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合集下载

汉宫秋

汉宫秋

【鸳鸯煞】我索大臣行说一个推辞谎,又则怕笔尖儿那伙编修讲。不见他花朵 儿精神,怎趁那草地里风光?唱道伫立多时,徘徊半晌,猛听的塞雁南翔,呀呀的 声嘹亮,却原来满目牛羊,是兀那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下) (番王引部落拥昭君上,云)今日汉朝不弃旧盟,将王昭君与俺番家和亲。我将 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坐我正宫。两国息兵,多少是好。众将士,传下号令,大众起 行,望北而去。(做行科)(旦问云)这里甚地面了?(番使云)这是黑江,番汉 交界去处。南边属汉家,北边属我番国。(旦云)大王,借一杯酒望南浇奠,辞了 汉家,长行去罢。(做奠酒科,云)汉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来生也。(做 跳江科)(番王惊救不及,叹科,云)嗨!可惜,可惜!昭君不肯入番,投江而死。 罢罢罢!就葬在此江边,号为青冢者。我想来,人也死了,枉与汉朝结下这般仇隙, 都是毛延寿那厮搬弄出来的。把都儿,将毛延寿拿下,解送汉朝处治,我依旧与汉 朝结和,永为甥舅,却不是好?(诗云)则为他丹青画误了昭君,背汉主暗地私奔; 将美人图又来哄我,要索取出塞和亲。岂知道投江而死,空落的一见消魂。似这等 奸邪逆贼,留着他终是祸根;不如送他去汉朝哈喇,依还的甥舅礼,两国长存。 (下) 在此曲中,作者通过虚构昭君投江这一情节,使剧情发展到高潮。同时剧情也在这里 结束。表现出昭君品质高洁,独具卓识,为了国家安危,民族尊严而牺牲爱情和生命, 同时她的投江也表现了她勇于维护她和汉元帝之间的爱情。
人物形象
汉元帝: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作为一 国之君,竞保护不了自己宠爱的一个妃子
王昭君:乱臣贼子横行天下时代的牺牲品。 她相貌美丽、品质高洁、独具卓识、能为国 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尊严而牺牲自己爱情和生 命的巾帼英雄。
歷 史
《 后 汉 书 南 匈 奴 传 》
从之 呼 失 帝 明 女 行 见 以 呼 帝 昭 胡, 韩 信 见 汉 以 。 御 赐 韩 时 君 俗昭 邪 , 大 宫 示 呼 , 之 邪 , 字 ,君 死 遂 惊 , 之 韩 积 。 来 以 嫱 遂上 , 与 , 顾 , 邪 悲 昭 朝 良 , 复书 阏 匈 意 景 昭 临 怨 君 , 家 南 为求 氏 奴 欲 斐 君 辞 , 入 帝 子 郡 后归 子 。 留 回 丰 大 乃 宫 敕 选 人 单, 代 生 之 , 容 会 请 数 以 入 也 于成 立 二 , 竦 靓 , 掖 岁 宫 掖 。 阏帝 , 子 然 动 饰 帝 庭 , 女 庭 初 氏敕 欲 。 难 左 , 召 令 不 五 。 , 焉令 妻 及 于 右 光 五 求 得 人 时 元 。 。 , "

诗歌鉴赏技巧高考试题学生版(四)

诗歌鉴赏技巧高考试题学生版(四)

高三诗歌鉴赏技巧类知识梳理(第二辑)[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6分)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

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

2023届浙江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word版 有答案)

2023届浙江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即事感怀类(word版 有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即事感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元好问(金朝)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

春风都属富家郎。

西园①何限相思树②,辛苦梅花候海棠。

【注】①西园:原指铜雀园,三国魏曹植置之,以招文士,这里指文士雅集的庭园。

①相思树:出自东晋干宝《搜神记》,后以此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候馆灯昏雨送凉”既点明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也渲染了氛围,体现了传统的诗词开头方式。

B.“今夜还如昨夜长”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受着相思的煎熬,故觉夜长;二是夜夜相思,不止一天了。

C.结尾两句意为将像梅花那样熬过寒冬,迎来海棠开放的春天,在自我宽慰中,希望与悲感交织。

D.这首词用词绮靡甜腻,语言含蓄绮丽,富有表现力。

2.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①南宋·戴复古②龙山行乐③。

何如今日登黄鹤。

风光政要人酬酢。

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

江山登览长如昨。

飞鸿影里秋光薄。

此怀祗有黄花览。

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

【注】①公元1213年10月,宋遣真德秀使金议和,可能吴为副使,戴复古在他出发前在武昌黄鹤山设宴为他送行,酒筵上戴复古写了这样一阕词。

①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①东晋时期,大将军桓温重阳节到龙山游玩,并设宴畅饮。

席间孟嘉帽子被风吹落,桓温让参军孙盛写一篇文章与他的帽子放在一块嘲笑他,孟嘉立即从容地写出一篇理由充分的答文,此时龙山已沦陷。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开头既交代了时间、地点,更表明词人对朋友可能出使金国议和的反感。

