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赏析

合集下载

唐诗赏析-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

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蜀道难》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蜀被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赏析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赏析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赏析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蜀道难》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蜀道难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只得坐下来抚着胸口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李白《蜀道难》赏析【通用5篇】

李白《蜀道难》赏析【通用5篇】

李白《蜀道难》赏析【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李白《蜀道难》赏析【通用5篇】表现手法一般有象征、对比、烘托、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抑扬结合、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

李白《蜀道难》赏析范文(精选6篇)

李白《蜀道难》赏析范文(精选6篇)

李白《蜀道难》赏析李白《蜀道难》赏析范文(精选6篇)《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

《蜀道难》作为流传已久的名作,在许多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赏析。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蜀道难》的赏析范文。

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蜀道难》赏析篇1《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

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

有别于其他的送别诗,此诗巧妙地运用别情,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隐忧。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劝阻友人不要西游,写尽蜀道之高。

“噫吁?健比?个感叹词连用,“危”“高”,同义重出,“噫吁?剑?危呼高哉!”一声惊叹,震撼人心。

开篇之语,凭空起势,包含着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

诗中蜀自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太白山有鸟道,却无人路可行,概括叙述了蜀国长期与内地隔绝的状况,也寓高山阻隔之意于其中。

接着引用五丁开山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之时,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说明了蜀道在历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险阻。

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

健飞的黄鹤无法通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之类也同样为如何通过而发愁,在此基础上,诗人又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等,来进一步烘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未登程先问归期,借惜别之情,写透蜀道之险。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鉴赏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鉴赏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鉴赏《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

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此诗:“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蜀道难》作者:(唐)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哎呀呀,真是太高了。

攀越蜀道真比登天还难!蜀国有蚕丛和鱼凫两个君主,他们开国的时间距今十分遥远,从那时起大概有四万八千岁了吧,蜀国就不曾与秦地有什么来往。

往西去有座太白山,其山高峻无路可司行,唯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直到蜀国的峨眉之巅。

秦惠王之时,才有蜀王派五丁开山,传说这五位壮士因开山导致地崩山摧而仕烈牺牲,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栈连结了起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赏析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赏析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赏析《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赏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自唐代李白的《蜀道难》,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一作含义为: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含义为:也若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唐诗三百首,山水,抒情译文及注释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蜀道难简要赏析

蜀道难简要赏析

蜀道难简要赏析 《蜀道难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的代表作品。

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蜀道难简要赏析,供大家阅读 参考。

原文: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 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简要赏析: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 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 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

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 强析有寓意。

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 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 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

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 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 的。

《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 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唐诗赏析-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蜀道难》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蜀道难》赏析
李白有不少抒写游历名山大川奇情庄采的诗篇,《蜀道难》是其中的杰作之一。

这首诗,以惊人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奇奔放的笔调,酣畅淋漓的抒情,描写蜀道的崎岖和蜀地地势的险要,体现出李白诗歌飘逸不群之魅力所在。

全诗可分三部分。

“噫吁口盎”十九句,写蜀道的高峻及其开辟历史;“问君”十四句,写蜀道的奇险及恐怖气氛;“剑阁”十三句,写蜀中地势险要及其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诗一开篇,以神奇之笔凭空起势,出语石破天惊。

“噫吁戏,危乎高哉!”先声夺人,发聋振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叫人心悸颜变。

这是入蜀之人初入蜀道时情不自禁的惊叹,同时又为下文奠定了雄奇格调。

“蚕丛及鱼袅,开国何茫然。

”读者惊魂未定,又被带进了离奇传说中。

这从历史角度抒写开辟蜀道的艰难。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这又从地理角度描写蜀道的高险。

“地崩山摧壮士死”,蜀道的开辟何其艰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这两句虚实结合,意境壮阔,在空间上造成极大反差,使人不得不惊叹此地的高峻深险。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这两句不明言群峰之高,而其高自出;不明言群峰之危,而其危自现。

之后,诗人把想象转向身临其境的描写:“青泥何盘盘,百度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四句从行人感受出发,描写行人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抚膺长叹等细节,形象刻画了行人步履的艰难和神情的惶恐,渲染出蜀道高险无比、慑人心魄的气氛。

这一段,塑造的画面有声有色,气势磅礴,形象壮伟!
从“问君西游何时还”一句,进入诗的第二部分。

之前作者已对蜀道作了渲染描绘,但诗人意犹未尽,于此再拓文笔,用自身(或入蜀之人)的见闻来作答:“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一幅多么凄美的画卷!读到此处,连读者也禁不住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概叹。

