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1)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材料一2

一、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材料一2
材料分析题1:这学期,我接了一个学校有名的乱班。
第一天走进教室就让我目不忍睹:桌仰椅翻,纸片飞舞。
污物满地。
看到这种情景,我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又把桌椅重新摆好,一切都整治好了,才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坐在教师新手打扫过的教室里,全班同学一个个出奇地规矩。
第二天,我依旧如此。
有一些同学说话了:“李老师,让我们扫吧。
”我微笑地说:“不,这一周李老师做值日。
”一个星期后,我安排了值日表。
每天值日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负责,就连屋角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室卫生向来由学生轮流打扫,很少见过老师也做值日的。
我不仅这样做了,而且做在学生之前,做得一丝不苟。
学生由起初的费解到后来于心不忍,以至最后肃然起敬。
在我的带动下,我们这个学校有名的“乱班”,周周都能得到卫生流动红旗,还经常得到学校的表扬。
请问: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德育方法?请阐述其含义及要求。
涉及考点:
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
参考答案:
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榜样示范的德育方法。
她以身作则,用自己亲自做值日的方式给学生以表率。
榜样示范的含义:教育者以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优异的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榜样示范的要求:(1)选好示范的榜样;(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
实质;(3)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敬慕之情;(4)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调节行为。
1.材料分析题(共2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科回答问题)

1.材料分析题(共2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材科回答问题)
1.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分)
18、材料一:一对朋友一起穿越沙漠,在旅途中他们发生了争执,英中一人打了另外一人耳光。
被打耳光的这个人感到自己收到了伤害,但他一句话也没说,就在沙地上写到:“今天, 我最好的朋友打了我一记耳光。
”然后他们又接着赶路,直到发现一片绿洲,他们决定停下来洗个澡。
被打耳光的这个人在洗澡过程中陷阱了泥潭差点被淹死,是他的朋友救了他。
当他从死亡的边缘挣扎回来时,他拿出了一把小剑在一块石头上刻下:“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救了我的命。
”打了朋友又救了朋友的这个人就问他:“我伤害了你以后,你把我对你的伤害写在沙地上,而现在你却将我救了你的事刻在石头上,为什么?
“材料二: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1)你能猜出被打耳光的这个人是怎么回答的吗? (8分)
(2)两则材料反映出在与朋友交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12分)
【答案】
18(1)"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火它。
”
(2)①要掌握交友原则,善交益友,乐交需要你的朋友。
②朋友间需要相互尊重、坦诚交流、彼此宽容,以及相互帮助与鼓励,只有这样,友谊
才能长存。
聚焦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材料分析题与活动设计题 (1)(1)

新入职的王老师第一次带大班小朋友做操时,发现大象的动作有些混乱,有的胳膊向左伸,有的向右伸,这是为什么呢?昨天老教师带操时,明明大家动作很整齐啊!(1)请从幼儿左右概念发展水平的角度分析,幼儿动作混乱的原因。
(2)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1)幼儿在 3 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 岁开始辨别前后;5 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 岁才开始能够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方位,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材料中是大班的幼儿仅能以自身辨别左右,方位知觉水平发展不完善,对“左右”概念掌握不准确,所以做操动作混乱。
(2)建议如下:①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所以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面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动作的方式。
②如有口令,教师的口令和呼号要清晰而有感情,声音洪亮而有节奏。
根据动作幅度大小和肌肉有力程度,口令应轻重缓急、强弱、快慢之分。
③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a.请幼儿取放物体时,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把花盆放在大树旁边等。
b.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
如超市在家的旁边,邮局在幼儿园的前面。
c.在体育、音乐和舞蹈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
d.和幼儿玩按指令找宝的游戏。
对年龄小的幼儿要求他们按语言指令寻找,对年龄大些的幼儿可要求按照简单的示意图寻找。
④关注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方位较好的幼儿可以组织幼儿做示范,对于方位知觉较差的幼儿可进行着重教育。
中一班自由活动时间,个别幼儿在玩“躲猫猫”的游戏,其他幼儿也想玩,大家兴趣高涨。
请依据幼儿“躲猫猫”的兴趣,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数学活动。
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
空间方位辨别1.认知目标:知道物体的空间方位。
2.技能目标:能正确辨别空间方位。
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物质准备:图画、椅子。
经验准备:与空间方位学习相关的经验。
材料分析题范例

