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
又称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个体突然遭遇 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 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碍。常常持续数小 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急性应激பைடு நூலகம்碍临床特点
• 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常刺激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发病 • 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初期可表现为茫然,情感淡
应激和应激反应
2. 应激源(Stressor)
是指能引起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包括: 生物性应激源:理化\躯体因素等 心理性应激源:心理冲突、挫折 社会性应激源:灾害 文化性应激源:道德、风俗习惯
应激和应激反应
3.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个体因为应激源/生活事 件所致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PTSD的治疗策略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催眠治疗
3、认知行为疗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 暴露疗法 想象暴露法 系统脱敏 焦虑控制训练 应激预防训练
PTSD的心理治疗技术和靶症状
主要症状
推荐技术
参考技术
侵入性思维
闪回 害怕、惊恐、回避
远离别人、兴趣丧失
*PTSD的临床表现
1、闪回/闯入性再体验( Flashback)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或称闪回)、 梦境、或由相似的境遇诱发(触景生情) 是PTSD的最具特征性的症状
2、警觉性增高症状(Fight ) 持续警觉性增高,惊跳反应 焦虑、激惹或易怒 注意力不能集中 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
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认知 治疗、焦虑管理 认知治疗
应激性相关障碍及习题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 Disorders):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
(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 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 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 生理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 《CCMD-3》 41 应激相关障碍[F43] 41.1 急性应激障碍[F43.0急性应激反应]
又称急性反应性精神病(Acute Reactive Psychosis),是 急性应激障碍的一个亚型。由相当强烈并持续一定时 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明 显的妄想或严重的情绪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 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 ➢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 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一般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一般无人格缺陷。
•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 使人思维狭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压 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
•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 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 力的能力。
5
战斗或逃跑时,身体内到底发生 了什么变化
• 行为反应: • 直接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刺激时,为
• 早在18世纪,人们就开始对它的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annon提出,动物和 人类最主要的身体反应之一便是应激— —战斗或逃跑的反应。
• 一只小狗的领地如果遭遇大狗的进犯, 本能反应一定是逃之夭夭,而当它遇到 同样弱小的同类挑衅,就会选择战斗, 拼它个你死我活。
3
战斗或逃跑时,身体内到底发生 了什么变化?
41.11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41.2 创伤后应激障碍 [F43.1] 41.3 适应障碍 [F43.2] 《ICD-10》F43 严重应激反应,适应障碍 43.0急性应激反应 43.1创伤后应激障碍 43.2适应障碍 43.8其它严重应激反应 43.9严重应激反应,未待定
《应激相关障碍诊断》课件

药物治疗
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来 缓解患者的症状。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可以帮助患 者调整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和恐惧。
生活方式调整
如改善睡眠质量、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等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社区支持与资源
脱敏再处理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应 激相关障碍的根源,学习应对 技巧和改变不良思维模式,从 而缓解情绪障碍和心理痛苦。
心理治疗需要与治疗师建立良 好的合作关系,并遵循治疗师 的指导。
心理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以巩固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生 物反馈、放松训练、 瑜伽、冥想等。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激相关障碍诊断》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 • 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 • 应激相关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 案例分析
01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由于受到强烈 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应激导致的一 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情绪、 行为和生理方面的症状。
分类
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 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 碍等。
症状与表现
急性应激障碍
在遭受严重的精神打击后立即出 现强烈恐惧、茫然、无助的情绪 ,以及呆滞、麻木等表现。可能 出现分离性遗忘症状,如无法回
忆起创伤事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主 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噩梦、逃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
应激相关障碍

指一种急性应激障碍的亚型由强烈并持续一定 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 碍。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 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急性或亚急 性起病,病程短暂,仅个别病例超过1个月。 消除病因或改换环境(如解除拘禁)后症状迅 速缓解。 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恢复后精神正常,一 般无人格缺陷。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遭受创伤后几日至 数月后出现,精神障碍持续至少一个月 以上(CCMD-3中至少三个月以上)。
四、适应障碍
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 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和情绪失调, 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改变。 典型的生活事件:居丧、离婚、失业、或 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 危机、退休等。 一般与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素质、 心理应对方式有关。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一般 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预后 良好,缓解完全。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1.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打击为诱因 2.在遭遇精神打击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内发病 3. 主要有两种临床相: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 性兴奋,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伴有情感迟钝的精 神运动性抑制,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4.持续数小时至一周后缓解 [鉴别诊断]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情感性精神病;癔症
(三)、应激反应
2、心理反应 1)认知反应 感知觉:错觉、幻觉、反复闯入性的创伤 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人格解体; 记忆力减退:对创伤体验作选择性遗忘; 思维:不知所措,不能应对目前处境; 注意力分散,集中困难。
(三)、应激反应
2)、情绪反应 焦虑 恐惧 抑郁 愤怒 激情 3)、其他行为改变
变态心理学第6章(2)应激相关障碍

