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外国建筑史-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建筑

– 勃兰登堡门高20 米, 宽 65.5 米, 进深11米, 有5 条通道, 中间的通道宽, 是专为皇家成员通行而设 计的
德国 柏林 柏林歌剧院
德国 战争死难者纪念堂
古希腊复兴:美国 华盛顿 林肯纪念馆,模仿古希腊帕提农神庙
• 美国 国会大厦
– 美国独立以前,建筑造 型多采用欧洲式样,称
为“殖民时期风格”。
– 独立以后,美国资产阶 级在摆脱殖民统治的同 时,力图摆脱建筑上的 “殖民时期风格”,借助 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 筑来表现民主、自由、 光荣和独立,因而古典 复兴建筑在美国盛极一 时。
– 美国国会大厦就是一个 典型例子。它仿照巴黎 万神庙,极力表现雄伟, 强调纪念性
• 美国 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
罗马 祖国祭坛: 采用古罗马的科林斯柱式和古希腊的祭坛型制。
新技术的应用
巴黎国立图书馆
结构采用铸铁构 件和新技术,外 观为古典主义风 格。
• 室内地面和隔墙均用铁架 和玻璃构成,既解决了采 光问题,又有很好的防火 性能。
• 阅览室内采用圆形玻璃顶 采光,为室内提供自然光 线。
• 建筑设计从使用功能出发, 带有早期现代主义的特点。
第九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圣保罗大教堂
设计:克里斯托弗·仑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纪念碑
• 英国最大的教堂,古典主 义建筑的代表。
• 拉丁十字式平面 • 中央穹顶直径34米,顶端
离地111米,立面构图
(坦比哀多构图)和巴黎 残废军人新教堂类似,强 调纪念性。
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
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 建筑师个人主义中的浪漫主义情怀,不满学院派对古典主
[优质文档]中外建筑史考试重点及复习资料
![[优质文档]中外建筑史考试重点及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299b11caf45b307e971972a.png)
中外建筑史重点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第五章一:圣地与庙宇建筑的型制及特点(包括庙宇平面形制隆重程度及典型实例)圣地: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公元前5世纪)位于狭窄而陡峭的陡坡上宽度不足14米,两侧是250——300高的壁立悬崖 庙宇:形制,围廊式,两进围廊式,假两进围廊式。
海神波塞顿庙(公元前444)是围廊式庙宇的最高成就。
公元6世纪的以佛所第一个神阿丹密斯庙(台基尺寸55.10m 乘以109.20m )萨默斯的第三个天后赫拉庙(54.58m 乘以110.5m )都是两进围廊式 (41页) 二;希腊三柱式的特点及风格(包括默画出三种柱式简图)以及柱式产生的原因; 【多利克, 爱奥尼 ,科林斯 】 1、风格:独立性、一贯性、稳定性 2、特点:【多利克】没有柱础,比例粗壮;开间小;檐部较重;柱头简单刚挺倒立的圆锥台;外轮廓上举;及少线角;收分和卷杀都较为明显。
【爱奥尼】有柱础,比例修长;开间较宽;檐部较轻;柱头精巧柔和的旋涡,外轮廓下垂;多种复合的曲面线角。
【科林斯】其柱头为倒钟形,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
3、产生的原因:1)古希腊建筑的结构和技术发生变化,采用柱式系统,发展梁式结构 2)装饰雕刻与建筑密切结合 三:雅典卫城的主要内容及建筑成就(包括绘制帕提农神庙外观或立面)(53页) 1、主要内容;卫城布局特点;a筑安排顺应地势、主次分明b2.建筑成就; 第五章:古代罗马的建筑一:各种建筑类型及建筑特点(包括古典柱式的概念,对于{5}种柱式的发展以及新形成的柱式构图形式<如券柱式>等内容); 1、建筑类型: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
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寺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2、特点: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第9章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ppt课件

崇奉柱式,又标榜“合理性”、“逻辑性”,古典主义者就反对柱式同拱券 结合,主张柱式只能有梁柱结构的形式。因此,他们又不学习古罗马帝国的 券柱式构图。这一点,他们从维特鲁威那里得到了支持,或者甚至得到了启 发。
古典主义者根据帕拉第奥的理论,强调构图中的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 求配称。
PPT课件
32
哲学基础 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
不相同。分层线脚和出挑很大的檐口所造成的水平分划 使它同恬静的河流十分协调。突破檐口的老虎窗、圆形 的角楼和它们的尖顶,又以垂直的形体同主体造成俏丽 的对比,使府邸显得活泼,使周围景色显得有生气。碧 水如镜,更增加了府邸的妩媚
PPT课件
11
阿瑟-勒-李杜府邸
PPT课件
12
阿瑟-勒-李杜 府邸室内
4)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传统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结合的 产物,它在广场、宫殿、苑囿方面取得一定成就。
PPT课件
1
法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最重要历史特点
