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题型归纳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题型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题型总结【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解【题型一】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字母的值例1、当a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a -1)x |a|+1+2x -7=0是一元二次方程?【题型二】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应用例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x+|a|-1=0的一个根是0,则实数a 的值为( )A .-1B .0C .-1D .-1或1例2、已知多项式ax 2-bx+c ,当x=1时,它的值是0;当x=-2时,它的值是1(1)试求a+b 的值(2)直接写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一个根【题型三】一元二次方程拓展开放型题例1、已知关于x 的方程(k 2-1)x 2-(k+1)x -2=0(1)当k 取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出此方程的根(2)当k 取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写出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巩 固 练 习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为( )A. x 2= -1B. 2x (x -1)+1=2x 2C. x 2+3x=2xD. ax 2+bx+c -0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mx 2+(m -1)x -1=2x 2-x ,当m 取什么值时,这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3、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2)x 2+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 的取值范围是4、把方程 (x -1)2-3x (x -2)=2(x+2)+1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5、若a 是方程x 2-3x+1=0的一个根,求2a 2-5a -2+231a +的值6、若关于x 的方程ax 2+bx+c=0(a≠0)中,abc 满足a+b+c=0和a -b+c=0,则方程的根是( )A. 1,0B. -1,0C. 1,-1D. 1,27、已知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40=0的一个解,且a≠b ,求2222a b a b--的值【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直接开平方法1、下列方程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的是( )A. 5x 2+2=0B. 4x 2-2x -1=0C. 12(x -2)2=4 D. 3x 2+4=2 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5x 2-k=0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3、已知(a 2+b 2-1)2=9,则a 2+b 2=_________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的一个根是1,且a ,b 满足等式4,求方程13y 2-2c=0的根5、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2 9(x 1)25-= (2)()26x 181-= (3)(x -1)2=(3x -4)2二、配方法1、(1)x 2--____)2 (2)3x 2+12x+____=3(x+____)2 (3)12x 2-5x+____=12(x -____)2 2、若x 2+ax+9是关于x 的完全平方式,则常数a 的值是__________3、多项式4x 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那么加上的这个单项式可以是4、一元二次方程x 2-px+1=0配方后为(x -q)2=15,那么一元二次方程x 2-px -1=0配方后为( )A. (x -4)2=17B. (x+4)2=15C. (x+4)2=17D. (x -4)2=17或(x+4)2=175、若x 为任意实数,则x 2+4x+7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当x=_______时,代数式3x 2-2x+1有最_______(填大或小)值为_______6、用配方法证明:关于x 的方程(m 2-12m+37)x 2+3mx+1=0,无论m 为何值,此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经典题型汇总

一元二次方程经典题型汇总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一元二次方程:一个具有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阶数为2的积分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其特征是关于方程左侧未知x的11个二次多项式和方程右侧的0,其中AX2称为二次项,a称为二次项的系数;BX 称为主项,B称为主项系数;C被称为常数项。
一.填空题:1.方程mx2-3x=x2 mx+2是一个单变量的二次方程,然后是m______2.方程4x(x-1)=2(x+2)+8化成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二次项系数是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常数项是______.3.对于X(M+3)x2+4x+m2-9=0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解0,则M=_4、。
