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Unit 5 Let’s eat ! B Let’s talk(教学设计)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5 Let’s eat ! B Let’s talk(教学设计)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5 Let’s eat ! B Let’s talk (教学设计)教学背景该教学设计适用于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eat !课程。

本课程主要涉及到讨论食物和好习惯。

学生已经学习了food,fruit,vegetable,和good habits等单词。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会继续学习这些主题,并加强他们在听和说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语言目标•学习和使用食物和好习惯的词汇•能够询问和回答有关食物的问题•能够表达自己的食物喜好•能够描述好习惯和不好的习惯•能够阐述自己的饮食计划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询问和回答有关食物的问题•描述好习惯和不好的习惯•阐述自己的饮食计划教学难点•在口语表达中准确并流利地使用新学习的词汇和句型•学生之间的多样性会影响到他们对食物和好习惯的看法教学过程导入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喜欢吃什么食物和他们从哪里得到这些食物。

2.老师出示食物海报和好习惯海报,帮助学生加深其对于食物和好习惯的认识。

主体学习新词汇1.学生听单词并模仿老师的发音。

老师介绍词汇和提供图片。

2.学生请老师和同学帮助他们使用新单词描述食物和好习惯。

语言输入与输出1.老师读题: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 What’s your favorite vegetable?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2.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学生的喜好,并记录在白板上。

3.学生们分组,编写一份食谱并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饮食计划。

4.学生随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食谱和饮食计划。

练习与实践1.老师安排学生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在对话中使用新学习的词汇和句型。

2.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小组,讨论一个好习惯和一个不好的习惯。

学生们应该记录讨论的结果并在小组内汇报。

总结老师总结授课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铺垫。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设计-Unit 5 Look at me! 第二课时 译林版(三起)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设计-Unit 5 Look at me! 第二课时 译林版(三起)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设计-Unit 5 Look at me! 第二课时译林版(三起)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第五单元Look at me!的第二课时,课文为Let’s chant。

教学重点是教授一些形容词,帮助学生学会用形容词描述人物特征,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本节课还有口语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并理解本课时所涉及的形容词。

•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英语描述人物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聆听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为以下内容:•形容词•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形容词,能否正确使用形容词描述一个人。

五、教学过程1. Warming-up介绍上一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内容,并加强课堂参与度。

2. Pre-task老师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先形容里面的人物特征,尝试使用英语描述。

然后,让学生分组将描述整理好,把每个形容词集中在一起。

3. Task cycleTask 1: Let’s chant教师播放本单元的chant录音,让学生先跟读,然后再模仿录音里的语音语调读chant。

Task 2: Learning adjectives老师介绍一些形容词,例如:big, small, tall, short, happy, sad, fat, thin等,并解释这些词的意思和用法。

让学生同步跟读,操练发音。

之后,老师讲解这些形容词在描述人时的典型用法。

Task 3: Describing people教师再次向全班展示另一组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用课上学到的形容词对图片里的人物进行描述,并在小组内进行汇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人的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人的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首选内容。

本单元以“人的呼吸和消化”为主题,通过测量、体验、模拟、探究等活动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逐步解开“人体暗箱”,在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后再认识消化系统,实现学习的迁移,发展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人体的其他系统奠定基础。

作为认识呼吸的起始课,本课按照“体验——明示——探究”的思路设计,分四个部分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感受呼吸的存在。

此环节聚焦活动,丰富对呼吸活动的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活动奠基。

第二部分,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并了解呼吸器官作用及工作流程,对呼吸系统建立初步认识。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比较吸进和呼出气体成分的不同。

第四部分,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简单认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

二、学情分析因为呼吸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毫不费力地自然完成,通常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呼吸器官作为“人体暗箱”隐藏在身体内部而不易被观察到,三年级学生对于这些器官及主要功能在认知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和偏差,他们不清楚这些器官是如何“工作”的,更不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建立清晰、完整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个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检验的方法,验证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之间的不同。

科学态度: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STSE目标:了解人的呼吸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思。

四、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个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难点:通过实验检验吸进和呼出气体之间的不同。

五、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图片直观演示法,通过推理猜测解暗箱法,通过分组合作实验验证法,来学习和认识人体呼吸器官的组成、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2.知识掌握: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氧气能支持燃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培养皿、蜡烛、火柴、水(红水)、大、小不同两个塑料瓶、盛红水的瓶子。

2.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单。

三、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看(课件出示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摸不着。

万物生存离不了,每分每秒都需要。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好奇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空气的思考,由此也就对空气这课进行了复习】师:那谁知道空气都有哪些成分?生:空气有……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空气的成分。

出示课件。

板书:空气的成分。

二、探究活动(一)探究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1.猜想师:任何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大胆的猜想,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空气是一种单纯气体吗?生:是或不是。

(让学生简单说明理由)师: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生:用实验来验证。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燃烧实验。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我们桌子上有哪些器材?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生回答到蜡烛时:师:同学们你看看这三根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吗?生:同样长师:嗯,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