国王在15世纪之末就在城市资产阶级支持之下抑制了贵族,统一了 全国,建成了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王权逐渐在各方面加强了影响,资 产阶级建立新的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运动被利用来建立宫廷文化,因此 ,思想奉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没有意大利那样激烈,而宫廷文化却成 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
PPT课件
34
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是:
第一,它只从中央集权的宫廷建筑立论,它的研究对象只是古罗马帝 国的纪念性建筑,因而十分片面,并且傲慢地否定了一切民间的和民 族的建筑传统,贬低中世纪哥特建筑的伟大成就;
第二,它对形式美的认识是形而上学的,一方面,没有看到形式内部 包含着的固有的矛盾性,它的无穷的变化,一方面,脱离了历史、功 能、技术和其他的具体条件,没有看到审美的社会性,仅仅把和谐的 比例当作最高原则,而比例又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2024/2/8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巴洛克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 洛可可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
古罗马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竭力崇尚古 典主义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 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 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 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 第二大教堂。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 可容纳35000人。教堂内外共有人物雕像3159尊,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有96个巨大的 妖魔和怪兽形的排水口;顶上有135个大理石精雕细刻而成的尖塔,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称 大教堂“活像一只刺猬”,中央塔顶圣母玛丽亚镀金雕像,高欧4洲.2各米国,的重建筑70风0格多(1公) 斤,由 3900多片黄金包成。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美国国会大厦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罗曼建筑
v
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
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
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
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
v
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
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
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
v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
十四种经典建筑风格浅析

十四种经典建筑风格浅析(1)本文分析了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功能主义建筑、古典复兴建筑、古罗马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罗曼建筑、洛可可风格、文艺复兴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机建筑、折衷主义建筑等十四种经典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
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
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
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
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西方外国建筑史10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1、城市府邸
2、宫廷建筑
采用意大利四合院式,但有 柱式构图比较严谨
法国自己的特点:明确区 枫丹白露宫的续建
❖ 从此,悠闲而懒散的贵族对统治阶级的文化艺术发生了主导作用。就 像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巴洛克一样,法国在古典主义之后出 现了洛可可。
❖ 洛可可艺术就像变了形的花,纵然有色有香,毕竟是病态的,它的原 则就是安逸享乐。它所反映的是卖弄风情、妖媚柔靡、逍遥自在的生 活趣味。
❖ 在建筑中,巴黎的精致的私人府邸代替宫殿和教堂而成为潮流的领导 者。
❖ 1、商堡
❖ 第一座真正的宫廷建筑物,民 族国家的第一座建筑纪念物。
❖ (1)平面布局
❖ (2)外形上的矛盾
为了寻求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筑形 象,采用了完全对称的庄严形式。 使用意大利的柱式来装饰墙面, 水平分划比较强。但它仍然散发 着浓郁的中世纪的气息。圆形塔 楼和其上的圆锥形屋顶,老虎窗、 烟囱、楼梯亭等,使它的体形富 于变化,轮廓线极其复杂
