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综合建设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综合体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综合体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综合体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智慧城市综合体是一种集合了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数据中心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础设施,不仅需要满足城市各项业务运转的需求,还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和高安全性。

二、机房选址1.选择机房的地理位置要靠近智慧城市综合体的中心区域,以便于快速响应各种业务请求。

2.机房选址要尽量避开自然灾害的风险,比如地震、洪水等。

3.考虑机房周边的交通便利性和供电供水条件。

三、机房设计与布局1.机房设计要充分考虑散热与排风的问题,采用合适的空调、制冷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能效性。

2.机房内部要做好密封设计,防止灰尘、湿气等因素对设备造成影响。

3.机房布局要合理划分为网络交换区、服务器区、存储区、电力配电区、UPS区等功能区域,方便管理和维护。

四、设备选型与配置1.选择先进的服务器设备和存储设备,以满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

2.网络设备要具备高可扩展性和高性能,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需求。

3.选择稳定可靠的UPS设备,以保证机房的电力供应稳定,并配置备用发电机组,以应对突发停电等情况。

4.配备完善的监控设备和安全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入侵防护、火灾报警等。

五、网络与通信系统1.建立高速稳定的网络系统,采用光纤布线,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快速性。

2.配备防火墙和网络安全设备,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六、环境监测系统1.配备温湿度传感器、连续气体监测仪等环境监测设备,及时监测机房内的环境参数,并进行预警和报警。

2.安装火灾报警设备和自动灭火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火灾风险。

七、数据备份与容灾1.实施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放在离机房一定距离的安全地点,以应对机房故障或灾害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

2.建立容灾系统,确保在机房遭受损害或无法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切换至备份系统,并保持业务的连续运行。

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企业或组织的信息技术核心,数据中心机房需要确保高效、安全和可靠的数据处理和存储。

本文将从硬件设施、网络设施、技术支持、监控与维护等方面探讨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实践。

硬件设施数据中心的硬件设施包括机柜、电源、空调、防火墙等。

在选择硬件设施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机柜:机柜应具备充足的空间,能够满足设备的安装需求。

同时,机柜的承重能力和层高也需要考虑。

2、电源: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建议采用双路电源供电,以确保设备的不间断运行。

3、空调: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数据中心应采用专业的空调设备,确保机房内恒温恒湿的环境。

4、防火墙:为了防止网络攻击,数据中心应采用高效的防火墙设备,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网络设施数据中心的网络设施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硬件设备、网络安全等。

在选择网络设施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网络拓扑结构: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树型、环型等。

2、网络硬件设备:应选择性能稳定、易于维护的网络硬件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网络安全: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应采用多层次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技术支持数据中心的技术支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化技术等。

在选择技术支持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操作系统: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2、数据库: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如Oracle、MySQL等。

3、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硬件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成本。

常见的虚拟化技术包括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

监控与维护数据中心的监控与维护包括环境监测、设备巡检、故障处理等。

在监控与维护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环境监测:应安装环境监测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实时监测机房的环境状况。

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

流程制度化
将运维流程制度化,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规范 。
流程优化
定期对运维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流程的效率和可 靠性。
3
流程监控与评估
建立运维流程的监控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 决流程中的问题。
运维工具选择
工具功能需求
根据数据中心机房运维管理的实际需 求,选择具备合适功能的运维工具。
工具集成性
工具安全性
数据中心机房将更加注重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建 设,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CHAPTER 02
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
建筑结构与布局
建筑结构
采用钢构架和混凝土结构,确保机房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布局设计
合理规划机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 的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散热效率 。
供配电系统
供电设备
智能监控
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机房环境、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自动 化预警和故障诊断。
自动化运维工具
利用自动化运维工具,如Ansible、SaltStack等,实现自动化部署 、配置管理和故障恢复。
运维流程优化
通过自动化运维流程,简化运维操作,提高运维效率。
新技术的应用
边缘计算
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将 数据存储和分析处理能 力下沉到靠近数据源的 边缘设备上,提高数据 处理效率和响应速度。
数据中心机房通常包括服务器、存储 设备、网络设备等数据处理硬件,以 及相关的软件和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机房的重要性
01
02
03
数据安全
数据中心机房能够提供物 理隔离和安全防护,保护 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篡改或破坏。
业务连续性
数据中心机房能够提供高 可用性和容错能力,确保 企业业务的连续运行。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管理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管理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管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数据中心是企业和机构中心应用系统的关键基础设施,承担着数据存储、处理、传输等核心功能。

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可靠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管理。

一、基础设施建设1.机房机房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其环境应保持在标准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并配备空调、不间断电源等设施,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

