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机房综合布线工程要求
机房综合布线安装规范(DOC)

一、机房综合布线工程机房采用下走线方式,安装镀锌走线槽,强电主线槽300*200,强电支线槽200*100,弱电主线槽300*150,弱电支线槽200*100 。
强电主线槽主要用于从强电井引入交流电源;强电支线槽用于给各机柜里的设备供应电源;弱电线槽用于布放综合配线柜到设备机柜的网线等信号线缆,布放ODF 到设备机柜的光缆。
一边布放列头柜到设备柜的电源线,一边布放网线等信号线缆,上层布放设备柜到ODF 柜的光缆。
电源线和信号线交叉时,会对信号线产生干扰。
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摆布偏差不应超过50mm;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刺;5 、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坚固。
A、线缆类(a)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类型:六类UTP 电缆芯线规格:内部须采用分隔结构以减少线对信号传输干扰和增加物理机械抗性。
芯线对数:4 对电缆外皮:低烟无卤外皮。
符合IEC61034 ,IEC60754 标准。
标准:符合TIA/EIA 568B 和ISO /IEC 11801 及相关国内标准,并符合国际第三方测试实验室。
(如ETL/3P)带宽:≥250MHz特性阻抗: (1 — 100 MHz)——-(100 ± 15) (100 - 250 MHz) -—— (100 ± 20) (b)多模光缆规格:室内光缆:低烟无卤外护套(束状软光缆)标准:50\125µm,满足ISO 的OM2+多模万兆光缆传输标准最小带宽:2000MHz-Km@雷射光源@850nm1500\500MHz-Km@红外光源@850\1300nm纤芯衰耗:最大3.0dB\1.0dB@850\1300nm光缆10G 传输应用要求支持距离达150 米.B 配线架类(a)数据配线架规格:24 口RJ45 模块化非屏蔽配线架。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综合布线施工方案6项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综合布线施工方案6项弱电系统是现代建筑物内的综合系统工程。
它包括与大楼内建筑体、变配电、供气、照明等设施有关的安全防范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安保监控系统等。
大楼弱电系统对建筑物来说是一个整体,从治理、操纵机房、弱电管道到各个信息点或操纵点都有相关的路由。
这些路由要按一定的规律,合理有序、有机地通过弱电系统的综合管路安置在大楼内。
综合管路系统的设计,能够合理地建立弱电系统的公共通道。
综合管路的内容包括了与整个弱电系统相关的弱电预埋管、预留孔洞、弱电竖井、桥架、管路及系统的电源供应、接地、避雷、屏蔽和机房。
综合管路的设计和施工还牵涉到其他管路(如暖通、给排水和强电)和建筑功能的综合配管或调整。
桥架敷设在吊顶内,并开一定数量的检修孔。
本工程弱电的垂直干线敷设在井道内采纳线槽沿墙敷设方式。
其他所有线路采纳穿爱护管暗敷设。
水平线路敷设在有吊顶的场所内采纳穿金属管或线槽在调顶内明敷设,无吊顶场所采纳穿暗管敷设或用线槽贴梁底敷设。
配管线路过长时中间需增设过路盒。
室外管网设计室外管线一样采纳弱电电缆直埋方式。
弱电电缆直截了当埋地敷设挖沟与强电电缆敷设要求相同,但其挖掘深度不应小于弱电管道的最小承诺埋设深度,参见下表:弱电电缆防干扰要求专门高,因此,弱电电缆直埋时与其他地下管线和建筑物不应小于承诺的净距,如下表所示:进户管线设计进户管线有两种方式:地下进户和外墙进户。
地下进户方式:这种方式时为了美观要求而将管线转入地下。
依照建筑物是否设有地下层,地下进户管线又分为两种敷设形式。
第一种是建筑物设有地下层,地下进户管直截了当进入地下层,采纳的是直进户管。
地下进户管应埋出建筑物散水坡外1m以上,户外埋设深度在自然地坪下0.8m。
当进线电缆数较多时,建筑物户外应设人孔。
外墙进户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建筑物机房层和服务室的配线设备间或配线箱内。
进户管应呈内高外低倾斜状,并作防水弯头,以防雨水进入管中。
机房工程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方案