B.上阕尾句,看似是对归隐的怀疑,实则表明心志,至少酬酢江山比出仕媚敌好。

C.“长如昨”,写江山亘古如斯,“秋光薄”,写秋意悲凉,暗含和朋友离别的苦闷。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注释、译文、赏析与阅读练习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注释、译文、赏析与阅读练习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注释、译文、赏析与阅读练习《汉宫秋》第三折中【梅花酒】一曲由于其独特的曲牌特征配以对仗、顶真手法,将汉元帝的所见所思之境、与昭君的离愁别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成为元曲中的神来之笔。

本文对此曲详加注释和分析,并参照原文音韵译成现代汉语,文后附有相关练习和参考答案。

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4)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隐居于杭州。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现存杂剧7种,其中《汉宫秋》是元代著名的历史剧,根据历史上昭君和亲的事迹改编而成。

原文选段【梅花酒】1 呀!俺(ǎn)向着这迥野(jiǒng yě)悲凉2。

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shuò)3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hóu)粮4,打猎起围场5。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6。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luányú)返咸阳7。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8;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9;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释1.曲牌名。

2.俺: 方言,我,我们。

向着:对着。

迥野: 旷远的原野。

3.犬褪得毛苍: 快到冬天时狗就会脱掉外层的毛,更换绒毛,用来抵御严寒。

苍:灰白色。

搠:执,持。

4.糇粮:干粮;食粮。

5.围场:设围狩猎的场地。

6.河梁:桥梁。

《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后以“河梁”借指送别之地,这里借用来表示和昭君依依惜别。

7.部从:部属,随从,指匈奴和亲的队伍。

銮舆:皇帝的车。

咸阳:指都城长安。

8.回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椒房:未央宫皇后嫔妃居室,以椒和泥涂壁,使温暖、芳香,并象征多子。

9.寒蜇:寒蝉。

译文呀,我对着这广阔的原野感到悲伤和凄凉。

山东省临沂市历届古诗鉴赏

山东省临沂市历届古诗鉴赏

山东省临沂市历届古诗鉴赏第一篇:山东省临沂市历届古诗鉴赏2008年临沂市中考语文4.古诗文默写。

(6分)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而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却只了了十字:“汝果欲作诗,工夫在诗外。

”后学者普遍认为,这诗外“工夫”主要体现为伟大的爱国思想、宽博的恤民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明晰的责任意识和坚强的民族气节等。

也正是有了这种种诗外的“工夫”,才有了无数启人智慧、教人向善、催人奋进的妙文佳句。

上面画横线的短语分别代表了诗外“工夫”的6个不同角度,请你任选其中5个角度,各默写出一个与其内容相符或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①爱国思想:②恤民情怀:③道德情操:④理想信念:⑤责任意识:⑥民族气节: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2,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不知)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满江红》4.提示:本题共6分。

每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其中4句得5分,答对5句得6分,多做不加分。

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4.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

(8分)读下面一副对联,从下联中任选四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了同一句他作品中的诗文句子。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示例:相如赋——司马相如——“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 ① ② ③ ④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4.伟大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文明光焰万丈。

千百年来,“信念、责任、崇高、坚毅、无私、博爱、和睦、克己、宽容”等词语,不仅闪耀在文化典籍中,也熔铸成了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和高贵品格。

远走高飞,背景离乡的解析

远走高飞,背景离乡的解析

远走高飞,背景离乡的解析
远走高飞:向远处走;向高处飞。

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近义词有:扬长而去、逃之夭夭、金蝉脱壳,反义词有:蜂拥而至、接踵而来、源源而来,远走高飞是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含贬义。

远走高飞的详细解释:
成语释义:向远处走;向高处飞。

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背井离乡:“背”是离开的意思,“井”是指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

因此背井离乡的意思是就是说离开家乡到外地。

这一成语最早是出自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第三折:“背景离乡;卧雪
眠霜。

"
背并离乡在句子中一般是用作遭语,定语,指不得已而离别家乡。

Z891-作业与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上)

Z891-作业与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上)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上)第一章元曲的形成和兴盛一、填空题(每空1分):1、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从先秦()、汉魏()、隋唐()发展到宋代院本,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2、元代创作的剧本,数量颇多。

据统计,现存剧本名目,杂剧有()多种,南戏有()种。

3、元代戏曲包含( )和( )两种主要形式。

4、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 )、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心在( )。

5、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把散曲分为三品,一曰清深,二曰(),三曰婉丽。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元曲三、简答题(每个10分):1、元杂剧的体制特征是什么?2、元曲创作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每个20分)1、元戏剧创作兴盛原因分析。

