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成长的典型事例

合集下载

逆境成长的人物事例名人素材(精选7篇)

逆境成长的人物事例名人素材(精选7篇)

逆境成长的人物事例名人素材(精选7篇)逆境成长的人物事例名人素材篇1纳尔逊是海国的海军中将,著名的海军将领。

1957年,纳尔逊生于英格兰的诺福克,爸爸妈妈一共养育了十个子女,纳尔逊排行第六。

这么多孩子个个都要张嘴吃饭,爸爸妈妈为了养活他们可犯愁了!调皮的纳尔逊更是让爸爸妈妈头疼。

好心的舅舅很喜欢活泼的纳尔逊,就在他9岁那年收养了他。

说起舅舅可真是威风,他是英国海军一艘军舰的舰长。

小纳尔逊开始了他的军舰生涯,他穿着舅舅的旧军装,俨然成了一个小水手。

大海,孕育了人类的文明,充满了神秘的激情,纳尔逊自从看见大海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爱上了它,他真想永远和大海在一起。

“大海可是变化无常的哦,不会一直给你好脸色看的。

”舅舅试一下纳尔逊的胆量----一个胆小鬼是不能做水手的。

“我才不怕呢!”纳尔逊蹦跳着走上了甲板,他开心得就像鱼儿要马上游进大海一样!最初的航行慵懒而美好,大海的美丽在小纳尔逊面前一览无余。

不过就像舅舅说的:“大海不会永远风平浪静”,果然,船在一次远行执行任务的时候和暴风雨相遇了!军舰在暴风雨中剧烈地摇晃,水手们硬挺着身躯做好一切安全准备后,一个个都趴在甲板上呕吐起来。

舅舅担心纳尔逊会受不了,他在水手们当中发出了小纳尔逊,他正在帮忙别的`水手呢!而且奇怪的是,第一次接触暴风雨的小纳尔逊竟然没有呕吐,更没有吓得躲进船舱里,他显得比在船上多年的老水手更健康。

他勇敢地在暴风雨中行走,并按照舅舅事先教他的方法工作着。

“纳尔逊!”舅舅大声叫着他的名字,当纳尔逊回头的时候,舅舅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逆境成长的人物事例名人素材篇2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

美国作家杰克。

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

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

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

经历磨难而成功的事例精选

经历磨难而成功的事例精选

经历磨难而成功的事例精选遇到磨难,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面对它,在与磨难抗争的过程中,我们也才不断地成长! 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经历磨难而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历磨难而成功的事例篇1:艾柯卡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

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

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

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

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

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经历磨难而成功的事例篇2许多人围绕着一位已退休的老船长,听老船长讲述一生航海历程中,种种多姿多彩的奇遇,其中最引人入胜的。

是老船长与狂风暴雨搏斗的惊险遭遇。

话题谈到大海上不可测的天气,有一人问老船长:“如果你的船行驶在海面上,通过气象报告,预知前方的海面上,有一个巨大的暴风圈,正迎着你的船而来。

请问,以你的经验,你将会如何处置呢?”老船长微笑的望着发问的人,反问道:“如果是你,你又会如何处置呢?”前者偏着头想了想,回答道:“返航,将船头调转一百八十度,远离暴风圈。

这样应该是最安全的方法了吧?”老船长摇了摇头道:“不行,当你掉头回航,暴风圈还是迎向你的船;你这么做,反而将你的船跟暴风圈接触的时间延长了许多,这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一个人接着道:“那,如果将船头向左或向右掉转九十度,试着脱离暴风圈的威胁呢?”老船长仍是摇摇头,微笑道:“还是不行,如果这样做,将会使船身整个侧面,暴露在暴风雨的肆虐之下,增加与暴风雨的接触面积,结果是更加的危险.”众人不解,问道:“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那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老船长点头肯定到:“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抓稳你的船舵,让你的船头不偏不倚的迎向暴风圈前去。

逆境出人才的经典事例5篇_成功励志

逆境出人才的经典事例5篇_成功励志

逆境出人才的经典事例5篇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

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逆境出人才的经典事例,欢迎阅读!逆境出人才的经典事例1:史蒂芬.霍金当代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

我找了很长时间,只能找到的,不过基本上也看得懂的。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

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

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

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

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

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

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

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

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

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
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在年幼时因患病而失明和失聪,但她并没有被逆境击垮。

