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人教版四杠杆教案
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2)知道什么是动力臂、阻力臂.(3)知道杠杆平衡条件.能力与方法(1)通过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训练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2)通过学生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3)通过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杠杆历史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2)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习惯。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性实验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教具:教师用:支架、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塑胶板、杆秤、西红柿学生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的配套器材、剪刀、钳子、指甲刀、瓶盖起子、镊子、钉有钉子的木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组游戏:拔钉子。
学生先用手拔然后再选择工具,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工具在我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实验为主,探讨新知(1)学生探究活动:认识杠杆杠杆的定义: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杠杆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特点,(投影用撬棒撬石头、小孩在玩跷跷板、压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取水、羊角锤拔钉子.)学生讨论总结,1.都能绕固定点转动2.都是一根硬棒3.都受到力的作用师生总结:我们把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作杠杆,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画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杠杆的概念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得出支点、动力、阻力)(2)、力臂概念的得出:实验探究实验1:如图所示,学生实验请同学们用铅笔作为杠杆,一书本作为重物,以文具盒支点模拟撬重物试验(出示手分别作用在筷子的abc三点,感受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区别)学生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力的作用点越远力越小。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3. 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理解其原理和优势。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和理解;2. 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杠杆模型或图片;3. 相关生活实例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杠杆的认知,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展示实例: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常见的杠杆实例,如翘翘板、剪刀、钳子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2. 推导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如计算力臂、判断杠杆的类型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理解其原理和优势。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杠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应用。
2. 开展杠杆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能够通过课本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详细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分析杠杆的优势和原理。
练习与巩固环节,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杠杆》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阻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如图1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 臂和力F
自学杠杆部分,完成下列问题:◆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用字母表示。
◆使杠杆转动的力叫用字母表示叫用字母表示。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用字母表示。
警示:
1.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所以: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2.正确判断阻力的方向!
3.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问题思考:
1.杠杆必须是直的吗?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吗?
2.谁能用手把铁钉拔出(请班上公认的大力士示范)?
(出示铁钉、长木板,用羊角锤把铁钉钉入木板。)
那我们能否借助其他工具来完成呢?怎么拔?
二、新课学习:
(一)自主学习杠杆(阅读64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3、会画杠杆的力臂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的内容是力和机械。
第四节“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
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
本节内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教材图13.4-5),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二、认识杠杆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参照教材图13.4-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九年级物理全册《杠杆》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2)知道什么是动力臂、阻力臂.(3)知道杠杆平衡条件.能力与方法(1)通过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训练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2)通过学生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3)通过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杠杆历史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2)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习惯。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性实验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教具:教师用:支架、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塑胶板、杆秤、西红柿学生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的配套器材、剪刀、钳子、指甲刀、瓶盖起子、镊子、钉有钉子的木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组游戏:拔钉子。
学生先用手拔然后再选择工具,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工具在我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实验为主,探讨新知(1)学生探究活动:认识杠杆杠杆的定义: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杠杆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特点,(投影用撬棒撬石头、小孩在玩跷跷板、压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取水、羊角锤拔钉子.)学生讨论总结,1.都能绕固定点转动2.都是一根硬棒3.都受到力的作用师生总结:我们把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作杠杆,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画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杠杆的概念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得出支点、动力、阻力)(2)、力臂概念的得出:实验探究实验1:如图所示,学生实验请同学们用铅笔作为杠杆,一书本作为重物,以文具盒支点模拟撬重物试验(出示手分别作用在筷子的abc三点,感受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区别)学生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力的作用点越远力越小。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杠杆》篇1详细介绍:杠杆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精品示范教案第4节 杠杆.doc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壮语:“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