第二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1、宋代因城市经济的繁荣、瓦舍勾栏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听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与()的特点。

2、在宋代,说话已明显分为四家,即小说、()、()和合生。

3、“话本”的称谓,可能在()代已经出现。

4、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为()。

5、今存的宋元说经话本,只有无名氏的()。

6、()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7、宋元小说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对爱情生活的追求。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诸宫调2、说话三、简答题(每个10分):1、小说“话本”的体制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每个20分):无第三章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一、填空题(每空1分):1、关汉卿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薄》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

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 )。

2、()是元代曲坛上创作成就最伟大的杂剧作家,他的杂剧作品标志着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而走向艺术成熟的标志。

3、关汉卿《窦娥冤》杂剧中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是( )、( )、( )。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无三、简答题(每个10分):1、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思想内容是什么?2、关汉卿杂剧创作呈现出什么样的语言特色?四、论述题(每个20分)1、关汉卿杂剧创作的剧场性特征。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散曲)检测:第4单元-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Word版含解析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散曲)检测:第4单元-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Word版含解析

21 马致远散曲二首【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邓玉宾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

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

万里玉门关,七里钓鱼滩。

晓日长安近,秋风蜀道难。

休干,误杀英雄汉。

看看,星星两鬓斑。

【内容赏析】这首《闲适》小令抒写了作者厌倦世事、向往“闲适”生活的心绪,反映出对元统治的不满。

连用班超、严子陵、李白等典故,阐明对仕途生活的厌弃。

风格豪放,音韵铿锵,颇有阳刚之气。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常识·速览][识作者]元曲第一家——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约1321),名不详,字致远,号东篱。

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

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

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

马致远作杂剧15种,今存7种。

散曲有小令115,套数16,残套7。

在整个元代,他是个多产作家,其散曲声誉极高。

朱权《太和正音谱》说其曲“不可与凡鸟共语,宜列群英之上”,被推为元曲家第一。

[探背景]这是马致远写的八景小令中的一首。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景,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马致远所描写的八景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

这首小令在写景中透露出隐逸情致。

[文本·精析]1. 有人说本曲“一笔一景,曲中有画”,本文是如何层层写景的?【答案】层层描景,使山市晴岚景象鲜明突出。

此曲题为“山市晴岚”,从曲中画面看,作者所写的是以“山市”为背景的“晴岚”。

“花村外,草店西”首先展现的是“山市”,是鲜花盛放的村庄与商业性的草店。

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霁”所写的是视觉中的山市景象。

其中虽有雨过天晴的描写,但尚未直接写晴岚,只是为晴岚的描写铺垫。

第四句写残照中的四围山色,其中虽有晴岚在,但未直接写出。

直至第五句“又添铺翠”出现,作者才把晴岚及其造成的景致和盘托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宫秋·第三折(节选)
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番使①拥旦上,奏胡乐科,旦云)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入宫中,被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②,送入冷宫;甫③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献与番王形像④。

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

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⑤”(驾引文武内官上,云)今日灞桥饯送明妃,却早来到也。

(唱)【双调·新水令】锦貂裘生⑥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

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

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⑦!
(云)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

(唱)
【驻马听】宰相每⑧商量,大国使⑨还朝多赐赏。

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儿出外也摇装⑩。

尚兀自渭城衰柳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

偏您不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⑪在琵琶上。

(做下马科)(与旦打悲科)(驾云)左右慢慢唱者,我与明妃饯一杯酒。

(唱)
【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⑫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⑬。

朕本意待尊⑭前挨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⑮,您则与我半句(元)马致远儿俄延着唱。

(番使云)请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

(驾唱)
【落梅风】可怜俺别离重,你好是归去的忙。

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⑯上?回头儿却才魂梦里想,便休题贵人多忘⑰。

(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

(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驾唱)
【殿前欢】则什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

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⑱,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⑲又横心上。

看今日昭君出塞,几时似苏武⑳还乡?
(番使云)请娘娘行罢,臣等来多时了也。

(驾云)罢罢罢!明妃,你这一去,休怨朕躬也。

(做别科,驾云)我那里是大汉皇帝!(唱)
【雁儿落】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㉑,全不见守玉关㉒征西将。

那里取保亲的李左车㉓,送女客的萧丞相㉔?
(尚书云)陛下不必挂念。

(驾唱)
【得胜令】他去也不沙架海紫金梁㉕,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郎㉖。

阡陌您也要左右人扶侍,俺可甚㉗糟糠妻下堂!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㉘。

今日央及煞娘娘㉙,怎做的男儿当自强!
(尚书云)陛下,咱回朝去罢。

(驾唱)
【川拨棹】怕不待放丝缰,咱可甚鞭敲金镫响㉚。

你管燮理阴阳㉛,掌握朝纲,治国安邦,展土开疆;假若俺高皇㉜,差你个梅香㉝,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恁春风㉞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㉟。