❖ 设计师弗·勒伏、勒勃享、克·彼洛与路易·勒伏、查尔斯·彼洛
---------第二代古典主义建筑师的代表 ❖ 1、上下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做三部分:底层是基座,中段是巨柱式的柱
子,再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 ❖ 2、运用了一些简单
的几何结构 3、左右分5段,上 下分3段,都以中央一 段为主,这种构图反映 着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 等级制的社会秩序。也 是对立统一原则在构图 中的成功运用。
分正房、两厢和门楼倒座, 轴线很明确。正房有两层 是主要的,下有地下室,
巴洛克建筑(Baroque Architecture)

17至18世纪中叶流行于欧洲与拉丁美洲的建筑风格。 Baroque来源于葡 萄牙语,意思为“不平的珠子”,最初用于艺术批评,泛指不合规格、离经 叛道的的事物。对于巴洛克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艺术家完全凭自己的灵感随 心所欲进行创作,不拘泥于正规比例的艺术表现形式。巴洛克风格反映了艺 术家们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的追求。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善于运用矫揉造作的手法来产生特殊效果。如利用 透视的幻觉与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的深远感等。在建筑的外部造型上,一反 文艺复兴的平整、优美与简洁,曲线成为巴洛克建筑的基本语言,无所不在。 在室内装饰上,构图繁复多变,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喜欢用大面积的壁画、 天顶画与姿态扭捏的雕塑来制造出一种脱离现实的感觉,打破了建筑与雕刻、 绘画的界限,使他们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并且在不同国家 巴洛克建筑最杰出的两位大师是贝尼尼和波洛米尼。
• 1、它创造的复杂但条理分明的结构受力系统构成 了集中式教堂巨大的穹顶,使建筑体型主次分明, 完整统一。 • 2、内部装饰斑斓繁复,教堂的墙面珠子和地面上 常采用各色大理石作装饰,色彩极为丰富。 • 3、外观装饰朴实无华。粗糙的墙面,仅仅是简单 的粉刷,没有任何附加装饰,这与室内富丽堂皇 的装饰,多变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拜占庭建筑是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它 的基本建筑风格也给以后的伊斯兰建筑以重大影 响。
征。 • 哥特式教堂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把雕刻、 绘画以及装饰艺术综合于一体。雕塑体型 修长、姿态拘谨、服饰程式化,整体效果 垂直静止。 • 主要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 堂等。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
• 文艺复兴建筑和室内空间形象比古罗马、哥特式 更豪华、壮丽、自由活泼。开阔的圆形大厅布满 了浮雕、壁画,墙面和天花板上壁灯、吊灯造型 优美,楼梯回廊形式多样,富丽堂皇。 • 这一时期的建筑考试注意到建筑群的完整性。并 且也是建筑理论大发展的时期,同时还产生了透 视技法,促进了建筑创作设计与技术的新发展。 主要著作有1485年出版的阿尔伯蒂的《论建筑》; 帕拉迪奥、维尼奥拉的《建筑四书》和《五种柱 式规范》等。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点复习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点复习一、什么是古典建筑1. 古希腊盛期时间:前5世纪——前2世纪代表建筑: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特征:1)采用石质梁柱结构体系2)古希腊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3)立面采用视觉矫正法4)雕刻、装饰与建筑的紧密结合5)内部空间封闭简单2. 古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帝国时期时间:前6世纪——前30年、前30年——476年代表建筑:罗马万神庙、大角斗场、卡拉卡拉浴场特征:1)采用梁柱、拱券结合的结构体系2)古罗马五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复合柱式)3)使用砖、木、石、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二、辨析文艺复兴建筑与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 文艺复兴建筑时间:15世纪——19世纪地点:由意大利至欧洲各国代表建筑:坦比哀多教堂、圣保罗大教堂代表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阿尔伯蒂、伯拉曼特、米开朗基罗2.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时间:15世纪中叶——18世纪初地点:法国代表建筑:凡尔赛宫、卢浮宫代表建筑师:孟莎、勒伏、勒沃、彼洛3. 关系1)文艺复兴建筑在外观上影响了法国古典主义建筑2)文艺复兴建筑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共同组成古典主义建筑,在西方建筑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三、辨析巴洛克建筑与洛可可建筑1. 巴洛克建筑时间:16世纪末——17世纪末代表建筑:圣卡罗教堂代表建筑师:洛仑佐·贝尼尼、波洛米尼2. 洛可可建筑时间:18世纪代表建筑:苏俾士府邸客厅代表建筑师:勃夫杭、麦松尼埃3. 