• 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 及临床表现的因素有: 1 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 2 社会文化背景 3 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 活态度和信念等
一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述 • 定义: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事 件1个月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 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 在受刺激后立刻发病(若干分钟至若干 小时,通常在1小时之内发病) •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 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
恐缩症
• 是一种与文化相关的害怕生殖器、乳房,或 身体某一部分缩入体内导致死亡的恐惧、焦 虑发作。 [症状] • (1)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 (2)害怕生殖器、乳房,或身体某一部分会缩 到身体里去而导致死亡。常采取某种预防措 施 ( 如系带牵引 ) ,同时有强烈的焦虑或恐惧 情绪; • (3)急性起病,病程短暂。
生物 心理
A 极度压力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的活动增强,进而导 致压力激素的长期释放,从而破 坏了与长时记忆有关的海马区
B 认知改变:对不幸事件的灾难性 解释,累积成一种信念。 C 对威胁和创伤的敏感:心理健康、 有心理准备的人患病几率小。灾 难性事件即使良好的心理健康度 也难幸免。 D 经济和经济程度: 贫穷、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更易 患病。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 病程短暂,经脱离现场,中断练功,给予 适当处理后很快恢复。
• 排除以类似表现作为治病手段,及获取财 物或达到其他目的,或可随意自我诱发或 自我终止者; •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尤其是癔症或严重应 激障碍。
巫术所致精神障碍
• (1)精神障碍由巫术诱发; • (2)症状与迷信巫术密切相关,以神鬼附体的身份 障碍、片断的幻觉、错觉、妄想,或行为紊乱等 为主; • (3)排除: • ①以巫术作为获取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者; • ②可随意自我诱发或自我终止者; • ③其他精神障碍。
7第七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 述 二、临床表现 三、理论解释 四、诊断评估 五、防治要点
2.生物学研究
Osuch 等人(2008)首次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 (PET)研究了急性应激期内创伤个体的神经生理反应。
杏仁核、嗅旁皮质和右内侧 前额叶皮层/前部扣带回之间的功 能交互作用可能是出现ASD及其 适应或恢复的神经基础。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 述 二、临床表现 三、理论解释 四、诊断评估 五、防治要点
2.诊断要点
①严重应激事件; ②起病急,数分钟或数小时起病; ③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应激事件密切相关; ④临床主要表现为有强烈情感变化的精神运动性抑 制或精神运动性兴奋,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⑤病程短,评判随着应激源消的除或环境改变迅速 缓解或逐渐减轻。 若病程超过一个月,应变更诊断或考虑别的诊断。
按照临床优势分类: 1.反应性朦胧状态(reactive twilight state) 2.反应性木僵状态(reactive stupor state) 3.反应性兴奋状态(reactive excitement state) 4.急性应激性精神病(acute stress psychosis)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 H于1936年提出,也可 称做紧张刺激、紧张反应、紧张状态或压力等。
强调心理因素在应激中的重要性,常用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的概念。
第一节 概述
三、发病机制——心理应激学说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现代应激概念:
1.应激是一种刺激 2.应激是一种反应 3.应激是一个过程 (输入、中介、反应、应对) 4.应激是一种处理
精神病学教学课件:第10章 应激相关障碍

创伤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 恢复正常,少数可持续多年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
旧称 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一急剧、严重的精 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 (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 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 制。
发病急骤、历时短暂,预后良好 出现与否与严重程度与应激事件、个体的人格
经对症治疗,4天后意识基本清晰,定向力恢复,接触较好。 结合心理治疗,劝告如何对待妹妹的意外事件。住院2周,精神 状态恢复正常,对住院前后过程大部分不能回忆。建议门诊复 查。
12
鉴别诊断
分离性障碍:症状丰富多变,并有夸张性、表演性、 暗示性,给人以做作的感觉,且多次反复发作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有一定的器质性基础,意识 障碍具有波动性,常伴有丰富的幻觉;体检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异常
13
治疗与干预
• 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紧扣 重点。
• 尽快摆脱创伤环境
•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 建立有效应对方式
• 详细回忆事件经过
•
药物治疗是对症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 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 续的精神障碍
特点、对应激源的认知和态度、应对方式及机 体健康状态等密切相关
10
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
初发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茫然”或“麻 木”,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
有些患者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有些患者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并伴有恐惧性 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应激相关障碍--精神医学和心理学专业学生和老师必备

