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6套)
江苏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孙权劝学》对比阅读(上)(一)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偶成(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令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权谓.吕蒙曰:(2)见.往事耳:(3)及.鲁肃过寻阳:(4)即更.刮目相待: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愿为.市鞍马(《木兰诗》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但微颔之.(《卖油翁》)D.结友而.别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卿今者才咯,非复吴下阿蒙!4.以上两文都有劝学之意。
两者劝说的方法和目的有何不同?(4分)1.【答案】(4分)(1)告诉,对…说(2)了解(3)到,等到(4)重新【解析】本题属文言实词积累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实词的含义,并学会课内外迁移。
此题中“谓”意思是“告诉,对…说”,“见往事耳”的“见”便是“了解”的意思;“及”意思是“到,等到”,课本中“更”便是“重新”的意思,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平时就注意积累与辨别。
2.【答案】A【解析】本题属文言实虚词积累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蒙辞以军中多务”和“徐以杓酌油沥之”中的“以”都是“用”;“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为”是“成为”,“愿为市鞍马”的“为”是“为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之”是无实际意义,是结构助词,“但微颔之”的“之”是“它,指这件事”;“结友而别”中的“而”是“然后”,“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而”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然而”。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关于孙权劝学的阅读及答案【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
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A.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3.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成语:4.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答案:1.C. 2.涂通“途”;邪通“耶”。
3.①读书具分别炻日,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算法呢!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忙,都要学习《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6套)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通“尚”,还。
14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子之.教我御(无实意)C.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1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14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146.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43.C144.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145.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146.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后附答案)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一)【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传》)1.断句(用/画两处)(2分)冬 者 岁 之 余 夜 者 日 之 余 阴 雨 者 时 之 余 也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②见.往事耳( ) ③即更.刮目相待( ) ④有人从.学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的?(4分)风,培养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分)5.【甲】【乙】两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两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4分)(一)1.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2.当道,当权到,等到穷尽,指学完以为,认为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乙】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部编本《孙权劝学》课内外对比阅读(13篇)

部编本《孙权劝学》课内外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1.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2分)陈康肃公善射2.解释下列加点词意思(4分)①释.担而立()②笑而遣.之()③蒙辞.以军中多务()④见.往事耳()3.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结合全文,说说【甲】文中"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包含了哪些意味?(6分)5.【甲】文中的陈公、卖油翁和【乙】文中的吕蒙都在某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请你从他们三人的身上提炼出一句有哲理的话作为你的座右铭。
(4分)1.(2分)陈康肃公|善射2.(4分)放下、打发、推托、了解3.(6分)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4.(6分)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不好意思),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第4课《孙权劝学》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①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吕蒙传》【注释】①恚(huì):愤怒地、生气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但当涉猎..(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依.姊夫邓当( )(4)窃.随当击贼(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B.以.钱覆其口C.归以.告蒙母D.以.刀劈狼首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不探虎穴,安得虎子?4.从【甲】【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乙】张咏①劝学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不足尔。
”及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⑤。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注释】:①张咏:宋朝初年名臣。
①准:寇准,宋初宰相。
①学术:学问。
①出陕:出任陕州知州。
①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2)即更刮.目相待刮:(3)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 徐:(4)及.准出陕及: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22部编版语文七下文言文阅读练习(1)《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带答案)

C.齐威王欲将孙膑/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D.魏果去邯郸/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2.以下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B.刑/馀之人/不可
C.君/不假设/引兵疾走大梁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4. 甲乙两文都有“劝〞,请分别概述两文“劝〞的内容,并结合原文分析“劝〞的结果。
【答案】
1.D
2.C
3.〔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现在魏国与赵国相攻打,精兵锐卒必定在国外竭力作战,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
《孙权劝学》比照阅读〔上〕
〔一〕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令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D.结友而别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卿今者才咯,非复吴下阿蒙!
4.以上两文都有劝学之意。两者劝说的方法和目的有何不同?〔4分〕
1.【答案】〔4分〕〔1〕告诉,对…说〔2〕了解〔3〕到,等到〔4〕重新
《孙权劝学》知识点综合练习对比阅读(含答案)

《孙权劝学》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自以为..()大有所益(5)及.()鲁肃过寻阳(6)即更.()刮目相待(7)蒙乃.()始就学(8)权谓.()吕蒙曰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2)见往事耳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3)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孰若孤孤: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即更刮目相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通“尚”,还。
14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子之.教我御(无实意)C.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1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14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146.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43.C144.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145.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146.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
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06.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但当.涉猎卿今当.涂掌事B.永乃.发愤读书蒙乃.始就学C.唯.闻女叹息唯.傅修期耳D.但当涉猎..经史..涉猎107.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B.蒙辞以.军中多务以.我酌油知之C.结友而.别而.钱不湿D.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自.钱孔入108.下面朗读节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B.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D.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109.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110.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答案】106.A107.D108.B109.(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2)洪仲严厉的责备他,不帮他回信。
110.①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②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仲淹掌学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
晏殊请掌府学。
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
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
往往潜至斋舍诇①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②:“适疲倦,暂就枕耳。
”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
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
由是四方从者辐凑③,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注释)①诇(xiònɡ):看。
②绐(dài):欺骗。
③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
50.《孙权劝学》选自______该书是宋(朝代)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5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欲.知其难易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勤劳恭谨,以.身先之C.①蒙乃.始就学②其人不能对,乃.罚之D.①及.鲁肃过寻阳②及.所当用意5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但当涉猎..______(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3)见有先寝者,诘.之______(4)适疲倦,暂就.枕耳______5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54.(甲)文中提倡的读书方法和(乙)文中提到的学习写作的方法很值得借鉴,试加以概括。
【答案】50.《资治通鉴》司马光51.D52.(1)粗略的阅读(2)擦拭(3)责问(4)靠近53.(1)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2)(范仲淹)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
54.广泛阅读;仿写(四)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
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
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权从.之。
蒙荐甘宁升城督。
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
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窃:私下里,私自。
②拔:攻下;攻取。
③缘:攀援。
④张辽:曹军将领。
4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2)权从.之(________)(3)闻.城已拔(________)(4)还屯.寻阳(________)50.翻译下面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51.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吕蒙的形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甲文: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有所成;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B.乙文:孙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侧面表现出吕蒙的才略过人。
C.乙文:“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印证了吕蒙“外援必至”、“不移时可拔”的论断,侧面衬托出他的战略眼光,料事如神。
D.乙文:吕蒙推荐的甘宁身先士卒,从正面表现出吕蒙的善荐人才。
【答案】49.(1)另外(2)听从(3)听说(4)驻扎50.(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敌人城防已经修好,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取(皖城)。
51.D(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课文《孙权劝学》)(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选自《宋史·苏洵传》)6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B.蒙辞/以军中多务C.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三十二篇D.岁余/举进士6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锐不可当B.大有所益开卷有益C.见往事耳往事依旧D.刮目相待刮骨疗毒6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悉.焚常所为文(_________)②闭户益.读书(__________)③既.出(______)64.翻译句子①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②一时学者竞效苏轼为文章。
65.通过对(甲)(乙)两文的阅读,你有什么启示?【答案】61.B62.B63.悉:全、都益:更加既:副词,已经,表示“出”动作的完成64.①翰林学士欧阳修将他们父子三人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②一时间,学者们写文章都仿效苏氏文风。
65.①不能因为事务繁忙就放弃学习,多学习是有帮助的。
②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努力学习。
不要放弃学习。
(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项籍弃书捐剑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②。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③知其意,又不肯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