闭,不能向下布达。心中挛急焦灼有热痛感觉。阴气既少,相火郁,形成喝不解渴的消渴。此证上热而下寒,故患者似饥非饥,不能进食。蛔虫有避寒就热的特点,下寒则上行,往往随吐而出,形成吐蛔,下焦本寒,误用寒下,则下痢不止。

(编辑郭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