机房的设计应考虑安全、防火、防盗等综合因素。

在机房内,应根据设备的功率、重量等要素,合理布局机架、电缆槽等。

2.电力电力系统是数据中心的骨架系统,它对设备的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稳定的电力供应应以备用电源为保障。

在电力系统的设计中,应将设备的功率、电流、电压等要素考虑到,合理选择设备并进行容量设计。

3.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系统是企业信息传输网络的核心,其效率和安全性会直接影响企业信息的管理和保密。

在数据中心中,应布局合理的网线、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机架和配线机架和配线系统对数据中心的实际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机架能够保护设备,防止因机房内的不规范操作而导致损害,同时,它还能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组织和管理。

配线系统应根据数据数量、质量要求等需求,合理布局数据线,并覆盖标识编号,以增强数据传输的管理和运维。

二、运维管理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运维工作中的关键要素。

运维管理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的监控和维护设备的运行状况是数据中心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设备的监控和维护工作应始终紧密联系。

设备监控应覆盖到电力、设备运行、网络传输等方面,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定期进行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可有效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2.信息安全数据中心所承载的信息可能是企业的核心秘密,信息安全管理也是数据中心运维的重要工作之一。

应加强网络安全保护,限制非授权人员的物理访问,实行权限管理,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运维文档和日志管理运维文档和日志对于以后维护管理和故障解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摘要: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方案涉及到各种关键因素,包括位置选择、网络架构、设备选型等。

本文将探讨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的关键要点,并提出一套综合性的建设方案。

1. 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方案对于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2. 位置选择•地理位置:数据中心机房应选择远离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区域,并且便于接入主干网络。

•通信基础设施:应考虑周边通信基础设施的配套情况,确保网络通信畅通无阻。

•供电条件:优先选择供电稳定、可靠的地区,以保证数据中心机房设备正常运行。

3. 网络架构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建议采用分层网络架构,将数据中心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网络设备选型:选择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安全。

4. 设备选型•服务器:选择高性能、低功耗的服务器,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

•存储设备:选择高速、高容量的存储设备,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网络设备:选择支持高密度部署、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以满足数据中心的网络需求。

5. 环境监控与安全措施•环境监控:配备温度、湿度、烟雾监测设备,及时发现环境异常并采取应急措施。

•安全措施:设立严格的机房准入控制、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性。

6. 运维管理•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设备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备份策略: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保障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结论综上所述,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位置选择、网络架构、设备选型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关键因素,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安全运行。

机房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哪些内容?如何报价?

机房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哪些内容?如何报价?

机房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哪些内容?如何报价?数据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机房建设中重要的⼀个环节,机房设计与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各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阻。

计算机机房既要保障机房设备安全可靠的正常运⾏,延长计算机系统使⽤寿命,⼜能够满⾜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

所以,⼀个合格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应该是⼀个安全可靠、舒适实⽤、节能⾼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机房。

⼀、机房建设⽬标与要求1、机房案例要求xxx机房⾯积⼤约为50m2左右,拟改造成国家标准机房,作为⼤楼的数据中⼼。

中⼼机房按功能划分配电区、⽓体灭⽕区、⽹络机房、主控间、办公间。

2、数据中⼼机房建设⽬标京南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机房的需求,将设计⽬标分析如下:机房建设将以国家A类标准进⾏建设。

机房⼟建装修设计(将满⾜机房防尘、防潮、抗静电、电磁屏蔽等机房环境需求)。

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将满⾜机房⾼质量、持续、稳定供电需求)。

机房精密空调系统设计(将满⾜机房温度调节、湿度调界、风量调节等需求)。

机房安全系统(将满⾜机房防盗、门禁、防雷接地、消防灭⽕等物理安全需求)。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将满⾜机房设备运⾏情况监控)。

机房KVM管理(将满⾜机房内服务器、⽹络设备管理需求)。

⼆、装修标准1、设计依据《电⼦计算机场地通⽤规范》(GB/T-2887)《电⼦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9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规范》(GB 6650)《⾼层民⽤建筑设计防⽕规范》(GB 5004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规范》(GB 50222)《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电⼦计算机机房施⼯及验收规范》(SJ/T)《建筑装饰⼯程施⼯及验收规范》(JGJ 73-91)《民⽤建筑⼯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设计要求装修需要满⾜防⽕、防静电、防尘、防盗、防噪⾳、屏蔽需求.3、地⾯装修说明数据中⼼机房地板铺设⾼度为0.35⽶,为空调下送风和强弱电管道预留空间,机房地板采⽤华东环球优质600X600全钢耐磨抗静电地板,在⽀架下边刷粘和漆,在地板下边在UPS区域加固,并做散⽴⽀撑,分载UPS承重问题,办公区采⽤⾼档⽊地板。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在时代背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已成为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数据中心作为企业存储数据、运行业务的基础,其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概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是指包括电力、冷却、网络、安全以及机房硬件等方面的设施。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是电力和冷却。

