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上册:12 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其一)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8《浪淘沙(其一)》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0张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18《浪淘沙(其一)》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0张PPT)

三、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壮观风 景,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 的壮观风景,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 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习浪淘沙(其一) 黄河——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刘禹锡诗豪——坚守理想、不畏艰巨
停留在嘴上、 呈现在眼前、萦绕在耳畔、
回味在心中
八、说教学反思
这节古诗教学,我改变了以往“解诗题,知作者,晓诗意,悟诗情”的教学思路。上课尹始,我先给学生播放 了有关黄河的录像片,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在接下来的古诗教学中,我采用了“ 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第一是初读古诗,让学生把古诗读流利,通顺。接着是就熟读,开展“挑战对手”活动, 引导读出韵律,读出感情。然后是分角色读,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这一样的问题“如果男女生分 角色读,那么角色应该怎样分配呢?”学生纷纭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几乎一致:“男生读前两句,因为前两句描 写的了黄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女生读后两句,因为后两句是美丽的神话传说。”通过学生对角色的分配,可 知学生已经整体的把握了古诗。我又追问男生“这段黄河有什么特点呢?”又问女生“这是一个什么传说?”这两个 问题的提出,就促使学生细节处把握了古诗。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背诵古诗。
《浪淘沙(其一)》说课
部编锡的《浪淘沙》(其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的 雄伟气势,并用典故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势。

第13课《浪淘沙》课件(共1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3课《浪淘沙》课件(共1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王昌龄认为好诗美在三境: ①物境:景物之境。 ②情境:情感之境。 ③意境:情景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九曲,黄沙万里, 气魄雄伟,浩浩荡荡。 浪淘风簸,源自天上。 触人联想,荡气回肠。
壮美的写意山水画
梅圣俞评好诗:“状难写之景,如在 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品析《浪淘沙》 (其一)之“三美”
奔黄
流河
到之
——
海水
李 不天
白 《
复上
将 进 酒
回来 。,
一黄
片河
——
孤远
王 城上
之 涣 《
万白 仞云
凉 州
山间
黄河
词 》
。,
《浪淘沙(其一)》 学习目标
•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 中用词之精妙,背诵并默写古诗。
• 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理解《浪淘沙》(其一)和(其 八),提升对比归纳的能力,形成诗性语言敏感性。
探究: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所见之境

九曲黄河万里沙, 景物动态夸张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想象之境

同到牵牛织女家。 神话色彩浓厚


小结:《浪淘沙》(其一)之三美
物境美 :它是一幅壮美的写意山水画,表达了诗人 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情境美 :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展现了诗人身处 政治逆境却未沉沦的乐观心态。
对比:两首诗能品出诗人怎样的创作风格?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豪言豪语
豪气豪情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海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第13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第13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大意:如今我要径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 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牛郎织女家。
品味: “直上”写出了风浪之大之高,好似逆流而上, 直冲源头,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又借用典故—— “牛郎织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读一读
在朗读前两句 诗时,语速放缓, 语调沉稳有力,读 出黄河九曲的绵长 曲折之感。
多少楼台烟雨中
到如今还有众多的亭台楼阁掩映在蒙蒙的烟雨之中。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把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你发现了什么?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山有水,有风有雨
生机勃勃、春色无边,令人心驰神往的江南春景
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江南春天的美景。
江南春
(唐)杜牧
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古 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 进这个世外桃源吧!
你知道哪些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 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 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 杜”。主要作品有《泊秦淮》《阿房 宫赋》《山行》《清明》等。
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不是确数,而是说明“到处” 的意思,写出了江南的广阔。
水村山郭酒旗风。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课件

学习活动二
入情入境的写作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驻足黄河岸边,凝望着河水,他看到 ……,他想到……
三分钟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
2
3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DIRECTORY
一 做课教师说课。 二 观课教师评课,主要交流、探讨不足之处。 三 做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谈本课自我收获。
• 他看到黄河曲折向前,他可能还会想到……
• 他看到黄河之水一往无前,他可能还会想到……
• 他看到黄河裹挟着泥沙奔腾而来,他可能还会想到……
• 他看到(
),他可能还会想到……
• ……
提示:想到自己;想到国家;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朝廷;想到百姓……
诗人只是在写黄河吗?
诗人是在表现自己
表达( )
若无情便无诗了。河无水是干河 、枯河,诗中之情犹如河中之水。
——顾随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学习活动三
多种角度的讲述
一分钟演讲
要求:在小组内选出一个代表,选择一个角度并根 据主题进行演讲,演讲时长一分钟左右。 • 以刘禹锡的口吻演讲:《我心中的黄河》 • 以白居易的口吻演讲:《夸夸我的朋友“诗豪”
•析诗中之景 •品诗中之情 •悟言外之意 •说诗外之志
导语
DIRECTORY
一 自我课堂表现怎么样? 二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学会了吗? 三 说一说本节有什么收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在天上,多么静谧 美好、温馨甜蜜。
扶摇直上,勇往直前。
夸张的手法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上”改成“到”、“入”好吗?为什么?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实写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虚写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 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 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 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 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 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板书设计
九曲黄河 万里沙
精读古诗 黄河弯弯曲曲。 波涛汹涌、惊涛骇浪。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长、沙很多。 来自遥远的天边。 自:1.自己;2.自然;3.从,由。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银河: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 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
牵牛织女: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中的 人物,即牛郎和织女。
初读课文
歌曲(qǔ)

