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语言学”片论

合集下载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目录:【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二】20世纪初期到中叶: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称结构语言学)【三】20世纪中叶至今:转换生成语言学【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语言研究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1】先驱人物——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因为这年的9月27日有个名叫威廉·琼斯(W. Jones)的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三周年演说》。

文章指出梵语(古印度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威廉·琼斯的论文研究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在当时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2】奠基人有:葆朴、拉斯克、格里木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文,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规则,并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具有共同的来源的结论,被认为是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1818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发表了《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诸语言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在语音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

拉斯克认为,语法对应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为可靠的标志,该文所论述的方法和原理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木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斯克有关观点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日耳曼语与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谈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时,说到文章与课文的区别。

下面是该书中的一些观点。

什么是文章?所谓文章,至少有这么三个层面:第一,语言的层面,即语词和语法。

语词与语法是文章的工具。

第二,是义理的层面。

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第三,是语用(交际)的层面,从文章使用工作这个行为来看,它就是一个言语交际的作品。

什么叫文章?从文章学的立场上来说,只有当它表达了一相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内容时才叫文章。

从这一立场出发,学文章就是学义理,这就是所谓的义理教学。

从语言学的立场上来说,文章是以语言为工具创造出来的成文作品。

从这个意义出发,学文章就是学语言。

于是形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两大流派:思想派和语言派。

其实在语文教学这相范畴内,文章不应该是文章学中的文章,也不应该是语言学中的文章。

语文教学中的文章是指言语作品。

言语作品的内容是言语行为,即交际动机和交际效果的的统一体,它的形式是言语、言语主体和言语环境之间的结构关系。

文章一旦被组进文教材,它就不是一般的文章,它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文章转化为课文。

两者有什么不同?第一,文章的功能是传达一种信息的,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而作为课文的文章,它的功能是作语文教学的凭借。

如叶圣陶的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第二,读文章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了解文章的内容;而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文章表达内容的方法。

如陈军所言:文章落脚于道,当然也有文,但是学文章强调的是因文悟道,道是目的、是主体;课文落脚于文,当然学课文并不排斥道的学习,但强调文的训练,即语文文字的历练,在强调道的同时,要特别突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该书在第六章《语文课的教学目的》中也提到读文章是为了悟道,得其意而忘其形。

语文教学中学文章是为了言语获得(言语发展),即通过学文章掌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方法。

这里的文章,前者似乎广义上的文章,后者似乎狭义上的文章,即课文。

英语教学语言论

英语教学语言论

英语教学语言论1. 问题的提出(教学语言定义)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即用英语教英语(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已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

最近我们就这一专项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跟踪听课,发现英语课堂大致有三种类型:1)基本用汉语组织教学(少数);2)仅使用课堂英语(classroom English) (约占总数的一半);3)•全部用英语组织教学(约占总数40%)•。

•第一种类型当然必须改变;•(•1)•只用简单英语(simple English);•(•2)•全部用较为复杂的英语;•(•3)•开始阶段用简化英语(simplified English);以后逐步使用复杂英语(normal elaborative English)。

第一种情况居多,约占该类总数的60%,第二种情况约占30%,第三种情况约占10%。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有必要对英语课堂的教学语言进行深入探讨,并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认识论的角度对教学英语提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界定其固有特点。

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指导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使用的语言,又称教师语言、教师的职业语言。

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即英语教学语言。

它既不同教师的生活语言,也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的专业语言,•它是一种教学语言变体。

教学语言的质量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甚至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

因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语)。

因为,•教学语言的质量被列为衡量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2. 英语教学语言(English teacher talk)的特征教学语言不同于诸如相声语言、传教语言、学术讲演、话剧台词,•英语教学语言也不同于中国语文教师讲授汉语时的语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英语教学语言兼有讲授和语言示范的双重功能。