至此,循着“蜀道之难”的艺术构思,诗人不断开拓出更为绝险的风光,但见“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又写“飞湍暴流争喧声,石水崖转万壑雷。

”这里先写静景,之后跟踪来的是一组动景:飞湍、瀑流、术崖、转石,从而造成了一种势如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紧接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猛然发问,既照应了本段第一句的发问,又与读者达成强烈共鸣。

这部分,以发问句开端,又以发问句作结,写得激越震荡,令人驰魂夺魄。

这在诗的气势上,涌起由惊惧向激昂的波澜;在全诗的境界上,则形成从凄美到瑰伟的变化。

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结束,是诗的第三部分。

开头一句,交代剑门关的险要地势。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虢与豺”四句,使诗的境界陡然剧变,诗中情绪急转直下,由山险道艰的描绘转到对严峻现实的沉思关切。

一种油然而生的隐忧,在此处暗示给了读者。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在这里,诗人既写出了蜀道的绝险境界,也点出了唐王朝社会的政治局势。

这一神来之笔,使得《蜀道难》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锦城虽去乐,不如早还家”,一腔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随后,笔锋一转,再次回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题旨,这是
入蜀之人从凶险高危的蜀道中走出后心存惊悸的真情表露,同时也与开头、中间的感叹相照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此诗围绕“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题旨,把大自然、神话、历史和现实熔为一炉,描绘了一幅蜀道山川画卷。

这里,我们既可看到蜀道的奇险绝纶,又可感受到一种高蹈凌厉、俯瞰天险的气度。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就是融贯其中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其一,富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力。

诗人立足现实,展开想象。

在描写“蜀道之难”时,“鸟道”、“剑阁”等许多具体鲜明形象都围绕“难于上青天”的题旨而展开想象。

这些飞驰的想象,似神龙出没于云间,兴发无端,大有不可捉摸之势。

诗人在神话和现实之间驰骋想象,把神话故事和自然形象结合起来,天衣无缝地熔铸进艺术形象中,显得很和谐。

诗的最后,由剑阁的“峥嵘而崔嵬”联想到它政治上的重要性,盛衰之叹,不言而喻。

诗篇自始至终洋溢着排山倒海的气势。

诗中的神话传说和自然形象,随着诗人情感的流动波澜起伏,意象的组合衔接跨度很大。

写景令人应接不暇,变幻莫测,想象之间虽有极大的跳跃性,但总是以高屋建瓴之势抒写总体感受,诗人感情的彩线始终贯穿首尾,显得完整统一。

而从画面的转换中,我们又分明受到诗人感情潮水的激荡。

大胆的夸张,离不开惊人的现实。

诗的开头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既是蓦然见蜀道的写实,又是大胆的想象夸张。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读来令人不寒而栗,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

大胆的夸张,在诗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其二、具有清新、自然、生动的语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的诗歌语言是直接从生活形象中提炼而成的。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仿佛人们初见蜀道时的脱口而呼。

“枯松倒挂倚绝壁”中的“倚”字,既绘其形,又传其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又写得多么明白,叫人一读难忘。

这些个性语言,清新、自然而富有生命力,且具有丰富的形象力和表现力。

第三、体裁上的大胆突破是此诗突出的艺术成就。

李白以前的诗人写《蜀道难》,仅用以描写蜀道之险阻,且大多内容单薄,篇幅简短。

这首《蜀道难》突破了这些陈规旧俗,在充分展示诗人真性情和真感受的前提下,能沿用古乐府的形式而开拓新的意境,是对长篇乐府歌行体的创新和发展,并以其豪放的风格和瑰丽的想象赢得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这首《蜀道难》属七言古体,但并不拘泥于七言,也有杂言。

杂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

就上下句来说,有句式相对的,也有不相对的,如“又闻子规啼夜习,愁空山”,诗句形式变化多端,如行云流水,非常真实地表达了诗人自由奔放的情怀。

另外,此诗用韵也突破了传统的一韵到底的程式,多次换韵,无论是长吟短吟,还是激弦缓节,皆富有和谐的节奏感,
从而形成了奔放酣畅的艺术风格。

李白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艺术成就主要取决于他以“盛唐”为背景的社会生活实践和艺术创造力,同时也与诗人继承和发扬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汉乐府民歌传统分不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