电力方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电量负载方式,及供电备份等问题,同时还要满足设备的一系列工作机制要求。

目前比较流行的电力设备是UPS和PDU,后者是将从不同UPS中获取的电源合并起来。

冷却方面应该结合设备密集度,选用合适的冷却方式,网页式的冷却系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方式,且兼顾功耗低和安装方便的特点。

网络方面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数据中心内的设备需要保持稳定的网络连接,以及充足的宽带带宽,从而保证用户数据的正常传输。

数据中心的安全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

数据中心应该采用多层安全,既要防范外部攻击,也要防备内部人员的随意操作。

机房硬件方面,应该考虑机房的预留空间以及机柜的大小和分布,以及是否设有(管理)系统软件等问题。

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应该遵守以下原则:1. 可用性高2. 简单易用3. 方便扩展4. 符合安全要求5. 成本控制6. 易维护以上六点是基本目标,其中第一和第四点是重中之重。

因为如果数据中心所提供的服务超出了承受的能力,就会发生服务不可用的情况,而数据的安全问题则是业界公认的首要问题。

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数据中心的技术建设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 机架空间优化机架是包含服务器等部件的设备容器,而机架空间优化的目标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并节约机架空间。

2. 机房冷却技术机房内的设备如果运行过久会造成温度过高的问题,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冷却技术进行调节。

3. 易可维护的固件结构固件结构应该是一种易于维护的结构,以减轻管理员的维护工作负担,从而做到系统的稳定性。

4. 机房网络优化机房网络优化是解决数据中心网络瓶颈的有效手段,优化技术包括物理架构优化、IP地址管理优化、交换机配置的优化、网络带宽限制的优化等等。

数据中心建设技术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技术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技术方案一、选址规划数据中心的选址是建设的首要步骤,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要选择电力供应稳定、电价合理的地区,以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降低运营成本。

其次,地理位置应具备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便于与外部网络连接。

此外,还需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质灾害风险等。

避免选择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

同时,为了便于维护和管理,选址应尽量靠近企业的主要业务区域。

二、基础设施建设(一)建筑结构数据中心的建筑应具备良好的承重能力和抗震性能,采用防火、防潮、防尘的材料。

内部布局要合理,划分出设备区、操作区、监控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二)电力系统电力供应是数据中心的命脉。

应配备双路市电接入,并设置备用发电机组和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以保障在市电故障时仍能持续供电。

同时,要进行合理的电力分配和管理,采用智能配电柜等设备,提高电力使用效率。

(三)制冷系统为了保证服务器等设备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运行,制冷系统至关重要。

可采用风冷、水冷或液冷等方式,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冷方案。

同时,要做好机房的热通道和冷通道隔离,提高制冷效果。

(四)消防系统数据中心内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扑灭火情,保护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三、网络架构(一)核心层核心层负责高速数据传输和路由转发,应采用高性能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具备大容量、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点。

(二)汇聚层汇聚层将多个接入层设备连接到核心层,起到汇聚和分发数据的作用。

(三)接入层接入层直接连接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终端,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同时,要采用冗余设计,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部署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性能和故障,及时进行处理。

四、服务器与存储系统(一)服务器选型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类型,如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或刀片服务器。