在她的老师安妮·沙利文和
家人的帮助下,她学会了手语和读盲文,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残疾人争取权益。

2.托马斯·爱迪生: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在年轻时就经历了多次失败。

尽管遭受了许多挫折,他从
未放弃。

最终,他发明了电灯泡、留声机和电影摄影机等许多重要发明。

3.迈克尔·乔丹:迈克尔·乔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然而,他在年轻时曾因为身高不够而被剔
除出校队。

他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努力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最终成为了一位超级巨星。

4.埃隆·马斯克:埃隆·马斯克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和创新家,他是特斯拉汽车公司、SpaceX航天公司等公司
的创始人或CEO。

他的成长经历充满了挫折和失败,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实现它们。

这些例子表明,逆境并不意味着失败或绝望,而是一种机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坚定、更有决心。

当我们面对逆境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并努力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成长并取得成功。

在逆境中成长的人物事例

在逆境中成长的人物事例

在逆境中成长的人物事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典型事例:
1. 托马斯·爱迪生: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发明的浓厚兴趣。

然而,他的学校教育经历并不顺利,曾经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开除。

但他并没有放弃,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发明创造,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2. 朱元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皇帝,他在年轻时曾经历过贫穷和饥饿,后来成为了乞丐。

然而,他并没有被逆境打败,而是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勇气,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领袖,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明朝。

3. 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演说家和社会活动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她学会了手语和唇语,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演说家。

4. 史蒂夫·乔布斯: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在年轻时曾经历过家庭破裂和被学校开除等挫折。

然而,他并没有被逆境打败,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企业家和商业领袖。

这些人物事例告诉我们,在逆境中成长需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在逆境中崛起,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

逆境利于成长的事例

逆境利于成长的事例

以下是一些逆境利于成长的事例:
1. 贝多芬失聪:作曲家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失去了听力,但他仍然坚持创作,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2. 莎士比亚的童年:莎士比亚在童年时期家境贫困,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通过自学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3. 托马斯·爱迪生失败的发明: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的过程中失败了上千次,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4. 约翰·哈佛的遗嘱:约翰·哈佛在遗嘱中将自己的财产留给了哈佛大学,这使得哈佛大学得以建立并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5. 红军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着极其艰苦的条件和极端的逆境,但他们通过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长征。

这些事例表明,逆境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和毅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成长和进步。

战胜困难的事例人民日报素材

战胜困难的事例人民日报素材

战胜困难的事例人民日报素材困难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而在面对困难时,如何战胜它们,也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必须直面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成功战胜困难的事例,希望对你有所启示和帮助。

1. 陈瑶:逆境中成长的铅球少女
陈瑶是一位中国铅球运动员,曾经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得金牌。

然而,她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她的左膝韧带断裂,无法训练,情况看起来非常糟糕。

然而,她没有放弃,通过科学治疗和坚韧的毅力,仅仅用了七个月时间便成功站上了奥运会的领奖台。

2. 汪峰:音乐路上的精神家园
汪峰是一位著名的音乐人,他的音乐才华备受赞誉,但他的音乐道路上也遭遇了许多挫折。

在1994年,他的乐队解散,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从中国的山区走遍了世界的街头巷尾,发扬自己的音乐梦想。

如今,他已经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和鼓舞的艺术家。

3. 孙中山:创新的民族先锋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领袖。

他的革命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挫折,然而,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信念。

孙中山不仅在思想上进行了创新,他也相信革命者必须超越思想的障碍,
并勇敢地面对政治现实。

孙中山的信念为中国的民主独立之路开辟了道路,并为新的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这些成功战胜困难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战胜的方法:坚定的信念、毅力和勇气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

在困难面前,我们也应该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有效的应对方式和处理策略。

当我们将这些能力付诸实践时,就能够创造出更好的结果,实现我们的梦想。

关于逆境中成功的名人事例

关于逆境中成功的名人事例

关于逆境中成功的名人事例在收获的道路上,总有处于逆境的时候,只有下去,去对抗逆境,你就会收获更大的成功。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逆境中成功的名人事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逆境中成功的名人事例篇180岁那年,他当起了乞丐,经常徘徊在纽约的曼哈顿街头行乞。

只见他衣衫褴褛、胡子拉碴,头戴一项上面写有“山姆大叔是个大恶霸”的鸭舌帽,帽子边缘露出的白发乱蓬蓬的。

他的身体很瘦弱,似乎弱不禁风。

加之浑身脏兮兮的他来回游荡,一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样子,活脱脱一个专业乞丐。

