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85式太极拳快与慢
85式杨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85式杨氏太极拳分解教学本篇文章介绍的是85式杨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主要介绍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拳式,以下是具体的讲解。
一、起势1、两手由旁边自然下垂,再吸气,慢慢提起双臂,右手往后提,左手向前提,直至两手平举于头部两侧,手心向下。
2、两手向外推开,至双臂伸直,再向外托,收至胸前,形成“抱球式”。
二、左右野马分鬃1、双手顺势向前推出,至肩平处,即做“搂球”手势。
2、左手向下、右手向上,托开后的双臂并收至胸前,重心随右手变换。
3、右手向下推,左手随即向上推开,向相反方向转弯,称为“左右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1、重心移到右脚,向前迈左脚成“弓箭步”,并较缓慢地向左转身。
2、两臂上举,前臂与额成垂直,上臂与地平行,即为“白鹤亮翅”。
四、摆莲掌1、以左为例,前脚虚步,右臂向后劈掌,左臂向前反托。
2、重心移到右脚上,向左转身,并由脚跟启动,同时右手向左挥出,左手将右手“助推”。
五、倒卷肱1、以左为例,右手由前向后扫出,缓缓移至左脚旁,“舒臂”保持左前上方。
2、向左内旋转,右手快速绕至左肩上方,“卷肱”。
六、提手上式1、脚跟触地,向右转身,左臂向前反托,右习惯欻向炮举。
2、右手“卷肱”,左臂“压肘”,与倒卷肱形成对称。
七、肘底看锤1、左足迈右上,同时右臂向前“看锤”,左臂抵在后肋旁,形成“抱球”式。
2、向右转身,右足“沉”定向左,两臂齐推,右臂仍为“复叉劈掌”状,左臂则做微调。
八、独立式身体稍向右偏,重心同时向左,右脚向外缓缓落地,两手向相反方向延伸,形成“独立式”。
九、提脚拍掌1、左脚踏实,重心移到左脚上,右脚由前向右扫出,右手“托球”。
2、右足迅速上步后面,左掌“拍右手”,于一股韵律中搭配动作。
十、转身搬捶1、以左脚迈前提起,先提左手“托球”。
2、向左转身,右掌向外盔劈,如要拍击地面,左掌平推而出,以“搬捶”完成。
以上为85式杨氏太极拳分解教学的基本动作和拳式,太极拳的学习需要坚持长时间的练习和不断的修炼,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歌诀(

杨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歌诀(杨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歌诀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扎西老师的大弟子李海水先生,经过多年潜心修练,不断揣摩积累,细心领悟总结出的既顺口又易记的精辟之作,是自我修练和教授学习的好范本。
非常值得太极拳友们拜读学习。
预备式要求头要正,顶要平,颌要收,口要闭,椎要鼓,胸要涵,背要拔,肩要沉,肘要坠,腋要虚,腹要实,指要舒,胯要坐,腰要松,膝松直,踝要松,裆要圆,趾抓地,涌泉空,除杂念,意集中,尾闾前卷腰后撑,先心松,后身松,里里外外处处松,问君练拳何为难,放松当为第一关。
第一动:揽雀尾左掤封脚须内扣,掤挒采拿如意手。
右掤前臂要撑圆,后手助推莫等闲。
顶头立腰送尾闾,莫要前扑过膝尖。
前去必要往后撑,下实丹田胸前空。
力由脊发形于手,致球碰壁体凌空。
捋式接手先吞劲,四点齐转轻运行。
腕肘关节可变处,玩弄掌中不可轻。
劲点变化随敌动,捋采肘靠任尔行。
半马步势立身正,切莫后仰和前倾。
掤忌掤到敌身去,捋莫捋到己身来。
挤势转换须横肘,齐进齐退双叠手。
涵胸拔背胸前空,力点对准螺旋攻。
顶头立腰送尾闾,挤手莫越膝盖顶。
按势抹掌要涵胸,裆劲下沉前后撑。
高领低按随敌势,拔根敌必向前倾。
敌欲调整身平衡,当胸按去莫留情。
挫劲震敌脏腑碎,长劲出手敌凌空。
按手双掌在脚上,切莫俯身向前冲。
第二动:单鞭单鞭双掌抹平圆,涵胸拔背顶头悬。
前推三尖要对齐,半个云手靠腰转。
手如长鞭追穷寇,肩窝后抽背撑圆。
劲贯脚手一条线。
中线东南略偏南。
第三动:提手上势提手上势虚步站,左采右拦致臂残。
双掌合住静观变,顾盼七星和三前。
敌若前挤捋去,敌欲抽身送一站。
起脚可致敌丧命,转身肘靠难生还。
第四动: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靠为先,上架下分美若仙。
肘击胯打贴身靠,上拔下沉意绵绵。
螺旋上架须坠肘,松腰落胯顶头悬。
切忌右手变招手,重心不可戕向前。
第五动:搂膝拗步搂膝拗步当胸掌,步步紧逼踩中堂。
实腿缓送虚腿上,切忌落步如砸夯。
落步胯根左右撑,沉裆转腰前后蹬。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和要领

∙杨氏85式太极拳图解29式单鞭(03-20)
∙杨式太极拳云手详解第二十八式(03-19)
∙85式杨式太极图解第二十七式单鞭(03-19)
∙85式太极拳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03-19)
∙85式太极拳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03-1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03-08)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三式扇通背(03-08)