关系1)巴洛克建筑与洛可可建筑均追求奢华、虚而不实的装饰2)巴洛克建筑强调力度、变化、动感;洛可可建筑强调轻盈、华丽、精致四、探究新建筑过程中一些先驱者做的贡献1. 辛克尔柏林旧国家博物馆建筑师,对建筑进行了简化,引导建筑向新的建筑思潮发展2. 散帕尔辛克尔的继承者,推进工业与建筑的发展3. 拉布鲁斯特使图书馆建筑的功能与内部结构技术趋向现代化五、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1. 发展历程与代表建筑1)古典建筑:罗马万神庙2)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3)文艺复兴建筑:坦比哀多教堂4)巴洛克建筑:圣卡罗教堂5)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卢浮宫6)洛可可建筑:苏俾士府邸客厅7)复古主义建筑:巴黎歌剧院8)现代主义建筑:包豪斯校舍9)后现代主义建筑:悉尼歌剧院2. 总结西方在理性和浪漫之间震荡,革命时期有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六、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思想和作品1. 格罗皮乌斯思想:1)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2)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代表建筑:法比乌斯工厂、包豪斯校舍2. 勒·柯布西耶思想:1)主张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2)强调建筑平面“由内而外、功能第一”的原则3)强调建筑的艺术性4)新建筑五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横向长窗、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代表建筑: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3. 密斯·凡·德·罗思想:少即是多代表建筑:巴塞罗那德国馆、范斯沃斯住宅4. 莱特思想:建筑与环境的紧密结合代表建筑:草原住宅、流水别墅5. 阿尔瓦·阿尔托思想: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代表建筑:维堡图书馆、玛丽亚别墅七、19——20世纪探究新建筑的思潮1. 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50年代地点:英国代表建筑:红屋代表建筑师:拉斯金、莫里斯特征: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 2. 新艺术运动时间:19世纪80年代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等代表建筑:德国魏玛艺术学校、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米拉公寓代表建筑师:凡·德·费尔德、贝伦斯、麦金托什特征:反对历史样式,简化内部装饰,建筑外部简洁3. 维也纳学派和分离派时间:19世纪90年代地点:奥地利维也纳代表建筑: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代表建筑师:瓦格纳、奥别列去、霍夫曼、路斯特征: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4. 芝加哥学派时间:19世纪70年代地点:美国芝加哥代表建筑: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代表建筑师:詹尼、沙利文特征: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5. 德意志制造联盟时间:1907年以后地点:德国代表建筑:法古斯工厂代表建筑师:彼得·贝伦斯特征: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相结合,坚决反对任何装饰八、二战之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1. 在设计方法上 “重理”的倾向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提高的倾向2)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3)粗野主义倾向4)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5)“典雅主义”倾向2. 在设计方法上 “偏情”的倾向1)“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2)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3)后现代主义倾向九、代表性建筑基本信息十、建筑手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 主义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Baroque)式建筑, “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 虚伪、矫揉做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18世纪中叶,古典 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 克。但这种轻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巴洛克建筑有它特殊的 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
• 几乎同时的罗马圣卡 洛罗(St Carlo, 1638-1667)教堂的正 面。建筑师波洛米尼 (Francesco Borromini)。到此时, 曲线开始迈入建筑设 计了,雕塑也上了。 巴洛克到此已经完全 成立。