如果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根为-1,则a、B和C之间的关系为_____5、当m时,方程m2?1x2?mx?5?0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时,上述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二.选择题:① 下式中x=3;②2x2-3x=2x(x-1)c1;③3x2-4xc5;④x2=-1+2x??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共有()a0个b1个c2个d3个7、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是()1(a)x2?2(b)ax2?bx(c)?十、1.十、2.1(d)3x2?2xy?5y2?0x8.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bax2+c=0(a≠0)cax2+bx+c=0dax2+bx+c=0(a≠0)9.方程6x2-5=0的一次项系数是()a6b5c-5d0A.1.x2?十、a2?1.0×10。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0,那么a的值是()1a、1b、?1c、1或?1d、2三、将下列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x(3x+2)=6(3x+2)(3CT)+T=922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2、一元二次方程1的解。
完整版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考点题型总结

元二次方程专题复习考点一、概念 (1)定义: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③整式方程 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⑵一般表达式:ax 2 bx c 0(a 0) ⑶难点:如何理解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① 该项系数不为“ 0” ; ② 未知数指数为“ 2”; ③ 若存在某项指数为待定系数,或系数也有待定,则需建立方程或不等式加以讨论。
典型例题: 例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12) 1 —2 x C 变式:当 2ax 例2、方程m针对练习: ★ 1、方程8x 2时,关于2 X 冋 3mxbx 7的一次项系数是 - m 1 2 x D x 2的方程kx 2 2x x 21-2 x2x x 2 1 3是一元二次方程。
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m 的值为,常数项是 ★ 2、若方程 m ⑴求m 的值;⑵写岀关于x ★★ 3、若方程 m 1 x 2 ★★★ 4、若方程nx m +x n -2x 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下列不可能的是( 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 的一元一次方程。
j m ? X 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A.m=n=2 B.m=2 ,n=1 C.n=2,m=1 D.m=n=1 考点二、方程的解 ⑴概念: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⑵应用:利用根的概念求代数式的值; 典型例题: 1、 已知2y 2 y 3的值为2,则4y 22、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2 x 2 x ax 2 bx 2y 2a 1的值为 例 则m 的值为 针对练习: 4、已知a,b 是方程x 4x m 0的两个根, 4 0的一个根为0,贝U a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_ 。
0 a 0的系数满足ac b ,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2b,c 是方程y 8y 5m 0的两个根,★ 1、已知方程 x 2kx 10 0的一根是2,则k 为 ★ 2、已知关于 x 的方程x 2 kx 2 0的一个解与方程 ______ ,另一根是 _ x 1 -3的解相同。
一元二次方程经典题型汇总

一元二次方程经典题型汇总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完全平方形式,然后两边开平方根,得到方程的解。
2、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形式,然后根据乘积为零的性质求解。
3、配方法:通过添加或减少一个适当的常数,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完全平方形式,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解。
4、公式法:利用求根公式,直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三、例题解析1、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方程x2+6x+9=0.解:将方程变形为(x+3)2=0,然后两边开平方根,得到x=-3.所以方程的解为x=-3.2、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x2-5x+6=0.解:将方程因式分解为(x-2)(x-3)=0,然后根据乘积为零的性质得到x=2或x=3.所以方程的解为x=2或x=3.3、用配方法求解方程2x2-5x+2=0.解:为了将方程化为完全平方形式,需要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适当的常数,使得方程的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
可以发现,2x2-5x+2=2(x-1)(x-2)+2,所以方程可以化为2(x-1)2=0.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x=1或x=2.所以方程的解为x=1或x=2.4、用公式法求解方程3x2-4x+1=0.解:根据求根公式,方程的解为x=[4±√(16-4*3*1)]/(2*3),化简可得到x=1/3或x=1.所以方程的解为x=1/3或x=1.四、练题1、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方程2x2-12x+18=0.2、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x2+7x+10=0.3、用配方法求解方程x2+4x-5=0.4、用公式法求解方程x2-2x+1=0.5、求解方程2x2-5x-3=0的解法有哪些?分别求出方程的解。
