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

1.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1.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确定地球上的经度和时区。

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其周期为一年。

2.2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2.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上的气候带划分、农业生产安排。

第三章:地轴倾斜与五带划分3.1 地轴倾斜的定义: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其度数为23.5度。

3.2 地轴倾斜产生的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3.3 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第四章: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4.1 地球自转与地球上的气压分布:形成高低气压差异,产生风。

4.2 地球公转与太阳辐射的分布:形成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产生热量分布不均。

4.3 地球运动与气候的形成: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布。

第五章:地球运动的地理应用5.1 导航与地球运动: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确定航海和航空的方向。

5.2 地球运动与时间计算:地球自转用于计算地球上的时间,地球公转用于计算日历时间。

5.3 地球运动与地理观测: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探索宇宙奥秘。

第六章:地球自转与科里奥利力6.1 科里奥利力的定义: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使得流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6.2 科里奥利力对气候的影响:形成风带,影响全球大气环流。

6.3 科里奥利力的地理意义:气候带的划分,影响降水分布。

第七章:地球公转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7.1 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7.2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春分和秋分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夏至和冬至时太阳高度角最小。

7.3 太阳高度角的地理意义:影响日照时间和地表温度,进而影响气候和农业生产。

《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方向、周期和速度)
2. 观察二分二至日图,归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 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4. 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2. 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三、教学难点
1. 学会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2. 归纳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ipad教学(网上自主学习+ 课堂互助探究)
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文件;复习学案(分为课前和课上)
五、教学过程
组讨论、
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并展示交流。

3、课堂检测网上完成,交流展示上完成课堂检测,然后展示交流
环节三



论讨论话题:
能够运用今天所学
习的知识,从地理视
角解释生活中的一
些地理现象(比如楼
间距大小、房屋坐北
朝南、影子长短变化
等)
课下用ipad进
行网上讨论
培养学生养成
用地理思维分析
问题的好习惯
PPT
六、板书设计。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能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能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天体运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及其特点;(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产生原因。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准备1. 地球仪、天体运行图、PPT等教学辅助工具;2. 与地球运动相关的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现象;(2)提问:地球如何运动?这些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2. 探究地球自转(1)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描述地球自转的特点;(2)教师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地球自转现象。

3. 探究地球公转(1)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描述地球公转的特点;(2)教师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地球公转现象。

4.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教师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6. 布置作业(1)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八下地理中考复习教案(地球的运动)

八下地理中考复习教案(地球的运动)

八下地理中考复习教案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会用简单得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2.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3.掌握公转带来的昼长夜短的变化。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地球公转所带来的昼长夜短的变化。

板书:一、地球运动1.基本特征(1)自转(2)公转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时间差异3.公转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地球的自转)【复习梳理】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与昼夜现象进行区分)考点:如何判别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1)由夜入昼——晨线(2)由昼入夜——昏线2.时间差异(东早西晚)【时区和区使推后讲】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3.21 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昼夜平分夏至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昼长夜短秋分9.23 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冬至12.2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昼短夜长提问:·各节气太阳直射点在哪里?时间?昼夜长短变化?·冬至日、夏至日有什么特殊的地理现象?2.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春分-夏至:昼渐长,夜渐短夏至-秋分:昼渐短,夜渐长秋分-冬至: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次年春分:昼渐长,夜渐短提问:一年中可被太阳直射两次的是?一年中只能被太阳直射一次的是?总结归纳:·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地球的运动 复习教案

地球的运动 复习教案

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九甲中学袁恒琴一、复习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4、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5、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复习重点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图片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一、地球的自传1、展示地球自转,得出结论:(1)定义:地球不停的围绕地轴的旋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3)自转周期: 24小时(大约一天)(4)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和时差(5)意义:地球的自转在地球表面出现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2、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为白昼,背对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便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3、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2)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4、练习巩固地球自传方向5、请同学们填写下表(自转规律)二、地球的公转1、展示地球的公转示意图,得出结论:1、定义:地球不停的围绕太阳的转动。

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年4、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2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知道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3、让学生完成下列表格,巩固知识4、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情况5、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三、五带的划分1五带的范围:热带23.5°S~23.5°N;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北寒带66.5°N~90°N;南寒带66.5°S~90°S.2天文特征和气候特征(1)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2)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3、思考(1)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2)哪里有阳光直射现象?哪里有极昼、极夜现象?指导学生记忆歌诀: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地球运动的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4.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农业等。

5. 小组讨论: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 总结提升:归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1. 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农业等。

七、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周期、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农业等。

3. 小组讨论: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总结提升:归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掌握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4. 了解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巩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 运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3.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用地理术语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观察、思考、总结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2. 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2.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 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2. 四季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请大家回顾一下,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 学生回答: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

(二)课堂讲解1. 地球自转(1)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周期是多少?(2)学生回答: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24小时)。

(3)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

2. 地球公转(1)提问: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周期是多少?(2)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365天)。

(3)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季节变化、五带的划分等。

3.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1)讲解: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4. 五带的划分及特征(1)讲解: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2)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五带的划分,描述一下各个带的特征。

(三)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请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否。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四季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地球自转时地球上消失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消失昼夜长短的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分析力量。

德育目标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气,从而对同学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和变化教学方法地球仪教学用图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

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也不例外。

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例如火山喷发就是地球内部组成物质变化达到肯定程度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

大家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东的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另一方面,它还围着太阳进行着自西而东的公转运动。

今日,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 阅读p9~p10)(板书)其次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绕地轴转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天(24小时)4.昼夜更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绕太阳运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年4.轨道:椭圆轨道5.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四周。

(地轴的指向不变)6.季节的变化(师):地球始终处在不停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

对于这一点,过去的人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只是这些日月星辰在运动,并且有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九甲中学袁恒琴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4、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5、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复习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用图片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一、地球的自传
1、展示地球自转,得出结论:
(1)定义:地球不停的围绕地轴的旋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自转周期: 24小时(大约一天)
(4)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和时差
(5)意义:地球的自转在地球表面出现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2、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为白昼,背对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便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3、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4、练习巩固地球自传方向
5、请同学们填写下表(自转规律)
二、地球的公转
1、展示地球的公转示意图,得出结论:
1、定义:地球不停的围绕太阳的转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4、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
2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知道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3、让学生完成下列表格,巩固知识
4、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情况
5、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五带的划分
1五带的范围:热带°S~°N;
北温带°N~°N;
南温带°S~°S;
北寒带°N~90°N;
南寒带°S~90°S.
2天文特征和气候特征
(1)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2)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3、思考
(1)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
(2)哪里有阳光直射现象哪里有极昼、极夜现象
指导学生记忆
歌诀: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

四、练习巩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