• 圣卡罗教堂的殿堂平面 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 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 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 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 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 开,檐部水平弯曲,墙 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 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 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 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 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 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 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 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 最初的构想是伯拉孟特与达芬奇商量之后 确定的(最近才从达芬奇的手稿中得到证实)。大穹窿是 米开朗基罗最后确定的,从顶上的十字架 到地面约138米,很长时间内一直是罗马城 的最高点。虽然都是名家,但难免有互相 抵触的地方,而教皇也总是插手其间。比 如按原设计,教堂应该是集中式的,但教 皇认为这样不能体现梵蒂冈的地位,于是 命令玛丹那把教堂改成了厅堂式的,而且 加上了现在的硕大的门廊。结果就是后面 的大穹窿的气势无法完全被人们领略,影 响了整体的效果。
• 圣特瑞莎的狂喜
• 而他把雕塑家和建筑师结合 在一起的尝试就是梵蒂冈圣 彼得大教堂中圣彼得陵墓的 神龛。这是用青铜铸造的。 因为耗铜量太大,教皇只有 下令把已经在万神庙天花板 上呆了一千多年的铜饰拆下 来回炉重炼。
教堂内部巨大扭曲得
柱身、螺纹花饰,强教堂的空间效果是 巴洛克的代表。
• 巴洛克的大师伯尼尼(Bernini,1598-1680)
• 他对雕塑的贡献丝毫不亚于在建筑上的贡献。 著名的“圣特瑞莎的狂喜”就是一例。风格的华 丽不说,他似乎对希腊人最重视的平衡也不屑一 顾。希腊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庸”、“毋过 度”。据说在悲剧演出之后总有一幕诙谐的羊人 剧(羊人剧. Satyr play. 在一部古典的希腊悲剧三部曲演出之后,作为调剂 而加演的滑稽喜剧。 )来平衡大家的心情。但贝尼尼就 是要故意夸张,在雕塑中他夸张的是情绪,在建 筑中他夸张的是结构。罗马的St Andrea教堂 (1658年)是他的建筑代表作。平面的神庙布局 中出突出来圆形门廊,突兀而富有动感,彻底打 破了原来的"山"字形面。
一、时代背景
17世纪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直至 19、20世纪在欧洲各国都有它的影响。以天 主教堂为代表的巴洛克建筑十分复杂。它形式 上是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其思想出发点 与人文主义截然不同。
•
十七世纪末,巴黎成为欧洲艺术中心,巴洛克艺术的 重心从罗马的宗教艺术转向法国的宫廷艺术。巴洛克空间 强烈的视感效果对以后的艺术发展影响很大。
手法: 1.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断折的檐部与山 花,柱子的疏密排列来加强空间跳跃的节奏。 2.追求透视法的运用,注重幻觉的创造。 3.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
4.堆砌装饰,喜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
罗马耶稣会祖堂
(维尼奥拉设计)(建于1537-1602年)有第一座巴罗克建筑之称
巴西利卡平面 略带十字形; 正面壁柱成对 排列;山墙两 肩各有一个大 涡卷,入口处 是双重山花。
• 为了弥补,贝尼尼在前面加上了巨大的广场,扩展 了观者的视野。虽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但留下了 这个巴洛克式广场的代表作。空间的开阔感在墨索 里尼"元首"的破坏之前,一直是令人惊叹的。
• 贝尼尼用4排一共280根自己修改过的多立克式柱 围绕着广场。密集的柱子让穿行于其间的人以为 进入了石头森林、难以呼吸,作为背景的广场从 而越发显得开阔了。这样规模的创作时机是可遇 不可求的。而像建造教皇的教堂这样不必担心经 费不足或者野心太大的机会,后世的建筑师再也 没有遇到过。
• 社会背景:16世纪中叶,天主教会提出了
反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运动进行镇压,
天主教堂被规定为拉丁十字式。17世纪建
筑活动集中在罗马,为教会服务。
• 目的:巴洛克艺术由文艺复兴晚期的手法
主义过渡而来,它不再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思想,而是为教堂制造神秘的气氛。
二、概述
(一)风格特征 (1)追求新奇。建筑处理手法打破古典形式,建筑外形自由, 有时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以取得反常效果。 (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 空间。 (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 界限,使其相互渗透。 (4)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 欢乐气氛。
特列维喷泉
罗马
最初由贝尼尼设计施工,中断 了100年之久,于18世纪中叶完成, 它反映了巴洛克富有创造力的设计 手法,喷泉构思充满理性的象征意 义,同时创造出戏剧般的空间效果。
“巴洛克”(Baroque)--畸形的珍珠
思考题
• 巴洛克建筑是如何表现动态效果的? • 17世纪的意大利为何产生了巴洛克建筑?