那大家看看这两个塑料瓶有什么特点吗?生:一个大,一个小师:这位同学描述的太对了师:我们怎么设计实验呢?学生大胆讨论猜测2、为了做好实验,同学们必须认真阅读一下实验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找学生读)①注意安全(实验器材要轻拿轻放,点燃蜡烛时要小心)②注意实验卫生(不要把水溅出来,不要打湿蜡烛 )③小组合作,要保持安静。

同学们能做到吗?3、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做的很好,下面我们就赶快开始我们的燃烧实验吧,请大家仔细听实验步骤。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设计-Unit 5 Look at me! 第一课时 译林版(三起)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设计-Unit 5 Look at me! 第一课时 译林版(三起)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设计-Unit 5 Look at me! 第一课时译林版(三起)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围绕“Look at me!”这一话题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关于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形容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学习与“Look at me!”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如name, age, grade等;•学习描述人物特征的形容词,如tall, short, strong, weak等;•通过照片和问答的形式,谈论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外貌特征,提高听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认读与“Look at me!”相关的单词和短语;2.能够掌握描述人物特征的基本形容词;3.能够谈论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外貌特征,如姓名、年龄、身高等;4.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三、教学重点1.正确发音并理解与话题相关的单词和短语;2.掌握描述人物特征的基本形容词;3.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谈论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外貌特征。

四、教学难点1.掌握基本形容词的使用方法;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语言谈论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外貌特征。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单词、图片等;2.学生准备笔和纸,可以在写作时使用。

六、教学环节1. Warming up在开始本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来温习上一次课的知识点,例如询问学生们上次学习的单词和句型,以及其对应的中文翻译。

2. Presentation•第一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能够快速读懂与话题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如name, age, grade等。

并且让学生跟读几遍,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

•第二步,教师在掌握了基本单词之后,引导学生学习描述人物特征的形容词,如tall, short, strong, weak等,并且通过举例子和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形容词的使用方法。

3. Practice•第一步,教师通过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资源介绍一些人物特征的形容词,再让学生用这些形容词描述这些人物,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的形容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上册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上册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3.理解验算的意义,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前引入。

1.第一行:第二行: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倍。

2.填空(1)6的里面有()个3。

6÷3=2(2)32的里面有()个8。

32÷8=4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计算。

二、探究新知问题1:教室里扫地的有4人,擦桌椅的有12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1)阅读与理解他们在干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解答?知道了擦桌椅的和扫地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问题: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2)分析与解答。

擦桌椅的:扫地的:①.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出:要想知道“求12是4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②.把思考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12÷4=3③.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算式的意义。

总结方法: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

(“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数量单位,所以求倍数不用带单位。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

问题2:跳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跳棋的4倍。

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1)阅读与理解请看下面的情景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3情景图)生1:知道跳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跳棋的4倍。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人的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呼吸是生命体存在的重要特征,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呼吸。

本课《人的呼吸》是《人的呼吸和消化》的首课,更是研究人体秘密的基础。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人体内部,他们都会感到新奇。

说到人的呼吸,学生会很想知道“我们用什么呼吸”“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等等的问题。

但此时人体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大大暗箱,要想解释他们的疑问可以通过视频、图文等手段让学生对呼吸系统及呼吸器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第一,感知呼吸: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时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此课之前学生并没有留意过这些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知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第二,呼吸器官:些器官在帮助我们人进行呼吸呢?本部分通过视频及图文让学生对生命体的呼吸器官有详细的认识。

第三,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呢?本部分利用澄清的石灰水对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进行试验,吸入的气体也就是空气不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验证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增多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他们对科学学科很感兴趣。

经过两年多科学学科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有了一些的探索精神。

三年级的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大多都知道人类是用肺呼吸的,但是除了肺这个器官外他们说不清还有哪些器官帮助我们呼吸。

更深层次的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他们更是没有思考过。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

科学态度: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重要性,要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2021年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初探 教学设计

(2021年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初探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都安排了与观察有关的内容。

《搭船的鸟》要求我们学习作者抓住翠鸟彩色的羽毛和身手的敏捷的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金色的草地》要求我们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描写,发现蒲公英早上和傍晚会合拢,中午的时候会张开。

张开的时候,遍地是金黄色。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析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小学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我们和我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更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集体、关注他人,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3、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会与人和平相处、学会与人分工合作,体悟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更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集体、关注他人,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单元课时安排: 总课时 7课时 导读《儿童和平条约》: 2课时 仿读《说声“对不起”》:2课时 语文天地:3课时

儿童和平条约 教学目标: 1、学会认5个生字,学会写9个汉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去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全文,在朗读中体会儿童的美好的心愿。 3、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教学难点: 2