答案:1、将方程变形为x2-6x+9=0,然后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得到x=3.所以方程的解为x=3.2、将方程因式分解为(x+5)(x+2)=0,然后根据乘积为零的性质,得到x=-5或x=-2.所以方程的解为x=-5或x=-2.3、为了将方程化为完全平方形式,需要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适当的常数,使得方程的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
(完整版)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经典题型汇总含答案

z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经典题型汇总一、增长率问题例 1 恒利商厦九月份的销售额为200 万元,十月份的销售额下降了20% ,商厦从十一月份起加强管理,改善经营,使销售额稳步上升,十二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193.6 万元,求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解设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X.,则根据题意,得200(1 —20%)(1+ x)2= 193.6 ,即(1+x)2= 1.21,解这个方程,得x i = 0.1 , X2=— 2.1 (舍去).答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10%.说明这是一道正增长率问题,对于正的增长率问题,在弄清楚增长的次数和问题中每一个数据的意义,即可利用公式m(1+x)2= n求解,其中m v n.对于负的增长率问题,若经过两次相等下降后,则有公式m(1 —x)2= n即可求解,其中m >n.二、商品定价例2 益群精品店以每件21 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 该商品可以自行定价, 若每件商品售价a元,则可卖出(350 —10a)件,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的利润不得超过20%,商店计划要盈利400 元,需要进货多少件?每件商品应定价多少?解根据题意,得(a—21)(350 —10a) = 400,整理,得a2—56a+775 = 0 ,解这个方程,得a1 = 25 , a2 = 31.因为21 p+20%) = 25.2,所以a2=31不合题意,舍去.所以350 —10 a= 350 —10 X25 = 100 (件).答需要进货100 件,每件商品应定价25元.说明商品的定价问题是商品交易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各种考试的热点例3 王红梅同学将1000元压岁钱第一次按一年定期含蓄存入“少儿银行”,到期后将本金和利息取出,并将其中的500元捐给“希望工程”,剩余的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这时存款的年利率已下调到第一次存款时年利率的90%,这样到期后,可得本金和利息共530元,求第一次存款时的年利率•(假设不计利息税)解设第一次存款时的年利率为X.则根据题意,得[1000(1+ x)- 500](1+0.9 x) = 530.整理,得90X2+145 x —3 = 0.解这个方程,得X i~0.0204 = 2.04% , X21.63.由于存款利率不能为负数,所以将X2~—1.63 舍去.答第一次存款的年利率约是 2.04%.说明这里是按教育储蓄求解的,应注意不计利息税四、趣味问题例4 一个醉汉拿着一根竹竿进城,横着怎么也拿不进去,量竹竿长比城门宽4米,旁边一个醉汉嘲笑他,你没看城门高吗,竖着拿就可以进去啦,结果竖着比城门高2米,二人没办法,只好请教聪明人,聪明人教他们二人沿着门的对角斜着拿,二人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城,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解设渠道的深度为x m,那么渠底宽为(x+0.1)m,上口宽为(x+0.1+1.4)m.则根据题意,得2(x+0.1+ x+1.4+0.1) x= 1.8,整理,得x2+0.8 x—1.8 = 0.解这个方程,得X1 = — 1.8 (舍去),X2= 1.所以x+1.4+0.1 = 1 + 1.4+0.1 = 2.5.答渠道的上口宽2.5m,渠深1m.说明求解本题开始时好象无从下笔,但只要能仔细地阅读和口味,就能从中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例5 读诗词解题:(通过列方程式,算出周瑜去世时的年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数人物;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哪位学子算得快,多少年华属周瑜?解设周瑜逝世时的年龄的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 - 3.则根据题意,得x2= 10(x —3)+ x,即X2-11X+30 = 0,解这个方程,得x= 5或x= 6.当x = 5时,周瑜的年龄25岁,非而立之年,不合题意,舍去;当x = 6时,周瑜年龄为36岁,完全符合题意.答周瑜去世的年龄为36岁.六、象棋比赛例6 象棋比赛中,每个选手都与其他选手恰好比赛一局,每局赢者记2分,输者记0分.如果平局,两个选手各记1分,领司有四个同学统计了中全部选手的得分总数,分别是1979 , 1980 , 1984 , 1985.经核实,有一位同学统计无误•试计算这次比赛共有多少个选手参加•解设共有n个选手参加比赛,每个选手都要与(n —1)个选手比赛一局,共计n(n —1)1局,但两个选手的对局从每个选手的角度各自统计了一次,因此实际比赛总局数应为2 n(n —1)局由于每局共计2分,所以全部选手得分总共为n(n —1)分•显然(n—1)与n为相邻的自然数,容易验证,相邻两自然数乘积的末位数字只能是0, 2 , 6,故总分不可能是1979 , 1984 , 1985,因此总分只能是1980,于是由n(n —1) = 1980,得n2—n —1980 = 0 ,解得n1 = 45 , n2=—44 (舍去).答参加比赛的选手共有45人.说明类似于本题中的象棋比赛的其它体育比赛或互赠贺年片等问题, 法求解• 七、情景对话例7 春秋旅行社为吸引市民组团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推出了如图1对话中收费标准. 