他乞讨的方式很独特,只向过往的司机讨要零钱,讨完之后会免费送给司机一份自己买来的报纸。

每次讨要,他都是笑眯眯的,态度非常温和,还时常与司机开玩笑,完后从不忘幽默地与“施舍”给他零钱的司机说再见,颇有喜剧色彩。

司机见他慈祥、和善、风趣,还不乏幽默感,也都会慷慨解囊,从不让他空手而归。

虽然讨到的都是硬币,但一天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一般每天都能讨到100美元左右,运气好的时候能讨到250美元。

白天讨到的钱,他利用晚上的整理出来,一摞一摞、一包一包地包装好,然后存放起来。

现在,他已经97岁了,20xx年来,他从没间断乞丐生涯,讨到了不少钱。

然而,他没有花掉一分讨来的钱。

每当积攒到一定的数额,他就捐献给一个为古巴儿童购买医疗用品的慈善机构。

20xx年来,他把辛辛苦苦讨到的所有的钱都捐给了这个慈善机构。

其实,他并不缺钱,他的居所是350万美元的豪宅。

他也并不是乞丐,他之所以20xx年如一日装扮成乞丐沿街行乞,完全是为了慈善。

迄今,虽然已经97岁高龄,但他的演艺事业并没有停止,同时,他的“乞丐”生涯也没有停止。

他说:“我只是想帮助他人。

”他的名字叫欧文·科里,是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被人称为“老戏骨”,还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人”。

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最著名的“乞丐”。

关于逆境中成功的名人事例篇2有一位老人,在他72岁时遭受严重的挫折,他奋斗了几十年享誉全国的最大零售集团,在一夜之间破产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逆境中成长的典型事例一、立志指立定志向。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二、拼搏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4、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5、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

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三、勤奋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徐特立5、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

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

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

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6、达·芬奇画蛋(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7、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

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8、天才来自于勤奋。

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

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

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

”——鲁迅反例:10、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指坚强持久的意志。

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英·狄更斯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法·居里夫人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德·马克思4、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5、成就与汗水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6、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指困难,多指不顺利,甚至很恶劣很不幸的境遇。

它使人忧愁、痛苦,但也能磨炼意志。

杰出人才几乎都经历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强者。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同上)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4、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5、经受磨练,方能“称王” 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

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

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成败就是指成功或失败。

成功指事业或工作获得预期的结果;失败指遇到挫折,或在斗争、竞赛中被对手打败。

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

1、失败是成功之母。

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

——霍奇斯5、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6、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

(《失败是个未知数》)七、时间我们的生命由时间构成,哪怕是浪费一点点时间就是虚掷部分生命。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2、时间就是生命。

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跟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4、白日莫闲过,光阴不再来。

——陶渊明5、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具体事件略,可参见“勤奋”中的几例,或自己整理。

八、积累指事物逐渐聚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也可证明“毅力”)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7、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

他的成功在于积累。

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

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8、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

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九、团结指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

人心齐,泰山移。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

团结是战胜困难的保证。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2、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

3、《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词内容。

4、将相和的故事。

(廉颇与蔺相如)5、寓言:天鹅、梭鱼和虾在一起共同运送一辆装了行李却不很重的小车。

它们三个拼命地拉,可车子丝毫不动——天鹅一个劲儿的往天上飞,梭鱼拼命往水里钻,虾使劲往后面拖。

十、比尔.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这个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盖茨的智力开发和培养。

盖茨三四岁时,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当他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解西亚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认真。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

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

他7岁的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鼓励和提供他各种机会,让他逐渐长大时,父母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相处中得到了友情的满足。

自从盖茨进湖滨中学那间小计算机房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

15岁时,他就为信息公司编写过异常复杂的工资程序。

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学接受为学生,他更一发不可收,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地工作。

有好几次,盖茨告诉父母,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干计算机事业。

但父母极力反对儿子开公司,尤其是毕业以前。

父母还请了受人尊敬、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说服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

斯托姆不但没有劝阻他,反而倾听了这位十几岁孩子的演说后,鼓励他好好干。

1977年盖茨正式退学。

他不是厌倦哈佛,而是希望另有远大前程。

进80年年代后,IBM开始寻求合作伙伴,在于盖茨交谈了5分钟后,IBM的人认为这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

此后,盖茨为自己写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3、霍金的故事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

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

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