1、有感情地全文,在朗读中体会儿童的美好的心愿。 2、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5个生字,学会写9个汉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去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全文,在朗读中体会儿童的美好的心愿。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观看有关战争的录像。同学们,当你看过这段录像后,你有什么感想?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全世界的儿童和你们有同样的愿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儿童和平条约》。 二、字词教学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数数有几个小节。 (2)出示5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疾、饥、予、恐、惧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疾病、饥饿、给予、恐惧、条约、宣告、仇恨、无家可归、探索 (4)说说“宣告”的意思。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再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并评价。 (3)指名读,并评价。 (4)齐读课文。 (5)小组合作学习: 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由说说:从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 (6)小组学习:朗读、背诵课文 3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试背课文。 1)出示题目: 请你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翻一翻报纸,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战争,有饥饿。 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话想说 2)学生自由说说。 3)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9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教学重难点: 2、书写“约、宣、疾、仇、归、予、探、恐、惧”9个字。 3、抄写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朗读课文《儿童和平条约》。 2、出示5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疾、饥、予、恐、惧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约、宣、疾、仇、归、予、探、恐、惧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指导书写:予(四笔写成),惧(“具”字里面有三横)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

三、赏读课文,领悟中心 交流从收音机、电视、报纸中找到的有关战争和饥饿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再带着这种感受去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思维训练题: (1) 你知道了条约中有哪些内容? (2) 由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六、比较阅读:《11岁姑娘牵起6000万双手》 思考:你从这位11岁小姑娘身上,想到了什么? 一个11岁的小姑娘,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的变化让她感受到城乡孩子之间遥远的距离,她想做点什么来缩短它。小姑娘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倡议,倡议一经发出,产生巨大反响。一种名为“手拉手”的活动迅速在城乡孩子之间展开。迄今为止,全国已经有6850万少年儿童结成“手拉手”对子。这个小姑娘就是当时省会东村里小学学生刘玉玲。 当年的小姑娘如今已经远渡重洋,去寻找自己更广阔的梦想,记者采访了她在石家庄的父母。 刘玉玲最初在太行山老区井陉县读小学。1983年,玉玲随父母搬到石家庄。生活环境变了,学习条件变了,但她还难忘井陉山区的伙伴。1986年,她回了一趟井陉县,教室依旧黑洞洞,桌椅依旧是石板砌的,小伙伴们衣衫依旧褴褛。而当时玉玲石家庄的同学们,却在攀比谁的“六一”礼物好,计划上哪儿去玩。面对如此巨大的城乡差别,刘玉玲被震动了。她想帮助山里的小朋友。 回家后,她和父母说了她的困惑:班里老师每周都拣那么多铅笔头、橡皮,都没同学认领。要是把这些旧的铅笔、橡皮、玩具搜集起来,送给山里的小伙伴,够他们用很长时间的…… 和父母商量后,刘玉玲向同学们倡议,为使贫困山区小伙伴能够上学读书,少吃一根冰棍、少穿一件新衣,捐一些图书、文具,献上一片爱心。1986年5月21日,由刘玉玲执笔的“与老区朋友共享节日快乐”的倡议书,在《中国少年报》发表,十几天内,井陉县团委和文教局就接到全国14个省市寄来的两万多件礼物。这一年,刘玉玲所在的石家庄东村里小学和井陉县雁过口学校结成姊妹学校,他们45名同学和老区同学结成“互帮互学”对子,这就是“手拉手” 5

活动的开端。 发起“手拉手”活动后,刘玉玲当选为首届全国十佳少年。 当时,邓颖超奶奶亲自为她颁发金质奖章。 刘玉玲,石家庄井陉人,1975年1月1日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三好学生,“手拉手”活动创始人。曾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和美国总统,呼吁世界和平。 1986年应邀赴美国纽约,在联合国代表中国儿童签署《世界儿童和平条约》。1989年被评为“中国好少年”、“中国少年之星”和首届“十佳少先队员”。1993年考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交流学院,1997年到文化部工作,2001年定居美国。 五、 说写迁移: 小明吃饭的时候,总是吃一半倒一半,衣服没穿了几天就闹着要买新的,常常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如果你是小明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对他说? 六、作业布置:读课文,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没有战争和武器 没有疾病和破坏 没有仇恨和饥饿 世界和平 没有人人有幸福的家 共同努力 环境优美 共同欢笑 互相帮助

说声“对不起”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11个汉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有效方法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会与人和平相处、学会与人分工合作,体悟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6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11个汉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有效方法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让同学们收集了文明用语,谁能说说你收集到了哪些文明用语,它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按要求自由读书,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精读课文,完成导读图示

请你认真地再读读故事,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怎样的人?请把想到的写下来。 五、品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挨超陆铅措窘陈眶彼歉秒凑谅束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挨打 超越 大陆 铅笔 不知所措 窘迫 陈列 眼眶 彼此 道歉 一分一秒 凑到 原谅 结束 支支吾吾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语,在小组中讨论。

事件 解决方法 你明白了什么 7

(2)提出还不懂的词语,大家解决。 (3)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4)在小组中学习: a自由读课文。 b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c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d讨论: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上什么样的? 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e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的心情。 f指名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4、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说声“对不起”》。 2、出示15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挨超陆铅措窘陈眶彼歉秒凑谅束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铅措陈支吾任秒谅犹豫束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