3、代表建筑
宫廷建筑师古典主义最主要的代表,集中的巴黎。主 要的代表作品有: •尚堡府邸(1526-1544) •巴黎卢浮宫东立面(1546-1878)勒伏、勒勃仑、彼洛 •凡尔赛宫(1661-1759)勒伏、裘•阿•孟莎设计、勒洛特 •巴黎,残废军人教堂(1680-1691) •南锡广场(1752-1755) •巴黎调和广场(1755-1762)
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理性是 方法论的惟一依据,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 性,几何学和数学是适用于一切知识领域的 理性方法。君主制与等级制是理性的体现。
风格特征
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 特色。在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中以古典 柱式为构图基础,强调轴线对称,注意比例, 讲求主从关系,突出中心与规则的几何形体。 运用三段式构图手法,追求外形端庄与雄伟 完整统一和稳定感。而内部空间与装饰上常 有巴洛克特征。
2、建筑特点
(1)崇尚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强调柱 式必须恪守古典规范。它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 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 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 手法。(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与秩序) (2)强调外形端庄与雄伟,内部奢侈与豪华,在空间效 果与装饰上常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这种风格甚为欧洲各 先后走向君主制国家的欢迎。
第九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17世纪,法国成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它与
意大利巴洛克并行产生,在古典文化思潮下产生了法
国建筑古典风格,鼓吹绝对君权和宫廷的唯理主义。
建筑主要风格 1、宫廷建筑为代表 2、上下三段、左右五段式样 3、比例与尺度 4、教条主义 5、形式唯美 6、功能服从于形式
一、建筑文化背景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 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 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 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 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形成了崇尚古典 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 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 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
• 代表人物:贝尼尼、波罗米尼
• 代表作品:
罗马耶稣会祖堂(1568-1575) 建筑师维尼奥拉 有人称之 为第一个巴洛克建筑 罗马圣卡罗教堂(1638-1667) 建筑师博罗米尼 巴洛克最 典型的实例 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及当时出现的许多耶稣会教堂。
它反映天主教的思想意识和侈奢的欲 望,包含着矛盾着的倾向,它敢于破旧立 新,创造出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和新 手法,被长期广泛地流传,但它又有非理 性的、反常的、违反建筑艺术的一些基本 法则,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曾起着消极的 作用。所以,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
古典主义建筑理论和创作的影响
创造了大型纪念性建筑的壮丽形象,
其建筑理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有局限 性,甚至也有过消极的影响。
•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宫廷文化出现了 洛克克的室内装饰风格,洛克克装饰追求
柔媚细腻的情调,排斥建筑主题,避免水 平德直线和方角。题材多用蚌壳、涡卷、
草叶等,喜用娇艳的色彩和闪烁的光泽, 具有浓烈的脂粉味。
贝尼尼利用镀金的金属模仿太阳的光芒,增强空间 透视感,并产生强烈的光感效果,富有戏剧性,
是巴洛克的代表。
•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athedral)
• 圣彼得大教堂前后建筑的时间120年(1506- 1626),几乎跨过了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前期的全 部时间。作为教皇的教堂,它的建造当然集中了 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前后主持工程者的有布 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小桑加洛 (Farnese府邸的设计者)、维尼奥拉(“第一个 巴洛克”的设计者)、玛丹那(Maderna)以及伯 尼尼。
罗马圣卡罗(St Carlo, 1638-1667)教堂
(波洛米尼设计)
这个教堂街道拥挤,极地 狭小。平面是个变形的希腊十字 ,内壁凹凸变化急剧;藻井造型 曲凹多变,夹层穹窿洒下的光线 光影变化强烈。沿街立面波浪形 檐部进出起伏,墙面凹凸交错, 异常醒目突出。这就是典型的巴 罗克建筑。
圣彼得陵墓的神龛
1、历史分期
(1)早期。即法国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平面趋于规 整,但形体仍复杂,代表作品有尚堡府邸,其平面布局和 造型还保持中世纪传统的特点,有角楼、护壕和吊桥,屋 顶高低参差复杂;但其布局与造型上的对称、墙面的水平 划分与细部的现浇处理则是文艺复兴的。 (2)古典时期。采用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构图手法来 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与秩序,建筑端庄、严谨、华丽、规 模巨大。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凡尔赛宫、卢浮宫。 (3)晚期。建筑讲究装饰,导致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