1、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
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
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
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
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
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
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
”众人听后,无不服膺。
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
(6分)【答案要点】(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
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
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的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
(4分)(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势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的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九年级上册历史主观题原因型材料分析题及答案(1)解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主观题原因型材料分析题及答案(1)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将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民主与法制建设对于推动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保证“体人民”掌权,当时雅典设立的最高政治权力机构是什么?雅典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而采取了什么措施?雅典的民主政治对后世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民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法典对今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君权)在英国《权利法案》中的突出体现。
并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分析复习题汇总[1]
![《中国近代史纲要》材料分析复习题汇总[1]](https://img.taocdn.com/s3/m/4e2e3f45e518964bcf847cd1.png)
就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主义输出与今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有什么不同?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输出与今日中国重视引进外资有根本的不同。
第一、 本质不同。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丧失主权的前
材料2中的“新纪元”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个潮流”指新文化
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正是由于资本-帝国主义和它所支持的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
国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而绝不
是什么侵华有功。某些国外势力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
论,他们大肆宣传“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
处致力于保持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一切剥削形式,主要是封建地主剥削和高利贷剥削,
并使之永久化。由于中国农村收到封建剥削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陷
入停顿状态,无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商业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及
资金,从而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第四、 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主要通过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即中国的反
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一此回事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维深望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
已。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2:..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二途,入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
者志在扑满而兴叹,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北道而驰,相互冲突,互相水火,非
动统治集团来实行间接统治。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执政的军阀互相勾结,前
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篇一:依据材料一说明近代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材料分析题一(20世纪20、30年代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的几组材料:材料一: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胸腹,当只斩断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和炸裂他的胸腹,而不能置他于死地。
有人以为中国像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和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这样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中国。
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而不能成为一个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中央集权政府的名义,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其首都,一击而中的胜利。
材料二: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就是否认共产党对农民的领导权,结果共产党只有连成小资产阶级,你们在斗争的统治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趋向是极为危险的。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设和发展……总之是农村与城市的问题)1、依据材料一说明近代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答: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相对独立的存在。
原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极为不平衡,政治上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政治长期处于不平衡发展的状态;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
2、阅读材料二,分析材料二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答:不同观点:一是农村中心论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一是城市中心论,反对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实质: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还是照搬外国经验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答:依据:由中国国情决定强大的敌人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统治阶级薄弱的环节基本点: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才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点。
材料分析题二(材料为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兵力的分布表;罗斯福说的一段话;中英美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伤亡数字)1、依据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答: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使他在太平洋战场上兵力严重不足2、材料三罗斯福设有想到什么结局,这结局没能出现的原因:答:罗斯福想到了中国放弃抗战,日德法西斯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惨败。
材料分析试题及答案

材料分析试题及答案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材料分析试题及答案,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材料分析的概念和实践。
请注意,本文并不包含小节或小标题,所有内容首先进行材料分析说明,然后给出相应答案。
材料1:有观点认为,男性在人际关系中更倾向于使用竞争和冲突的方式,而女性则更注重合作和妥协。
这种观点在社交心理学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这种性别差异并非绝对,而是受到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问题1: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男性和女性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差异是否确凿存在?答案1:根据提供的材料,男性和女性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支持。
然而,这种差异并非绝对,而是受到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因此,无法简单地将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归类为竞争和冲突以及合作和妥协,因为每个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偏好和策略。
材料2:某公司决定采取环保措施,改善产品的生产过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市场调查,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公司认为采取环保措施将有助于提高销售额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问题2: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否会对销售额和企业形象产生积极影响?答案2:根据提供的材料,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有可能对销售额和企业形象产生积极影响。
市场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如果企业能够改善产品的生产过程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此外,采取环保措施还能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显示企业关注并积极回应社会和环境问题,进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材料3:一项研究发现,在教育领域,学生的学业成绩与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动机密切相关。
研究者发现,学生在有明确目标和动机的情况下,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然而,学习动机和动力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和个人兴趣。
问题3: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案3:根据提供的材料,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分析题〈三〉
1、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
⑴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⑶这条“渠”是什么时候开凿的?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它的规模如何?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
⑷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2、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⑴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⑵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
3、阅读《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⑴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⑵说出大运河的中心A地名是(),
南起B地名是()北至C地名是()。
⑶你如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⑷如果你是旅游公司导游员,要组织客人全程游览大运河风光,你会为客人设计一条怎样的线路呢?
4、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⑴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人们如何称呼他?他有什么代表作?
⑵材料一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出现?
⑶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
⑷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
5、“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
⑴材料中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
⑵这种制度最早创立于何时?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
⑶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⑴这句话是哪位皇帝说的?它的含意是什么?
⑵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7、“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
⑴诗中“舍已为人传道艺”指的是谁?他生活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⑵他有什么主要事迹?如何评价他
?
⑶他的塑像为什么会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⑷请用史实说明“唐风洋溢奈良城”。
8、材料一:“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材料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⑴这两个材料分别是谁的诗?他们有什么代表作?
⑵他们的诗各有什么特点?
9、材料一:“顔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材料二:“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
⑴材料一“顔公”指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他有什么代表作?
⑵材料二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件事使他留下什么美名?
⑶材料二的作者的书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代表作?
⑷后人把“顔公”和材料二的作者合称为什么?
10、材料一:软舞和健舞
材料二:“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
⑴结合材料一和二,说明这种乐舞出现于什么时期?这一时期乐舞有什么特点?
⑵材料二所描绘的是哪个舞?它是从哪里传来的?当时还有哪些著名舞曲?
11.“台湾是中国的土地,大军前来只是收回自己的产业,你们理应立即离开,把它归还原主”
⑴此话出自何人之口?如何评价他?
⑵此人在历史上最大贡献是什么?
⑶材料中“你们”指谁?什么时候占领台湾的?对台湾的殖民统治长达多少年?
⑷清军何时进驻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有何意义?
1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⑴这句话是谁说的?
⑵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⑶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⑷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13、“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⑴“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
⑵“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⑶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14、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⑴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⑵这句话是谁说的?
⑶这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15、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一(唐)陈陶《陇西行》请回答:
⑴唐朝的“贵主和亲”是指什么事?
⑵这些事分别发生于哪个皇帝的统治时期?
⑶“贵主和亲”起了什么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0、科举制的影响
11、玄奘、鉴真、文天祥等人具有哪些优良品质?
12.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有什么影响?科举制的评价
13、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成就有哪些世界第一?
14、隋唐时期,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有何感想?
15、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6、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17、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18、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
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19、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20、清代文字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2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2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25、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26、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7.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
请你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8、"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指的是什么?
29.举出王安石变法实行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30、北宋初期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1、1141年宋金和议的内容有哪些?
32、举出北宋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
33、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34、女皇帝武则天的作为,值得我们肯定的是什么?
35.唐朝出现了宦官专权的现象,宦官权力之大表现在哪些方面?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宦官把持。
36.北宋为什么会灭亡?
37.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38.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