∙85式太极拳图解二十二式海底针(03-0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03-0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十式白鹤亮翅(03-04)
∙85式太极拳第十九式提手上势(03-04)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八式斜飞势(03-04)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03-03)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六式肘底看捶(03-03)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五式抱虎归山(03-02)
∙85式太极拳第十四式十字手(03-01)
∙85式太极拳第十三式如封似闭(03-01)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02-2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02-29) ∙85式太极拳第十式手挥琵琶(02-29)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02-28) ∙85式太极拳图解手挥琵琶(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左搂膝拗步(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六式白鹤亮翅(02-25)
∙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五式提手上势(02-25)
∙陈式太极拳图解(五十六)收势(11-07)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四式单鞭(09-12)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三式揽雀尾(09-11)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二势(09-11)。
[经典解惑]赵斌宗师:85拳练习时间的快慢、拳架高低应如何掌握
![[经典解惑]赵斌宗师:85拳练习时间的快慢、拳架高低应如何掌握](https://img.taocdn.com/s3/m/23566b4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6b.png)
[经典解惑]赵斌宗师:85拳练习时间的快慢、拳架高低应如何
掌握
赵斌宗师太极拳问答100条--26、练太极拳的速度应如何掌握?
答:杨氏太极拳的传统套路共85式,练一遍约20分钟左右为宜,动作之慢,犹如水中行走,自觉有阻力,这样有利于内劲的增长,过快则动作不宜做到家,初学者以浮而不沉,速度越慢,活动呈越大,过慢则有迟滞之虑。
赵斌宗师太极拳问答100条--28、拳架高低应如何让掌握?
答:杨氏太极拳有高中低之分,按各人体质灵活掌握,练拳时为了增强内功,不可使架子,过低而造成肌肉过分紧张,影响放松,随着动力的增长,架子可逐渐放低,一般练第一遍稍高,第二遍适当低些,总之以中正安适为原则,但切勿忽高忽低。
素材源自赵幼斌太极文化
赵斌宗师。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习练之要求(转载)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习练之要求(转载)一动作不到家傅老师告诫我们说:“每个动作要做到家,”即整套拳中的每招每势不能走过场、滑过去或遗漏掉。
常见不到家的有以下六个动作。
1.起势接左棚时,右手应经上腹前、向右前、再向胸前里磨一个小圆圈转回,至此才与左手上下相合。
老师边示范边提醒我们说:“这个小圆圈很难打出来。
”然后,果然发现不少同仁把这个“小圆圈”遗漏了。
2.搬拦捶接如封似闭时,“封”的动作很容易滑过去。
应随重心后移,两臂交叉成十字形,像关门一样称为“封”。
3.老师在教单鞭时,要求我右吊手不要停滞不动。
细观其示范动作,勾手时右臂伸向南方略偏西,然后向西南平移,与左手前移同时到位。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动作,这样不仅动作不到家,而且也不符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原则。
4.单鞭接玉女穿梭时,右掌应随转体自下而左、经胸前向右弧形上棚、再随转体右棚,然后沉肘抽回与左臂相交。
可是,后面的这个“右棚一般很少做到,”没有“右”,当然也就没有右臂沉肘抽回的动作。
所以老师再三提醒我们,两臂不要过早交叉,也就是不要两臂交叉后再转体,应该边转体边交叉。
5.高探马接穿掌时,右掌的内收应随右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然后再内旋,至定式时使掌心仍然朝下。
然而前面的右臂外旋动作很容易走过场,即右掌内收时,掌心始终朝下。
6.老师在教分脚时,再三提醒我们:“四个斜角要打出来”。