某单位组织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共支付给春秋旅行社旅游费用27000元•请问该单位 这次共有多少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解设该单位这次共有 x 名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 •因为1000 >25 = 25000 V 27000,所以员工人数一定超过 25人.则根据题意,得[1000 — 20(x — 25)] x = 27000.整理,得 x 2 — 75X +1350 = 0,解这个方程,得 x i = 45 , X 2= 30.当 x = 45 时,1000 — 20( x — 25) = 600 V 700,故舍去 x i ;当 X 2= 30 时,1000 — 20(x — 25) = 900 >700,符合题意.答:该单位这次共有30名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说明 求解本题要时刻注意对话框中的数量关系,求得的解还要注意分类讨论,从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结论都可以仿照些如果人数不超过25人 如果人数超过25人,每増加1 人人均放游费用降低20元 旦人均册费用不得低于700人均旅游费用海1000元.八、等积变形例8 将一块长18米,宽15米的矩形荒地修建成一个花园(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为 原来荒地面积的三分之二•(精确到0.1m )(1 )设计方案1 (如图2)花园中修两条互相垂直且宽度相等的小路(2)设计方案2 (如图3)花园中每个角的扇形都相同 .以上两种方案是否都能符合条件?若能,请计算出图2中的小路的宽和图3中扇形的半径;若不能符合条件,请说明理由 解 都能.(1)设小路宽为 X ,则 18x +16x — x 2=^ X18 X15,即 x 2— 34X +180 = 0 ,解这个方程,得x = 2 ,即x ~ 6.6.(2)设扇形半径为 r ,则 3.14 r 2 =X18 X15 ,即卩 r 2疋 57.32,所以 r ~7.6.明 等积变形一般都是涉及的是常见图形的体积,面积公式;其原则是形变积不变; 积也变,但重量不变,等等九、动态几何问题例9 如图 4所示,在△ ABC 中,/ C = 90?/SPAN> , AC = 6cm , BC = 8cm ,点 P 从 点A 出发沿边AC 向点C 以1cm/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1)如果P 、Q 同时出发,几秒钟后,可使△ PCQ 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X ,或形变(2)点P 、Q 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 PCQ 的面积等于△ ABC 的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 )设 x s 后,可使△ PCQ 的面积为 8cm 2,所以 AP = x cm , PC = (6 — x )cm , CQ =2x cm.则根据题意,得(6 — x ) 2x = 8.整理,得X 2— 6x +8 = 0,解这个方程,得 x i = 2, X 2=4. 所以P 、Q 同时出发,2s 或4s 后可使△ PCQ 的面积为8cm 2.(2)设点P 出发x 秒后,△ PCQ 的面积等于△ ABC 面积的一半•1 1 1则根据题意,得 2(6 — x ) 2x =2 x2 x6 X8.整理,得 x 2— 6x +12 = 0.由于此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不存在使厶 PCQ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一半的时刻•说明 本题虽然是一道动态型应用题,但它又要运用到行程的知识,求解时必须依据路程=速度x 时间.十、梯子问题例10 一个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距墙角6m.(1) 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m ,求梯子的底端水平滑动多少米? (2) 若梯子的底端水平向外滑动 1m ,梯子的顶端滑动多少米?(3 )如果梯子顶端向下滑动的距离等于底端向外滑动的距离,那么滑动的距离是多少米?解 依题意,梯子的顶端距墙角 =8 (m ).(1 )若梯子顶端下滑1m ,则顶端距地面7m.设梯子底端滑动x m.因为/ C = 90?/SPAN>,所以AB ="汙\取匸=用卜『=10(cm )(2)点P、Q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的面积等于△ ABC的则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72+(6+ x)2= 102,整理,得x2+12 x—15 = 0 ,解这个方程,得X i~ 1.14 , X213.14 (舍去),所以梯子顶端下滑1m,底端水平滑动约1.14m.(2)当梯子底端水平向外滑动1m时,设梯子顶端向下滑动x m.则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8 —X)2+(6+1)2= 100.整理,得X2—16X+13 = 0.解这个方程,得X1~ 0.86 , X2 ~ 15.14 (舍去).所以若梯子底端水平向外滑动1m,则顶端下滑约0.86m.(3)设梯子顶端向下滑动x m时,底端向外也滑动x m.则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8 —X)2+(6+X)2= 102,整理,得2x2—4x = 0,解这个方程,得X1 = 0 (舍去),X2= 2.所以梯子顶端向下滑动2m时,底端向外也滑动2m.说明求解时应注意无论梯子沿墙如何上下滑动,梯子始终与墙上、地面构成直角三角形.十一、航海问题例11如图5所示,我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 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恰好位于AC 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上且恰好处于小岛D的正南方向,一艘军舰从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往军舰.(1)小岛D和小岛F相距多少海里?(2)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E处,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精确到0.1海里)解(1) F位于D的正南方向,贝U DF丄BC•因为AB丄BC, D为AC的中点,所以DF =2 AB = 100海里,所以,小岛D与小岛F相距100海里.