(尚书云)陛下,不必苦死留他,着他去了罢。

(驾唱)
【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㊱!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

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

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犬褪得毛苍,人搠㊲起缨枪,
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㊳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㊴,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

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尚书云)陛下,回銮罢,娘娘去远了也。

(驾唱)
【鸳鸯煞】我索大臣行说一个推辞谎,又则怕笔尖儿那伙编修㊵讲。

不见他花朵儿精神,怎趁那草地里风光?唱道伫立多时,徘徊半晌,猛听的塞雁南翔,呀呀的声嘹亮,却原来满目牛羊,是兀那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

(下)
【作品注释】
①番使:指匈奴使者。

②点破:指画得不美。

③甫:刚刚。

④形像:指画像。

⑤“红颜”二句:语出欧阳修《明妃曲》。

⑥生:语气助词,加重语气。

⑦承望:想到。

⑧每:们。

⑨大国使:指匈奴的使者。

⑩摇装:或作遥装,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风俗。

远行者在离家前,选吉日出门,亲友送至江边,被送者上船一会儿又折回来,改日再正式启程。

⑪撮:弹瑟琶的动作。

⑫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人以此为送别曲。

因诗中有“阳关”二字,故称《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⑬玉觞:玉制的杯。

这里代指酒。

⑭尊:樽。

⑮劣了宫商:坏了宫商。

指弹得不好。

宫和商是古代五音中的两种,这里代指音乐。

⑯李陵台:李陵是汉代名将,兵败后投降匈奴。

李陵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波罗城。

⑰贵人多忘:即贵人多忘事。

⑱椒房:古代皇后所住的地方。

因以椒(一种香料)和泥涂壁,故称。

⑲兜的:陡然,突然。

⑳苏武: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达十九年后才回汉朝。

㉑别虞姬楚霸王: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战败后,与其妾虞姬诀别,感慨无限,十分凄凉。

㉒玉关:玉门关。

这里是泛指。

㉓李左车:汉初著名的谋士。

㉔送女客:古代婚礼规定,女子出嫁时,家中有一人陪送至夫家,这人称为送女客。

萧丞相:即萧何,也是汉初著名的谋士和丞相。

㉕架海紫金梁:元杂剧中常以此比喻国家栋梁。

㉖铁衣郎:指穿铠甲的战士。

㉗可甚:可堪,实际上就是不可堪(忍受)。

糟糠妻下堂:指休掉妻子。

这里是反用“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说法。

糟糠妻,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㉘小鹿儿心头撞:形容心情因害怕而惴惴不安。

㉙娘娘:指王昭君。

㉚鞭敲金镫响:元人常用“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来形容得胜后的情景,这里用来形容回宫时的情形。

㉛燮理阴阳:调和阴阳,比喻治理国政。

过去都将燮理阴阳看做宰相的当然责任。

㉜“假若”句:意思是如像汉高祖刘邦那样艰苦奋斗。

高皇,指汉高祖刘邦。

㉝梅香:元杂剧中对婢女的通称。

㉞春风:比喻皇帝的恩泽。

画堂:古代的宫殿均饰有图画,因以称宫殿为画堂。

又汉代未央宫中有一堂名画堂。

㉟一字王:辽代封王用一个字的,地位最高,如赵王、魏王。

两个字的则次一等,如兰陵郡王。

汉代无此制度,这里是借用。

㊱兀良:衬词。

有时亦用作指示代词,犹兀那。

㊲搠:刺、扎(多见于早期白话)。

㊳銮舆:也叫銮驾,指旧时皇帝的坐驾等。

㊴寒螀:古书上说的一种蝉,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鸣叫。

㊵编修: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国史等书籍。

【作品分析】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描写的是汉元帝与王昭君之间的爱情故事。

此折是全剧的高潮,主要写的是汉元帝屈服于重压压境的含悲忍辱为昭君送别的场景和昭君在灞桥留汉衣、于边境投黑江的悲剧性情节,从而细致、准确地展现了本剧主人公--汉元帝的凄怆悲凉之情和复杂矛盾的心理流程:既有“妻嫁人,夫主婚”的荏弱屈辱,也有对群臣不能安定社稷之怨恨;既有与美人不忍别离的依依不舍,又有不能不别的无可奈何;既通过描绘眼前实景来抒写生离死别之痛也通过想象自己独居皇宫的寂寞来表现缠绵相思之苦。

【思考与练习】
1.试分析此折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色。

2.《汉宫秋》的故事与正史记载的昭君和亲,有何不同?
3.《汉宫秋》与正史记载的不同,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链接】
汉·班固《汉书·匈奴传》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

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

南朝刘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
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

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

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

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