如做右分脚时,应转腰到四个方向(东北、东南、东北、东南),但第一个方向不容易打出来,即高探马后迈左脚时身体不是左转面向东北,而是错误地右转面向东南。
同样进行左分脚迈右脚时的第一个方向(东南)也往往会走过场。
二四肢虚实不清虚实分得越细微,运动量就越大,拳术越有长进,造诣也就越高。
1.重心主要在左脚,则左脚为实;反之,右脚为实,左脚为虚。
这种虚实的转换变化,贯穿于除预备式和收势二势之外的整套拳架中。
双重就是双脚平均、持续地支撑体重,是虚实不清的一种表现。
如十字手定式时易患此毛病,老师为此着重指出:“做十字手时,当右脚跟着地,左脚尖应立即翘起,此时重心在右脚。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之欧阳科创编

62.白鹤亮势
77.下势
53.揽雀尾
63.左搂膝拗步
78.上步七星
54.单鞭
64.海底针
79.退步跨虎
55.云手
65.扇通背
80.转身摆莲
56.单鞭
66.转身白蛇吐信
81.弯弓射虎
67.进步搬拦捶
82.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83.如封似闭
69.单鞭
84.十字手
70.云手
85.收势
71.单鞭
7.左搂膝拗步
21.左搂膝拗步
36.进步搬拦捶
8.手挥琵琶
22.海底针
37.右蹬脚
9.左右搂膝拗步
23.扇通背
38.左打虎势
10.手挥琵琶
24.撇身捶
39.右打虎势
11.左搂膝拗步
25.进步搬拦捶
40.回身右蹬脚
12.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41.双峰贯耳
13.如封似闭
27.单鞭
42.左蹬脚
14.十字手
时间:2021.02.05
创作:欧阳科
28.云手
43.转身右蹬脚
29.单鞭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47.抱虎归山
57.下势
72.高探马带穿掌
48.斜单鞭
58.金鸡独立
73.十字腿
49.左右野马分鬃
59.左右倒撵猴
74.进步指裆捶
50.揽雀尾
60.斜飞势
75.上步揽雀尾
51.单鞭
61.提手上势
76.单鞭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
时间:2021.02.05
杨氏太极拳85式起势

杨氏太极拳85式起势今天给大家带来杨氏太极拳85式起势,一块来学习一下!一、在练此势两臂未举之前,应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自然站立,立身中正(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对应成一直线),全身放松(其中肩井穴、膻中穴、劳宫穴、涌泉穴尤为重要),头颈竖直松开上领,下颌略向后收,两眼向前平视,静心平气。
随后在意念的带领下,缓慢从上到下依次松头顶、松面部、松颈部、松双肩、松胸部、松背部、松腹部、松胯部、松大腿、松双膝、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跟、松涌泉穴、松脚趾。
放松下沉时,意念犹如水流,水流至哪里,就松到哪里,随着松开的身势下沉,腿膝脚处亦相应微曲,但膝盖不宜突出脚尖,松沉至脚底就身势立稳了,人的重心落在脚底涌泉穴。
然后准备做起势动作。
二、虚心实腹、松肩垂肘、松腰塌胯的沉至脚底之后,大脚趾和二脚趾慢慢抓地,提肛收腹吸气(提肛收腹是内收,是收到命门穴上,不是收到胸肺部位),身势缓慢撑起,脚下有肩挑重担撑起立身的感觉(当然腰脊没有真的象挑重担那样受力)。
双手(两手之距稍宽于肩)在地面反座力的作用和腰力的带领之下,均匀的向上抬起,要意念胳膊用劲,练到位时有手臂较为沉重的感觉。
撑起时要意念脚脚、小腿、大腿、臀部、腰背、颈后、脑后节节贯穿的用劲。
此时手随势而起,身体重心还在脚底涌泉穴。
待双臂向前轻轻抬起距略高于肩胛的三分之二行程时,手指朝前伸,中指端意念上领。
从梢节一沾而起,中节相随,根节相摧,继续把双臂抬起举至略高于肩,膝盖伸直,同时松开脚尖,身体重心转换于脚跟,有自海底上拔之意。
这是节节贯穿的“以梢带根”的练法,亦有拳家称为“端引”放松之法。
三、含胸拔背的带动两手小臂环状收回,注意放松肘关节,意念掤劲在小臂阳面。
四、松肩坠肘的两手分开,手掌心好象降落伞那样准备落下来。
同时膝微曲,身势下沉。
脚趾松开,胸部放松,缓慢呼气,把手肩忘掉,双手慢匀下落。
意念泉水从胸流至腹,腹就松。
意念水流至臀部,臀部就松。
流至大腿,大腿就松。
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图文详解

杨氏传统太极拳85式图文详解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关于图谱的几点说明1.杨式太极拳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计251幅,其中有76幅是按照杨澄甫生前拳照摹绘的.其余是根据需要而添绘成杨澄甫体型的。
今将按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24、28、33、35、37、41、43、49、53、56、60、74、78、81、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 112,115、118、121、124的侧面图,127、130、133、135、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179、181、184、187、189、195、 199、202、206、207、209、212、214、217、218、220、223、227、228、230、232、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