机房工程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房作为信息处理与存储的核心场所,承载着重要的网络设备、服务器等关键设备,同时在传统工业生产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机房工程综合布线工程是指在机房内的各类设备及终端之间使用网络电缆进行连接,以实现信息传输功能。
本项目是一项重要的综合布线工程,涉及到布线设计、材料采购、施工安装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机房工程综合布线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二、工程目标1. 完成机房综合布线设计和施工,满足现有设备和终端的互联需求。
2. 保证机房布线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 提高机房综合布线的管理和维护水平,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三、施工准备1. 项目申报及审批根据国家规定,机房综合布线工程涉及到信息安全等重要问题,需要提前进行项目申报和审批。
2. 施工队伍组建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3. 采购材料及设备根据设计方案要求,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网络电缆、配线架、配线模块、连接器等相关材料和设备。
4. 施工计划编制根据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各个工序的工作内容、工期、质量要求等。
5. 安全防护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施工流程1. 布线设计根据机房的结构和设备布局,进行合理布线设计,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畅通,避免干扰和信号衰减。
2. 网络电缆敷设根据设计图纸,对机房内的各个区域进行网络电缆敷设,保证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
3. 配线架的搭建根据实际需求和设计方案搭建配线架,对网络电缆进行整齐有序的布放,并标明清晰的标识,以方便管理和维护。
4. 网络设备安装将各类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安装在机房内的指定位置,接入网络电缆进行连接。
5. 测试与调试对已安装好的网络电缆和设备进行测试与调试,确保连接的稳定和质量。
6. 完成验收完成工程后,邀请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弱电系统综合布线十大规定

弱电系统综合布线十大规定
1、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机房或设备间相线(L)颜色应统一,零线(N)宜用蓝色,保护线(PE)必须用黄绿双色线。
过流一般铜芯线为6A/平方,铝芯线为:3A/平方,计算电源供电线缆的粗细可以此标准计算。
2、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0.5MΩ。
3、所有线路必须全程穿管或走线槽,不便于管或走线槽的部位应给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并且布线要美观大方、横平坚直、劳固结实。
4、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
5、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较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用钢管。
6、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30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
7、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15米,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
连续弯曲超过2次时,应加装过线盒。
所有转弯处均用弯管器完成,为标准的转弯半径。
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三通四通等。
8、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10倍。
光缆一般不得小于管径的10-15倍并且缆尾必须缠上电胶布。
9、在暗管孔内不得有各种线缆接头。
10、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较
大输出功率。
弱电系统综合布线的十大规定是根据弱电系统来规范地,十分的严谨有效,希望大家在弱电系统综合布线时能够遵守规定,这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国内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

国内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
国内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是指在建筑物内部,针对弱电系统的智能化布线标准。
弱电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通信网络、数据网络、保安监控、楼宇自控、音视频系统等。
国内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行业标准,制定了针对弱电系统的综合布线要求,以提供高质量的通信和数据传输环境。
该标准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布线系统结构:明确弱电系统布线的整体结构,包括机房布线、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等。
2. 线缆种类和规格:规定了不同弱电系统使用的线缆种类和规格,包括通信线缆、数据线缆、光纤线缆等。
3. 接头和配件要求:对接头和配件的选用和安装进行了规定,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布线回路划分和标识:规定了布线回路的划分和标识方法,便于维护和管理。
5. 地线和接地要求:确定了弱电系统接地和地线的要求,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 机柜和面板布置:对机柜和面板的布置进行了规定,以确保
布线的整齐和美观。
7. 机房设计和建设要求:对弱电机房的设计和建设进行了规定,确保机房环境符合要求。
8. 安全和防火措施:针对弱电系统的安全和防火进行了规定,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国内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确保弱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提高建筑物内部智能化布线的水平,并推动国内弱电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机房弱电综合布线