(2 )设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x海里,那么DE = x海里,AB+BE= 2x海里,EF= AB+BC -(AB+ BE)—CF= (300 - 2x)海里.在Rt△ 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2= 100 2+(300 - 2x)2,整理,得3x2-1200 x+100000 = 0.lOtK/6 10(K/6解这个方程,得X1 = 200 —孑 ~ 118.4 , X2 = 200+3 (不合题意,舍去)•所以,相遇时补给船大约航行了118.4海里.说明求解本题时,一定要认真地分析题意,及时发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能从图形中寻找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布列一元二次方程十二、图表信息例12 如图6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划分成12 X12个小正方形格,将边长为n (n 为整数,且2w n< 11 )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纸片按图中的方式,黑白相间地摆放,第一张n Xi的纸片正好盖住正方形ABCD左上角的n刈个小正方形格,第二张纸片盖住第一张纸片的部分恰好为(n - 1) X n —1)个小正方形.如此摆放下去,直到纸片盖住正方形ABCD的右下角为止.请你认真观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正方形纸片边长n的取值不同,冼成摆放时所使用正方形纸片的张数也不同,请填写下表:纸片的边长n23456使用的纸片张数(2 )设正方形ABCD被纸片盖住的面积(重合部分只计一次)为S i,未被盖住的面积为S2.①当n = 2时,求S i : S2的值;解(1 )依题意可依次填表为: 11、10、9、8、7.②是否存在使得S i = S2的n值?若存在,请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S1 = n2+(12 - n)[n2—(n - 1)2] = - n2+25 n - 12.①当n = 2 时,S1 = - 22+25 X2 - 12 = 34 , S2= 12 X12 - 34 = 110.所以S1 : S2 = 34 : 110 = 17 : 55.1②若S1 = S2,则有—n2+25 n —12 =? X122,即n2—25 n +84 = 0 ,解这个方程,得n1 = 4 , n2= 21 (舍去).所以当n = 4时,S1= S2.所以这样的n值是存在的.说明求解本题时要通过阅读题设条件及提供的图表,及时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对于求解第(3)小题,可以先假定问题的存在,进而构造一元二次方程,看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数根来加以判断.十三、探索在在问题例13 将一条长为20cm 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做成一个正方形.(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7cm 2,那么这段铁丝剪成两段后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可能等于 12cm 2吗?若能,求出两段铁丝的长度; 若不能, 请说明理由解(1)设剪成两段后其中一段为 x cm ,则另一段为(20 — x ) cm.当 x = 16 时,20 — x = 4,当 x = 4时,20 — x = 16 , 答 这段铁丝剪成两段后的长度分别是4cm 和16cm.(2)不能.理由是:不妨设剪成两段后其中一段为 y cm ,则另一段为(20 — y ) cm.则由题意得I 4丿+1 4丿=12,整理,得 y 2— 20 y +104 = 0,移项并配方,得(y — 10) 2 =—4v 0,所以此方程无解,即不能剪成两段使得面积和为12cm 2.说明 本题的第(2 )小问也可以运用求根公式中的 b 2 — 4ac 来判定 若b 2 — 4ac >0,方程有两个实数根,若 b 2— 4ac v 0,方程没有实数根,本题中的b 2 — 4ac =— 16 v 0即无解.十四、平分几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问题例14 如图7,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B = DC = 5 , AD = 4 , BC = 10.点E?^下底边BC 上,点F 在腰AB 上.(1 )若EF 平分等腰梯形 ABCD 的周长,设BE 长为X ,试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 △ BEF 的面积; (2) 是否存在线段 EF 将等腰梯形ABCD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B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是否存在线段 EF 将等腰梯形ABCD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分成1 : 2的两部分?若存在,求此时B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则根据题意,得 =17,解得 X i = 16X 2 = 4 ,Be K解(1 )由已知条件得,梯形周长为12,高4,面积为28.过点F作FG丄BC于G,过点A作AK丄BC于K.12 - K则可得,FG= 总,込24所以S A BEF=BEFG=—§ x2+ x (7 < x < 10).2 24(2)存在.由 (1 )得—5 x2+ 5 x = 14,解这个方程,得x i = 7, X2 = 5 (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与面积同时平分,此时BE= 7.(3)不存在•假设存在,显然有S A BEF : S多边形AFECD = 1 : 2,2 16 28即(BE+BF):(AF+AD + DC) = 1 : 2.则有一5 x2+ 5 x =3 ,整理,得3x2—24x+70 = 0,此时的求根公式中的b2—4ac = 576 —840 V 0,所以不存在这样的实数X.即不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分成1 : 2的两部分.说明求解本题时应注意:一是要能正确确定x的取值范围;二是在求得X2 = 5时,并不属于7 < X W 10,应及时地舍去;三是处理第(3)个问题时的实质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探索问题的存在性.