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状任选方向,不—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快”与“慢”
很多太极拳拳友打太极是为了强身健体或者养生,而且随着拳技的提高,对太极拳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然而,太极拳是慢练好还是快练好呢??我们根据自身体会和结合实际练习的探讨,认为打太极拳拳还是慢练好,尤其是杨氏85式太极拳主要理由有以下六个:
(一)慢练,能出功夫
杨氏85式太极拳习练要领较多,里里外外都有一套较严格的要求。
一般来讲,初学者跟人学拳,个把月就对拳架基本掌握。
但要符合各项要领,没有几年时间的刻苦磨练是不行的,特别是年老体衰的拳友。
因此,在习拳过程中应让习拳者有个思维的时间,在打拳过程中通过思想活动,对照,揣摩老师和书本上的教导让自身的拳架能遵守要领、符合拳理,学到和掌握更多的“味道”来。
若是心急贪快,往往是适得其反。
只有慢,才能求全,只有慢,才能求精。
通过多练,细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才能出功夫。
(二)慢练,能使习拳者通经活络,平衡阴阳,强身健体
杨澄甫宗师说过“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之间,以自缚束。
”“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
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
” 此实意是使习拳者浑身经络舒通气血流畅。
中医学认为,人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它将人体各部分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畅通就可借其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这样就给习拳者带来防病祛病的益处。
为了达到“全身松开”,“用意不用力”的要领,习拳者执意在慢速中求得为最容易。
反之,是不太可能的。
(三)慢练,能使习拳者处于松静而养心
杨氏85式太极拳对于健身来讲实质上是种气功的锻炼,气功锻炼的三大要素是调身、调息和调心,即进行姿势的锻炼;气息的锻炼意守的锻炼。
在详细的太极拳的要领叙述中都表明太极拳在这三方面的要求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只是因为太极拳是种武术,在健身方面谈得少,而不提这几个词罢了。
而太极拳的运动过程就是一种动功,要求习拳者松静下来,在专心流畅的拳架演变过程中达到“心平气和”、情绪稳定,所谓“清静无为”的境界。
习拳者在动中有静,在动中求静,动静相兼。
常言说“气静则神怡,神怡则气足”,这样才能使人扶正祛邪、强身健体。
(四)慢练,能使习拳者呼吸深长,利肺利健康
杨氏85式太极拳要求习拳者呼吸自然,到一定水平时呼吸才可以与姿势的开合、上下相随、有机配合起来,这样,拳速慢了,相应呼吸就会深长起来,呼吸一深长,首先就有益人的呼吸系统的锻炼,提高吸收氧气的能力。
接着,促进和增强血液中的运输氧的功能,即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微循环的能力,这显然对习拳者的健康是有益的。
正如杨澄甫宗师所说“慢则呼吸深长。
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
因此,习拳慢些为好。
(五)慢练,适合慢性病,最适合体弱年长者
杨氏85式太极拳慢练是最适合病后恢复期的患者和体质差者。
它动作缓慢,活动量小,不急不躁,松腰转体能加强内脏血液循环,实质上起到按摩作用,从而加速康复。
对年老、体弱者不论做什么活动都应该慢些,不宜做剧烈动作和耗氧量大的运动,这样有利于健身。
而打快拳就不易达到上述目的。
(六)慢练,不易伤筋骨,不会产生体育运动中的副作用
杨氏85式太极拳慢练还可避免体育运动中产生的副作用——伤筋、拉伤肌肉或体亏内伤等职业病。
“生命在于运动”,按照这个道理,运动员应该是健康的,最长寿的了,然网并非如此。
据有夫资料披露,全世界参加竞技体育造成的伤害事故为其他伤害事故的三分之一。
英国每年运动员创伤就达十万人之多,欧美一家保险公司曾调查约五千名已故运动员,许多人在四十岁到五十岁就得了心脏病,寿命反而不如普通人。
在我国许多运动员也在不到五十岁就离开了体育行业。
总的来说,打太极拳尤其是杨氏85式太极拳还是慢练的效果好。
拳是慢了,可是达到保健的目的,却是快了。
太极拳慢练,究竟慢到什么程度,这要根据习拳者个人的具体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对待。
所谓具体分析是指根据习拳者的个人体质以及熟练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健身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