机房弱电随着电子机房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对机房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机房建设的内容逐渐扩展到许多弱电的子系统,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逐渐在机房内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机房的功能,顺应了计算机和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本章着重介绍在机房建设中普遍应用的综合布线、门禁、闭路监控、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集成、KVM以及机房常用的视频监视显示设备。
第一节综合布线一、综合布线简介综合布线是一套用于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为计算机、通信设施与监控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它将语音、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同时能使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
它的核心就是“综合”,也就是各个弱电系统均可用综合布线系统进行信息传输。
传统布线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不同应用系统(电话、计算机系统、局域网、楼宇自控系统等)的布线各自独立,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传输线缆构成各自的网络,同时,连接线缆的插座、模块及配线架的结构和生产标准不同,相互之间达不到共用的目的,加上施工时期不同,致使形成的布线系统存在极大差异,难以互换通用.传统布线方式由于没有统一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都不方便。
当工作场所需要重新规划,设备需要更换、移动或增加时,只能重新敷设线缆,重新安装插头、插座,并需中断办公,布线工作既费时又耗资,而且效率很低.因此,传统的布线不利于布线系统的综合利用和管理,限制了应用系统的变化以及网络规模的扩充和升级.综合布线系统是为适应电话和网络数据传输线缆的管理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别设计的布线方式,它为智能大厦和智能建筑群中的信息设施提供了多厂家产品兼容,模块化扩展与更新,系统灵活重组的可能性。
既为用户创造了现代信息系统环境,强化了控制与管理,又为用户节约了费用,保护了投资.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布线是总线拓扑结构,而综合布线是星形拓扑结构,在房间的各个位置留有充足的端口可供选择,而且每个房间都有预留线缆,扩展空间大,便于集中控制及统一管理。
机房布线规范

综合布线规范要求1.机房所有的线路必须捆扎整齐,线路两头做好线路标签。
2.机房所有的线路的布放必须在机房内的走线架上走线,绝对不可以在机房内随意乱飞线、跳线。
3.机房内线路的布放一定要按照强弱电分开走线。
4.机柜内线路的捆扎,按照在面对机柜背面左强(电)右弱(电)的规定进行捆扎。
5.机房内所布放的光纤跳线,如需要从走线架走线的话,一定要给光纤跳线套管或对光纤跳线有所保护后才可以布放。
6.光纤跳线在布放时,要注意线路的弯曲度,弯曲半径不可小于线路直径的10 倍;不可过力的拉伸光纤;光纤头在布放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不要碰撞,以免光头破碎或表面磨花。
7.对于线路焊接一定要牢固,不可出现虚焊、漏焊的情况出现。
8.对于机房内确定是不用的线路,应该及时进行清理。
9.对于机柜内临时不用的线路也应该予以捆扎整齐或盘好放于机柜内。
10.综合布线系统还要求有很好安全性,这就要求所有的线缆都要进行端接,即使不用的线对也要做好端接.11.综合布线系统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可靠性,这就要求采用经过国际认证的线缆进行布线。
12.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网线与强电线缆要隔开至少18CM,最好不要与强电线缆长距离并行,尽量少交叉,必要时使用屏蔽双绞线。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二、定义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
4)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5)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
弱电工程布线方案