语言视野下的教育:基于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的视角

语言视野下的教育:基于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的视角

二 十世 纪初 期美 国著 名 的人 类语 言学 家 、 思想

切 话语 包括 口头 和笔 头话语 的基本 范式 。书 面材
家爱德华 ・ 萨丕 尔 认 为 : “ 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并且 , 语 言 不能 离文 化 而存 在 ” [ 1 ] , “ 语 言是 完 美 的经
பைடு நூலகம்验符 号 系统 , 在 实际行 为环 境 中与行 为密 切关 联 , 可 以承载无 限细微情 感差 别 的意 义” [ 2 ] 。 语 言分 为 口语
料是 听 觉 的补充 。” E 3 J 在 中世 纪 欧洲 , 受教 育 是 有 闲
暇 的阶层 的特 权 。 “ 古典 教 育指 向于 每个人 的幸 福 和 至善 , 追求 永恒 不 变 的知识 和美 德 ” 。[ 4 那 时 的教育
即是 口授 , 多 以对 话 、 辩 论 的形式 进行 。 “ 如 果 我们需
基金项 目: 本 文 为 南京 师 范 大 学 中北 学I  ̄ 2 0 1 6 年 度 教 改 研 究课 题 一般 项 目“ 基 于‘ 日语+ X’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独 立 学 院 日语
教 学 改 革研 究 ” 的阶段性成果。

8 O・
2 0 1 6 . a r - . :  ̄6 期 教t - - b - - 考试
2 0 1 6 年 第 6期
语言视野下的教育 : 基于 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的视角牢
林 祥 瑜
摘 要 : 语 言是教 育的媒介 , 分为 口语 和 书面语 。 口语 作 为一 种声 音符 号 , 具 有 易逝性 、 不 易保 存 的特
征, 而 口语 文化 时期 的教 育是 自由的 、 非制度 化 的。在 人 类文化 由 口语 文化 转 向书 面文化 的过程 中, 教 育被 不断 地 固化 、 制 度化 , 口语逐 渐被 书 面语 所 取代 。教 育 变得 越 来越 专业 化 、 世 俗化 , 也越 来越 不 自由。 关键词 : 语 言教 育 ; 口语 文化 ; 书面文化 ; 制度 化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流派总结-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流派总结-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流派总结-理论基础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理论来源:经验主义哲学2认知学习理论理论来源:哲学上的理性主义1中介语假说理论基础:普遍语法理论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1对比分析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心理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2偏误分析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心理学基础:认知理论1语法翻译法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德国官能心理学2直接法语言学基础:18、19世纪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3情景法语言学基础:英国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习惯养成理论5自觉对比法(1)语言学基础:自觉原则重视德育、把教育教养放在首位。

苏联的语言学理论(2)心理学基础:苏联心理学理论巴普洛夫信号学说6听说法语言学基础:主张对活的语言(口语)进行仔细的描写分析、不同语言间进行结构对比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因而该法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从教说话开始,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习惯,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强调完整的感知事物,通过具体情景或图像使词语组成一个整体、一种完整的结构形式,从而达到整体结构感知。

8自觉实践法语言学基础: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院士关于区分语言、言语、言语活动的学说,并根据这一学说将第二语言教学分为语言教学、言语教学和言语活动教学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心理学基础:别利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理论、列昂季耶夫言语活动论9认知法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学科结构论”,“发现学习论”二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1团体语言学习法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布鲁纳“发现学习”教育思想3全身答应法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4暗示法理论基础: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5自然法理论基础:语言交际理论克拉申“输入”的5个假说6交际法(1)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话语分析理论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2)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第十章、语言、种族和文化
这也是萨丕尔旳学说影响最大旳一个领域。不过在《语言论》中 他旳观点和他后期旳观点还不完全相同。他在这一章说:“语言 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旳、决定我 们生活面貌旳风俗和信仰旳总体。”(p129) 可是他又说:“语言、种族和文化不一定相互关联”。(p134) 但是他承认语言和文化还是有一定关联。这种思想到后期就发展 为语言和文化亲密相关联,直到语言制约思维旳极端观点。
基本类型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语言
► 汉语 ► 当代藏