十五、利用图形探索规律例15 在如图8中,每个正方形有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1 )观察图形,请填写下列表格:正方形边长 13黑色小正方形个数 正方形边长 24黑色小正方形个数(2 )在边长为n (n > 1)的正方形中,设黑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为个数为P 2,问是否存在偶数.n ,使P 2= 5P i ?若存在,请写出 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解(1)观察分析图案可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1、3、5、7、…、n 时,黑色正方形的个 数为1、5、9、13、2n — 1 (奇数);正方形的边长为2、4、6、8、…、n 时,黑色正方形 的个数为4、& 12、16、2n (偶数)•(2 )由(1 )可知n 为偶数时P 1 = 2 n ,所以P 2= n 2— 2n .根据题意,得n 2 — 2 n = 5 x 2n ,即n 2 —12 n = 0,解得n 1= 12 , n 2 = 0 (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存在偶数n = 12,使得P 2 =5P 1.n (奇数)n (偶数)P i ,白色小正方形的说明本题的第(2)小问是属于存在性问题,求解时,可以先假设结论存在,进而从中找到数量关系,使问题获解综上所言,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延续和发展,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先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然后通过解方程获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要善于将普通语言转化为代数式,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关键词语,如“多少、快、慢、和、差、倍、分、超过、剩余、增加、减少”等等,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或特殊的等量关系,如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长率问题中的一些特殊关系等等.。
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题型归纳

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题型归纳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一元二次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常见题型。
一、增长率问题增长率问题是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之一。
例如,某公司去年的利润为 100 万元,今年的利润比去年增长了 20%,明年预计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长 10%,求明年的利润。
设明年的利润为 x 万元,今年的利润为 100×(1 + 20%)= 120 万元,明年的利润为 120×(1 + 10%)= x 万元,整理可得方程:\\begin{align}120×(1 + 10%)&=x\\120×11&=x\\132&=x\end{align}\在这类问题中,通常设原来的量为 a,平均增长率为 x,增长后的量为 b,经过 n 次增长后的公式为:\(b = a(1 + x)^n\);若为平均降低率,则公式为:\(b = a(1 x)^n\)。
二、面积问题面积问题也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比如,要在一块长方形的土地上建造一个花园,已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 10 米,面积为 2400 平方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设长方形的宽为 x 米,则长为(x + 10)米,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可得方程:\\begin{align}x(x + 10)&=2400\\x^2 + 10x 2400&=0\\(x 40)(x + 60)&=0\end{align}\解得\(x = 40\)或\(x =-60\)(舍去),所以长方形的宽为 40 米,长为 50 米。
解决面积问题时,关键是要根据图形的形状和面积公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销售利润问题销售利润问题常常涉及到商品的进价、售价、销售量和利润等因素。
例如,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 20 元,售价为每件 30 元,每天可卖出 100 件。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七大题型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七大题型
1. 求解物体运动距离
题型: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为 a,运动时间为 t。
求物体运动的距离。
公式:距离 = (1/2) 加速度时间²
2. 求解物体最终速度
题型: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为 a,运动时间为 t。
求物体最终速度。
公式:最终速度 = 加速度时间
3. 求解物体运动时间
题型: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最终速度为 v,加速度为 a。
求物体运动的时间。
公式:时间 = 最终速度 / 加速度
4. 求解物体加速度
题型: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为 t,最终速度为v。
求物体加速度。
公式:加速度 = 最终速度 / 时间
5. 求解运动物体速度
题型: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在 t1 时刻速度为 v1,在
t2 时刻速度为 v2。
求物体在 t3 时刻的速度。
公式:速度 = (最终速度 - 初始速度) / (最终时间 - 初始
时间)
6. 求解运动物体加速度变化率
