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的事迹 焦裕禄的简介 焦裕禄的精神

焦裕禄的事迹、精神、言论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有同名电影。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
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
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
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
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
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
焦裕禄精神核心是

焦裕禄精神核心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公仆情怀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清正,丰碑永存。
焦裕禄离开兰考人民50年了,但他却是兰考乃至全国人民始终难以忘怀的一位好党员、好官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动情地吟诵了他写于20多年前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诗词充分表达了人民呼唤焦裕禄、群众期盼好官员的深厚情结,生动揭示了官员得到百姓爱戴、领导赢得群众尊重的根本原因。
目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广泛展开,深入思考怎样保持政党与人民生死与共,领导与群众同甘共苦,官员与百姓心心相印这种密切关系,发扬光大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需要从焦裕禄精神中得到宝贵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
焦裕禄精神丰富深邃,本质的核心还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焦裕禄的爱民情怀从他在兰考工作的470多天里展现得酣畅淋漓,他把让兰考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临终前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栽了多少。
正是由于焦裕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人民同样把他放在心中最崇敬的位置。
50年过去了,一代代的人们不仅没有淡忘焦书记,反而愈益怀念,他们希望永远的焦裕禄就在眼前和身边,就在现实生活中。
百姓爱好官、好官爱百姓,是不变的定律。
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掌握执政权力,拥有执政资源,各级领导干部还能不能像焦裕禄那样热爱人民,人民群众还能不能像钦佩焦裕禄那样钦佩党的领导干部,确实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了考验,留下了口碑。
但在一些部门,“四风”盛行,伤了群众感情,远了干群情谊;有一些干部,陷入腐败,坏了官员形象,降了干部威信。
关键是没有抵制住利益的诱惑,自我享受的欲望强了,以权谋私的心事重了,群众利益自然就想得少了,群众感情自然就淡薄了。
焦裕禄事迹及精神

焦裕禄事迹及精神简介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人物生平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
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
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
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
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
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
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
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
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
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
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
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
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焦裕禄事迹及精神

焦裕禄事迹及精神简介焦裕禄,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人物生平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
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
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
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
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
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
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
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
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
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
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
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
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焦裕禄精神 (二版)

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刻领会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我们要坚定 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牢记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弘 扬优良作风、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勇于担当责任、切实履行好党员干部的职责 使命。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等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奋 斗!
NEXT
焦裕禄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 党人的精神追求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保持党 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焦裕禄同志 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用马克思 主义指导思想和前进方向,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 作。他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对 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和追求
焦裕禄精神
-
Contents
目录
01 02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 神追求
牢记根本宗旨,始终把人 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03 弘扬优良作风,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和党性锻炼
04 勇于担当责任,切实履行 好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
焦裕禄精神
牢记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 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 在。焦裕禄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 心中最高位置,视人民群众为亲 人,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深入基层一线,走访群众、调 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 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焦裕禄精神的具体内容

焦裕禄精神的具体内容要像他那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学习焦裕禄,为民多吃苦、为民多服务、为民多造福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全在于他身上鲜明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精神。
焦裕禄在兰考只工作了470多天,却给兰考找到了一条摆脱贫困的出路。
这源于他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源于他亲自“嚼馍”感知“味道”的扎实作风。
这种科学、求实的作风,任何时候都是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的锐利武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学习焦裕禄这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扎实作风。
和焦裕禄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了巨大改善,衣食住行都不再像他那时那么艰苦,但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有如地震和旱涝灾害、金融危机等。
战胜这些挑战,离不开吃苦受累,有时甚至会遇到危险,依然需要焦裕禄那样的艰苦奋斗精神。
45年过去了,焦裕禄就像一座丰碑屹立不倒;焦裕禄精神就像一面旗帜高高飘扬。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是鼓舞我们奋进的强大动力。
焦裕禄同志(1922—1964),博山县崮山乡北崮山村(今属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人。
中共兰考县委书记、革命烈士。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
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初期,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越来残酷,焦裕焦同志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
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同志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
焦裕禄同志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同志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同志自动要求当了民兵。
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精神内涵、五种精神

焦裕禄精神内涵、五种精神
1、焦裕禄精神内涵:为民务实清廉。
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视察兰考时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的内涵和本质集中表现为"为民务实清廉。
""为民"道出了焦裕禄精神的价值指向;"务实"指明了焦裕禄精神的实践路径;"清廉"铸就了焦裕禄精神的坚实根基。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焦裕禄同志的五种精神: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
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看,公仆精神是本质,奋斗精神是精髓,求实精神是灵魂,大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鲜明特征。
这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揭示了焦裕禄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些丰富内涵,学习弘扬就有了明确要求,就有了清晰目标,就能够更好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焦裕禄的品质

永远的焦裕禄精神看过电影《焦裕禄》、《永远的焦裕禄》,震撼心灵。
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不朽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焦裕禄这个名字,体现了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焦裕禄在困难时期,兰考正遭受着毁灭性的自然灾害面前,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在领导兰考人民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1年零3个月里集中展现出来。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
他在生命终止的一刻,还想着工作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
焦裕禄伟大,却又平凡,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
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
我们缅怀焦裕禄,呼唤这样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这种精神召唤每一个党员干部:永远要做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时时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确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一致性的观点,既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天职和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