波西尼西亚语 柬埔寨语 土耳其语 雅纳语 班图语 法语
► 变化措施
孤立式 粘着式(粘着溶合式)
粘着孤立式 溶合孤立式 粘着式 粘着式(有点象征式) 粘着式 溶合式
第四类
努特卡语 彻努克语 阿尔冈昆语 英语 拉丁语 希腊语
粘着式(有点象征式) 溶合粘着式 溶合式 溶合式 溶合式(有点象征式) 溶合式(有点象征式)
首先是系统制约旳原因。疑问代词和关系代词which,what,that ,都不 分主格和宾格,而且疑问副词where。When,how也都是不变格旳, 所以”whom旳地位显然不稳,暴露了侧翼,失群孤雁总是性命难保 “。(p99)
另外,在英语中主格名词总出目前句首,宾格名词在背面,whom出 目前句首违反了这种常规。最终,疑问词有重音,背面应该接轻读 旳音节,可是whom拖着一种必须用力读旳音,读起来不痛快。萨丕 尔这种分析是进一步细致旳,强调了系统原因,社会原因,心理原 因,是前人极少这么做旳,对语言演变旳研究很有启发旳。
第十一章、语言和文学
萨丕尔以为语言是体现思想旳形式。 “当这种体现非常有意思旳时候,我们管它叫文学”。 (p137)至于什么叫“有意思”,他在脚注中说,“我不能 在这里拟定地说哪样旳体现才有意思到足以叫做艺术或文学。 再说,我也不确实懂得。只能说文学就是文学。”(p137) 他以为语言材料对文学有影响,尤其是诗旳声律阐明文学在形 式上受语言旳影响。

语言学对电影的影响

语言学对电影的影响

语言学对电影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学在电影制作、剧本创作、角色表演、语音音效、字幕翻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语言学对电影的影响:
剧本创作:语言学帮助编剧创作符合故事情节和角色个性的对白和台词,使电影更具说服力和表现力。

角色表演:语言学研究角色的语言风格、语音语调、口音等,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使表演更加逼真和贴近现实。

语音音效:语言学为电影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语音音效,如声音合成、音效设计等,使电影更具声音美感和情感表达。

字幕翻译:对于国际影片,语言学的翻译理论和技术对字幕翻译起着重要作用,确保影片在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下得到准确传播和理解。

跨文化交流:语言学研究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有助于电影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语言教育:电影作为一种视听教材,可用于语言学习和教育,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听说能力,理解不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

文化传承:语言学在电影中的运用,使影片能够传递和展现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语言学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和理论支持,使电影能够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塑造角色形象,传递情感和文化内涵,提高电影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指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母语与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外语是人们的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近几年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势。

一些西方学者根据学习环境的不同来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

“第二语言”专指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外语”指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这种区分很有意义。

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常常与“第一语言”和“母语”相对。

往往指“第二语言”和“外语”。

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和“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

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教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海外的同行们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称之为“中文教学”、“中国语教学”、“华文(语)教学”等。

而我们则把海外的这种教学简称为“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语言学⏹这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或者说是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研究汉语语言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

这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的研究。

他和一般的汉语语言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的侧重点、研究的角度、研究的方法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简称T C F L(T e a c h i n g o f C h i n e s e a s a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这一术语强调其与对国内的汉语教学的不同性质,即把汉语当作外语来教,来学,也就是说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就像我们学习英语等外语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 文本 的 阅读和 理解 是 以词 汇 为基础 的 。词 汇 的掌 握程 度影 响对句 子的 理解程 度 和使
用方式。词的语义特 征反应在句法层次上 , 甚至决 定句法结构。要想完成从词——句——语 篇— —文 本 的认 知 一分析 过程 , 离开 了词 汇这个 基础 是无 法 实现 的 。当我们 看 到 “ ” 个 词 的 教 这 时候 , 自然联想到教导、 教练 、 教授 、 教化 、 教育、 教师等。这些都是出现在教育理论工作者的E语 l 和书面语里的高频词。以这些词为主干 , 产生 了一 系列 “ 问题 ” 进行 了若干持久 的 “ , 讨论 ” 。 “ ” 教 这个 词 , 也会很 容易 令人 想到 “ ”这 两 个词 可合 并 成 一个 词 “ 学 , 教学 ” 。从 语 言学 的 角 度来
言现象为对象, 运用和改造 某种 ( 语 言学 的分 析框 架和理论视 野, 语言 学的知识 转化 为教育 学 些) 把
语 言的分 析工具。这 是一条清理和增 益教育 学知识 的新路。 关键词 : 语言学 ; 育学;教育语言学 教 中图分类号I 4 0 G 0—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0— 4 5 2 o )4- 11 5 10 5 5 (o 6 o 0 1 -0
Au . 0 6 g ,2 0
( O I L S IN E E II N) S CA C E C DTO
“ 育语 言 学 " 教 片论
杜 丽 娟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广东 广州 5 03 ) 16 1