题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从 a1 变化到 a2,时间间隔为Δt。
求加速度的变化率。
公式:加速度变化率 = (最终加速度 - 初始加速度) / 时间间隔
7. 求解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率
题型:一个物体的速度从 v1 变化到 v2,时间间隔为Δt。
求速度的变化率。
公式:速度变化率 = (最终速度 - 初始速度) / 时间间隔。
一元二次方程常见题型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常见题型总结一元二次方程常见题型总结题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若方程$(a-1)x^2-3x+2=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为【】(A)$a\neq1$(B)$a>1$(C)$a\neq1$(D)$a>1$答案:$a\neq1$2.若$1-3$是方程$x^2-2x+c=0$的一个根,则$c$的值为【】(A)$-2$(B)$4/3$(C)$3/2$(D)$4$答案:$4/3$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4)x^2+3x+k^2+3k-4=0$的一个根为$0$,且$k$的值为【】答案:$k=-4$或$k=1$题型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6$,腰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7x+12=0$的一个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12$(B)$13$(C)$14$(D)$12$或$14$答案:$14$5.方程$(x+3)^2=5(x+3)$的解为__________。
答案:$x=-2$或$x=2$6.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4x^2-144=0$;(2)$2x^2+3x=3$;(3)$x^2-2x-24=0$;(4)$x(2x-5)=4x-10$。
题型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7.已知$a,b,c$为常数,点$P(a,c)$在第二象限,则关于$x$的方程$ax^2+bx+c=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没有实数根(D)无法判断答案:$B$8.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1=0$没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答案:$k1$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2)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_1,x_2$,当$k=1$时,求$x_1^2+x_2^2$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课本中实际上介绍了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h) 2=m的方程(1)2x-16=0 (2)162x-1=0(3)252x-16=0 (4)42x-25=0(1)(1-x)2 = 1 (2)(1+x)2-2 = 0^(3)(2x+1) 2+3 = 0 (4)x2-2x+1= 4.2.配方法的一般步骤是:牢牢记住配方的关键是“添加的常数项等于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1) { (2) 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2)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3)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使方程左边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常数的形式;(4)如果右边是非负数,两边直接开平方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例题:3x 2-6x+4=0。
⑴x 2-10x+24=0 ⑵x 2-8x+15=0 ⑶x 2+2x-99=0 ⑷y 2+5y+2=0;(5) x 2-8x+1=0 (6) x 2+10x+9=0 (7) x 2-x-47=0 (8) 4x 2-6x-3=0:(9)3x 2+6x-4=0 (10)2x 2+1=3x (11)x 2+4x-9=2x-11 (12)x(x+4)=8x+123、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因式分解法的步骤是:①方程右边化为0,②左边化为两个因式的积,③每一个因式等于0,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1002x x -=(2)42222()()x x +=+*(3)2x+3x+2=0 (4)2x-8x+15=0 (5)2x+4x-21=0 (6)22x+9x+7=0 (7) -2x+2x+63=0 (8) -2x-3x+54=0*用十字相乘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2x+3x+2=0 (2)2x-13x+36=0 (3)2x-7x=18(4)32x+11x-20=0 (5)2x+18x+81=04、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通用的方法)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x=a acb b24 2-±-(b2-4ac≥0),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求根公式是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来说的,使用求根公式时,必须先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才能正确地确定各项系数,在应用公式之前,先计算出b2-4ac的值,当b2-4ac≥0时,代入公式求出方程的根;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这时就不必再代入公式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Δ=b2-4ac。