他的话有道理吗?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1、杠杆仔细观察如下所示的几幅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在图中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板书)进一步思考:对于杠杆的形状等有什么要求吗?你还能举出其他用到杠杆的实物吗?。
为了更好的了解杠杆,我们先要熟悉几个名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学生体会、理解这句话并激发学生兴趣作出初步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
学生阅读课本第64页,了解五个名词的概念。
总结:动力和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作用效果相反。
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中间也可以在两边。
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其共同特征,准确找到研究对象学会从常见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特征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得:深入了解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能从生活中找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到用杠杆的例举例。
子看书64页初步了解这几个名词。
学生阅读并总结。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题13.4杠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过程方法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教学难点杠杆力臂的概念教学用具常见的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演示用杠杆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学生活设计意教师示范画力臂向学生强调注意事项:力的作用线是沿着力的方向的一条直线,(1)画力臂时,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要在支点和垂足两端画上箭头。
物理:13.4《杠杆》教案4(人教版九年级)

第四节杠杆教学设计(四)教材分析1、教材前后章节联系分析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教材内容,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力的三要素、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等知识点,为本章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准备;而本章的前两节学习的“斜面”和“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运动,为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学习提供了经验基础,使知识之间形成相互联系。
学生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特别是对使用杠杆能省力有比较的体验(但认识上有误区)。
因此,将本节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来学习,从认识杠杆这一熟悉的简单机械着手,来改观学生的感性体验,到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索学习,来深刻认识杠杆知识内涵,再到杠杆应用的理解,将知识内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熟悉到陌生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可对原有知识起到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分析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为今后杠杆平衡、杠杆应用的学习以及高中的力矩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材活动结构分析对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教师先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体验用徒手和起子两种不同方法开瓶盖和用羊角锤拔钉时的结果和感觉并作比较,学生在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教师便能自然引出“杠杆定理”从而开始本课时“杠杆”的学习。
展开教学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验,从多种工具的使用中总结出杠杆的特点或杠杆形成所要具备的条件,这样便自然得到杠杆这一简单机械的定义。
在明确杠杆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在“人用撬棍撬石头”的杠杆实际使用图中参照杠杆的定义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学生原有的力学知识及亲身经验感受来引出杠杆前三要素:支点、动力和阻力。
接着教师利用同学们熟悉的跷跷板如何改变其状态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是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总结出力臂概念。
之后教师必须作好力臂寻找和绘画的教学,使学生能充分掌握。
在完成阶段性的课堂练习后可直接引入人体杠杆的教学。
最后在活动中总结全课,并留下疑问给学生,为下堂课深入学习杠杆的其他知识作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人教版四杠杆教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四节杠杆课堂实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过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展示我国古代的舂和桔槔等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3)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4)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规范作图。
【课前准备】课件名称:自制《杠杆》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设备:演示设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大三角板。
学生分组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随着力学的学习我们发现物理对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用了(切换投影)现在大屏幕上展示的是一些我们常用的工具,老师想用它们来考考大家的动手能力,(拿出一瓶汽水)这是一瓶汽水,请一名同学从这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工具把瓶盖打开。
哪名同学来试一下学生:选用开瓶器打开瓶盖。
教师:(拿出一个装画像的密封的布袋)这个布袋子里装的是某位同学的画像,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学生:想。
教师:请一名同学也从这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工具把这个布袋打开。
学生:学生选择剪刀把布袋剪开(布袋中的画像就是剪布袋的同学)。
教师:为检验同学们使用筷子的能力我们来做个夹花生游戏,这是两盒花生,请两名同学用筷子分别从盒子中把花生夹到指定的位置,在一定时间内谁夹得多谁就是胜利者。
请两名同学到前边来。
学生:学生游戏。
二、进行新课教师:刚才看到同学们都熟练而轻松的完成了每项工作,这一方面说明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确实很高,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些机械很简单。
别看他们简单,人类发明出这些机械可是用了很长的时间。
发明和使用机械始终是伴随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利用机械人类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率才创造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两千多年前着名的学者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若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可以搬动地球”,实际上阿基米德所构想的装置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械呢学生:杠杆。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杠杆》。
【板书】§13-4 杠杆教师:刚才我们使用的这些工具都属于杠杆,现在同学们观察这些工具,它们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都是硬棒,都能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
教师:现在我们能回答出什么是杠杆了,杠杆不一定都是直的,也可以有各种其它形状,但都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板书】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上的三点、二力。
教师:我们提到了杠杆上的三点和二力,谁能说一下是哪三点和二力。