适应障碍
• 临床相可有占优势的症状群,也可以混合症状群出现 • 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 • 短期抑郁反应 • 中期抑郁反应 • 长期抑郁反应 • 焦虑性适应障碍 • 混合性焦虑抑郁反应 • 其他恶劣情绪为主的适应障碍 • 品行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 心境和品行混合性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
• 诊断标准
重的威胁性 • 分类:严重生活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战争场面
美国911事件
人们惊恐、无助的表情
地震现场
海啸现场
痛失亲人
急性应激障碍
• 发病机理
• 巴甫洛夫:超限抑制 • Kaplan: 将应激后果归纳为三期
• Ⅰ期:冲击期,一种“茫然”休克状态 • Ⅱ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
• 决定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或不愉快的处境;患者个体的易感性;文化 传统、教育水平和生活信仰;干预和社会支持系统。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心理应激源
• 分类
• 严重的生活事件 • 生活工作方面有关的刺激 • 生存环境改变的刺激
• 应激源的分析
• 应激源的强度、性质和持续时间 • 个体对应激源的态度、个性特点及耐受性、躯体情况 • 社会支持系统
伴情绪障碍 • Ⅲ期: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
急性应激障碍
• 临床表现
• 起病:急,数分钟到数小时 • 临床相:
• 精神运动性抑制:最常见 • 精神运动性兴奋:伴恐惧性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
• 病程:短,数小时至一周,最长不超过一月 • 预后良好,恢复后难以全面回忆
缄默状态
悲痛中的居丧者
急性应激障碍
不安、恐惧,也可抑郁或欣喜若狂 • 行为动作:坐立不安、震颤、或刻板、转换动作 • 植物神经功能症状: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尿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
可分为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共同特点:
①精神刺激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②症状表现与精神刺激的内容密切相关;
③病程、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有关。
急性应激反应
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遭受到严重的急剧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
发病急骤、历时短暂,预后良好。
出现与否与严重程度与应激事件、个体的人格特点、对应激源的认知和态度、应对方式及机体健康状态等密切相关。
这些症状在24~48小时开始减轻,一般不超过一周,症状超过4周,应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的,但在急性期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事件包括战争、严重事故、地震、被强暴、被绑架等
创伤性体验。
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
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
临床表现
闯入性再体验:反复重现创伤体验,症状闪回,闯入性地出现错觉、幻觉、噩梦,出现精神痛苦、生理反应。
警觉性增高:持续性警觉增高,如难以入睡、易受惊吓等。
回避:对创伤相关事物持续回避,如回避相关的场景,避免有关的交谈,甚至选择性失忆。
情感麻痹,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
创伤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可持续多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
适应障碍
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典型生活事件:离婚、分居、迁居、移民、患重病、退休等。
发病与应激源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个人的心理特征有关。
临床表现
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3个月内出现。
症状变化较大,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如焦虑、抑郁、品行异常等,社会功能受损。
成年人多见抑郁或焦虑症状,青少年以品行障碍为主,老年人可伴有躯体症状,儿童可表现退化现象。
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可自行缓解,以心理治疗为主。
女,35岁。
2个月前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丈夫身亡,自己轻伤。
近一个月频繁噩梦,梦境中反复呈现车祸惨象,时常感到心悸不安。
不敢看交通事故的新闻,不敢再驾车。
情感麻木,郁郁寡欢,该患者的诊断是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创伤后应激障碍
D.急性应激障碍
E.适应障碍
『正确答案』C
女,45岁。
当听到家中房子因洪水倒塌的消息后,突然哭闹叫喊,手舞足蹈,拿砖头打砸旁边的房子,表情恐惧而紧张,1天后恢复平静。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精神分裂症
B.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C.急性应激障碍
D.分离性障碍
E.躁狂发作
『正确答案』C
男,23岁。
3个月前劳务输出首次出国,出现紧张、心慌、易怒、失眠多梦,不愿上班,每天打电话向家人寻求安慰。
回国1个月后症状自行缓解,恢复如常。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创伤后应激障碍
B.广泛性焦虑障碍
C.急性应激障碍
D.社交焦虑障碍
E.适应障碍
『正确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