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1:把方程( x + 3 )( 3x-4 ) = (x + 2)2化成一般形式,并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练习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2x 2=3x +5 (2)(x +1)(x -1)=1 (3)(x +2)2-4=0 (4)x +1)2-2(x-1)=6x-5》(5)(2x +1)(4x-2)=(2x-1)2+2 (6)(x +3)(x-4)=-6$例2: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2x 2+3x-4=0练习2: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 22310x x -+= (2) 24912y y +=(3) 25(3)60x x +-=#练习3: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x 2-2x +1=0(2)x (x +8)=16 (3)x 2-35x =2 (4)0.8x 2+x =0.3>(5)4x 2-1=0(6)x 2=7x (7)3x 2+1=23x (8)12x 2+7x +1=0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22b b x x a a-+--==所以:12b x x a+=+=-,12244ac cx x a a⋅====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12,x x ,那么: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上述定理成立的前提是0∆≥.)1. 请完成下面的表格:-)2、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两根的和与积①0132=+-x x ②05322=-+x x ③x x x +=-2235 ④01)2(=+-x x【例1】3、已知方程022=--c x x 的一个根是3,求方程的另一个根及c 的值。
,跟踪练习:1、已知方程032=+-c x x 的一个根是2,求另一个根及c 的值。
2、已知方程x 2-6x+m 2-2m+5=0一个根为2,求另一个根及m 的值,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1(1)104x k x k -+++=,如果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求出k 的值.【例2】已知α,β是方程x 2-3x-5=0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跟踪练习:1、若12,x x 是方程2220070x x +-=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212x x +;(2)1211x x +; (3) 12(5)(5)x x --; (4) 12||x x -.一元二次方程测试221(2)(3)αβαβαβ++-1(1)一、选择题1、下列方程中,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 )()()12132+=+x x (B )02112=-+xx$(C )02=++c bx ax (D ) 1222-=+x x x 2、已知3是关于x 的方程012342=+-a x 的一个解,则2a 的值是( ) (A )11 (B )12 (C )13 (D )14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k x 有实数根,则( )(A )k <0 (B )k >0 (C )k ≥0 (D )k ≤0 4、已知x 、y 是实数,若0=xy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一定是0 (B )y 一定是0 (C )0=x 或0=y (D )0=x 且0=y~5、若12+x 与12-x 互为倒数,则实数x 为( )(A )±21(B )±1 (C )±22 (D )±26、若方程02=++c bx ax )0(≠a 中,c b a ,,满足0=++c b a 和0=+-c b a ,则方程的根是( ) (A )1,0 (B )-1,0 (C )1,-1 (D )无法确定 7、用配方法解关于x 的方程x 2 + px + q = 0时,此方程可变形为( )(A ) 22()24p p x +=(B ) 224()24p p qx -+=(C ) 224()24p p qx +-=(D ) 224()24p q p x --=。
8、使分式2561x x x --+ 的值等于零的x 是 ( )(A )6 (B )-1或6 (C )-1 (D )-6 二、填空题9、把一元二次方程4)3(2=-x 化为一般形式为: ,二次项为: ,一次项系数为: ,常数项为: 。
10写出一个一根为2的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 _____。
11、认真观察下列方程,指出使用何种方法解比较适当: (1)4x 2=5,应选用 法;…(2)2x 2-3x -3=0,用选用 法。
12、方程0162=-x 的根是 ; 方程 0)2)(1(=-+x x 的根是 。
13、已知方程x 2+kx+3=0 的一个根是 - 1,则k= , 另一根为 。
14、++x x 32+=x ( 2) 。
15、一元二次方程(x -1)(x -2)=0的两个根为x 1,x 2,且x 1>x 2,则2212x x +=_______。
三、解答题(4×7=28)16、解方程,(1)x 2=49 (直接开平方法) (2)9)12(2=-x (直接开平方法) (3)0432=-+x x (用配方法)(4))4(5)4(2+=+x x (因式分解法) (5)x (x +8)=16(公式法)`一、二、9、把一元二次方程73化为一般形式为:2650x x -+=,二次项为:2x ,次项系数为: -6 ,常数项为: 5 。
10写出一个一根为2的一元二次方程__略___。
11、认真观察下列方程,指出使用何种方法解比较适当: (1)4x 2=5,应选用 开平方 法; (2)2x 2-3x -3=0,用选用 公式 法。
12、方程0162=-x 的根是124,4x x =-=; 方程 0)2)(1(=-+x x 的根是122,1x x ==-。
13、已知方程x 2+kx+3=0 的一个根是 - 1,则k= 4 , 另一根为 -3 。
14、++x x 3294 +=x ( 322) 。
15、一元二次方程(x-1)(x-2)=0的两个根为x1,x2,且x1>x2,则x1-2x2=___0___。
三、解答题26、解方程(2)2,-1 (3)-4,1 (4)-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