浪淘沙(其一) 弯曲(qū)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读好诗句的停顿。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浪 淘 沙
写实 浪淘风簸
自天涯
壮观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教学《浪淘沙(其一)》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教学《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写景
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 河流,穿越峡谷,劈开万仞山,波涛滚滚向东流,惊
涛骇同浪学,们巨浪让滔我天们如随千着万诗匹人骏马的奔脚腾步,一多同么到惊黄心动河魄 的气边势去!亲多么临雄其伟境壮吧丽!的奇观!
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象呢?
知识小拓展: 《荆楚岁时》曾记载有一则神话故事:相传汉武帝曾派张骞
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 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恭迎并接待了这位汉朝 使者,张骞返回时织女赠其支机石。后来就有传说说黄河与银 河相通。
小组讨论:
如此奇特的想象,作者想表达什么? (结合前两句诗和诗人的写作背景)
黄 河 —— 伟 大 的 母 亲 河 , 民 族 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 今来多少诗人为它歌颂。
浪淘沙(其一)
自学检查
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 黄河 万里沙,浪淘 风簸 自天涯。
如今 直上 银河去,同到 牵牛 织女家。
借助注释 同桌交流 说说诗意
浪淘沙(其一)
这是一幅什么图?你能用一个词概括这幅风景画吗?
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前两句诗,读出 黄河的蜿蜒曲折、气势磅礴。
九曲 黄河 万里沙, 浪淘 风簸 自天涯。
只写了黄河吗?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 我们的诗人想到了什么?
如今直上银河去, 想象 同到牵牛织女家。 奇特

第13课《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2张)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第13课《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2张)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曲折蜿蜒:九曲 浩瀚绵长:万里、自天涯 气势磅礴:浪淘风簸
夸张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为何看到气势磅礴的黄河会联 想到“银河”“牵牛织女”呢?
据西晋时期的《博物志》载,天上的银 河与大海相连,有人乘槎到达天河,见 到牛郎织女。到了南朝时期,在《荆楚 岁时记》中这个传说被演绎成张骞的故 事;汉武帝命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 槎溯水而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穿过荒 无人烟的地带,到达了一座集镇。他走 进一户人家,“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 一丈夫牵牛饮河”。回到蜀中后,才知 道自己到达天河见到了牛郎织女。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为何看到气势磅礴的黄河会联 想到“银河”“牵牛织女”呢?
神秘色彩 浪漫情怀
与黄河源头有关的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古代诗歌三首《浪淘沙》其一一、解题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后演变为词 牌名。
二、初读诗歌
1.自由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 试着划分朗读节奏,把古诗读 通顺。
2.结合注释,自主理解古诗大意。
二、初读诗歌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初读诗歌
弯弯 曲曲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吹荡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向上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吹荡来自天涯。 如今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向上到银河, 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部编人教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PPT课件
13
黄河
黄河:
全长约5464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呈“几” 字形。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 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
九曲黄河
浪淘风簸
16
九曲黄河
九曲是指九道弯吗? 那是说明了什么?
指弯很多,曲曲折折。
九曲黄河: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 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课后第二题)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40
视频(幻灯片下播放)
点击下一页
同学们,这首诗歌还被谱成了好 听的歌呢,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吧!
创作背景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 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而被贬 为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虽回 京,不久又被贬为连州刺史,历任和 州刺史,被贬生活长达二十余年。本 诗大概作于821—824年间,正是刘禹 锡被贬时期。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簸 ⺮+其+皮

涯 天涯 悬崖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读懂诗歌,理 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
5
作者介绍
刘禹锡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性 格刚毅,有豪猛之气。其诗无论短章长篇,大 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 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 势,白居易称他为 “诗豪” 。晚年与白居易 并称“刘白”。今存诗八百余首,内容非常丰 富。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蜀 先主庙》《西塞山怀古》。
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 的大多是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是藏族人民。他们根据黄河上游的地 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 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赐)支、河曲、九曲、逢留等 (藏语中,称“河”为“曲”)。所谓“九曲十八弯”只是一种概 数的说法,用来形容河套平原上黄河的曲折蜿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淘沙(其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

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

二、讲授新课
(一)解释诗题,了解作者
1.“浪淘沙”是什么意思?
明确:浪淘沙,唐代的一种曲子名。

2.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蓄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至今广为传唱。

(二)感情诵读,理解诗意
1.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本诗的停顿节奏。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默读这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准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点拨重点词语:
九曲(qū):形容黄河水转弯很多。

九,在古代表示多数。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吹荡的样子。

簸:吹荡。

天涯:天边。

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3.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

明确全诗意思:
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

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三)细细品读,感悟诗境
1.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讨论交流: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表现了黄河的雄伟壮丽。

2.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交流: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3.讨论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讨论交流:诗人见到源远流长的黄河心中大为感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第一句由上而下,
顺黄河奔流之势着墨;第二句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如果顺着那条黄河上去,可能会去到银河,能去到牛织女的家吧!
三、巩固练习
1.多种形式朗读这首诗,抒发你学习本诗的感受?
2.全班交流,比一比谁读的有感情。

3.谈一谈你学习本诗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吟诵。

同学们,用刚才的感觉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些描写黄河的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留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其一)》。

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板书设计】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