弱电工程布线方案一、弱电工程布线方案的概述弱电工程是指电力系统中的低电压部分,一般是指低于1000V的电压。
弱电工程主要包括了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
其中,综合布线系统是指通过规范的数据通信布线结构,将不同的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各种通信和综合信息传输的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部信息传输的主干系统,是各种信息设备和终端设备的连接方式。
因此,弱电工程布线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建筑物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方面,对弱电工程布线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综合布线系统1、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综合布线系统是指通过规范的数据通信布线结构,将不同的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各种通信和综合信息传输的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包括水平布线系统、垂直布线系统、综合配线系统、机房布线系统等。
水平布线系统是指将建筑物内的终端设备与通信设备连接起来的系统,一般采用局域网(LAN)的技术。
水平布线系统的布线方式主要有星型布线、总线布线、环形布线等。
垂直布线系统是指将水平布线系统与建筑物外部的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系统,一般采用光纤或者铜缆进行布线。
综合配线系统是指将不同的终端设备连接到通信线路上的连接设备,一般包括面板、模块、配线架等。
机房布线系统是指将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连接到综合布线系统上,一般采用光纤或者铜缆进行布线。
2、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1)规范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TIA/EIA 568、ISO/IEC 11801等。
(2)可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能够满足建筑物内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的布线需求。
(3)可靠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的通信需求。
(4)易维护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日常维护和管理的便利性,便于对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电机房综合布线工程要求
2016-09-20
前言:
机房里面的综合布线工程量也比较多的,尤其大的信息机房建设规模非常大,对综合布线施工有很多的要求。
正文:计算机房的综合布线算是个大工程了,机房内的环境条件都会影响日后的使用和维护。
计算机房的设备比较密集,所以要考虑到温度和湿度、尘埃、照明、噪声和震动、电磁干扰、静电等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
1、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的要求。
根
据计算机系统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可将温度和湿度分为A、
B两级。
机房可按某一级执行,也可按某些级综合执行。
所
谓综合执行,是指一个机房可按某些级执行,而不必强求一
律。
如某机房按机器要求可选择开机时按**温、湿度,停机
时则按B级温、湿度。
开机时主机房的温、湿度应执行**,基本工作间可根据设备要求按A、B两级执行,其他辅助房
间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其他房间的温、湿度可根据所装设备的技术要
求而定,亦可采用表中的级别。
2、尘埃计算机机房内的尘埃依机器要求而定,主机房内粒
径大于或等于0.5um的尘埃个数应小于或等于18000粒/cm?
3、照明计算机机房在距地面0.8m 处,照度不应低于3001x,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不低于2001x,其他房间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执行。
计算机机房、终端室、已记录的媒体存放间应设事故照明,其照度在距地
面0.8m 处不应低于5lx 。
主要通道及有关房间依据需要应设事故照明,其照度在距地面0.8m处不应低于11x。
工作区内一般照明的均匀度(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宜小于0.7 非工作区的照度不宜低于工作区平均照度的1/5 。
电子计算机机房内应设置备用照明,其照度宜为一般照明的1/10 。
各用照明宜为一般照明的一部分。
电子计算机机房应设置疏散照明和安全出口标志灯,其照度不应低于0.51x 。
电子计算机机房照明线路宜穿钢管暗敷或在吊顶内穿钢管明敷。
大面积照明场所的灯具宜分区、分段设置开关。
技术夹层内应设照明,采用单独支路或专用配电箱(盘)供电。
4、噪声和震动计算机系统停机时机房内的噪声在主机房中
心处测试应小于65dB。
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应大于500mm/s?。
5、电磁干扰机房内无线电子扰场强,在频率范围
0.15MHz〜1000MHz时不大于126dB。
机房内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m。
6、静电主机房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静电接地可
以经限流电阻及自己的连接线与接地装置相连,限流电阻的
阻值宜为1M欧姆。
基本工作间不用活动地板时,可铺设导
静电地面。
导静电地面可采用导电胶与建筑地面粘牢,其导电性能应长期稳定,且不易发尘。
主机房内采用的活动地板可由钢、铝或其他阻燃性材料
制成。
活动地板表面应是导静电的,严禁暴露金属部分。
单元活动地板的系统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主机房内的工作台面及座椅垫套材料应是导静电的。
主机房内的导体必须与大地可靠连接,不得有对地绝缘的孤立导体。
导静电地面、活动地板、工作台面和座椅垫套必须进行静电接地。
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导静电地面和台面采用导电胶与接地导体粘接时,其接触面积不宜小于10cm?。
建议计算机机房使用活动地板。
活动地板的规格、性能应符合《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 的规定。
活动地板按支撑方式分为四周支承式和四角支承式。
四周支承式活动地板由地板、支撑、横梁、缓冲垫等组成。
四角支承式活动地板由地板、支撑、缓冲垫等组成。
总结:以上就是有关综合布线时需考虑的计算机机房内环境条件,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