考虑服务器的性能参数,如 CPU、内存、存储容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方案二 曙光CA2000系统
柜系统原理
+
水冷机柜系统:以水 作为冷媒,将外部水 冷机组提供的冷却水 经由管道输送到室内 设备,解决服务器设 备散热。
曙解光决水方冷案机柜二系统曙指光标CA2000系统
• 柜内换热器 7U/19”标准部件,42U柜内有效空间35U • 单机柜最大制冷功率20KW • 气密性封闭柜体,无尘设计,降噪设计,保证系统噪声低于50dB • 采用国际标准通用冷水机组和水泵,完善的机组配置方案,支持N+1冗余 • 双冗余管路和水泵设计,可靠性更高 • 机柜内部温度自动监测和控制 • 后门自动转速控制的热插拔3+1冗余风扇 • 每台机柜独立的监控系统模组,百兆以太网构成监控管理网络 • 集成一体化的高可靠控制系统,独立的监控主机,与GRIDVIEW的软件接 口,实现与服务器的一体化管理。 • 智能卡控制自动柜门开启 • 阀门、水泵、水温和流速监测系统,漏水监测系统,冷凝水排除系统 • 内部自动火灾监测和自动惰性气体灭火装置 • 高X宽X深:2000mmX600mmX1300mm • 重量:230kg,冷却水重9kg
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综合建设
1 曙光公司介绍 2 曙光云座系统介绍 3 曙光机房解决方案介绍 4 部分成功案例
IT数据中心制冷问题
传统机房的散热方案
目前,大多数的数据中心都采用架空地板+精密空调的方式来为设备提供冷却
热岛的出现
制冷不均匀造成了系统MTBF的降低
最大制冷能力 : 1,100 – 1,500 W/m²= 3 - 5 kW / rack
混乱
2KW 存在 3年 ±3~5℃ 否 否 不统一
解决方案二 曙光CA2000系统
• 型号
– CA2000(冷冻水型)
• 显冷量:20KW • 风量:4000m3/h • 送风方式
– 机柜一体封闭式 – 机柜密度:<20KW
解决方案二 曙光CA2000系统
水冷机柜的结构
1.前门 2.热交换模 块 3.风扇后门 4.侧门 5.冷风出口
2008
1.000
100 1972 1977 1001.090802.000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100.000.000
Number of Transistors Speed in kHz
30
10.000.000 10.000.000 1.000.000 1.000.000
小计:设备总功耗=750+114+75.6+50=989.6KW
二、冷却设备功耗:
水冷相关设备: 水泵
2
12.5 KW/pcs
100.000 100.000
10.000 10.000
2010
1.000
1.000
N
N
S
100
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0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单机柜功耗逐年提升(单位:KW)
摩尔定律:密度越来越高、散热量提 升、总功耗提升
(CFD)模拟测试结果
配备CRAC(风冷精密空调)的机房上、 中、下部CFD模拟结果
1.机房内部不同区域温度场差异很大 2.不同的水平高度温度场差异很大 3.局部出现过热,造成系统局部散热 不良而影响系统总体可靠性 4.空调机占用了25%的机房面积
面临的主要问题
10.000
20
5
2000
10
2004
占空间
1.空调设备和管道 占用了大量宝贵的 机房空间 2.风道设计要求机 房的地板和天花板 留出大量空间
传统的机房制冷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今天IT 系统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
解决方案
新一代的信息系统面 临许多挑战,提高系 统使用效能是关键。 而能效又是影响系统 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
更高的计算密度 造成更高的功率 密度
随着机柜密度的不断提升 水平送风结合气流分离的散热方式将是未来高性能计算的主流散热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 曙光CA1000系统
空调类型 制冷量 设备尺寸(宽*深) 占地面积 显热比 风量
气流组织
能够解决的单机柜密度 机柜温度梯度 设计寿命 控制精度 是否支持低温启动 是否支持来电自启 与集群系统的统一性
空调系统占用了 宝贵的机房空间
机房冷却系统的 能耗巨大,而能 效却很低
新的制冷解 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 曙光CA1000系统
• 型号
– CA1000F(氟利昂型)
• 显冷量:35KW • 风量:7000m3/h • 送风方式:
– 柜门通道封闭式 – 密闭气流的水平送风模式 – 最高机柜密度10KW
解决方案一 曙光CA1000系统
传统冷却方式的不足
局部过 热
1.由于空间大,无 法进行精密的气流 设计,造成局部的 热岛 2.机柜内部也出现 温度不均匀的情况 3.热岛的出现降低 了系统的可靠性
能效低
1.制冷能耗利用率 只有60% 2.传输过程造成大 量能量损失 3.整个机房制冷耗 能严重
难以管 理
1.空调与IT系统 无法协调工作, 故障和应急处理 困难 2.空调需要专业 人员的维护
节能实例
以曙光5000A为例,计算“刀片+水冷”系统与“机架+精密空调”系统在能耗、空间占用的对 比:
刀片+水冷系统
机架+精密空调系统
项目 一、设备功耗:
数量
发热量
刀片用水冷机柜
30
25 KW/rack
胖节点用水冷机柜
12
12 KW/rack
水冷机柜
42
1.8 KW/rack
网络机柜
10
5 KW/rack
一体化系统设计,包括空调、机柜排级配电、机柜、一体化线槽、 除湿除尘机。
解决方案一 曙光CA1000系统
曙光C1000系统空调
- 冷热通道分离,气流组 织有序 ;
- 就近精确送风,循环风 阻小、风量大 ;
- 不同高度进风温度均衡; - 制冷效率高、系统噪音
低; - 可以解决最高单机柜
10KW的散热需求 。
曙光C1000空调
38KW 600*1200 0.72 高 7000m3/h 有序 无冷热气流短路 10KW 不存在 10年 ±1℃ 是 是 统一
下送风精密空调
33KW 850*875 0.74375 高 10000m3/h 有部分冷热气流短 路 5KW 存在 10年 ±1℃ 是 是 不统一
舒适性空调 28KW 1200*400 0.48 低 4000m3/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