要: 语言学与教 育学有 交互的可 能与必要。教 育语 言学 以教 育 学文本 和教育 学活 动 中的语
维普资讯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社 20 06年第 4期
No 4, 0 6 . 20
J URNAL OF S T 0 OU H C N HI A N ORMA UNI R I Y L VE S T
20 0 6年 8月

个是翻译。在构成语言的全部系统中, 词汇系统最不稳定。它不断地变化着 , 从其他语言中借 入新词, 失去一些 旧词 , 改变某些词以适应变化 中的环境: 语言 , “ 像文化一样 , 少是 自给 自足 很 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 占优势的语言 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 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 的。可以在平凡的事物和交易的平行上进行 , 也可 以是精神价 值——艺术、 科学 、 宗教—— 的借贷或交换 。很难指出一种完全孤立 的语言或方言 , 尤其是在原
绝对 同义词 。 ”

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直接的影 响是词 的“ 借贷 ” 。教育学语言不可能全是闭门生造 的
术语和概念 , 它需要借用别的学科、 别的国家的语言。就拿教育学在 中国的行程 ( 中国教育学) 来说 , 先期 , 视之为教育学语言的“ 借贷史” 亦不为过分 ; , 现时 , “ 在 全球化” 的影响下, 土的或 本 者“ 土著” 的教育学语言受到了冲击 , 一些外来语言被我们借用并在一定的话语 系统中取得霸权 地位 。例如, 布迪厄生成结构主义的“ 场域” 伽达默尔解释学的“ 、 视界融合” 经济学的“ 、 博弈” 、 社会 学 的“ 交往 ” 。 等 再一个就是著作翻译 , 就汉语 的教育学学术语境而言 , 通过翻译来实现知识更新和语境转 换, 曾经是一个有效 的手段。百年来 , 中国教育学知识 的来源和学术品质 的获得 , 首先是直接依 靠翻译作 品的。长期以来 , 翻译为教育学增色不少 , 尽管其间几乎一直可见误读和硬译等流弊。 但今天 , 教育 学有 失掉 这条增 色途 径 之 虞 : 中 国教 育 学 翻译 中 的 日本 情结 在 2 “ 1世 纪 依 然 得 以 延续 , 日本 的教育 思想 继续 滋养着 中国的教 育研 究者 。然 而 , 国 、 国等 国家 的译 著 几 乎 是 一 德 法 片空 白。这不仅是 中国教育学翻译 的缺憾 , 更是 中国教育研究者知识资源与知识结构的缺憾。 ” “ 但奇怪的是 , 教育学翻译本身却被遗忘了。 L ”6
究竟宜怎样揭示和描述语言在教育中的地位?语言学可 以给教育什么样 的帮助?这都是值 得思考的问题 。当把这些问题放在教育学这 门学科中加 以讨论时 , 语言发现 自己浑身是 “ , 嘴” 却无能为力 , 连对 自己的“ 处境” 发表点什么意见 , 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 教育学 的语言 源于教育者的语言, 亦即源于家长 、 教师、 师傅和传教士的语言。 …想用 自己的语言对教育指手 ” 划脚的人太多 , 以至于教育无所适从。在教育学 的世界里 , 语言迷 了路 , 找不到“ 存在的家” 。语 言 只是长久地被用来当作教育和交往的工具, 在我们的教育计划或者哲学家 的思考里 , “ 语言却 没有地位。 L直到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对语言作了大量的新考察 , ”2 提出“ 语言是存在之家” 的命题 之后 , 语言在教育中的地位 , 方才展现新的景观 。 语言的复归给教育学带来了福音 。语言是人类各种工具中最特殊、 最重要 的工具 , 特定的语 言是特定的行动类型。语言是教育的表达方式 , 教育在语言的运作中进行 :对语言这一人类精 “ 神活动的基本介质 、 外化方式及重要特征 的关注 , 越来越趋于中心位置” 。 教育学与语言学有交互或合作 的可能与必要 。语言学常重视两种语言现象 , 一个是借用 , 另
收 稿 日期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1 2 20 2— 0
作者简介 : 杜丽娟(99 , , 襄樊人 , 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17 一)女 湖北 华南
维普资讯
始人中间。 _ ‘ ”4‘ 许多民族语都借人学术词汇和古代词汇 , 而造成引进词和本地词之 间的大量 J 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