学生:杠杆受到使杠杆转动的力──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这是“二力”;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还有动力的作用点和阻力的作用点,这是“三点”。
(两个力的作用点教师可略加启发)教师:杠杆往往受到动力和阻力这两个力,谁是动力谁是阻力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只是它们总是使杠杆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
如果动力使物体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那么阻力一定使物体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因为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都作用在杠杆上,所以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都是杠杆上的点。
【板书】动力(F1)、阻力(F2)、支点(O)、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教师:我们知道力的大小可以影响杠杆的状态,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是否也影响杠杆的状态呢请同学们讨论、商量后,用事实或实验加以说明。
学生:以撬石头为例,作用点越靠近支点越费力,越远离支点越省力,说明作用点的位置对杠杆的状态有影响;(或者以实验来说明)在杠杆左端挂一定数量的钩码,在右端用弹簧秤向下拉使杠杆平衡,弹簧秤在不同的方向上所施的力不同,这说明力的方向对杠杆的状态有影响。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描述中有一种很好的思想,就是研究作用点的影响时保持力的方向不变;研究力的方向时保持作用点的位置不变。
(结合动画演示讲解)表面上看改变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改变力的方向,从这两个方面都能影响杠杆,而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物理本质呢由于力是比较抽象的,为了便于研究,我通过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这样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当我们减小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力的作用线也在随之靠近支点,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也在减小;而方向呢当我们改变力的方向时,随着作用线的转动,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再看一遍。
教师:可见,影响杠杆状态的除了力的大小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它既不是力的方向,也不是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而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这个物理量我们称为力臂。
【板书】3、力臂:(l)(1)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动力臂(l1),阻力臂(l2)(3)力臂作图:(电脑展示撬石头)教师:(展示板图)这是一根撬石头的撬棒,这是动力F1。
(手持大三角板演示作图)过F1的作用点沿它的方向画出动力作用线,用虚线表示。
动力臂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几何上点到直线距离是该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所以过O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沿着力的作用线平移,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O点重合,连接O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即为动力臂l1。
阻力臂l2的作法也是一样,首先过阻力作用点沿着阻力的方向画出阻力作用线,然后,用直角三角板过O点作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标上箭头即为阻力臂l2。
力臂可以象l1这样用双箭头标注,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
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8页,完成第三题(做力臂)(学生画图)谁愿意把自己的图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位同学的图)请大家判断:认为此图正确无误的请举手。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如果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而在生产、生活中,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刚才所学知识猜想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杠杆的平衡呢【板书】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猜想学生:猜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会影响杠杆的平衡。
教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再猜想一下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会满足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推门时,在门把手附近用力,很容易把门推开,而在门轴附近用力,要把门推开就很费劲了,看来推动杠杆需要的动力可能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动力可能就越小。
教师:看来我们同学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但是我们要定量的研究杠杆平衡时以上四者满足的关系还必须通过实验来完成。
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观察时注意思考每个实验器材的作用可能是什么,实验器材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可能是什么。
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及讨论。
教师:观察讨论结束,请同学说一下你认为实验器材的作用是什么,实验器材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学生:杠杆:作为研究对象。
杠杆上的刻度:可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
杠杆上的两个螺母:调节杠杆平衡。
钩码:用钩码的重力来充当动力和阻力。
【板书】2、实验:①实验器材:杠杆、钩码教师:同学提到这两个平衡螺母用来调节杠杆平衡,既然要使杠杆平衡最好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学生: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力臂。
教师:通过学习已经知道要想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满足的关系就要知道杠杆平衡时关于以上四者的一些具体数据,下面就来获取数据。
一个钩码的质量是50g,它受到的重力是0.49N。
杠杆上每一小格的长为15cn。
请同学们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统一在杠杆左边第三个格上挂两个钩码,然后用不同的钩码数在右边的不同位置试挂,待到杠杆重新平衡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开始实验。
【板书】②实验数据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数据表:学生:(实验,记录,上报数据)【板书】③分析数据教师:请同学们分析、比较实验数据,从中总结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满足什么关系时杠杆平衡学生: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教师:大量的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结论就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板书】3、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杠杆原理教师: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写做:上式的物理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请同学们看练习1。
教师:通过这个结论大家想一下,上课时阿基米德用一个杠杆把地球撬起来的想法能实现吗学生:能,只要有一个支点和一个足够长的杠杆。
教师:观察刚才大家用过的这些工具,他们都属于杠杆,这些杠杆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有的用起来省力,有的用起来费力。
教师: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你能说出什么样的杠杆省力什么样的杠杆费力吗学生: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省力,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费力。
教师:请问你有没有见过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的杠杆呢学生:天平。
教师:不同类型的杠杆有着不同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学习杠杆的应用。
【板书】三、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教师:请同学们举实例。
学生:撬棒、扳手、钳子等。
【板书】2、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教师:请同学们举实例。
学生:筷子、镊子、钓鱼竿。
【板书】3、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教师:请同学们举实例。
学生:天平。